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叶的科学知识。
2、欣赏诗文,培养对叶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感受叶文化的魅力。
3、激发联想,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教学重点:文本探究及叶内涵的体悟。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课前师生交流(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时光倒流,回忆过去最成功,最得意的事情,让学生兴奋,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一、课堂导入(1分钟)
师: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当我们钟情于明艳的花朵,惊羡于累累硕果的时候,我们可能无意间冷落了绿叶,然而,就是这普通的叶子,却是神奇美丽的,它勾起了古今中外不少文人墨客无限的遐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叶的世界,共同学习《叶》这一专题。
(多媒体展示)(《叶》专题画面)
二、认识科学的叶。(12分钟)
师:说到叶,我们常常以绿叶为代表,其实自然界中的叶色彩纷呈,各具特色。课前我请同学们预习了课本,每人准备一片你喜欢的叶子,相信大家都准备好了,现在就把叶子举起来展示一下,好吗?
生:(举叶展示)
师:真不少呀!能说说你们带的都是什么颜色的叶子吗? 生:(踊跃发言)
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叶子,看看老师带来了哪几种颜色的叶子?(多媒体展示)(多彩的叶)
生:绿色,红色,黄色,墨绿色,绛红色,深粉色。师:看来叶子的色彩还是很丰富的,真是多彩的叶。老师想考考你们,知道一片叶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吗?
生:由叶柄,叶脉(托叶)和叶片三部分组成。师:生物学得不错嘛!
师:同学们,叶子是可以做成叶脉书签的,大家请看,这书签是用什么叶子做成的,猜猜看?
生:枫叶。
师:不错,正是!请同学们看看课本,对照看一下,可知我这片枫叶属于哪一种形状的叶子呢?
生:学生踊跃举手发言。(掌状叶)师:知道叶子还有哪些形状的吗?
生:针叶,心形叶,掌状叶,羽状叶,椭圆形叶,倒卵形叶,羽状复叶,披针形叶。
师:品种还真的不少,看来叶的家族还挺庞大的,其实不仅如此,叶子家族还很神奇呢?比如含羞草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在非洲东海岸的马达加斯加岛上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在它的树干上长着一排排细小的针叶,不论这种树长在平原还是高山,针叶象指南针似的总是指向南北。大家都知道叶子还是制造氧
气的神奇加工厂,可是叶子是如何放出氧气的呢?谁能告诉我?
生:叶肉组织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气孔吸取二氧化碳然后向外界放出氧气和水蒸气。
师:离开阳光能行吗? 生:不行!
师:那我们人类能离开叶子吗? 生:当然不能!
师:能谈谈你的理由吗?(平生我第一次到彭城徐州来,我感觉到徐州到处都是绿草如茵,为什么要大力植树种草呢?)
生:(1)其实叶子与我们人类的关系还挺密切的呢!比如叶子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科学家们早就证明了绿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人类事物的唯一来源。同时,亿万年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遗留下来的光合产物,如煤,石油,天然气等非常丰富,一直是地球上人类的主要能源。
(2)制造氧气供动物呼吸。
(3)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植物叶子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中的湿度,造成多云,多雾,增加了降雨量,防止旱灾发生。许多植物的叶子能分泌杀菌素,如松树,柏树,杉树等有些植物的叶子还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泡桐,梧桐,黄杨等。此外,叶子还可以降低噪音。
(灵活地进行处理)师:谈的很有道理!的确,叶子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可人类的有些生产,生活又何尝不与叶子有关呢?如:我国生产的茶叶闻名世界,是最佳的上品饮料。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途?
生:(1)可做饲料,可加工成药材。(桑叶是蚕儿的美味,人类可换来轻柔光亮的蚕丝。有些叶子如枇杷叶子可治肺热咳嗽等。)
(2)作为书写纸张,作为工艺材料。(叶子作为书法家的纸张,利用叶子来染色,例如用乌桕作为黑色染料,用桦树叶作为绿色染料。
(3)在南洋一带,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都有用植物叶子包裹或盛食物的传统。中国传统的粽子就是用植物的叶子包裹的。
师:叶子在科学上有作用吗?
生:(1)检验大气污染。(虞美人的花叶对空气中的硫化氢非常敏感,一旦空气中有硫化氢,它便会花容失色;米兰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氯气。)
(2)建筑学上的仿生利用。(叶脉的惊人的支撑力,启发了建筑学家,世界博物会博览馆
大厅的设计悉尼歌剧院)
(3)勘察矿藏,预报气象,预报地震。(某些植物对矿物质特别喜欢吸收,例如当看到三色堇的色彩特别鲜艳,那儿可能有锌矿,看到喇叭茶生长的地方,可能有铀矿等,生长在南方的含羞草,只要看到它张开的叶子自动闭合,就知道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师:真想不到,普普通通的叶子竟然有这么大的本领,令人惊讶!我更没有想到,同学们的知识面竟如此的开阔,的确很不错!
三、欣赏文学的叶。(13分钟)师:同学们,在“科学之叶”的大门里,我们感受了叶的缤纷神奇,令人惊叹的非凡本领,下面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走进叶的“文学之门”,用心灵与叶交流。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成语的瑶池中,与叶子有关的成语随处可见,同学们能说几个吗?
生:陆续发言
师:老师也做了一些整理,大家一起横着来读一遍!(多媒体展示)(成语)
师:很好!同学们,Observation is the best teacher,这是一句经典的英语格言,意思是“观察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学习是需要仔细观察的,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古诗人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师:想不想见识一下呢?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古诗四首》,首先大家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一遍。开始„„
(多媒体展示)(古诗四首,方便于听课教师)
师:接着我们来找找,看看这四首诗中共有哪几处是写叶子的,又写了哪几种颜色的叶子呢?
生:写叶子处——嫩绿,枯黄,通红,鹅黄
师:回答的真好!老师有个建议:把我们班级分成四个小组,就以刚刚四种叶子的颜色取名叫绿叶队,红叶队,黄叶队,鹅黄叶队,我们围绕朗诵和抢答进行一场小比赛
师:请问,哪些学生愿意加入绿叶队,哪些学生愿意加入红叶队,哪些学生愿意加入黄叶队,哪些学生愿意加入鹅黄叶队。(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围绕这四首古诗,我们来思考四组小题目,看一看哪一小队的表现最好!师:请看大屏幕,好,开始讨论,比赛开始!(多媒体展示)(四条古诗思考题)生:学生讨论热烈。师:好,哪一小组先说。生:学生回答——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中着重写的是“未开海棠”,为什么还要写“新绿重重”呢?
答案:衬托海棠的色彩鲜艳。正所谓“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2)《题红叶》诗中宫女为什么要把诗题在红叶上?
答案:宫女因睹急水,想尽日闲深宫处境而生悲情的,想借对随波而去的红叶的祷祝,表现对深宫幽闭的愤懑,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3)《山中》一诗中“山山黄叶飞”勾起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处境描写了一幅深秋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画面,反映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4)《城东早春》一诗中哪一地方最能体现春天的早?
答案: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精彩,说明同学们平时是善于观察生活的。下面我们每一小队推荐一名代表,来朗诵一下诗歌,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诗歌的感情。
师:在这一轮比赛中,绿叶队表现不错!其他队服气吗? 生:不服气!
师:想不想再比一次呢? 生:想。
师:可以,刚刚我们用心灵与中国古诗人进行了交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近现代中外作家对叶的理解吧!这一次可要加油呀!
(多媒体展示)(近现代中外作家)(给一定时间学生思维)题目展示:
(1)《绿叶》是一首绿叶的生长之歌,生命之歌,请找出展示绿叶生长过程的三处标志。
答案:一个个虚点,第一片嫩叶芽,森林交响曲(2)在《绿叶的声音》这首诗中,为什么一片静态的绿叶会发出如此多的声响,请从诗中找出点明原因并揭示主题的两句话。
答案:青春是她的音符,欢乐是她的旋律。
(3)在散文《一片树叶》中日本作家东山魁夷由一片树叶联想到了什么? 答案:《一片树叶》一文中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我联想到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庆幸。
生:学生抢答。
师:这一次,我们四个小队表现都很好。
师:是呀!叶子本来虽然没有感情,然而诗人却赋予了它们情感,让它们呈现着人类丰富的感情,一片树叶虽然普通又平凡,然而一旦与人类相连,就会让人产生几度感慨,几度领悟。是呀,叶子与我们人类有着太多的相似。其实,我们还可以想的更远,更多„„
四、感悟人生的叶。(8分钟)(多媒体展示)(叶的联想)
师:叶与根,叶与花,叶与果实关系密切,早春叶芽冲寒而出,晚秋黄叶陨(yǔn)落化泥,叶的许多现象更发人深思,让人浮想联翩,哪怕是普通的一个成语,简单的一个句子,写叶的一篇文章有时也让我们感慨万分,同学们,运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想想由叶子你联想到了什么呢?各小分队内部要多多合作,尽可能写下文字,形成观点,一会儿我们整体交流。
生:热烈讨论,畅谈联想。
师:中途观察,适当表扬,提醒想象速度,鼓励动脑。参考答案:(1)我由叶芽破土而出,联想到生命的力量。
(2)我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想到了落叶归根的无私奉献。
(3)我由“红花虽好仍须绿叶扶持”想到了绿叶扶持红花的衬托精神,甘当配角的精神。(4)我由“秋风扫落叶”我想到了叶子的悲凉,联想到许多孤苦伶仃的老人。
(5)我由成语“绿叶成阴”联想到了默默奉献的老师,感谢你们的辛勤培养。
五、设计载情的叶(6分钟)
师:同学们,叶,是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叶是脆弱的,却又是强大的;叶是满载感情的一弯小舟,又是深含哲理的一首诗。叶是挂在枝头的你们,又是植根泥土的我们,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再一次用心灵与叶交流,在叶子上写上我们真诚的祝福,真切的感受!将它送给叶,送给象叶一样的所有人吧!
生:认真构思,着笔抒怀。师:大家交流一下吧!
师:徐州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不但景色美,人更美,短暂的几天生活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今天我想借一片绿色的叶子表达我对徐州人民,在座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良好的祝福。
(多媒体展示)(教师祝语)
师:同学们,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中,就要下课啦,回顾本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科学的叶,欣赏了文学的叶,同时也感悟了人生的叶,其实关于叶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期待着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发现,继续探索,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还会领略到有关叶的更多的知识,感悟到叶的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
师:同学们,制作叶脉书签是一项技能,也可以作为传达感情的载体,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有关如何制作叶脉书签的资料,课后请同学们,动手制作叶脉书签,书签制成后,送给你的父母、老师,同学,并写上良好的祝福,随书赠送。
(多媒体展示)(课后作业)师:本节课今天就上到这里。下课!师:同学们,再见!
(多媒体展示)(再见,谢谢大家)
课前准备:(1)一片叶子。(2)收集关于叶子的成语。(3)收集叶子的非凡本领的例子。
(4)认真预习叶子的生物知识(形状,颜色,光合作用),四首古诗,阅读现代诗和一篇散文。
(5)思考叶子与哪些人比较相似。
(6)由叶子的精神进行联想。(由叶芽破土而出,联想到生命的力量。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想到了落叶归根的无私奉献。由“红花虽好仍须绿叶扶持”想到了绿叶扶持红花的衬托精神,甘当配角的精神。由“秋风扫落叶”我想到了叶子的悲凉,联想到许多孤苦伶仃的老人。由成语“绿叶成阴”联想到了默默奉献的老师,感谢你们的辛勤培养。由叶子联想到了天下的父母,所有关心我们成长的亲人。由红叶我想到了热情燃烧的岁月。由落叶我想到了杜甫《登高》诗中的句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由叶落归根,我想到了无数为了祖国发展,放弃国外优厚待遇而毅然回国的科学家们。由叶子的平凡然又伟大地装点世界,我想到了无数普通的劳动者。)
第二篇:观察叶教案
金五小2017年低年段尚美课堂常规及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活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观察叶
执教者:孙丽娟
执教班级:金城江区第五小学碧桂园校区一(2)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页—10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叶具有自己的特征,它也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也会死亡。2.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叶也是有生命的,了解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画纸、。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主持)。
【教学过程】
一、智导—尝试了解 播放关于“叶”的视频
黄有洞洞,烂掉了····
师:同学们都能很认真的观察,这节课都表现的棒棒的。
师: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老叶和落叶。叶也是有生命的,随着季节的变化叶子都会经历由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变化。
6.画一片叶
把自己最喜欢的叶子画下来,并标出叶柄、叶片、叶脉。
三、拓展:做叶画
出示一两幅叶画图片,引导学生课后跟家长合作一起动手完成一幅叶画。
四、善思——尝试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各种植物的叶,知道叶的结构上是相同的,都是由叶柄、叶片、叶脉组成。但从颜色、形状、大小、上看是不同的。叶也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
五、板书设计:
观察叶
叶的相同点:都由叶柄、叶片、叶脉构成;
叶的不同点: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
第三篇:观察叶教案
《观察叶》教案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 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3.提问:“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
2.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在观察之前, 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3.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叶的大小如何?”“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
4.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5.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 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 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
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教师在示范时, 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 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
五、拓展
做叶画。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 最好是实物作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作品可做展示。
第四篇:叶笛教案
《叶笛》教案
教学目标
1.对散文诗的特点有所了解 2.增强对诗歌的感受力 教学重点
1.《叶笛》的写作技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今天我们将接触一个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诗。散文诗起源于俄国,流传到我国已经90多年的历史了。是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混血儿”,它的形式是散文,灵魂是诗。散文诗没有模式,它本身是解放出来了的一种文体
茅盾先生曾用一句话概括了散文诗的特征:“散文形的诗” 介绍散文诗
散文诗: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呢,首先我们要明确诗和散文诗;抒情散文和散文诗的区别。当然只能大体地加以区别,绝对的区别标准是难以规定的。
一、诗与散文诗
我们在此引用一下那家伦的观点,他以为散文诗是从诗或散文领域中分离出来,是近代文学向更精细的文学体裁发展的一种趋向,这一说法,值得注目。的确,在近代文学中,如报告文学、杂文都是从散文领域内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文体的
1.散文诗与一般新诗的区别在于: 散文诗不像一般新诗那样有严谨的格律,它不分行,不押韵 2.可是既然是“诗”,散文诗必须具备诗的最主要的基质:感情,必须强烈;想象,必须丰富;意境,必须和谐。
二、抒情散文与散文诗
1.散文诗篇幅短小,有一定字数限制,抒情散文可稍长些;
2.散文诗要求有浓郁的诗的意境,而抒情散文虽然也以此为创作的追求目标,但由于篇幅稍长,意境总不那么凝聚
3.散文诗中要隐含寓言和哲理,又必须通过形象来表现 总结
也都是由于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扬弃诗或散文中的某些“拖累”(所谓扬弃,就是有选择地保留.舍弃并进行某种转化和提高)如诗的押韵、讲平仄之过于硬僵的约束,如散文行文之过于分散、拖沓以至没有节制等,为了吸取二者的优点,如诗的浓缩、内在的节奏感和散文的舒展自如、自由活泼等,而试着以一种新的文体来表情达意。
诗歌讲押韵,甚至讲每节的行数,乃至每行有整齐的字数,在某种情况下,格律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诗歌生色增辉;甚至如果脱离了一定的格律,诗不成其为诗。但在另外的情况下,格律的确成为一种“拖累”,而散文诗恰恰可以冲破这种“拖累”而自成格局。从某些散文中,也不难发现某些“拖累”,譬如行文拖沓,内容过于繁杂,节奏过于迟缓等,散文诗又可以改正这些“缺憾”而同时吸取散文的另外某些美学特点,自成格局。
散文诗语言的内在张力,是一章作品中最大的特色。一句话一个小片段便能将思想的厚度升华到另一个高度。散文诗章里一个标点一个词的运用,都会影响到整章散文诗的表达效果,所以娴熟的语言应用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
进入课文
齐读诗歌:对于散文诗要有更直观的了解,就必须进入具体的文本阅读,现在就请同学们朗读一下散文诗的第一首《叶笛》
作者介绍:
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9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
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诗人何为?这是海德格尔提出的问题。我们本土的诗人有史以来缘于愤怒,当然也有一大批言志、载道的诗人。好诗大多出于前者,后者大多做的是添砖加瓦的事情,偶有好句,也属精神残废。直到现代诗人的出现,才似乎真正地跟个体心灵有关。30年代活跃于上海文坛的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经常在《现代》杂志上发表作品,还有戴望舒等等。这是郭风艺术上的幸运,这是我们诗歌史上一个非常短暂的个体心灵自由书写的黄金时节,郭风有幸地在他们那受到了影响。以至郭风甚至可以在“1942年1943年,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艰难的年份,抗日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日本侵略者更为猖狂,在中华大地,在东南亚,在太平洋„„而郭风,却在礼赞他的村庄、礼赞那儿的劳作与暮归”,对此有论者认为“郭风这一时期脱离了斗争生活„„”,但有人回答:苦难中的郭风,实际上是通过如许的描写,寄托了一种很强烈的对和平的渴望,对失却了的家园,对被践踏的村庄的遥想和怀念。
有人说这是郭风的懦弱,诗人本身就应是弱的天才,因为“诗歌并不教给人们任何关于现实的东西,只有科学的陈述才有经验上的可证实的意义,而诗歌是不可证实的——每一首诗,每一件文学作品,都有一个自己营造出来的‘世界’,对于现实来说,这只是一个可能的世界。
解读文本
诗人在《叶笛》中营造的是怎样一个世界呢?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技巧 1.最明显的就是“重复” “吹出了„„吹出了„„”,从修辞角度说这是运用了排比。但这不仅仅是修辞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诗学的问题。这里的排比句式增强了循环往复的节奏感。叶笛没有技巧只能发出一些单调的或者刺耳的声响,可到了郭风的笔下就变得不同凡响了,他不仅吹出了节奏吹出了旋律,而且更吹出了故乡的景象,乃至吹出了故乡的豪迈„„
2.接下来我们关注象征。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中外各种文学作品多采用。所谓象征,即借助某种具体形象以体现某种抽象思维以及情感。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隐喻对所爱者之思念和离情。如李贺的“可怜日暮嫣红落,嫁与东风不用媒”(《南园》十三首之一)隐喻女子容华易衰之意。这些都是采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我们并且可以从中发现诗人运用这种艺术手法的技巧之高超。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象征的艺术效果在于能够赋予被象征物以暗示,引导读者的想象和联想的作用,被概括的内容显得含蓄、深广。《叶笛》中多次出现了“对于太阳的赞歌”,“太阳似的升在空中的旗帜的歌”以及“太阳的光明”,便是想通过象征的手法,以“太阳”隐喻光明的社会、时势和人民的喜悦的心情。顺便说一句,多次出现有关“太阳”的文句,又旨在渲染一种光明的气氛,增强我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效果。这种渲染手法,当然也是一种技巧。
3.看一下诗歌的最后一节。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通感。
我国古典诗词以及国外若干意象派、象征派诗歌中往往采用这种表现手法和技巧。这就是把五官的感觉视、听、味、触以及心理感觉(意感)互相沟通起来描绘。(如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就是把视觉(日光和青松)与触觉(冷)沟通起来,描绘一种清冷的景色。如杜甫的“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新安吏》)就是把视觉(所见青山)沟通听觉(泉水又转化为哭声)来烘托一种悲切的心境。)在《叶笛》中,就出现了那笛声里有青草、龙眼花的香味和太阳的光明的诗句。把叶笛给人的感觉通过嗅觉和视觉表现。青草的香味(惬意悠然,亲切轻松,乡土气味)和太阳给人的感觉是怎么样的?(积极的,明亮的,温暖的)
郭风常常感到《叶笛》这篇作品,还没有完全表达出自己对故乡、对故乡大自然和民俗中所蕴藏的特有的诗的现象和诗意的深刻性,没有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深刻的情感。其实他在诗歌中所营造的乡土世界是比较成功的,乡土的亲切与诗意皆产生于距离,远离故土的人才会产生亲切的怀恋。所以这个诗人创造的世界并不是现实的世界,是我们刚才说的可能的世界。
4.下面,要谈的是《叶笛》中有关“结构”的技巧。
所谓结构,可否说是一种使作品成形的技巧?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安排一篇作品的内容,合理取舍材料、合理布局,以构成一篇作品之和谐的艺术整体。以《叶笛》为例,它一共四节,一、三两节对称,二、四两节对称;每节采用若干排比的文句,句式大体匀称;但又按照思想感情的自然发展,排比句不求整齐,而追求与内在节奏相适应的排列。另外,各节又成为各自独立但又服从于全篇的小结构,各自追求自己的匀称和变化。如果允许“现身说法”,《叶笛》的结构似乎是从我国古典建筑得到某种启示,或者说,它是仿照我国古代宫殿前后照应,东西对称,基本整齐而又有一定错落的构造体系
总结
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感受这是一首既有诗情又赋予技巧的散文诗,也具有当时的散文诗创作中难得的浓厚的泥土气息和牧歌风味。这是一首意境极光明灿烂的诗歌。表达出的对于大自然,对共产党,对国家对生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也是真诚热烈。其中的乡土风情更是表达得幸福惬意。到此我们还只是拘泥于文本本身。但是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是比较有意思的。我想提出来供大家思考一下。也许大家都对这样的问题会忽略,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是什么时候?(1959)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怎么样的时期?(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中国近百年历史上少见的大饥荒时期。)这样一提出来,也许有的同学会觉得这与诗歌中所营造的欣欣向荣的世界构成了一个奇怪而强烈的讽刺。确实有人认为这是带有附和时代共名的需要创作出来的。我们不在这里对此评论做评价。因为也有人这样认为,作者是要营造一个向往的理想世界是对于现实寄予很深刻的寄托和渴望。在那样一个思想单纯的年代,没有必要去怀疑作者的热情与热爱,他们都是极真实诚恳的。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我们很难判断谁的更接近于作者的创作初衷。
我再次想提出这样的问题,只是想给大家一个概念,那就是一个作品的意义往往并不是局限于它的技巧,它的文字和文本本身。这样一首散文诗放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也许就无法让人津津乐道了。所以我们只有关注作品背后的东西,才能体味出更多的意味。
结语
今天这堂课,我们只是很简单得对散文诗做了一下介绍.如果这45分钟能多少给大家一点鉴赏散文诗方面的启发的话,我觉得就足够了.诗歌的创作和欣赏都是很主观的.所以大家完全从诗歌中体味出自己独有的意味来.这也是文学最有意思的地方.当你们愤怒,伤心,喜悦等等,很强烈的情绪的时候,说不定自己也能用文字宣泄出来.传递给更多的人,或者只是了以自慰.那应当是件极畅快的事情,希望有一天我有幸可以读到你们很内心很真实的作品.这是最最难得的
第五篇:苇叶船教案
团 圆
——《苇叶船》教学设计教
材: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
级: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为歌曲伴奏及律动熟悉歌词等音乐活动,使学生学会唱歌曲《苇叶船》,并能与他人合作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苇叶船》。
2、通过音乐活动掌握4/4拍子的含义及其强弱规律,并能为歌曲伴奏。
3、通过参与表现歌曲,使学生对歌曲表达的思念亲人、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思念亲人、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并能用深情、流畅的声音演唱《苇叶船》。教学难点:
1、掌握4/4拍子的含义及其强弱规律,并为歌曲伴奏。
2、体会歌曲表达的思念亲人、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课件播放《苇叶船》范唱,并自动播放团圆图片】
2、师生问好,情感铺垫 播放幻灯片:《静夜思》
师:同学们,对于这首古诗大家还有印象吗? 生:有。
师:那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客居它乡的游子李白,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呢?现在让我们一边朗读一边体会李白的思乡之情吧!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是这样,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台湾同胞更是这样,他们就如漂泊在外的游子李白时刻思念这家乡,但他们不能随意过来和我们团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 „
师:你说得很对,就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原因,那湾浅浅的台湾海峡阻隔了两岸亲人的团聚!
二、新歌教学 1.激情导入 初听歌曲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苇叶船》这首歌就表达了海峡两岸的小朋友盼望祖国大家庭早日团圆的美好心愿。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听听歌词里唱到了什么? 【课件播放《苇叶船》伴奏,老师范唱全歌】 生:„ „
2、学唱第一段
①跟范唱熟悉旋律,用“呜”哼唱歌曲
师:多么希望船儿快快走,告诉台湾亲人我们的心愿。什么能使苇叶船又快又稳的到达台湾呢?
生:„ „
师:让我们用平稳徐缓的微风将小船送到台湾吧!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用“呜”哼唱歌曲。
【课件出示第一段范唱、课题、4/4拍子】 ②听歌曲,选择合适的伴奏
师:同学们,这段旋律给你的整体感觉是什么样的? 生:„ „
师:是的,很抒情!如果让你来给歌曲伴奏,你会选择哪条节奏为它伴奏呢?为什么?(引导生说出歌曲是4/4拍子)
师:大家别急,我们先试着拍一拍(师带着生拍两下,然后自然开始唱)生:„ „
③学习四拍子的含义及其强弱规律,并为歌曲打拍
师: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啊!恭喜大家你们的选择是对的!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苇叶船这首歌是44拍子的歌曲,你们知道44拍子的含义是什么吗?
生:„ „
师:四四拍子的含义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唱四拍,你们看这个小节里就有四拍,而上面这条只有三拍,所以选择这条是正确的。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拍手、竖大拇指和拍腿来拍这条节奏吗?为什么不直接拍手呢?
生:„ „
师:因为四四拍子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课件出示正确的伴奏型】
4/4 x
x
x
x ︱
强
弱
次强
弱
师:请同学们为歌曲伴奏,在击掌时要控制力度哦!④跟老师有感情有律动的读歌词
师:苇叶船里载满了大陆小朋友的美好心愿,让我们来读一读吧!(师有感情的按节奏边读歌词边做动作,并示意学生跟着做)
【课件出示第一段歌谱】 ⑤跟琴初唱第一段
师:同学们的动作非常优美,那么让我们用更加优美动听的歌声来把大陆小朋友的美好心愿唱一唱吧!
⑥解决难点,同时进行歌曲情感技巧处理
师:这样轻轻的唱歌让你们的声音听起来更加优美了!那有没有哪一句是你还想唱唱的?
生:„ „
师1:我们一起来唱唱!
师2:你能唱唱吗?(没关系,只要你勇敢的唱出来你就是最棒的!)
师1:你的声音真好听!就像小黄莺,要是加上动作和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试!来咱们也别闲着和她一起唱唱吧!
师2:这一句你唱得真好!我都被你感动了,请你再唱唱大家仔细听听!师3:你们觉得唱的怎么样? 谁还想来试试?
师:你们知道我还想唱哪一句吗?„ „因为在唱这一句时我想到了一个远方的朋友,这一句正好表达了我对他的思念之情。(解决我认为生没有唱好的乐句)
⑦跟范唱完整唱第一段
师:这一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呢?是用轻柔的声音唱还是很激动地大声的唱呢?(从力度、速度、音色、音高、表情、动作等方面引导)
生:„ „
师:你们觉得要在哪里加强力度才能更好地抒发情感?
3、学唱第二段
①熟悉歌词
师:伴着咱们的歌声,苇叶船飘回来了,小船上装满了台湾小朋友的美好期盼,我们来看看!
【课件出示歌词】
师:咦!你们发现了大陆小朋友唱的那段和台湾小朋友唱的这段从歌谱上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 „(节奏、旋律)
师:你们能不能把歌词按节奏读出来?来,一起试试!我来给你们配上动作。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是带着感情读的,真不错!不知道你们的动作是不是也能像你们的声音一样那么优美呢? ②找旋律的异同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唱唱,听听这一段的旋律和前面那段的旋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 „
师:是的这一段的旋律和第一段的旋律大部分是一样的,只有结束句有些不同,哪里不同?(解决音高、速度、力度和为什么这样结尾的用意)
生:„ „
③跟琴初唱第二段,解决难点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声一边做动作一边将台湾小朋友的愿望来唱一唱。④师生接龙唱第二段
师:这首歌真好听,我实在忍不住想唱唱了!请同学们允许我加入你们好吗?我们来接龙,我唱一句你们接下一句。⑤完整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不知道把两段连起来唱是不是也能唱得这么好呢!让我们一起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来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吧!
【课件出示完整歌谱】
三、分组合作演唱歌曲
1、有律动的分角色唱
一部分唱第一段,一部分唱第二段,结束句齐唱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动听,动作也很优美!不如让我们来当当小演员,请你们唱我们大陆小朋友的心声,你们唱台湾小朋友的愿望,结束句我们大家一起唱。记住要边唱边做动作哦!当你没有唱的时候,请用今天我们学的方法给歌曲伴奏。
2、有律动的领唱+齐唱
四、拓展
师:小小的苇叶船传递着海峡两岸的相思情怀,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话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呢?折一只纸船,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让纸船把我们的心愿带到台湾!
生折纸船,传递心愿。(同时课件展示:台湾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
五、情感延伸
深化主题
师:“河流归大海,苇叶根相连”,台湾和祖国血脉相连,炎黄子孙只有一个母亲。60多年来,两岸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亲人,盼望着骨肉团聚。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分别,两岸领导人的手又重新握到了一起,台湾离祖国越来越近了。我们坚信,不管漂泊多久,中华民族永远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根,因为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家,他的名字叫——中国【课件播放《我们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