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教案

时间:2019-05-11 21:4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路教案》。

第一篇:路教案

《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基本思路,概括三部分的主要观点。

2、能说出三部分的内在联系,分析论证的过程。

3、对比东方和西方,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4、体会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分析层次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把握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世界的千年巨变,那就是:西方变成了东方,东方变成了西方; 学了中国历史,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沧桑巨变,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吴伯凡的《路》来看路和国家的文明进步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二、简介作者

吴伯凡,1966年生,当代学者。

三、整体感知

培养学生快速和略读习惯的能力,主要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能够理解文章所运用的材料,并能大体概括;

2、能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关健语句;

3、能初步概括文章三部分的基本内容,并能理清三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明确:

第一部分:作者先以简略的史实,对东西方盛衰作了比较,从而激发强者深思:东西方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变?(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作者紧承上文,紧扣议题,从“路”的变迁,阐述了东西方盛衰巨变的原因所在。(分析问题)

第三部分:文章的结论,中华民族要恢复昔日的力量和繁荣,重绘下个千年的“清明上河图”,将取决于我们要开辟出全新的“丝绸之路”。(解决问题)

四、研读文本

1.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形态的路?

土路、海路、轮子创造的路、信息高速公路、无形化的路 2.我国的历代统治者如何看待“路”?

汉唐时期:输出……开放……向外延伸……丝绸之路和海路 宋明时期:对洋路和土路以及所有向外延伸的路都无兴趣; 明清时期:实行严格海禁,把路当做免费的长城;

3.在文章第二部分里面,作者提出哪些观点,路和文明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这些句子?

※一种文明类型与道路密切相关,而道路的类型取决于代步的技术。决定一种文明生死存亡的,是这种文明有无开辟新路的能力。

※长城说到底是墙而不是路!

※千年前的领头国是自足内向的,它不太留心它之外的世界。

4.阅读文章第三部分,西方是如何拓展自己的路的? 公元800年发明磨坊风车 公元1100年发明最早的轮船 18世纪初发明蒸汽机,汽船、火车 20世纪发明飞机„„

5.新的千年之交背景下我们该怎么做?

中华民族能否恢复昔日的力量和荣耀,重绘下个千年的“清明上河图”,将取决于我们能否开辟出全新的“丝绸之路”。

五、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这一篇文章,结合现实,在科技爆炸的当今时代有哪些现实意义。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自身、从社会、从国家民族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感悟。未来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六、作业:

1.学完这篇文章学生肯定有自己的感想,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资料链接】

1.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西方国家及衍生国家,并由他们所创新所主导。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开创的“蒸汽时代”(1760-1840年),标志着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电气时代”(1840-1950年),使得电力、钢铁、铁路、化工、汽车等重工业兴起,石油成为新能源,并促使交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更为频繁,并逐渐形成一个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开创了“信息时代”(1950-),全球信息和资源交流变得更为迅速,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到全球化进程之中,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一步确立,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也达到空前的高度。第三次信息革命方兴未艾,还在全球扩散和传播。

前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生态成本,急剧地扩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第四次工业革命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空前的全球能源与资源危机、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多重挑战,由此引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一系列生产函数发生从自然要素投入为特征,到以绿色要素投入为特征的跃迁,并普及至整个社会。

【资料链接】 用一克的铀,裂变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吨煤或200升油所放出的能量,其爆炸力相当于20吨TNT炸药。推动这一试验转变成第一颗原子弹的过程中,有一位关键人物,他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诺贝尔人物费米带来了原子时代。费米于1901年9月29日出生于意大利罗马,父亲是一个铁路职员。费米17岁时入大学求学,毕业时,他以X射线的专题论文在比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24年到1926年间,他虽然仅担任佛罗伦萨大学的讲师一职,但他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已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注意。

1934年,当费米得知约里奥·居里夫妇用a粒子轰击原子核而发现人工放射性现象后,他马上得出结论,选用中子代替a粒子作“炮弹”,那么,将更有效地引起原子的人工嬗变。他认为,中子不带电,不受原子核上正电荷的排斥,易于被原子核俘获。他和助手们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从原子序数最底的氢开始,用中子一个挨一个地“轰”过去,轰击了63种元素,得到了37种放射性同位素。在实验中,他们还发现,如果先让中子通过水或石蜡,中子的速度减慢,反而能特别有效地激发核反应。这是因为,当中子速度越慢,它停滞在原子核附近的时间就越长,被俘获的机会就越多。

在用慢中子轰击原子核的反应中,他又发现可生成新的元素。费米因利用慢中子轰击原子核引起有关核反应和利用中子辐射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获奖之后,费米与一些科学家们在核裂变的链式反应研究中,同时预见到制造原子武器的危险。当时德国的核裂变也已实验成功,他们非常担心德国首先用以制造原子弹,而美国的政界、军界却反应迟钝。于是,费米、西拉德等科学家于1939年8月一起找到了爱因斯坦,要求借助他的威望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提醒政府要切实注意德国的动向和已出现的危险,建议尽一切力量要赶在德国纳粹分子之前造出原子弹,以消灭法西斯。上书信于10月11日转到罗斯福手中,他立即下令成立铀矿顾问委员会,并拨了研究经费,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天批准了制造原子弹的庞大工程计划。为保密而取名“曼哈顿计划”。

1942年12月2日,以费米为首的一批美国科学家建造了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它座落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校园里。人们利用原子能的时代从此开始。当时这个反应堆的建造提供了必要的数据。

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一颗叫“三位一体”的钚弹在新墨西哥州的荒野试爆成功。其爆炸力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1945年8月6日,美国将一颗重5吨的铀弹投向了日本广岛,它的巨大杀伤力震惊了世界。

【资料链接】 在信息时代、数字时代里人们越来越打开了视野,将来全新的“丝绸之路”要怎样发展,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陈芳烈《数字时代》的图书目录:

信息时代的两颗明星——移动电话和因特网 走向融合——电信发展的新趋势“

打开信息资源共享之门的“金钥匙”——网格计算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宽带浅谈 手机电视,明天更精彩 电视新视点

带你穿行世界的电子地图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要“变脸” 泰坦尼克号与SOS 人工智能

用意念操作电脑,行吗 电脑会威胁到人类吗? 心想事成的脑一机接口技术 超越数据存储的极限 用舌头看世界

你的信用卡上锁了吗 用DNA计算机看病

电子标签改变你我的生活 机器人世界 心灵手也巧

外骨骼机器人让人举重若轻 让机器人充当战地医生 翻译机的时代行将来临 “两栖人”的梦想即将来临 神奇的机器人让你分身有术 神奇的“智能尘埃” 测谎仪令“匹诺曹”无法遁形 神奇的模拟病人

幻想成真:科技让人类自身更完善 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 现代数字技术打造虚拟面部 个性化体检时代即将来临 6种改变未来医学的新技术 机器人王国新事多 新材料新能源

左手材料:潜在的革命 聪明绝顶的“活”材料

纳米级太阳能电池,小块头有大用途 拜植物为师,用天线捕捉阳光 风能银行

空中飞行不耗油——太阳能飞机 大洋深处的来客

飞艇:未来“空中客货轮” 解剖细胞的神刀——飞秒激光

为地球动“手术”——世界麦克罗工程拾粹 人类尚未完全认识的最后一种电磁波——T射线 向电线说再见 走进微技术时代 向月球要能源 „„

第二篇:天路教案

课题:欣赏《天路》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天路》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

3、在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它艺术形式对歌曲进行诠释和表现,提高创造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都接触过一些藏族音乐,但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以及爱好,他们对藏族音乐了解比较片面,对于音乐的作用及特点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感性了解基础上。在本节课中通过音响、音像的视听以及教师的讲解中需要引导学生懂得:藏族音乐的不同表现手法对藏族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和所起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的鉴赏感受时间,引导学生在聆听、感悟藏族音乐的基础上,体验、领会天路对藏族人民的意义。

教学重点:学唱《天路》,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讲授法、视听结合法、练习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播放歌曲《走进西藏》;

(二)学生随音乐进教室,初步感受藏族音乐风格(目的: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为下一步学唱新歌作好情感铺垫。);

(三)师生问好!

二、导入:

(一)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五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它们流传最广,数量最多,始终伴随着各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少数民族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藏族歌曲——《天路》(多媒体显示)

(二)请学生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再由教师补充。(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三)多媒体显示青藏高原风光画面。

三、新课教学:

(一)教唱歌曲。

1、播放韩红演唱的《天路》视频,整体把握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

2、分两部分跟录音哼唱;

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完整演唱全曲,并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二段体);

4、欣赏合唱曲《天路》(右手挥拍),让学生分析比较,更喜欢哪种形式的演唱,为什么?(韩红的

演唱能将个人风格、歌唱技巧及时代特点完美地融为一体,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强。而巴桑的演唱声音纯 净,藏族风格比较鲜明。)

5、分析促使藏族民歌音乐特点形成的因素:

(1)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2)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

6、提问:“除了用歌唱,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天路》?

7、根据学生的建议,采用朗诵、舞蹈、器乐、歌唱相结合的形式,有表情地演唱。

(二)歌曲欣赏。

1、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歌唱家才旦卓玛高超的演唱技巧及独特的音色,拨动同学们的心

弦,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使学生联想到藏区的生产、生活及藏胞在奴隶制下牛马不如悲惨历史,入情、入境

地体会和感受歌曲的情绪,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

2、欣赏歌曲《公仆赞》,并讲述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的感人故事。

四、拓展学习:

欣赏萨克斯版《天路》

五、教师总结:

太阳和月亮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光明。藏族和汉族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最后,学生在歌曲《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孔繁森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篇章,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出生,是山东人。1994年,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17岁的孔繁森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2009年9月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青藏高原的风光

西藏的布达拉宫图

第三篇:鸟路教案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认识这个字吗?(教师板书:路)

生:认识,这个字念“路”。

师:你见过什么样的路?

生:我见过马路、公路、铁路、踊路、石子路„„

师:你们见过这么多的路啊!可这条路你们见过吗?

(教师板书:鸟)

生:没见过。

师:今天,老师就来给你们介绍一条新路,那就是——

生:(齐读)“鸟路”

师:看到课题,你们的脑袋里一定会出现许多个小问号。那么,你最想了解什么?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鸟”怎么会成为一条“路”?

生:我想知道“鸟路”在哪儿?(教师板书:在哪儿?)

生:我想知道这条“鸟路”什么样?(教师板书:什么样?)

生:我想知道“鸟路”上都有什么鸟儿?(教师板书:什么鸟?)

„„

师:这条神奇的鸟路究竟在哪里?它到底什么样?鸟路上有什么鸟?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学习字词

师:咱们这是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说遇到不认识的字,那怎么办?

生:可以借助拼音读课文。

师:你准备怎么读课文?

生: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生:在自然段上标出序号。

„„

师:下面大家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识字。

生:(自学字词)

师:刚才,大家学得都很认真,细心的小朋友还把生字组成词语写下来了,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大家快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们认识了吗?谁来领着同学们读?

(出示词语)

面包屑:什么是面包屑?(面包渣)“屑”指很多细小的东西,哪些东西还可以用“屑”来形容?(木屑、纸屑、铅笔屑„„)

撒下:做个“撒”的动作,能组个词语吗?(撒种)

彩霞:早上出现的彩霞,我们叫它什么?(朝霞)傍晚出现的彩霞,又叫什么?(晚霞)

芙蓉鸟:孩子们,猜猜这个词怎么读?刚才我们识字的方法就是猜字法,你们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认识更多的字。大家快看(出示画面),这就是芙蓉鸟,又叫金丝雀,身上长满了美丽的羽毛。你想对芙蓉鸟说些什么?

师:这些词我们都认识了,如果它们离开自己的伙伴,变成单个的字,你还认识它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考考生字条里的字,如果他都认识了,你就在字的旁边画一颗星星鼓励他。

生:(互相考字)

师:哪些同学得到了同桌的鼓励?这么多同学!我们的小鸟朋友向大家提出了挑战,看看大家能不能在字隐去之前抢答出这个字。(大屏幕陆续出现生字)

撒、屑、傍、霞、芙、蓉、虹

师:这些生字化作一只只小鸟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孩子们,你们已经扫清了字词的障碍,能不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呢?自己读课文,再读给伙伴听,如果他读得既正确又流利,你就用甜美的声音夸夸他。

生:(练习读课文)

师:哪些同学又得到了伙伴的表扬?真了不起!谁来给大家读读,你会得到更多同学的肯定。

生:(分段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读了三遍课文,就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大家能不能把课文读明白呢?下面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看看你们提出的问题读懂了吗?

三、理解课文

(一)解答鸟路在哪里。

生:我知道鸟路在哪里。

师:鸟路在哪儿?你从哪个自然段找到的答案?

生:我是从第一自然段找到的,我给大家读读。

师:谁还找到了,你也读读。

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条鸟路的位置画出来?大家推荐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推荐谁?(一名同学到前面来画)

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都画了些什么?

生:我画了一间小房子,房子的前面是一条笔直的小路通向森林。

师:你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不但画得好,说得也很棒!你们为什么把这条小路画得这么直?“笔直”的小路什么样?

生:像笔一样直的路,就是笔直的小路。

师:孩子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大森林,踏上这条神奇的鸟路。(播放课件,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一读?

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每天,鸟儿飞来唱歌给老奶奶听,老奶奶撒下面包屑给它们吃。”

师:你找到了小鸟和老奶奶成为好朋友的原因。(课件出示这句话)能不能加上“因为„„所以„„”说一说。

生:因为每天鸟儿飞来唱歌给老奶奶听,所以老奶奶撒下面包屑给小鸟吃。

师:你的思维很灵敏,表达也很完整。再想想,还可以怎么说?

生:因为老奶奶撒下面包屑给小鸟吃,所以每天鸟儿飞来唱歌给老奶奶听。

师:多聪明的孩子!也许居住在大山里的老奶奶并不富裕,但她仍然坚持把节省下来的面包留给小鸟们吃,鸟儿也飞来用自己美妙的歌声给老奶奶带来了快乐。这就是爱,这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结果。

(三)理解鸟路什么样。(第三——五自然段)

师: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鸟路什么样:“白鸽飞来了,鸟路像盖了一层白雪;乌鸦飞来了,鸟路像一条黑亮的丝带;芙蓉鸟飞来了,小路成了一条彩虹。”

师:我们先来看看白鸽铺成的鸟路。自己读读,看看这条鸟路什么样?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是啊,就在这静静的大森林里,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静静地撒下手里的面包屑。突然,一群美丽的白鸽打破了森林的寂静,“咕咕咕”它们唱着动听的歌儿来到老奶奶身边,此时的小路像盖了一层白雪!(画面展示白色的鸟路)多美的一条路啊,它象征着老奶奶和小鸟之间像雪一样纯洁的友谊!谁来读读这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生:两名同学读,并互评。

师:森林中这样一条平常的小路,此时却是那么不平常,人与鸟的距离是那样的亲近,让我们齐读课文。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美丽的白鸽飞走了,可老奶奶并没有停止撒面包屑,谁又飞来了?鸟路又变成了什么样?

生:(读第四自然段)

看课件,把句子补充完整。()飞走了,()又飞来了,小路就像()。

师:孩子们,乌鸦飞走了,老奶奶会停止撒面包屑吗?想一想,还会有什么鸟来给老奶奶做伴?这时小路又会变成什么样?

天色渐渐黑了,老奶奶撒下最后一次面包屑。看,谁飞来了?

生:(看课件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多美的一条鸟路,多动人的一条连接人与动物的爱心之路。孩子们,快快放飞我们手中的小鸟,让它们也和老奶奶成为好朋友,让我们共同铺设一条多彩的鸟路吧!

生:(到黑板上贴小鸟。播放音乐《小鸟,小鸟》)

四、回读课文,总结

师:这是一位充满爱心的老奶奶;这是一群充满灵性的小鸟;这是一条会变颜色的小路。它虽然没有公路平坦,更不像铁路四通八达,但它却是一条充满了爱心的生命之路。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踏上这条小路,让这条小路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爱永驻心间。(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第四篇:天路教案 - 副本

天路

一、教学目标:

1、词、文比较,理解“天路”的神奇和“天路”修建之艰难,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2、学生在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能抓住要点,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演唱“天路”。

昨天咱们学习了屈塬的歌词“天路”,现在哪位同学能为大家演唱一下呢?

(播放MV+生演唱)

感谢...的深情演唱,其他同学听完后有什么感受呢?

(生:这首具有高原藏民族特色的曲调吸引着我,使我产生了一种向往的心情,很想去青藏那边看看。)

是的,这一首极富感染力的抒情歌曲,凝练的歌词和优美动听的旋律旋律深深打动着我们,真想有机会一定去西藏看一看那心中的天堂。

今天谢老师就邀请同学们一起乘坐着列车,奔向这条修建在世界屋脊上与众不同的路,请齐读课题“青藏铁路简介”。

2,初读课文,了解文体

翻书,1--4大组分别读1--4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什么是简介?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也是说明文中的一种。)

简介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呢?

(说明书、求职个人简介、公司简介......)

3,自读课文,四人小组交流概括段意

本文是青藏铁路的简介,文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关于青藏铁路的哪些信息呢?请运用之前学过的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段意。

(PPT)金钥匙

(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摘录下来作为段意。(2)连串法:抓关键词,用自己的话将段意概括出来。

(3)取舍法:一个自然段讲几层意思,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摘句、连串、取舍等方法概括每段段意。(时间约4分钟)

要求:(1)默读做好批注。

(2)小组交流,修改批注。

(3)请重点发言人做好汇总。(生交流发言,师板书)

第一自然段:青藏铁路海拔高、线路长、沿途艰险。

第二自然段:青藏铁路修建艰难。

第三自然段:青藏铁路创造奇迹。

第四自然段:青藏铁路有很重要的意义。

4、学习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一部分

A、图文结合理解青藏铁路海拔高、线路长、沿途艰险。

B、渗透说明文方法:列数字、打比方。

C、歌词和文本对照:

PPT“它犹如一条巨龙,穿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上。”

请在歌词中找出相对应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习第二部分,图文结合理解青藏铁路修建艰难。

(3)学习第三部分

A图文结合理解青藏铁路创造奇迹。

B、渗透说明文方法:列数字、打比方。

(4)学习第四自部分

A,图文结合青藏铁路有很重要的意义。

B,歌词和文本对照

青藏铁路的建成,沟通了西藏、青海和内地的联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条钢筋大动脉的贯通,彻底解决了人员和物资“进藏难”“出藏难”的问题,必将有力地促进藏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的交流和友谊。

请在歌词中找出相对应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5、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A(歌词:押韵、句子不能太长、需有浓厚的感情、歌词可以用重复的方法增加感情、比简介短小、语句精炼、艺术效果强、给人想象的空间......)

说明文:

内容的科学性:客观地说明事物,有说服性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结构的条理性:结构严谨,按照一定的顺序。

语言的准确性:语言平实、直接,内容具体,实用性很强,使人读了就能明白。)

(团结路:各族儿女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人民平等友爱,互帮互助,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卷啊。

发展路: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再漫长,青藏高原上的特产通过青藏铁路运往全国各地,藏族人民和我们一起奔小康。

幸福路:青藏铁路的修建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藏族人民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板书)

6、(如有时间)全班演唱“天路”。

学习完这篇青藏铁路的简介,最后让我们再次用歌声演绎这令世人惊叹的神奇天路吧!

第五篇:天路教案

本单元以“路”为主题组合单元,从道路、商路、求学路、人生路等几个角度选编课文。《天路》介绍了青藏铁路称为天路的原因。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把人们耳熟能闻的歌曲引入到课文中,要把资料巧妙地结合到歌曲中去。《丝绸之路》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和意义。《邓稼先的人生之路》《蜀鄙二僧》两篇自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学情分析

1.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为什么犹如一条神奇的天路,是修建它时所遇到的的三大的难题即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与高寒缺氧,也使这条铁路的诞生具有重大的科技意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对青藏高原会有一些认识,但对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没有亲身体会,只听电视说,都是听的和看的,对于“天路”的称谓只是模糊的概念;特别是在建设这个铁路中显现出中国科学技术、工程技术的实力,学生会感受不深。让学生先完成“唱所欲言”——看课件(青藏高原的美景)——教师表演唱“天路”——看青藏铁路简介——学生讨论——说一说看法——看歌词,理解字、词意思——学生跟唱“天路”——激起

3.学生认知障碍点: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天路”的称谓。

教学目标

1.掌握本科课生字及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天路》。3.资料的充分利用为理解做准备。4.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诵,让学生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自读自悟,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学生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天路》引出,激发兴趣

1.教师放《天路》的歌曲,学生听后谈出感受。

2.学生看„畅所欲言‟:说一说你知道的路(水路、空中走廊、邮路、海上航路等);

3.思考:你为什么喜欢它?为什么认为它重要?修建它的过程是怎样?在这条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4.再放这首歌曲;板书并齐读课题:天路。

二、介绍西藏,青藏铁路

1.学生反馈收集的资料,教师整理归纳。

2.课件出示一些青藏铁路以及修青藏铁路的画面。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生字的音、形、意。

2.指名读课文,看谁读得流利。

3.抽读生字,检查读音。

4.强调字形。

5.理解词语的意思。

6.自由读歌曲。

7.指名逐节读歌词,正音,小组轮读。

四、快速浏览,歌曲写了什么?资料中又写了什么?

五、课堂小节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在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天路呢?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学唱《天路》

第二课时

一、再唱歌曲,感受“天路”

1.播放歌曲,请同学们跟着哼唱。2.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二、研读“天路”,仔细感悟

1.思考:为什么称青藏铁路为神奇的天路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答案。

2.小组交流,回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汇报第一自然段。

(2)汇报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3)汇报建设者在这样的困难面前创造了哪些奇迹。

(4)汇报青藏铁路建成的意义。

【彻底解决了人员和物资“进藏难”、“出藏难”的问题。

有力地促进藏族人民与各族人民的交流和友谊,促进西藏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三、拓展延伸

思考: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彻底改写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

四、总结全文

这是一条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奉献之路。

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五、布置作业

1.办一期青藏铁路的手抄报。

下载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鸟路教案

    《鸟路》教学设计 师:在课下,好多同学已经读出了我大屏幕上的这个字,念?生:念“路”。 师:你见过什么样的路? 生:我见过马路、公路、铁路、踊路、石子路„„ 师:你们见过这么多......

    远去的路教案

    师:是的,近高远低,近宽远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 本规律。 (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三、讲授新课: 在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的现象外,还有什么......

    远方的路教案

    第3课 远去的路 教材分析: 《远去的路》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道路由近及远的变化,进一步巩固和学习透视知识。通......

    路灾安全教育教案

    道路安全教育教案 二(2)班 李东 教学目的: 1.明了在道路上嬉戏的危险性。知道在马路和街道上玩耍、游戏、追逐打闹不光是单纯的违法行为,而是非常危险的。要在安全的场所嬉戏......

    《横塘路》教案

    《横塘路》教案 一、 导语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写相思的诗词,似乎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贺铸写的《横塘路》,便是个例外。 二、 学习目标 1、 了解......

    《天路》教案2

    《天路》 教学目标 1、资料的充分利用为理解做准备。 2、采用多种形式学习歌曲,让学生把握准节奏,唱出感情,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把握准音乐的节奏。 2、了解青藏铁路......

    未选择的路教案

    《未选择的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

    未选择的路教案

    《未选择的路》教学案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