第一篇:工业发展会议讲话稿例文
工业发展会议讲话稿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工业发展会议讲话稿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与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都表明,工业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决定作用。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一)同志们:...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与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都表明,工业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决定作用。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
(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高规格的全市工业发展大会,这是继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之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自治区工信委朱鼎朝副主任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市推动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宝贵指导意见。等一会,小东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近几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工信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落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以及打造“14+10”产业集群的决策部署,成功实施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以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为重点,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了北海工业历史性的跨越发展。
一是工业实力显著增强。20xx 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 1021 亿元,是 20xx 年的 4.3 倍,工业增加值对 GDP 的贡献率达到 80%,比 20xx 年增加了 31 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发展明显提速。2009 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52.1%,20xx 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 69.5%和 59.5%。三是质量效益明显提升。20xx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达到了 84.9 亿元,是 20xx 年的 5.2 倍,工业税收对财政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强。在工业总量迅速做大的同时,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20xx 年全市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 6.56%。四是培育千亿元产业成效显著。20xx 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500 亿元(含服务业),是 20xx 年的 5.6 倍,石油化工产业完成产值 300 亿元,临港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 150 亿元,三大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 84.8%。五是工业发展后劲更足。2009 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过 1000 亿元,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后劲。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北海工业发展的不足。一是工业化程度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虽然我市工业化“补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工业化率为 2.45,达到了全区平均水平,但仍然明显低于全国 3.82 的水平。二是产业结构仍有较大的调整潜力。从总体上看,我市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上下游和相关产业配套不足,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比重比较低。目前全市工业增加值率只有 25%,低于全区水平6 个百分点。三是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仍然较多。主要是用地用海指标不足、征地搬迁难度大、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物流成本高、口岸开
放不足,企业贷款难、融资贵,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和改进。
为贯彻落实好全区工业发展大会精神,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市委、市政府组织了专门力量,广泛开展调研,深入进行谋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决定》、《北海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重要文件,明确了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目标,也就是在 20xx 年工业总产值跨越千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全市工业总产值到 20xx 年力争达到 3000 亿元、2017 年力争达到 4500 亿元、2020 年力争达到 8000 亿元,工业发展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工业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工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个目标,符合自治区提出的“三步走”、“两优化”、“三提升”的总体目标要求,切合北海工业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决定》还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大方面,对加快北海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决策和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定》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确保如期实现《决定》明确的各项发展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构建完善具有北海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北海工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优势互补、特色鲜明、良性互动、共同提升的发展格局。
一是加快完善现代工业布局。调整完善发展布局,是在北海工业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总体上形成了一定的量之后,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以北海组团、铁山港(龙潭)组团为两核,以广西北海工业园区、北海出口加工区等七大园区为重点,以 325 国道北海段沿线地带为补充,加快构建“两核七园一带”工业布局。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重大产业项目在我市布局,不断提升北海在广西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要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工业集约发展,不断提高工业集中度。到 2017年,产业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95%以上。
二是全力打造三大千亿元产业。可以说,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和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的异军突起,是近年来北海工业实现跨越发展最为突出的标志;要实现今后一个时期北海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发展,也必须继续依靠这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坚持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完善配套,促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尽快将其打造成为千亿元产业,并推动向更高的水平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在做大做强计算机整机及零部件等五大板块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加强系统集成制造。石油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炼化一体化、天然气加工、精细化工等产业,加快建设铁山港石化产业基地。临港新材料产业要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
三是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发展和提升传统产业,是充分发挥北海资源优势,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需要。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林纸、能源和船舶修造等传
统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要向精深加工发展,进一步提高附加值,突出抓好水产品加工,积极发展果汁、奶饮品和保健酒生产,提高蔗糖生产附加值,稳步推动粮油加工和饲料生产。林纸产业要围绕服务和配套北海林纸一体化项目,提高林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形成产业集群。能源产业要加快神华国华北海能源基地建设,推进北海电厂二期工程,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适当发展生物质能源和风力发电。船舶修造业要大力引进先进修造船项目,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巩固发展渔船修造,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和发展新型专用船舶修造。
四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放弃新兴产业,就等于放弃了未来。要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努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海洋生物和新能源等产业。
五是坚持加快新型工业化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促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要按照“区城共建”和打造生态宜居文明城市的要求,逐步把各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城区,推进北海组团和铁山港(龙潭)组团联动发展,以产业的集聚、壮大和辐射,带动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功能、城市环境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人口和产业聚集,力争在全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建立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信息化改造,规划建设软件产业园,促进创意产业发展。
二、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
推动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项目建设是引擎、是载体、是支撑、是抓手。我们必须始终抓紧抓好工业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实现工业经济的大发展。
一是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在会前,我们对 2013-2017 年重点工业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筛选出 97 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业项目及配套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了 1600 亿元。这批项目落实到各县区、各园区,其中合浦县 17 项,总投资 107.9 亿元;银海区 2 项,总投资 3.2 亿元;海城区 2 项,总投资 4.6 亿元;北海工业园区19 项,总投资 263 亿元;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6 项,总投资 68.6 亿元;北海出口加工区 5 项,总投资 14.6 亿元;铁山港(临海)工业区 38 项,总投资 1166 亿元;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 2 项,总投资 1.03 亿元;广西电网公司北海供电局 6 项,总投资 16.8亿元。对这 97 个重点项目,各职能部门、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强力推进。为了加强推进力量,我们还专门建立了市领导联系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制度,从这 97 个项目中筛选出总投资 1041.8亿元的 34 个项目,由市领导负责联系,全程协调,抓紧推进。除此之外,各园区和有关部门还要继续加强项目储备,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认真谋划和储备新的一批产业项目,确保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
二是围绕项目推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要着力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项目责任单位、业主单位的指导,大力推进规划、选址、征地、环评等各项前期工作。项目前期工作纷繁复杂,往往耗时很
长,要力求缩短办理时间,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凡需要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审批核准的项目,市级相关部门都要配合追踪跟进,争取尽快获得国家或自治区批复;凡需要市级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在规划范围内的,市级有关部门必须做到随到随批。要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定期进行会商,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问题,推动项目尽快建成和达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工业集约发展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是推动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近年来北海发展工业的成功经验和基本做法。要继续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构筑产业集群发展平台,不断提高工业集约发展的水平。
一是重点发展七大产业园区。要着力抓好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建设,加快形成布局集中、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把产业园区办成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北海工业园区要加快建设北海电子产业园(新城),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北海出口加工区要打造成为广西全方位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的出口加工基地,逐步发展成为综合保税港区,重点抓好 B 区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北海高新区重点发展软件研发、集成电路设计、动漫产业和先进电气设备制造、海洋生物制药等产业。铁山港(临海)工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临港新材料等产业,打造现代化的临海工业基地。广西合浦工业园要逐步建设成为连接北海中心城区与合浦县城的现代化工业新城。龙港新城(玉林—北海香港产业园)要逐步打造成为广西与香港合作的重要平台、桂
东南地区重要出海口岸及战略资源进出口集散中转中心。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要加快规划建设,大力引进海洋产业科研机构,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打造科研服务平台和产业示范基地。
二是切实增强产业园区承载能力。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建设产业园区道路、管网、环保等基础设施,鼓励园区多建标准厂房,加强绿化建设。要立足产业基础,及时调整和完善发展规划,提升产业园区发展档次,扩大园区发展规模和发展空间。当前要突出抓好北海出口加工区 B 区建设,确保如期实现封关运行目标,提前做好引进企业的基础工作。加快规划建设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三个千亿元产业园,为延伸产业链、实现集群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努力提升信息、物流、金融、政务及生活配套等服务水平,推动园区项目落地、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大力提升园区开放开发水平。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加强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立足大招商、招大商,推动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进驻北海发展。要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抓住当前三大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大造声势、扩大影响,形成更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进入北海发展。要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创新方式,加大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努力实现招商引资规模和项目质量水平的新突破。同时,各园区要抓好近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的落地建设工作,提高履约率,主动帮
助业主完善各类手续,创造必要条件,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四、进一步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要通过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提高工业科技水平,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北海的品牌和优势,发展工业必须始终坚持不破坏北海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要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推进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集约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促进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美丽北海。加大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执行力度,引导企业建立自觉自律、持续改进的节能环保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及再生资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一步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支持企业技改挖潜增效,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节能减排改造,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推动工业绿色循环发展。
二是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工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实现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设立各类技术中心、设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强创新发展能力。要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要实施合作创新驱动,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完善政府搭桥、企校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提升工业经济科技含量。
三是坚持安全发展。安全生产是工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一定
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要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坚持“一岗双责”,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进一步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隐患排查治理,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与工业发展水平同步提升,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五、进一步营造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良好环境
实现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广泛凝聚力量,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加强协调服务保障,形成推动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有力的保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工业跨越发展的主要负责人,要把工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主要精力放到支持和推动工业跨越发展上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完善工业跨越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四定”的要求细化目标管理,逐级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加强全程考核监督。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工业发展的经验和亮点,为工业发展摇旗呐喊、加油鼓劲,传递支持实体经济的“正能量”、唱响重视工业发展的“好声音”。要引导社会关注、理解、支持和参与工业发展,增强企业家的责任感和产业工人的归属感。
三是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要通过转变职能和提高行政效能,减少审批、下放审批,做到能够下放的权限都下放,能够交给
市场的都交给市场;需要审批的要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既要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又要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把工作重点放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制定标准、保护环境、支持创新等方面。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政策落实难、项目落地难、审批办事难、用地用工难、投资融资难等困难,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更好的环境和更好的服务。
四是强化激励扶持,打造优越的政策环境。这次出台的《北海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扶持奖励办法》,从扶持资金、财税体制、发展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对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市级层面能给的优惠政策给到园区,由园区直接扶持企业。各园区要根据《办法》制定可操作的具体细则,确保我们想招来、本身愿意来、并对北海发展有利的企业能真正落地,真正得到优惠、得到发展。各园区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好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激励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快打造三大千亿元产业;同时支持传统产业盘活存量、做大总量,提升层次;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引导企业注重效益,加大税收贡献;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不断提升竞争力;引导企业节约利用资源能源,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的水平。在加大对企业扶持奖励的前提下,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同时,要用足用活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相关政策,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足额兑现,努力实现政策效应的最大化。
同志们,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不断增强城市持续繁荣发展的产业支撑,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要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瞄准新目标,掀起新一轮工业跨越发展的热潮,为全面开创北海科学发展新局面,率先在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工业发展会议讲话稿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推进“工业强区”战略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指出“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孙政才书记强调“工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的筋骨”。
第一,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是顺应发展大势、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历史经验证明,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近现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英国、美国以及二战后德国、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无不以强大的工业作支撑。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和沿海地区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州、温州、宁波,还是珠江三角洲沿线的深圳、东莞、珠海等地,能够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走在前列,主要就是依靠工业的率先腾飞。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既是历史规律,也是发展大势。
第二,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是贯彻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构建渝东南特色经济走廊的具体实践。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重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载体和平台,也是全市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路径选择。从功能定位看,市委、市政府将**定位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的重点开发区”,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生态保护是基础、是责任,重点开发是关键、是方向,要求我们既要强化生态建设与保护,又要围绕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低能耗、无污染、可持续的特色生态工业。从现实基础看,我区“一园多组团”工业发展平台基本形成,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工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区内要素资源齐备,水资源丰富,土地按需供应,国电和乌电两张电网确保低廉的电力保障,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加上职教基地保障企业的用工需求,为发展工业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三,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是做大经济总量、建设中心城市的有效载体。建设渝东南中心城市、武陵山地区重要经济中心是我区“十三五”重要战略目标。一般来讲,中心城市需具备三个因素:一是拥有比较发达的经济实力,二是拥有一定规模的城镇人口,三是拥有相当的经济吸引范围。我区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02.55亿元,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武陵山区恩施、吉首、铜仁比,甚至在渝东南也没有绝对优势。对照渝东南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的定位,我们只能赶前、不能落后。按照工业聚集城市人口的一般规律,只要我们把2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建设好,以2020年达到450亿工业总产值目标算,就会提供约5万人的就业岗位和带动约6万人口从事为工业服务的相关行业,也就是如果我们工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则会有11万新增人口聚集到**城区,中心城市的建成区规模就能得以实现。
第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是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小康关键是要坚持“百姓共享成果”,重点是要推进城乡统筹。我区有农业人口30.48万人,城乡统筹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解决“三农”问题,功夫要用在“农”外,必须用发展工业的路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做大工业经济这块“蛋糕”,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工业发展壮大了,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很大,通过工业企业把农产品转变成工业品,延长产业链条,可有效解决农产品卖出难的问题,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展工业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城乡富余人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社会民生事业的刚性支出提供坚实保障,可以带动农村发展、民生改善和百业兴旺。
总之,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关乎民计民生,关系发展大局。
二、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准确把握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三五”是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提出,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建区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工业发展,不断探索完善加快工业发展的思路举措,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工业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发展历程。但是,我区工业无论是在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还是发展速度方面,绝对优势还没有形成。特别是还存在园区发展步伐不够快,融资筹资办法不够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比较粗放,部分企业生产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产业优势不明显,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受到不同程度制约等问题。
区委三届八次全会经过认真调研、反复研讨,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时期继续强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把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作为未来五年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重大举措。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既是对区委历届班子工作思路的延续,也是认真考量了**的现实区情、未来发展动力和百姓的期盼提出来的。过去,我们通过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定不移地壮大工业发展平台,推动工业产业发展,做大工业经济规模。过去的工业强区是一种做大工业经济的发展手段、方式方法,我们也正是通过这种方法,让**工业园区实现了从无到有,工业企业实现了由少到多,工业经济规模由小到大,并基本构建起了五大工业产业体系。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就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多的是一种目标,也就是要在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之上,继续推动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过去的“强”,性质是动词,强调的是工作推动;现在的“强”,性质是形容词,强调的是工作效果。这个“强”,就是工业对全区经济贡献不断增强,在渝东南的经济首位度不断增强,在武陵山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让工业真正成为建中心、奔小康的强力支撑,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脊梁。这个“工业强区”,是一张名片。
“十三五”全区工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培育知名品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工业“一肩挑两头”的重要作用,推动支柱产业协调发展,加快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基地建设,不断完善仓储、物流等园区公共配套设施,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向绿色发展转变。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全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引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页岩气等新兴产业及配套企业,推进与发达地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五是坚持共享发展。
三、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全力推进“十三五”**工业大发展
第一,规划建设三个产业园区,务实打造新的工业支柱。区委、区政府初步决定,在正阳工业园区内规划建设纺织服装、复合材料、环保产业三个园中园区。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顺应全国产业升级换代的大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突出集群发展的理念和企业运行空间集聚的思路;二是顺应市里的产业规划,把全市工业发展规划、两个生态发展区特色工业发展定位和我区工业基础、现状结合起来;三是顺应**的发展实际,突出在卷烟支柱工业基础上,谋划新的主导产业方向,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得失,扬长避短。三个园区的规划是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在产业方向、空间布局、园区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深化,是打造工业新的产业支柱的积极思路,体现的是稳定烟支柱、快立新支柱。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全力抓好相关工作,进一步做好规划论证,尽快完成三个园区的文本规划和申报工作;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原则,抓紧研究开发建设模式;要加大已投产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快已落地骨干项目的开工建设工作。今年,三个园区的规划、申报要完成,三个园区的空间开发要拉开,已入驻、落户在三个园区的骨干龙头项目要启动建设,已有意向的招商项目要抓紧跟踪,力争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三个产业园规划要成型、招商要成链、建设要露出端倪。
第二,抓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要全方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撬动工业经济的大发展。一是尽快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在落实好市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区发展实际,配套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切实做到增有效供给,去无效供给,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二是增加工业品有效供给。要对接全市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壮大我区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推进页岩气开发利用,培育环保等新兴产业。依托优质蚕茧原料延长从蚕茧初加工到服装生产的茧丝绸配套产业链,推进猕猴桃等生态农产品深加工,打造生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三是推进企业减负担降成本。
第三,抓好园区基础平台建设,推动工业集群发展。要充分发挥园区的辐射、聚集、带动作用。一是拓展空间平台。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加快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努力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都市工业楼宇、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不同梯次的工业空间发展平台。二是强化园区建设。园区管委会既要做到精干高效,通过建立入园企业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体系,实现“政务、商务、服务”三配套;在融资上探索多种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在开发上实行“整合、优化、扩容”三同步,坚持“开发一片、成熟一片、再开发一片”,到2020年,园区规模拓展到20平方公里。三是优化产业布局。要按照“科学规划、集群发展”的思路,围绕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鼓励支持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协作,推动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度强、集约化水平高、突出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第四,抓好工业招商引资,外联内引塑造品牌。要坚持主攻大项目、引进好项目、发展新项目。一是按照“引龙头、带配套”和“抓配套、引龙头”的产业招商思路,招一批既满足产业梯度转移需要,与现有产业链相配套,又适合**现阶段发展需要,能弥补现有产业发展短板的项目,重点引进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二是坚持绿色环保的招商理念,引进培育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可持续的新兴绿色环保产业,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向绿色环保发展转变。三是加强与市级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市内大型企业集团把产业延伸到**。围绕建成渝东南能源发展中心和物流储备中心,加快建成页岩气在燃气、燃料等领域的转化基地,引进实力强的企业集团到**发展页岩气产业。
第五,抓好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工业发展动力。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政才书记讲:“重视创新,就是重视未来;投资创新,就是投资未来。”要坚持把创新融入到企业发展建设的各个环节。一要强化思路创新。要用创新的思维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企业服务,做到实干加巧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帮助企业家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建立适用、高效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出效益。二要强化技术创新。要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工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把人才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的首要前提,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高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要强化品牌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在具备条件的企业中扶持建立重点工程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通过自主创新塑造核心品牌。
第六,抓好工业配套服务,提升要素保障水平。在能源保障上,要以构建“渝东南能源中心”为总目标,积极推进电力、天然气等生产要素项目建设。在土地保障上,要加大执法处理力度,对逾期不开工建设的项目将按有关规定收取闲置费,盘活有限土地资源;积极探索建立低效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实现“腾笼换鸟”;采取出让年限弹性机制的供地方式,鼓励建设、使用和租用标准厂房,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在政策保障上,要严格兑现“123”企业扶优扶强政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奖补政策。要积极搭建平台,加大银政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积极支持企业以债券、中期票据、融资租赁、上市等多渠道融资。引进和大力发展银行、保险、担保、小贷等各类金融机构,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在物流保障上,加快正阳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引进第三方大型物流企业,发展多式联运,创新物流方式,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在人才保障上,相关单位要共同做好企业人才服务工作,定期调查摸底,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动态人才管理库,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
四、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为实现“工业强区”战略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建成渝东南工业核心集聚区和产业聚集中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面广、环节多、要求高、任务重。
第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工业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工业强区战略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其指导和统筹的职能,积极加强对当前全区工业发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切实解决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区“四大家”领导要关心工业经济发展,帮助联系的企业、项目解决困难;涉工职能部门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工业上,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确保工业强区建设的举措和要求落到实处。
第二,要优化工业发展机制。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搞好服务就是增强竞争力。一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决心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切实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各级各部门要为企业建设和生产经营开设“绿色通道”,积极“想办法、开绿灯、出政策”,尤其是对于个别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要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大力支持。二要进一步完善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123”企业扶优扶强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即将出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意见》,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意见,确保政策执行到位。三要完善联系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长效工作机制。要积极为企业搞好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增加对企业的指导服务。
第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强化机关纪律作风整顿,坚决整治部门间推诿扯皮和“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切实为企业“松绑、让利”,尽力帮助企业解决交通运输、资金信贷等方面的困难。
第三篇:工业提速增效发展动员会讲话稿
今天这次会议是对全市工业提速增效的再动员。月 日,市委常委会听取了政府关于提速增效的工作汇报,认真作了讨论研究。振起书记明确要求,要按照既定目标,坚定信心,扎实苦干,力求突破,尤其要防止提速增效前高后低的问题。开会之前,我和相关同志商量,要求情况通报不超过 分钟,表态发言不超过 分钟,全说实的。最后到年末,大家再看看这些表态单位工作怎么样,没表态的单位应该做的工作完成得怎么样。再就是平等对待,不设主席台,发言、汇报、听会的同志都一样,平等交换意见,大家都以平等的身份、平等的心态,共同商量研究 提速增效工作。原来还想请金融机构的同志也说一说,考虑到参会人员比较多,下周再和金融机构的同志们专门作一次意见交换,研究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和金融的生态安全问题。
去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部署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和实施国企改革攻坚。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纯增703亿元,增加到1 800亿元。全省国企改革列入重点的有816户工业企业,全口径基本完成了2 763户。这两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市固定资产投入从40亿元增加到74.8亿元,增长84.1%。国企改革列入省重点计划的是55户工业企业,后又增加2户,共完成57户。同时,我市非工企业改制全面推开,完成了151户,总共完成了208户国有企业改制任务,走在了全省前列。今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工业提速增效、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实施棚户区改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大重点任务。今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要由去年的3 792亿元增加到4 500亿元,增长15%以上。和省政府签订的责任目标是由去年的108亿元增加到131亿元,增长21%,增幅全省最高。原来省政府计划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投入700亿元,后来王珉省长到各市调研之后,提出今年固定资产投入要从1 800亿元增加到2 800亿元,纯增1 000亿元,全省人均固定资产投入实现1万元,这就达到了发达地区的人均投入水平。市委在讨论今年工作安排时,考虑到 要“追求大作为,实现快发展”,也考虑到了我们的实际潜力,又把工业总产值的指标提高到了158亿元,增长48%。按照全省60%的增幅,我市固定资产投入大体要完成110-115亿元左右。后来省里对 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确定我市固定资产投入要增加到135亿,实际增长82%。面对这样的形势任务,市委、市政府年初就作了认真分析研究,并把提速增效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振起书记在市委全会、经济工作会和项目建设大会上都突出强调了达产达效的问题。达产达效的本质也就是提速增效。进行提速增效再动员,一是这项工作本身意义重大,再一个是我们的工作任务压力特别大。如果组织不好、动员不好、行动不好、指标落空,对上级组织特别是对 人民群众就交待不了。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正确分析形势
形势决定任务,形势影响决策,形势关系成果。今天讲形势,不想多讲道理,尽可能用事实说话。我想从六个方面分析 的经济形势。
第一,从地区产值看增长速度。XX年,地区生产总值59亿元,XX年实现137.1亿元,年均增幅是18.3%。其中XX年7.8%,XX年9.4%,XX年17.1%,XX年22.6%,XX年3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X年4 755元,XX年5 127元,XX年5 611元,XX年6 570元,XX年8 048元,XX年11 083元。现在全省的平均水平是13 000元,我们差2 000元。如果我们今年各项工作搞得好,有可能赶上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从增幅看,我们5年平均超过全省平均近4个百分点。
第二,从财政收入看发展质量。XX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是3.18亿元;XX年3.28亿元,增长3.1%;XX年4.05亿元,增长23.5%;XX年4.76亿元,增长17.7%;XX年6.1亿元,增长28.1%;XX年7.5亿元,增长23%。年平均增幅18.7%,比gdp增幅高0.4个百分点。特别喜人的是,XX年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已经达到4.6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8%。
第三,从固定资产投入看发展后劲。XX年,全市固定资产投入18.5亿元;XX年21.4亿元,增长15.5%;XX年18.3亿元,下降14.4%;XX年26.2亿元,增长43%;XX年40.6亿元,增长55.3%;XX年74.8亿元,增长84.1%。支持经济发展的“三挂马车”是投资、外贸和消费。从我市目前看,投资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消费已经呈现出强劲增长趋势,唯独差距比较大的是经济发展的外向度过低。这么大的投入,这么大的增长幅度,高出全省十几个百分点,而且70%以上投入到工业领域,经济发展后劲已经开始强劲显现。
第四,从三次产业比重看经济结构变化。XX年,一产业占28.4%,二产业占25.7%,三产业占45.9%。不仅表现出产业结构不合理,而且不排除有水分,第三产业过高了。当年上海的三产也没到第一。XX年,一产业从28.4%降到18%,下降了10.4个百分点。二产业从25.7%提高到44.9%,提高了19.2个百分点。三产业从45.9%降到37.1%,下降了8.8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与市委的决策和判断也是吻合的。那就是目前 发展的重点是工业化,突出工业化,强化工业化,抓好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实现现代化。说明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往前推进了。
第五,从城乡收入水平看干部群众实惠。XX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 9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225元。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 6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229元,这里有两个口径,我说的是省统计局认可的口径。我们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与全省平均水平差不多。近两年,从群众得到的实惠看,矿务局破产国家给政策资金近15个亿,全市国企改革攻坚,人均补偿1.9万元,5万人补偿金总额接近10个亿。从国家给农民的政策优惠看,通过免税、三项补贴,使农民人均增收250-300元,我市如果按60万人计算,加在一起也是几个亿。再从干部得到的实惠看,XX年开始,兑现了阳光工资,提高了供热标准,今年又提高了住房公积金补贴、医疗补贴,马上还要出台移动电话补贴,这五项补贴每年市财政大体增加支出6 500万元左右。算滚动工资,平均每个干部收入增加630元,不算滚动工资是580元。城市低保从三年前的平均不到30元,到现在接近70元,赶上了全省平均水平,财政对此每年要拿出5 500-5 800万元。通过这组数字来看,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是发展的成果。
第六,从社会事业发展看社会进步。大家生活在、学习在、工作在,每天都耳闻目睹,体会比较多。“十五”期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 702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243公里、乡村公路2 245公里,公路建设总投入36.8亿元。在城市建设、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还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五中在全国列入百强校,等等。仅用了130天的时间实现市中心医院重建开工。这些积极深刻变化,比较充分地反映了 社会进步的状态。
当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gdp对财政的贡献率、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仍然较低,还没有提高到应有水平;民营经济对税收的贡献率还不高;经济发展外向度较低,进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重过小;就业问题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劳动力又多又少,存在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的矛盾。袜业园区建成后,当年可安排8 000人就业,但出现了招工难。利源铝业在本市招不到工人,只好到大安、镇赉去招工。这说明,就业不是简单的人数问题,而是结构问题。一方面,有就业难的问题,但也确有劳动力素质不高、不适应现代企业生产包括工艺要求需要的问题。我们137亿的地区产值,108亿的工业产值,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超过2 000万美元。经济外向度反映的是利用全中国、全世界资源的能力,竞争的水平,也是后劲的体现。经济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状况不改变,不可能实现更快的发展。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全国是17%,吉林省是11.6%,我们是5.5%。这其中确有客观因素,矿务局16个亿的产值在 市,1.6亿元的税收我们只得6 000万,1个亿在外面体现。电厂每年亏损1个亿,煤机厂事实上每年也有几千万的亏损,我们地方的个别大企业一年也亏了几千万。这些加在一起就是3-4个百分点。如果我们达到8%-9%,就基本是全省平均水平。全省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是4.8%,我市是0.48%。客观上讲,我们提速扩充期间给了也必须给一些政策,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应该的,但民营企业也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和各种保障,企业利用了社会的公共产品,就要有社会责任感。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就是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走一段速度效益型的路子,用速度扩充规模,用效益增强实力,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主要方面,一个一个击破。现在势头很好,1-4月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8%,工业总产值增长37.4%,财政收入增长30.3%。特别是用电量增长24.6%,高出全省16个百分点,电是最准的了,是花钱买的,没有假。看形势要看本质,看趋势,看前景,同时,不忽视、不忘记重视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的发展就会既快又好。
二、搭建融资平台
平台一词古来有之,李白、杜甫的诗句中也偶见。而现今时髦的平台一词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平台是聚集和发挥各种要素作用的框架、载体和工具。我理解,平台应该具有以下功能或属性。一是承载性,担负起框架作用。二是实用性,发挥作用,体现效果。三是集聚性,把各种要素集中、聚拢、聚集。四是放大性,搭建平台,一加一大于二。实现快发展,亟需搭建要素平台,特别是融资平台。到目前为止,我们尝试搞成了三个平台,正在筹建一个平台。振兴担保公司和国家开发行搭建的项目建设融资平台,其实就是间接的政府诚信、政府信誉。振兴担保公司的资产是政府组织运作的,主要是砂子山和原三二三厂的土地,并投入了5 000万资金。没有这个平台,去年发行13亿资金不可能注入进来。第二个是农发行政府信用贷款,专门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也是政府和银行合作,靠政府信用。还有一个刚刚运行的提速增效平台。政府豁出血本拿出现金1.1个亿,资产1个亿,目标是放大到11亿,至少上半年能放出5个亿,专门解决流动资金问题,现在已经启动了。还想搭建一个平台,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平台。想把劳动就业这块资金打捆,也成立担保中心,让农村信用社在去年投贷16个亿的基础上再增加8个亿,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通过这几个平台,打捆放大,解决流动资金问题。有了装备和房屋,就像人有了胳膊和腿,流动资金就像人的血液和脉膊。如果从资本的属性讲,资本最注重的是流动资金,现实的投贷政策决定银行最看重的是流动资金怎么样,如果流动资金运转的好,说明是正常的;如果流动资金没有,就像没有血液和脉膊,说明有病,必然影响投贷。这三个平台搭建起来以后,估计今年的 工业经济发展资金问题将大有缓解。省经委领导到 现场办公,也要帮助解决 融资平台的问题。省担保公司和市担保公司联保,至少能解决5个亿。另外,市目前的三项资金占用加在一起是29个亿,估计不一定有这么多,但起码20亿,活化10%也很可观。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增加也能活化很多资金。所以,如果努力,大家都配合,流动资金能缓解。市政府准备再和金融机构的“一把手”单独开会、谈心,探索研究融资办法。金融部门要相信、参与市里的这几个平台的运作。大致想法是,由政府平台挑选好的企业注入流动资金,做好前端,规避风险,加强培育。然后请银行从其中选好的,我们退出来,形成良性安全互动。但是有个建议,每家银行最少选出五户企业,而且政府还给担保。如果不用担保,按程序正常走,政府更高兴,并进一步提供其他支持和服务。
三、强化诚信建设
诚信的本质是实事求是,是做人的人格,是企业的根本,是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是国家的形象和内聚力。诚信的内容包括信用、信义和信誉。信用就是诚实、践诺、守约、兑现,说到做到。信义就是道理,也是精神资产,即为什么要守信用,要讲诚信。信誉就是通过讲诚信,所赢得的荣誉和社会尊重认可。诚信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原始社会的诚信,是以血缘关系为特征的、自然产生的忠诚信用。农本社会在古代中期的诚信,是以家族和人际关系为纽带的人际诚信。主要还是感觉上、口头上和实际生活当中所体现的大家认可,就是所说的“知根知底”。到了近代尤其是现代社会,发生变化了,诚信主客体由过去知根知底的“熟人”变成了“陌生人”,是以契约和合同为特征的公共诚信,有资产、有担保、有信誉就可以融来资金。高级阶段的诚信对人的品格、道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信是道德范畴、制度范畴的统一,外加自觉和法律的双向保障。我们不能简单地抱怨银行不放贷,把钱都拆借到外边,对企业不服务、不支持了。以农行为例,全省贷款总额度是400多个亿,不良资产就有270个亿,还怎么再继续放贷?有的人借钱的时候就没想还,甚至相当一些领导也认为国债能不能还上无所谓,银行的钱、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花着了就行。这样的思想没法让人信得着。所以我们目前的金融生态环境不太好。要知道贷款看起来是银行的钱,实际是老百姓的钱。同时也要看到这是政权的力量、国家的力量,如果没有国家信誉,老百姓不可能信银行,早就挤兑了。祸害老百姓的钱,道德上、责任上、制度上、法律上根本说不过去。我们自身有病、身体不健康,非让别人吃药,这不讲道理。治病的办法就是守信,就是诚信。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大的方面讲是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是长官意志、追求政绩,包括一些所谓协商、指导、强迫命令造成的。但银行自身不是没有问题,包括在诚信问题上。运转机制怎么样,体制怎么样,金融创新、衍生工具用得怎么样,也需要反思。另外,有没有不规范行为、暗箱操作造成的损失。但是在这点上,市委、市政府对银行也是理解的。改革中的问题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逐步建立法规制度,向真正的适应市场规则的方向迈进。金融系统有一套独立管理方式、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总的原则是多支持,少挑病,不干扰。所以,诚信不只是企业的问题,不只是政府的问题,金融部门也有一些毛病,承诺甚至已经操作的贷款中间就停下了,其实也是违约带来了企业的困难和损失。这些毛病都认帐,才能解决问题。政府的作用和信用,能把这些问题处理好。目前在诚信问题上大有进步,大有改观。XX年以后,呆坏帐在减少,除非是个别情况。要看到这一点,要增强信心。政府搭建的融资平台,金融部门也应该介入。政府有法律手段、有纪律手段、有行政手段,有经济手段。这次解决流动资金,政府对企业交待得很清楚,如果“糊弄”政府一次,就做好死一辈子的准备。到期不还程序自动启动,不用再商量,直接进行拍卖。如果赔,政府认拿钱,就是要通过严厉措施,建出诚信,逼出诚信,严出诚信,狠出诚信。振起书记提出要建设诚信、诚信社会、诚信人民,也应该包括诚信企业。政府就从建立诚信企业开始落实振起书记的指示。如果违约,不仅扣押资产,还有权益,过去追究的是有限责任,现在追究无限责任,造成危害还想享受,坐豪华车,住大房子,不可能。矫枉必须过正,就是建、逼、严、狠,把诚信建立起来。如果 诚信企业建立起来了,那么诚信人民、诚信社会就有基础、有希望了。
四、坚持合力兴辽
我来 工作两年半,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 这个局面不是按部就班干出来的,是超常规发展出来的,是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冲开的。大家要倍加珍惜,倍加爱护。局面能冲开,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市委,是市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和各位。最重要的是把全市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智慧发掘出来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大家形成了合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党委是核心,经济是中心,政府要同心,全社会要齐心,这样就能形成合力兴辽的局面。合力兴辽,和谐非常重要。和谐就是和平、和气、和睦、祥和。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是合力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和谐就没有合力。和为贵是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核心。从甲骨文开始就有和字,已经三千多年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从多方阐述和论述了和。管子的“畜之以道,则民和”,老子的“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文明传承得最好,其它的都没落、消散了。中国历史上大的分裂时期占统一时期的七分之一,而且曾经分裂出去的又聚拢回来了,这说明中国的融合力很强。我们讲和,是贵和不贵同。不是什么都要求一致,不是我们信仰什么就强求别人信仰什么,招商引资必须先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这就不现实,对外开放也是有条件的。中国最开放的时候不是现在,是八国联军进北京以后,海关署长都是外国人,清朝后期的统治都按外国人的要求办。但这样的开放并没给中国带来发展,因为成果、效果都让列强给拿走了。为什么现在开放后发展了呢,因为资本是有属性的。改革开放后,我们依据和平自主外交政策,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国内资本和外来资本一结合,再放大,经济就飞速发展了。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磁铁两极都有磁性,一方消磁,另一方的磁性自然也没了,这就是对立统一。地球在太阳系恒久有序运行,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结果。贵和不贵同不是不讲原则,不讲是非,起码要爱国,要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利,对人民负责。政府各部门要在市委领导下,竭尽全力为提速增效服务。个别捅胳肢窝,搞一些不规范的事,一经发现,一律从严处理。就是要服务提速增效,保证提速增效顺利完成,把 一步一步向振兴的方向推进和发展。要把提速增效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抓好。要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落实包保任务,既要包项目、包企业,更要包速度、包效益。要强化各部门的责任,经济部门、涉改部门、综合部门都要有任务、有指标,都要负责、参与、服务提速增效,都要研究资金问题、市场问题。市提速增效领导小组要每月调度,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要面对面说清楚,奖罚措施也要跟进、完善。
最后,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弘扬“勇于竞争、务实创新、永不言败、追求作为”的 精神,完成今年提速增效任务,把 发展得更好,让人民得到的实惠更多。
第四篇:XX年县工业经济发展会议讲话稿
XX年县工业经济发展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经过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这次会议,是我县工业经济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会议。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多,会上发言的领导多;会议参加对象也最具代表性,与工业经济工作有关的部门主要领导、参加全市工业重镇发展竞赛活动有关乡镇党政一把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都到位了。
今年,县委、县政府特别加强了对工业经济工作的领导力量,由我任县工业经济领导小组组长,7名县领导任副组长,有关文件即将下发。
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县委、县政府对工业经济的高度重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对抓好工业经济的决心。
刚才,会议表彰了 年工业经济工作先进单位,表彰了在工业生产、提高工业运行管理水平方面作出贡献的有关企业,特别是重奖了在解决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上作出贡献的柏傲投资担保公司。副县长郑建勋传达了全省经贸工作会议和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 年我县工业经济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今年工业经济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其他几位县领导对工业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工作的目标、采取的措施都作了很好的发言,讲得都很到位,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进一步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工业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挑大梁、打头阵、急行军、快提升,真正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一)突出工业是加快发展的需要。为什么对工业经济要特别重视呢?从现状看, 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的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五大支柱产业完成的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就业人员占全县工业企业就业岗位70%以上。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工业。从长远看,将乐有没有实力,有没有应有的位置,取决于工业经济有没有又好又快发展。所以说,工业是将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潜力所在、实力所在、希望所在,必须坚持突出工业、加强工业、突破工业。
(二)突出工业是增强我县实力的需要。所谓的实力,首先是财政要有实力。我县工业增加值仅占GDP的%,但提供的税收占%。从我县财政构架的支撑点来看,一条腿是工业,一条腿是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讲实力,首先是老百姓有没有钱,财政有没有钱,两个口袋没有钱,就没有实力可言;要使老百姓和财政的口袋鼓一点,财政实力能够强一点,首先要做的就是工业;要实现富民强县,工业必须挑大梁、打头阵。所以说,突出工业是增强我县实力的需要。
(三)突出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今年中央 号文件精神,讲的是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老百姓收入问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一个方面,发展第三产业也是一个方面,而工业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农民到外面打工,首先就是去工厂打工。工业要反哺农业、城市要支持农村,就要靠工业,没有工业的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就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说,突出工业是是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需要。
(四)突出工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需要。我们要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加强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就要依托工业的发展。没有工业的发展,社会保障就成问题,民生问题就难以解决。比如,解决低保问题,要从财政拿钱,就要靠工业。比如,城市居民和农民工在工厂里打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企业要提供相应的保障,这种保障是最有效的社会保障,也要靠工业。当然,其他产业也很重要,但工业是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必须靠经济的发展。
第五篇:工业会议发言稿
篇一:在全县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赵 涛
(2010年3月2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高规格召开全县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对工业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9年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当前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安排今年的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唱响工业强县主旋律,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稍后,刘书记要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09年,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多、压力最大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全县上下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政策措施,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保工业促进保增长,全县工业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重大考验,呈现出运行稳、增速快、质量好、后劲足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家,完成增加值4.83亿元,增长16.2%,增幅高于自治区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造利税8540万元,增长14.9%,实现利润5867万元,增长86.7%,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9%,仍然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重点企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23.2%提高到了2009年的24.6%;石油、煤炭、建材、新能源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宁鲁石化、明峰建材等重点企业对全县工业经济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工业投资实现逆势增长。在原材料价格回落及产业转移等有利因素共同作用下,工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实施新建续建技改项目21个,完成投资近9亿元,项目数和到位资金额均创历年之最。
(四)园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立足资源优势转换,确立了“一园五区”工业发展战略,明确了各功能区产业定位,开工建设了高沙窝、惠安堡功能区,进一步完善了县城功能区基础设施,特别是高沙窝功能区一期工程引进入园企业10家,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产生集聚效应,为招商引资搭建了新的平台。
(五)招商引资力度明显加大。在狠抓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的同时,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了明峰建材、开泰镁业、宗源畜产品交易市场、润达甘草茶等项目41个,实际到位资金11.24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必将为全县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六)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严格落实节能降耗各项措施,强化重点企业监管考核,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3.7%,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宏观经济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弥足珍贵、来之不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好于去年,但也是最为复杂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业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决不能盲目乐观。同时,做好今年的工业工作,也是确保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容不得丝毫懈怠。从外部环境看,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经济增长仍将面临一个较长时间的低速发展阶段。从国内形势看,通过实施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工业生产快速回升。去年我国发电量达到36506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7%,其中12月份发电3498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25.9%。主要工业产品价格迅速回升,石油价格目前在每桶80美元左右徘徊,与去年最低价格每桶32.7美元相比,涨幅超过了1倍;钢材价格上涨了约40%。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年出口额首次跃居全球首位。但专家分析,由于我国出口的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后期走势如何还有待观察。从我区情况看,去年工业的快速回升主要依赖于政策的扶持和较低的基数,工业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今年可能会出现前高后稳的
走势,保持工业较快增长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从我县发展看,目前工业企业无论是规模总量还是质量效益,都与先进县市有较大差距,面临不少问题:一是总量不大,经济效益不高。2009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 6.6亿元,仅占全市的6.1%、占全区的1%,分别是灵武、青铜峡、平罗的十三分之一、九分之一和六分之一,这与我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很不相称。一些工业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有规模、少效益,有产值、少利税,甚至没有利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占全县gdp的比重仅为29.4%。多数工业企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原”字号及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产业链条短,关联性不强。三是借势发展的动力不足。我县是连接陕甘宁蒙四省区的重要枢纽,石油、煤炭、石灰石、石膏、风、光等资源储备丰富,但我们的区位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资源开发层次较低,规模偏小,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四是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部分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在看到形势严峻和复杂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积极因素,充分认识和把握我县加快工业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一是中央明确表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政策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减弱,很快要出台今后十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同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工信部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将进入深入落实阶段,自治区省直管县试点工作扎实推进,都将为我县工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二是这次金融危机导致许多传统产业濒临破产,寻找新的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在工业对能源总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各地都加快了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以便从战略高度抢占未来经济的制高点,这些对我县振兴传统企业和新兴产业都将创造良好发展条件,特别是风电、光电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三是近年来,随着一批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正在形成,加上我县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和风能、光热资源、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比较活跃的民间资本资源,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空间将进一步增大。四是太中银铁路年内将建成通车,鄂托克前旗至盐池一级公路、盐池至西吉高速公路即将规划建设,以及随着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各大专业市场的相继建设,我县交通网络、物流体系不断完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聚集加速,更有利于我们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五是县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工业经济工作的领导,“工业强县”战略深入人心,发展工业的思路更加清晰,抓工业的力度、促发展的措施前所未有,形成了推动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不难看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工业经济将步入一个以光热、风能资源开发和石油、煤炭、白云岩、石灰石、石膏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支撑的黄金机遇期和规模扩张期。在这个重要的关口,如果我们沾沾自喜,稍有懈怠,就会丧失发展机遇,减弱发展势头;如果我们快马加鞭,乘势而上,就会再创新业,再铸辉煌。全县上下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大力支持工业,发展工业,全面加快工业强县步伐。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加快工业发展,建设工业强县,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准确把握县情实际,走出一条富有盐池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这就要求我们谋划工业要有大气魄、大手笔,发展工业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建设工业要有大作为、大突破。基于以上考虑和对全县工业发展走向的把握,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县工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今后三年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并把今年确定为“工业发展突破年”,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完成工业总产值28亿元,实现增加值9亿元,分别增长66.7%和53%。到2012年,全县工业经济要实现“一个翻番,两个过半”目标,即工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工业增加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工业对全县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家以上,其中产值过10亿元企业达到2家,过5亿元企业达到3家,过亿元企业达到5家。
实现上述目标,要求我们思想同心、行动同步,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在培植支柱产业上实现新突破
没有支柱产业的集群,就没有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资源开发带动战略,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型工业,以资源换产业,做到开发一种资源,壮大一个产业,培育若干个龙头企业。企业算账是算细账的,就拿石膏粉来说,普通建筑石膏粉每吨的价格在200元左右,如果加工车间离原材料基地远,成本就会增加,每吨的运输成本超过50元就无账可算。其它也是一样,运输和仓储的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一大部分,只有靠近原材料基地,才能形成成本优势。对于我们而言,就是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宣传我们的产业优势,吸引企业到我县投资,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要做强石油石化产业。要深入研究国家石油资源开发政策,制定石油开发及加工转化发展规划,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国有企业合作,加大石油开发力度,支持宁鲁石化做大做强。年内新增油井600口,原油产量达到50万吨,宁鲁石化轻烃达到20万吨。通过3年努力,使我县原油产量突破100万吨,宁鲁石化加工转化60万吨,着力打造全区重要的石油开采及化工基地。二要做大煤炭产业。煤炭资源是我县优势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要重点支持神华宁煤、宝丰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及加工转化力度,加快建设金凤、四股泉、金家渠、贺陡沟、宋新庄“五大煤矿”和神华工贸120万吨煤焦化及13万吨甲醇项目,年内力促金凤、四股泉煤矿建成投产,神华工贸120万吨煤焦化项目开工建设。到2012年,原煤产量突破1000万吨,着力打造全区重要的煤炭开采及深加工基地。三要做优建材产业。要紧紧抓住“扩权强县”机遇,积极争取资源配置有关优惠政策,促进以石灰石、石膏、白云岩为主的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及深度加工,重点支持以明峰建材、金顺源为龙头的水泥、石膏建材产业,以开泰镁业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年内,水泥产量达到210万吨,石膏产量达到50万吨,金属镁产量达到5000吨。用3年左右时间,使水泥产量突破800万吨,石膏深加工转化突破100万吨,金属镁及镁合金突破3万吨,着力打造全区重要的建材工业基地。四要做精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是我县新兴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今年,要加快高沙窝光电、麻黄山风电项目建设步伐,开工建设国电5万千瓦、哈纳斯15万千瓦风电等项目,加快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风(光)能发电规模达到20万千瓦。到2012年,风(光)能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着力打造全区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五要做深农副产品加工业。目前我县已初步培育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但是这一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大部分农副产品加工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在滩羊、甘草、小杂粮等特色资源方面,还有很多没有开发的领域和空间。今年,要以县城工业园为主阵地,把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做大做强宗源滩羊、润达甘草茶、恒纳地毯、山逗子小杂粮、忠信皮毛、原野蜂业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利用3-5年,将我县打造成为全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在扩张工业总量上实现新突破
骨干企业是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要把培植大企业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年内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培植产值过10亿元企业1家,过亿元企业2-3家,从根本上改变我县重点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的格局。
一要盘活存量。目前,我县工业企业中还有不少企业开工不足,还有很多闲置的厂房和土地,工业和商务局要牵头对全县所有企业的闲置厂房、存量土地进行全面摸底,逐一落实盘活计划,帮助企业实施资产重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尽快使这些闲置资源变成现实财源。特别是对县城功能区内的停产、半停产企业,要加大扶持改造力度。如宁浙彩印包装这家企业,项目本来很好,彩印包装产业的发展对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没有投产,厂房长期闲置;再比如紫荆花药业、全世达镁业这两家企业,产品市场前景很好,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长期经营不善,导致土地等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各联系领导要认真分析原因,千方百计帮助这些企业达产达效,对确实运营无望的要通过招商引资,腾笼换鸟;对乡镇的闲置厂房,也要想方设法进行包装推介,为企业落户,壮大乡镇经济提供基础条件。二要上好增量。上项扩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潜力所在,也是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最经济、最快捷的途径。今年,自治区将安排5.9亿元,组织实施100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集中力量解决我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各企业要把握这一机遇,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充
分发挥基础和资源优势,内联外引上项目,加快技改增投入,不断促进规模扩张、效益提升。当前,要重点抓好明峰建材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开泰镁业10万吨金属镁、高沙窝2万千瓦光电一期、麻黄山10万千瓦风电、四川嘉华30万吨固井水泥等一批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促尽快竣工投产。同时,着力抓好明峰建材2×4500吨生产线、哈纳斯15万千瓦风电、高沙窝2万千瓦光电二期、国电集团5万千瓦风电、神华宁煤金家渠煤矿等待建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力促早日开工建设。各有关部门、企业必须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加快工程进度,从严把好质量关口,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早日达产达效。三要提升质量。积极开展“质量兴企”活动,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实施名牌战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生产标准、商标注册、计量认证、质量体系建设和认证步伐,不断增强企业的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努力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以品牌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四要扩张总量。加大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集聚,最大限度地解决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释放企业快速增长的潜力,特别是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密度和强度,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企业运营情况动态监测、分析和调节,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实现企业规模扩张。
(三)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在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上实现新突破
(四)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在提升项目承载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聚集和产业升级的载体,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要牢固树立“园区兴工、项目立园”的理念,按照“功能配套、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加强园区规划指导,科学定位园区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突出核心企业和核心产业的整体引进,发展产业集群。新建项目符合入驻条件的,必须入驻园区,形成集聚效应,努力提高园区对生产要素的整合能力,实现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要严把规划、环保和安全三个“关口”,落地项目必须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必须符合产业规划,必须达到规定的投资强度,同时要完善各种证照手续,杜绝违法项目上马。在园区的问题上必须要“醒得早”、“动得快”,就拿高沙窝功能区来说,必须抓住宁东基地用地还未规范的有利时机,打“擦边球”,大干快上,抛砖引玉,力争使配套机械加工能力由形成小气候到做成大产业,再到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优势。要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今年县财政安排的园区建设资金,相关部门要统筹谋划,管好用好,着力完善“一园五区”道路、供排水、供电等配套设施,所有工程必须在6月底前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增强园区吸引力,提升园区承载功能,使园区既落得下项目、又留得住客商,既能方便工作、又能方便生活,为招商引资、项目入园、企业落地创造条件。园区管委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阔发展眼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精心谋划园区未来发展,尽快做大做优新的产业平台。同时,要抓住区、市支持园区建设的机
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扶持,推进园区建设,使园区真正成为承接产业的平台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奋力开创工业经济发展新局面
加快工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更是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努力把县委、政府加快工业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体现在实际成效上。
一要提神提速。提神就是精力再集中,提速就是目标再提高,提神提速就是要聚精会神、紧张快干、奋力前行、勇争一流。当前,无论工作头绪是多是少,加快工业发展的劲头不能减;无论发展环境是优是劣,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心不能移;无论可用财力是紧是松,加快工业发展的力度不能弱。全县上下都要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第一战略、第一要务、第一职责,每项工作、每个项目、每个园区都要确定推进时间,千方百计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各乡镇、各部门要主动作为,以更加顽强的毅力、更加拼搏的精神,抓机遇、抢时间,争速度、攀高峰,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放开放活。放开就能放活,出新才能出彩。全县上下要自觉解放思想,围绕项目的引进、开工、建设、投产和达效,快节奏、高效率地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创造条件;要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则来推动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收费站”,多设“加油站”。只要有利于盐池工业做大做强,该简化的程序要迅速简化,该取消的收费要完全取消,要敢于舍近利谋远利,善于舍小利谋大利,全力营造加快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在土地和税收方面,要灵活掌握,放水养鱼,做大基础再规范。同时,对该收的一分也不能漏,比如石油和煤炭资源开采、房地产开发等。
三要求真求实。任何工作务实才能落实,不落实就要落空。要不断完善领导包抓项目和企业责任制,包抓领导不仅要包项目的引进,还要包建设、包达产、包企业的发展环境,以严格的责任落实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要认真抓好各项配套政策的落实,说了就算,定了就办,切实做到该落实的措施坚决落实,该解决的问题限期解决,决不能失信于企业和投资者。
四要同心同向。各乡镇、各部门要想企业之所需,急企业之所困,解企业之所难,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发展,为壮大全县工业经济培育更多的增长点、更强的支撑点、更亮的闪光点。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熟悉工业经济,善于把握宏观走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熟悉国土、税收、金融等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提高运用政策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能力。各相关部门要坚决服从全县发展大局,进一步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代办制,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多帮助、不干预,对自己该办的事多谋划、不失职,对企业希望办的事多尽力、不推诿。监察部门要加大问效追责力度,对扰乱经济秩序,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无论涉及到哪个单位、哪个人,都要动真碰硬,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查处一起。各企业也要奋发有为、创新创业,对我们服务不到位的地方,要大胆投诉举报,一经查实,绝不姑息迁就。
同志们,工业经济事关发展大局,是我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县上下一定要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谋求跨越的发展思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县工业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篇二:工业会议上的讲话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肩负起**工业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历史使命 ——在**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6月 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这次推进新型工业化会议,是对全市工业园区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也是我区打响推进新型工业化攻坚作战的一个总动员和总部署。稍后,高进同志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落实。我这里先讲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当前我区工业经济形势的透视 经过10年的发展,**区经济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实现了稳步增长。在经济总量方面,连续5年gdp 年均增长率为15%,2006年完成gdp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在产业发展方面,连续5年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19%,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2%。今年1-5月份,**区经济更是快速增长,形势喜人。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7.44%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65亿元,同比增长24%;完成工业增加值5.45亿元,同比增长18.1%。至今,我区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招商引资日趋理性,产业特色初步显现,创业创新环境日益
优化,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但是,作为高新技术示范园的**区本土这一块,在工业的快速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国家级高新区地位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规模太小。由于**区相对来说是新建区,没有工业基础,工业发展还未形成规模。200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还不到株冶的三分之一,过亿元企业仅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就经济总量来说,与国家高新区地位不符。1-5月,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省131个统计县(市)区中排第39位,在全市9个县(市)区中排第6位。
2、速度太慢。虽然,今年列入我区统计口径的规模企业新增了14家,但产能不大,许多企业获利菲薄。并且现有企业发展不平衡趋势明显。少数行业和企业支撑现象十分突出。钻石、时代新材、金德、时代电子4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区规模企业的52%。同时,有不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综合效益降幅较大,难以为继。仅金德利润下滑,就影响**区利润指标一半。1-5月,我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在全省排第63位,在全市排第9位。
3、投入太少。截止2006年,**工业园、**工业组团、**工业园共入驻工业企业66家,真正属市外投资的在建或已建投产的实际投资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仅** 3家企业。
4、新的增长点还未形成。目前区内起支撑作用的骨干
企业主要还是2000年左右引进的企业。近两年引进的项目45个处于在建阶段,新引进签约的20多个项目尚未落地,近一两年内还不能对区经济形成大的增长点。建成的项目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流动资金供应紧张、市场萎缩、管理模式无创新等因素影响,发展有一定困难,造成土地投入和产业强度都不高。
我区工业经济与应有的历史地位之所以形成了很大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反映在:一是思想认识尚不到位,使命感不强;二是宏观政策偏紧,发展空间受局限;三是公共财政支出压力大,建设速度放缓;四是综合服务功能不配套,招商引资难上层次。
二、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路
我们**高新区河西示范园,已被市委、市政府明确为**市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的龙头,放到了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最前沿、招商引资的最前线、对外开放的最前端。所以,今后几年是我区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快速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一定要肩负起这个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为高新区实力的大崛起,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大发展起总主导作用。
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对资源型和传统型产业引进技术改造,加快企业改造升级步伐,建成的要达产,在建的要投产,拟建的要早建;要下真功夫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园区建设,通过项目带动,拉动产业升级,集约经营,发展循环经济;要全力壮大企业实力,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众多“龙头”企业,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形成集群效应;要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增大总量,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厂房、装备发展新型产业。
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要求和目标是:要求我区工业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科技含量,注重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从而通过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实现我区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大幅上升,产业结构明显变化,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区力争完成工业增加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3.1亿元,增长28.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2%,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7%;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88%;规模工业全部资产利税率为5%,实现工业企业实缴税金总额1.7亿元,增长2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4%。到2015年,全面实现新区“二次创业”行动纲要提出的“1030335”奋斗目标,示范园完成工业总产值480亿元,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58%,力争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各项考核指标,均排名全市第1名,跻身全省前5名。
三、下阶段工作举措
要担负起**工业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担,“十一〃五”时期是关键,而新型工业化又是第一推动力,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为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我们下一阶段要把握好工作重点,下大力气做好工作。
1、夯实园区设施基础,完善综合配套功能。
园区是新区的“生命”,也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我们要按已有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尽快完善好配套设施,为我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平台。下一步,园区开发建设的重点是抓好栗雨工业园核心服务带和欧洲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主要任务是:完成栗雨工业园主要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开始建设栗雨工业园核心服务带。按照建成**市城市次中心的要求做好规划设计,重点抓好行政中心建设,开发与企业配套的研发中心、员工公寓、专家楼、写字楼、会展中心、学校、医院、大型商场、娱乐场等设施的配套,将核心服务带建成全市最具魅力的,形成全市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和科技贸易中心的现代化科技新城。从而实现“城区中”的园区,园区中的城“区”。同时,要启动欧洲工业园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做好二期规划设计,批回一批土地,争取2008年有一批项目落地动工建设。区政府将集中财力加大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和工业用地批款力度。今年,我区要完成园区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篇三: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8月10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非常及时。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全省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08年的工业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扎实安排部署今年的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确保工业经济保持止滑回升的良好势头,加快柳原的工业经济发展。
刚才,赵辉同志总结了去年的工业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他讲的意见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关于2012年我市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评价
2012年,全年工业经济形势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1—7月,全市工业经济形势非常好,全市工业产品是量增价涨,工业经济提速增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4.7%,比调高后的奋斗目标都高出5.7个百分
点。但9月份以后,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急剧下跌,许多产品价格下跌了50%以上,而且是有价无市,大量工业企业停产、减产,普遍从赢利转为亏损,工业经济影响面大、损失较惨重。面对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沉着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坚定信心,奋力拼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工业经济发展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仍然呈现出许多亮点,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78.6亿元,增长18%。在遭受了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增速18%的目标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不仅稳住了我们的阵脚、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也为我们今年加快发展打下了基础,意义十分重大。工业占gdp比重超过7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这也提示我们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快三产业的发展。在其他方面,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工业增加值能耗超额完成6%的目标;万元gdp能耗下降指标、主营业务收入、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等指标如期完成;技术改造投资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1户;县区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其中米易县工业增加值增长33.2%,仁和区增长27.5%,西区增长20.6%。
尤为可贵的是,在我市工业经济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的情况下,全市工业战线的同志们迅速反应,加强预警监
测,及时启动应对机制,主动及时地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工业经济的指挥、协调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检验和提升。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企业进行帮扶。我市的大多数企业坚定信心,积极应对,表现出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非凡的远见卓识,想方设法渡难关,不停产、不减人,勇于在逆境中把握机遇,扩大市场,为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贡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工业经济在全省率先实现止滑回升,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所有为我市工业经济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把握我市工业发展在危机中面临的重大机遇 2012年,既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又是我市工业经济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更是工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的一年。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经济增速下滑过快,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虽然去年12月份我们实现了止滑回升,今年1月份工业用电量也有较大幅度上升,但并不表示工业经济形势有了根本好转,情况能否持续好转,还不能确定,因此我们要对工业发展可能遭遇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与此同时,更要敏锐把握危机之中存在的难得机遇,不失时机地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在挑战中平稳较快发展。可以说,今年的情
况是对我们工业战线同志们工作水平的又一次考验,如果我们对困难估计不够,在困难来临时就会手足无措,没有正确的应对之法;如果我们对机遇看得不清,就会抓不住发展机遇,丧失发展的主动。
一是国家大幅扩大投资,将强力拉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今明两年投资总额将达到4万亿元,其中西部省区和地震灾区是投资的重点。我省今年的投资规模就将突破1万亿元,达到1.2万亿。这样罕见的投资要求和投资力度,必将对以基础原材料为主的我市工业经济,起到强劲的拉动作用。
二是宏观政策环境放宽,将有效激发我市的工业投资潜力。从前些年来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都是采取从紧的取向,在项目审批特别是对重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上控制得比较严,是制约我市重大工业项目上马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些政策导向发生了大的改变,当前国家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都是多年来最为宽松的,对我市的工业发展十分有利,一些过去我们想干但宏观政策不允许的,如新上规模较大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得好,都将极可能得到允许和支持;一些重大产业化项目将有可能尽快得以启动和实施。同志们,有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宽松政策是有时限的,当经济下滑
不再成为主要矛盾时,政策又会收紧,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要趁现在的政策宽松期,抓紧上一批项目。
三是中央和省上的大力支持,将促进我市工业经济的尽快复苏。去年12月份,省政府出台了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16条意见;今年1月份,又出台了实施工业首季止滑回升的12条措施,力促第一季度工业经济止滑回升,实现首季开门红。从中央到地方,各方面都在竭力支持工业发展,出台的政策措施含金量都非常高,这为我们在推进技术改造、产业对接、中小企业融资、工业用地审批、产业园区发展、优势产业壮大等方面提供了良好机遇,也为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扩大产能创造了良好环境,为工业经济尽快复苏创造了条件。
四是暂时的困难局面,将促使我们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从工业结构上看,我市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基础工业和原料工业,处于产业层次的中低端。这次金融危机冲击,我市产业结构单
一、产品结构不优、科技含量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得到了充分的暴露,这一方面说明我市工业结构亟需调整、产业亟需升级,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市工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一直是我们努力奋斗的重点,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看,还做得远远不够。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已经给我们上了一课,市场是不会等我们的,如果我们仍然满足于按部就班、满足于低水平篇四: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大会讲话 坚持第一方略 壮大工业经济
为推进淮阴又好又快发展挑大梁
——在全区工业经济大会上的讲话
刘 学 军
(2009年2月28日)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
在全区上下集中精力大干当前、奋力夺取首季开门红的关键时刻,区委区政府隆重召开全区工业经济大会,主要目的就是要旗帜鲜明地突出工作导向:新型工业化是推进发展的第一方略,必须始终坚持绝不动摇;实地观摩部分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及工业项目,就是要旗帜鲜明地突出工作重点:项目作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必须抓紧抓牢强力推进;对60户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就是要旗帜鲜明地突出工作要求:企业是推进富民强区的坚强依靠,广大企业家是推进淮阴发展的有功之臣,必须充分尊重全力服务。通过突出这些导向、重点和要求,进一步凝聚全区上下的力量和智慧,谋划三年,大干当前,强力推进工业大发展、经济大提速、淮阴大跨越,为实现
“三步并作两步跨,三年力争翻一番”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下面,就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牢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不动摇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化程度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我们各级干部一定要树立战略眼光和全局思维,深刻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方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发展工业经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淮阴实现洼地崛起、进位争先的重要支撑。回顾淮阴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淮阴的低谷隆起与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是密不可分的。淮阴是传统农业大区,在上个世纪因工业基础薄弱,农业长期占据主体地位,导致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全市基本都是倒数一二三的位置,从1995年开始被纳入省重点扶贫县(区)。新世纪初,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发展战略,在全区上下确立了工业强区的发展理念,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区经济总量迅速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到2008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与“十五”初的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倍、6倍、6.6倍,年均分别递增17 %、29%、31%,在全市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二位,在苏
北26个县(市、区)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都进入了前十行列。淮阴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对全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继2001年实现二产超一产、2003年实现工业超农业后,到2008年,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列统企业和成长型企业达到214户,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达25户,工业支撑全区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9.71亿元、工业投入71.48亿元、工业入库税金5.07亿元,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的45.3%、57.2%、37.28%,32.7、7.36与2001年相比,分别提高了15.4、个百分点。淮阴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工业是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引擎,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强劲“发动机”。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三步并作两步跨,三年力争翻一番”目标的关键所在。淮阴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淮阴今后的跨越发展,也必须依靠工业。实现区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三步并作两步跨,三年力争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工业必须勇挑大梁、多作贡献。从加快小康进程看,工业是关键、是核心。对照省定全面小康标准,目前我区最大的“短腿”是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但是,我区工业还存在着总量偏小、产业集聚度不
高、企业创新创优能力不足、大企业不多等突出问题。我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大的潜力是工业,最大的希望也是工业。从强区富民看,工业是支柱、是抓手。工业强,则综合实力强,人民群众富。只有坚持不懈地重抓大项目,综合实力才能快速提升;只有坚持不懈地重抓全民创业,老百姓的口袋才能尽快鼓起来。从区域竞争对比看,工业是实力、是标志。区域竞争比的是工业,比的是项目。我们周边的灌南、邳州等县市,几年前发展水平与我们相当,但近年来发展一路提速,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灌南速度”、“邳州现象”。他们之所以能快速崛起,靠的就是主攻新型工业化。面对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激烈态势,不重抓工业,不在工业上进位争先,就会在全局发展中丧失主动权,实现“十一五”目标就是一句空话。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保增长、保民生”的现实需要。保增长,首先要保工业;保民生,必须要发展工业。工业搞好了,经济就能提速,财政就能增收,就业岗位就能增加,就能有更多的财力解决困难居民看病难、子女上学难以及养老、失业等民生问题。总之,经济快速增长依赖工业拉动,财政增加收入依靠工业税源,扩大就业岗位依托工业发展。“十一五”前三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3.1个百分点,工业入库税金占财政收入比重提高了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数从总数1.98万人、户均97人上升到总数2.39万人、户均116人,可以说,工业企业为加快富民
强区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仍未见底的严峻形势下,随着返乡农民工的不断增多,企业在吸纳就业、居民增收、维护稳定方面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令人感动的是,全区大部分企业家都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做到不裁员、不减薪,为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作出了建设性贡献;部分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还抓住当前低成本引进人才、技术的好时机,积极增资扩股,不仅增强了企业后劲,也增加了就业岗位,为全区经济逆境上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规划三年,大干今年,全力开启淮阴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
当前,淮阴的工业经济正处于由起步阶段向加速发展跃升的重要时期。在这样一个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我们凝心聚力促发展,矢志不渝抓工业,强力推进全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后一个阶段,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一个总体目标”、牢固坚持“四个不动摇”、突出抓好“五大举措”,力争通过三年的合力攻坚,真正确立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区向新兴工业大区转变的历史性突破。
“一个总体目标”,即:今后三年要实现“三个350”,即:工业总投入达到35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工业产值超过35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列统企业数达到350户,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40户。工业增加值超过100 篇五:工业企业统计大会的讲话稿
在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统计大会的讲话
同志们:
2012年是我县实施“五大战役”的突破之年。一年来,全县工业统计战线的全体员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主攻工业、决战园区、赶超发展”为经济发展总方针,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狠抓企业技术创新,加速支柱产业培植,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初步形成了陶瓷、新型材料、鞋服纺织、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五大优势产业。至2012年底,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同比新增9家。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06亿元,同比增长17.7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同比增长15.9%;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1.95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利税4.8亿元,同比增长24.4%。2012年我县获得“江西省工业崛起贡献奖”等多项省级奖项。在全市目标管理考评中我县被评为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战先进县。
一、工业统计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去年是统计部门全面实施一套表改革之年,从去年的一套表总体运行情况来看,工业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进展顺利且富有成效,平台数据总体很好,全部企业能够按时报
送。通过企业的联网直报,提高了统计调查效率,减轻了企业负担,推进了统计规范化,更重要地是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与在座各位、以及工信委、园区办的同志与统计系统的通力协作和敬业奉献是密不可分的。工业统计战线的同志们非常辛苦和不易,加班加点是常态。在此,向各位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对你们的辛苦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企业基础数据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从去年全年的一套表运行情况来看,企业基础数据质量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于我们企业统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数据质量。
一、部分企业产值数据增速异常。个别企业上报的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速上窜下跳,就象过山车一样。比如1-3月份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40%,1-4月增长速度下降到增长只有10%,1-5月份又上涨到50%。二是部分企业利润增长异常。去年全年我县的利润增速为20%以上,企业上报数据则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的企业同比增速却超过100%,有的企业却大幅下降。
三、企业用电量、产品产量与产值数据不相匹配。即产值报增长,产量报下降;有的刚好相反,产值报下降,产量报增长。用电量上也是一样。有的企业更是把产值当产量上报。
四、企业流动资产居然等于资产总计。这个错误不应该,就是说企业根本没有
固定资产?还有在没有并购重组等其他条件下,工业总产值增速只有20%,而企业资产增速却超过80%。
五、新增企业同期数据问题,非常不严肃。由于新增企业的同期数由企业自己上报,十个企业上报的同期数,十个企业都对不上去年上报的报表。上面列举的几个原因,有些是我们统计人员是通过自身努力,可以避免的,当然也有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比如我们个别企业的统计人员非常忙,忙得每次都是快要关网的最后一天踩着时间点上报统计报表。这样非常不利于我们统计部门开展工作,企业上报报表以后,我们统计部门还要进行数据审核,进行超级汇总。对全县的数据进行宏观调控等等,因此希望企业统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统计基础数据质量,并且及时上报统计报表,为县级统计部门进行数据质量的宏观调控争取更多的时间。
今年统计部门工业统计的总体思路是:
1、高度重视平台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统计工作整体水平
平台数据质量是今年工业统计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从国家到地方各级领导对统计部门的基本要求,也是工业企业一套表的生命所在。平台数据基础打牢打好,服务科学决策、引导科学发展才有保证。工业统计工作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提高数据质量上来,在工业企业
联网直报平台数据质量上狠下功夫,加强对基础数据的事前审核和质量控制,尤其是企业分管工业统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本企业数据质量责任。县统计局也将严格按照省、市局“三个转变”和“两个搞准”的要求,严格基础数据的审核,严把源头数据质量关口,加强对企业基础数据的审核查询,加强对汇总数据质量的评估控制,加强对本地区工业经济形势的研判,准确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趋势,从着力管控趋势,转向趋势、水平同抓,总量、速度共管,更好地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服务。
2、切实提高源头数据质量,进一步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灵魂,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统计工作的终级目标,也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基础。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相关文件要求,一是把好源头数据质量审核关。加大工业企业直报数据的审核、查询力度,从源头上确保工业统计数据质量。二是把好数据质量实地核查关。指导、督促企业加强基础建设,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做到资料齐全、完备、规范。三是加强业务指导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业统计人员工作能力,切实提高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报送和发布等统计环节的管理水平,扩大统计工作影响力,及时反映和解决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3、进一步做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和认定工作。依照国家统计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国家统计局令第10号令)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实行考试制度。因此,请没有办理统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6月30日前,到县统计局807办公室办理。
为了把我县的规上工业数据质量既能反映我县经济发展现状,又能体现各企业统计队伍的素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向县领导争取,2013年对规上企业统计员予以100元补助,同时对各统计人员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具体包括
1、报表及时性。
2、报表准确性。
3、报表质量要求。
4、工作配合情况等等),则年终评比出若干先进个人,予以表彰。这也充分体现了县政府对我们规上企业统计人员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希望各位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继续不辞辛苦,把企业统计工作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