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案(整理7篇)

2023-05-26 11:2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压强教案(整理7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压强教案(整理7篇)》。

篇1:压强教案

课时:

1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有压强的事例。

2.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教具:

橡皮碗一对,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现在我们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先请同学们看两个实验。

演示课本图11―2、11―3实验.演示前说明做法。

让学生讨论:什么原因使两个皮碗紧贴在一起拉不开呢?

什么原因使硬纸片不掉下来呢?

二、大气压强

分析上面实验中现象的原因.皮碗周围只有空气,没有别的物体,把皮碗紧压在一起的力,只能是空气产生的。

向上托住硬纸片不掉下来的力,也只能是空气产生的。

上面的实验证明,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

人们很早就对大气压强进行研究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马德堡半球的故事.并讨论原因。

讲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板书:

一、大气的压强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有多大

1.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很大。

2.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边做边讲。

让学生注意观察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里后,水银柱的变化:先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下降,这时水银柱高约760mm。

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

(1)水银柱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

(2)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水银柱不落下来?

教师解释水银柱不落下来的原因.这个实验表明水银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三.大气压强的值

引导学生回忆前章学过的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讨论如何计算出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p=gh=13.6kg/m3×9.8N/kg×0.76m=1.01×105Pa。

用比喻使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大小:人的手掌面积约为50cm2,作用在手掌上的大气压力约等于500N,相当于一个质量50kg的同学站在手上.可见压力是很大的。

板书:

1.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Pa。

讨论:

大气压强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如果把玻璃管内的水银换成水,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水银密度是水的13。6倍,所以水柱的高度应为水银柱高的13.6倍,13.6×760mm≈10m。

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抽水机为什么只能把水抽到10m。

讨论:大气压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瘪?

四、讨论“想想议议”

先猜后演示.再讨论原因,教师归纳、解释。

五、布置作业

1.课本中本节练习题1、2

2.课本中本章后的习题3

3.阅读章后的“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篇2:压强教案

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明白压力的作用效果眼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明白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医强的单位及其好处,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和图10—1,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此刻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章压强液体的压强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状况,然后讲评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10—3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l)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10—3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照图10-3甲那样,放上一个破码和放上两个破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讲述压强的概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人压强的概念(板书:压强)。

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必须义)。

(4)压强的计算

例:一台机器重1000牛顿,与地的接触面积是2米2,这台机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请同学们说一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教师板书:压强=)

告诉学生,物理上用户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

P=

(5)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又叫帕斯卡人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写出“5帕”,指导学生说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顿。列举课文中一张报纸子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压强公式、单位,计算下面所述例题。

5.例题:

〔例题〕:根据课本图10—4和图10-5所给条件,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教师一边念题,一边请同学们看图,并思考,念完题后,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教师写在黑板上,利用公式P=进行解答。

解题过程中和解题完后进行评讲,强调单位务必使用规定的单位:力用牛顿,受力面积用米,所得到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三、归纳本课的资料和课堂巩固练习

1.利用黑板上的板书,简明扼要地把本课所学知识叙述一遍。

2.请学生对课本的图10-1问题作出回答;再请一位学生说一说书包带子宽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3.讨论章后习题第5题。讨论后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把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的两种方式放在细砂上,请同学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四、布置作业

1.对第一节教材后的练习第1、2、3、4题进行思考。把你的思考简要地写在题目的旁边,下节物理课时准备课内回答。

2.把节后练习的第5、6题做在作业本上。

提示:在做练习第6题之前,思考一下:

1米2=______厘米2,1厘米2=_______米2,那么150厘米2=_____米2。计算时,要用科学记数法。

第2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

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二、进行新课

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状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

2.讲述

(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必须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务必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一6,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能够减小压强。”

3.实验:

(1)学生随堂实验:

同学们桌上放有一小块肥皂、有一条较宽的塑料带和一条细棉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做一做,看怎样才能较容易地把肥皂块切断做完后举手发言,说一说你的做法和你这样做的理由。

(2)教师演示实验:

分别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纸片或布条。

用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向硬纸片穿孔。

做时请同学们观察,什么剪刀容易剪断布条什么锥子对硬纸片穿孔较容易

由以上学年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能够增大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7,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三、巩固练习(课堂讨论)

1.第1课时完后,布置同学们做课文后的练习第2、3、4题。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透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关嘴变钩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2继续讨论章后的习题第6题,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

四、归纳本课资料

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

教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

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资料: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2例。

3.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能够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能够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状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并联系实际举出l~2个例子。

2.把章后习题第1、2、3题做在作业本上。要求注意书写格式规范、公式、单位正确。

3.思考第一节课文后的“想想议议”,能够互相讨论,看谁说的办法多。

篇3: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明白压强单位的物理好处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潜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比较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透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透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必须的实验潜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好处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潜力.

4.透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必须的动手实践潜力.

三、德育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透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透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透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比较、比较,提出问题,并透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能够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能够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蝉为什么能够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

[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状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状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图略:

透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必须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状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能够大胆猜想.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

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能够透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取适宜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第一组:

(1)先将沙子装在一个平底、敞口的玻璃容器中.将沙面摊平.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沙子里的状况.

(3)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沙子里的状况.

实验表格:略

分析实验现象:

结论:

第二组:参考教材P67图13.1�D3的方法设计实验.

(1)准备三块完全相同的橡皮泥(将橡皮泥编号)和两根完全相同的细木条.

(2)将一根细木条放在1号橡皮泥上.透过挂有1个钩码的弹簧测力计使木条对橡皮泥产生压力.

(3)取下l号橡皮泥,换上2号橡皮泥.弹簧测力计上挂上2个钩码.重做上面实验.

(4)取下2号橡皮泥换上第3号橡皮泥.将两根木条放在橡皮泥上,重复实验(3)

比较三块橡皮泥的形变状况.和第一组的结论相同.

[师]两组同学选取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其他组的同学还有不同的做法能够补充吗:

[生]我们组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橡皮泥.三根木条时挂4个钩码;一根木条时挂2个钩码模拟了教材中“猜一猜”的资料.发现一根本条挂2个钩码时橡皮泥的压痕较深,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师]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数据,计算两种状况下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根据计算和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能够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

[生]能够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投影]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好处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投影]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小结:

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2.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单位是Pa.

四、活动与探究:

钉板会把脚扎穿吗?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例题]将教材中例题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析.

[投影]

练习1.一个质量是40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cm2,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g=10N/kg)

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N.每只脚掌面积600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强调:(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必须要换算成国际单位。(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例1中学生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着地.故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着地面积.而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则思考四只脚着地时的面积.(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状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师]同学们对压强已有了必须的了解。是不是能够解释教材开头两幅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

[生]蝉虽然很小。力量不会太大.但它的口器十分尖,和树皮的接触面积很小,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压强就会很大,因此能插入树皮.’

[生]骆驼虽然身体庞大笨重.但它有四只大脚掌,踩在地上时,地面上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即压强不会很大.因此,即使在沙漠行走也不会陷进去.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必须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68的三幅图.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

[师]同学们必须还能够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能够互相讨论.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个很薄的刃.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不论是钉子还是大头针、图钉做得很尖,这也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载重的大卡车上装有许多很大的轮子,滑雪者的滑雪板做得又宽又长,这些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刨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生]压力必须的状况下.能够透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必须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二、小结

在压力必须的状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必须的状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三、动手动脑学物理

四、作业:探究之旅

五、板书设计: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好处: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

压强:公式:P=F/S

单位:Pa1Pa=1N/1m2

篇4:压强教案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

透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明白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力学资料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学生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经常用到,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采取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方法,从而理解压强的概念和掌握控制变量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

·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透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透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透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潜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透过探究实验,学习下定义的科学方法。

【教法学法】

对于压强的概念的引入采用教师启发式教学;对于压强的影响因素和定义采用探究式教学;对于压强的计算采用讲授法及讲练结合的方法;对于增大和减小压强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沙子、小桌、砝码

学生准备:压力小桌、沙子、砝码共16组

【教学过程】

一、压力作用效果

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压力

从生活走向物理:

师:出示图片:(1)小姑娘站在雪地里,对雪地有压力,双脚陷入雪里;一大人利用雪橇站在雪地里,对地面也有压力,却几乎没有陷入雪地;(2)用手按皮肤,手指对皮肤有压力,皮肤被按进一些,用的力越大,陷入越深;(3)用手按图钉帽,手对图钉有压力,图钉尖扎进桌面。(4)吊有钩码的细绳对橡皮泥有压力作用,细绳压入橡皮泥

师: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作用效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这些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

师:谁能够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说明:此环节的安排,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能够用物理语言表述生活现象的语言描述潜力;使学生掌握透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式进行探究提问的技能。)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关系

1.猜想:师: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回答: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

设计实验:师: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

(说明:教师边启发边演示完成任务,设计实验要解决三个问题:显示什么,如何显示?控制什么,如何控制?改变什么,如何改变?透过这样的程式化的锻炼,可使学生有目的、有方法的进行实验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生: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透过控制放在木块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透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说明: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实验完全放给学生,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潜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4.请同学们说出实验的过程和得到的结论,教师追问:如何控制压力不变和受力面积不变的?

5.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我们物理学中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板书: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三、压强及压强的计算

师:把三块砖放在桌面上,已知每块砖重10N,一块立放,立放底面积为50cm2;两块叠起平放,平放时,底面积为200cm2。请同学们决定哪组砖对桌面的压强大?

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提示:我们使如何比较物体速度的?)

师:总结比较压强大小时即不能够只比较压力,也不能够只比较受力面积,应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最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表示压强。

板书: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说明: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下定义的研究方法。)

师板书并讲授:公式:p=F/S公式中各个符号的好处: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1帕斯卡=1牛顿/平方米1Pa=1N/m2

师: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公式来计算两组砖对桌面的压强。

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并进行全班的交流。

四、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师:由p=F/S可知,增大或减小压强得思路有哪些?

生:增大或减小压力,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

师:阅读课本“想想议议”试举例说明生活中是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减小压强?我们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说明:学生阅读并回答,此环节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五、当堂练习

1.冬天北方的河面结冰,某同学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A.原处站立不动

B.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C.赶快向河岸跑

D.就地伏下并向岸边爬行

2.请说明下列事例是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1)锯、剪刀、斧头等用久了就要磨一磨,为什么?

(2)背书包为什么要用宽而扁的带,而不用细绳?

(3)啄木鸟有个细长而坚硬的尖喙,这对它的生存为什么个性重要?假如尖喙变钝了,它还能够成为森林医生吗?

六、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我们主要采取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3)在研究问题时,采取了几种思维程序?

(说明:小结不仅仅要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课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序提炼出来,学生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篇5:压强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

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感受压力的效果

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

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

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听讲、思考

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

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

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二、压强的计算

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 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

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学生听讲、记忆

学生思考、记忆

学生思考、记忆

学生利用公式计算

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

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

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

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大F。

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增大S,当S一定时减小F。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举例

小结本节内容首先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与论证

理论和实际结合

增加兴趣,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作业:课本P26页1、2、3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强

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的计算

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P=F/S

N/m2=1Pa 表示1米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篇6:压强的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

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

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此时我会说:“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答案,交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环节,我组织大家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试验,本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在试验开始之前,结合试验工具“海绵,砝码,小桌子”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说明在设计时我们要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此时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而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回答,整理得出统一的操作流程。按照设计思路,班级以中线右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其中一个小桌上放一砝码”,班级中线左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一个小桌上放砝码,另一个小桌倒置放砝码”。在此过程我会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经过十分钟的小组探究总结,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并再次展示雪地图片,从而学生很快会理解到受力面积不同,发现雪橇的作用原理。

那么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在此突出强调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板书标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再次交代根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公式P=F/S,单位N/M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业名称:帕斯卡(Pa),并且1Pa=1N/M2。

【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本着对忠于教材,回归教材的理解,此时我将结合书上例题,来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化理解。并且结合生活实例,比如铺铁轨要用宽大的枕木,来说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

【小结作业】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采用生生总结,师生总结的方式,来使学生重温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最后结合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去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我们是采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原理,以此作为小结作业,来深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篇7:《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教案十四压强教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

[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图略: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

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教案《教案十四压强教案》。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1)先将海绵放在水平桌面上。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海绵里的情况。

(3)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海绵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海绵里的情况。

实验表格:略

分析实验现象:

[师]两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其他组的'同学还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补充吗:

[生]我们组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橡皮泥。三根木条时挂4个钩码;一根木条时挂2个钩码模拟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内容。发现一根本条挂2个钩码时橡皮泥的压痕较深,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师]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数据,计算两种情况下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根据计算和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

[生]可以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投影]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投影]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小结:

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2。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单位是Pa。

四、活动与探究:

钉板会把脚扎穿吗?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例题]将教材中例题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析。

[投影]

练习1。一个质量是40 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 cm2,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g=10 N/kg)

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 N。每只脚掌面积600 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强调:(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例1中学生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着地。故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着地面积。而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则考虑四只脚着地时的面积。(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师]同学们对压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是不是可以解释教材开头两幅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

[生]蝉虽然很小。力量不会太大。但它的口器非常尖,和树皮的接触面积很小,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压强就会很大,因此能插入树皮。'

[生]骆驼虽然身体庞大笨重。但它有四只大脚掌,踩在地上时,地面上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即压强不会很大。因此,即使在沙漠行走也不会陷进去。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68的三幅图。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

[师]同学们一定还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个很薄的刃。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不论是钉子还是大头针、图钉做得很尖,这也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载重的大卡车上装有许多很大的轮子,滑雪者的滑雪板做得又宽又长,这些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刨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生]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二、小结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三、动手动脑学物理

四、作业:探究之旅

板书设计: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

压强:公式:P=F/S

单位:Pa 1Pa=1N/1m2

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

下载压强教案(整理7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压强教案(整理7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发现法”“做中学”“思中学”“说中学”“练中学”是新改中常见的词汇,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其内在的宗旨都是自主、合作、探究,都是......

    大气压强教案

    14.3 大气压强 檀林中学:熊何宝 教学目标: ·知道大气有压强; ·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湖北省襄樊市建昌子校 张利民 【教材简析】: “大气压强”是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它主要讲述有关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

    9.1压强教案

    第九章 第一节 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

    第一节压强教案

    第一节 压强教案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

    八下压强教案

    10.1 压强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经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过程,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能建立并理解压强的概念。 4、能......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

    大气的压强教案

    课题大气的压强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及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 3.能用大气压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