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致辞
系 北大中文系 2012 年毕业典礼致辞;白岩松谈信仰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这是典型的议论文写法,题目即两名观点
——北大中文系 2012 年毕业典礼致辞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 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
(这个句式可模仿)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 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 84 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 20 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
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对比手法)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 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纯粹演讲词的风格,写在作文中也是很不错的)
我唯一 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 —— 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这段太漂亮了,大家要用声音读出来,感受句式语气之美。大家看看能不能把里面排比的内容换成和我们中学生有关的内容,这样就可以直接在作文中用了)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 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
“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可否把“北大人”换成“青年”呢?)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
一群 衣衫褴褛 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 地屹立于天地间。
(衣衫褴褛和器宇轩昂,这两个词用的好,一副多么值得思索的画面。)
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0 20 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
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 ——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谢谢大家!
白岩松谈信仰:
比 九月初,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新作《幸福了吗》正式面市,相比 10 年前销量 67 万册但略显青涩的《痛并快乐着》,加入更多思考的《幸福了吗》显 得更为成熟和睿智。对于书中多次提到的“ 信仰” 一词,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没有信仰一定不幸福。”
在谈到人为什么要谈到寻找信仰呢?白岩松引用了杨肃明老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人这一辈子要解决三个顺序,这三个顺序不能错的。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内心之间的关系”。白岩松说:“ 这是很有道理的,三十而立,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人和工作等等。接下来到 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你可能为人父、为人子、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对手等等。当人到 40 年以后你可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人生是一条单行线,终点是不可逆转的,你已经隐约地看到终点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你思考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究竟做的是不是有意义,财富积累的太多,如果无从消化的话,我积累的意义又在哪里。出现的困惑太多,人必须要解决自己与内心之间的挑战……” 他的这段话几乎有点像教堂里的布道词,我想凡是基督徒都会认同和共鸣。
白岩松承认:“ 人为什么要有信仰,因为对死亡恐惧,再往后就不那么简单了,你要信一些事情,我觉得才会慢慢平静,才会靠近幸福,不信的话挺可怕的。” 圣经中所罗门也说过:“ 死是众人的结 局,活人也将这事放在心上!”传(传 7 :2))
只有那些智慧之人才会够对迟早来临的死亡有洞察和准备。
对于现在谈“ 信仰”,这个词是不是为时过早了一点,白岩松并不这么认为,“ 中国人真挺累的,你说信仰早吗?我说已经太晚了。” 此外,他认为谈论信仰,并不是要放弃现实,而是“ 你必须要知道自己现在往前走是奔向哪儿去”。这使我联想到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的一本书,名叫《人啊,你往何处去?》,芸芸众生,营营役役,难道只能是为利而往、为名而去么?
在谈及信仰之伦理价值,白岩松认为,今天社会道德风气的退步,“ 根源在于,第一我们没有信仰,第二却具备强大的欲望。没有信仰就没有底线,底线之所以能够被不断地突破,就是因为人无所畏惧。
而恰恰与此同时,我们这个社会又出现了欲望的巨大挑战:
钱、权、利 等各种因素混杂在一起。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二者结合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所以他十分主张:“ 应该是把中国人被摧毁掉的信仰链条重新接上,如果一个人活着没有任何畏惧,他会让整个社会感到不安。”
是的,中国改革头二十多年,要解决人和物质之间的关系,温饱、小康、翻两番,全是物质的概念。经过二十多年,我们物质达到了一定程度,提出了和谐社会,和 谐社会不就是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吗?
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的基础不仅需要物质基础,更需要文化资源和人文精神。也就是需要一种正义健康的经济伦理意识和经济价值观。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契约经济,也是一种德行经济。经济成长的过程受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它绝非单打一的经济过程。市场经济不单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而且也是人的存在方式。即使人从自然自在的封闭性存在走向自由自在的开放性存在。复苏和活化了人的主体性,激发了人开拓创新精神。但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 剑,它固有的许多弱点也给人笼罩了一层阴影,每每会使人从主体性的张扬滑向主体性的沉沦。在今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沉渣泛起,人性的扭曲后果就是市场的扭曲和社会秩序的紊乱。所以为了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别无选择地要寻求一种文化战略,急需一种制衡力量来限制物化了的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这种制衡力就是伦理道德。而道德的沦丧必起因于信仰的迷失,唯有信仰为道德提供价值、意义、目标和动力。
白岩松最后讲的一个故事意味深长,他说:“ 在墨西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人一起赶路,突然有一个墨西哥人停了下来,旁边人问他为什么停下来,他说,我走得太快了,把灵魂扔在后面了,所以要等一等……” 我想,这个故事中的一群人就是我们,现在很多人的身体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穿梭,但他的灵魂是否也被扔在后面了呢?
第二篇:北大毕业典礼致辞
20多年前,和你们一样,我在北大过着一段悠闲得令人羞愧的日子,一段努力地无所事事的日子;有时间的概念,我愿意、好像也可以永远这样地赖在这里。也知道毕业这个词,但它没有体温;直到有一天才残酷地发现,原来大学也会毕业的。于是,“改邪归正”,从春天开始(那时还不用自己找工作),就不再上课,不再到图书馆占座,茫然地一心一意——毕业ing。
今天,你们的这个ing也走到了尽头,黑色的学位服凝重在你身上……不要说你们伤感。伤感不是青年人的专利。静下来,写这段讲话的时候,其实,我,我们这些看着你们长大的老师,也一样伤感;并且年年如此。岁月并没有让我们的心长出茧子,只是我们学会了掩饰,也善于掩饰。我们不再表达;伤感的表达是青年知识人的专利,我们知道。
“自古多情伤离别”;但离别会让你想一些来不及想的事,说一些本不会说的话,让没心没肺的你第一次品味了甚至喜欢上了惆怅,或是让滴酒不沾的你今晚变成了“酒井”先生或小姐。如果没有这样的离别,人生会多么乏味!问一问今天在座的王磊老师,还有刘燕老师、沈岿老师,还有今年毕业的凌斌博士、李清池博士,自打他们本科进来之后,就一直没有离开北大的校门,或只有短暂的离开。他们的本科或研究生毕业都不像你们今天这样百感交集,有滋有味,肆无忌惮;在他们心中,那只是又一个暑期的开始。
这一个暑期是不一样的,你再也“赖”不下去了。
其实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走出大学校园,你会发现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充满着活力。当然,活力并不都是美好、清新、温情脉脉的,吉它、摇滚和玫瑰花;社会中的活力常常很“糙”,更多野性、欲望和挣扎,还有你们要时时提防的贪婪、阴谋和背叛—— 一如桑德堡笔下的《芝加哥》。但这就是真实世界的活力,伴随着小麦颜色的农民工、水泥森林和汽车尾气中灰蒙蒙的朝阳,以及我们这个民族的身姿一同在这块土地上崛起。
想一想,为什么最近美国和欧盟会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设限,并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为什么近来小泉等人总在那里惹事,搞些小动作,没什么技术含量,搞得“中国人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海峡对岸,连战来了,宋楚瑜也来了;阿扁没来,但很憋气,知道迟早也得来。我们周围也还有一大堆问题,贫富不均、发展不平衡、污染、腐败和不公。有同学可能还没找好工作,没有“签约”;签了的,也未必满意,可能还想毁约。所有这些问题,都让人烦心,让人不爽。但有哪个时代,人人都爽——管它到哪一天,至少也会有人失恋吧?换一个角度看,也许这些问题都表明中国正在迅速发展和崛起,以一种任何人都无法遏止的强劲活力。中国正登上一个更大的舞台,一个更宽敞但不一定更平整的舞台;这意味着你们要面对更多的麻烦,一些前人和我们都没有经历因此有待你们来应对的麻烦。你们任重而道远。
说着说着就高调起来了。没有办法,在这个时代,我们这些人都有点,也应当有点,理想主义。还是渴望为了什么而献身,这是青春期的焦灼,也是生命力的反映。但是,按照一种说法,一个男人(其实女人也是如此)不成熟的标志就是他(或她)还愿意为某种东西(甚至包括爱情)献身。咋看起来,这好像是对我们这些理想主义者的一个讽刺。其实不然。这句话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生活,暴露了那种浪漫主义的理想主义之脆弱和虚妄。献身其实是比较容易的,也许只要一丝血性,一点勇气,有时甚至只要一分冲动。但这往往不能改变什么,最多只满足了青春期那一份个人英雄主义的激情。激情过后,则往往是空虚、失落,甚至堕落。而在今天这个好像越来越斤斤计较的年代,人们连激情也洋溢不出来了——前几年傻乎乎地,也许在看中国足球队比赛时,山呼海啸,人潮起伏,好像还有那么一点感觉。但今天还有多少人看中国队比赛?!然而,真正的理想主义往往在激情之后。它不是夏日的骄阳,而是秋日的明亮,它要经受时光的煎熬和磨砺,要能够接受甚至融入平和、平凡、平淡甚至看似平庸的生活,从容但倔强地蜿蜒,在不经意中成就自己。它常常包含了失败甚至屈辱,还必须接受妥协、误解、嫉妒、非议。它同坚忍相伴,它同自信携手。
想一想那选择了在辱骂声中顽强活下来最终为赵氏孤儿复仇的程婴;想一想在北海的秋风长草间十九年目送衡阳雁去的苏武;想一想走在江西新建县拖拉机厂的上班路上并保证“永不翻案”的邓小平;或者只是想一想多年来养育了也许是你们家祖祖辈辈第一位大学生、硕士生或博士生的你们的父母。
这些理想当然是不同的,有些似乎还不够崇高,不够伟大,今天的法律人甚至会批评其过于野蛮或狭隘;但抽象看来,他们毫无例外都是理想主义者,是成熟的并因此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因为在今天我们社会,判断是否真正理想主义者的标准不应全都是实质的,不完全是你是否认同、分享他/她的追求,是否值得你为之献身;而至少部分应是形式的,即他/她是否始终并无怨无悔地追求了,是否展现了一种坚忍,一种对目标的恪守,一种我先前说过的那种“认命”或“安分守己”。
也因为理想并不完全是个人的选择,在相当程度上,它是社会的构建,基于一个人对自身能力、时代和社会环境的理解、判断和想象。你们也不例外。也许你们的理想会显得比我们的,比我们前辈的更宏阔,更高远,但那不过是你们的能力以及北大和今日中国为你们展示了更多选项以及更大的可能性。而我们最关心的是,许多年后,在漫长的再也谈不动理想的年月后,你能否像你所敬重的甚或不那么敬重的前辈那样,拿出一个作品,值得你向世人自豪——即使仅仅如同此刻站在你父母亲骄傲目光中的你?
因此,我希望你们切记,真正的理想,无论大小,无论高下,最终都一定要用成果来兑现,否则最多只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但对这个世界多一个少一个都没有意义的愿望表达,甚至只是一通大话、一张空头支票或一个笑柄。
我们会宽容、理解并心痛你们必定会有的失败和挫折,但我们祝福、渴望并欣喜你们成功,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成功——如同当年你跌跌撞撞迈出的第一步。我们并不苛刻。
而且,我们也有耐心。我们会在这里长久守候;即使夜深了,也会给你留着灯,留着门——只是,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
而且,我们相信,你是有出息的孩子!你们会是有出息的孩子!
第三篇:卢新宁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本站推荐)
卢新宁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摘要:本文是2012年的毕业季北大中文系教授卢新宁在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振兴中华,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更多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的调子太高了吧。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
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20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讨巧?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在学生时代就很敬重北大,谈到清华、北大的瑜亮情结时,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诞生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肩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第四篇: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
卢新宁: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说的真好~!不看后悔哈~!《大学问》毕业季特刊
卢新宁: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主题: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
时间:2012年7月1日
地点:北京大学
卢新宁,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演讲全文: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
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
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
;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
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
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
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
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 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
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
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
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
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
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
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
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
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谢谢大家!
第五篇:北大中文系本科生课程
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科目出题范围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方言、修辞、现代汉字;
古代汉语,包括:音韵、训诂、古代语法、古文字;
语言学理论;
文学理论,包括:基本原理、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史;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史;
文献学知识。
北京大学中文系不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不提供以往考试试题以及导师姓名,以下为中文系本科生各专业四年必修课程及所用教材,仅供参考:
(加括号的课程或书目为2001年9月调整后“没有”列出的),“主要参考书”为调整后新增的。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郭锡良 等 商务印书馆 1999年1月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商务印书馆 1993年7月
(逻辑导论 新逻辑教程 宋文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1—4)游国恩 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7月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二版上、下)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 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7月
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中国文学概观(第三版)张钟 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7月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纲(修订本上、下)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6月
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4月
理论语言学(无书目)
汉语史 汉语史稿(新一版合订本)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6月
汉语音韵学(音韵学教程(第二版)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
汉语方言学(汉语方言学教程(内部讲义)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1999年8月)
文字学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
主要参考书
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贺阳、沈阳 语文出版社 2000年4月
简明汉语史(上、下)向熹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5月
音韵通讲 耿振生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
古汉语词汇纲要 蒋绍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11月
语音学教程 林焘、王理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11月
词义的分析与描写 符淮清 语文出版社 1996年1月
语法答问 朱德熙 商务印书馆 1985年7月
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袁家骅 语文出版社 2001年1月
汉语方言学导论(修订本)游汝杰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詹伯慧 湖北教育出版社 年月
说文解字 [东汉] 许慎 中华书局 1963年12月
说文解字注 [清] 段玉裁 中华书局 年月
三、中国文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文学原理 文学概论(第三版)蔡仪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5月
民间文学概论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增订本)段宝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5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张少康 刘三富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6月(外国文学 欧洲文学史(上、下)扬周瀚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月
俄苏文学史(1—3)曹靖华 河南教育出版社 年月)
(比较文学原理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乐黛云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8月)
主要参考书
文艺美学 胡经之 年月
文学原理 董学文、张永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
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4月
文学理论新编 陈传才 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月
文学理论学习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理论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月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 上海书店 年月
中国戏剧史长编 周贻白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月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中华书局 1990年4月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中华书局 1990年4月
元代戏曲史稿 天津古籍出版社 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教程 陈思和 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月
台湾文学史 刘登翰 海峡文艺出版社 年月
四、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古籍整理概论(无书目))
古文献学史 中国古文献学史 孙钦善 中华书局 年月
(音韵学 音韵学教程 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7月)
(文字学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
(训诂学(无书目))
校勘学 校勘学大纲 倪其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年7月
版本学 古书版本学概论 李致忠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0年8月
(目录学 古典目录学 来新夏 中华书局 1991年3月)
(哲学要籍解题(无书目))
史学要籍解题 史部要籍解题 王树民 中华书局 1981年11月
(文学要籍解题(无书目))
工具书使用法 中文工具书教程 朱天俊、李国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7月
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史(1-3)阴法鲁、许树安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年11月 主要参考书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月
校勘学 钱玄 江苏古籍出版社 年月
校勘学释例 陈垣 中华书局 年月
古籍版本学概论 严佑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月
中国古籍版本学 曹之 武汉大学出版社 年月
版本学 姚伯岳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月
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 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7月
文史工具书手册 朱天俊、陈宏天 中国青年出版社 年月
中文工具书参考资料 朱天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