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设计
【扫描高考】
本节知识点主要有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是常用的命题素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一些和内环境与稳态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特性,理解稳态意义。
2、能力目标: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3、a)以自己为例,认识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b)通过对内环境与新陈代谢关系的分析,逐步树立科学保健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
点: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落实方案:
1、以人体为例,首先阐明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组成及其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精讲典型实例——缓仲物质对pH的调节过程,说明pH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3、结合新陈代谢的过程与实例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难
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突破策略:
1、理解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人体内血液的PH调节过程,使学生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本原理。
3、配合典型题例加深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预习。列出预习提纲,寻找相关疑点。
2.指导学生思考。根据预习情况对提出的疑点寻找思考线索。
3.指导学生归纳。通过运用实例分析,图解说明、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最终引导学生归纳出核心内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本节学习内容。
2、学生总结并思考:
A、内环境:
体液的概念及组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并用图形描述。
淋巴
组织液
血浆
B、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概念:。
血液PH维持
正常值:
维持因素:血液中存在许多多对酸碱度起:。
物质交换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内环境
物质交换
组成包括
外界环境
=
C、稳态
机制:在共同调节下,各系统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
意义: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
破坏:将引起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如血液中Ca、P含量降低时,会导致
病(成年)和
病(儿童);
血钙过高导致。
D、小组合作完成概念图
物质交换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内环境
物质交换
组成包括
外界环境
血细胞
细胞成分
淋巴
组织液
物质交换
血浆
=
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
物质交换
物质交换
组成六、课时演练:
1、在人体内,何处的水分不属于体液()
A、血液中的水分B、组织间隙中的水分
C、线粒体基质中的水分D、消化道中的水分
2、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B、淋巴和组织液、血浆
C、血浆、淋巴
D、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3、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原因是
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
D.血浆中的K+减少了
4、下列哪些疾病与体内营养与内环境稳态无关()
糖尿病
坏血病
抽搐
色盲
性腺发育不全
A、1、2、3
B、3、4
C、2、5
D、4、55、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课时演练答案:1、D2、D3、B4、D5、B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因知识点相对多且零散、难度相对不大、宜结合学生课堂阅读讨论学习和老师引导归纳相结合有必要充分调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相关知识,提高兴趣,并通过感性认识来促进学生稳态概念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