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备忘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录、凡”等10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2.默读课文,了解各种昆虫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感受昆虫的有趣。
2.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昆虫有趣的地方,培养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文中各种昆虫的特点,找出感兴趣的地方。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有趣。教学准备: 师:课件 生:自主预习课文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包括4篇科普小短文。讲的是四种昆虫:蜻蜓、独角仙、瓢虫和蚂蚱,揭示了它们各自的小秘密。语言生动、有趣,很诙谐。学情分析:
对于进入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由于文中所涉及到的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昆虫都不是陌生的事物,再加上文章的叙述直白浅显且富于童趣,因而课文学习起来相对而富于童趣,这组课文学习起来相对而言难度不大,且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因为学生是在读中感受大自然,并初步领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结合不同课文不同的体裁特点,在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感的同时,又不着痕迹地自然渗透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蜻蜓、瓢虫、蚂蚱、独角仙。提问:图上的昆虫大家都认识吗?如果认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各抒己见,介绍这几种昆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昆虫,它们身上还藏有哪些秘密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昆虫备忘录)。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1)出示词语: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学习生字。
(1)约 斑 录 凡 距 款 绸 膜 瞎 益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绸”,前鼻音“ 凡 款 斑”。
(2)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三、交流讨论,重点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完成学习记录卡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你感兴趣的内容:
(1)“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从上文中,你知道了什么?(独角仙个头大,甲壳硬,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2)除此之外,还写了独角仙的什么特点?(力气大)找出表现独角仙力气大的句子。
“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3)“复眼”想必是许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想必”可以换成哪些词语?(一定 肯定)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文中提到有哪些昆虫有复眼?(蜻蜓、苍蝇)复眼有什么作用?(视觉变得灵敏)
(4)“瓢虫,朱红的,瓷器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这里抓住瓢虫的什么来写的?(颜色、硬翅、硬翅上的小圆点。)(5)“挂大扁儿”是哪里人对什么的称呼?(河北人,尖头绿蚂蚱)(6)你喜欢蚂蚱吗?介绍蚂蚱时,一共介绍了几种蚂蚱?(两种蚂蚱:尖头绿蚂蚱和土蚂蚱。)各有什么特点和有趣的地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都是从外形和动作来叙述的: A.尖头绿蚂蚱
动作描写:“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 外形:“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非常好看。”
这句话写出了蚂蚱的什么?(膜翅的颜色很漂亮)B.土蚂蚱: 外形:“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
这里抓住“土蚂蚱”外形上的什么写的?(身体、头、翅膀)动作:“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你认为那些地方写得很有趣?(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一泡”写出土蚂蚱的口水非常恶心。)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小短文,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昆虫世界是奇妙的,如果我们能像文中作者那样善于观察发现,相信你也能够从中发现很多昆虫的奥秘。布置作业:写自己熟悉的一种昆虫。板书设计:
4 昆虫备忘录
蜻蜓 花大姐 独角仙 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