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教案范文

时间:2019-05-11 22:1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卜算子教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卜算子教案范文》。

第一篇:卜算子教案范文

《卜算子·咏梅》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词人所赋予梅花的品格与精神,感受作者坚贞不移的爱国情操。

2、指导学生学习鉴赏全词托物言志手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教学节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961年12月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首诗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1961年的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时期,毛主席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写这首词的用意在于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二、教学内容

1、简介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2自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3、诵读,点拨,赏析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环境有什么特点?

明确:驿站、断桥、黄昏、风雨。荒凉、偏僻、冷落的特点

(2)这些词语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明确:孤寂凄凉的意境。荒废驿站的断桥边,梅花寂寞的绽放。驿站本来就很少有人住,它的旁边有座桥,这座桥还是破败的。梅花就长在断桥旁,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

(3)这里的梅花是怎样的状态?

孤独的、忧愁的、凄苦的。

(4)思考:陆游笔下的梅花对春天态度如何?命运又怎样?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5)这些句子让我们体会到了梅花怎样的特性?

一身傲骨、坚守节操,梅花高洁、坚韧而不可征服。

(6)古人说过“诗言志”,诗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结合你所了解的资料,说说梅花的生活环境与陆游有怎样的联系?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投降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词中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一任群芳妒”“只有香如故”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他深受打击,陷人孤立,感到悲凉寂寞,但自己爱国的思想是永远不变的。这两句是全词的归结,2 也是全词的主旨:是梅花高洁的品格的概括,也是词人精神情操的高度升华。(6)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

三、拓展迁移:

托物言志的手法常出现在咏物诗中,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1.常描写的景物:菊、竹、梅、柳、蝉 2.特点归纳:

(1)咏物。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解题步骤归纳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诗人总要借助对特定之物的描绘来抒发情志,因此,鉴赏托物言志诗首先要抓住诗中的物象,并概括归纳出物象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具体描写物象的诗句入手,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征出发,挖掘出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如盛唐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难概括出梅花的特征:风韵素艳,不媚于俗,孤傲自芳。

(2)理解“物”寄托的情感。A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B物与诗人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或者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C诗人借此物要抒什么感情,言什么志向?

概括出物象特征,还仅仅停留在对托物言志诗表面的理解上,要进一步理解诗歌内涵,还应该把握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或喜悦,或悲哀,或愤慨„„表现在诗歌里,诗人往往通过诗眼、典故、抒情议论等暗示出来,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信息,理解诗歌情感。如于谦的《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自喻,寄寓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品质。

总之,抓住物象特征,理解物象寄托的情感,对托物言志诗的鉴赏,就能做到游刃有余。

高考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常常在这些方面出题,看两道真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二、阅读王安石《孤桐》,完成下面的题目: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 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同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篇:卜算子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卜算子·咏梅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

1、从比较两首《咏梅》研讨毛泽东的“反其意”,学习毛泽东善待逆境的精神品质。

2、品味毛泽东《咏梅》词含蓄、明丽的个性语言。教学难点:

1、理解毛泽东对陆游《咏梅》词之“意”的“反”。

2、学习毛泽东《咏梅》词语言含蓄、明丽的个性。课 时:一课时

教 法:诵读、点播、赏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一)猜诗谜——兴趣导入。

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猜谜,都是猜谜高手。这节课我们就来猜谜。请猜下面这两个诗谜。(多媒体课件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打一化学物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打一树木()„谜底:石灰;柳(树)‟

这是两个诗谜,都出自古代诗人之手,作为谜,含蓄又耐人寻味;作为诗,读起来琅琅上口。下面请大家再猜两个诗谜。(出示陆游和毛泽东的《咏梅》词)(播放朗读录音,再猜诗谜。谜底:梅花。然后补写词牌和题目、作者等,简单解释“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二)、欣赏《红梅赞》歌曲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题目

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 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 零落:凋谢

四、诵读、点播、赏析

1、请学生试读,质疑

2、点拔分析: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点拔、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点拔、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讨论点拔: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山 花 烂 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6)理解诵读

五、能力提升 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一)、背诵陆游的《咏梅》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1、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点拔、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明确:(讨论、点拔):

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2、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讨论,点拔):(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六、教师小结 ①内容总结:从《黄河化险》,我们看到了毛泽东的无上英勇:善待逆境、逆流勇进、充满自信、迎接挑战;从俏立悬崖百丈冰的梅花,我们除看到他上述精神品质外,又领略了他的自得自豪、无私坦荡、大气洒脱。

②方法归纳:理解诗意,要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要善于抓关键性词句。陆毛《咏梅》中都没有出现“梅”字,却字字句句都写“梅”,这就是诗歌的含蓄美。象这样的 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陆游

形 象 傲雪俊俏,积极乐观 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 乐观向上,充满自信 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 界 气势恢弘,博大高远 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七、达标反馈 ①下面诗句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D)。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B、已是/悬崖/百丈冰。C、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D、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②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D)A、犹有花枝俏(还)B、咏梅(歌咏)C、更著风和雨(遭受)D、无意苦争春(苦难)③下面对句子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犹有花枝俏:还有开放的俏丽的花朵。

B、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站附近残破的小桥边,有一株梅花开放着,没有主人。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没有心思竭力争夺春光,任凭百花来妒忌。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飘落之后化成泥尘,只有香气的缘故。

④“犹(独)有花枝俏。俏(梅)也不争春。”加点字换成括号内的字好吗?为什么?(答案见上)⑤用《咏梅》中的词语和句子填空。陆词中的梅花形象是: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无意苦争春、香如故。毛词中的梅花形象是: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丛中笑。

⑥陆、毛《咏梅》都托梅言志,陆词中的梅花象征了洁身自好、坚贞不渝、九死不悔、壮志难泯的主战派。毛词中的梅花象征了逆流勇进、无私坦荡、大气洒脱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坚贞不屈、昂扬乐观的精神品质。

八、作业布置

1、搜集有关梅花的诗词5句

2、你对梅花的感觉如何?请写一个小片段来赞美梅花(要抓住梅花的特点来写)。

九、拓展延伸

(一)、读下面的两个诗谜,回答问题。

甲: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你是一条站起来的河滩/抗不住地心引力/才改变从西往东的方向/从上往下流着/不幸/不再流向热情呼唤的大海/却溅落到又聋又哑的古潭/乃由新鲜而入永恒/一日有如几千年/几千年又有如一日/更在永恒中保持新鲜/你为智慧的李白留下了悬念/相信更大的引力属于太阳/会不会有朝一日你竟跃出/原来狭隘的轨迹/突然转身向它飞去/沿着彩虹拐个弯与银河汇合/流向无限丰富的混沌/流向烟波浩淼的无情空间/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再没有新鲜/也再没有永恒/只在太阳的燃烧里/投入了最后销魂的一闪

乙: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即唐宣宗)①请写出这两个诗谜的谜底:瀑布。

②甲诗谜中“你是一条站起来的河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答:比喻。好在十分贴切地揭示了瀑布的外形特征和神韵。)③如何理解“在永恒中保持新鲜”?(答:水落进古潭不走了,是“由新鲜而入永恒”;水虽然不再流走,却仍在不断地流,所以是“在永恒中保持新鲜”。)④以“你为智慧的李白留下了悬念”,你想到李白的哪两句千古绝唱?(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⑤甲、乙两诗谜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说明人即使走在狭小的天地里,也要开拓进取;一旦有了机遇,则要冲出狭小天地,让有限的生命向无限的时空延伸,哪怕只是一瞬,也是有意义的。乙表达了排除万难、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答案不唯一)

(二)找诗谜——泛舟诗海。

课下搜集四首咏物诗,作简要分析,背给同学猜。(下面几首供参考)

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2、佳色从容至,凌波一枝红。

身虽污泥里,冰洁吟高风。——《咏荷》

3、夜里照时金琐碎,清风拂处玉玲珑。

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王吉《咏竹》

4、钢铁骏马不停蹄,日夜前进不休息。

蹄声哒哒像战鼓,声声催人争朝夕。——《时钟》

5、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初入其境。长生不老,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

接骨医生,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曹操“中草药”诗(穿心莲、杭菊、满天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益母、防己、商陆、当归、远志、苦参、续断、厚朴、白术、没药。)◇

第三篇:《卜算子》教案范文

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请大家试着背一背关于梅花的诗或词。(如《梅花》、《墨梅》、《早梅》、《红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2.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两首词吗?谁能背给大家听?

(学生背诵《渔歌子》、《忆江南》这两首词。)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比较长,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阙。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意

1.自由读毛主席写的这首词《卜算子·咏梅》,(1)自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

2.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

(1)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2)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交流词语的意思,如:咏梅、犹有、俏、烂漫。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4)与同桌相互交流。

3.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一一梅的特点及梅的品格;教师相机点拨,生对毛主席词中所写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归”是返回的意思。这句诗是说风雨把春天送回来了,漫天的飞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绽放于寒冷时节的荒郊野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群花凋谢,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之时,梅花却不畏严寒、一枝独放的动人画面。这句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盛开的品格。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坚韧不拔的品格令人赞颂。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欣赏画面:

通过大家的描述,在老师的脑海中仿佛真的浮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不少著名画家也为这首词配了画,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①“不争春”,不和谁争呢?

②梅花是那样美丽,但却不和春天盛开的百花争艳,不炫耀自己的美丽。这是一种什么品质呀?

(可让学生补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也写出了梅花这种乐观谦虚、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③体会梅花的品格,练习朗读。

要读出梅花是报春的使者,却无意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乐观谦逊的作风。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到百花盛开之时候,梅花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花的坦荡与无私与众不同。)

小结: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独放,在寒冷的季节里向人们通报着春的信息;当春天到来,百花盛开,梅花已经凋谢,却默默地在百花丛中微笑。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这两句。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老师也忍不住要赞颂梅花。(范读)

(2)让我们都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课件中所呈现的音乐旋律与画面风雪交加、春回大地等变化,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花的风姿,梅花的品质。注意读出词的节奏与韵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回来,漫天风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却娇艳地盛开着。虽然美丽却不同百花争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间预报。等鲜花盛开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三、练习背诵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背下来?大家先试着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边的同学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自己读。

(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

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

主义精神。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陆词很悲伤、压抑,而毛词却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不必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3.学生介绍收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分小组理解探究,深入体会两首词的内容及思想。

4.小结:虽然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面对来自国内自然灾害和国外反华势力等重重压力,毛主席仍然非常乐观,以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乐观谦虚的革命态度。让我们在这段激昂欢快的乐曲声中再次朗读《卜算子·咏梅》(毛词)。(配乐朗读)

三、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上画,并给自己的画题上词。(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自开、寒梅斗雪图、悬崖一枝俏、傲对百丈冰。)

四、深悟感情,创意表达。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

①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写等)②成果展示,相互评议。

2.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五、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1.我们以前学过的毛主席的七律诗《长征》,现在又学习了他的《卜算子·咏梅》,还读过哪些毛主席的诗词?

(学生背诵毛主席的其他诗词。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诗词让学生朗读。)

2.课外通过查阅书籍、看光盘和上网等途径,收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作准备,到时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第四篇:卜算子教案

《卜算子·咏梅》

庞 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梅花的生长习性、分布区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抓住词中意象感受词中的意境。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畏严寒、清高孤傲、矢志不渝的品格与精神。

4、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欣赏中国古典名曲《梅花三弄》,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梅花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梅的生长特点,了解有关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梅花三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通过学习,用生物、音乐等知识去了解梅花的特点,感悟并学习梅花顽强不屈、挺拔向上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词的意境,感受词中蕴含的情感。

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

2、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 唱梅

由歌曲《梅花》导入。

同学们,刚才欣赏的这首歌曲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歌中唱到“看啊遍地开了梅花,有土地就有它”,你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中见到过梅花吗?那么,你了解梅花吗?

识梅

【产地分布】

梅花原产于我国,主要以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栽培为盛。在四川、湖北、广西等高海拔地区均有野梅分布。

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称,诗人陆游《咏梅花》诗:“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又从日本传播到西方国家,而梅花的学名实际上是日语的发音,这个发音据说是来自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对梅花一词的发音。

台湾:以台南县楠西乡梅岭风景区、南投县信义乡最多。

西方:除纽西兰略有分布外,欧美少有种植。【梅的特性】

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高可达5~10米。

枝常具刺,树冠开展,枝干褐紫色,小枝呈绿色或以绿为底色,无毛。叶卵形或圆卵形,叶缘有细齿。

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1、2年生枝梢,萼筒钟状,有红,暗红及绿色等。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先开花(长江流域花期多在12月至翌年3月),后发叶。

核果近圆球形,黄色或带绿色,5~6月成熟。

梅喜空气湿度较大,宜在阳光充足、通风凉爽处生长。不畏寒,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

【梅的种系】

梅花的总品种达300多种。按枝姿主要分为六大类: 第一类:直枝梅类。枝直上或斜生。这是梅家族中历史最悠久,成员最繁茂的一类。

第二类:垂枝梅类。枝自然下垂或斜垂。

第三类:龙游梅类。枝天然扭曲如龙游。

第四类:杏梅类。乃梅与杏(山杏)之种间杂交。

第五类:樱李梅类,乃紫叶李与宫粉梅之人工杂交种,紫叶红花,重瓣大朵,抗寒。

第六类:山桃梅类。

梅花与腊梅是两种完全没有关系的植物。梅花属蔷薇科,腊梅属腊梅科。腊梅高最高仅三米,且花多为黄色。果为瘦纺锤型,这与梅花都是不同的。温馨提示

由于梅花含有有毒性的化学物质苯甲醛,故建议不要把梅花放在卧室里,最好放在有空气流动的地方,或者定期开窗户以流通室内空气。

说梅

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说说你对梅的印象吗?(学生互相讨论后踊跃回答)从这些诗词里我们感受到梅花的什么特性 ?(尽量引导学生回答并有意识总结梅的品格)多媒体展示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等。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精神的象征。几千年来,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人们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正是因为有着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梅花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那么在宋代诗人陆游的心中,梅花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读 梅

1、断句

2、听范读

3、学生朗读 品梅

词的上片主要写了哪些意象?给你什么感受?有什么作用? 意象 感受 驿外 断桥 荒凉 破败

野梅 孤独 寂寞 困难处境 黄昏 惆怅 萧瑟

风雨 凄凉 惨淡 烘托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梅的孤独寂寞。怎样理解“无主”二字?

“无主”二字,既点出这株梅并非养尊处优的官梅,也非占尽风流的园梅,而是野生之梅,根本没有什么主人对之护持与青睐。又突出了它独立荒野,孤芳高洁的品格。

上阕主要写了什么?

上阕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无人眷顾,无人欣赏,还要遭受风雨摧逼。下阕写梅花的气节: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依然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

词的下阙写梅花的气节,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表达了梅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孤傲高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矢志不渝 古人说过“诗言志”,那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为什么陆游笔下的梅花那么寂寞愁苦呢?词中仅仅是在写梅花吗?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所打击他,使他感到悲凉寂寞,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作者自身的真实写照。

拓展延伸

与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比较 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

听梅——赏析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梅花三弄》

同学们梅花不仅深受诗人的喜爱,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你知道有哪些与梅有关的音乐作品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的《梅花三弄》 * 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

乐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也叫《三弄梅花》。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传是东晋“淝水之战”名将桓伊所作。最先是笛曲或箫曲,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古琴曲,流传至今。

全曲表现了梅花昂首挺拔的不屈姿态以及傲雪斗霜的高尚品格,并借梅花洁白、芬芳和不畏严寒的特性来抒发人们对坚贞不屈、高尚情操的赞美。“三弄”:由于全曲中的主旋律555在不同音高上出现三次,所以说三弄。本曲中的三弄:

第一次在泛音出现,声音渺小、微弱细腻,表现梅花迎着寒冷严冬到来的低落心情;

(绝大多数物体在振动时,振动的不仅是整个物体,它的各个部分也分别在同时振动,这种振动叫复合振动.复合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复合音.其中整体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基音,各个部分振动所产生的音叫泛音。)

第二次实音出现,表现梅花在寒冬中傲放的经验,不畏寒冷; 第三次高音出现,而且伴有颤音,说明春天要到了,有一种非常喜悦欢快的节奏情趣。

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行,音调平稳,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重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启示:

《梅花三弄》告诉我们,生活有低沉,有柔情,有高潮,有抑郁,有平淡,有喜悦。我们如若能像梅花般在冰霜中绽放美,那么生活中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将你击败.在忙碌的现代生活里,我们急需用这种简单的心境来驱除盲目的焦虑。但愿人生历经“三弄”之后,也会看到更加不一样的风景,坚强如梅花。

学梅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梅的哪些品质?

教师小结:

“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这节课我们对梅花有了更多的认识,尤其是对梅花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的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最后就让我们以梅花的这种精神共勉!期望同学们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在今后的学习中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努力勤奋的学习!

板书设计:

上阕: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下阕:写梅花的气节:孤傲高洁

矢志不渝

教学反思:

第五篇:卜算子教案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赏析感受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伤感的心情与处境,体会苏轼豪放词中的婉约词风。2.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和词风特点.3.比较苏轼乌台诗案后五首诗词,体会词人由苦闷到旷达的心路历程,从中得到启发。

【学习重点】:

通过诵读赏析感受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伤感的心情与处境,体会苏轼豪放词中的婉约词风。

【学习难点】:

理解五首词的内容情感和人生态度的转变。

【学习过程】:

一、简介苏轼以及“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的特点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 ”,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谥号文忠。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父子三人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二、了解“乌台诗案”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三、朗读课文,品读鉴赏

A.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B.思考理解词作的内容

1.上片开头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4分)

“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6分)

本词托物言志(或托物寓人、以物写人),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塑造形象:塑造方法、形象特点(孤独)各1分,对于该句的解释分析2分,作者心境2分)

3.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6分)

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2分)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2分)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1分)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1分)。

C.总结:本词的写作特色和主旨

这首词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四、补充拓展(见课件内容)

以下四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请分析苏轼在这五首词中的内心情感以及发展变化的过程。

苏轼一生遭际坎坷,但乐观自强,笔耕不辍,从而拓宽了宋词的新境界,开创了宋词豪放一派。历来公认,最能代表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是“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与此相对的宋词婉约派,历来公认,最能体现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则是“杨柳岸晓风残月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五、学了苏轼的词之后,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改变?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启示: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其他材料: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1.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他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无待(依靠)于外的完成。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志趣,有持守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坡了不起的地方。

2.东坡的父亲,喜欢到处边四方去游学,常常不在家,苏东坡小时受他母亲的教训。有一次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党锢之祸时被迫害的一个人,而他不逃避,为了理想付出了生命。东坡问母亲:他日儿要做范滂,母亲能做范滂的母亲吗?他母亲说,你如果能做范滂,我怎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欧阳修的母亲画荻教子,岳母刺字教子。

下载卜算子教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卜算子教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卜算子》教案

    卜算子 咏 梅 一、教材分析 《卜算子.咏梅》选自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作品耐人寻味,画面感强。赞颂梅花的诗,学生已学过多首,而赞美梅花的词,尚未学过,教学这首词,在熟读的......

    卜算子咏梅教案

    二、写作背景 作者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鲁迅的老乡啊,绍兴,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同学们能背出陆游的《示儿》吗?一起背! 1、陆词背景:作者生活在日......

    《卜算子》教案-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录像,请你们来欣赏。 (配画外音:一树树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盛开,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娇艳。) 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景、情、法”三字鉴赏法学习这首词。2、引导学生背诵并默写全词。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卜算子咏梅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陆游生平,熟悉作者的写作背景。品读字句,赏析诗词。 2、过程与方法 师生品读,......

    卜算子教案1

    卜算子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生平简介。2、掌握宋词概况。 3、赏析《卜算子》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4、掌握《卜算子》写作格律。 教学重点:1、体会苏轼超凡的人格魅力。2......

    23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 咏梅》 主备教师:张志平 备课时间:2012年5月15日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并背诵,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比......

    卜算子.咏梅教案2大全

    《卜算子•咏梅》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⒈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⒉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 ⒈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