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专题发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专题发言
永清镇中心小学:蒋卿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后就会面临着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阅读,而我们要想让学生既轻松又愉快的阅读的话就要下很大的功夫了。我借这个机会在这里谈一谈我的一点愚见。我给我的学生提出了一个——“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的学习理念。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大家知道,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阅读才能学会阅读,否则我们的教学是起不到实际的效果的,所以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是我们的一个主线。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阅读量太少,学生的语言积累太少。积累的太少的原因是把课文看作文学分析的例子,因而内容分析语言分析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课外运用大量的书面习题剥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读书少,背诵少。背诵是语言积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第二,我们把阅读教学繁琐化了,教师觉得越来越难教,而学生却胸无点墨。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弄清阅读的本质,也没有弄清阅读教学的规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老师(包括我)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包括学生个性体验的这种案例,自己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解决。
阅读的本质是什么?阅读教学的规律是什么?立足汉语的阅读本质是什么?立足于汉语阅读教学的规律是什么?我们汉语教学的阅读的本质和规律究竟是什么,我想我们有必要去进行深入地探讨。
下面来看一下,“阅”字在《六书》里面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后来转成了篆书,就是大家看到的前三种。最后的这个,是《说文解字》当中对于“阅”字规范性的写法。我们可以观察前三个字,他们都是上下结构,上下两部分是不同的。前一个字的下一部分是一个“新”字,最后一个字的下一部分是一个“口”字,大家可以看到的是“阅”字一开始的基本组成。后来,“阅”字变成了门里面一个对字,就衍变成了一个形声字,像在门里清点东西,它的本意是查点计算。其实我们可以感觉到“阅”字最初本身的意义在于内心要有感觉,要有一个基本的衡量,后来引申成看和阅读的意思。
再来看“读”字,“读”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它在《六书》里面也有三种形式,前面三种大家都可以看到“读”字不可缺少的就是都带“言”字旁,最后面的是《说文解字》当中对于“读”字的规范的小篆写法。“读”是形声字,它的本意就是读书和分析,理解书的意义,引申出来有看和出声阅读的意思。
把“阅”字和“读”字本原性的字出示给大家看,就是想提醒大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些汉字的基本构成规律,这样我们才会思考基于汉语的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怎样把握不同课文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同的课文的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不一样的,但是在现实中,走进课堂的时候,我们每一节阅读课是不是有一些千篇一律?大家走进课堂,把课本放到讲桌上,然后在后面的黑板上写上课文的题目,“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哪一篇课文”,这就是我们平时大家见的最多的阅读教学的开场。
其实课程标准的当中对于课文文体的归类,课标对四个学段的文体都进行了归类,第一个学段: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成语和格言警句;第二学段:叙事性作品和优秀诗文;第三学段:说明性的文章叙事性作品、诗歌。从中可以看出前三个阶段,也就是小学六年,课标所给出的阅读的文体,相互之间也有一些交叉,有叙事性,也有说明性,在性质上对这些文章进行的归类。到了第四阶段,还有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这是课标中所列出的小学生应该学习的文体。
一,如何把握不同文类的阅读教学目标,关乎到阅读教学的过程和走向,关乎到阅读教学最终去向哪里。
我想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就是有的语文老师习惯于用一种方式来教阅读。所谓的一种方式教阅读是指,有的老师习惯于用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方式教学生,他追求的目标始终是盯住理解。什么认读、理解、分析具体的语句意思。这种方式如果遇到了文学类文本就脱离了文学文本的特点,文学的文本更多的注重体悟,我们在文学类文本中要强调这么几个词,一个是品位,品位语言;第二是感受形象;第三是体验情感。文学的文本,我们要用这样一个方式去阅读:品位语言。比如小说,里面描写人物,是这样的那样的。你怎么说是这样那样的?它通过语言,用什么样的词语去表达的,品位语言,然后让你感受出形象。人物的也好,事物的也好,它的形象是怎么样的。“感受”,我们说“感受”这个词,就是用你更多的器官,另外调动你的想象和联想,你写的人物或者是事物是什么样的,联系你自己的原有的事实。最后还有情感体验,在这样的环境下它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体验文学阅读。有的老师可能偏重文学类文本的教学,始终知道什么样的阅读材料用这种方式来阅读。有的议论性的文章不是这样有形象的,应用文也不是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要抓住里面的信息进行分析理解,这又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文本,我们要用不同的阅读的方式。
另外,还有一个阅读方式就是精读和泛读。该是精读的我们要用精读的方式,该是泛读的我们要用泛读的方式。泛读是专注追求量,有的时候可以不求甚解。精读是要把里面的词句加以认真地推敲,因为精读就是老师要带着学生学会应该怎么样去推敲文本。所以这里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阅读材料,我们要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阅读的方式。这里讲到精读和泛读的问题,不同类型的课文应该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式和阅读策略。
老师经常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对不对?在特定的环境下,应该说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是脱离具体的阅读情境,我们想“不动笔墨不读书”不一定妥当。如果孩子在读一本小说的时候,你让他动笔墨的,就破坏了他的阅读兴趣了。
如何把握不同年段的阅读目标。大家要注意,不同文体的阅读目标就决定了我们如何上这节阅读课,我们如何学这篇课文,我们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但是不同的年段,同样是说明文,同样是童谣儿歌,应该达到不同的目标。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把握不同年段的阅读教学的目标”。
从成人来看,凭借我们的语感可以读的文章,小孩子不行。所以读字正确,字不颠倒,不重复字句,读出长句子之间词语之间的停顿,读出段落的停顿,都要一天天训练的,不容易啊!这是我们低年级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要推给中高年级。到了中高年级读课文还不时的丢字、加字、读不正确,这在于低年级的责任,这是不到位的例子。现在的低年级教学就跟中年级差不多,也提出许许多多问题,进行内容的分析,这就是阅读。这不该你管的事儿,你管什么?你管的是把该识的字识好了,把该写的字写好,该记的词汇都积累了,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读流利了,有点语气更好,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有个别的好的词语可以积累了,甚至能够在口头上进行清楚的表达,在写文章时候能用,这就成了,这就是低年级的。中年级是“段”的教学,“段”的教学实际上是一个“篇”的教学的微缩,只要把段的教学训练好,篇的就很容易了。这一段有没有重点句子,有没有中心句?这段结构的大致方式是什么?是先分后总啊,还是先总后啊,还是总分总啊?诸如此类。
另外,我们课文里面的好词好句,让孩子要学习积累运用,比说《美丽的小兴安岭》有这么多好的词啊,“抽出什么什么枝条”、“浸在浓雾里”、“像利剑一样的什么金光”等句子,都可以让孩子好好体会一下,不仅知道它好,而且知道它好在哪儿。甚至这篇文章是按照季节来写的,春夏秋冬,而且是抓住每一个季节景物的特点来写的,这就是让孩子有所感觉,有所了解,久而久之就能够迁移到他的表达里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其中就有一个按照时间的顺序表达,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可以按照一天的顺序。还有中年级要培养阅读能力,培养默读能力,以及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这是中年级的事情。到了高年级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把握脉络,理解叙事的顺序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特别是不同文体的文章的阅读,怎么读懂记叙文,怎么读懂散文,怎么读懂小说,怎么读懂说明文。而且在阅读当中怎样揣摩,这些都是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法。在高年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浏览,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这个很关键!对不同年段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我想大家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就是不同的文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我们所给予的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凭借文体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本身的特点来实施我们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了,我们的阅读教学的走向才能够更加丰富更加多元。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多元解读”“独特体验”这样的词语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当中,在我们听到专家讲座当中,出现的越来越多,有很多老师也有很多困惑。
二,怎样恰当把握多元解读,如何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独特体验之间的关系。
关于多元解读和独特体验,有这样的观点:第一个观点,首先应该肯定多元解读是学生创新性阅读的一种体现,但是多元解读应充分尊重文本的价值观,不能偏离文本原本的价值取向,这是一个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我们在多元解读的时候,不要偏离作者写的愿意,我们应该尊重作者树立的价值观的取向,偏离了这种取向就不是多元解读;有这样一种说法: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文章有着不同的见解,我们可以欣赏和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只要是正确的。当然每篇文章在写作时都表达了自己的主观思想和愿望,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作者。课文可以多元解读,但不能误读和曲解,因此我们最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阅读方向。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多元解读是指对文本的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是指阅读个体对文本有多种的情感体验。这个论述是比较严密。还有网友谈到多元解读与个性解读的关系,他说多元解读与个性解读,一个重在“多”,一个重在“个”。所谓的多,是指理解的角度多、层面多、背景多、文化差异多,还包括不同个体的不同解读和同一个个体在不同环境和阶段的不同解读。
三,如何找到课文的最佳切入点。
有时候我们知道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但是如何才能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去进行我们的教学,这个也是语文教师是应该重视的。
我们来看这篇课文。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去年的树》。同样对这一篇课文,不同的人在设计的时候,他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教学的价值取向是不一样。同课议构《去年的树》的时候,四位老师的阅读教学目标。
我们先来看第一位老师的教学目标,他有三个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学习《去年的树》了解诚信的可贵,进一步从不同有关友谊的故事当中领悟到朋友的相处之道,并且能够从中挖掘例子说明。这是他的教学目标之一,了解诚信。
二、学生能够感觉小鸟心情故事的脉络并加以复述。这是学生能对“诚信”二字作出个人的见解,并从生活中挖掘实例。
三、学生能从不同有关友谊诚信的故事中找出朋友之道,并与朋友分享。大家可以看他的教学目标,他把《去年的树》中小鸟的这种情解读成为诚信,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要让学生去了解故事的脉络,并加以复述,这是语文学习的角度。第三,搜集整理一些其他的相关的故事,这是这位老师的教学目标。
再看第二位老师。他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用即兴戏剧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童话故事《去年的树》。他认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就是已经有了的对课文的基本认识,本课是作为一个课后的延伸。他默认的教学目标是:第一,透过角色的扮演理解课文内容;第二,以多元学习的这种形态进行思想教育,并且感受童话寓意;第三,开发感官想象力及肢体的美感;第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第五,增加团体合作性。他的目标比较多的,但他有一个基本的教学瓶颈,是通过戏剧教学让学生完成所预设的这些目标。
再来看第三位老师,她的设计理念是:童话故事是孩子喜欢阅读的类型,这一篇童话故事不论是续写的方式,用词用语,乃至故事的表面意含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都应该是简易的。在教学上仍停留在生字与词和故事表面意含的讨论上就会让学生觉得较无趣味,说教的意味过正。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将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朋友守信及牺牲奉献等概念与行为进行深入地探讨上。透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这则故事对以上的概念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大家可以发现,这位老师的设计理念是我们平时所忽视的,因为我们过去在阅读教学当中往往停留在生字与词和故事表面意含的这种讨论上,而这位老师把课文更深入了一步。我们再来看她的教学重点,她有一个合作的要求在里面,还有一个就是学习如何深刻地描绘朋友的关系,这个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从阅读去学会写作,她在这里面就让学生去学习如何深刻地描绘朋友的关系。她认为《去年的树》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深入地表达了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最后是第四位老师,他当时的教学目标比较简单是三个目标,一目了然。第一,多元理解感悟对话;第二,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第三,激发阅读新美南吉童话的兴趣。就是说他的第一目标是要多元理解,第二是要给学生一些想象和思维留一定的空间,第三是要课外阅读,再去伸展。
所以,对于阅读的最佳切入点,还是那句话:不同的老师的价值取向不同,他(她)的思维就会不同。同样,我们在教学语文阅读的时候,就不应该会因为有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而批评这位同学,只要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切合实际的,是正确的,是这社会所接受的,相反,我们还应该给予鼓励。
总之,关于小学的语文阅读,不同的教师有着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我只是在这里发表了一点我的看法。相信其他老师还会有比我更好更成熟的见解、理论,和我们一起来分享。在此有不足的地方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2012-10-15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发言提纲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发言提纲
三(1)班语文任课教师 ⅩⅩⅩ
一、本班学情分析
1.期初:老师更换频繁,对学生的管理可持续性和针对性,不了解学情。
2.学习习惯差、自控能力差、课堂纪律乱、卫生状况堪忧。
3.半数学生基础差,课堂上不能积极回答问题,导致教师的“一言堂”。
4.留守儿童、准留守儿童居多,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低或缺乏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够,不能较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如家庭作业无法有效监督孩子认真按时完成等。
5.班额大,座位拥挤,无法有效管理学生,辅导学困生。
6.学生未得到应用的训练,不会读题,审题,理解不了题意,遇到文字多的题或需要大量书写的题目就放置不做。
二、本人情况分析
多年未涉足语文科一线课堂,且长期在县城学校从事行政工作,对当前学生尤其是农村孩子的生活状况、心理特点、个性品质、学习需求等方面缺乏深入了解,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课堂驾驭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存在短板。加上时不时回原学校处理一些无法推脱的工作,还有教育局或其他单位安排的一些事物,身不由己,耽误教学。我自己在努力克服,同时也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
三、三年级小学转折期的学生学习特点
1.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增强,偶有逆反心理。
2.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3.学习内容的变化:
(1)书写工具变化:铅笔→钢笔
(2)学习内容增加:增加英语、计算机、综合实践活动
(3)知识难度加深:语文:字、词、句、看图写话→段、篇、章、阅读、作文。
四、我们面临的现状与无奈
我在我们学校的大会上也会唱高调,但私下里也要与老师们讲清楚:开齐开足课程,有效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讲授内容只能占用50%的时间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占课不挪课不拖堂,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作业无法讲评,单元测验无时间进行……适当,合理,科学分配。发挥教师特长和专长。当前小学无法向初中、高中那样做到教师专业化,这个课我不会上,私下里说,拿做语文作业。
五、本人任本班语文科任教师一个多学期以来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教训
1.端正态度,激发兴趣。喜欢哪个老师,哪一门功课就学得好。对于小学生来说,爱学你教的这门学科,要让他们又敬你又爱你又怕你,光爱你不怕你课堂纪律容易乱,光怕你不爱你不能发挥教学民主。我对我们班的男生严,语文相对差,女生惯一些,语文相对较好。
2.抓常规、抓习惯、抓细节、抓课外:坐姿(读课文、书写、听课),回答问题,作业(认真书写、按时完成),考试(独立完成,杜绝作弊)。家长的配合与监督特别重要……
3.研读课标,吃透教材,设计好教学,抓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
(1)基础知识掌握。拼音(语文学习的短板)、字(字音、字形,形近字、多音字)、词(词汇,词型,成语,近反义词,词语搭配,词义的理解)、句子的掌握,三年级语文课堂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应侧重于此。
(2)阅读理解。课堂上的讲读课文肯定是要精讲的,教师讲深讲透适度拓展,学生反复地读通读透。重要的还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读得好,语文学得轻松,写作上也比较得心应手,因为积累多了。我本人就是课外阅读的受益者。重视课外阅读。我在成绩单上致家长的一封信上给学生布置的寒假作业就是读三本书,一本《爱的教育》,一本《昆虫记》,一本是《上下五千年》。“亲子阅读”,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我们学校近几年来正在推行的一种模式,某些班级已经做出了成效。我的侄儿在黎阳学校读六年级,今年寒假语文老师也列出了读书清单,且每天要把读书的图片、音频和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当然我们老师自己也要读书。听书软件,边改作业边听书。
(3)作文。作文起步阶段,重视写作指导: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自己身边的人(父母与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同同学)、身边的景(写乐平的斯拉河、塘约、凤凰山,不写他乡的黄果树、龙宫、贵阳、北京、上海)、身边的物(桃、李、辣椒、油菜花、马铃薯…自己不熟的高大上的玫瑰、牡丹、桂花不要去写他)、身边的事(王寨的跳花坡、星期天的赶场天),写自己的生活(快乐的暑假,为什么要写去旅游,去著名风景区去大城市玩,就写几个小伙伴在河边学游泳,写和父母去自家的果园摘水果,写一家人去山上烤烧烤等)。要求300字以上,作文是想象是编出来的,让学生无话找话说。作文批改后的讲评很重要,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讲评过后让学生重写。
(4)习题训练。适当的有效的训练,一定的题海战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见识各种题型,拓展课外内容。因为衡量一个老师,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主要还是这个。如本班上学期期末三个多星期的“AB卷”复习训练,颇有助益,平时平均分在55份上下,期末提高到65分以上。
(5)按学生成绩的好中差,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放开走,扶着走,赶着走。前提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切实给教师减负(教育部出台学校检查、评估、考核清单,非清单外的学校可以不接受)。不然教师每天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在学生作业批改与应付非业务工作上,无法进行。
第三篇:小学语文经验发言材料
以下我的发言谈不上是经验总结,只是一点经验积累说与同行分享,希望能给您一些帮助。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而我也从最初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手上路,到逐渐掌握课堂教学的规律,这期间,几位前辈对我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余校对我的悉心指教,同时还要感谢初二语文备课组的陈老师、张老师、丁老师的耐心帮助,另外也离不开徐老师和刘老师的通力合作。
一、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在正着背、倒着背、男生女生背诵pK战等环节中,调动起学生背诵的热情,而后再进行字词等文言知识的教学,效果显著。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营造亲切、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一课一得,是每个教师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也不例外。当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成为学生一展才华的空间,学生便不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小组间热烈讨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才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例如,在我教授《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给课文重新再拟一个题目,对课文进行整体感悟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就连平时不怎么回答问题的同学都积极地把自己拟好的题目说与同学分享。在上《桃花源记》的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以理解背诵为教学重点,在疏通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就对学生进行当堂背诵的训练。
除此之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与个性的融入,现实生活的引入,都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同时也可以使老师以一种前瞻的眼光,焕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二、分类进行,夯实基础。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不能奏效。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系紧基础这根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稳固的根基。
(一)攻克文言文阅读关
初二学生的文言文较之初一学生,在量这一方面已经做了很大调整。相比在初一时,从文言文的翻译、重点的文言词语到语法现象的归类,我都亲力亲为有所不同。初二时,当他们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桃花源记》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但几篇文言文教学下来,学生逐渐能掌握其中规律的同时,我再从旁加以指导。另外,切记要抓好学生的重点语句翻译过关、重点词语理解过关,提高默写的准确率。这一做法不仅能够训练学生逐渐掌握课内文言文中知识点,同时也能延伸至课外,令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较大的进步,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好字词语句关
根据近一次在我校召开的初三备考会上获悉,今后在中考语文中将着重强调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训练。利用早午读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字词的小测,不仅包括课后,而且包括课内初中学段应该掌握的生字词。这一做法,不仅为中考语文字词题打下基础,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学生写错别字,且不修改的习惯。另外,利用写读书笔记、做摘抄、名著阅读等方式,督促学生积累字词句,丰富写作词汇,为作文训练做好铺垫。
(三)作文进步是关键
在作文教学上,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可以先从小的模块训练开始。如先指导学生运用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等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再辅之以人物参与活动的场面描写、能衬托出人物心情的景物描写等,继而指导学生将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可以采用对照式、填空式等作文教学方式,如我在给学生上一堂《如何将记叙文写具体、写生动》的作文指导课时,根据学生的军训体验,将学生已经完成的作文投影于大屏幕,让学生赏析这篇作文的长处和不足,并加以改进。学生找出不足之处,如教官的肖像描写不够生动传神,同学们夜间集合的场面不够紧张慌乱等,随即指导学生改写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在8分钟之内,运用老师提示的方法,将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补充得更加生动细致。之后,出示范文,阅读对比后得到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将此种方法贯穿始终。
三、丰富语文第二课堂,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一)开展丰富的读报、剪报活动。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是《新闻两则》,配合课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报、剪报,并能够找出报道内容的记叙六要素,了解报纸的基本结构等。以这样一种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二)名著阅读与积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是考点,同时也是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渠道。定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体验中将喜欢的词语、段落摘抄在读书笔记上,丰富自己写作素材的同时,也可以在同学间传阅、展览。
(三)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及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中考的考点不言而喻,但如何将其贯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呢?如可以用手抄报的形式,完成《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资料收集;街头拍照的形式,寻找语文词语灵活运用等方法都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改变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如在教授《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中,就请同学们事先查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以便于课堂上交流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深刻主题。另外,创建班级博客,将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些方法和要点传达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同时也能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以上是我工作一年多来,积累下来关于语文教学的点滴想法,还不成熟,希望
得到各位同行、前辈的不吝赐教。
第四篇: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
全县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研讨会的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早上好!我很荣幸地能执教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一时间地站在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全面地提高自己。今天,我更荣幸地能向各位专家同仁学习请教,聆听各位的专家同仁的教诲指导。来出席这次研讨会之前,我们阳埠中
好范文原创作品心小学的郭校长叮嘱我,一定虚心学习,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把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带回去,不虚此一行;并让我代表他预祝我们这次教学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执教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已将近两年,今天我是带着困惑来的。接下来,我就说一说我的一些困惑吧。
一、新课程标准对农村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求太高。
新课程改革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语言素材的积累,积累好词佳句,古诗词的千古绝唱,现代名篇名段,名言警句等等,让学生有深厚的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积淀。我觉得这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学习的一次历史回归,看看今天我们很多人的文化功底的浅薄,再想想我们古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深厚,多年来,我们的语文界走过了太多的曲折。今天,我们能够再次回归语文学习的真谛,不能说不是迎来了语文教学的新生!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言的积累既归定了量的要求,同时也归定了质的要求。这个要求对于绝大多数的城市小学生来说,由于自身语言的优势和周围大量的语言环境,可能不是难事。然而,对于广大农村小学生来说,特别是广大地处偏远、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的村一级小学生,那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语言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语言实践是学不好的语文的。广大农村小学生他们学习语言的机会主要来自课堂,来自课本,来自教师,偶尔也来自电视(现在不负责任的娱乐频道,更多地让小学生迷上了《还珠格格》、《春光灿烂猪八戒》,学会了更多的娇气和任性。)。他们太缺少母语学习的机会和环境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太难走入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家里,父母除了买一些学习资料外,很少购买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学书籍;就是有,父母可能也会认为学好这几本课本就足够了,哪还用花心思去看这些破闲书。学校里呢,由于教育经费紧张的缘故,图书室已经多年没有再添置图书了,加上管理不当,就只剩下一些早就被孩子读烂了的《格林童话》一类童话寓言故事书。订阅儿童学习报刊对于广大农村孩子来说那更是奢侈的事。单单靠一星期的才七八节课时的语文课堂,没有大量的语文自主阅读,没有大量的语文实践,要学好语文无异于缘木求鱼啊!
二、现在的语文教学成绩太难提高了。
以前,语文教学很大的一块是语文基础知识。教师多花点时间,多让学生做几次作业,抓好了语文基础训练,再抓实了课本的知识,哪怕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再怎么不好,要考及格都不是难事。而现在就不同了,就拿我们阳埠中心小学来说吧,随着上级优化调整学校网点布局,撤校并点,大量的村小学生并入中心小学就读。我们学校五年级现在有四个平行班,而它的前身三年级时是一个班,到了四年级变为两个班,现在再重新打乱分成四个平行班。同样的一批学生,在三年里却相继更换了三位语文老师。而几位语文老师呢,面对这样学生来源不一,语文学习程度不一,语文学习思维品质不一的班级,也煞费苦心。我们学校的老师们质量意识很强,尤其是数学老师,几乎恨不得用整天的时间跟着学生,出大量的题目让学生反复强化训练,然后再用考试成绩不断的此好范文原创作品进步来调动维持同学们这股学习热情。语文老师也尝试了这样做,然而事实的结果是大量的语文基础练习没有办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且做多了,学生宁愿做数学,也不愿做语文,逐步丧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题海战术或许对数学有效,大家说数学是教什么考什么,有它教学内容的确定性,而语文是学课文却考语文素养,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让语文老师无从着手。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不是学生做大量重复的练习得来的,只能在老师长期细致耐心地指导下,靠学生自己长期的大量语文阅读实践和语文积累一点一滴得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在朝夕。忽视语文学习的内在生命规律,忽视学生语文素养获得的长期性,让我们一些语文老师尝到了“应试教育”的苦果。去年期末统考,我们学校四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全部受罚,而四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全部得奖。语文老师不仅要面临繁重的教学工作上压力,还要面临着来因为教学成绩不理想而来自学校的压力。语文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慨:我们农村小学生和城里的小学生相比,不是差在思维能力上,而是语言的功底上。所以往往每到一学年初,很多语文老师(包括学校的行政人员)都闹着要改上数学,就不难理解了。
“我困惑,所以我努力。”今天的研讨会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我相信,有在座各位的帮助,我的困惑将不再困扰我。最后,我想用当代著名诗人顾城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的发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注定用它来寻找光明。”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课外阅读交流材料
畅游书海
享受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课外阅读
交流材料
周所周知,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泰戈尔曾说过:“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的确,孩子们正如一株株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汲取、去采集。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课外阅读?如何让学生在童年里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变换手段来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断的探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下面,就把我的一些做法与各位老师们分享一下:
一、全力创设条件,促进学生阅读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应该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创设各种条件,来促进学生阅读。
1、营造读书氛围,渲染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作用,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受到感染,因此,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设,赋予班级环境一定文化色彩和教育意义,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努力使教室的墙壁也会说话。我在我们班教室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来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方法和重要性;在教室墙壁上展示学生评选出来的优秀读后感、公益广告、和优秀主题报,来激发学生的参与读书活动的兴趣,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样在墙壁上展览学生四人一小组完成的古诗配画、名言集锦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学生每天在这样的环境耳濡目染,那么就使班级文化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的教育作用。
2、组织图书广角、实现资源共享。
班级图书角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开家长会时我对家长们作了动员,把阅读课外书的好处跟家长们阐述出来,家长听了都体会到班级图书角,地方小,作用大,都同意建立图书角。因此,每个学生为班级图书角捐献三本新书的建议得到了认同,并很快得以实施,而且学期中间要对图书角的书进行更新,学生拿回自己捐献的图书,并购买三本新书再次充实班级图书角。这些措施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了,每到开学的第一天,无需再动员,学生也能很自觉的到图书管理员那里登记捐书。
为了加强图书角管理工作,还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如《班级读书计划》《班级图书借阅制度》、《图书借阅须知》等。另外还要定时的进行阅读汇总,表扬借阅频繁的同学,对借阅图书少的同学提出要求。班级图书角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3、建立沟通纽带,提倡亲子阅读。
“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从四年级开始,我就要求我们班的孩子每天读书半小时,并且取得家长的支持,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阅读活动,比如家长和孩子共同朗诵一首古诗,共同交流一篇文章。连接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是一个记录本,家长每天都把学生在家中阅读的情况反馈给我,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即使现在没有了记录本,在家长的反馈调查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保证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阅读营养餐。
当然,这种方法的实施也遇到了重重阻力。部分家长不能很好的配合,甚至有一位家长在记录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语:“请问老师,这到底是学生的作业,还是我们家长的作业?”这位家长是一位个体经营者,做点小买卖:卖二手自行车,过年的时候还卖对联,福字。我看到了这样的话语,很生气,也很伤心。可是为了孩子我得和他沟通啊。正好,隔几天就是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于是,我就采取了一些措施:我在家长会上把一些支持我的做法的学生家长表示了感谢,而且我把庄宏坤家长每天在记录本上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心得体会当着所有家长的面朗读,并且,展示了优秀学生写下的文章和获得的奖状等,当其他家长看到这些孩子有的在学校的文学社里发表文章,有的在处级、区级的作文比赛中获奖、有的在《当代小学生》等书报上发表文章,而这些孩子恰恰就是我所表扬的家长的孩子。因此无需多说,他们不难分析出孩子的勤奋学习和家长的大力配合才是孩子们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这样的补救为我征得了绝大部分家长的支持,那位对我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的家长在记录本里真诚的向我道歉,并且承诺以后再忙也会督促孩子读书。
现在,我的做法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配合,大部分的家长都能在家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甚至个别家长能把亲子阅读坚持下来,每周抽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
二、实效阅读指导,高效课外阅读。
阅读指导很重要,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不但有益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1、拓展延伸教材,广读博览群书。
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把握教材,过去把“教材”叫课本,“上课之本”,现在称之为“教材”;“教学之素材。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材中的选文非常有限,只是起到了例子的作用。要想使学生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和语言材料,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让学生扩大阅读量,广泛地进行阅读。
阅读的延伸和扩展不能是放任式,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每个主题单元及课文的学习中,我都要给学生补充大量的文章来阅读,并且把这些课外延伸的文章进行深入的讲读。例如:我们一单元的主题是兴趣,我给学生补充了《阅读的乐趣》在学习了老舍的《养花》后,我给学生补充了他的《济南的冬天》,学完范成大的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我又给孩子们补充了七首其他的《四时田园杂兴》,还有在《山中杂记》中感受了冰心那颗博爱的心之后,补充了她的《爱》。每个单元的教学中都穿插着补充了不少于四篇的阅读材料。其实这些老师们也做到了,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总是有推荐阅读文章,我只是把这些推荐阅读的文章让学生统一打印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现在我们班每个学生手里都有这么一份课外阅读的集锦,学生给它们精心的设计了封面,起了名字:《阅读金字塔》《千卉百芭》……这一个个别具匠心的名字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份精神食粮的喜爱。翻开一份份集锦,能够看到学生阅读体会时写下的批注笔记,圈画的好词佳句,查工具书解释的词语,以及一些资料的补充等。从我们班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学生对这种材料的补充是非常感兴趣的,甚至于比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
记得有一次,我那个星期特别忙,要准备处里的一节公开课,整整一个星期没有给学生补充拓展文章,许多同学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还没有新的文章啊?”到了周五下午,一个孩子直接到办公室来问我,这个男孩叫孟凡其,个子小小的,但是问题提的特别的尖锐,他说:“老师,咱们这个《课外阅读集锦》没用了是吗?”我就纳闷了:怎么没用了呢?我说:“你不是挺喜欢老师补充的这些文章吗?”这个孩子一字一顿的说:“可是,你已经一个星期没有给我们补充了!”我一听他这是在质问我呀,可我一点不生气,可以感受得到他就像一个星期没有吃到零食的孩子一样,在迫切的期盼着这些拓展阅读文章的到来。那么,作为教师,看到学生对于知识这么翘首以盼,这是何等的欣慰!
2、授予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我在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上,力争做到三个结合:(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略读就是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课外阅读方法。因此,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把书本读薄,然后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加深感悟,把书本丰厚起来。
当然读书的方法还有许多,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知识需要,选择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中接受的信息是繁多的,是丰富多彩的,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选择的进行摘抄记载,有重点地进行批注,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那么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的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读书卡片、分类集锦或写摘录笔记等形式,对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名言警句进行摘录,储存进自己“百宝箱”中,丰富阅读积累。
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将阅读过程中的随感、感触随时写下来,把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使读在写中不断迁移升华。写下随感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写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完成多样式的读书笔记。如:感想式、心得式、质疑式……新课标中也要求学生读整本的书,因此鼓励学生写整本的读后感,这是我们班贾庆飞同学阅读了《一千零一夜》后写下的读后感受,足足一整本,可以说每一篇感悟都很深刻,用词也很丰富,这样可以促进读用结合,深化阅读效果。
同时,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多让学生写主题征文,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和读书笔记相结合,我们班也出了这么一本优秀读后感集锦。上个学期,我们班一位同学还写出了自我构思的一篇神话故事《四龙起义》,这篇故事一共分为五个小故事,这个孩子并不是很出色的一位学生,我至今都记得那天他怯生生的把他写的神话故事放在我的桌边的情景,一句“老师帮我改改”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如此普通的孩子,内心仍然渴盼着老师的鼓励和认可。于是我在班里公开读了他的这篇文章,并鼓励全班同学们对这篇文章进行修改,运用集体的智慧使文章更丰富、更完善,因此这篇文章由最初的五个简短的故事,成了现在八个精彩的故事汇成的神话故事《四龙起义》。我也把这篇神话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进行阅读。(3)、思考与讨论相结合。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在阅读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没有思考的阅读称不上真正的阅读。在平时的阅读指导过程中,鼓励学生加强阅读思考,读用结合,读完一篇好的文章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可以交流心得,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上个星期在四单元的教学中有《孟子语录》这篇古文中提到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教学中,我设置了“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这一个环节,学生大谈特谈舍生取义的伟大,我还没有发表意见,一位孩子站起来了,他说:“我不同意舍生取义这种说法。”这句话真的是语惊四座。他接着说:“舍生取义也要分是什么样的情形,有的时候你抛弃了自己的生命却根本没有能力去挽救别人,这种做法不可取。”大家一听对他是群起而攻之,一位女生想法也很独特,她反驳杨帅:“如果有一天只有我俩出去玩,你掉进了河里,而作为好朋友的我也持有你的这种想法,那你不就惨了。”杨帅也很镇定,他回答:“如果我明明知道你不会游泳,我还要你勉强下来救我,那就不是真的朋友了,我情愿自己呆在河里,甚至失去生命”他这么一说,全班静了下来,接着就有人说:“他说的对。”还是有人说:“他说的不对。”于是众说纷纭之后,孩子们把目光聚集在我身上,意思是说,听老师怎么说。我说了:“同学们的想法各有各的道理,如果能引入真人的事例来论证你的这种想法就更有说服力了,下课后咱们去广博的收集资料,并把自己的观点以文章的形式展现出来,好吗?”底下:“好。”并不是平时布置作文的时候有的同学发出“又写作文”这样的抱怨了。于是,一份份高质量的作文就呈现出来了,我把优秀的作文采集了下来,起了个题目“舍生取义之我见”可见学生并不是不会质疑,而是我们教师要想法设法的搭建他们质疑教材、深层思考的平台。
三、开展多彩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只种不收,无疑是徒劳。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是推动学生广泛深入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自己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我们班开展的读书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交流:
在平时的阅读中,还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为了增强他们的兴趣,激活课外阅读,我们班每周五抽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中搜集的优美文章和精彩片断进行赏析交流。师生、学生之间对阅读过的新书、好书进行介绍推荐,坚持我们学校实行的课前两分钟演讲活动。
2、展示: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的。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我们开展一些手抄报、古诗配画展示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每个学期都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优秀读后感、精彩习作、课文的拓展续写等,并且从三年级开始就制作班级文集,鼓励学生进行投稿。这几年来我们班里的文集已经有许多本了。有《优秀作品集》、有《课文续写》集、有《优秀读后集感》……
这个学期刚开学,我们全班展开了一场讨论会,这个学期我们以怎样的形式展现我们班的文集,由此,一个新的方案问世了:这学期我们班要出一本日记文集,模仿《爱的教育》,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我们班每天发生的故事,而且,我们集体讨论,把我们班的这本日记文集起名为《成长的足迹》,为什么起名为“成长的足迹”呢?学生在前言中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弹指一挥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如过眼云烟,似昙花一现般稍纵即逝。过去的甜与乐、往昔的苦与涩,都已经被岁月的尘埃深深埋葬,可是总有一些闪光的记忆,让我们永生难忘。于是,我们集体创作了这本《成长的足迹》…… ”自从这本“成长的足迹”创设以来,两个月了,每天投稿的学生源源不断,而且学生眼中的每一天又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
现在,我们班许多的学生家长都要求复印这本日记集锦。有这么一位学生家长在看完这本集锦后,给我写了这样一封信,信里有这样一段话“……”可以说,读到这里感动充盈着我的心灵,我也深受鼓励,觉得这样的付出没有白费。
3、评比:
为了鼓励孩子多读书,我组织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评比活动。可以是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的表演等,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
我希望通过我的引导与指导,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我乐读”,逐渐地,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书会成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学生们会在书的海洋中随意的泛舟,他们会在知识的滋润下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畅游书海、享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