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大会上的讲话
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拓展优势,突出特色,开拓创新,不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在于要有一条科学的发展思路,这是一个首要条件。作为一个典型的内陆平原农区,如何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我们立足xx市情,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
一、壮大县域经济,必须以推动新型工业化为支撑点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工业兴,则县域经济兴,反之亦然。在这方面,xx曾经有过宝贵的经验,也有过惨痛的教训。上世纪九十年代,xx积极实施“兴工、强农、活商”发展战略,走平原农区工业化的路子,培育出了“xx”这一骨干支柱企业,带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也曾一度创造过辉煌。我市县域经济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我市工业企业的“龙头老大”xx集团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县域经济缺乏其他有效工业支撑点所致。xx集团在我市经济中占有支配地位,2001年,xx集团占全市GDP的20%左右,占全市税收的70%左右,占财政收入的60%以上,是我市不可替代的支柱企业,也是xx经济的“晴雨表”。所以,xx集团遇到挫折后,这种工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使我们吃尽了苦头。因此,要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优化工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工业兴市”指导思想,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xx过去的发展得益于工业,近两年的困难也源于工业,以后的希望和前途也在工业。一要确立工业在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明确“全党抓经济,经济抓工业,工业抓民营,民营抓板块,板块带全局”发展思路;叫响“工业兴市、工业兴乡”口号。二要营造大力发展工业的氛围。坚持“以工业发展论政绩,以工业发展看能力,以工业发展给奖惩,以工业发展定升降”,形成“人人讲工业,层层抓工业”,全市上下大力发展工业的热潮。三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发展措施。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资;坚持以民营为主的观念,放手发展民营企业,并通过集群式发展形成区域块状经济;坚持“工业至上,企业至上,企业家至上,纳税人至上”,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企业家队伍;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过好环保关,确保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二)全力以赴打好xx翻身仗,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继续抓好xx体制性、机制性的深化改革工作。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继续深化xx改制。加快下属3家未改制企业的改制进度,7月底全面完成集团改制。汤阴xx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金泰xx味精有限公司2家企业正在与有关商家和当地政府洽谈;中英合资xx英糖药业有限公司的新产品的开发已进入规模生产阶段,资产重组正与英国客商洽谈。xx集团公司实现整体改制后,可盘活15亿元有效资产。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股份公司改制步伐。目前已与台商达成了初步意向,xx股份总体改制方案也已制订。二是对改制后企业进行“回头看”,确保规范运行、健康发展。组织国资、审计、工商、税务、土地、监察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进驻已改制的企业进行“回头看”,现场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三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好环境保护,解决好xx生命线问题。
(三)做大园区平台。
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载体来抓,依托大企业,落实园区优惠政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商家投资置业。加快建设水丁路园区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绿化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达到“七通一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承载能力,积极引进各类项目入驻园区和项目区,扩大经济总量。鼓励乡镇企业离乡进园,个体私营企业连片进园,不断提高工业聚集度,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特色产业的培育区,城市发展的新区。(四)千方百计培植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结构
1、激活民营经济活力。xx民营经济已形成六大特色板块,18000家民营企业,产值在亿元以上的已达5家,板块经济总产值达98.2亿元,已初步形成xx的经济支柱。按照“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培育龙头,打造品牌,形成市场,建成基地”的发展思路,打破乡镇界限,创新管理体制,加强对六大板块经济的扶持引导。实施“村村通”工程,打通企业与外界、企业与企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通道。制订完善优惠政策,设立服务窗口,搞好全程跟踪服务。选择各板块前10强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培植板块龙头。根据板块产业关联度,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向产业上、下游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围绕板块特色兴建专业市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2005年,计划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2、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发展壮大工业群体。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纳入目标管理,完善奖惩考核机制,挖掘一切潜力,强力推进。xx长年在外务工人员达26万人,相当一部分已完成原始积累,拥有1200多人组成的百万富翁群体,全市金融机构存款高达50多亿元,是我市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源。我们将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能人回乡创业。
3、抓好现有工业健康运行,培育新的工业龙头企业。筛选40家重点企业纳入市管范围,在用地、贷款担保、资金扶持上优先保证,并依据纳税数额给地位、给荣誉、给奖励;重点抓好xx集团年产2万吨结晶麦芽糖醇和味精废水氨氮处理项目,纺织公司新增2万沙锭扩建项目,润丰化工公司年产4万吨食品级二氧化碳和3万吨甲醇项目,xx皮业公司漆革生产线项目等,尽快培育一批能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群体。
二、壮大县域经济,必须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关键点
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三农”,难点也在“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1、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构筑农业产业化核心。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本着“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对农民实施全方位的带动。着眼本地农产品资源,力争新上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同时,紧紧依托xx集团等现有的大型龙头骨干企业,抓好优质畜产品、优质小麦、优质瓜果菜和优质中药材基地的建设工作。
2、推进农业产业化,要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是增强产业化经营组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着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等各类协会及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对农副产品的营销力度,进一步拓展农产品服务领域和层次,不断增强专业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完善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推广“订单农业”,使广大农民紧盯市场种田,围绕市场发展种植业,克服分散农户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局限性,培育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企业三元并联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拓展农产品服务领域,力促农民增收。
3、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农业产业化动力。进一步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鼓励科技人员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参与科技承包和从事科技有偿服务。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包村包点,大胆尝试,创新科技承包模式,强化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作用。实施科技推广项目,大力引进优质牛、羊新品种,加快畜禽改良步伐。抓好农民培训工程,促进科技试验、示范、推广一体化,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大力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积极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协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实行招商引资、立项争资、民间融资“三资”并举和资金、技术、项目三管同上,多渠道增加对技术改造和支持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壮大县域经济,必须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承载点
城镇是二三产业的聚集处,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平台和承载点。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是以城市建设推动农村发展。
城市在城乡互动中起着龙头带动作用。只有城市建设不断得到发展,才能辐射和拉动农村的发展。按照改造老城区、组装新城区的思路,全力抓好一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不断完善城市综合配套功能。搞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建设好城市道路、供水、供暖、供电、通信、绿化、环保等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档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搞活商贸流通,加快推进房地产业、旅游业、社区服务和文化娱乐等产业的发展。力争在2022年,市区建成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约55万人,城市化率达到50%。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没有城镇体系的完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农民奔小康、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为此,必须大力推进重点集镇建设,以突出特色、强化功能、提高质量、繁荣经济、集聚人口为目标,对孙店、贾岭、秣陵等重点镇采取以奖带补的形式给予奖励,促其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打造沿106国道两侧的小城镇发展群和经贸隆起带,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三是构建城镇生态体系,强化城乡一体化联结。
围绕创建“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安全城”活动,在市区和市郊实施“森林进城”和“森林围城”计划,并沿漯阜铁路、长虹运河、驸马沟进行高标准绿化,建成若干森林公园和城市生态走廊。狠抓绿色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市域内高速公路、国道、县乡公路、主要河道的防护林带,努力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四、壮大县域经济,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归宿点
第一,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因此,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社会事业投资机制,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特别是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第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要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覆盖面,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完善以救灾、就医、住房、助学、法律援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救助体系;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第三,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协调机制,努力提高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的能力,着力对实施土地征用、城市拆迁、国企改革、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等群众信访反映强烈的问题依法及时处理,解决好上访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司法等专门机关惩治犯罪、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把建设“平安xx”落实到每个社会细胞,保证全市社会稳定。
第四,打造文明社会。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要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先进,扶正压邪,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在全社会唱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主旋律,积极营造鼓励人干事业、支持人干成事业的社会环境。要以提高人的素质和县域文明程度为目标,大力加强新时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设诚信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