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的秘密》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能容解一些东西等特性。
2.初步了解人类与水的关系,懂得保护水,有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两个杯子(一个盛水,水里有一只小蝌蚪,一个装沙子,沙子里藏着糖果),一玻璃杯清水,每组一份牛奶、白糖、盐、沙、石子、。旺仔瓶一个,里面塞着海绵。
2.每组有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等玩水小容器,每人半玻璃杯清水和毛巾3·有关西部干旱地区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变魔术吗?最喜欢看谁的魔术?
(1)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个魔术想看吗?教师操作,幼儿欣赏。
2)出示一杯水和一个旺仔瓶,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真奇怪,老师把水变到哪去了呢?谁猜出来了?
3)谁来找找这其中的的秘密?让幼儿上台寻找答案。
4)其实水的秘密还有很多,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一起去找找水的其它秘密吧。
2:幼儿猜猜水里、沙子有什么?
1)教师出示一个杯内装有水和小蝌蚪,说说杯子里有什么?(杯子里有有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你是怎么知道的?有的说透过水看到的)
2)出示另一个装满沙子的杯子,沙子里藏着糖果,提问:杯子里什么东西?你是怎么知道的?除了沙子还有其它东西吗?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沙子里到底有没有东西?有什么东西?
3)为什么?我们能看的见水里游着的小蝌蚪,而看不见藏在沙子里的糖果宝宝呢?
教师小结:原来呀,水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我们能看见水里的物体;而沙子是不透明的,所以我们看不见里面藏着的东西。
3·教师提供各种玩水的容器和袋子,让幼儿尝试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1)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水小容器,每人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容器玩一玩水,看看会发现什么?
教师:为什么水会没有了?(水从洞洞里漏掉了。:水从洞里流走了。)
教师小结:因为水是会流动的。所以装在容器里的水会从有孔的洞里流走。请小朋友从桌上的白糖、盐、牛奶……中任取一样东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及实物在水中的变化,提醒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谁来告诉大家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回答:(1·糖、盐放在水中没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2·牛奶放在水中,搅一搅后没有了,水变成了白色,小石子还在水中。3·糖、盐、牛奶放在水中都没了,水变成了白颜色了,沙子、石子都在水里。)
教师小结: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糖、盐牛奶放入水中都不见了,这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
4·引导幼儿了解水的用途,并懂得节约、保护水。
(1)原来水有这么多小秘密呀。请小朋友坐到座位上来于老师还有问题想考考你。小朋友你们知道,水有什么作用吗?
能洗澡、能洗手、能发电、能浇花、能喝等。
(2)水有这么多的作用,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好朋友。
可我们经常在电视看到一些河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怎样保护水呢?(不把脏东西丢进河里、工厂里污水不能放到河里、看到河里有垃圾把它捞上来、让治污水的叔叔把水变干净)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
(3)你们知道吗?仅仅做到不把水弄脏是不够的,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面临干旱,让我们去看看吧。(出示有关西部干旱地区的课件)
(4)你们看到了什么?那里发生了什么事?看到这些你以后想怎么做?
洗手时水不要开大、洗完手要及时关水龙头、不能玩水、绝不浪费水……
教师适当引导,使幼儿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发幼儿保护水,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师小结:水对我们这么重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节约用水,保护我们赖以生的水资源吧!
活动延伸:1让幼儿设计节约用水标志,提醒人们节约用水。2生活中进一步探索发现水的更多秘密。
【《水的秘密》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中班教案水的秘密
2.水的净化教案设计
3.《中水的利用》的教案设计
4.课文泉水的教案设计
5.课文秋水的教案设计
6.大班水的秘密教案
7.科学活动水的秘密教案
8.《线的秘密》教案设计
第二篇:《水面的秘密》教案
《水面的秘密》教案
【教材分析】
《水面的秘密》是在青岛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3课的内容。在三年级上学期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初步认识了水的特性,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已经发现了水滴在玻璃片上会呈水滴的形状呈现弧形,初步向学生介绍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小学生的科学探究不应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鉴于水的表面张力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就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活动:首先是使曲别针留在水面上的活动,进而初步认识水有表面张力;其次是硬币容纳水滴及水杯中加玻璃球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水的表面张力大小;第三是将洗洁精滴在水中,观察水面曲别针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水的表面张力会改变。【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① 认识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的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可以改变。②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⒉过程与方法:
①细致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能设计实验研究水的表面张力。②作出科学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
③进一步培养科学观察、实验、记录等科学素养。⒊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大胆预测、认真实验的科学习惯。②体验大自然的奥秘,进一步热爱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研究,认识水的表面存在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可以改变。【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能进行科学的解释。【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的视频及图片,并制作课件。
2.分组材料:水槽1个、玻璃杯1个、烧杯1个、玻璃球、硬币、大头钉、曲别针、小块滤纸、剪刀、水、滴管、洗洁精、镊子、叉子、试管架、试管、尺子、玻璃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先请同学们说一下已经知道的水的相关知识。2.播放水黾在水面运动的录像,使学生产生疑问。
【设计意图:学生的求知欲及好奇心是科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本课中,学生对熟悉的水已有了一些科学的认识,但对水的表面张力却很陌生。教学就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开始,但通过观察水黾在水面上的运动将他们引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
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1.讲述:我们首先借助曲别针来研究。如果把曲别针直接放进水里,它就会因为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的问题而下沉到水底。但是,现场表演的小魔术,可以让孩子们打破对以前只是的依赖,产生新的问题。
2.汇报讨论:为什么将大头钉放在纸片上再一起放入水面就可以成功地使它不沉下去呢?大头钉的重量有没有变化?水有没有变化?那是什么力量使大头钉待在水面上的呢?
3.出示水的表面张力概念:“水表面是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板书:水的表面张力)
4.提问:水的表面张力有什么特点?(板书:紧紧靠拢、相互吸引)【设计意图: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曲别针丢在水里会沉在水底,而教师的演示实验现象却对其已有经验构成了挑战。学生的内心一定十分想弄明白其中的奥妙,自然就注意仔细观察实验的材料,积极动脑思考实验的方法。在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上,教师顺势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使学生体验了成功地使曲别针留在水面上的喜悦,同时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将曲别针托在了水面上。这时,将水的表面张力概念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既尊重了学生的需求,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研究水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1.讲述:水的表面张力不仅可以托起像曲别针、水黾这样比较轻的物体,有时还可以使水的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形状。
2.从一滴水开始观察,然后是多滴水,一杯水的研究。
3.要求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后分组实验,然后汇报试验结果:都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才把水收缩、拉紧成圆球形的。
4.试着把硬币、曲别针、大头针等物品借助叉子放在水槽的表面上,体验水的表面张力的神奇。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研究,学生对表面张力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可以托起一些轻微的物体这一层面,本环节的活动却使学生惊奇于表面张力的魔力——在装满水的杯中居然还可以加进数量很大的其他物品。在实验开始前,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方法、操作的要求、记录的要点,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充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来解释自然界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则是水到渠成的安排了。】
四、认识水的表面张力可以改变
1.讲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水的表面张力还真不小,可以使水面鼓得这么高都不溢出来。那如果我们在刚才漂浮着曲别针的杯中加一滴洗洁精会怎样呢? 2.观察后小结:原来是洗洁精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导致曲别针下沉。3.联系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进一步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似乎对水的表面张力已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教学却来了急转弯,让学生感受了水的表面张力可以改变,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水的表面张力,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
五、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
2.提问:现在我们知道了水有表面张力现象,那么其它的液体是否有表面张力呢?你们准备怎么来研究呢?请大家在课后自己研究其它液体的表面张力。【设计意图:科学课堂教学只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在课堂活动中经历的探究过程、使用的探究方法都是学生自行探究的宝贵资源,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探究资源,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和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举一反三,在课后广阔的时空中开展有目的、有价值的探究活动。】 【教学反思】
关于水的表面张力的许多现象,真想全部用自己设计的实验一一展示给学生们看,首先是使曲别针留在水面上的活动,进而初步认识水有表面张力;其次是硬币容纳水滴及水杯中加玻璃球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水的表面张力大小;第三是将洗洁精滴在水中,观察水面曲别针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水的表面张力会改变。这一课涉及的实验太多了,都是小实验,虽简单却繁琐。但是,我试着找一条线串起这堂课的许多实验时,还是省去了好多,总不能面面俱到吧!
《水面的秘密》教案
昌乐县宝城街道小学
赵 彩 霞 TEL:*** E-mail:caixiaxinliang@sina.com
第三篇:水的秘密教案
《水的秘密》教学设计
一、猜谜激趣引入: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则,(出示课件)双手抓不起,有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是什么呢?对,是水(板书:水)
你们知道哪里都有水吗?(生交流)你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
是啊,水无处不在,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进入水的乐园去探索水的秘密(板书秘密),好吗?
二、合作探究、观察发现水的特点
(四人小组观察水填表、汇报交流)
三、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水呀不仅无色、无味、无形,还是个神奇的魔术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小水滴去进行一次神奇之旅吧!
(要求:仔细看、认真听,水都变成了什么?)(展示水的变化)
1、同桌交流:水都变成了什么?
3、找几位学生表演水的变化(提出要求)
四、了解水的用途
小朋友们,水呀不仅神奇,而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你们有过口渴(非常想喝水)的时刻吗?谁来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知道为什么吗?(展示人体图)指名说说原因。水对我们重不重要? 所以说人体是个大水桶,有资料显示,一个人七天不喝水,生命就会终止。可见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水。.除了每天要喝水,哪位小朋友还知道我们做什么的时候需要水呢?
2.水除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还有哪些用途呢? 指名说(展示资料补充)
3、水有这么多用途,那你们知道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吗?(出示图片)
地球上绝大部分都是水,所以地球又被称为“水球”呢!这么多水是不是想用多少就有多少呢?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而我国更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有很多地方严重缺水,下面请看一组画面。(课件)
4.当你看到干裂的土地,缺水的儿童,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虽然我国很多地方严重缺水,但在我们身边浪费水的现象却十分严重。
5、请学生说说知道的浪费水的现象。(课件)
那么多浪费水的现象,真让人感到痛惜,而有人面对滴水的龙头却不以为然地说“不就是一滴水吗”难道一滴水真的不重要吗?让我们来看这组数字(课件)
得出这个惊人的数字你想说什么? 6.能不能小看这一滴水呀?如果我们小看了这一滴水,总有一天会面对这样的画面:出示课件《最后一滴水》请大家用响亮的声音读出来。
过渡:同学们,为了不让这种惨剧成为现实,我们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节约每一滴水!(板书:节约每一滴水)
生活中还有许多可以节水的地方,人们没有发现,现在让我们大家想想办法,为节约每一滴水想出你的金点子。
1、同桌交流(出示课件)我是节水小卫士,我的好办法是()。
2、谁来说说你的好办法?(对说得好的学生发节水标志)
小朋友们,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光靠我们的努力,所能节约的水也是有限的,怎么办呢?(课件:做节水宣传小卫士)3.四人小组设计节水宣传画
4、屏幕出示合作要求
3、全班展示交流。
总结:小朋友们,老师从你们一段段充满创意的宣传画中,看到了你们宣传节约用水的责任与爱心,更看到了希望与未来。我坚信,当我们用心去爱我们的家园时,当我们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与节约用水有关的生活小事时,我们的家园将会更加美丽,我们的生活将会因此而更加幸福、健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节约用水,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最后让我们在欢快的歌曲中结束这堂课的学习好吗?
第四篇:甜甜的秘密 教案设计
《第六册 第七课 甜甜的秘密》教案
教学理念:
1、以“藏秘密,送秘密”的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心中发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2、以音乐为本体,重视音乐实践,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
3、从重点、难点入手,在活动中、在无意中学习掌握并突破重点难点,为学习歌曲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藏秘密,送秘密”的活动中,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2、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唱出前半段悄悄地、偷偷地送秘密,唱出后半段急切的希望老师早点知道自己送出的秘密。
3、聆听《飞来的花瓣》,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进一步提升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学唱《甜甜的秘密》,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
教学难点:表达自己的秘密(包括表达节奏中的秘密,旋律中的秘密,橘子中的秘密等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
师生问好!
1、一般我们上课时,老师是怎么和我们问好的?
2、突出音乐课的特性,让我们的问好更有节奏感。
听清楚老师向你们问候语的节奏,你们回礼时问候语的节奏要求和老师的节奏一模一样。
4/4
X X O X X X O X | X O X O X - ||
师:
小朋
友
小朋
友
你
们
好!
生:„„
二、秘密藏节奏
1、导入:小朋友们,在你们的心中,有小秘密吗?你们愿意将你们的小秘密来告诉老师或你周围的小朋友们吗?
2、今天老师有一个小秘密,你们想听听吗?
秘密,老师直接讲出来,也像小朋友们一样,有点儿不好意思,所以老师就把秘密“藏”了起来,再送给你们,这样你们就能一起来分享老师的小秘密啦!
所以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玩一个“藏秘密,送秘密”游戏。――出示“藏秘密,送秘密”
怎么玩呢?听好要求。
一起来听听老师的小秘密,看谁能收到,又能领会老师的小秘密呢?
4/4 O X | X.X X X X.X X X |X O X O X ||
Da……
原来老师的秘密藏在了
中了。
3、一起分享老师的秘密。――出示节奏。
4、现在你们能像老师一样,把你们的小秘密也藏在节奏中,又送给你的同桌一起分享你秘密中的快乐呢?要求同桌听了你的秘密也能听懂和领会!
三、秘密藏旋律
1、导入:秘密我们不仅可以藏在节奏中,也可以藏在音乐中,听听!老师又把秘密藏在了音乐中,看看谁又能收到,领会呢?
1=F 4/4
O 1 | 4.1| 4.5 6 5.||
La……
2、一起分享老师的秘密。――出示旋律。
四、秘密藏橘子
(一)学唱歌曲前8小节
1、导入:老师送秘密给你们了,你们想不想把你们的秘密也送给老师吗?听听老师所在学校的小朋友们,他们把他们的秘密藏在了哪?怎么样送给了老师的?
听《甜甜的秘密》前8小节。
2、猜猜他们的秘密,说说他们的心情。
从橘子的味道入手,让学生猜猜他们藏了什么秘密;他们有这么“甜甜的秘密”,现在我们小朋友们也一定有了许多“甜甜的秘密”想告诉老师了吧!现也让我们把我们的秘密像他们一样,藏在“橘子”中好吗?
从“悄悄地”体会小朋友们的心情。
3、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前8小节。――出示前8小节歌曲内容。
从“悄悄地”引导学生轻轻地唱,带着“把橘子偷偷地藏”的心情学歌。
4、我们还可以把我们的秘密藏在哪?送给老师呢?试着唱一唱!
(二)学唱歌曲后8小节
1、当你们把秘密藏在了橘子里放在老师的抽屉中后,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们希望老师知道你们的秘密吗?
我们一起先来听听他们藏秘密后的心情,看看是不是和我们有同样的心情呢?――听《甜甜的秘密》后8小节。
2、快把我们的心情唱出来吧!――出示前8小节歌曲内容。
①合着音乐学唱后8小节。
②难点乐句的模唱学习!
③用急切的心情唱唱歌曲!
(三)全曲连唱
1、让我们把这两端歌曲连起来唱一唱吧!――出示整首歌曲的内容。
①注意前后有不同的心情哦!
前:悄悄地;后:急切地!
②前后两端的连接。
2、能把你们的秘密唱给老师们听听吗?
3、看看你们的心多么急啊!多想让老师快点知道你们所藏的秘密是吗?那现在就让你们来说说你们所藏的秘密吧!„„
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话?也可以具体点:你想对哪为老师说些什么话?
4、再来唱唱这首歌吧!
(四)揭示歌曲题目
1、如果要你们给这首歌曲取一个题目,你会取什么?
2、出示歌曲的题目:《甜甜的秘密》。
五、秘密藏信件
1、我们小朋友们可以把我们甜甜的秘密藏在“东西”中,直接给老师!在我们以前有很多很多的同学都长大了,毕业了,离开了我们的学校!但他们始终都没有忘记从小一起伴随他们成长的启蒙老师!他们又会把他们的秘密藏在哪里?又怎么样送给老师呢?
①我们先看题目,――出示歌曲的题目《飞来的花瓣》
你能猜到他们是怎么样把秘密送给老师的吗?
②听《飞来的花瓣》。――出示歌词内容。
2、说说歌曲题材和内容。
3、复听《飞来的花瓣》,体会意境。
六、秘密的升华
今天我们还在学校,我们和老师天天亲密的相处着,让我们仍旧可以用最直接的方式,把你的秘密告诉老师!
最后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收到小朋友们的秘密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成绩哦!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把秘密送给自己最尊敬的老师吧!
在《甜甜的秘密》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第五篇:《线的秘密》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墨线的各种变化,简单了解国画用笔的方法;
2、学会欣赏自然界以及美术作品中的线条,感受线条的魅力和多变的特点;
3、能够把线条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表现身边的物体。
重点难点:在无形的体验游戏中掌握墨线的变化和笔法;能够在自然界以及艺术作品中发现线条,欣赏线条,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线条。
课前准备:
水墨画工具;线条范例;欣赏作品
作业要求:
尝试用你发现到的线条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水墨的渗透、扩散特性,泼墨画技法。展示部分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到水墨画其实并不难,我们也能画好水墨画。激发兴趣和信心。
2、出示课题《多变的线条》。思考:为什么叫做多变的线条呢?
二、体验:
1、对比以前学过的铅笔画、蜡笔画、彩笔画中的线条,感受墨线的多变:
请几位学生上台,分别用铅笔、蜡笔、彩笔画一条S线,而老师则用毛笔来画,请台下的学生仔细观察,墨线与其他笔画出来的线条有什么区别。从中感受墨线的粗细变化。
2、感受墨线的粗细变化:小比赛,谁能画出最细的墨线?谁又能画出最粗的墨线呢?让学生自己研究怎样才能画出老师要求的效果。然后请学生上台示范,引导观察他们的用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的区别。再尝试画一条有变化的曲线,两头粗中间细,并引导反思:在画这条线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感受提笔与按笔的区别。
3、感受墨线的曲直变化:在这个环节里,我们除了学会画直线、折线和曲线外,还要懂得不同线条给人的不同感觉。我们先通过名家作品,感受不同线条的区别。大致的感觉是,曲线柔和、柔软,直线平稳、硬朗。但欣赏名作时教师不宜多说,应该是多问。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感觉来。这样他们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在有了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圈和正方形。圆圈要注意手腕的转动和中锋用笔,方形则要主要拐角的地方要藏锋。这些我们都可以在实例观察、对比中引导学生掌握。
4、感受墨线的干湿变化:方法与上面同。主要在练习时要注意水分的控制。
5、作品欣赏:包括名家的作品和小朋友们的作品,找找他们运用了哪些线条,并猜猜他们是怎样画出这些效果的。
三、表现:
自选一主题进行创作,把你在本节课发现到的线条运用到创作之中。
四、回顾:
1、作品展示。
2、自评和教师点评:说一说,你在作品中运用了哪些线条?为什么要这样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