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祝福教案(教案组合)
祝福教案
【教学目的】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5、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因此,布置学生在课前为 “我”写日记,给祥林嫂列年表。旨在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教学重点]为 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教时安排】三课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每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鲁迅的小说中有三个人物最为出名——孔已己、阿Q、祥林嫂,孔已己是有姓无名;阿Q是有名无姓;祥林嫂是既无名也无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这个既无名也无姓的人物——祥林嫂。
二、背景介绍: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三、检查预习:
1、注音:
监(jiàn)生 烟霭(ǎi)朱拓(tà)不更(gēng)事
贺家岙(ào)荸荠(bíqí)草窠(kē)渣滓(zǐ)
炮烙(páoluò)惴惴(zhuì)歆(xīn)享 牲醴(lǐ)
2、解释词语:
寒暄 尘芥堆 淡然 俨然 咀嚼赏鉴 沸反盈天 不更事 《四书》(见教材注释)
四、通过核对课前预习作业为 “我”写的日记,给祥林嫂列的年表来理清课文结构:
1、日记:
12月23日
回到鲁镇,住在鲁四老爷家。
12月24日
午饭后,访朋友回来在河边见到祥林嫂,她问我三个问题。回来觉得心里不安。
12月25日
午饭后还是看朋友。鲁镇人都忙着准备“祝福”。傍晚,听到祥林嫂的死讯。晚饭后,回想祥林嫂的一生。
12月26日
五更被爆竹惊醒。天亮,离开鲁镇。
2、祥林嫂年表:
到鲁镇以前 二十六七岁,在卫家山和祥林结婚。
到鲁镇元年 春天死了丈夫,年底(冬初)逃到鲁镇做工。祝福时很忙。
到鲁镇二年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
到鲁镇三年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
到鲁镇四年 贺老六死。
到鲁镇五年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很闲。
到鲁镇六年 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到鲁镇七年 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到鲁镇八年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到鲁镇九年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
到鲁镇十三年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五、分析课文。
1.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必须先来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才能准确地把握住祥林嫂的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小说的主题。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速读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情 节 内容 起讫段落 时间
序 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结 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开 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发 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高 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尾 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 补充知识: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又叫初春。同样有孟冬,孟夏,孟秋。仲zhòng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同样有仲夏(盛夏),仲秋,仲冬。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又叫暮春、晚春:暮春三月。晚秋:秋季的末期,暮秋、深秋。同样有暮冬、深冬。夏末。2.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3.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2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4.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第33段“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5.本文的线索:从文章的内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以深刻的笔触展现了旧中国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生存的社会环境及其悲剧的一生。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祥林嫂的形象
(1).小说中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肖像描写代表了她三个人生阶段,试找出来,谈谈他们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其中的变化又说明什么?
明确:第一处: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年轻,勤劳,朴实,新寡)。“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顺着眼”(善良温顺)“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形象: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第二处:再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分析: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她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第三处:死前与作者相遇。——“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分析: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作用: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初到鲁镇时,虽可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们仍可看到在她身上还有着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鲁镇时,这种青春活力已经不复存在,而第三处则更显示了不仅青春活力不再,甚至连生命力都已失去。这三次描写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通过鲜明的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提醒:要特别关注鲁迅先生对眼睛的描写。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
(2).对祥林嫂行动和语言的描写
行动: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再嫁时一路只是嚎、撞在香案上。
(不逆来顺受、受人摆布,同时也是对礼教从一而终的坚持)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的很(精神受到打击)语言:谈阿毛之事:初次与四嫂谈(痛苦与自责)
与众人谈(痛苦麻木)
与柳妈对话:加重了精神负担
与“我”对话:矛盾心理 希望破灭
小结:祥林嫂本是一个善良能干的劳动妇女,在正常的社会里,她可以凭自己的劳动过幸福的日子。可是,她首先受到包办婚姻的约束,嫁给了比她小十岁的男人;丈夫死了,她首先受到婆婆的虐待,终于被卖进山里,这并非自愿的“再嫁”,招致了不贞节的罪名,后夫病死,又给她添上了“不详之物”的恶名。鲁四老爷不准她动祭品,给她精神上致命的打击;柳妈告诉她死后将受锯刑,更增添了来世受苦的恐惧;路人的冷漠也使她心灵受到伤害,她很快衰老了,被鲁家辞退,终于冻死在雪地里。
2、分析鲁四老爷和“我”两个人物形象:(1)、分析鲁四老爷形象
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呢?
①间接描写: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厅堂的布置,几案的摆设,处处显示出令人窒息的死气。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中国的宋明理学对于处在封建等级制最底层的劳动妇女来说,是最残暴最苛虐的一种思想体系。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稍有触犯,则赐死、沉塘。
②直接描写:A.行动描写:这表现在祥林嫂被抢走的两件事上: 1当婆婆一边抢人一边来领工钱时,鲁四老爷把祥林嫂一文也没有用的工钱全交给了婆婆。与此相对照的是对被压迫的寡妇祥林嫂的冷酷无情。2祥林嫂曾那样辛勤地为鲁家劳动过,可当她遭到恶运时,鲁家却无动于衷,连祥林嫂走没走、怎么走的,都毫不过问,只是到了正午,四婶肚子饿了,这才想起了祥林嫂淘米时拿走米和淘箩,于是倾巢出动“分头寻淘箩”(第44段);连平时摆派头、端架子的鲁四老爷都“踱出门外”,“直到河边”,等看见米和淘箩“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时,这才放心。这场虚惊,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一个劳动妇女的命运都不如一个淘箩、一点米、一株菜,鲁四老爷冷酷残忍的嘴脸跃然纸上。B.语言描写: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
a.祥林嫂被抢前:第38段 b.祥林嫂被抢时:第49段 c.当他为寻淘箩,“踱”到河边时:第46段 d.紧接着,午饭之后,卫婆子又来时:第52段 e.对四婶的暗暗告诫:第71段 f.祥林嫂死后:第20段
作为这六次开口背景的是鲁四老爷虚伪寒暄后的“大骂其新党”,它恰恰深刻地揭示了那六次开口的根源。
归纳: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作者刻画人物用笔不多,却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实相映,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2)、简略分析“我”这个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第三课时
一、分析、讨论写作特点: 1.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第一处(第1、2段):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沉重”、“阴暗”、“乱成一团糟”等词透露出了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压抑和反感。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 的描写,也点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后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悲剧的社会基础。②第二次是对祥林嫂死后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的描写。第二处(第32段):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凉和我的“沉痛”心情。中间的议论是反语(参见课文下的注释),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畅”是愤激和沉痛之语。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第三处(最后一段):这段景物描写是由回忆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相照应,渲染了热闹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着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穷的痛苦和悲哀。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
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2、剖析社会环境
在祥林嫂的不幸人生中,她周围的人是如何表现的呢?(1).祥林嫂再嫁
A.婆婆为了小儿子的婚事,心安理得地把祥林嫂卖掉。
B.祥林嫂被婆家绑架捆走,四叔四婶首先想到的是给自己家惹了麻烦。C.小叔子为了自己的婚事,和别的男人一起强按着嫂子的头拜堂。
D.鲁四老爷主张:这种人虽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祭祀不能让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2).儿子被狼吃了
A.鲁镇的男人毫无同情心,听了这悲惨的事,“没趣的走了开去”。B.女人们倒是“陪出许多眼泪来”,同情心也算有些,“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这是什么样的心理呢?分明是拿祥林嫂的伤心事当她们无聊生活中的调剂罢了。当阿毛的故事不再新鲜时,她们就“烦厌得头痛”了。
(3).祥林嫂头上的疤
A.阿毛的故事镇里人味同嚼蜡了,从柳妈处又传出新的故事来。于是鲁镇的人们“发生了新趣味”,像阿Q头上的疤一样,祥林嫂头上的“疤”又成了他们生活的调剂。祥林嫂诉说阿毛的故事时,还希冀着鲁镇人的善良,现在她已经彻底绝望了,“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
(4).祥林嫂的死 A.鲁四老爷的诅骂:“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对死人也不宽容。
B.家里的短工很“淡然”:“穷死”的,有什么好惊奇的。C.“我”开始有些“惊惶”,“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心地已经渐渐轻松”。
D.“活得有趣的”众人,“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大家欢欢喜喜地过年。
二、本文既然是一出悲剧,还为何以《祝福》为题?(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1)祝福是鲁镇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充满了“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色彩,祝福之时也正是封建思想对人们影响和制约最深的时候,也是人们对祥林嫂歧视和迫害最甚的时候。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以此为题可突出主题。
(2)“祝福”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是人物命运转变的契机和背景。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祝福”展示了初到鲁镇的祥林嫂的勤劳能干,“祝福”时使一向勤快能干的祥林嫂受到了鲁家的冷遇和歧视,即使她倾其所有,花费了“历年积存的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也没有改变。这使她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总是惴惴的,有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最后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惨死雪夜。
(3)所谓“祝福”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其实像祥林嫂这样的处在封建思想和制度压迫下的劳动人民哪有福可“祝”?又岂能“祝”来幸福?以“祝福”
为题有反讽之意。
三、关于《祝福》主题理解。
《祝福》写于1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来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反映出旧社会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肉体遭受压榨、蹂躏,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鲁迅通过祥林嫂的故事所显示出的摧残和杀害劳动人民的有形和无形的刀子,有些也正属于鲁迅所要探索和要改造的“国民性”,其实所谓“国民性”正是长期封建统治造成的。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以唤醒人们来“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
第二篇:古典舞组合教案 文档
《古典舞组合》
育贤实验学校初中部 吴秀远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体会和运用古典舞的呼吸
2、掌握古典舞基本步伐:圆场、踏步、大掖步
3、运用古典舞基本步伐即兴创编舞蹈队型
二、教学难点
运用古典舞基本步伐即兴创编舞蹈队型
三、教学过程 热身:
1、压腿
2、踢腿
3、地面训练
复习:
古典舞呼吸身韵组合,注意体会慢吸慢呼、快吸慢呼的运用。
教授古典舞基本步伐: 圆场:
双膝自然靠拢,勾脚落地,从脚跟压到脚尖,连贯上步。
踏步:
重心在前脚上,后脚微弯、屈膝、脚掌点地。
大掖步: 重心在前脚上,后脚旁边探出去、下蹲、伸直。
创编;
以2—3人为一小组,以《茉莉花》为背景音乐,运用所学新步伐走动,创编2个舞蹈造型。课堂小结:
中国古典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请同学们在学习这节课后,能更深一步体会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合与高度统一的古典舞美学特色。
第三篇:《组合图形》参考教案
《组合图形》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和操作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组合图形的过程。
2、认识组合图形,能把简单的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的图形。
3、在具体的事物中发现图形,分解组合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体会到割补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二、情境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的红旗是五星红旗,上面有五个金黄色的星星,那你想知道其他国家的旗帜是什么样的吗?
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你还知道其他哪个国家的旗帜呢?说说看,他们的旗帜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的观察一下上面的这四个国家的旗帜,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老师提示: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平面图形,那这些旗帜是有哪些图形构成的呢?
生1:丹麦国旗是由四个长方形组成的。
生2:捷克的国旗是由两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生3:巴西国旗是长方形的,中间是由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圆。
3、师:这几个都是组合图形,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组
/ 3
合图形?
生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成的是组合图形。生2:有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3、师小结: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的表面有组合图形?(学生自由回答)
三、说一说
1、师:看完了这些国家的国旗,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身边最熟悉的旗帜的形状,我们最熟悉的旗帜是什么呢?不错它就是少先队旗。(课件出示)老师介绍有关少先队队旗的相关资料。
中队旗,高为60厘米、长为80厘米,一端剪去高为20厘米、底宽为6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形成一个三角缺口。五角星及火炬颜色同大队旗,在以60厘米为边长的正方形中心。
队旗可用布、绸、缎或其他质地材料制作。
2、师:下面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多动脑筋,在中队队旗的图形中画画,看你能想到它是由那些图形组合的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然后反馈自己是怎么分的,怎么想的?老师在关键点拨。
3、师:很好。刚才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在思考过程中,在图上添加了一些线。请通过“线”这个工具来帮助解题的同学举手。谁说一说你为什么要添加这些线呢?
学生回答(用这线可以把这它分成一个三角形与一个梯形或是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4、师:老师还要高兴的告诉大家的是,使用的画线工具解题的人,不但我们的小学生在使用,大学生,数学家也在使用哟。人们把这样的线叫做辅助线。(板书:辅助线),需要注意的是它一般用虚线表示,而不是同学画的实线哟。
课件出示几种分割的方法: „„
5、师:请同学好好想想,屏幕中的五种辅助线的功能是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能不能给他们分分类呢?
/ 3
学生分类:
(1)一种功能是将大图形分割成小图形的,然后将所有的小图形加起来。(板书:分)
(2)另一种功能是将大图形补成一个更大的图形,然后用大图形的面积减去补的图形。(板书:补)
6、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现在如果让我们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你可能使用什么工具?(辅助线)它有什么功能(分,补)。
四、扩展练习
1、将下面的图形分割成你学过的图形。(见教材87页“练一练”第1题)师:同学们认识组合图形了,那么大家还想了解有关组合图形的哪些知识? 生1:我想了解组合图形的周长。
生2:我想知道组合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学习一下组合图形的面积。
2、“练一练”:第2题。学生自主计算,老师指名回答。
老师提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边长。
五、游戏
用图形作画。(见教材87页“练一练”第3题。)(1)观察教材上的树形图,说一说上面有哪些图形?(2)找一找图形的组合规律,并进行交流。(3)学生按照发现的规律自己准备一张纸画一画。(4)交流画的结果。
六、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 3
第四篇:组合图形教案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92-93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会计算较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分析、动手能力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教学重点: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简单图形面积的和或差的计算。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分析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温习旧知
(出示请柬)师:昨天陈老师收到一份向阳希望小学的请柬,他们要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中队会。你们想去参加吗?(生:想)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去那里的地图。(课件演示路线图)边演示,教师边介绍。
师:从我们居住的城市出发,要先经过教堂,才能到达向阳希望小学。咱们一起先去教堂看看吧(课件出示“美丽的教堂”)同学们,你们觉得教堂漂亮吗?(漂亮)它是一座很典型的西方建筑,在它的身上你能找到我们所学习过的哪些图形?(学生口答)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些图形,比一比哪位同学能最先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得出它们的面积。(课件操作演示图形及相对应数据)学生口答。真不错,看来大家对于图形面积计算知识掌握的很好。我们再来看看这座教堂还有什么好玩好看的地方。
(课件演示“教堂玻璃”)
师:这是教堂的一扇玻璃,请问:每种颜色需要多大的玻璃?该怎样处理?(学生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像这样由两个以上的基本图形组成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组合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贴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师:这是教堂的侧面墙。(课件演示“教堂侧面墙的形状”)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谁来说说看。(学生口答)“还有其他方法吗?”
介绍方法后,教师边操作电脑,进行课件演示,边小结讲解。请你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课件演示)
2、欣赏完房子,我们再去教堂后院看看。(课件演示“教堂菜地”)
你能算出菜地的面积吗?同桌位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后,指明口答)课件演示学生想法。
3、参观完教堂,我们便来到整洁优美的学校。(课件演示“学校场景”)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面面鲜红的队旗,说到队旗,我们常见的有三种,分别是大、中、小队旗。(演示“队旗”)其中形状最特殊得便是中队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特殊的旗帜。(课件演示“中队旗”)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求出它的面积?两人一组讨论,并将你们的想法用笔画在纸上。(教师出示一下作业纸)哪组同学来展示一下本组的想法。(课件演示“想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请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课件演示)
三、巩固练习
研究完队旗,咱们一起去操场上看看吧。瞧,他们的校园真大呀。绿色的部分便是他们的花圃跟草地,比起这么大的校园。他们学校的绿化就显得单调了。树也少,花也不多。为了让向阳小学师生们的学习工作环境得到改善,校长决定大面积进行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听到这个消息,你们高兴吗?
不过,在彻底美化前,向阳小学的校长想麻烦我们班的同学,帮他计算几个数据,以便使美化的效果达到最好。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课件演示“校园绿化图”
1、美化校园第一件事:安装地下壁灯。
地下壁灯安装很麻烦,一点都不能有差错,请你们帮他计算清楚。
2、美化校园第二件事:选择栽种地。
师:操场边有两块空地,校长决定小块地种花,大块地种树。请你们帮他选择一下。
3、美化校园第三件事:栽种迎宾树。
师:学校门口有一大片空地,为了营造绿色氛围,校长决定在这块空地上栽梧桐树,可是,不知道要买多少棵树,请你们帮帮他。同桌位合作完成此项任务。(算完后,上台汇报想法及计算过程。)
课件演示“壁灯题”(教师提出计算要求。)学生汇报计算过程,课件演示。课件演示“栽种地题”(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实物投影仪展示运算过程。)课件演示“栽种地”。(同桌位合作完成)课件演示:图形分
四、总结
完成几项任务后,校长对我们班同学的表现非常满意,他对我说:他会依据你们提供得数据,带领大家对校园进行美化。希望你们有机会再来向阳希望小学,参观参观美化后的学校。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既参观又学习探究新知识,大家收获都很多。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勇于发现,敢于创造,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课件演示“欢迎再来”)
第五篇:简单的组合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14页的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五的第7至9题。
教材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对有关排列组合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例3的教学是通过探索四个队一共要踢多少场球,学习简单的组合。在四个选项上进行组合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实践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亲自实践中突破难点,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试验等活动发现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准备:课件、国旗图片、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认识你们,想和你们握握手,谁愿意?(我愿意。)好的,现在老师请两位同学上来,我们三个人一起来握握手。大家注意观察,每两个人握一次手,我们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了3次手。)同学们观察很认真,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用字母来表示我们三个人。(A、B、C)你能用连线的方法求出一共握了几次手吗?
指名学生板演。
二、激趣导入,自主探索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告诉你们:2002年,中国队终于第一次取得了参加世界杯足球赛的资格。世界杯足球赛C组球队如图:(出示主题图的课件)
1.提出问题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
2.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合作,用四个队的国旗图片连一连。
3.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交流。(汇报时,让学生利用国旗图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其他同学认真观看,看他们的方法和你们小组的方法一样吗?(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老师适当引导。)
5.小结:
第一种方法:把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第二种方法:把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再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师:无论同学们用哪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
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简单的组合”。(板书课题。)
三、巩固运用
师:下面我们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1.课本第114页的“做一做”。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这种游戏吗?(玩过)每一次都有两个小朋友抢到椅子,一共有几种可能?(指名学生回答。)
2.课本练习二十五的第7至9题。
师:同学们请看第7题,有四种硬币,每次取两个,取出的钱共有几种情况?请同学们试试,可用画线的方法。(即:3+2+1=6。)
第8题,小兵去买书,他带的钱只够买两本书,请你帮帮他一共有几种选法?(3种。)
第9题,有四个小朋友要通电话,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可以通多少次话?用线连一连。(指名学生板演。)
四.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
请选择练习题卡上的其中一题来做。(练习题卡上出示两道题:第一题出示四种水果,让学生选择两种水果摆在盘子里。
水果拼盘。(每盘摆两种水果,有几种摆法?)
第二题出示五种物品,让学生自由选购两种,有几种选法?
小组展示。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组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理念】
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简单组合的思想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双向互动教学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游戏,寻找规律,交流总结简单组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有序思考能够在解决问题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达到全面性。
【教学内容】
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本114页《数学广角》单元例3,做一做;练习二十五的第7~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课前准备】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
【教学策略】根据组合的知识特点“条件隐晦,思维抽象”,在教学中采用发现法,坚持“思路教学”,深钻教材,注意从小组合作交流、游戏设计入手,模拟发现,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优化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设计意图: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很好的引入新课目的)
①请看一段视频。
②刚才这段视频讲的是什么?
③2010年广州亚运会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给我们留下很难忘的敬意,说到体育运动,不能不说我学校的一个体育特色,那就是足球,我们学校的足球队参加比赛拿了很多荣誉,说到足球比赛,有一种很高级的足球比赛,就是世界杯足球比赛,世界杯比赛每4年一次,2002年我们中国国家队冲出亚洲参加时间杯足球比赛,和其他3个国家都分在4组。
二、共同探究。
出示课件,2002年世界杯足球比赛C组的球队如下:让学生观察。
师:有几国家?分别是哪些国家?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假如你是裁判员,你会怎么安排比赛。(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让他当裁判员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其他同学做一个客观的引导从而更好的为下面的小组讨论环节做铺垫)
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小组交流合作,讨论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共同思考探究的能力)
3、学生汇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并回忆上量课时学的排列与组合的要点: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板书)。
归纳小结:通过学生的回答和交流,让学生说出和足球比赛类似的组合与顺序无关。
4、小结
这种方法是组合的其中一种方法,列举法(板书)。
让学生评价一下这种方法,同时引出另一种方法(连线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评价,并通过评价对已学知识做一个深刻的描述,了解列举法的特点)
5、出示: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的正方形图,提问学生看到这,你想到什么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连线法)。
6、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1-2个学生的作品,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再归纳小结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要做到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7、引出连线的方法不止一种还可以横着连线,继续学习连线法。通过第二种连线法的学生,让学生明白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在组合中的重要性。
8、归纳小结。
刚才同学们学习的两种方法,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组合时,我们注意什么。加深对简单组合的认识。
(设计意图:对于连线法的学习,学生更容易接受,更直观。放手让学生说一说,连一连,讨论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激发学习欲望,在此过程,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只是顺水推舟的作用。)
三、拓展练习。做一做(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魅力、吸引力)
①审题,让学生猜猜哪两个同学会抢到椅子,有几种可能?
②找3名学生进行游戏,游戏前,先说清楚游戏规则,同学们要思考的问题:
③活动结果汇报小结。
四、巩固练习(设计意图:对已学知识进行的梳理,巩固,小结,再一次复习连线法和列举法)
(1)练习二十五第7题。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2)练习二十五第9题。
方法与例三一样,四个人两个人之间通电话!
五、课堂小结(设计意图:知识的迁移、升华)
1、说说生活中简单组合的例子:各种比赛,位置编排、游戏等。
2、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决一些生活中与组合有关的问题。(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检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现实意义,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难题)
七、板书设计:
简单的组合
列举法 不重复
连线法 不遗漏 有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