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职校缝纫班培训教案
第一章
成衣工艺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纺织纤维通过缝合造型基本知识;熟悉服装造型的前期内容;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动手意识;为未来服装设计成衣缝制部分奠定基础。
教学要点:
要求学生对服装设计和服装结构知识正确理解和实践;引导培养学生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思想;掌握正确的工艺造型方法内容。
学习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第一节
成衣工艺学概述
一、成衣工艺学
1.成衣的概念
在讲述具体内容之前,我们首先介绍一下成衣的概念。成衣:按标准号型成批量生产的成品衣服,这是要对于在裁缝店定做和自己家里制作服装而出现的一个概念,我们现在服装店中一般出售的都是成衣。
2.成衣工艺学的概念
成衣工艺学则是针对成衣生产而产生的一门研究成衣生产技术与工艺的科学。
第二节
成衣工艺发展概况
一、成衣工艺的影响因素
1.服装加工工具的进步
从最原始的骨针、动物筋制成的线,发展到现在服装常见的加工工具和设备4000余种,出现了包括单缝机、链缝机、绷缝机、包缝机、刺绣机、锁眼机、钉扣机、打结机等缝纫等缝纫机械,打褶机、拔裆机、粘衬机、各种部件熨烫机和成品熨烫机等熨烫机械,摊布机、电动裁布机、模板冲压机等裁切机械,以及电子计算机在服装工业中的应用和柔性吊挂生产线系统等。成衣工艺也由原始的手工作业,发展到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服装机械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成衣工艺的发展,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简化和优化生产工艺。
2.服装材料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服装材料的种类很多,有天然的动物纤维、植物纤维、矿物纤维和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以及各种纤维的混纺、交织的织物。新的风格的织物形态和新涂料的产生,推动各种湿热塑型工艺、粘接缝制工艺的发展,从而改进了部件的组合形式,促进新工艺的产生和旧工艺的改进,提高加工效率和制品质量,这里可以举一很常见的例子:粘合衬的运用,代替传统的布衬、麻衬、毛衬等,既简化了成衣工艺又提高了服装质量。
.服装品种发展和款式流行趋势
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使服装种类不断增加,主要体现在两上方面:
(1)品种的增加,如一些特种职业服和防护服,这些服装具有不同的特殊要求。
(2)服装款式的增多,服装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的特点,要求服装企业能够快速反应市场需求,柔性吊挂线系统、单元同步生产系统、快速反应系统等生产方式的产生,正是这种需求的反应,相应地这些系统也促进了新工艺的产生,旧工艺的改善。
二、成衣工艺技术发展的方向
1、服装机械设备技术
服装机械设备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尽量减少生产和过程,提高设备利用率,采用高新技术和设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生产过程管理、仓储管理、产品配送及企业管理,促使成衣工业向高效率、高质量发展。
2、成衣生产程序化
成衣生产过程实现程序化生产,使整个成衣制品生产形成自动化流水线,由原来的每人单独做一件改为流水线生产,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相对降低,而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
3、纺织技术科学化
采用纺织工业、服饰工业及现代最新技术成果,开发适应新材料的合理而科学的成衣技术,发展无缝缝制、成形立体编织等。“一步法”、“非缝纫”.
三、我国服装生产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我国的成衣工艺历史比较久,但发展缓慢,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停留在个体制作和手工作坊的生产形态,现在我国的服装企业也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而国外的服装生产已经过机械化生产的六十年代、自动化生产的七十年代、计算机化生产的八十年代到计算机网络化生产的九十年代。我国现有的服装企业中约有80%是中小型企业,而且大多是数量型企业,以廉价的劳动加工及大批量的生产在市场参与竞争,据调查,70%的欧洲服装企业拥有服装CAD系统,台湾拥有服装CAD系统的企业所占比例为30%,而我国仅为2.5%,而且柔性吊挂生产系统、单元同步生产系统、快速反应系统在我国应用也很少,由此也可看出我国服装工业技术的落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是中国服装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根据产业竞争理论,一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或利润率)是产业内部竞争状态、要素供给条件、市场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及替代品的发展、新进入者的威胁共五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达国家服装工业的发展历程也表明,劳动力成本在竞争中越来越退居次要地位。因此,判断中国服装工业在未来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有必要从以下五方面加以考察。
1.业竞争低价无序
依靠成本、价格进行激烈竞争是中国服装工业的现状,多数企业忽视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型人材的培养,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轻研发,重仿制轻独创,忽视设计、品牌和创新。服装出口基本上是“贴牌生产”,导致加工贸易比重高而出口单价低。目前我国服装行业还没有一个国际品牌,这与我国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2、产业信息化水平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装产业信息化水平很低。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发达国家服装企业已广泛应用于信息采集传递、产品设计、生产管理、电子商务等环节。服装CAD/CAM系统在一些国家达到60-70%的普及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也得到广泛应用,建成了小批量、高质量、多品种、短周期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而我国服装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虽然在“九五”期间有很大提高,但信息化水平低,CAD/CAM的普及率仅为2.5%,企业对信息和网络通讯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还比较陌生,获取国际市场信息的速度慢,缺乏对服装发展趋势的把握。
3、要素供给源源不断
服装行业的要素供给主要包括作为主要原料的面料和劳动力供给。我国面料加工能力处于世界前列。多年来国内面料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中低档面料已严重过剩,一般面料企业对服装企业不具有侃价实力,服装企业处于相对有利谈判地位。我国高档面料的开发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目前我国出口服装中约有50%使用进口面料,高档面料已成为制约服装行业发展的瓶颈。2002年我国进口面料的平均关税在17%以上,我国承诺2005年将关税降低到11%左右,下降35%;目前国家的产业政策鼓励国产面料开发以顶替进口,因此今后无论是进口面料关税的降低,还是国产面料能够顶替进口,都将降低出口服装的面料成本(面料成本占服装总成本的55%左右)。高档面料对服装的瓶颈制约将逐步消除。劳动力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虽然近年来东部的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但随着中西部开发的推进,中西部充足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将为服装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
4、产能大于需求增长
服装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需求是稳步增长的。这种增长不但来自人口数量的增长,今后更体现在生活质量提高带来的消费增长。但多年来我国服装产能远远超过需求的增长,服装市场已连续多年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一般产品大量积压,消费者对服装产品的侃价能力不断增强,国内服装价格已连续下跌。市场体系建设是影响市场流通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缺乏成熟、高效的服装流通体系,缺乏像沃尔玛、日本迅销一类的大型服装流通企业。发达国家流行的专卖店、大卖场等连锁商业模式在我国仅初露端倪。诚信建设的缺乏也是导致我国市场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企业间缺乏契约与诚信合作,造成交易成本高企,商品流通阻滞。
5、社会投资蜂拥而入
由于服装行业能够大量吸收劳动力就业,且投资少,见效快,进入壁垒低,在利益的驱使下,80年代起社会投资不断向服装产业集中,许多面料企业也纷纷向服装下游扩张。随着竞争形式向品牌和设计阶段的过渡,未来服装行业的进入壁垒将不断提高,加之行业利润率的下降,新的进入者将放慢进入的步伐。
从上述五种因素分析看出,我国服装行业在要素供给方面基本无约束(高档面料的约束将逐步缓解);市场需求方面虽然国内市场供过于求,但国际市场的出口空间很大;相关产业和无替代品不构成对其威胁。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服装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行业内部低水平削价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又决定了行业利润率不会长期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我国的服装产业在调整中发展,竞争中前进,出现了几个新特点。
(1)服装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上“系列化“、“多层次化“发展趋势明显。
(2)新增生产能力集中在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常规产品上。
(3)行业内中型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4)
服装生产工程的组成。
成衣工艺加工方法是要根据不同品种、款式和要求制订出特定的加工手段和生产工序,虽说加工方法、顺序不同,生产形态也是不定形的,但是其生产过程及工序基本是一致的,服装生产工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生产工序和环节组成:
(1)板制作工艺:基础纸样、样衣试制、纸样修正、系列样板制作。
(2)生产准备:面、辅料选用、预算、测试、整理。
(3)裁剪工艺:分床划样、排料、铺料、剪切、验片、打号等。
(4)缝制工艺:是整个加工过程中技术较复杂也较为重要的工序,包括如何确定加工方法,划分工序,组织工序,选择线迹、缝型机器设备和工具等。
(5)熨烫塑型工艺:是将成品或半成品通过施加一定的温度、湿度、压力、时间等条件的操作工艺,使织物按要求改变其经纬密度及衣片外形,进一步改善服装立体外形,包括湿热加工的物理、化学特性,衣片归缩、拉伸塑形原理和手工机械进行熨烫的加工工艺方法,定形技术要求等内容。
(6)成品品质控制:使产品达到计划质量与目标质量相统一的控制措施。
(7)后整理、包装、储运。
(8)生产技术文件的制订:总体计划、商品计划、款式技术说明书、成品规格表、加工工艺流程图、生产流水线工程设计、工艺卡、质量标准、标准系列样板和产品样品等技术资料和文件。
服装生产工程顺序名词术语,同学们可见课本.
【实验项目】
1.熟悉服装实验室各种缝型机器设备和熨烫塑型工具设备。
2.学习熨烫、裁剪等工艺技术。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服装实验室各种缝型机器设备和熨烫塑型工具设备,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通过参与熨烫和裁剪等工艺制作流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服装生产流程,培养学生对整个服装制作过程的操作能力。
【实验工具和材料】
1.各种服装裁剪工具
2.各种服装熨烫工具
3.各种服装缝制工具和设备
【方法和步骤】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2.要领讲授和工艺流程示范相结合。
第二章
成衣基础工艺
教学目的:
成衣工艺基础理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纺织纤维通过缝合造型基本知识;熟悉服装造型的前期内容手针工艺和基础缝纫工艺;为未来服装设计成衣缝制部分奠定基础。
教学要点:
要求学生对服装设计和服装结构知识正确理解和实践;引导学生手针工艺和基础缝纫工艺,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思想;掌握正确的工艺造型方法内容。
学习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验室操作相结合。
成衣工艺基础理论,同学们在以后的服装制作工艺中将接触到一部分,手针工艺和基础缝纫工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专业名词术语需要记忆,如有问题可参见书上内容。
一、针、缝线、衣料的匹配
在成衣工艺中,要正确处理针、缝线、衣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是否制出质量合格、外观美观的服装的制约因素,要依据不同的面料材质选用不同的针、缝线与之匹配。
1.缝线
缝线的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捻向、缝线细度(线密度)、种类。
(1)捻向;(2)线密度;(3)种类。
2.针
针可分为手缝机针(手针)缝纫机针(机针)两类.
(1)手针
手针大小粗细用号数表示,1-12号,号数越小针越粗越长,同一号中又有粗条针和细条针之分,一般缝制服装多采用4-8的粗条针,而缝制丝织布、绣花时多采用细条针。
(2)机针
机针又可分为工业用缝纫机针、家用缝纫机针.由于缝纫机种类很多,与其相适应的机针型号、规格形状也不相同,形状有直针、弯针、双头针等.机针的规格用公制代号Nm表示,Nm=100u,u为针刃的直径(单位为毫米).直针的针刃可分为Nm55、Nm60、Nm65……针号每档间隔为5,号数越大,机针越粗,这一点与手针刚好相反,公制代事情Nm与我们习惯的机针号数具有如下换算关系。
公制代号Nm 65
习惯号数 9
面料方面知识同学们要学服装材料学,这里不再重复。
二、针、缝线、衣料的匹配及规格表示
根据缝纫加工的对象确立使用针的规格,对某些特殊织物要根据材料的性能考虑选用特制的机针品种,如球形针的选用,同时还要考虑与线的配合。
第一节
手针工艺
服装手缝工艺即称手针工艺,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手缝工艺曾经在人类生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今天它仍是服装工艺中的一项基本功,特别是高级时装中不可或缺的工艺技术。手针工艺源于服装工艺,又高于服装工艺。作为服装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手缝工艺的各种针法和缝纫技巧,不仅是专业学习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手针工艺是传统的、主要的缝纫工艺技法之一。工具简单,缝制灵活、方便、随意,并能做出各种复杂和精细的针迹。有一些手针的针法,如钩针针法等,比缝纫机缝纫还要坚实,有的针法可把针迹缝在两层衣料的中间,正、反两面都不露针迹。手针还能做锁眼、钉钮、扎驳头、打套结等。尤其在加工缝制一些高档服装时,有些工艺必须由手工缝纫来完成。它代替目前缝纫机尚不能完成的技能。
手缝工艺的主要工具,是一枚小小的钢制缝针,缝针即手针,俗称“引线”。手缝时通常按缝制工艺的需要,或衣料的质地、厚薄及用线粗细的不同,来选择相适宜的缝针。缝针的质量一般要求针身圆滑,针尖锐利。具体掌握以下三点:
1、了解常用手缝针法名词术语,如缲针、滴举针,环针等。
2、熟悉各种手缝工艺的常用工具。
3、了解手缝针法在服装上的运用。
一、手缝工艺的基础练习
在对手缝工艺进行基础练习时,应该注意其坐姿、手势和操作过程的步骤等
1.手缝工艺的坐姿
2.手缝工艺的手势
3.捏针穿线方法
(1)穿线
(2)打线结
4.纳布练习
二、手缝工艺常用针法
手缝针法,即手工缝纫的运针方法。由于缝纫部位、材料,或缝合要求和作用的不同,需采用不同的针法。主要以下几种:平缝针、纳针、滴针、环针、拱针、三角针、杨树花针、串针等
常用手针工艺方法
1.攻针又称拱针,是手针缝纫最基本的针法。可将两层或多层衣片平面缝制一起来造型装饰,操作时,手针一上一下自右向左,按规定的缝纫线路,连续地保持均匀针距向前进针。
2.缲针起半缝合作用,用于布片与布片间的折叠缝合,正面露出有规律的明显线迹。缲针的操作方法有三种:明缲、暗缲、三角缲。
3.三角针又称花绷针、黄瓜架。针法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可单片装饰或布块的拼接装饰。操作时从左向右一针上一针下倒退缝。
4.回针另称勾针、倒勾针,针法有时候与攻针相象,但比攻针线迹稳定。可用于固定面料部位纱线造型(如斜向面料和弹性面料)。
三、手缝针法应用练习
手缝工艺的各类运针方法,主要是对各类服装的衣片起缝合作用。
1、钮眼
(1)锁平头扣眼
(2)锁圆头扣眼
2、钉纽扣
(1)实用扣
(2)装饰扣
3、缲边针法(1)竖缲针
(2)平缲针
【实验项目】
1.手缝工艺基础练习。
2.手缝工艺常用针法练习。
3.手缝工艺针法应用练习
【实验要求】
1.了解成衣缝制手针工艺技法。
2.了解服饰手缝装饰线迹工艺技法。
3了解高超的手工工艺技能的纯装饰性的刺绣针法。
【实验工具和材料】
1.各种服装手针实验工具为剪刀、顶针、碎布、线团、手缝针等。
2.服装手针实验材料。
3.各种手缝针法的示范样品。
【方法和步骤】
1.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2.要领讲授和工艺流程示范相结合。
第二节
机缝工艺
服装机缝工艺是服装科技发展的产物。19世纪,手摇缝纫机开启了人类服装史的光辉篇章,在今天它成为成衣工艺实现的关键环节。作为服装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机缝工艺的各种针法和缝纫技巧,是专业学习的需要。
机缝是指采用缝纫机缝制加工服装,它是现代服装工业生产的主要手段,利用缝纫机缝制服装工效快,而且针迹整齐美观,缝制简便省事..一般常用缝纫机虽然只能作单一的平针缝纫,但任何服装的衣缝,都是通过拼接缝合而成,尽管服装的衣料缝合形式多种多样,如分开缝、来去缝、包缝、压缝等,所有这些常用衣缝,一般的家用缝纫机都能缝纫,主要是操作的手势和衣料的折叠方法不同。主要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1、了解常用缝子名词术语,如平缝、搭缝、来去缝的概念等。
2、熟悉各种车缝工艺的常用工具。
3、了解缝纫机的性能。
服装机缝工艺基础理论
一、线迹、缝迹、缝型
服装的成形技术有缝合、粘合、编织等,其中缝合是主要的成形方法,缝合是将服装部件用一定形式的线迹固定后作为特定的缝型而组合.缝迹和缝型是缝合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选择与材料相匹配并符合穿着强度要求的线迹和缝型,对缝合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介绍几个概念:
针迹:缝针穿刺缝料时,在缝料上形成的针眼.
线迹:由一根或一根以上的缝线线圈以自串联圈,互串联圈穿入或穿过缝料而形成的一个结构单位。两个相邻针眼之间所配置的逢线形式.
缝迹:在衣片上形成的相互连接的线迹
缝型:一定数量的布片和线迹在逢制过程中的配置形态。
缝迹密度:在规定缝迹长度内的线迹数,亦称针脚密度。
二、线迹结构、性能和用途
缝纫机种类很多,同种缝纫机又可形成多种形式线迹结构以适应不同的用途,故线迹名称繁多,变化复杂.为了使用方便,根据线迹的形成方法和结构上的变化,将线迹分成各种类别和型号.线圈的成圈方式主要有三种:(1)自串联圈(2)互串联圈(3)交叉联圈.图见教材.
1、线迹类型的国际标准
根据线迹类型国际标准IS04915和国家纺织行业标准FZ01019-92,线迹可以分为系列。
100-链式线迹:由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针线形成,并以自串联圈为特征。
200-仿手工线迹:以单根缝线为特征。缝线以单线型式穿过缝料而成缝迹。
300级-锁式线迹:由二组或二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具有二组或二组以上的交叉联圈,一组缝线的线圈穿过缝料,并与第二组的一根或几根缝线联结。
400级:多线链式线迹:由二组或二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具有二组缝线的互串联圈。一组缝线的线圈穿过缝料,并借交叉联圈和互串联圈与另一缝线的线圈联结。
500级-包缝线迹:由一组或一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至少有一组缝线形成线圈包绕缝料的边。
600级-覆盖线迹:缝迹由二组或二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有二组缝线覆盖在缝料的两个表面。
2、代号:用3位数来表示,第一位数字表示系列,二、三位数字用同一系列的不同线迹,复合线迹用各个线迹代号以一圆点分开来表示。
3、缝制服装常用线迹的性能和用途
(1)300线迹
基本形式:直线、曲折形、暗线迹(交结点浮在外面)
直线型:普通缝合线迹,有单针和双针之分,如301线迹.特点:用线量较少,线迹的拉伸性较差。
曲折型:用线量相对较多,其拉伸性也明显提高,同时外观比较美观,一般用于缝制有弹性要求的针织服装和装饰衣边之用。如304、308.
暗线迹:装饰缲边线迹,具有一定的拉伸性,而且缝料正面不露明线,常用于针织服装,如320线迹。
(2)链式线迹
分为单线、双线链式线迹,用线量较多,拉伸性较好。
单线链式线迹:缝线断裂时会发生连续的脱散.有直线型,如101,用于暂时性缝制,如面袋、水泥袋.在缝制针织服装时须与其它线迹结合使用.曲折型如107用于锁扣眼,装饰内衣或连衣裙缝合.暗线迹103,用于纳驳头,底边撬缝。
双线链式线迹:直线型(401)正面线迹与锁式线迹相同,弹力与强力较锁式线迹好,且不容易脱散,常用于弹性较强的面料和受拉伸较多的部分。曲折型(404)也称人字型双线链式线迹,用于服装的饰边。暗线迹(409)用于裤子底边撬缝,多用于针织服装。
(3)包缝线迹
单线包缝(501)一根缝线,缝制毯子边缘的专用线迹。
双线包缝(503)适宜缝制弹性大的部位,如弹力罗纹衫的袖口、底边。
三线包缝(504、505、509)缝迹弹性好,针织品广泛使用,其中505号拉伸性较大,因而又称为安全缝线迹。
四线包缝(507、512、514)缝迹牢度高,多用于外衣合缝和内衣受摩擦强烈的肩缝或袖缝等处。
复合线迹多是由两种线迹复合而成,并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如五线包缝线迹,由一个双线链式线迹和一个三线包缝线迹,六线包缝线迹由一个双线链式线迹和一个四线包缝线。具有强力大,简化工序的特点,从而提高了缝迹的牢度和缝制的生产效率,多用于外衣或内衣等缝制。
复合线迹用各个线迹的代号组合,中间以一圆点分开来表示(401.505)
(4)
绷缝线迹:有装饰线为覆盖线迹(600)无装饰线为多线链式线迹(400级).具有:强力大、拉伸性较好,同时线迹平整,覆盖线迹有装饰作用,用于衣片的拼接加工,针织服装滚边滚领。(406、407、602、603、604、608)
三.缝型的分类及其应用
缝型的结构形态对缝制品的品质(外观和强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由于缝制时衣片的数量和配置形式及缝针穿刺形式的不同,使得缝型较之线迹更为复杂。
缝型的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代号为ISO4916;我国服装行业标准为FZ/T80003-9
四.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以下几个内容.
1、表示方法:用5个数字表示,第一个表示分类号(1-8),第二三位数字表示缝料的不同构成形式(01-99),第四五位数字表示机针不同穿剩点的位置,刺穿的途径及缝料构成形状的横截面(01-99)。
2、图示方法
A、示图通常以形成缝纫式样所需的缝料最少层数表示。
B、缝料层以粗实线表示.
C、缝料无边限以波形线表示.
D、缝料有边限以直线表示.
E、机针穿刺点或刺穿途径以一直线表示.
F、嵌线横截面以大圆黑点表示.
G、所有缝纫型式以缝纫完成型式来表示.
3、分类
按形成缝纫型式的线迹和缝料的最少层数,缝型分为8类.见图.服装生产常缝型见教材,影响缝迹牢度的因素
(1).缝迹的拉伸性
在服装缝纫时,缝型的拉伸性与缝料的性能要求相匹配,否则穿着时容易将缝线拉断而开缝断线,缝迹的拉伸性受线迹的结构种类、缝迹密度和缝线的弹性影响
(2).缝迹的强力
缝迹的强力直接与缝线强力有关,缝线强力越大,缝迹的强力也越大。
缝迹密度对缝迹牢度的影响,密度大拉伸性也大,从而可以提高缝迹的牢度.但密度过大反而会产生不利影响,P36表2一4为各种用途缝迹的密度标准.
(3).缝线的耐磨性,缝迹的磨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受到皮肤和其它衣服的磨擦,二是缝线与缝料本身的磨擦,逢线的耐磨性主要与逢线自身的性能有关。
第二节
服装机缝工艺应用练习
一、空车缉纸训练
1、先进行空车运转训练。
2、空车缉纸训练。
3、引线缉纸训练。
二、车缝缉线速度与质量练习。
1、方形兜线练习
2、圆形兜线练习
3、鞋底兜线练习
三、各种缝的机缝方法
1、平缝
2、分开缝
3、坐倒缝
4、搭缝
5、来去缝
6、外包缝
7、内包缝
8、卷边
【实验项目】
1.机缝针法工艺练习。
2.运用机缝针法工艺练习作业。
【实验要求】
1.通过对各种车缝缉线的基本训练,使初学者能熟练控制机车,养成良好的作业姿势。
2.了解机缝工艺技法,掌握各种缝子的操作方法,为学习缝制工艺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实验工具和材料】
1.各种服装裁剪工具
2.各种服装熨烫工具
3.各种服装缝制工具和设备
(大剪刀、小剪刀、熨斗、梭心、梭壳、镊子钳、线团、机缝针、碎布若干)
【方法和步骤】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2.要领讲授和工艺流程示范相结合。
【注意事项】
1、进实验室应遵守实验工场的规章制度。
2、实验课结束,应及时关闭缝纫机,以免造成机车长期通电而损坏。
3、离开实验室应及时切断电源开关,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课程考核】
以作业的平均分,平时成绩占30%和考试成绩占70%作为总评成绩
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1、李霞云.张林那.服装工艺学.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2、刘瑞璞.徐东.女装纸样和缝制教程.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3、张文斌
.服装工艺学.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