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科学教案《我有耳朵和鼻子》
小班科学教案《我有耳朵和鼻子》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耳朵听辨不同声音,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初步知道耳朵和鼻子的用处,了解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对听声音、闻气味活动产生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科学《我有耳朵和鼻子》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耳朵和鼻子的用处,了解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
2、能用耳朵听辨不同声音,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
3、对听声音、闻气味活动产生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玩具电话一只(有电话声响的)或手机中的各种铃声。
2、密封罐,装有沙子、铃铛、积木等。
3、密封但有气孔的果奶瓶人手一只,分别装醋、臭豆腐、风油精、麻油。
4、空气芳香剂一瓶。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玩指“五官”游戏,引起兴趣。
二、闻气味,感知鼻子的用处。
1、教师在教室喷香水,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罐子里有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大家都用鼻子闻一闻,香不香?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鼻子闻“气味瓶”,注意不紧贴鼻子,也可用手扇动提问:这里有很多气味瓶,气味瓶里是什么味?怎么才知道?
3、幼儿闻气味,并与老师同伴交流,闻到的气味。
三、玩“听听猜猜”游戏感知耳朵的用处。
1、寻找自己的耳朵,了解耳朵的用处。
2、请幼儿听辨不同声音:电话声、铃声、并请幼儿玩玩“声音罐”听听发出的声响。
四、了解保护耳朵、鼻子的方法提问:鼻子和耳朵都是我们身上的宝贝,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
五、阅读幼儿用书——我有耳朵和鼻子。
1、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图上小朋友的脸上少了什么?请幼儿添画。
2、认一认,汉字“耳朵”,说说:耳朵有什么用?
3、观察画面,引导幼儿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请幼儿学一学这些声音,并在能发出声音的圆圈里涂色。
4、看图说一说:图中小朋友用手指着什么?认一认汉字:鼻。
5、想一想,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动物的鼻子有什么用。
6、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哪些东西?哪些东西有香味,启发幼儿在有香味的方格中打√。
本文扩展阅读: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
第二篇:童话故事:眼睛、鼻子和耳朵
童话故事:眼睛、鼻子和耳朵
小主人的眼睛近视了,要去配一副眼镜。
配完眼镜回来的路上,鼻子和耳朵不情愿地说:“眼睛近视了,应该带眼镜,但眼镜为什么要卡在我们身上呢?”眼睛垂头丧气地说:“谁让小主人把我弄近视了呢!要不咱们能有这么大的压力吗?”听了眼睛的话,鼻子和耳朵开始想办法。
一天,小主人弯下腰捡东西时,鼻子和耳朵使劲一晃,眼镜“叭”的一下掉到了地上,碎了。小主人眼前一片模糊,只能看见东西的轮廓。他向前走时,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腿磕破了。小主人只好再去配一副眼镜,花了好多钱呢!这时,嘴巴说话了,“要是你们不捣乱,小主人能摔跤吗?能花那么多钱?”听了嘴巴的话,鼻子和耳朵再不敢捣乱了,也乖乖地听话了。他们齐心协力支撑起眼镜,小主人能看清楚了,也常常夸它们是自己的好助手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齐心协力,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石景山区六一小学二年级:田飞飏
第三篇:眼睛、耳朵、鼻子、嘴想象
眼睛、耳朵、鼻子、嘴想象
有一天,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突然我的耳朵大喊一声:“听!那清脆的的鸟叫声,那叮咚、叮咚的流水声,真是太美了!小主人没了我,什么也听不见一定会大哭的。”
“什么什么?什么叮咚叮咚的,我只闻到了花朵、绿草、小溪的清香,有什么叮咚叮咚的声音呀,真烦人。我还知道,我是小主人最喜欢的,如果没有我,小主人吸不到氧气,会死的。”鼻子在嘴上面嚷嚷着。
嘴一边用红色的花粉抹着自己的身子,一边娇气地说:“你们别争了,我才是小主人最喜欢的呢!没有我,小主人说不了话,吃不了东西。一会饿死,二不会说话会憋死。所以小主人认为我是最好的。”说完又用红红的嘴巴吧哒吧哒地吃起了甜葡萄。
眼睛在一旁歪歪嘴说“要说你们的素质就是差呢!争什么争,你们看不见小主人最喜欢的人就在这儿吗?”鼻子和嘴巴都向上看了一下,异口同声地说:“你?能为主人干点什么?”眼睛说:“你们不知道吗?小主人如果没有了我,就不能学习了,不能学习就没有知识,没有知识就,就……对了,就会被社会淘汰!”
眼睛、鼻子、耳朵、嘴经过一番激烈的辨论,最后又都认为自己的想法太偏激了,别人才是对的。于是就换了位:嘴跳到了眼睛的位置,鼻子跳到了嘴的位置,耳朵跳到了鼻子的位置,眼睛跳到了耳朵的位置。这下可乱了套。
别人都说:“哈,是个小怪物!”我苦恼极了。最后它们都跳回了原来的位置,我又开心地笑了,我说了声:“做一件事,没有你们谁都不行。”眼睛、耳朵、鼻子、嘴和我一起开心地哈哈大笑。
这一笑,把我给笑醒了。我揉了揉眼睛。回忆起梦中的情景,感到特别有意思。
第四篇:长鼻子和大耳朵童话故事
长鼻子和大耳朵一起去旅行,他们走啊走,走啊走,突然听到一个声音,“请帮帮我!”
他们一回头发现原来是一只小鸟被树藤缠住了翅膀。
“请帮帮我吧!”小鸟再次恳求道。
长鼻子见了,不耐烦地说:“我们还要赶路呢!没那闲功夫多管闲事!”
大耳朵却说:“没关系,举手之劳嘛!”他走过去,把藤蔓解开。
“谢谢你!你真是好心!”说完,就飞走了。
他们继续赶路,走啊走,走啊走,突然又听到一个声音,“看你们往哪里跑!”
原来是一个老巫婆,又黑又长、脏乱的头发,树皮似的皱纹,干瘪的嘴巴里似乎没有一颗牙齿,还发出可怕的笑声。
“你……你要干什么?”长鼻子和大耳朵害怕的问。
“干什么?当然是要抓住你们啦!”老巫婆狞笑着,然后从破破烂烂的袍子里掏出一把魔杖,叽里咕噜的念了一句咒语,一道紫色的光就“咻”的一声从魔杖里射向了他们。
紫光绕啊绕,就将他们捆了起来。
“哈哈,这下逃不掉啦!”老巫婆哈哈大笑着,声音刺耳极了。
正在这时候,那只小鸟飞了过来,咬断了长鼻子和大耳朵身上的绳子,然后突然变成一把利剑,冲向老巫婆,刺破了她的胸膛,救了长鼻子和大耳朵。
第五篇:幼儿园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有生命和无生命
幼儿园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有生命和无生命
【活动前评析】
户外活动时,幼儿对滑梯下的一只蝙蝠产生了兴趣,并且发现幼儿对许多的小虫子兴趣浓厚;而对院中的小树、常青树却不知爱护,经常采树叶,摇晃小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都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但小朋友却没有真正深入地了解过它们。因此,我们采用幼儿感兴趣的形式,通过形象直观的方法,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初步了解并区分生活中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爱护生命, 结合本月主题活动《感官总动员》我设计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的录像。
2、若干小贴纸标志: 哭脸和笑脸
3、活动前布置户外活动场地,放置相关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如:各种昆虫、花草等。
【活动过程实录】
1、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观察,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
(1) 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组是无生命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图片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2) 渗透“有生命”与“无生命”两词,引发幼儿进行探索与分类的欲望。
2、教师讲解用图标分类方法,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标志, 笑脸 代表有生命,哭脸 代表无生命,将有生命的物体粘贴上笑脸,无生命的物体粘贴上哭脸。
(2)组织幼儿在户外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进行分类、粘贴标志。孩子们在户外尽情的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为其粘贴标志户外的小草、大树、毛毛虫被粘贴上了小笑脸,滑梯、秋千、垃圾桶被粘贴上了小哭脸。
3、共同讨论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及其概念。
(1)共同探讨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根据幼儿的分类结果,引导幼儿分别说出寻找到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的特征。
(2)教师进行小结:有生命的物体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带幼儿一起检查分类结果,并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4、教育幼儿保护生命,热爱环境。
(1)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应如何爱护有生命的动植物?
(2)带领幼儿将大自然的动物放生。
5、延伸活动:看幻灯片。感知巩固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作者:河北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河北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小一班苏淑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