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峡联合基金评审会议开幕式上讲话大全
在海峡联合基金评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陈秋立
尊敬的杨卫主任,高瑞平副主任,各位专家,同志们:
上午好!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迎来国家基金委的领导和全国各地的专家莅临福建指导工作,在美丽的西湖畔召开“201x 年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项目评审会”,遴选今年海峡联合基金项目,共商明年工作事宜。在此,我谨代表福建省科技厅,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福建科技工作的国家基金委领导、专家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我国历史上对外通商最早、改革开放先行、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沿海省份。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地缘相近、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在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近年来,福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紧紧围绕“科技创新:驱动经济、服务民生”的宗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x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 2.18 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9000 美元;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3086 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17.5%;全省森林覆盖率达 65.9%,保持全国
第一,水、大气质量保持优良,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居全国前茅。
“十二五”以来,福建在加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投入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各类基础研究项目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159 个、经费 13.5 亿元;承担国家基础研究重点计划课题 61 项、经费 1.65 亿元。发表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 1 万多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1400 多项,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62 人。经过多年努力,培育了一支以著名科学家和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以青年科研人员为骨干的创新人才队伍,形成了较具特色的学科布局,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得到快速发展,若干领域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国家基金委与福建省共同设立海峡联合基金,是支持福建加快发展、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今年是海峡联合基金实施的第三年,基金工作呈现出可喜的进展:一是海峡联合基金认同度与知名度不断提升,海峡对岸响应积极。201x 年,海峡联合基金申报项目 121 项,比上年增加 2.8 倍。其中,省外科学家为主申报的 25 项,比上年增加 1.8 倍;台湾方面参与单位达到 51 个,参与科学家近200 人,参加项目最多的台湾大学项目达到 31 项;二是极大地提升了我省高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的能力,我省承担的重点项目数从海峡联合基金设立前每年 7—8 项增加到 20 多项;三是海峡联合基金拓展了两岸科技合作的领域和深度。依托海峡联合基金这一高端平台,进一步推动了两岸技术转
移、项目对接和人才引进。201x 年海峡联合基金组团访台期间,相关单位与台湾交通大学、台南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达成技术转移合作意向,多家单位将于近期入驻海峡技术转移中心。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与彰化师范大学理学院达成了科研、教学全面合作的协议,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达成了全职引进台湾嘉南药理大学天然药物开发人才的协议。近期,台湾在大陆建立的首个海峡两岸光电照明产业联合研发中心落地福建,东南汽车研究院成为两岸三方合作的重要研发基地,数量众多的台资企业也不断融入八闽科技创新潮流,得到快速发展。
实践表明,海峡联合基金的设立与实施,搭建起了两岸科学家开放合作的平台,为支持福建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国家基金委的支持指导下,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更多台湾及省外优秀人才和团队,与我省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努力使联合基金成为培育福建原始创新人才、加快福建发展的“加速器”,成为增进两岸科技界互利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桥梁。
最后,祝评审会议圆满成功,祝与会专家、领导以及各位同志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兴旺!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县政协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县政协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政协xx县八届一次会议隆重开幕了,来自全县各条战线、各个界别的新一届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谋发展大计,共商和谐之策。这次会议是在全县上下全面贯彻落实我县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谋划推进“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转型跨越进程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在此,我谨代表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各位委员致以亲切的问候!
七届政协任期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增活力,统筹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新型工业蓬勃发展,新型煤焦化、新型电力能源、新型建材新材料产业三大基地初具规模,成为改造提升煤炭采掘等低端传统产业,引领带动建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集聚融合煤化工等高端循环产业全面发展的新载体;以县城建设为中心的新型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大为改观,广大人民群众逐步享受到xx城市建设带来的成果;以全面实现小康为目标的新型农村大放异彩,全县10个新农村试点村和88个重点推进村“四化四改”、“七个一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一批农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快速崛起,为构筑全省一流的特色干果林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教文卫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安全稳定工作得到全方位强化,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上升到全省第2位,全国150位左右。这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结果,也凝聚着各级政协组织和各党派、人民团体、各界人士的智慧和汗水。
七届政协任期以来,我县政协组织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县七届政协常委会和全体政协委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适时开展了各种监督、调研、考察活动,为县委、县政府提出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政协委员的提案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明显提高;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市前列。始终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为县委、县政府做了许多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扩大联谊的工作,为xx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七届政协常委会、全体政协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即将离开政协现职岗位的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后五年,既是我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民政协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时期。在刚刚结束的中共xx县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了xx整体跨入“三晋一流、全国百强”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我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战略决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xx人民的殷切期盼和共同愿望,也为新一届政协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希望全体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继续发扬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认真履行职责,顺应时代的要求,不负人民的重托,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实现县域经济的新跨越,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是要立足转型跨越这一根本目标,善谋发展之策,在建言献策上要有新境界
转型跨越发展是未来五年全县工作的主要任务。县政协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县工作的大局,要抓住发展不放松,立足发展不动摇,真正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自觉做到政协工作与党委、政府的工作协调统一、合拍共振。要紧紧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以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县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主攻方向,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高招商引资引智水平作为重要内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搞好调查研究,多提一些前瞻性、创造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县委抓好各项重大决策的实施和落实。特别是要围绕现代煤化工、新型建材、新型材料、机械装备制造、加工服务等产业,在非煤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基地构建、“三项整治”、安全稳定等重大问题上,凝聚智慧,创新思维,广泛磋商,大胆献策,真正做到“参”在先,“谋”在前。要围绕建设吕梁发展模式的骨干县、发展速度的先进县、发展形象的代表县,把握重点领域,明确主攻方向,通过例会、调研、提案等多种形式,着力研究xx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多献务实之策,多进有益之言,多立科学发展之论,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要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深入开展联络联谊活动,深交老朋友,广结新朋友,特别要做好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宣传xx、联络感情、扩大交往、增进友谊、牵线搭桥、促进合作,把xx开放、发展、文明、和谐的新形象宣传出去,把外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吸引进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要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工商人士和民营企业家的优势,努力在扩大社会就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建功立业,在对外招商引资、扩大合作交流中有所作为,为xx经济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二是要坚持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凝聚各方之力,在促进和谐稳定上要有新作为
团结和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集中各方智慧、形成强大合力的源泉,也是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人民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政协委员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植根基层,熟悉民情,是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新一届政协要围绕我县第七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整体跨入“全晋一流、全国百强”的宏伟目标,自觉地担负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多做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引导全县各界人士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看待大局。要弘扬人民政协与党和政府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光荣传统,以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观点,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加快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减少阻力,形成合力,为xx转型跨越发展营造安定、团结、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要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社会各个层面,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做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沟通思想,凝聚人心,全面推进我县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是要着眼于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夯实参政之基,在发展人民政协事业上要有新进步
搞好自身建设是人民政协事业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用的前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政协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要认真研究并努力掌握人民政协事业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着眼于新的工作实践,探索政协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努力做到到位不越位,参谋不干预,帮忙不添乱,要在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拓宽新途径,取得新成效。要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注重优化政协领导班子的结构,充分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不移地把县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贯彻到政协的全部工作中。要加强政协作风建设、提高委员整体素质、增强委员社会责任感、促进委员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以专委会和政协工作联络委员会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在各行各业的专业优势。全体政协委员要珍惜自已的政治荣誉,勇于承担自已肩负的社会责任,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
各位委员、同志们,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任务光荣,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让我们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喜人局面和发展成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三晋一流、全国百强”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委员、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第三篇:管理评审会议讲话
做好管理评审贯彻体系文件
——最高管理者
根据工作计划安排,我中心于2013年12月04日组织召开了管理评审工作会议,围绕我中心管理体系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充分性与工作的质量、数量、效率、效益进行分析评价:
一、质量方针目标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的任务是检验食品药品,保证食品药品的质量,其主要工作可归结为三个服务:
1、服务于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要求我们所有的检验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所有的检验活动不受任何来自商业、行政或其他压力的影响,客观公正地对检品做出评价与判断,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2、服务于医药与餐饮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医药与餐饮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作为食品药品监管的基层技术支撑机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应该在检验、科研等技术上对药品生产、销售企业与餐饮单位开展“帮、监、促”工作,帮助企业提高检验技术,采用科学的检测手段、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监控,通过管理、技术的交流来促进“企检”的共同发展,达到双赢局面。
3、服务于食品药品监管的高效实施,在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同时促进医药与餐饮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就是保证了食品药品监管的高效实施。因此我们作为食药监行业的技术支撑,应当继续坚持自己的质量方针,继续为食药监管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要实现我们的质量方针,要求我们必须有一支作风过硬、技术优良、高素质的检验队伍,才能保证我们的检验质量,保证能为群众,为企业,为食品药品监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以上情况表明我中心质量方针能充分的体现我中心的职能,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质量目标能充分表达实现质量方针所需的条件。
二、透过人、机、料、法、环等要素的“两量两效”分析我中心服务能力的“三性”。
(一)人员方面
1、人员数量与素质:中心现有在岗职工9人。从职工学历学位结构来看:大学本科6人,大专2人,中专及以下1人,大专以上占总人数的66.7%;从专业技术人才来看: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有9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的比例为33.3%,其中,中级职称的3人,初级职称的6人。人员的数量与结构基本能满足当前的检测工作任务需要,中心现有检测技术人员,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其具备签署检测报告的能力。
2、人员培训:中心建立了有效的培训制度,制定出培训计划,努力抓好业务学习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训,加强业务技术培训,鼓励开展科研和业务自学,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以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对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基本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
我们在人员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我所质量目标的要求还有差距,仍需引进一些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解决方案:
1、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经验的沉淀过程,办公室应对实现我所质量目标所需的人才类型进行分析,制定人才的短期、中期、长期培训计划,培养出适合我中心情况的有用人才。
2、人才是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开拓渠道,通过各种形式引进、交换人才,博采众长,共同促进食药检人才的培养。
(二)仪器设备方面
1、在仪器设备数量上:现有高效液相色谱仪2台、紫外分光光度计1台,分析天平3台等,暂时满足了化学药品、中藏药、食品等检验工作需要,但由于2010版中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较多,根据检品量的预测,我中心高效液相色谱仪仍有缺口,两台岛津液相色谱仪需要及时配备必要部件,及时检定并启用。
2、仪器设备产生的价值:我中心现有的仪器大部分为进口产品,精度高、功能强、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能将大量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检验人员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接受培训、学习,进行科学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技术水平,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在服务供应保障方面
1、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对供应商的资质及服务进行比对,确定资质及服务好的供应商,大大提高了服务与供应品的质量及维护的及时与可靠,基本上满足了检验工作需要。
2、服务和供应品的供给。实行常用品种设置一定的库存,做到随到随领,基本能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但在基准物品品管理方面仍
欠缺。
(四)设施和环境条件方面
我中心暂无属于自己的检测场所,现有的检测及办公场所正如大家所说很难满足我中心的要求,实验室面积及实验室内硬件设施均限制了我中心能够开展的检测项目,新实验室大楼的建设正在办理“两证一书”环节,在新实验大楼建设完成之前将努力与主管部门沟通,尽可能解决目前业务用房紧张的局面。
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客服困难,严格按照我中心质量体系文件及两个《准则》的要求投入中心工作,作为西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的拓荒者,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心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在管理评审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5年管理评审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12月14日
同志们:
刚才,管理者代表张黎报告了公司2015年“三合一”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对2016年“三合一”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做了规划和部署。另外,公司办、调度室、质管处、安环处等职能部门又从管理职责的角度对2015年体系运行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我均予以认可,公司各单位应按照张总的安排抓好落实。下面,我想强调三个问题:
一、坚持不懈抓好“三合一”管理体系工作,向管理要效益
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这点毋庸置疑。持续提供质量稳定、安全可靠的产品或服务、做到保护环境、做好安全生产和关注员工职业健康,这不仅仅是一个有良知、有品位、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的基本义务,还是企业践行依法经营、严守信诺的具体行为。有人可能要问:总是强调“三合一”管理体系,到底运行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我可以告诉大家,“三合一”管理体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是拿个证书就了事,而是从根本上将企业管理方针和各项目标很好的宣贯落到实处,抓出“效益”。大家知道,我们的产品已纳入新能源范畴,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新能源这个中心开展,我们必须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夯实根基,精耕细作,精益求精。通过“三合一”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既定的各项目标和指标,这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因此,这是一项长期任务,就是第三方不来监督审核,我们也要常抓不懈。
二、加强领导,贯标工作要继续实行“一把手”责任制
2016年6月,是管理体系第三方监督审核阶段,监督审核能不能顺利通过,关键在于各单位的领导是不是重视,责任是不是明确,基本功是不是扎实。
首先,各单位一把手是“三合一”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的领导及全员,要积极发现质量、环境、安全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就地解决。领导实行监督制,管理体系运行工作“接地气”,做好自查自纠,将日常管理资料整理好,做好迎接第三方监督审核的各项准备工作。
其次,要层层落实责任制。一把手要对“三合一”管理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上的员工要按照责任制的要求,分兵把口,各负其职,各尽其责。
第三,工作要到位。一是检查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对各岗位的“三合一”管理情况作出评价。二是实行信息反馈制度,在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要限期纠正,跟踪验证,逐项督办,认真反馈。
三、要把“三合一”管理体系要求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合一”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怎么才能体现?我想,最根本的环节就是要把体系文件学深学透,使每个员工都知道应该怎样做,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希望各单位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环境保护视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视为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各级领导都要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压力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本着“谁主管,谁 负责”的精神,做好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辨识,对重大环境因素、不可接受风险做好专项管理,把一切不安全隐患关口前移,做到超前预控,使一切不安全隐患排除、降低、消除。“三合一”管理体系,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涉及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每一名员工。每一名员工都要有一种质量、环境、安全意识,自觉的学习“三合一”管理体系标准,钻研技术,做个能干、会干、知法守法、懂管理的合格人才。
最后,本次管理评审提出的各项决议,各单位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按规定限期组织落实,不得拖延不办。由张总督办,公司办组织验证,各单位将整改结果于会后两周内上报公司办。
第五篇: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议上的讲话
经过大家近3天的紧张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吉林松花江三湖等13处保护区晋升申请和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等12处保护区调整及更名申请的评审任务,一批具有较高典型性、自然性、稀有性、多样性、脆弱性和科学价值,并具备较好管护设施和条件的保护区通过了评审,因各种原因需要调整的国家级保护区也通过了评审。下一步办公室要抓紧做好这些保护区的公示和协调工作,而且评委们对每个保护区形成的一致意见要认真吸纳,并督促各保护区认真整改,争取尽早上报国务院审批。
截至XX年底,我国已经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531个,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2%,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工作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管理,谈几点意见。
一、确保质量,稳步发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目前,我国已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面积已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2%,占国土面积的10%。加上通过评审尚未报批的10个保护区和我们刚刚评审通过的这批保护区,国家级保护区面积已经占到很高的比例。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义,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为禁止开发区,有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制定主体功能区划及相关政策。因此,我们今后在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一定要统筹考虑、积极慎重,既要在确需保护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予以严格保护,又不能脱离国情,划出太多太大的禁止开发区,影响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近年来,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已对自然保护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蚕食、破坏甚至撤销保护区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建立国家级保护区才能依法防范这样的冲击。从最近几年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地方申报国家级保护区的积极性还很高,但整个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速度在迅速下降。一些地方担心影响发展,不愿意建立自然保护区。因此,我们还要保护地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积极性,建立保护区毕竟是在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是破坏。今后,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战略上,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数量和质量、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坚持标准,确保质量,稳步推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健康发展。
二、统筹规划,优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现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实行的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评审、审批制度。由于缺乏宏观指导,造成一些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过于密集,一些需要通过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予以保护的区域,由于地方或部门没有申报而没有建立。另外,国家级保护区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界划建的,没有包含整个生态区域。也有一些国家级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其范围和功能分区需要作一定调整。总体上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与结构还不尽合理。因此,要组织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分区调查和评价,开展自然保护区空间格局研究。我们已经完成《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由于个别部门有一些不同意见,还没有上报国务院审批。下一步要继续协调沟通,争取尽早上报国务院审批,以指导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在调查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批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按照流域、山系等自然地理单元对已有自然保护区进行系统整合,减少重复建设;要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将相对集中分布但无法整合的保护区连接起来;要在认真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范围和功能分区不科学的自然保护区进行适当调整。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使国家级保护区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功能进一步完善,效果进一步提高。
三、开展评估,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状况进行考核评估是重要的监督管理措施。开展考核评估,可以肯定成绩和经验,发现问题和差距,促进整改和管理,提高保护的有效性。XX年,环境保护部在辽宁省开展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估试点,对评估指标和机制进行研究。今年,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和中国科学院等7部门联合开展了华东六省一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通过评估,基本了解了华东这一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当前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很多具体的针对性意见和建议,促进了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也提高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区工作的认识。综合各省、市的评估结果,福建、上海、浙江3省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总体较好,其他省的稍差一些。评估情况将向国务院报告,评估结果也将在媒体上公布。关于自然保护区评估工作,我们缺少经验,特别是在标准、方法和机制方面,如何能达到评估效果和目的,又不兴师动众,增加地方和保护区的负担,还请各位评委积极帮我们出谋划策,支持我们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四、深化改革,完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机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工作的综合性、政策性、科学性很强,坚持评审标准,严格把关,是促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国务院多次强调和要求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机制是在过去特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现行的评审机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专家现场考察的时间较短,对保护区的有关情况,特别是在保护区与地方经济建设及周边社区的关系等方面情况了解不够;每次上会评审的数量较多,时间太紧,评审还欠细致深入,特别是对保护区面积的适宜性、功能区划的合理性研究不够。一些自然保护区多次申请调整也是由于建立时研究不够、不深入造成的。因此,对评审办法进行改进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各位评委的建议,去年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补充了保护区汇报,改变了打分方式,建立了回避制度,提高了评审标准。今年我们又对《申报书》进行了修订。下一届评委会,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评审机制改革,比如,可以考虑将专家评审与部门审查分开进行,建立评审专家库,增加铁道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民委参与评审等,使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另外,还要提高评审工作的数字化水平。现在申报材料太多太散,以后要尽可能将评审材料电子化,节约申报成本。
本次会议是第四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5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届评委会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评审了145处自然保护区的晋升和调整申请,不包括此次评审通过的,有131处通过了评审,有95处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批准。各位评委以科学求实、客观公正、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入实地,考察研究,全面审查,认真评议,工作十分紧张,也非常辛苦。同时,各位评委和专家还献计献策,集思广益,为完善评审机制,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促进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