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教材教案
[新教材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
Post By:2003-7-23 13:29:00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在学习这篇课文以前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文章的主人公:居里夫人的简历。(提示大家:A 妇女受到歧视B死于白血病)
2、同学们的预习准备工作做得很好,可以看出大家对这篇文章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大家也针对这篇文章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同来探讨这些问题。由于问题很多,我从中选了一些大家提得最多,最感兴趣的问题。
(二)讲读
1、有同学问:居里夫人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有关居里夫人的美,文章当中有很多详细的描述,大家回想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中国古代描写美的词语有哪些: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现在大家找一找描写居里夫人美丽的词句。(第5、第7页)
2、还有的同学问:和以往的文章相比较,这篇文章描写居里夫人外表美的笔墨很多,为什么?对此你作何评价?
A为后面她投身于科学事业,没有被自己的美丽所干扰,突出了她的内在美埋下了伏笔。
B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她的事迹的描写来突出她的内在美,不一定写很多她的外在美。
C从作者的角度思考,打破了以往的写作模式,是一种新的视角。
3、在文章第7页谈到:“居里夫人有大志、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有同学问:大志、大求是什么意思,这与她内在美很有关系,同学们现在分组讨论,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她的“大志、大求”。(在文章的第6页、第8页A爱国B对人类作出贡献C战胜自我,勇于创造)
4、这些“大志、大求”正是体现了居里夫人美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除了以上三点,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体现了她的内在美?同学们现在开始讨论,想到了就站起来谈谈你的观点。
(1)淡薄名利(第8页),(2)追求真理,治学严谨(5——6页),(3)艰苦奋斗的作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环境也恶劣)当时的社会对女子还是有偏见和歧视的,要突破这些偏见就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 如何理解“好像”文章的四段>(4)持之以恒:(6页)(5)忘我,执着,不怕失败的精神:(6页,居里夫妇搞到了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6)有自制力,“故意把头发剪短”(7)坚定、自信: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7页)(8)科学献身精神:笔记本发射线(8页)
结论:居里夫人不畏艰难、勇于为科学献身、藐视名利,有“大志、大求”的人。
5、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
(1)百年是虚词:永恒:她的贡献和优秀的品质将永存。
(2)作者对她充满了礼赞:A最接抒发:第8页
B间接类比:第9页
6、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第二篇:新教材与新思维 - 悠扬教案网
新教材与新思维
沈阳市第21中学 杜红
关键词;课程改革-数学教学-新教材-新思维-创新是的核心
内容提要:教师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及解题能力的本领,而现在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为目的,把学生从观察现象改变为探索现象的观念上来,培养学生要有实际能力的本领,也就是要求教师把那以往的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学观念彻底地转变过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构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它要求人们具有创新精神。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的竞争。为适应2l世纪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要实现这项任务,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改革传统教育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方法,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教育方法。
一、理论是支撑课程改革的基石
在大学期间,我也曾经系统学习过教育学、数学学科教育学,但把十几年前接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运用于我现在的实际教学中,已经过时了。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曾接触、学习过一些较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但是总觉得不够系统,在自己头脑中,关于这些知识,始终没能形成一个较清晰的脉络。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以前头脑中有些模糊的概念开始明晰起来。例如:我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遇到“课程”这一概念,但对于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我并没有深入研究和思考过。通过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的讲解和我自己的学习,我对“课程”的广泛内涵更加明确了,它不但包括教学目的和内容,还包括教学计划、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经验等等。而且,我还进一步了解了其它国家的学者关于课程的一些具体分类。另外,我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教学中,我经常接触的是教学大纲,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旧的《教学大纲》之间差别很大,内容变化非常大,在表述方式上有较大的变化,在标准的要求上把对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式的引导的要求与知识内容的要求结合起来,突出对能力培养的要求。《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空间。
二、理解了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本质
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doing mathematics)”的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课题的学习活动就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明确了创新是的核心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了哪个民族和国家重视创新,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哪个国家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哪个民族和国家因循守旧,思想僵化,不善创新,哪个民族就难以发展,就要落后,就要挨打。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敢不敢创新,怎样创新,关系到能否实现我国新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从国际看,创新成了时代的潮流和必然。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新生产业层出不穷,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正处在翻天覆地地伟大变革和转折中。
严格来说,在创新教育这杆旗帜下,固定的教学模式应当是不存在的。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有内容上的意义,也有形式上的意义。但是,没有固定的模式不等于不要模式,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创造一种或多种模式来有效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而这种新时代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创新
从国内看,我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而深刻的调整,经济体制进入转轨过程,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发展进入了关建时期,这时更需要不断创新,谋求快速发展与国际接轨。
从教育本身看,教育的振兴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大量的年轻人才的涌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的重大进步,我们必须采取重大举措,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从学生的需要看,他们渴望创新,他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创新是最重要的,北京的中小学生中流传着一首这样的歌《我能行》;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 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 不但自己行,合作大家行; 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可见学生们在充满自信和具有自尊的同时,他们渴望创造,他们认为创造才算最行,这也正是他们的呼声。教育是创新知识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如果把知识经济比喻为大树,那么教育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要靠教育,靠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在提高人的智力时,所追求的目标就不仅仅是传授前人的思维成果和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实施以激发人的创造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要通过教育培养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永不满足现状,对旧事物勇于变革与否定、敢于推陈出新的人。一句话,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过,学生身上所蕴含的创新能力还只是一种潜能。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能力的开发具有关键时期的。如果在关键期内失却了发展和学习的机会,以后对该种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就非常困难,甚至会造成终生遗憾,一生无法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正是创造力开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努力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事实证明:学校教育既能开发人的创造力,也能扼杀人的创造力。“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应试教育就是扼杀人的创造力的教育。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什么是创造和创新,创造、创新为什么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在新世纪中取得一席之地,我们只有不断的创新,大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搞好创新教育。我们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我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教师和学生是新课程的最大受益者
首先,新课程中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是教学课程的主人,课程改革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得到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能够充分学习、学会学习与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新课程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这一切,为教师的发挥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同时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发发展;他们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他们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已不再为学生们接受,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神奇世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他们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社会和整个教育的文化。应该说,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是未来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的发展方向。
其次,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另外,新课程要求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民主化观念是未来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美国纽约道尔顿学校的校长理查德·布卢姆索联系中国和美国学校教育的实际指出,在美国的学校里,教师是在学生圈子中的,甚至在课堂上你分辨不出哪个是老师;而在中国,老师常常是站在全班学生的面前,成为学生门的中心。而在美国,老师总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要是把老师问倒了,老师非但不会不高兴,反而会表扬这个学生。对老师来说,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甚至也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
在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产业结构、资源结构、人才结构的日趋加剧的今天,“学无止境”永远是我的座右铭。我想,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人品修养、学识修养和能力修养,才能立足岗位,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浪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书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2002.3.18征求意见稿)
3、涂荣豹,宁连华《论数学活动的过程知识》,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
新教材与新思维
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
杜红
第三篇:2014年_音乐新教案__新教材
三年级新版教学规划:
第1课 我爱祖国,我爱家
编写意图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目标中写到“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本课在编写思路上是以培养学生爱“家”的情感为主要目的。从作品的选择上看,《小朋友爱祖做》是爱“大”的家——国家,《温暖的家》是爱“小”家——自己的家庭。通过两首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小家,也要爱祖国这个“大”家的情怀。在歌曲学唱的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国与爱家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课目标
(1)唱会歌曲《小朋友爱祖国》,让学生通过演唱,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
(2)唱会歌曲《温暖的家》,让学生在歌曲优美的旋律演唱中去感悟和表现家庭的温暖。并培养学生爱家,爱自己的亲人之情。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建议2课时完成。
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演唱这两首歌曲,背唱歌曲《温暖的家》。
郑秋枫简介
郑秋枫(1931--),作曲家。辽宁丹东人。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毕业于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音乐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进修班。历任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副团长、总艺术指导;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五届主席。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六届名誉主席。1987年被列为中国十大音乐家,举办多次个人作品音乐会。
从1959年参加创作舞剧《五朵红云》开始,陆续写出许多为战士和群众欢迎的抒情歌曲,并为影片《海外赤子》写了音乐。其中《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颂歌献给毛主席》、《拖拉机开进苗山寨》、《女话务兵》、《十月里响起一声春雷》、《我爱梅园梅》和影片《海外赤子》的插曲《我爱你,中国》等甚为流传。
第2课 五个朋友在一起
编写意图
本课是对第1册、第2册学过的“do、re、mi、sol、la”五个音的总结复习。三首作品均是用do、re、mi、sol、la、(do’)五个音写成,学习方法同一年级的学习方法一样,以“音乐台阶”辅以手号相结合,让学生在玩玩、唱唱中通过三首作品的学习,巩固do、re、mi、sol、la五个音的音高观念。
本课目标
(1)唱会歌曲《五声歌》,在歌曲出现唱名的地方,学生能慢速地跟随老师一起打手号唱准由这五个音组成的旋律乐句。(2)能随录音一起演唱歌曲《箫》,在学习歌曲中初步感受和建立@的音高概念。学生能自己打手号唱出歌曲中的部分乐句。
(3)欣赏箫独奏《箫》初步熟悉和了解箫的音色。
(4)学唱歌曲《鲤鱼风筝》,通过找出组成歌曲音,并演唱这些音,以及唱歌谱来巩固do、re、mi、sol、la五个音;能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建议3课时完成。
教学重点
通过三首歌曲的学习,不断加强、建立、巩固do、re、mi、sol、la五个音的音高观念。
第3课 感知音的高低
(五)编写意图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学习一个新的音符和手号——4(fa)。在学唱《闪烁的小星》;听唱《海鸟的家园》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新的音高4(fa),并体会这个音与其它音高的关系。本课中与4(fa)组合形成的旋律音程有4→3、3→2、5→4、4→6。在本课《闪烁的小星》的学习中还要求学生在学会演唱歌谱之后去感受ABA的曲式结构,这是结构要素系列学习中的一个新的内容。
本课目标
(1)唱会歌曲《闪烁的小星》,在歌曲学唱过程中感受4的音高观念。通过为歌曲加小乐器伴奏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学生对“X、XX、X—”三种节奏的掌握。音乐的结构要素——ABA。
(2)随录音演唱歌曲《海鸟的家园》,并能唱出歌曲中的跳音与f、p与歌曲结束时渐弱的力度记号。
(3)欣赏器乐曲《海鸟的家园》,感受夏威夷琴的音色。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建议2课时完成。
教学重点
在歌曲的学习中感知、体验、建立4(fa)的音高观念。
第4课 认知音乐节奏
(二) 编写意图
”四种节奏的基础上,本课是节奏要素的学习,在原来学习的“本课新增加“”节奏的学习。在节奏的引入上,本套教材采用了奥尔夫教学法中以语言节奏为起点,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的方法。本课采用读童谣的方法,使孩子们在朗诵中感知节奏。再运用柯达伊教学法中口读手拍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 模仿节奏,最后回到歌曲或乐曲的学习中,让学生在歌曲学唱的实践中学会去如何运用这些节奏。填空式的二声部合唱学习。
本课还是对上一课学习的新的音符4(fa)的巩固和提高。本课中与4(fa)组合形成的旋律音程有5→4、4→5、3→4、4→3、2→4、4→2。
本课目标
”节奏,并(1)小动物联欢会:让学生在读、拍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认知“尝试对这个节奏进行拍读。
(2)通过学唱歌曲《恰利利、恰利》,感受“”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同时巩固学生对音乐力度的掌握,并能通过两个声部合作演唱这首歌曲。
(3)欣赏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通过跟唱的方法进一步感受和巩固4(fa)在歌曲中的音高观念与“ 课时安排”节奏。并尝试用新疆舞蹈律动为歌曲伴舞。
本课内容建议2-3课时完成。
教学重点
掌握“”节奏的拍、读与奏法,巩固4(fa)的音高观念。
第5课 到这里来参与音乐
编写意图
为更好地体现“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材特别开辟了“到这里来参与音乐”这个栏目,让学生们尽情地投入到经典的、富有美感内涵的音乐中,感受音乐的美感,参与音乐活动,与音乐互动。同时在陶醉音乐中进一步巩固已经学习过的音符——1、2、3、4。尤其是4这个音的音高观念,是本课的重点巩固和复习内容。
本课目标
(1)欣赏电影原声中歌曲《两颗星星》,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
(2)在老师的指挥下跟唱《两颗星星》(片段),并能歌谱中有手号的地方打手号随音乐一起唱出相应的唱名。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建议1课时完成。
教学重点
复习4(fa)的音高和手号。
第6课 名曲欣赏
编写意图
本课安排了欣赏《狮王进行曲》与《在钟表店里》两首管弦乐曲的教学内容,相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对学生的欣赏层次要求不能太高,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听记音乐主题,综合感知音乐的要素,如音乐的速度、节拍、情绪等。从而初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本课目标
(1)《狮王进行曲》:能哼唱主题旋律片段,能听出乐曲中模仿狮子吼叫的音乐片段共出现了几次?并通过感受与模唱体验这段音乐的旋律走向。
(2)《钟表店》: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速度、节拍、情绪,能哼唱与听辨一到两个主题。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建议2-3课时完成。
教学重点
能记忆音乐的主题片段,在学生欣赏相应的曲目时,感知相关的音乐要素。
2014年9月12日
第四篇:散文诗两篇(高二新教材)-教学教案
a.课时安排:2001年11月29日周四共1课时。no.72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鉴赏两篇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品味两篇散文诗所隐含的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c.教学重点:
1、把握《记忆》从“人”的记忆角度,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品性,作形象、鞭辟入理的剖析,表达强烈爱憎的写法特色。
2、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细心领会《门槛》这篇富有象征意味的散文诗的多种象征意义。——散文的欣赏。e.教学方法:阅读课。
f.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
(一)诵读引导
指导学生用一课时自读这两篇课文。自读的步骤,读完一篇,完成对本课的鉴赏,再读另一篇;不宜将两篇课文合在一起读下来,合在一起鉴赏。1.《记忆》是当代散文诗,学生可以通过诵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捕捉鲜明的意象,品味诗化的语言。
教师可组织四个学生分别朗读。第一个从“你正望着我呢……”开始读,第二个人从“这说的都是忘却--记忆呢”开始读,第三个从“……而你,朋友,却执拗地……”开始读,第四个从“嗯,只记得--已忧患的……”开始读。
朗读时,要充满激情,语速宜缓:不要麻木不仁地匆匆读过。四个学生读好了,课堂上就有了“情境”和“氛围”了。
第三个学生读的内容多,时间长,让朗诵能力好的学生来读。
本义主要靠对话来描绘形象,表现主题。诵读时要减缓速度,并在诵读中注意体会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读出低沉压抑的语调。对话,应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教师可组织五个同学分别扮演叙述人、问者、俄罗斯姑娘和两位评者。
(二)鉴赏引导 1.《记忆》从记忆角度,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种种品行作了概括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批判。从根本上说,这里的“记忆”,是广大人民心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客观尺度。2.《门槛》写作背景。3.《门槛》主要内容。
提示学生,理解本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4.散文诗的特征。
散文诗不像一般新诗那样有严谨的格律,它不分行,不押韵。它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有一定字数限制;有浓郁的诗的意境,隐含着寓言和哲理,又必须通过形象来表现。教师板书: 记忆
衡量是非曲直的尺度 真善美应当歌颂 假恶丑必须唾弃 门槛
情境描写(姑娘跨进门槛前接受质询并作出回答)人物性格(理想崇高,信念坚定,意志坚强,不怕牺牲)
(三)课后练习。1.完成练习一、二。
2.比较散文诗与散文的异同点,写篇300~400字的心得体会。[小资料] 屠格涅夫“家”的姑娘们 作业:1.诵读两文!2.完成3+x、质监。3.周记。
4.预习《短文两篇》。
第五篇: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 再别康桥 教案
中国教师资源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再别康桥
教学目的:
一、反复朗诵,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从而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二、训练学生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咀嚼品味诗歌意境美。
三、训练阅读,读出一定的诗味,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性情的目的。
教学设想: 这首诗语言华丽轻盈,章法,音韵柔美和谐,在形式美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准,如有条件,可播放有关康桥大学的风光片,伴以轻柔的有欧洲田园风情的乐曲,以使学生能够在诗意的氛围中充分感受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人间四月天》将学生带入徐志摩的话题中,让学生讲述对他的了解,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如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主张等。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读博士;1928年秋重到英国,写下此诗;1931年因飞机失事去世。徐志摩的诗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三、充分熟悉教学材料,获得感性认识。
1、学生阅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2、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正音正字,投影:
河畔(pàn)青荇(xìng)长蒿(gāo)漫溯(sù)笙箫(xiāo)载①zǎi②zài载歌载舞 装载 登载 斑斓(澜、阑)
3、教师范读。点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并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诵读课文。教师做出提示: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应读出委婉细致的感情。在朗读时,注意读出轻盈的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3、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诗歌的内容。
(1)、提问:根据背景资料,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
明确: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2)、提问: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的哪些风光?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
明确:有岸边的柳树、康河的水草、榆树下的清潭。
(3)、提问:诗人告别时,作了哪些动作?
明确:招手、寻梦、放歌、沉默。
逐节讲析评价:
1、第一节,连用了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告别,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2、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中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它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谁能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妻子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3、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
中国教师资源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
4、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澜,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
5、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6、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箫,诗境恢复寂然,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离别之情,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深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7、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的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另觉悟,眷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意味。
四、解释“意象”
诗歌离不开“意象”,那么什么叫“意象”呢?(以粉笔、板擦等为例)。
意象=物+情(写入作品中的物与情的结合而形成意境)
①作品中的“物”都是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清•王国维)
②我们鉴赏诗歌,就可以从诗中的“景”、“物”入手,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旨”。
物→情→旨
五、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
1、①轻轻的(走)(来)(招手):不想惊动别人,更不想惊动这里的美景。忧愁。②“西天的云彩”换成“东方的朝阳”如何?傍晚适合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正如“秋”“雨”中写离别能泻染出这特定的意境一样,同时作者是别西(方)而东去,因此别“西天的云彩”准确。
2、(金)柳→新娘→荡漾:喜爱这美景。(比喻)
“柳”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离别诗中经常出现“柳”这一意象,因“柳”与“留”谐音,来表达惜别之情。可见,以“柳”为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
举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3、青荇→招摇,做水草:感情深化,不想走了。留恋。(拟人)
4、清泉→虹→梦:再深化,回答了为什么“留恋”这个问题①景美②更重要的是这里曾有自己的梦想。(为什么)
5、因此:寻梦,引起美好的回忆。撇开美景,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陶醉)
6、沉默——回到现实(别离),获得了短暂的陶醉之后,不得不面对现实。伤感。
7、照应开头,“不带走一片云彩”,飘逸、洒脱。
小结:
①这首诗每小节的感情不同且具有一个美丽的圆形结构:
美景(意象)
中国教师资源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轻轻的(忧愁)回忆(想象)
悄悄的(洒脱)
现实(伤感)
②徐志摩的艺术风格(投影):
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个性。
六、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七、知识迁移(投影)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评 说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仔细的观察,抓住最有代表的一瞬。)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新奇而准确的比喻。)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直抒胸臆。)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复杂的情感。)
沙扬娜拉!(照应题目,无奈分别,珍重,珍重。)
八、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以至背诵这首诗。再次诵读,伴以轻柔的欧洲田园风格的音乐,同时播放关于康桥的风光片。
九、分组朗诵,在组内评选出读得最好的组员。
十、布置作业:阅读《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
附:板书设计二
再别康桥
一、只身来到康桥、“轻轻” 抒情基调:难舍难
离别康桥的情景 作别云彩 分、淡淡的无奈和伤感
(静)
河畔的金柳
(比喻、移就)
(恋)康河的水草
二、康河的景物(移就)回忆往昔的生活和梦想
(乐)拜伦潭
(往昔梦想)
寻梦
(快乐极点)
(哀、静)
三、呼应开头、表达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