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开阔思维,大胆创新、想象,其中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还可以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参考。但还需要教师一步一步进行引导:1、想象人物:根据特定人物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2、想象环境:根据人物活动想象环境。
本课是创新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部分人物动态图片,也可以采用实现将人物动态粘在作业纸上,让学生根据想象转动纸张改变动态的方法使用。
二、教学内容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人物造型发挥想象力,添上适当的背景,创造不同的环境使画面丰富完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热情,以及改造解构事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2、难点:根据特定的人物姿态,通过改变位置方向想象人物动态的变化,表现活动内容和情节,并添加适当的环境。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图画纸、彩笔、蜡笔、胶水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由米勒的油画《拾穗者》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出课题。
(二)、探究过程
1、课件出示百变宝宝大变身。
问题:你发现了百变宝宝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学生反馈,教师小结:同一个人,因为人物的发型、服饰、道具、环境等发生变化时,画面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改变特定人物环境的兴趣。
2、课件出示一个人物动态图片。
(1)问题:你能根据这个人物的动作,猜出他在做什么吗?
(2)出示几张背景图,学生观察哪张更合适。
设计意图:根据人物动作,想象特定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
3、猜一猜:这两个人在做什么?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小组探究)
(1)教师找一个学生上台表演,学生回答。
(2)幻灯片出示可能的背景图,启发学生思维。
(3)教师出示与这两个人物动作相关的画。
4、想一想:
(1)想象:(出示一个人物动作图)
他在哪里?他在做什么?用语言把你联想的情景描绘出来。
(2)思维拓展:改变人物的角度、方向或位置,启发学生的想象。
5、打开书本第27页,看看小朋友是怎么想的?你最喜欢哪幅?为什么?(幻灯出示学生作品)
6、教师示范画,学生一起添画环境。
(三)、提出作业要求:
根据自己所选的人物造型,发挥想象力,在上面添加适当的背景,让画面更丰富、更有新意;人物与环境搭配和谐美观,主题鲜明。
(四)学生动手绘画,老师巡回指导。(音乐、计时器10分钟)
(五)学生作业展示与评价。
对照要求:(1)构图完整;(2)画面有创意;(3)人物与环境和谐统一。进行自评或他评。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境恶化图片)。
我们人类不可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所以,在我们的绘画创作中,人物要与环境的巧妙结合,才能够丰富画面,突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