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说课稿
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说课稿1一、说教材
本章安排在第七章亚洲的后面,通过亚洲的学习,学生对亚洲区域地理的知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欧洲西部地区的学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二是,气候与农业。在本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熟知欧洲西部是一个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又能成为下节课介绍其工业、旅游业及欧盟组织的切入点,同时,能为学生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观念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及其主要的国家首都;能说出本区主要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利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的能力;通过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经济的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明确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及主要国家首都。
2、难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说学情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初中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读地形图、气候图的方法;
2、在本节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一学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欧洲西部地形时,让其动手设计贴地形图,调动其学习兴趣。学习温带海洋特征时,每组讨论归纳,由中等生作中心发言人,进一步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性强的问题先由一般学生回答,尖子生点评,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在学生进行交流收集资料、贴地形图、看投影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辨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及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贴图、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特色建筑和秀丽风光的图片,音乐为《西班牙斗牛曲》和斗牛视频,进入课堂。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图片结合的形式导入,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二)新课讲授: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设计三大环节)
环节一: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目标,共有三个题。学生通过阅读、读图完成第一题填空题,了解到本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然后再仔细读图,找出主要的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并指出哪些是岛国、半岛国、临海国及内陆国,从而加深对国家位置的记忆。最后,总结第三题本地区的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设计意图:欧洲西部范围位置及其主要国家首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借助自学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性,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环节二:趣味阅读。
学生了解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趣的袖珍国。教师借助幻灯片出示袖珍国和临邑县的相关图片,图上有数据标注,通过对比更能直观感受最小国家,并留下深刻印象。
设计意图:了解特色国家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环节三:小结。
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英国 法国 德国 瑞士 瑞典 意大利
本区面积最大、最小的国家:法国 梵蒂冈
小结目的: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难点。
2、气候与农业(设计三大环节)
环节一:小组讨论。
为什么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学生会说温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所以最关键一点教师说明:气候是影响农业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找各组代表发言,既能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又能感受到小组活动的快乐,同时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胆量。
环节二:合作探究。
这里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如何形成的?教师采用独特的方法,解除学生认为“难”的顾虑。主要采用填空的形式、抢答的模式,在头脑中形成固有模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设计意图:降低学习的难度,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学会归纳与总结。
环节三:小结。
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说课稿2中学地理“说课”的内涵主要是指地理教师依据教学大纲,遵循地理教学规律,以口述的方式阐述个人对一节课教学的总体构思;以及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设想等。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2 欧洲西部――传统的畜牧业》为例,简单说明中学地理“说课”的.几大要素。
一、说教材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介绍欧洲西部,共四部分,第一框题“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第二框题“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第三框题“传统的畜牧业”,第四框题“繁荣的旅游业”。第一课时介绍欧洲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本区经济发达来源于三大产业:工业、畜牧业、旅游业。畜牧业一直是该地区重要产业,本课时重点介绍了其畜牧业。教材打破常规,采用倒叙方法,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特点出发,引入欧洲发达的畜牧业;接着教材活动内容,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分析本区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又从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本区的气候成因,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简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二、说学情
1、通过初中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读地形图、气候图的方法;
2、初一学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欧洲西部地形时,让其动手设计贴地形图,调动其学习兴趣。学习温带海洋特征时,每组讨论归纳,由中等生作中心发言人,进一步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性强的问题先由一般学生回答,尖子生点评,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传统的畜牧业。
2、能力目标:《地理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地理课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概念,进而理解基本规律。因此本节课能力目标主要表现在:
(1)培养学生读图收集信息,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评价地理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地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1)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我国西部牧区面积广大,更有许多优良畜牧品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启发学生借鉴西欧经验,为祖国西部开发建设献计献策。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学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描述温带海洋性的气候特征;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欧洲畜牧业成为传统产业的原因。
五、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在学生进行交流收集资料、贴地形图、看投影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辨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及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贴图、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七、说教学构思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
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欧洲人生活与饮食习惯的资料。
[投影]“欧洲人的生活图”。(定格在餐桌上)
教师在复习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及该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课前收集的欧洲人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的资料、投影欣赏两种活动,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畜牧业。这样做的目的让学生“感悟生活,发现问题”。这也是地理新教材的基本理论之一,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展开探究过程
[活动二]
[投影]欧洲西部牧场图。简单介绍欧洲西部国家的畜牧业情况。
从导入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但这只是直观现象,还应从地理角度探究其形成原因。鉴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此处适宜教师运用活动帮助学生探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牧场情况,进而进一步探究多汁牧草分布广泛与哪些自然条件有关?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并引出活动三。
[活动三]
让学生读课本图8.23“欧洲西部地形图”大致了解该地区的位置、地形、海拔,由学生归纳出:欧洲西部地区位于大西洋东岸,地处中纬度地区,地势低平,南北多山且多东西走向,中部平原广大,这种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有利于牧场广泛分布,适宜发展畜牧业。教师适当进行点评。
[出示]欧洲西部地形轮廓板图。让学生上讲台,用磁性贴将“大不列颠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吸在轮廓图上。
教者明确地形特点: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
通过学生读图,使学生明确本地区地形特点;贴欧洲地形图,让学生上讲台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
帮助理解,记住主要的山脉、平原、岛屿名称和位置及山脉的走向。现代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这样做的意图在于“注重差异,培养能力”。
本区的畜牧业发展除与地形有关外,还与气候有关,那么,本区的气候怎样呢?
[活动四]
[投影]欧洲西部气候图
分组讨论:1、该地区主要气候特征,引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概念。
2、这种气候对畜牧业生产有何影响?
教者明确:1、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年降水均匀。
2、这种冬暖夏凉降水较多的气候适宜牧草生长。
分组讨论,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能力及知识水平,安排中等生作中心发言,尖子生点评。使学生既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又知道这种气候适宜于牧草生长。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活动五]
再读课本图8.22“欧洲西部的气候”,从图中让学生读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本区为什么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为广泛?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教者提示:从位置、地形、北大西洋暖流、西风带等方面去分布、归纳,最后点评。
(三)深入探究过程
1、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以及其对欧洲传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但那一地区有没有种植业?情况如何?
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比较,了解本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畜牧业,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种植业,只是种植业为畜牧业服务。
2、学生阅读课本p.62材料
明确:欧洲西部地区劳动力短缺,生产高度机械化、现代化、自动化,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工业经过深加工后的畜产品的附加值远高于种植业,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更高的利润,也是本区畜牧业一直发达的又一原因。
设计目的在于说明畜牧业的发展除与自然条件有关外,社会经济条件亦是影响因素。至此难点迎刃而解。
我国西部地区与欧洲西部的纬度相似,也以畜牧业为主,有很多牧场,优良畜种。
[诗歌欣赏]《敕勒歌》
但本区畜牧业发展比较粗放,发展潜力很大,如何借鉴西欧的经验,结合西部开发,大力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为祖国的发达、富强贡献力量!是各位同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通过学生欣赏诗歌――敕勒歌,引出我国西部牧场,加强“学生渗透,激发热情”。让学生理解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和在处理人地关系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理意识和地理价值观,同时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四)拓展与练习
1、我国西部有哪些牧区?有什么优良牲畜品种?
2、欧洲西部地区和我国西部牧区在地形、气候等方面有何异同?
八、说板书设计
讲完课后可以让学生设计板书,或者教师自己设计如下:
九、说问题设计
教师可以依据“活动”设计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新颖性和活动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十、说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视频资料及诗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
以上结合《8.2 欧洲西部――传统的畜牧业》一课,简单介绍了地理“说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应该说什么。教师在说课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说课”不是讲课,应该“说”,绝对不能“念”(或“背”)讲稿或教案;②应充分准备,面对的是评委或者老师,应该把自己准备的成果展示给评委或老师(如课件、板书设计、知识结构等);③普通话要标准,并注意语言简洁、明确;④注意时间限制。
【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说课稿】相关文章:
1.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说课稿范文
2.欧洲西部地理课件
3.欧洲西部地理教案
4.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教案湘教版
5.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测试题及答案
6.初中地理欧洲西部课件
7.有关《欧洲西部》的初中地理教案
8.区域地理欧洲西部课件
9.欧洲西部初中地理教案
第二篇: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欧洲西部》教案湘教
版
欧洲西部(1)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四、重点、难点:
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五、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媒体: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第四节
欧洲西部
(三)、讲授新课
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间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非常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内海(海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英国——伦敦
法国——巴黎
德国——柏林
意大利——罗马
荷兰——阿姆斯特丹挪威、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士、希腊、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四.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了解欧洲各国。
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河流
分析莱茵河、多瑙河
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四)总结:
利用地图简单总结。
(五)作业:
利用填充图册15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1)
地理位置
轮廓范围
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气候特征
欧洲西部(2)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七、教学用具:挂图、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三)教授新课:
板书:
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造船、汽车、机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板书
二、繁荣的旅游业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作业:
第三篇: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7.4 欧洲西部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教学设计
7.4 欧洲西部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说出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的特点。2.了解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工业发展情况和农业特色。
3.了解欧洲西部主要旅游资源及其分布,能分析旅游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二、教材分析
鉴于教材篇幅的限制,也为了避免教材前后内容的不必要重复,本节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较多地舍去了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重点选取了“位置与范围”、“雄厚的经济实力”、“繁荣的旅游业”等三方面的内容,突出了欧洲西部的人文地理特色。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教材内容重点对应“了解地区”的课程标准中的其中2条,一是“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二是“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教学设计
湿润;河网密布,水量充沛,内河航运便利;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是世界上白种人的主要分布地区。因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教学设计
曾是历史上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教学设计
尔兰、冰岛、阿联酋、瑞典、荷兰。
设问:大家数数看有几个国家属于欧洲西部?(8国)这则材料说明了欧洲西部的经济有怎样的世界(2)欧洲西部作为世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正文和材料后①经济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欧洲西部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它的地位?(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地区)
进行归纳整理;教师可在学生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强化说明。)
工农业总产值约占世界的1/3。本区的大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在世界商业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从国外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出口工业成品。)
课堂活动: 同学们对欧洲西部人们的饮食习惯了解吗?与我们有何不同?其饮食习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联。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56 “乳畜业”的活动(答案见附2)。过渡:
【繁荣的旅游业】
教学指导: 欧洲西部地区是目前世界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旅游业十分发达。这一方面可以引入教学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很多,考虑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其指向是“举例”、“说出”、“优势”,而不在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应“求全、贪多”,而应有所取舍。
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图片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教材中提到的欧洲西部的特色旅游资源。
欧洲西部有不少富有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如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瑞士冰雪皑皑的山峰(阿尔卑斯独特的地理位置、暖湿的气候、发达的经济、悠久的历史,使得欧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旅游业非常发达。②工业生产规模大、部门全、综合实力强。(欧洲西部的钢铁、机床、汽车、船舶、电力等的产量居③农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小,但生产水平高。(欧洲西部农业生产水平很高,如西部的乳畜业和④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教学设计
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能说出欧洲西部发展国际旅游业的优势条件:旅游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经济发达,服务设施齐全,服务质量好;旅游产品丰富多样,便于游客购物;交通运输发达,便于游客进出等。课堂活动:
小结: 欧洲西部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是全球游人向往的地方之一。欧洲西部是国际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三大著名的旅游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繁荣的旅游业给许多国家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已成为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课后活动: 假如某一团队准备去欧洲西部旅游,预设参加下列游览项目:看峡湾风貌,观午夜太阳;游历风车王国,观看拦海大坝;欣赏塔桥,瞻仰马克思墓;游艺术之都,领略田园风光;观看斗牛表演,享受阳光沙滩;登阿尔卑斯山滑雪,参观钟表之都。查阅相关资料,为该旅游团队设计一条最优的游览路线并说出景点所在的国家或城市。
附1: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的地理问题探究是一种常用方法。由于区域特征或区域综合体的形成,均是各种自然、经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59 “活动”内容(答案见附2)。
济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对区域内某一地理事象形成的分析,需要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理清具有关联性的地理要素,并对其相互关系做出正确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区域内地理事象存在的客观性。对本节教材中的“乳畜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等问题的分析,就可以比较好地渗透地理问题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影响欧洲西部乳畜业发展的自然、社会因素的剖析,影响欧洲西部旅游业发展因子的探寻,让学生初步学会地理问题综合分析的方法。
附2:本节活动目标及答案提示 P.56活动:
【活动目标】认识欧洲西部特色农业方式———乳畜业;初步学会运用地理信息对乳畜业发展进行区位分析。【答案提示】
P.59活动:
【活动目标】认识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主要分布地;感悟欧洲西部旅游业十分发达,并学会综合分析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活动① 欧洲西部平原地形为主,有利于牧草的种植;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有利于多汁活动② 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密集,且饮食习惯以乳肉产品为主,市场需求量大;欧洲西部牧草的生长。
交通发达,便于乳肉产品的快速运输。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教学设计
【答案提示】
活动① 挪威 奥地利 意大利 瑞士 法国 英国
活动② 梵蒂冈、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安道尔都是国中之国;摩纳哥是临海国;马耳他是岛国。活动③ 通过寻找资料来说明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欧洲西部发展国际旅游业的优势条件有:旅游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经济发达,服务设施齐全,服务质量好;旅游产品丰富多样,便于游客购物;交通运输发达,便于游客进出等。
第四篇: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四节
欧洲西部
平关镇中学毛永波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2.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3.学会运用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我当国际导游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记住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名称和位置和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2.通过运用统计图分析说明欧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增强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分析、判断、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以小组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训练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看法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欧洲西部位置和范围。2.旅游资源的分布。
(二)难点
1.理解欧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思路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准备通过学生回顾自己旅游、读图填图、旅游线路设计、学生互相讨论、教师讲解等活动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四、教学方法
读图法 发现法 讲授法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课件、欧洲西部的政区空白图(附件1)、“欧洲西部主要的旅游活动”资料(附件2)
七、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么?(学生活动一:谈一谈自己曾去过的旅游地点、自己喜欢的旅游项目。)今天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且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旅游地—欧洲西部。
活动一:欣赏欧洲西部美景图片
欧洲西部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风景优美;中部高耸的阿尔卑斯山,是人们登山和滑雪的好地方,北部有曲折,幽深的峡湾,引人入胜;这个地区有不少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是欧洲三大著名的旅游国。
活动二:由学生分析以下资料,得出“欧洲西部雄厚的经济实力”的结论 1、1998年欧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世界位次 2、2008年世界银行公布世界最富国家前10名
3、简单介绍欧盟,理解欧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欧盟是当今世界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政治、经济组织。成员国之间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服务自由流通。在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极发展趋势中。美国是超级经济大国,日本是经济大国。欧盟以联合的优势与美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欧洲西部对外贸易中,出口大于进口,而且出口量和进口量均大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活动三:在线阅读
【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八、拓展升华
我们六盘水市因地制宜的发展了哪些特色经济?发展这些特色经济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九、板书设计
(一)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
(二)繁荣的旅游业
(三)雄厚的经济实力
第五篇:《欧洲西部》说课稿
《欧洲西部》说课稿
《欧洲西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欧洲西部》是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东半球地区》的延展和深入,是学生具体了解本区某个发达国家的宏观印象形成处。本节教材按总分结构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即: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和繁荣的旅游业。教材第一部分为欧洲西部总述,后三部分即为第一部分陈述原因。在本节教材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计划协助学生学习第一和第四部分,即“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和“繁荣的旅游业”。
“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首先介绍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并主要以“欧盟”为载体,展示欧洲西部的多个发达国家及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举足重轻地位,同时引发学生去深入认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这部分内容侧重对欧洲西部经济现状进行整体介绍,为后面分析本区经济发达的原因作好铺垫。
“繁荣的旅游业”重点介绍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资源及其所属的国家,以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旅游,推动经济”的意识,从而陶冶学生情操。这部分内容是对欧洲西部“发达国家集中,经济实力强盛”的解释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联系现实生活,确定本课时需达成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记住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熟悉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和城市,理解国际组织“欧盟”的重要作用,了解欧洲西部的主要旅游资源和高额的旅游收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增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教材编排结构和知识体系,结合学生已有地理学科素养,严格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确定本课时教学重点为:欧洲西部的位置、欧盟的成员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由于七年级学生对国际比较组织陌生,部分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等诸多因素,确定本课时教学难点为:建立欧盟的好处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4.教材处理
本节教材“活动”较多,如果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单独设立“知识传授”和“活动认知”等环节,容易让学生感觉单调乏味。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将教材第一部分的两个活动分解到对欧盟成员国的了解和经济地位的认识中;同时结合学生兴趣,调整教学顺序,即提前学习欧洲西部的旅游业。
二、说教学方式
1.教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教学思想,确定以以下教学方法为主:
欣赏法:为学生提供和展示大量欧洲西部的风光图片与音乐片段,目的是创设教学氛围;
讨论法:课堂教学拓展问题“建立欧盟对其成员国的好处”对学生个体来说,有一定难度,展开小范围讨论目的是力求教学难点。
2.学法
合作学习:本课时正文内容偏少,许多知识点和能力点都融入了教材的活动和图表中,学生个体对提炼教材活动和图表信息的水平有限,归纳总结能力欠缺,在寻找欧盟成员国、分析欧盟经济地位和识记欧洲西部旅游胜地等环节都有互帮互助的需要。
三、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1.“蓝色多瑙河”音乐片断目的:创设教学情景,烘托教学氛围
2.“欧洲西部政区图”目的:说明本区位置及欧盟的成员国
3.“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统计图”目的:比较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4.“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次图”目的:强调欧洲西部发达国家集中
5.“欧洲西部旅游风光图片”目的:展示欧洲西部的著名旅游资源
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世界比重表”目的:强调欧洲西部旅游收入高
7.“宜宾旅游风光部分图片”目的: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
8.“积分榜”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激励评价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1.“听一听”:播放“蓝色多瑙河”音乐片断,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2.“说一说”:组织学生简谈日常生活中对“欧洲西部”的已有了解;
学习新课:3.“找一找”:查图,描述本区海陆位置,了解欧盟成员国的名称和分布;
4.“议一议”:讨论“建立欧盟,对其成员国的好处”;
5.“比一比”:比较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6.“看一看”:欣赏欧洲西部的著名旅游资源,分析其旅游收入;
总结新课:7.“试一试”:组织学生简述新知;
巩固练习:8.“做一做”:
课后练习;9.“猜一猜”:地理谜语。
机动安排:10.欣赏“宜宾风光”。
《欧洲西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章安排在第七章亚洲的后面,通过亚洲的学习,学生对亚洲区域地理的知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欧洲西部地区的学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二是,气候与农业。在本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熟知欧洲西部是一个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又能成为下节课介绍其工业、旅游业及欧盟组织的切入点,同时,能为学生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观念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及其主要的国家首都;能说出本区主要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利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的能力;通过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经济的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明确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及主要国家首都。
2、难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说学情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初中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读地形图、气候图的方法;
2、在本节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一学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欧洲西部地形时,让其动手设计贴地形图,调动其学习兴趣。学习温带海洋特征时,每组讨论归纳,由中等生作中心发言人,进一步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性强的问题先由一般学生回答,尖子生点评,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在学生进行交流收集资料、贴地形图、看投影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辨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及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贴图、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特色建筑和秀丽风光的图片,音乐为《西班牙斗牛曲》和斗牛视频,进入课堂。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图片结合的形式导入,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二)新课讲授: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设计三大环节)
环节一: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目标,共有三个题。学生通过阅读、读图完成第一题填空题,了解到本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然后再仔细读图,找出主要的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并指出哪些是岛国、半岛国、临海国及内陆国,从而加深对国家位置的记忆。最后,总结第三题本地区的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设计意图:欧洲西部范围位置及其主要国家首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借助自学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性,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环节二:趣味阅读。
学生了解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趣的袖珍国。教师借助幻灯片出示袖珍国和临邑县的相关图片,图上有数据标注,通过对比更能直观感受最小国家,并留下深刻印象。
设计意图:了解特色国家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环节三:小结。
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英国 法国 德国 瑞士 瑞典 意大利
本区面积最大、最小的国家:法国 梵蒂冈
小结目的: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难点。
2、气候与农业(设计三大环节)
环节一:小组讨论。
为什么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学生会说温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所以最关键一点教师说明:气候是影响农业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找各组代表发言,既能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又能感受到小组活动的快乐,同时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胆量。
环节二:合作探究。
这里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如何形成的?教师采用独特的方法,解除学生认为“难”的顾虑。主要采用填空的形式、抢答的模式,在头脑中形成固有模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设计意图:降低学习的难度,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学会归纳与总结。
环节三:小结。
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欧洲西部》说课稿3
中学地理“说课”的内涵主要是指地理教师依据教学大纲,遵循地理教学规律,以口述的方式阐述个人对一节课教学的总体构思;以及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设想等。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2 欧洲西部――传统的畜牧业》为例,简单说明中学地理“说课”的几大要素。
一、说教材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介绍欧洲西部,共四部分,第一框题“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第二框题“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第三框题“传统的畜牧业”,第四框题“繁荣的旅游业”。第一课时介绍欧洲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本区经济发达来源于三大产业:工业、畜牧业、旅游业。畜牧业一直是该地区重要产业,本课时重点介绍了其畜牧业。教材打破常规,采用倒叙方法,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特点出发,引入欧洲发达的畜牧业;接着教材活动内容,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分析本区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又从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本区的气候成因,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简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二、说学情
1、通过初中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读地形图、气候图的方法;
2、初一学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欧洲西部地形时,让其动手设计贴地形图,调动其学习兴趣。学习温带海洋特征时,每组讨论归纳,由中等生作中心发言人,进一步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性强的问题先由一般学生回答,尖子生点评,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传统的畜牧业。
2、能力目标:《地理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地理课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概念,进而理解基本规律。因此本节课能力目标主要表现在:
(1)培养学生读图收集信息,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评价地理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地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1)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我国西部牧区面积广大,更有许多优良畜牧品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启发学生借鉴西欧经验,为祖国西部开发建设献计献策。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学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描述温带海洋性的气候特征;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欧洲畜牧业成为传统产业的原因。
五、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在学生进行交流收集资料、贴地形图、看投影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辨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及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贴图、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七、说教学构思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
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欧洲人生活与饮食习惯的资料。
[投影]“欧洲人的生活图”。(定格在餐桌上)
教师在复习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及该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课前收集的欧洲人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的资料、投影欣赏两种活动,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畜牧业。这样做的目的让学生“感悟生活,发现问题”。这也是地理新教材的基本理论之一,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展开探究过程
[活动二]
[投影]欧洲西部牧场图。简单介绍欧洲西部国家的畜牧业情况。
从导入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但这只是直观现象,还应从地理角度探究其形成原因。鉴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此处适宜教师运用活动帮助学生探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牧场情况,进而进一步探究多汁牧草分布广泛与哪些自然条件有关?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并引出活动三。
[活动三]
让学生读课本图8.23“欧洲西部地形图”大致了解该地区的位置、地形、海拔,由学生归纳出:欧洲西部地区位于大西洋东岸,地处中纬度地区,地势低平,南北多山且多东西走向,中部平原广大,这种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有利于牧场广泛分布,适宜发展畜牧业。教师适当进行点评。
[出示]欧洲西部地形轮廓板图。让学生上讲台,用磁性贴将“大不列颠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吸在轮廓图上。
教者明确地形特点: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
通过学生读图,使学生明确本地区地形特点;贴欧洲地形图,让学生上讲台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
帮助理解,记住主要的山脉、平原、岛屿名称和位置及山脉的走向。现代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这样做的意图在于“注重差异,培养能力”。
本区的畜牧业发展除与地形有关外,还与气候有关,那么,本区的气候怎样呢?
[活动四]
[投影]欧洲西部气候图
分组讨论:1、该地区主要气候特征,引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概念。
2、这种气候对畜牧业生产有何影响?
教者明确:1、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年降水均匀。
2、这种冬暖夏凉降水较多的气候适宜牧草生长。
分组讨论,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能力及知识水平,安排中等生作中心发言,尖子生点评。使学生既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又知道这种气候适宜于牧草生长。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活动五]
再读课本图8.22“欧洲西部的气候”,从图中让学生读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本区为什么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为广泛?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教者提示:从位置、地形、北大西洋暖流、西风带等方面去分布、归纳,最后点评。
(三)深入探究过程
1、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以及其对欧洲传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但那一地区有没有种植业?情况如何?
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比较,了解本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畜牧业,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种植业,只是种植业为畜牧业服务。
2、学生阅读课本p.62材料
明确:欧洲西部地区劳动力短缺,生产高度机械化、现代化、自动化,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工业经过深加工后的畜产品的附加值远高于种植业,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更高的利润,也是本区畜牧业一直发达的又一原因。
设计目的在于说明畜牧业的发展除与自然条件有关外,社会经济条件亦是影响因素。至此难点迎刃而解。
我国西部地区与欧洲西部的纬度相似,也以畜牧业为主,有很多牧场,优良畜种。
[诗歌欣赏]《敕勒歌》
但本区畜牧业发展比较粗放,发展潜力很大,如何借鉴西欧的经验,结合西部开发,大力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为祖国的发达、富强贡献力量!是各位同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通过学生欣赏诗歌――敕勒歌,引出我国西部牧场,加强“学生渗透,激发热情”。让学生理解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和在处理人地关系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理意识和地理价值观,同时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四)拓展与练习
1、我国西部有哪些牧区?有什么优良牲畜品种?
2、欧洲西部地区和我国西部牧区在地形、气候等方面有何异同?
八、说板书设计
讲完课后可以让学生设计板书,或者教师自己设计如下:
九、说问题设计
教师可以依据“活动”设计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新颖性和活动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十、说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视频资料及诗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
以上结合《8.2 欧洲西部――传统的畜牧业》一课,简单介绍了地理“说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应该说什么。教师在说课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说课”不是讲课,应该“说”,绝对不能“念”(或“背”)讲稿或教案;②应充分准备,面对的是评委或者老师,应该把自己准备的成果展示给评委或老师(如课件、板书设计、知识结构等);③普通话要标准,并注意语言简洁、明确;④注意时间限制。
《欧洲西部》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主要为七年级地理教育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本章安排在第七章亚洲的后面,通过亚洲的学习,学生对亚洲区域地理的知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章在设计安排上试图体现强化区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加强联系性,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说明地理问题和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以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
世界自然地理的特定空间特征和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的学习,主要通过教师引导读图与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得,以基本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为重点。加强读图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训练,加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提出地理学习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
欧洲西部地区的学习,主要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归纳突出欧洲西部工业分布、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关系等问题。并通过动手设计旅游线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本节的教材内容结构
本节共四部分,第一框题“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第二框题“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第三框题“传统的畜牧业”,第四框题“繁荣的旅游业”。
3本节内容的逻辑结构(或叫编排方法)
第一课时介绍欧洲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本区经济发达来源于三大产业:工业、畜牧业、旅游业。畜牧业一直是该地区重要产业,本课时重点介绍了其畜牧业。教材打破常规,采用倒叙方法,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特点出发,引入欧洲发达的畜牧业;接着教材活动内容,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分析本区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又从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本区的气候成因,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简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二、说学情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初中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读地形图、气候图的方法;
2、在本节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一学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欧洲西部地形时,让其动手设计贴地形图,调动其学习兴趣。学习温带海洋特征时,每组讨论归纳,由中等生作中心发言人,进一步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性强的问题先由一般学生回答,尖子生点评,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传统的畜牧业。
2、能力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地理课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概念,进而理解基本规律。因此本节课能力目标主要表现在:
(1)培养学生读图收集信息,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评价地理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1)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我国西部牧区面积广大,更有许多优良畜牧品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启发学生借鉴西欧经验,为祖国西部开发建设献计献策。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学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描述温带海洋性的气候特征;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欧洲畜牧业成为传统产业的原因。
五、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在学生进行交流收集资料、贴地形图、看投影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辨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及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贴图、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七、说教学构思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交流课前收集的欧洲人生活与饮食习惯的资料。
(二)展开探究过程
[活动二]欧洲西部牧场图。简单介绍欧洲西部国家的畜牧业情况。
[活动三]让学生读课本图8.23“欧洲西部地形图”、欧洲西部地形轮廓板图让学生上讲台,用磁性贴将“大不列颠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吸在轮廓图上。使学生明确本地区地形特点。
[活动四]欧洲西部气候图
分组讨论:
1、该地区主要气候特征,引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概念。
2、这种气候对畜牧业生产有何影响?
[活动五]再读课本图8.22“欧洲西部的气候”,从图中让学生读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三)深入探究过程
[诗歌欣赏]《敕勒歌》
(四)拓展与练习
1、我国西部有哪些牧区?有什么优良牲畜品种?
2、欧洲西部地区和我国西部牧区在地形、气候等方面有何异同?
八、说板书设计
讲完课后如可能可以让学生设计板书,或者我自己板书。
九、说问题设计
依据“活动”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新颖性和活动性,结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十、说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视频资料及诗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