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新时代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的致辞
在新时代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XX会长、XXX主任、XXX书记,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金秋时节,我们为了共同的改革大业,今天相聚在XX、相聚在XX。首先,我代表XX省委改革办,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对我们XX改革的大力支持!感谢彭会长和各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给予指导!感谢XX多个省市的改革同仁前来参会、共同交流!
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XX和全国各地一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近年来,特别是省第十一次党代全以来,XX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总书记对XX提出的“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探索实践,勇于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历经夯台垒基、立柱架梁,全面推进、积厚成势,正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为XX注入了动力、释放了活力,全面提升了创新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此次研讨会选择在XX,并举行“中国体制改革杂志社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XX(XX)分院”揭牌,就极具代表性、富有说服力。
我们就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着重跟踪调研过XX市几个县区的情况,都有不少亮点、不少经验、不少品牌。无棣县“厕所革命”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等走在前列。滨城区打造沿黄生态带、文化旅游带,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为全省XX个重大案例之一,近日以文件形式上报中央改革办。沾化区打造医共体,一个院长统天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还创造了富民强镇的“冯家模式”。博兴县的流程再造、创新社会治理智能化模式、以合作社模式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开始成为品牌。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XX市的改革成效。从省委改革办常态化督察评估看,XX市近年来特别是市委主要领导调整两年来,改革呈现新的强劲态势,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推动更加有力。主要领导做决策、出题目、冲在前,聚集多方资源,协同一致发力,涌现一批改革尖兵,形成浓厚的改革氛围、强大的改革气场。二是谋划更加精准。给XX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吹响改造传统产业、打造世界顶尖级电解铝产业集群的冲锋号。三是探索更加超前。实业家、科学家、金融家联合打造魏桥国科研究院,正在颠覆着传统科创模式。四是品牌更加多元。开发区改革、“滨周到”代办服务、“e家大救助”、“全科大网格”等一系列改革品牌不断涌现、迅速成长。XX在去年全省XX市改革评价中,成为考核进步最快、变化最多、跨越幅度最大的市。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XX可谓是XX改革的一个缩影。纵观XX改革这几年的创新实践,既上下目标一致、协同发力,又各自差异探索、突出特色,整体成势,厚植了内容,积累了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XX特点的“省域地方改革模式”。我认为,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和运用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论方法论,紧密结合XX实际,创造性探索实践,回答了一个省域如何创新中落实、落实中创新,以改革激活全盘、丰厚优势的重要时代课题。这种模式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特征:
一是顶格思维抓推动的特点特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委(党组)扛起改革政治责任、领导干部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的重要要求,省委始终把改革摆在重要位置、担负起重大责任,省委主要领导始终把改革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谋划、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全省改革遵循内在逻辑,一年一个改革重点,20XX年以来的X次省委全会,每一次都聚焦一个改革主题,集中研究加以突破,形成了改革共同意志、凝聚了改革磅礴力量,彰显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干劲,推动了XX“再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
二是问题导向攻难点的特点特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的重要方法,XX的改革始终奔着问题去、冲着问题来,向难题展开一个个攻坚行动。今年,全省发起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有力推动难题破解。针对抗击疫情“大考”暴露的问题,攻坚破解公共卫生领域应急管理难题;针对营商环境短板,发起流程再造攻坚行动;针对高素质人才缺乏,改革打造人才高地;针对科教大省向科技强省跨越的难点,发起科教改革攻坚行动,培育“创新策源地”;针对调控杠杆功能不强的问题,展开财税金融深度改革;针对资源环境约束,奋力推进“要素跟着项目走”等市场化改革;针对企业竞争力提升难题,突出混合所有制改革;针对开放改革联动性差,发起开放倒逼改革攻坚行动;针对法治意识淡薄,围绕擦亮法治XX“金招牌”组织攻坚。
三是聚焦发展增优势的特点特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靠深化改革来破难题、解新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论述,XX针对经济结构偏重、转型压力大的实际,统筹各领域改革,把大量的改革资源配置到经济领域,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谋划形成了八大发展战略,每一个战略都有规划、有目标、有路径,坚持改革开路推进实施,搭建起XX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省会、XX、XX三大经济圈,重组全省经济地理版图。围绕陆海资源统筹,实施海洋强省战略,推动陆海生产要素叠加,全面提升海洋经济的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三个好于,即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好于上半年、好于预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的突破引领和强力支撑。
四是试点试验创路径的特点特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的重要部署,XX充分利用国家重大试点试验资源,努力探索创新试验,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制度创新、高质量发展新高地。XX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规划发展十强产业,实行重大工程推进,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中国(XX)自贸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牛鼻子,落实总体方案,强化片区主体功能,已经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着力推进合作机制创新、资源共享、产业融合,开始走出新路子。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肩负起重大创新责任,越来越彰显出龙头地位角色。
五是成果共享惠民生的特点特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改革理念,XX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实践中,无论是解决群众反映的就业、上学、看病等老问题,还是回应群众期盼的公共卫生、数据资源共享、投资发展新业态等新问题,都紧紧依靠改革,构建为民惠民的新机制。这几年,是XX民生领域出台改革方案最多、创新性政策推出最密、投资强度最大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时期。群众在得到实惠、享受成果的同时,聚集了关心和推动改革的热情,形成人人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性循环。
六是机制保障求实效的特点特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创新方法、推动改革落实、确保改革成效的重要指示,XX着力探索领导领衔、督促指导、考核评价、第三方评估、履职述职、舆论监督“六位一体”的改革落实推进体系。每年都选取XX个重点改革任务,明确省级领导领衔,承责确保落实;率先推出实施改革考核制度,这一做法在全国推广;XX等市实行主要领导改革述职,当场打分排名,形成强力激励和倒逼效应,中央领导同志给予肯定,中央改革办专门刊发推广。这些方法成为落实见效的有力武器。比如,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管委会+”体制、取消行政级别、实行全员聘任等举措,一年时间,已缩减实际管辖面积XXXX多平方公里,精减管委会人员X.X万多人,回归了经济属性本源。比如,港口、机场重大资产重组,从谋划制定方案到组建全省统一的港口集团、机场管理集团,仅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当年港口吞吐量就增长X.X%,今年前三季度又增长X%。可以说,严密机制抓落实成为XX省域地方改革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国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任务艰巨繁重,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XX年前。在当前重要节点,我们认真学习总书记最近一系列改革的重要讲话、重大观点、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能够进一步洞开思维、超前把握趋势、找准改革发力点。我有几点对未来一个时期改革推进重点的不成熟思考和研判,这里与大家做些交流。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将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来推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攸关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格局的关键是循环,焦点在于通过改革打通关节障碍,高效配置要素,足见推动改革之关键。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将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推进。在我国改革开放第XX个年头,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第XX个年头,也就是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十四五”时期必将坚定不移推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将围绕综合改革试点来推进。《XX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已经正式宣布,意味着XX将由经济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单项冠军”,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全能冠军”迈进。XX这一点上的试验,必然带来全国面上的联动。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将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来推进。科技创新是我们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的一个关键变量,谁抓住了科技创新,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从学习总书记的讲话到国家密集布局前沿科技,可以清晰地研判,“十四五”时期的一大改革重点,就聚焦在如何更加高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将围绕推动大区域格局协同化来推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谋略、大思路,就是科学构建中国经济地理新版图,XX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XX经济带、XX大湾区、XX新区等重大国家战略相继推出,这些大战略效应的显现,很大程度上需要改革推动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十四五”时期这方面的改革必然是重中之重。就XX而言,关键是用改革之策,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以上改革重点的研判,我只是点了点题目,同时也可以梳理出更多的一些改革重点,因时间关系就先讲这些,不当之处请予指正指教。
最后,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第二篇: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苏州高新区是1992年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与虎丘区合并,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区域西临万顷太湖,东依苏州古城,面积223平方公里,素有“真山真水园中城”特色。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0亿元、工业总产值310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8.5%。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和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均列第2位。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打好创新引领发展主动仗。大力引进创新载体和平台。我们把大院大所作为重要创新策源地,与北航合作建立苏州创新研究院、北斗丝路学院,先期开展5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2017年,我们还引进了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中科院声学所苏州电声产业化基地、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21个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全区累计集聚大院大所超过80家。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和团队。在硅谷建立北美离岸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澳洲建立中澳“江苏-维州研创中心”,设立1亿元海外天使投资基金,变招商引资为招才引智。当前,我们还在欧洲、日本展开布局,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团队。全区已集聚各级各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超过800个,人才总量超过21万人。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区内自主培育的苏州国芯,是国产高性能嵌入式CPU超过3亿颗级别应用的唯一品牌。天准科技牵头承担的国家科学仪器重大专项项目,使我国在高精度测量领域达到全球顶尖水平。目前,全区集聚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1574家、占全区工业企业总量的半壁江山,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0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7件、是省平均水平的4倍。
二、打好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战。打造先导产业创新聚集区。我们依托清华工业大数据研发中心、国信优易、阿里云等重点项目,建设苏州工业大数据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产业应用(苏州)基地、工业大数据众智平台等,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同时,集聚了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中科院地理所苏州研究院、中兴克拉、山石网科等一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络安防应用”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依托工信部电子五所华东分所,投资3亿元建设苏州智能工业融合发展中心,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培育诸如胜利精密、华数机器人“纯国产装备、纯国产数控系统、纯国产工业软件”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建设数据集成核心,加快探索传统制造业智能改造的国产化新路径。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先后引进了兵器214所、中航雷电院等骨干军工科研院所,集聚了中核苏阀、华旃航天电器等一批承担军工任务的大型国有企业,培育了东菱科技、长光华芯等一大批“民参军”企业,形成了全领域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军民结合特色产业集群,先后为天宫一号、神舟系列飞船、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提供有力保障,成为苏南地区国防科技工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三、打好促进质量变革组合拳。评价转型。依托工业企业大数据管理平台,以亩产、创新和绿色指标论英雄,探索通过用能、用地、用水等差别化价格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收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的企业集聚,倒逼落后和过剩产能逐步退出、低效企业加速转型,今年将淘汰落后低效企业120家左右,努力实现土地资源“零增长”发展。政策激励。先后研究制定了创新引领发展意见和15项科技专项政策,制定了新人才政策和16个实施细则,对全球顶尖人才领衔的团队或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的综合资金扶持;设立创业领军成长项目,对高成长科技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形成优质创新资源的“强磁场”。金融支撑。着力打造苏州金融小镇,充分发挥“太湖金谷”作为全国股转系统国内首家委托服务机构的核心优势,延伸拓展路演、培训、大数据服务等功能,做大做强VC、PE投资,加快建设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高地,为企业提供投、研、咨、服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一年内,已落户私募机构300多家,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成为独具特色的金融小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娄书记讲话要求,以系统化思维全面建设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继续集聚领军人才和高成长性企业,继续推进原创性技术成果转化和先导产业发展,继续营造适宜探索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把苏州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奋力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最前沿!
第三篇: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把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通过建立合理的农业用水机制,调整灌区种植结构和优化灌区管水方法,调整农业与生态之间不合理的用水现状,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做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加快推进节水型农业建设步伐;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首先要规范管理、合理配置。严格执行自治州“总量控制,限额供水,超引加价、节本增效”的引配水原则,在全县各灌区、协会推行水票制、用水申请制和预警制。推广统一种植、统一灌溉、统一管理的集体灌溉模式,实行“供水管理单位+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的管理体质,形成政府调控、民主协调、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新的水利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引、配水计划和渠道轮灌秩序,坚决杜绝“人情水、关系水”和无故浪费水现象,确保公平、公正灌溉,保证按需供水。继续做好水量、水费的核算工作,在各村组设置水费公开栏,及时公布用水情况和收费情况,做到水量公开、水价公开、水费公开。
继续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村级用水管理及水费征收工作由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全面管理,并建立了相应的农民用水者协会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用水管理和水费征收工作的积极性。依托用水者协会,灌前编制用水计划和配水计
划,灌中合理安排水轮,做到灌前有管理,灌后有预警。为自治
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进一步做好工程管理体制建
设。自治县境内的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已根据自治区土管
局、自治区水利厅[1993]18号文件规定进行确权划界,人人都
有管护的职责和义务,水利工程由水利部门和各受益单位共同进
行管理维护。根据自治县《焉耆回族自治县水利管理办法(试行)》
第四章第十三条规定,水利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维护以支渠为
界,支渠以上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由水利部门负责筹资、建设和
维修养护;支渠以下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由村(组)受益单位负
责筹资、建设和维修养护,村(组)受益单位在筹资建设上坚持
“一事一议”原则。各灌区四级渠道(干、支、斗、农)的清淤
工作由乡镇(场)人民政府(管委会)组织农牧民负责实施。
建立工程管护制度,工程规模较大且位置远离耕地及居民点的派驻专门管护人员,居民点附近在耕地内的工程由村民进行看
护,保护工程不被人为破坏。对年久失修、已经损毁的工程进行
重新修建,对部分损坏的工程进行局部维修,保证工程尽快恢复
并发挥效益,维护正常的水利基础建设环境。
随着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必须寻求多种投资渠
道和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模式,保障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立
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已建成的水利设施正常发挥效益,在积极争
取国家项目的基础上,自治县财政也应逐年增加对水利的投入。
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积极引导农牧民参
与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进行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积极开展经营权转让,股权转让或资产拍卖等融资手段,引
进先进的管理手段,盘活水利存量资产。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经济,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理顺供水成本,确保投入有回报,为民
营水利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增强水利对民间资本的吸引
力度。
稳妥推进水价综合改革,发挥水价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促
进节约用水和可持续利用,提高用水效率。实行供水到户,加快
水价改革。实行供水到户可以杜绝农业用水混乱局面,促进节约
用水,减轻农民用水不合理负担,促进水价改革,提高水费的计
收率。各用水者协会在供水到户的基础上,要加强末级渠道的管
理,实行用水户最终结算水价制度。供水到户工作应不断完善和
改进,提高供水质量,没有推行供水到户的用水户协会,应加强
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在辖区实行供水到户。按照“一次定
价,分步到位”稳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合理确定水价,各级财
政承担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不
计入供水成本。各地州核定农业成本水价,县确定执行水价,报
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核备案,“十二五”力争达到水成本价的70%,“十三五”基本达到水成本价。末级渠系维护费有农民用水合作
组织按照民主协商的原则自行确定。农业供水推行终端水价制
度,建立并完善计量合理、规范管理的水费计收体制。制定工业
水价指导意见,明确工业水价构成,按照工业供水类型和区域水
资源平衡稀缺程度核定水价。实行差异化的水价政策,区分水资
源公益性和商品性,农业及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
价制度。对农村二轮承包地、牧民定居饲草料地和粮食生产之外的耕地、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加收资源水价,拉开高耗水行业水
价价差。资源水价由县级以上政府根据水资源的稀缺程度核定。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逐步实行成本水价供水,没有达到成本水价供
水的差额部分由当地财政补贴,对于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自来水
厂由自治区财政给予用电费用补助。稳步推进城市居民生活用水
阶梯式水价制度。由自治区发改、财政和水利等部门提出自治区
水价综合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
加强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完善基层
水利服务机构,加强日常工作制度建设,从乡(镇)、场水利管
理站到局属各股室,严格工作纪律,大力提倡生活节俭、工作有
效、廉洁自律、热情文明的作风,再创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牢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服务观、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加
强对新技术、新节能产品的培训学习力度,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效能建设、节能环保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各级水利服务机构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
性职能。充实基层水利服务人员,确保基层一线工作的水利技术
人员的比例及专业性质。支持县乡建立农村基层水利专业应急服
务组织,提高抗旱、防洪等应急服务效率。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
系,加强水利科技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快以工程技术和节水
技术为重点的水利科技成果转化,扩大以膜下灌溉技术为代表的高效节水技术应用范围。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电子
办公进程和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已为驻各乡(镇)、场水利管理
站配备电脑、打印机等电子办公设备。根据水管人员量、测水以
及工程建设需求,更新一批测量仪器设施。对局属各股室老旧电
脑进行更换,根据工程建设需要,新建一套远程自动化控制滴灌
系统设备,更新水利建设档案管理室,增配摄像机、照相机等档
案管理设备,以满足现代水利建设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强水利队
伍自身建设。大力支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提高工程维护、用水管理和水费收缴等自我管理水平,增强自我服务能力。充分
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进经营性水利服务项目走向市场。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制定
相关政策制度,编制规划,组织保障实施。制定节水办法,编制
节约用水发展规划。总量控制,逐级分配,定额管理。根据全县
用水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用水指标,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
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优化配置。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并按
照水资源条件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节水工程建设,深入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节水增效能力。开展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全面推行各种节水
技术、设备和器具。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取水许可
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核心的,包括水资源管理、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等在内的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稳定的节水投入保障机制和良性的节水激励制度。确立节水投入的专项资金。从水资源费、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水费等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节水管理专项资金。通过节水专项奖励、财政补贴、减免有关事业性收费等政策,鼓励和支持节水建设长期稳定发展。通过制度建设规范用水行为,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全面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第四篇: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河南省水利厅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水利大省。近年来,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连续几年遭受旱涝灾害的情况下,2006至2010年我省粮食产量连续突破1000亿斤,今年通过实施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河南夏粮又喜获丰收,总产量达626.3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河南省水利厅党组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把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作为农村水利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8月25日,全省已有49个县(市、区)成立基层水利服务组织654个,落实人员编制2800人,落实人员经费2472.1万元,落实办公经费706.9万元,落实办公场地21.8万平方米。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一、提高认识,精心安排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是河南省农村水利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着眼加快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和发展大局,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增强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精心组织,科学谋划,不断突出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增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紧迫性的认识。我省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整体上建设滞后、管理缺位等问题还十分突出。一方面,投资缺口较大,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率低、工程老化失修、除涝标准低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省还有1600万亩的麦播耕地还属于“望天收”,小型农田水利基本上还在“吃老本”,修建于20年前的田间桥、涵、闸等由于缺乏投资、管护不到位,损毁比例达60%;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不健全,缺少专人管理和养护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长久下去,将造成新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出现新的病情和险情、效益衰减的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农业灌溉、防汛抗旱效益的发挥和工程安全问题。我们各级水利部门认识到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晚建不如早建,小建不如大建,只有下决心完善机构和充实人员,重新整合力量,转变工作职能,创新运行机制,才能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发展。
二是提升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现实性的认识。在我省的乡镇机构改革中为解决乡镇事业站所机构多、人员多、经费缺乏保障、运转困难的问题,片面强调减人减事减支,多数乡镇水利站被简单地撤并,资产大多被分割平调,人员被大量分流或安排从事其他工作,公共服务能力受到削弱。服务机构的长期缺失造成小型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大,效益严重衰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处于“农民不管、集体不管、机构不管”的“三不管”状态,相当一部分与农民群众有着直接关系的小型水利工程缺少维修养护、损毁严重,难以发挥效益。我们认识到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立足提升公益性服务功能,着力解决经费保障、服务手段、人才支撑等关键问题。
三是提高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重要性认识。近年来国家对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工程等一大批与群众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小型水利工程投入力度不断加强,但由于工程量大、点多、面广,县级水利部门在建设上有些力不从心,管理上有些鞭长莫及,因此迫切需要一支专职、专业队伍承担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缺失有可能使得这些工程面临像过去那些水利工程同样的命运:缺少维护,功能减弱,效益低下。我们认识到水利基层服务机构的现状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未来农村水利的发展。
二、务实创新,扎实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
我省共有158个县(市、区),2358个乡镇。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涉及面广,触及层次深,任务艰巨,工作难度大。我们以典型引路,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为目标,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改革。
一是致力于思路创新和典型引路。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建设并不仅仅简单恢复乡镇水利站,更重要的是要以明确公益性职能,以服务“三农”、改善民生,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水利服务和技术支撑为目标。在机构性质上我们明确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是乡镇水利公益性服务主体;在管理体制上,既可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也可实行“双重领导,以块为主体”的管理体制,明确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安排、指导,从根本上加强了行业指导,稳定了推广队伍,提高了服务水平。我们及时发现并培育了三门峡市陕县的成功经验,总结以后在全省进行推广,起到了明显的引领作用。同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完善了《关于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农田水利项目资金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开展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各级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了的协调机构,水利部门与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制定方案,确保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工作按照要求顺利推进;长葛市成立由市直有关部门和乡镇组成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乡镇负责从农业服务中心抽调人员充实到水利服务管理站和机构组建;水利部门负责水利服务管理站职能确定和业务指导;编制部门负责人员编制调整;土地部门负责机构用地调整;财政部门负责对乡镇水利服务管理站人员和业务经费进行核实。部门分工合作,确保了乡镇水利服务管理站在短时间内得以组建。各地还借鉴已有的经验稳步推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沟通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机构,稳定队伍、改善条件,创新机制、提升素质,全面推进建设工作。
二是致力于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着眼于我省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乡镇机构改革的需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合理布局基层水利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基层水利技术队伍建设,健全公益性经费保障机制。通过明确性质、理顺体制、理清职能、严格核编、加大投入、强化
队伍等一系列措施,力争用一年左右时间逐步构建起以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乡镇水利服务机构为核心,抗旱服务、抢险救灾、水利技术推广等队伍为基础,城乡供水、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涉水企业、民间用水管理组织广泛参与,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职工稳定、分工协作、运转协调、服务到位、充满活力、农民信赖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新郑市形成了市水务局、乡镇水利服务站、村“六护员”管理队伍三级水利服务网络,全市已恢复和成立7个乡镇水利站,明确为水利局的二级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容水利建设和工程管理,对村级“六护员”业务进行指导;每个乡镇按照区位都成立了“六护员”管理站,设管护员若干名,保证本辖区内的井渠、林木、道路、电力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市财政每年落实500万元作为“六护员”管理队伍的工资、工作经费;通过三级水利服务网络建设使水利服务职能延伸到村、到农户,实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有效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运行不畅、效果不好”的问题,确保农田水利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三是致力于保障机制的落实。为稳定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公益服务的积极性,我们明确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县级财政负担,在办公条件和装备上结合中央水利项目与地方各级财政投入,使之与人员机构、服务职能相适应。按照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工作性质和实际工作需要,在设施和业务技术方面进行要求达到“四有”标准,即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独立办公场所。目前,我省已成立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中大部了分都已由县编办明确为事业单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我们结合国家新增千亿斤粮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能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配备相应的视频培训设备、测量仪器、检测仪器、计算机、灌溉试验设备、移动测墒仪套、小型田间工程施工机械、抗旱用灌溉机械等设备,提升服务能力。陕县财政拿出100万元给每个乡镇水利服务中心配备设备,配置了办公桌椅、文件柜、计算机、防汛抗旱专车辆、抗旱机具等设备。
四是致力于人员队伍的建设。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用人制度上,我们要求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公开公正、竞争上岗、定期考评、合理流动”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陕县、宜阳县等地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乡镇水利管理站。由县人事部门负责竞聘人员有资格审查、考试等工作,县纪检部门全过程监督,做到“公开、平等、择优”。对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建立工资与绩效挂钩,根据不同职位和岗位,实行相应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标准。县水利主管部门每年要明确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年终由县水利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根据服务中心所完成目标任务情况、服务效果和满意程度,以及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确定绩效工资的发放。实行一年一考评,对考评不合格人员不发奖励工资;对连续两年考评不合格人员按规定处理。
各地还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的规定,结合推广职业资格准入制,搞好水利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素质提升教育培训。陕县要求基层水利服务中心在任期内必须接受30天以上的新知识、新技术脱产培训,三年轮训一遍。用3—5年的时间,使基层水利管理站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
五是致力于服务作用的发挥。我们明确了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综合性的服务职能,在农村水资源管理方面承担包括农业水资源节约与保护、节水灌溉、农村供水、水情雨情监测等;在防汛抗旱方面承担组织编制辖区内容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批,负责指导辖区内防汛、抗旱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承担组织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辖区内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对参与基层水利社会化服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私营个体经济和村级水管员履行业务指导和监督职能;在水利科技推广方面承担参与制定当地的水利科技推广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组织水利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农村水环境整治方面承担协助编制农村水环境整治规划、实施乡镇排水监管和水体水质监测,开展农村排水河渠日常治理等;在水土保持工作方面承担协助拟定当地水土保持中长期规划,负责水土保持项目的调查和上报,负责组织实施当地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治理工作,负责开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落实,负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行业管理、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工作等;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还要协助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水政执法,查处乡(镇)涉水违法事件、处理水事纠纷;负责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有关水利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做好辖区内水情教育工作。
三、有序推进,不断深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
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是伴随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完善。我省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说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下一步,我们要在以下几方面继续探索。一是强化公益服务,突出主导作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服务为农民群众提供无偿服务,是其它服务组织不可替代的。下一步,重点是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公益服务职能,强化服务手段,提高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整合服务力量,进一步提高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提高保障水平。解决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落后问题,离不开政策支持。我们坚持通过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经费保障,理顺管理体制,改善推广条件,努力提高人员待遇、工作运转、技术服务的保障水平。下一步,重点是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经费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积极争取公益性工程维修经费补贴政策,为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三是强化机制创新,激发工作活力。提高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能,关键在于建立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下一步,我们通过试点积极探索基层水利服务需求反馈机制、绩效考评机制,把农民需求与服务职能、服务效果紧密衔接起来,有效地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提高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运行质量。
四是强化人才支撑,提高服务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提高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我们坚持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重要任务,科学核定人员编制,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编制比例,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竞聘上岗制度、动态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基层水利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下一步,我们将完善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建立健全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制度,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吸纳和培养后备人才政策,努力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我们将以这次宁夏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兄弟省份经验,学习贯彻落实李国英副部长的讲话精神,继续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陕县、新郑、长葛、新密、禹州等乡镇水利服务机构的典型推广工作。同时,省里将制定相关指导意见等政策和奖励机制,将各地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情况和“红旗渠杯”竞赛直接挂钩,对于领导重视、进度快、成效好的市县将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力争用1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建立健全职责明确、管理高效、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第五篇: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调研报告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调研报告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调研报告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四大任务之一,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xx县在全面分析当前人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党政人才引领xx科学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引领行业快速发展、技能人才引领技艺创新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技能人才队伍引领技艺创新发展、社会工作人才引领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调研和思考。
一、人才发展状况
近年来,xx县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摆上更加突出位置,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布局,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善于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为xx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更好的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xx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党政人才引领科学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引领行业发展、技能人才引领创新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领经济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引领创业发展、社会工作人才引领服务发展的“xx英才·创新创业”服务发展活动,这是新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深化人才工作互动双赢的有效载体,是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基层干部、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是推动xx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其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引领xx科学发展。一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探索“干部能下”机制;二是结合好班子建设和班子考核,对排名靠后的县直单位和镇(街道)班子现场进行剖析,帮助其整改提高;三是引进高尖端人才来我县挂职服务。引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卢渊挂职副县长,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四大重点区域、小城镇建设、商於古道旅游开发、西部花都项目建设和美丽乡村改造项目方案与设计,搭建市县与高校的交流合作,积极促成商洛市城市建设规划培训班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顺利开班。西安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曾凡奎挂职副县长,发挥了智力作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杨斌任王塬村第一书记,引进扶贫资金200万元,筹建村级产业。
(二)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引领行业快速发展。一是全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和“十百千人才”工程,加强技术人才教育培训,改进完善各类专家人才选拔管理制度,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二是依托行业人才服务团,深入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县人社局在全县拔尖专业技术人才中开展“五个一”主题活动,县农业局在全县农业技术人才中深入开展“两联系两服务促农增收”活动,县卫计局在卫计专业技术人才中开展“下乡义诊”、“技术练兵、岗位比武”和“优秀人才示范岗”活动。县科教局在系统中实施服务基层、服务薄弱学校、学科带头人工程,开展名师评选、赛教支教活动。县文广局组织文化专业人才开展文化下乡和全民文化创作活动,县科协组织优秀科技人才“三下乡”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xx涌现出了一大批引领行业快速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省“三五人才”、xx中学副校长刘成民作为导师和学科带头人,带出了一个优秀团队,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成绩显著,教学质量多次获省、市奖励,学校数学学科成绩连续20余年位居全市前列,教育教学成果获国、省十余项奖励。商镇中学教师周眈宏在教学质量、教研成果、科技发明、教具制作等方面先后获国、省、市140余次奖励,其编写的校本教材获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并作为校本选修课程进入课堂,同时他培养出一大批小发明家,被誉为“商洛山中爱迪生”。
(三)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引领技艺创新发展。一是发掘、整合现有资源,统筹社会培训资源,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评价体系。以技师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乐于奉献的技能人才队伍;二是完善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和激励制度。实施职工素质提升计划,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大练兵活动,规范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技术等级考试考评工作;三是政府引导参与支持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在政策扶持下,xx县秦鼎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于国齐,于2015年通过技能创新生产的秦鼎翠芽、秦鼎红茶品牌分别获得农业部中国第三届茶博会金奖,刷新了商洛历届参评同时获得两项金奖的最佳纪录。
(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才成长机制,加大教育培养力度,提高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推进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市场化进程;二是开展“科研攻关、发展转型”实践活动,搭建企业人才服务发展平台。鼓励企业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到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学习培训,积极培育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整体活力。企业经营管理优秀人才服务团选择部分困难企业,现场把脉,帮其走出困境;三是依靠企业自主优势,引进企业管理和技能人才。在华茂牧业、龙桥集团、伟城置业、恒大工贸、尧柏水泥、宏岩铁矿、皇台矿业、民乐现代等企业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不惜重金招揽优秀人才,累计引进企业经营管理和技能人才800余人。华茂牧业集团招聘中山大学岭南大讲堂特约讲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吴友卫担任陕西十三坊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延伸产业链,开发出独特的酱卤风味食品,形成年产5亿元的生产规模,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肉类熟食产品加工生产基地。
(五)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引领基层人才创业发展。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深入开展“双培双带”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组织管理,建设一支适应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实用技术型、生产经营型、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二是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五个一”活动,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资格认证工作。鼓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扩大农村基层人才援助计划、“双培双带”示范项目实施范围;三是出台实施了《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工作的通知》、《做好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实施意见》、《春风行动实施方案》、《xx县农民工创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10项优惠政策方案,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人才创办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实行财政补贴,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享受国家有关税收政策,加强政银携手、部门协作,简化办事程序,加快资金发放等优惠政策,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现已有王坤等80人成功创业,辐射带动农民工就业达5000余人。
(六)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引领服务社会发展。一是通过专业培训,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规模。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使用、激励、评价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使用力度,形成各方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二是从民政系统遴选工作责任心强、热心社会事业的工作人才,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服务基层社区,开展基层养老服务等爱心活动。在民政部门的积极协调和大力支持下,涌现出了以xx爱心公益社等一批社会公益组织,积极在全县开展助老、敬老、爱老活动,其全年共进行各项公益活动100余场次,累计慰问留守老人、儿童、孤寡老人300余人。通过各项公益活动的开展,改善了社会风气、传递了正能量、促进了社会和谐,让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公益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之一,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比,全县人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队伍不壮,高精尖人才严重匮乏。目前,xx县人才总量14435人,其中党政人才1200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608人,专业技术人才4200人、高技能人才207人、农村实用人才4204人、社会服务人才16人。我们仅仅通过上级选派陕西人事考试中心六级职员董康、西安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曾凡奎挂职副县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杨斌任王塬村第一书记,华茂牧业集团招聘中山大学岭南大讲堂特约讲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吴友卫担任陕西十三坊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等4名高精尖人才,其余领域高精尖人才还是空缺。
(二)结构性矛盾突出,分布不平衡。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充足,且教育培训与晋升比较正常。但企业技能型人才储备不足,且教育培训与晋升相对滞后。
(三)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党管人才和政府人才部门业务重叠,受政策、编制、资金、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使我县人才呈现“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
(四)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差异,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单位之间在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人才工作开展不够平衡。
三、对策与研究
当前xx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需要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的引领和支撑,对此,要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的体制性障碍,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助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完善集聚人才机制,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聚集工程。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吸引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以及重点工作等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学科技术带头人和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xx大力推进旅游业和农村淘宝发展的契机,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全方位吸引人才来丹创业,实现招商引资与聚才引智良性互动。
(二)创新教育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逐步建立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人才培训和技能实训基地,每年有计划对各类人才开展系统的规范化、制度化培训,特别是组织教育、卫生等技术性较强的部门和单位,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学习考察、举办培训班、选送人才到省内外进修、短训等形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每年有重点地资助培训一批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提高决策、管理、经营水平,鼓励、引导规模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同类先进企业协作,开展人才交流培训或创办培训基地。继续发挥培训平台作用,培养和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鼓励乡镇工作人员学习实用技术,达到一人一技或一人多技,吸引学有所成或有一技之长者回乡创业发展。
(三)强化管理使用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内在潜能。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牵线搭桥,帮助协调解决土地、资金、人员等实际困难,根据人才不同特点为人才提供“定制”服务,尽可能改善人才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积极推进人才资源共享,加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间人才交流力度,让人才能进能出、轮岗交流,给人才提供更多岗位进行锻炼。搭建适合人才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在做好人才服务的基础上,多给人才下任务、压担子,通过工作任务激发人才内在潜能,使人才所学知识真正在工作实践中得以升华。
(四)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工作积极性。在现有的人才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确保人才激励机制有效运行。鼓励企业实行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分配制度,提高人才工资待遇。完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才福利待遇。开辟人才建言献策信箱,拓宽人才参政议政渠道,提高人才政治待遇。力所能及为人才研发产品、科技攻关提供必要场所和设备,在工作地附近设立休息、就餐、健身场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人才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国家的方方面面,要想人才辈出,就要有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和使用体制。因此,制度是人才强国的根本保证,也是人才战略的顶层设计。近年来,xx县围绕落实“硬制度”打造人才发展新环境和“先锋引领·xx英才”服务发展主题活动,以落实人才“五项制度”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引领,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创业典型,进一步凝心聚力打造人才发展新环境,完善创业政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倡导人才创业、鼓励自主创业、支持家庭创业,从而激发了人才活力,助推了创业创新发展。
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设情况
1、建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一般每半年召开1次,根据工作需要可增加会议次数。会议贯彻落实上级最新精神,部署人才工作任务,落实重大事项,研究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先进典型,开展及时通报,提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等。2015年以来,领导小组共召开各类会议4次,评选表彰各级各类优秀人才190余名,打造了华茂牧业公司人才作用发挥、县医院人才服务、东兴药业公司人才创业、电力局文化建设、竹林关美丽乡村、棣花古镇等6个人才示范点。
2、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由相关单位推荐、县委人才办审核、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为全县34名县级领导干部分别确定1—2名优秀人才作为联系对象。重点关心优秀人才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教育其健康成长、奉献聪明才智。目前,联系的5名优秀人才已提拔为县级领导干部、11名已提拔为科级干部、33名已晋升为高级职称。
3、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人才工作各成员单位确定1名党务干部或相关股室负责人为人才工作联络员,明确其具体职责。县委人才办每季度召开1次联络员“碰头”会,每年年底根据工作绩效情况对联络员进行考核评议、分类定级,考核结果纳入个人考核,并对优秀联络员进行表彰奖励。止目前,该县已建成联络员业务沟通交流QQ群2个,命名50余人为各级各类人才工作联络员。
4、建立人才工作督办制度。通过电话通知、现场约谈、发通报文件等形式不定期对贯彻执行中、省、市、县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制度的情况,工作要点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领导小组会议的决定和部署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督办,并将督办情况纳入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至目前,已对18个单位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督办,其中10个单位半年和年终目标责任考核扣掉20%的分值、6个单位扣掉30%的分值、2个单位扣掉40%的分值。
5、建立人才工作重大事项报告、重要情况通报制度。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半年向县委人才办书面报告1次本单位本部门人才工作进展情况,其他单位和各镇(办)每年向县委人才办书面报告1次全年人才工作开展情况,特别重要、时效性强的事项,要及时报告。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1次重要情况通报会议,通报人才工作的新政策、新部署、新动态等。去年以来,已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4次,给县委人才办增加2名事业编制,表彰优秀人才10名。
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1、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人才创业步伐。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各成员单位落实创业扶持资金,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载体,强化创业服务等十大创业优惠政策;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融资机构的合作,积极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600余万元,扶持创业项目70多个,实现新增创业180人,创业带动就业1500人;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县政府年设立50万元创业工作专项资金,制定了补贴、奖励办法。从就业资金拨付467.65万元补充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资金24万元、以奖代补资金200万元。
2、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提高人才培训质量。依托县就业培训中心、豪丰职业培训学校、县职教中心、海达培训学校、飞达技校等创业和技能培训机构,以提升师资力量、优化课程目标、发挥基地作用,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培训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实战能力,提高培训实效性。聘请省市专家学者授课,将学员带到创业示范基地和企业参观,通过现身说法、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等形式,点燃了人才的创业激情。目前,已完成创业培训350人次、技能培训2678人次。
3、构建创业服务体系,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创业指导服务平台。依托县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镇(街道)村(社区)人才服务平台的作用,做好创业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台账建立等工作;二是积极探索开展信用社区试点工作。选择2个社区,开展创业人才调查摸底、创业培训、创业人才诚信授信、信用社区晋级评定活动;三是建立创业指导专家团和创业项目库。优选技术专家、学者及创业成功人士40余名入选县创业指导专家团,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项目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法律援助等服务。收集整理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四是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创业就业示范镇4个、孵化基地3个、创业基地2个,命名创业示范企业4个,创办创业协会1个,培育创业示范户152户、创业典型30人,其中受到国省市表彰8人,推荐3人为商洛电视台《创业商洛》栏目人选。
三、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人才成长的机制不够健全,创新能力不强。陈旧的人才工作观念还没有彻底消除,人才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缺少创新,人才的流动不够畅通,手续复杂。重使用、轻培养,重学历、轻能力。此外,现有人才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利于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
2、人才创业的环境不够宽松。由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不强,给予人才的发展空间比较有限,缺乏待遇留人的物质条件,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工资收入、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及继续教育等方面,与经济较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影响人才在xx的创业热情;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等经济福利待遇不高,影响了人才队伍的稳定。此外,一些单位和部门对人才重要性虽有认识,但由于条件所限,抓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不够强,对人才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论资排辈、官本位意识较重,存在重学历职称、轻业绩贡献,重资历身份、轻能力实干的现象。因而,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留住人才的动力不足。
3、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由于人才市场发育不健全,人才政策、措施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充满活力和开放性的人才工作体制尚未建立,制约了人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二是对人才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畅通有序的流动机制,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三是对加强本县人才资源的摸底、跟踪、开发、规划、管理工作,以及鼓励、吸引xx籍在外人才回乡工作措施力度不够大。四是有限的薪酬及其他优惠政策同其他地方还有一定差距,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稳定人才的三难问题难以缓解。五是对人才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对人才的录用、统计、职称的评聘、待遇的提供等方面,存在着重学历职称、轻业绩贡献,重资历身份、轻能力实干的现象。对自身培养的人才和外面引进的人才,没有统筹协调好。尤其是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时常出现“孔雀东南飞”和高技能人才引进慢、难引进的现象。
四、对策与研究
为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结合目前xx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需要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的引领和支撑,对此,要加快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的体制性障碍,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助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工作积极性。在现有人才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更加灵活、开放、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确保人才激励机制有效运行。鼓励企业实行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分配制度,提高人才工资待遇。完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才福利待遇。开辟人才建言献策信箱,拓宽人才参政议政渠道,提高人才政治待遇。力所能及为人才研发产品、科技攻关提供必要场所和设备,在工作地附近设立休息、就餐、健身场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人才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为人才创业保驾护航。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吸引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以及重点工作等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科技术带头人和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xx大力推进旅游业和农村淘宝发展的契机,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全方位吸引人才来丹创业,实现招商引资与聚才引智良性互动。
3、创新教育培养机制,有力保障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逐步建立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人才培训和技能实训基地。每年有计划对各类人才开展系统的规范化、制度化培训,特别是组织教育、卫生等技术性较强的部门和单位,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学习考察、举办培训班、选送人才到省内外进修、短训等形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每年有重点地资助培训一批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提高决策、管理、经营水平,鼓励、引导规模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同类先进企业协作,开展人才交流培训或创办培训基地。继续发挥培训平台作用,培养和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鼓励镇(办)工作人员学习实用技术,达到一人一技或一人多技,吸引学有所成或有一技之长者回乡创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