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2《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湘教版必修3)

时间:2019-05-12 18:2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1.2《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湘教版必修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1.2《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湘教版必修3)》。

第一篇:地理:1.2《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湘教版必修3)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预习本节的引言部分,找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性的指标)课件展示板书内容

预习课本内容,填写表格(课件展示表格)

比较项目社会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低农业为主,工业少工业化阶段较高工业为主,三产快速发展线多,稠密开放程度较大有核心城市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高三产为主,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运输与信息网络形成更加开放区域差异缩小线少,分布稀疏封闭无核心城市开放度核心城市

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看课件:青岛2004年的经济增长情况 读图思考:(课件)

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美国五大湖区工业分布情况 探究活动:

1、在图上找出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2、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美国东北部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5、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这个案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读图思考: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原因? 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

思考:请你设计一下中国区域发展的模式?

读课本图1—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图。验证了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经历了初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实际来分析如何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写出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议与意见。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2、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在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请就此展开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 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拓展思考:

区域开发规划是区域科学发展的基础。假如你现在负责青岛某郊区开发规划的初稿,你将如何开展工作?(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然后课件展示)课堂小结(课件展示)课堂练习:

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第二篇: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本站推荐)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预习本节的引言部分,找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性的指标)课件展示板书内容

预习课本内容,填写表格(课件展示表格)

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看课件:青岛2004年的经济增长情况 读图思考:(课件)

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小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件展示:美国五大湖区工业分布情况 探究活动:

在图上找出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东北部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

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这个案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 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

思考:请你设计一下中国区域发展的模式?

读课本图1—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图。验证了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经历了初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实际来分析如何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写出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议与意见。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在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请就此展开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

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拓展思考:

区域开发规划是区域科学发展的基础。假如你现在负责青岛某郊区开发规划的初稿,你将如何开展工作?(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然后课件展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堂小结(课件展示)课堂练习:

第三篇:3.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湘教版必修3)

这个观点?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在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请就此展开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 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拓展思考:

区域开发规划是区域科学发展的基础。假如你现在负责青岛某郊区开发规划的初稿,你将如何开展工作?(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然后课件展示)课堂小结(课件展示)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同学知道:

1、通过比较两个级别相当的自然区或经济区,理解由于不用区域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人地关系的差异,造成发展条件的差异,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差异。

2、以某一经济区为例,分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区域发展条件变化,导致的区域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的差异、人地关系的差异。

反思一:解决第一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是通过案例比较、联想、图文互换学习方法分析两个区域基本地理环境差异及发展的差异。可上课中发现,学生在初中学过的两大区域: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知识点都差不多忘记了。第二节课就尽量的把相关的图通过电脑投影出来,设计一些问题,慢慢的引导、回忆、探究,转换成为文字表达出来,效果就相对好多了。

反思二:区域学习方法上应该让学生多类比的、案例联想的、图文互转等学习区域地理,但是高一的学生,他们的知识点相对薄弱一些,这样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得培养知识的迁移、文字的表达等方面基本能力训练。难度较大。

第四篇: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学案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

2.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要点

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

一、区域整体性

1.区域要素: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自然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地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土壤等。

(2)人文要素包括____________、文化、______________等。

2.区域内各要素的关系:

(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____________的,有些是__________影响,有些是_________影响。

①__________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_________和_________,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如_________、采矿、风能发电;

②__________影响:区域的文化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

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的关系: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_____________。

3.区域关联的实现方式:通过___________要素和________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

(1)___________要素的区域间流动: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

(2)____________要素的区域间流动:____________、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

4.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

(1)区域要素之间的异同:

①相同点:都是____________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季风区。

②不同点:

不同点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30°——33°

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东面有山脉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耕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农业生产:

区域

特点

长江三角洲

①水热条件良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河湖水面较广,_____________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展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生长期也较短;

③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主要发展__________业。

(3)工业生产:

区域

区位优势条件

生产活动

长江三角洲

①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________________,又是长江入海的__________,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基地。

松嫩平原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

成为我国的____________业基地。

2.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达标检测

1.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东北平原只能一年一熟,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的()

A.光照条件不同

B.热量条件不同

C.水分条件不同

D.土壤条件不同

2.松嫩平原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广阔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3.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4.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B.主要粮食作物:北方玉米,南方小麦

C.主要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

D.农业生产规模:北方小,南方大

(2)下列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B.民居的屋顶坡度

C.室内装饰

D.夏季服饰

5.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对口味的喜好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B.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C.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D.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2)“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哪一自然地理背景有关()

A.气候大陆性强,空气干燥

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品缺乏

C.饮用水中钙含量大,吃醋不易形成结石

D.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

6.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

(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

B.生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3)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7.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省与乙省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A.水循环类型

B.植被类型

C.气候类型

D.土壤类型

(2)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①提升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差异。珠三角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热量充足,故适宜农作物一年三熟;而东北平原纬度高,故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B正确。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东北地区平原广阔,且耕地集中连片,利于实施机械化生产。A正确。

3.答案:D

解析:区域内部也应根据各个地区的相对差异性,因地制宜形成合理发展,优势互补,而不是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D正确。

4.答案:(1)A;(2)B

解析:(1)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差异: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种植水稻、甘蔗,北方种植小麦、玉米、甜菜;南方因河网密布,耕地地块小,农业生产规模小,北方农业生产规模大。A正确。

(2)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多,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流下;城市功能区、室内装饰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夏季我国南北方普遍高温,服饰差别不大。B正确。

5.答案:(1)D;

(2)C

解析:(1)饮食习惯的形成与当地的地理条件、历史文化有关。“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D正确。

(2)“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饮用水中钙含量大,吃醋不易形成结石有关,C正确;爱吃醋与气候大陆性强、空气干燥,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品缺乏无关,A、B错误;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不是爱吃醋的原因,D错误。

6.答案:(1)B;(2)D;(3)B

解析:(1)由甲、乙两地的农作物熟制及两地经纬度位置,可推知造成两地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B正确。

(2)由甲图判断出P平原是松嫩平原,从而确定该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发挥土地资源优势。D正确。

(3)①②⑦⑧是甲图所示区域特征。B正确。

7.答案:(1)C;(2)A;

(3)C

解析:(1)甲是山西省,乙是台湾省。甲乙两省从水循环类型上看,都属于海陆间循环。C正确。

(2)台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不利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而山西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煤炭资源,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A正确。

(3)大量产业转移到山西,利于山西劳动力的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压力。

C正确。

第五篇:湘教版地理必修3

湘教版地理必修3——知识点汇总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1.3 区域发展差异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③ 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3、西部大开发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4 区域经济联系

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⑤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3、产业转移

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

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3、危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4、治理措施: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长。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功能: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美称。

3、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12月到次年4月。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林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

3、治理经验:①设置全流域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②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④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交通运输发达;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目的: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合理布局,规模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问题: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2.5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1、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水源充足④市场广阔等。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结构单一。

3、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③治理环境污染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对外开放政策④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⑤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3、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4、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与对策

问题:①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不高,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③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大量占用耕地,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策:①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加强地域分工②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③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④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乡环境⑤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

3.1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由5个部分组成:硬件、GIS软件、地理数据、GIS人员、应用模型。工作流程:地理数据输入、存储(数字化过程)→

地理数据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输出。(地理数据分为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不同的图层储存不同的地图要素。)

2、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略)

3.2 遥感(RS):一种探测技术,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根据运载工具的不同,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工作流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波谱特征)→传感器收集→传输与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应用成果。现代遥感优点: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用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军事侦察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

3.3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用户系统(接收设备)。GPS信号接收机主要有三种:导航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接收机。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应用领域:军事、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管理、旅游探险等等。

3.3 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热点问题:

1、工程建设:青藏铁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杭州湾大桥

2、宇宙:冥王星不再列为太阳系大行星,降等为太阳系矮行星

3、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4、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厄尔尼诺

5、环境问题: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北方的荒漠化与沙尘暴、太湖蓝藻暴发

6、重点区域: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7、GPS、北斗导航系统

8、珠穆朗玛峰测高

9、国家或地区:美国、德国、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

下载地理:1.2《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湘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1.2《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湘教版必修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案--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案 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姜兰芳 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课程是地理课程的拓展与延伸,是一门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中职地理课......

    湘教版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随堂练习(上学期)

    湘教版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随堂练习(上学期) 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随堂练习,希望同学们好好利用这篇文章,巩固学习的内容,加深对学过知识的印象,......

    高二地理 必修3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试卷)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1、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

    区域地理印度教案

    区域地理南亚--印度 教材分析:南亚是中国的邻近地区,印度是南亚地区一个十分重要的国家,在区域地理在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同时由于中国和南亚国家尤其是印度近年来在边界问题上......

    区域地理综合测试教案(合集)

    区域地理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一架飞机......

    湘教高一地理教学计划(推荐5篇)

    单元复习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开展复习,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湘教高一地理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

    湘教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

    三、教学计划 潘一艺(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

    必修3教案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2010.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理解它们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提高分析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