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下压强教案
10.1 压强(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经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过程,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能建立并理解压强的概念。
4、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压力
活动10.1观察与作图
1、作图。
2、描述你所画力的特点。(从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考虑)
3、归纳:这些力都 作用于物体,我们把这种 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称为压力。
4、练一练:
画出右图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5、想一想: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10.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体验课本中的小实验,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并说出你的理由。
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 有关,并且 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 有关,并且 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学生分组选择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思考:(1)我们通过什么现象去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应选用(易形变/不易形变)的受力物体。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 不变,改变。如何改变?
(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 不变改变。如何改变?
3、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思考: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时,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
4、压强
(1)定义: 叫做压强(2)公式:(3)单位:
一张试卷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0.5Pa。
(4)1P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5)压强计算
练一练:一支铅笔尖端的面积约0.5mm2,尾端的面积约0.4cm2,两手指从两端用4N的力相向压住铅笔时,两手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
【课堂反馈】
1. 一块长方形的砖放在地面上,不同放法中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A平放 B 侧放 C 竖放 D 三种放法一样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越大,压强一定越大
B.受力面积越小,压强一定越大
C.受力面积不变,物体的重力越大,压强一定越大
D.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大,压强一定越小
3.一张《中国剪报》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0.5Pa.若是将报纸对折,则对折后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是 Pa。若将报纸撕去半边,剩下的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Pa.【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延伸:
1、若想知道我们的物理课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请选择合适的器材测量并计算。器材:
所测物理量: 计算过程:
2、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下需要增大压强哪些情况下需要减小压强。
第二篇:八下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9.1压强—教学设计
一、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
1、压力作用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会设计实验定性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知道压强的物理意义;理解压强的概念。
3、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即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和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学生很容易列举事例,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学生也容易找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但用语不一定规范,比如把压力说成重力。这里需要老师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正确压力的概念及它与重力的区别。压强的定义、公式,因为学生已经学过速度,只要老师稍作引导,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只是在应用公式时,老师要强调公式中的压力一定要写作F,不要写成G,即使有时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生产生活的例子,相信他们会有兴趣以及有能力找到并总结出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三、思考题设计:
1、利用你的身体或身边的一些物品来产生压力,你对压力的作用效果有什么想法?---同位交流
2、请你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说出你猜想的依据-----小组交流
3、你能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实验需分几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4、(1)这个实验能否定量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因素的关系?你有什么办法得出定量的结论?你是否觉得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看书标出压强这个物理量,了解其物理意义
(2)你能给压强下个定义吗?(类比速度)根据定义,请写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看书标出压强的计算公式p=F/S,了解各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
5、(1)压强公式p=F/S中的F是压力,而不是物体的重力,你能区别压力和重力吗?(教师板图三种情况下支撑面受到的压力:①水平面②竖直面③斜面)总结得出:压力的定义并强调压力的方向。(2)S指受力面积(亦指接触面积),而非物体的表面积。(教师在此多列举事例让学生比较,如:人站立时与走路时;小物体放在大物体上面与大物体放在小物体上面;一本书放在桌子中央与书的三分之二放在桌子上面等等。)
(3)应用压强公式解决1-2道简单的计算题,强调应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6、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你有办法控制压强大小吗?请说出你的办法并列举事例。---同位交流
第三篇:《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的前提条,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三、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的
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六、教学教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
在导入新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下到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堂知识进行学习。此时我会说:“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答案,交代通过本节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
在讲授新环节,我组织大家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试验,本着新改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在试验开始之前,结合试验工具“海绵,砝码,小桌子”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说明在设计时我们要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此时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而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回答,整理得出统一的操作流程。按照设计思路,班级以中线右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其中一个小桌上放一砝码”,班级中线左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一个小桌上放砝码,另一个小桌倒置放砝码”。在此过程我会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经过十分钟的小组探究总结,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并再次展示雪地图片,从而学生很快会理解到受力面积不同,发现雪橇的作用原理。
那么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在此突出强调这是本节学习的主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再次交代根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公式P=F/S,单位N/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2外,还有专业名称:帕斯卡,并且1Pa=1N/2。
【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本着对忠于教材,回归教材的理解,此时我将结合书上例题,来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化理解。并且结合生活实例,比如铺铁轨要用宽大的枕木,来说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
【小结作业】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采用生生总结,师生总结的方式,来使学生重温本节的知识内容。
最后结合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去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我们是采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原理,以此作为小结作业,来深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八、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第四篇:《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能在日常生活上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教学资源
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50克的砝码各一个,细砂,海绵、玻璃杯、铅笔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下来叫一个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播放三幅插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感受压力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用大脑去思考.(2)教师记录下几条有关的问题,大致归纳为三个问题:
a当人们在松软的雪地行走时,为什么会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脚印?有了滑雪板人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b为什么蚊子可以轻易的扎破皮肤,而骆驼却可以在沙漠中行动自如? c同一个物体压在海绵上,为什么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呢? 接着让笔尖压在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疼痛的感觉 教师: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同呢? 学生:不一样,笔尖扎的比较疼。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们猜测并讨论,同时说明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实验验证。
进行课本实验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在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出压强。
3、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③单位: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④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的含义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104牛顿。
4、怎样增大压强和减少压强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减少或增大压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呢?
学生:增大压强的时候减少受力面积或增大压力。学生:减小压强的时候增大受力面积或减小压力。教师: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几个例子?
学生:铁轨下的枕木、书包的宽背带、坦克的步履带……
第五篇:压强教案
14.1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压力的基本知识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建立压强的公式,能用压强共识进行定量计算。
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了解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二、新课引入
滑雪时,我们要穿上宽大的滑雪板,不穿滑雪板,我们不可能在雪地上飞驰。这是为什么呢?
三、新课教学
1、压力基础知识
滑雪板对雪有力的作用,图钉对墙面有力的作用,滑梯上的小孩对滑梯有力的作用。问:从力的作用效果考虑,这些力有什么共同点。(都对接触面有挤压的效果)我们把这种力称作压力。
压力是重力吗?
(不是,压力的作用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压力:我们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①压力作用在物体表面时,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
例如:书上的两幅图。蝉的口器穿破树皮,骆驼在沙漠上留下脚印,都是压力作用的效果。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两分钟时间阅读实验部分,之后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甲图和乙图对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哪一个压力作用效果更明显?(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乙图压力作用效果明显。)
丙图和乙图对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哪一个压力作用效果更明显?(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乙图压力作用效果明显。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与压力大小、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芭蕾舞演员与大象谁对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呢?
这时压力大小不同,作用面积也不同,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压强概念: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压强定义式:PFS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 Pa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压强的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
单位物理意义: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牛顿”。
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
①在压力相同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 ②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增大压力
③减小受力面积的同时增大压力
例如:钉子要尖锐,斧头要锋利,啄木鸟的嘴很尖,小孩没能把图钉压入墙里面大人能压进去。减小压强
①在压力相同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 ②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减小压力 ③增大受力面积的同时减小压力
例如:大型拖拉机用履带代替轮胎,在很薄的冰面上走时要把多余东西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