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人性的光芒照亮教育演讲稿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平时,在我的身边,无论是精神世界中,还是现实生活里,都一直少不了一线教师的身影。教师节则更不例外。
教师节,是社会各界对教师给予特别关注、特别尊重的一天。对于我们教师自己而言,这个节日,应该是在喜悦平静中反思自省的一天。
新教育实验,是以教师成长为起点的实验,这些年来,一线教师在新教育实验之中的飞速成长,已经不再是神话,而是一个又一个在我们身边涌现的佳话。
在我们的节日里,我们应该自省:为什么还有一些老师,也许还包括我们自己,并没有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在教师这个职业之中,绽放出生命本身应该具有的光芒?
前些天,我刚刚参加过一次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在这个会议上,我聆听了许多医学界的专家,对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展开讨论。
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教授,就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传播者。樊教授特别重视阅读、写作和讲演,主张医生应该通过阅读吸收正能量,通过写作储存正能量,通过演讲释放和传播正能量,他自己已经出版90多本著作,大部分是个人专著,在国际上发表论文700余篇,为医学同仁的157本写过序言。
比如,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先生,则更是以《人文精神是医学之魂》发言直抒胸臆,讲医生应具备的医德与人文主义情怀:“今之名医,需心存仁义,博览群书,精通道义。”他刚刚在第二届国家名医盛典上获得了“国之大医”的殊荣。
那一天,我非常感慨。因为常常有人说,医生治疗身体,教师治疗心灵。事实上,现代科学早就证实了身和心紧密相连。一个孱弱的身体很难拥有一副强大的精神,而积极的精神状态,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体能。所以,医生和教师,其实都是针对人的职业,是职业上的殊途同归。
就像赵平先生提出的那样,医生要重视的是生病的人,而不是人的生病。因为,尽管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世界上仍然有许多疾病是无法治愈的,如癌症的治愈率只有不到40%。只有把人作为中心,而不是把病作为中心,才能真正地让人性的光芒照耀这个世界,才能真正让患者幸福安宁。
医生是如此,教师更是如此。只有我们把人作为中心,而不是把分数、考试作为中心时,我们才会真正地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要,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最好的教师,也就绽放出了自身最美丽的光芒。
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让教师呈现出我们期待的教育之中的人文精神呢?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方法,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最好的教师呢?
对此,新教育实验早就提出了“职业认同”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三专发展”的模式。这两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足够的职业认同,不可能有真正深入的三专发展,因为内在缺少足够的动力,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与此同时,缺少真正的专业发展,再多的职业认同也只是浮在表面,无力在行动中落实。
在医学人文大会上,我曾经想过一个对我们教师来说很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学过医学的人不可能拿起手术刀上手术台,而没有学过教育学的人可以毫不胆怯地走上讲台呢?这说明,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仍然很有漫长的道路。但是,一位真正的好教师,一定是在这条道路上长期修炼过的,一定是像仁医那样有着高明的专业水平的。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人们的幸福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最大的问题就因为人更容易被物质蒙蔽,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丰盈。我们希望,以教师的专业重振人文精神,就是希望能够让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有着生命和人性的温度,从而能够真正服务于人,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以人为本的时代早已到来,用人性的光芒照亮我们教育的前路,用“三专”的方法推动我们专业的精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无论我们保持怎样的姿态,最终都必将拥抱这个时代。
期待我们的新教育同仁和更多的一线老师,能够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调整自己,充盈自己,能够真正以人文精神审视教育,审视自己的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从而在教育生活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满足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创造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第二篇:让道德的光芒照亮课堂
让道德的光芒照亮课堂
寒假我读了《让道德的光芒照亮课堂》,很受教育和启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是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如果说道德是一种“普照的光”,教师道德的光芒能不能照亮学生日日走进的课堂?我们从教室里又看到了怎样的师德光芒在熠熠生辉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读了许多,认识到了“教学的教育性”和“教育的教学性”:
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1、教学全过程以及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含有教育性,全过程是从教学时间的延续性来说的,教育性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是从空间意义上说的,即教育性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2、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从教育影响的性质说,有积极的、消极的;从影响的方式说,有显性的,有隐性的;从教学活动参与者对教育性的认识说,有的是认识到的、自觉的,有的是没有认识到、不自觉的。因此,我们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自觉性,善于发掘、利用其积极的影响,防止克服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二、教育的教学性又基于何种原因呢?学校以教学为主,学生在校活动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教学活动中度过的,作为德育组织形式的教学,参与的教师面广,而不限于专门的或专职的德育教师,所有任课教师共同要承担教育责任。每个教师又都是德育教师。
教师的师德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日日走进的课堂上,认真教书,精心育人,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让读书的光芒照亮每个学生的心房 文档
让读书的光芒照亮每个学生的心房(冀中汉)如果说充满诗意的青少年时代是湿润的、多彩的、芳香的,就象雨后的森林,清新怡人,那么洋溢着书香的人生则是温暖的、明亮的、乐观的,仿佛海上的日出,壮丽动人;如果说学校是一所传承文明,播洒希望的书香园地,那么学生包括教师就象一簇簇被点燃书香的星火.簇簇星火汇集起来,打开一页页大大小小的书本,渐渐地照亮了世界。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当代诗人金波说:“读书,能给孩子一个诗意的童年,书香人生”。我说: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能够使人的生活变得高尚,令人站在更高的人生平台上。读书是积淀文化素养,传承文明的根本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要给人以知识的丰富,精神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是给人带来终身发展的幸福。除了读书,还能选择其他的方式吗?歌德有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学生时代是读书的黄金时期,要让我们的学生从读书中获得快乐、享受与文雅,拥有一颗丰富而细腻的心灵。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
生养成读书的习惯,让读书的光芒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
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古往今来,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人比比皆是。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自己的刻苦攻读成为一代宗师、北宋文坛领袖。高尔基童年生活悲惨,少年流浪在人间,历尽艰难困苦。但他不坠青云之志,在社会的大学里发愤读书,勤奋写作,终成一代文豪。毛泽东从小酷爱读书,好学深思。是博览群书,启迪了他的心志,开拓了他的视野,确立了他的抱负。于是他才走出了韶山冲,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杰,寻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博览群书,成就了他的文韬武略,著书立说,写诗填词,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是博览群书,使他深谋远虑,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笔者由一乡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完全得益于从小养成的读书习惯。
启蒙之时,文革**正狂。在文攻武卫的喧嚣声中,我躲进小屋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每天沉浸在诱人的书香之中。读着《红旗谱》、《战地红樱》、《十万个为什么》,结识了《小英雄雨来》、《烈火金刚》、《桐柏英雄》;在《红日》高照的《艳阳天》里,走
在《金光大道》上,游览了《红岩》、《林海雪原》。欣赏了《苦菜花》、《迎春花》;听到《平原枪声》和《青春之歌》后,参加了《敌后武工队》和《青年近卫军》;讲起了《小二黑结婚》、《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在《西游记》中,寻找着《三国演义》里的《水浒》和《聊斋》畅想着《人生》和《爱情的位臵》------直到今天,还做着《红楼梦》和《金陵春梦》。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读书经历恍如昨日,历历在目。
读书,能使人的生活变得高尚。苏询年轻的时候不思进取,蹉跎岁月,二十八岁时觉悟悔过。从此专心致志读书,大器晚成。他还把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培养成了两颗光彩夺目的文学大家。卢梭青少年时期在瑞士和法国到处流浪,后来通过广泛的读书、思考和写作,成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卓越代表。他的《爱弥儿》与《忏悔录》至今闪烁着崇高的博爱精神和严于律己的光辉。
读书,能使人站在更高的人生平台上。余秋雨,当代著名学者和散文作家。大学毕业适逢文革,下放农场劳动仍读书不辍。回到城里又得了重病,但一连串的不幸并没有击倒余先生。他养病回到家乡,一头
扎到藏书楼里废寝忘食地苦读。正是这段读书生活,为余秋雨先生后来成为知名学者和优秀散文作家奠定了深厚坚实的基础。还有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当年初中毕业后上山下乡,无论多苦多累,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始终不渝、孜孜不倦地读书,即使后来成为闻名遐迩的特级教师,做了教育局长,仍一如既往。因此,魏老师才能在课堂上、在生活中“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
读书应当成为学生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说:“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读书,既然能改变人的命运,使人的生活变得高尚,令人站在更高的人生平台上,那么,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岂不是为学生的发展打好了底色?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应该从下面几种方法入手。
1定期推荐优秀书籍。教师每学期要向学生开出必读书目。除了教育部规定的推荐书目外,还应当取一些时尚类和当代优秀人物事迹类的书籍,让学生永远沉浸在优秀图书的感动之中。
2、组织学生自己选择图书。学生选择什么书籍,教师的影响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教师不应该只凭个人的口味硬性推荐书籍文章。在组织学生选购书籍时,教师不彷将自己的读书体验和美好感受渗透进学生的心灵。要相信学生的眼睛和选择,他们会购买自己喜欢的接近本人年龄段的优秀图书的。
3、教育学生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是一种提高读书质量的好方法,没有固定的格式,既可以摘抄书中美词佳句,又可以抒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每个学期给学生发一个“读书笔记本”,老师或者班干部适时检查督促,定期不定期进行读书笔记交流。
4、编辑读书小报。教师要求学生每两三周出一期读书小报,以用来促学。小报可手工抄写,可电脑打印,可个人独办,可分工合作,形式自由,不拘一格。
5、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去读书阅报。学校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学校的图书馆室要一直对学生开放。教师要与图书管理员搞好关系,定时组织学生阅读。
6、开展学生与图书作者等名家对话活动。学校和教师应有计划的邀请作家、诗人、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以
开掘学生读书和思想的深度。通过对话,来掌握读书的方法,增加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当然,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提醒学生谨慎读书。对于暴力、色情、凶杀之类的书籍,没有任何阅读价值,故不值一读。而爱国图书、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犹如鲜花香草,赏心悦目,沁人心脾。
总之,读书,能使学生知识面广,眼界开阔,思维敏捷;读书,能使学生知书达礼,感情丰富,自信大方;读书,不仅能改变人生和命运,而且能使人历史的思考人生,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同学们,热爱好书吧,多读好书吧,让蓓蕾初放的花季,在书色、书香、书声、书情中,更迷人,更美丽。让读书的光芒照亮每个学生的心房。(本文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2005年四月}论文一等奖,发表在某报2005年4月30日第三版。)
第四篇:让爱照亮人间演讲稿
让爱照亮人间
人生在世,首先要会付出爱。再是要丰厚的知识,最后,为未来的美好加倍努力。
爱是一缕阳光,它让贫病交迫者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是一泓甘泉,它滋润着干涸者的心田。爱是一支拐杖,它是颓唐者站起来的力量。爱是一束花朵,它指明荒漠跋涉者春天的方向。有句歌词:爱是一道光,如此美妙。对,爱就是一道无暇的光芒,非常美丽。它也时刻照亮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勇往直前,永不会灭。
爱其实很朴实也是那么无处不在,父母们的批评,这就是爱。我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我们好比一颗小树,需要经过剪枝,浇水,施肥才能茁壮成长。老师们的教诲,这就是爱。我们要去关心别人,关心别人等于关心自己。因为爱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组节,只有把爱处处播撒,生活才会变得更美。爱给了我们很大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充满信心在人生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古人云“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谁拥有知识才能筑起支撑祖国的栋梁之才,才能练就更全新,更进步,更完美的祖国。
正值青春年华,我们应该利用这大好的黄金时期去更加投入用心学习,现在的我们有优美的学习环境,有为了你们健康成长而呕心沥血的老师,有悉心呵护全力支持你们的爸爸妈妈。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学习,来报答他们吗?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吧。读书给我们带来了精神的慰藉,书也是最忠诚的伙伴,时刻与你形影不离。“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成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但书永远是最重要的。让我们用爱温暖整个人间。让我们用爱照亮整个人间。让人间洋溢着爱的味道。
让我们热爱读书吧。让我们用丰富的知识铸就祖国,让我们成为下一代祖国的栋梁之才,让我们开创更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奋斗吧。
第五篇:古田会议光芒照亮
古田会议光芒照亮强军征途
10月30日至11月2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这次会议是习主席亲自决策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会议期间,习主席亲自率领会议代表现地感悟革命传统,重温古田会议精神,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上,深刻阐述了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是对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丰富发展,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重大创新成果,是又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
习主席强调,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
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习主席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证了我军始终是党的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军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
习主席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军政治工作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十一个坚持”:坚持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作风,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坚持围绕党和军队中心任务发挥服务保证作用,坚持公道正派选拔使用干部,坚持官兵一致、发扬民主,坚持实行自觉的严格的纪律,坚持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以身作则。
习主席强调,必须正视军队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要高度重视和严肃看待徐才厚案件,深刻反思教训,彻底肃清影响。习主席结合近年来军队案件查处、巡视工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深刻剖析了部队中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政治和作风上存在的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习主席强调,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考试,我军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当前最紧要的是把4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适应强军目标要求,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要把党性原则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坚持党性原则是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要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战斗力标准作为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健全完善党委工作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探索政治工作服务保证战斗力建设的作用机理,形成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舆论导向、工作导向、用人导向、政策导向,把政治工作贯穿到战斗力建设各个环节。要把政治工作威信在全军牢固立起来,从模范带头抓起,从领导带头抓起,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政治干部把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起来,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公道正派。
习主席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第一,着力抓好铸牢军魂工作。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必须坚持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各级党委要把落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作为第一位责任,把党领导军队一系列制度贯彻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和完成任务全过程,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地生根。第二,着力抓好高中级干部管理。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很重要的要体现在高中级干部身上。军队好干部的标准,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坚持党管干部、组织选人,坚持五湖四海,坚决整治用人风气,纯洁干部队伍,真正把好干部选出来、任用好。强化党组织管班子、管干部的功能,以严的要求、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管理约束干部。第三,着力抓好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推进反腐败工作,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把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第四,着力抓好战斗精神培育。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我军根本职能教育,加强军事文化建设,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出发摔打部队,注重发挥政策制度的调节作用,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使命感、荣誉感,培养官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第五,着力抓好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政治工作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军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增强政治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
习主席强调,要抓好全军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大局意识,努力学军事、学指挥、学科技,努力建设对党绝对忠诚、聚焦打仗有力、作风形象良好的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各级党委特别是正副书记要履行抓政治工作的职责,主动谋划政治工作,主动研究解决政治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加强对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动员广大官兵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开创我军政治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