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③必修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6:3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学③必修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学③必修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第一篇:生物学③必修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以 “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学生的思考。〔板书〕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Ho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学生互动〕学生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提示: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社会联系〕生思考,师提示。

〔讲解〕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板书〕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实验并讨论〕生看或做实验,思考,师提示。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

-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关于人体血液pH值缓冲作用原理】

人体血液不会因为进入少量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而使其pH值超出7.35~7.45之间,原因是血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如H2C0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在此结合有关生化知识对H2C03/NaHCO3在维持血液 pH值稳态中所起的作用加以说明。

它们的电离如下:H2C03一→H+ HC03(1)(双向,可逆);NaHC03一→Na+ HC03(2);由于(2)式完全电离,有大量的HC03存在,对(1)式电离产生同离子效应,使HC03和H结合成H2C03,也就是说(2)式的结果抑制了(1)式H2C03的电离,因此血液中存在大量的H2C03和HC03,而H浓度很小。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酸(例如乳酸、磷酸等)时,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HC03,能和进入的酸中的H结合成电离度很小的H2C03,使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几乎没有升高,因此血液pH值并不明显降低。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碱时,此时血液中的H与进入碱中的OH结合成难电离的H20,当血液中的H稍有降低时,血液中存在的H2C03,就立即电离出H来补充血液中减少的H,使血液pH值并不明显升高。

正是因为H2C03和HC03 的大量存在才会使血液的pH值不会因为少量碱、酸的进入而造成明显升降。

拓展题

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二、知识迁移

(1)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内的转化。

四、思维拓展

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0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与压力服(给宇

-+

+

+

+

-+

--+

-+

+

-+

-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第二篇:《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一 教材的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也是学习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来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理解稳态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了解稳态的调节机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三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难点

稳态的调节机制 四 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小组讨论、探究教学等。五 教学程序 一)、内环境稳态

(一)显示感性认识材料,说明化学成分、温度、渗透压、PH值等动态平衡。(血量小于0.1毫升的检验项目)

1、同学们每年一次体检,体检什么? 有没有验血?有几种验血方式?

无名指:血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常规 静脉抽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呈现血液检验化验单:

①具体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

②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为什么?

不同人的各项值不同,同个人在不同时间也是动态变化。但总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健康的人)③如果超出此范围→患病 ④此人可能有什么疾病

2、非典时期(2004.4—5),去医院首先要量体温 正常人体温多少?

36.7℃~37.5℃ 小结:体温的变化影响因素

3、如果生病了,去医院打生理盐水,多少浓度?0.9%Nacl溶液.能否是其他浓度?预计会有什么结果?

4、那PH值呢?

呈现实验材料和数据→生物材料中有缓冲物质,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的变化减弱→PH在一定范围内

小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浓度、渗透压、PH值等理化性质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得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二)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调节的呢?以PH为例来讲述 强冲溶液,NaHlO3/H2CO3;NaH2PO4Na2HPO4

1、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PH↑,如何调节? 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

H2CO3H2OCO2

CO2刺激神经促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加速。

参与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2、吃了碱性食物

Na2CO3H2CO32NaHCO3肾排出体外

参与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二)、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意义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快过年了,大鱼大肉 酸性食物 碱性食物

摄入酸性食物过多的危害

请同学举例:内环境失衡引起的疾病,有什么症状?

发烧、尿毒症、空调病、大量出汗后喝很多水(而不是盐水)水肿、低血溏(图)、肌无力(Ca↑)、骨骼发育不良

得出结论: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动活动的必要条件(板书)解释:

温度

→酶活性

PH

C6H12O6 →能量

O2

三)、拓展(稳态概念的巩固和拓展)呈现案例:不穿航空服的悲剧

航空员穿的航空服有哪些是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设计的 压力、温度、湿度、CO2、O2、尿排出

稳态概念的拓展

细胞的环境→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的环境→生态系统稳态、生物圈稳态 四)、最后讨论:预防稳态失调的方法 五)、练习巩固 五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非常接近生活实际。这是我备课时想的最多的问题,如何设置问题?如何选择教学材料?主要考虑接近学生的生活,尽量是学生熟悉的,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我认为,知识点再完备,如果学生对这些不感兴趣的话,学习效果也不可能很好。特点二,本节课收集材料很丰富。如血液检验化验单、PH值测定后的数据及图片、温度调查数据表、航天服、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等。特点三,突出重点——内环境稳态概念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先体验很多感性材料,最后归纳总结出概念,水到渠成。关于课堂教学,我的主要特点是亲和力较强,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学生的主体性较强。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积极讨论,积极回答问题等。师生双边交往很愉悦,体现快乐学习的理念。

不足之处我认为教学设计还可以更加新颖更加创新点,如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或者利用实验进行探究等。还有教学时尽量消除口头头禅。总体而言,我对这节课还是挺满意的

第三篇: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②说出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历程。②说出稳态调节机制现代观点。1.2过程与方法:

①分析归纳内环境稳态的概念。②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态的机制。1.3情感态度与价值:

①体会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②认同“科学在不断发展”这一观点。

③建立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 ①内环境稳态的概念。②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2.2教学难点:

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操作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 引入新课 设问: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吗?

学生答:会。

设问: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剧烈化吗 学生答:不会。

讲述: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右图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

设问: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学生答: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点拨: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设问: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学生答: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

点拨: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设问: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那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课件呈现: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学生答:肌酐超出正常范围,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葡萄糖超出正常范围,糖尿病。甘油三脂超出正常范围,高脂血症。

点拨: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过渡:内环境的变化有何特点呢?我们通过下面的体温测定活动来进行了解。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讲述:我们先来进行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下图是我校高三某同学一家三口12月25日不同时间段的体温测量值。

课件呈现: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和坐标曲线图。设问: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学生答: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而且,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设问: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学生答: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高于男子。设问: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C,处于动态平衡中,与外界气温的日变化没有明学生答: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º显关系。

过渡:象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机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设问:生理学家是如何给稳态下定义的? 学生答: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设问:具体维持内环境的什么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学生答:成分和理化性质。

设问:主要包括哪些主要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定?

学生答: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点拨:相对稳定≠恒定不变;相对稳定≠剧烈变化;相对稳定=动态平衡。【例1】三人的体温变化如下,哪位可能处于稳态?甲

C,处于动态平衡中。同时,正常人的体温波动解题指导: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º一范围一般不超过1℃。

过渡:通过以上的问题探究,可以说明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即内环境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正常机体的内环境为什么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呢?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是什么?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讲述: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

课件呈现: 设问:消化系统参与了那些生理活动?

学生答: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物质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设问:呼吸系统参与了那些生理活动?

学生答: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摄取新陈代谢所需要的O2排出所产生的CO2,点拨: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一旦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止。、设问:泌尿系统参与了那些生理活动? 学生答:排泄有机废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

点拨:肾脏是排泄的主要器官,皮肤和呼吸器官也具有有排泄功能。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

设问:循环系统参与了那些生理活动?

学生答:它将呼吸系统得到的氧气、消化系统获取的营养物质等运送道身体各组织细胞,又将身体各组织细胞代谢废物和二氧化塘运送到具有排泄功能的器官排出体外。

设问:通过以上分析,你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何认识? 学生答: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点拨:内环境的主要成分和理化性质要保持相对稳定,首先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功能及细胞代谢功能的实现有直接关系。其次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有关。

设问:通过对稳态的学习,你现在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学生答: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为什么能够保持协调一致呢。设问: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对此有何推测? 学生答: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

点拨: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这里恒定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设问: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是什么?

学生答: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

点拨:这是因为人们对稳态维持机制的认识有了新的发现,例如1889年德国医学家发现胰腺和糖尿病之间存在关联。1921年夏天,班亭分离出胰岛素,并确定胰岛素具有降低实验动物的血糖的作用。

设问:目前普遍认为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 学生答: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点拨:稳态调节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例2】人体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D)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解题指导:考查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系统.对内环境稳态调节起作用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所以D选项正确.设问:稳态既然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这样完善的调节机制下维持的,那是否意味着内环境稳态一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学生答:会。

点拨: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设问:你有过发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学生答:有头疼、头晕、食欲不振等感受,体温过高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降温是为了防止稳态失调。

点拨: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设问: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学生答:渗透压会变小。细胞吸水肿胀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点拨:这样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设问: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体内缺氧。说明外界环境变化剧烈,会影响身体健康。

点拨: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设问: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或过高时,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答: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可能会引起肌肉抽搐,或血液中钙的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点拨:血液中钙的含量长期过低,会使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软骨病,老人患骨质疏松症。

设问:体内的尿素和无机盐过多时将会导致什么后果? 学生答:引起尿毒症等疾病。

点拨:尿毒症就是由于肾功能受损以致代谢产物及某些毒性物质不能排出体外,所导致的全身中毒症状。

设问:夏天使用空调可以帮助你摆脱酷热的煎熬,但是长时间使用容易引起“空调病”。请你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角度,分析“空调病”的原因?

学生答: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

点拨: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且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适应不良,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常有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由于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过渡:通过这些现象充分说明稳态失调带来了疾病,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可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设问:请大家分析:渗透压、体温、酸碱度、血糖和血氧、钙离子的稳态各有什么功能?

学生答:渗透压的稳态能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体温和酸碱度的稳态保证酶正常催化作用。血糖、血氧的稳态保证细胞能量需求。钙离子的稳态维持细胞正常的兴奋性。

设问: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学生答: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拨: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病例有:尿毒症、感冒发烧、高原反应、空调病等。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设问: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请举例说明内环境会出现哪些失调的情形。

【例3】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C)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解题指导:浮肿是组织水肿,是由于内环境成分的变化引起的,故A是。手足抽搐是血浆缺少钙离子,故B是。贫血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不足引起的,故C不是。尿毒症是肾功能障碍,内环境代谢废物不能排出,故D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例4】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 B.供给营养

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解题指导:急性肠胃炎多次腹泻后,人体内的无机离子钠离子大量流失,细胞渗透压主要由细胞外液钠离子的含量决定,需要补充含钠离子的盐来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故选D.

四、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讲述: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是为什么呢?

设问: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其PH值为多少? 学生答:7.35~7.45。

设问:血浆的PH为什么能够保持稳定? 学生答:与它含有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设问:参与维持PH的HCO3-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答: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形成H2CO3。H2CO3电离产生HCO3-离和H+。设问:实验的目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答:比较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看生物材料的情况跟那种无机材料更相近,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课件呈现: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的方法步骤。① 4人为一组。在记录本中,画一个如下表所示的记录表。② 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③ 用pH计或pH试纸测试起始的pH,并作记录。

④ 一次加入一滴0.1mol/LHCl,然后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⑤ 充分冲洗烧杯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测定并记录起始的pH。再如步骤4,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NaoH,测定并记录pH。

⑥ 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① 充分冲洗烧杯,选两种生物材料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② 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生物材料、缓冲液pH变化的曲线。

设问:就加入HCl或NaOH后的pH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是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学生答:更像缓冲液

设问: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学生答: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物质,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的变化减弱. 设问:HCO3-和HPO42-等离子使血浆的PH保持稳定,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答:HCO3-和HPO42-等离子为什么能使血浆的PH保持稳定?

讲述: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例如:H2CO3 和 HCO3-,H2PO4-和 HPO42-

课件呈现:血液中的蝗虫物质对乳酸和碳酸钠缓冲原理。

课堂小结

本节课大家学习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以体温日变化规律了解了体温调节的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用生理学家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的科学史话阐述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知道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用实验证明了生物体内有很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板书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

四、实验。

第四篇: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设计

【扫描高考】

本节知识点主要有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是常用的命题素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一些和内环境与稳态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特性,理解稳态意义。

2、能力目标: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3、a)以自己为例,认识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b)通过对内环境与新陈代谢关系的分析,逐步树立科学保健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点: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落实方案:

1、以人体为例,首先阐明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组成及其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精讲典型实例——缓仲物质对pH的调节过程,说明pH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3、结合新陈代谢的过程与实例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难 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突破策略:

1、理解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人体内血液的PH调节过程,使学生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本原理。

3、配合典型题例加深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预习。列出预习提纲,寻找相关疑点。

2.指导学生思考。根据预习情况对提出的疑点寻找思考线索。

3.指导学生归纳。通过运用实例分析,图解说明、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最终引导学生归纳出核心内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本节学习内容。

2、学生预习并思考:

A、内环境: 体液的概念及组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并用图形描述。B、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概念:---。

血液PH维持 正常值:----------

维持因素:血液中存在许多多对酸碱度起:-----------。

C、稳态 机制:在-------------共同调节下,各系统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

意义: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

破坏:将引起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如血液中Ca、P含量降低时,会导致----病(成年)和-------------------病(儿童);血钙过高导致--------。

六、课时演练:

1、在人体内,何处的水分不属于体液()

A、血液中的水分B、组织间隙中的水分 C、线粒体基质中的水分D、消化道中的水分

2、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B、淋巴和组织液、血浆

C、血浆、淋巴 D、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3、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原因是 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 D.血浆中的K+减少了

4、下列哪些疾病与体内营养与内环境稳态无关()

1糖尿病 ○2坏血病 ○3抽搐 ○4色盲 ○5性腺发育不全 ○A、1、2、3 B、3、4 C、2、5 D、4、5

5、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答案: 稳态:

课时演练

1、D

2、D

3、B

4、D

5、B

第五篇: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本节内容的地位:

它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也是学习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内容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中仅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做好后继课的铺垫。通过有关内环境稳态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四 教学方法:启发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探究教学等。

五、课时安排:1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内环境包括哪三种液体?

内环境的成分?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缓冲离子有哪些?

创造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小组阅读、思考、讨论“问题探讨”

老师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是、不是)恒定不变的,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

稳定;

(2)不同个体

(存在、不存在)一定差异。

(3)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

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4)

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5)

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

1、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动吗?

2、在感冒时期,我们每天都要测好几次体温,早上、中午、晚上的体温是否相同?你周围的同学的体温是否相同?大致相差多少?何为稳态?

学生讨论后回答: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平衡

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_

作用_,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态叫做稳态。

老师: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和水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演示,看完以后分别请3位同学说一说内环境中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O2和CO2、水的来源与去路。

学生: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内环境,后为组织细胞所用;代谢废物由细胞排放到内环境中,最后经过泌尿系统、排泄系统、皮肤等排出内环境。

学生:O2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后为组织细胞用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CO2由细胞排放到内环境中,最后经过呼吸系统排出内环境。

学生:水主要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内环境,除了为组织细胞所用,也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等排出内环境。

老师总结,多媒体显示:

老师:机体内各个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史话。我们来了解人类对机体维持稳态机制的认识是怎样逐步完善的。

老师:科学家贝尔纳和坎农对这一机制分别是怎样解释的?

学生: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坎农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老师精讲:坎农的解释对贝尔纳的推测做出了补充,但是他的解释还不够全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原因。因此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稳态的概念源于对内环境的研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物科学从分析走向综合、由分支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

知识拓展: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多媒体显示问题:

1、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3、平原地区的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发烧会头疼发晕,全身无力……体温过高时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是因为体温高过一定范围或体温过高持续时间过长都会给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老师: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学生: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学生: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不适症状是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老师总结: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后机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

大家再来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学生:尿毒症、糖尿病、严重腹泻造成的脱水等等。

老师:也就是说,机体的内环境必须处于稳态,当稳态不再相对稳定,就会对机体造成危害。

老师:同学们试着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角度入手,分析分析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

学生: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只有各种所需物质和条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从另一个角度讲,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它们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老师总结: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知识,有助于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还可以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课堂小结。完成课堂作业。

下载生物学③必修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学③必修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海城同泽中学宁国男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

    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内环境与稳态 华中师大一附中汪红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1.理解内环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解释和说明其意义。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并且能够解析一......

    高一生物内环境与稳态教案[模版]

    内环境与稳态 【教学目的】 理解内环境的知识;理解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是通过内环境而实现的;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难点:稳态......

    示范教案一(1.1.1内环境与稳态)

    示范教案一(1.1.1内环境与稳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1.理解内环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解释和说明其意义。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并且能够解析一些实例......

    生物学_稳态与环境

    生物学王金帆9/9/2013 1.生长激素:促进茎,抑制侧芽,产生向光性 细胞分类素类:促进细胞生长分裂 赤霉素类:促进种子萌芽,茎、叶生长,开花结果 脱落酸:抑制生长,休眠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时训练 1(本溪一中、庄河高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饮食过......

    必修3知识点总结 一、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相关系统

    必修3知识点总结 一、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相关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 包括: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内环境理化性......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案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案2 考点整合三: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1.人和动物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可用图表示 2.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可用图表示 (1)血糖正常含量:0.8~1.2g/L(或80mg/d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