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课名
《恐龙世界》
学科(版本)
人美版2011(常锐伦、欧京海主编)
章节
第一课
学时
1学时
年级
三年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等相关知识;
2掌握不同种类恐龙的造型特点,并能够运用绘画技能表现恐龙生活的场景。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分析、比较、探究和教师示范的过程中发现恐龙的特征并掌握表现方法,想象恐龙的生活环境,能创造性地加以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绘画表达出对恐龙的热情和喜爱,产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恐龙世界奥秘的精神。
三、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分析表现事物。在思考问题时开始由直观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技法上在低年级阶段进行了长期的练习对绘画表现以不陌生。
但这阶段的学生在创作时容易犹豫不定,缺乏自信。虽然恐龙是学生喜欢表现的对象,但对于这种已经消失的动物,学生只能通过图片想象来认识,在绘画时创造性思维不够。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点:不同种类恐龙的外形、身体、头和尾巴的造型特征及表现方法。
解决措施:先通过IPAD增强现实软件观察恐龙的外形,在通过对比法学生对比分析出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的造型特点,教师示范掌握绘画表现方法,解决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画面组织生动,主次分明,想象丰富。
解决措施:自主观察美术教材,感受恐龙环境,通过教师范画进行对比,了解创作要求。最后数字微课整合本课知识点,明确绘画步骤解决本课教学难点。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感知
0’-
2’25”
通过恐龙化石和恐龙视频,初步感知恐龙世界。
1、展示恐龙化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解恐龙历史。
2、播放有关恐龙世界的视频,并提出思考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恐龙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恐龙的视频,请你们边看边感受神秘的恐龙世界。”
3、语言导入,出示课题。
1、观看化石图片
2、学生观看视频
3、说说自己的感受。
1、通过屏幕遮盖和淡出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
2、恐龙视频导入,学生进行视觉和听觉的感知,明确本的学习目标。
尝试
2’25”-
11’15”
自己试画喜欢的恐龙,在试画时发现问题,激发自己求知欲。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AR增强现实恐龙卡片;
2、小组汇报本组恐龙资料;
3、提出试画自己喜爱恐龙的要求,了解学生对绘画方法的掌握程度。
4、展示几幅学生作品,找出试画中遇的问题。
1、学生小组讨论后,展示恐龙。
2、试画自己喜欢的恐龙
3、在试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1、运用IPAD观察AR增强现实卡片,观察和了解恐龙知识。
2、白板擦出功能整合各组不同种类的恐龙,共同欣赏。
理解
11’15”-
17’
1、通过小组欣赏探究恐龙造型、欣赏不同特点的恐龙图片。
2、老师的示范,知道如何表现出恐龙的特点,并了解基本的花纹装饰方法。本环节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1、了解恐龙种类对比食肉和食草恐龙图片;
2、分析恐龙特点:
食肉:头大尾短、两条腿行走,前肢退化。
食草:头小尾长、四条腿行走
3、以食肉食草恐龙为例,示范恐龙的基本画法:先观察恐龙的特点——画出基本轮廓——刻画细节。
4、观察恐龙身上的花纹装饰,了解花纹装饰方法
1、对比欣赏食草、食肉的恐龙的图片,掌握恐龙造型特点;
2、观察恐龙身上的花纹装饰,了解花纹装饰方法。
1、白板聚光灯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恐龙。
2、白板放大镜功能,放大恐龙身上花纹特点便于学生观察对比。
整合17’
23’
通过欣赏美术书中恐龙世界的作品和对比欣赏教师范画,掌握创作要求。通过微课整合知识点。
本环节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1、美术书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恐龙的不同的生活状态。;
2、出示教师范画,引发学生进行对比欣赏。
1、提炼作业要求:
(1)恐龙造型特点准确
(2)构图饱满,主体突出
(3)颜色丰富,上色均匀
4、教师微课整合本课知识点
1、欣赏美术教材中恐龙作品,体验恐龙的动态
2、对比欣赏教师范画,掌握表现方法和作业要求。
微课展示:通过示范微课的播放整合本课知识点,节约课堂时间让课堂更加高效。
创新
23’
-35’
主动创作表现,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再加工。
1、出示作业要求
2、巡视指导,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了解作业要求
2、作品创作
表达
35’
-37’
深化艺术内涵,主动审美,表达作品的艺术意蕴,再次交流、感悟、升华情感。
在黑板上展示所有同学的作品。
1、根据评价标准,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发表自己的看法
拓展
37’
-38’23”
拓展了解恐龙知识
1、拓展了解恐龙灭绝的猜想
2、教师总结
欣赏恐龙灭绝猜想
播放视频感受恐龙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