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猜一猜》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猜一猜》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观察力,提高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习5以内的数数,序数和排序,趣味识字: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猜一猜》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
研究表明: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计算“复习5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趣味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主动的去学,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环环相扣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习5以内的数数,序数和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习5以内的数数,序数和排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趣味识字: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贴绒水果娃娃5个(背后贴有水果),颜色不同的卡车5辆,二进制游戏图片一张,各种水果拼图20张。
2、每组1----5数字卡片若干。识字卡: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水果娃娃,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
二、基本部分
1、猜数和排序
(1)猜数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
a、梨子娃娃说;“我比2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
B、葡萄娃娃说“我比5少1”
C、橘子娃娃说“我是1-----5数字中最小的那个数,是数字几呢?
D、你们看看1----5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那西瓜娃娃和苹果娃娃谁是2谁是5呢?西瓜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苹果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是几?那苹果娃娃是数 字几?
(2)巩固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加以验证。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
(3)猜猜少了哪个数?
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
(4)排序现在,我要请小朋友给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队,其余的小朋友在位子上排,我们先来看看他排的对不对?(集体检查)请小朋友数数,自己排的对不对?幼儿手口一致点数一遍。
2、复习序数和认数
(1)你们喜欢吃水果吗?我们到水果店里去看看有些什么水果。(出示二进制图)我们帮水果点运点水果去好吗?
(2)(出示卡车)“嘀嘀,什么车开来了?开来了几辆卡车?”第一辆是什么颜色?那 么第三辆?……
(3)幼儿动手拼水果现在我们要帮水果店准备水果,请小朋友先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拼成一个长方形,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
(4)二进制游戏“我知道你的 水果是什么?”
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三、结束部分小朋友真能干,把水果都装上车了,水果店的阿姨要谢谢你们帮了一个大忙,现在让我们一起开着车把水果运到水果店里去吧。(幼儿开车出教室)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猜:中国汉字,读作cāi。左右结构,一共11画。有揣测,推测之意和疑恨,忌恨之意。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设计意图:
研究表明: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计算复习5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趣味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主动的去学,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环环相扣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习5以内的数数,序数和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习5以内的数数,序数和排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趣味识字: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活动准备:
1、贴绒水果娃娃5个(背后贴有水果),颜色不同的卡车5辆,二进制游戏图片
一张,各种水果拼图20张。
2、每组1----5数字卡片若干。识字卡: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水果娃娃,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
二、基本部分
1、猜数和排序
(1)猜数
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
a、梨子娃娃说;我比2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
b、葡萄娃娃说我比5少1
c、橘子娃娃说我是1-----5数字中最小的那个数,是数字几呢?
d、你们看看1----5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那西瓜娃娃和苹果娃娃谁是2谁是5呢?西瓜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苹果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
是几?那苹果娃娃是数 字几?
(2)巩固
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加以验证。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
(3)猜猜少了哪个数?
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
(4)排序
现在,我要请小朋友给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队,其余的小朋友在位子上排,我们先来看看他排的对不对?(集体检查)请小朋友数
数,自己排的对不对?幼儿手口一致点数一遍。
2、复习序数和认数
(1)你们喜欢吃水果吗?我们到水果店里去看看有些什么水果。(出示二进制图)我们帮水果点运点水果去好吗?
(2)(出示卡车)嘀嘀,什么车开来了?开来了几辆卡车?第一辆是什么颜色那 么第三辆?&&
(3)幼儿动手拼水果
现在我们要帮水果店准备水果,请小朋友先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拼成一个长方形,反过来就是一个水
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
(4)二进制游戏我知道你的 水果是什么?
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能干,把水果都装上车了,水果店的阿姨要谢谢你们帮了一个大忙,现在让我们一起开着车把水果运到水果店里去吧。(幼儿开车出教室)
课后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中班幼儿注意力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针对这些特点,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我猜》这节课通过猜想游戏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猜想的过程中巩固复习5以内的数。请水果娃娃来做客的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
孩子们的注意,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猜数字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猜数先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由易到难,多变的提问方式,让幼儿分别猜出这5个数字,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紧接着马上让幼儿猜猜少了哪个水果,又是一轮猜的开始,孩子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让孩子们给水果娃娃身后的数字排序、拼水果,猜水果这些丝丝相扣的环节,让幼儿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通过他们自己的猜、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幼儿猜得差不多的时候,我让他们根据要求送水果,这里做到动静交替,让幼儿感觉不到疲劳,也自然的过渡到结束部分.这个活动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目标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同时,我也发现二进制游戏对中班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幼儿没能理解老师能猜出水果的原因,需要老师进一步思考。
第三篇:猜一猜教学反思
猜一猜教学反思
篇一:猜一猜>教学反思
(一)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推理的过程,在研究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问题时,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就能得出正确结论,而对于复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缺乏依据的大胆猜测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到试验数据,并将数据作为推理的依据,通过对推理的结论进行分析,才能得出产生这样结论的原因。等一系列螺旋上升的一个活动过程。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活动、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悬念去活动,带着疑问去活动,带着目标去活动,带着对成功的期待去活动,从而促进对学习方式的转变。
试验的过程也是进行数学游戏的过程,游戏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为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 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紧紧地抓住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猜测与试验的机会,突出试验数据作为猜测的依据,将学生对可能性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
(二)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获取知识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
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开展小组合作,先在小组内独立完成活动,获得良好的体验,再与同伴交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中,我注重了小组讨论前的个人思考,注重了小组实验中方法的介绍,注重培养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重小组评议等方面,因此使这节课中小组活动秩序井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学校举办的常青藤师徒汇报活动,我受益匪浅,从一开始在师父的启迪下,我开始着手收集资料,撰写教案。然后试课组内老师交流指导,我再次修改教案,之后又听课评课,发现我的大环节出现了问题,本来设计的转转乐中奖活动发现只重游戏而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我们力图把这节课的教案重点突出更鲜明,不失学生的思维的发散与知识的联系,更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编排和本班的学情,我在新授部分运用小组合作形式的抛纸杯。摸球游戏环节让学生当小老师模仿老师来设计不同的摸球游戏。
我从一开始没有重点和缺乏总结,然后通过大家的指导和自我的思考不断的完善,师傅发现我的声音总是有些生硬不够自然亲切,我就想办法在家录音,听自己的录音,然后改正自己的声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的上课效果明显比以前有所进步,感谢我的师父和各位领导、老师们的指导。现在我教学的方式逐渐有了一套自己的建构。
篇二:猜一猜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很多方面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大量的游戏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成功体验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尝试,具体说来:
1.课标指出,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节课整体设计中,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自己猜测,自己游戏实践,小组合作交流,步步展开,深入体验,使学生在理解和情感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第一个活动是说一说“如果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学生不做试验也能够通过比较不同颜色区域的面积大小,进行合情推理,做出正确判断。但“抛图钉”各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不做试验就难以推断。在做这个试验前,先让学生先猜一猜图钉落地后有几种情况,哪一种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哪一种最小;然后再通过试验进行验证。“摸球”试验,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几种结果,猜想发生各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再通过试验来检验猜想。
进一步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尝试寻找各种结果可能性大小的原因,与同伴进行交流,体验数学思考的力量。对于任何概率的简单试验,首先要弄清楚它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几种,这是进一步研究和描述发生各种结果可能性大小的必要前提,所以教材中设计的“讨论”和“试一试”都加强了对这一前提的关注和体验。
“你知道吗”介绍降雨概率,有助于学生认识可能性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小学生,游戏活动是他们的最好,这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体验,学的轻松、愉快,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的同时为了保证参与效率,良好的组织、管理、协调又是必不可少的。这节课由于以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为主,给了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积极性很高,又充分发挥了小主人的主体作用。
篇三:猜一猜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猜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推理有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通过三个活动教学环节来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一:通过“猜一猜”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小>礼物的活动,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出示两个装有礼物的盒子,先让孩子任意的猜,再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瞎猜”很难猜得到,启发孩子发现要想猜得准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使学生感知并明确有依据的猜才有效。
活动二:简单的猜一猜游戏,根据两条信息猜一猜。我双手拿着不同的物体,给学生一个提示条件:“我的X手拿着不是XX。”让学生推理猜测。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我的双手分别拿着什么物体,并说清楚推理的方法。于是我临时调整了教学活动,想尝试看学生是否有能力根据我给的语言提示模仿做一做这个简单的猜一猜游戏。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孩子的模仿活动是失败的。他们直接将自己一边手中的物体答案告诉给了同伴,不会使用相反的信息来给出提示条件。课后反思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我突然拔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学活动没能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我能在让学生做模仿活动前,多几次示范,并让个别生单独模仿,那么学生对给出一个与实际相反的提示条件让同伴猜来设计“模仿游戏”效果会达到我的预期效果。
活动三:角色扮演,根据三条信息猜一猜。我将课本101页第3题的练习变换了提示条件的内容,并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当中的人物给出信息让学生们猜一猜“他们分别拿了什么?”。学生先通过自己思考分析推理,再与同伴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反馈。反馈中学生均能从每一个提示条件中分析推理出其中隐藏的信息。
这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我尝试用表格来帮助学生进行推理的方法。孩子们在直观、清晰的表格中,有条理的表述了自己的推理过程。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复杂一些的推理题做好了解决的方法的铺垫。接着我,再让孩子们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推理方法完成课本101页第3题及相应的练习题。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简单逻辑推理的过程,使他们感受逻辑推理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第四篇:猜一猜反思
猜一猜教学反思
我对这节课上过以后的思考有以下几点:
一、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容。注重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建立模型”的过程,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了三个活动)进一步体验不确定现象,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在探究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发表意见;小组成员都能以主人公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探究中,真正使每个人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在验证时,出现了与猜想不同的结果,由于矛盾情境的创设,使课堂高潮迭起。由此看出,只有制定合理的三维目标,才能使教学顺利开展。
二、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有效途径。三年级教学“可能性”,学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已经有了一些基础,因此本节课把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新知作为教学的重点。为此,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探究纸杯落地的可能性,提出了两个猜想。猜想一:纸杯落地后有三种结果;猜想二:纸杯落地后横倒的可能性大。为了证实小组的猜想是正确的,学生通过实验,使自己的猜想得到了证实。有了第一次活动的经验,在进行摸球游戏时,学生对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获取知识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
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开展小组合作,先在小组内独立完成活动,获得良好的体验,再与同伴交流这样试验的结果是比较好的。
做为一名新教师,课堂驾驭的能力是很欠缺的,课堂上也出现了许多不好的地方。第一、要充分预设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的给予评价。仔细倾听学生的回
答,抓住学生的回答,适当追问。
第二、每个教学环节中,要求分层有理地推进。在这样的活动课中第一是观察,第二是猜测。第三是试验并列举数据。第四是分析结果并做小结。
第三、在玩转盘的活动中,收集了数据以后应该简单的对其中特别地数据向学生作
出解释说明。数学是很严谨的。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以后应该更多地设计一些比较有趣又能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
第五篇:《猜一猜》教学设计与反思
《猜一猜》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六册 统计与可能性 猜一猜课本第7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可能性试验的具体试验,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能对简单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简单的判断。
3、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些,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些。教学关键:
让学生亲身经历可能性有大小的试验活动,在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教具准备:
纸盒,黄、白、红色的球,纸杯,图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复习旧知。
师:老师请大家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她是谁”。老师会分步提示三句话,请你们根据每句提示,猜测出有关信息,当老师说完最后一个提示,请你猜出她是谁。提示1:她扎着辫子;提示2:她坐在第二组;提示3:她曾在李萌的诗朗诵节目中伴舞。
学生根据提示猜测,并说出理由。
师:刚才同学们猜测时用到上学期学过的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我们知道,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可能性的问题——(出示课题)猜一猜。
二、合作探究。1、转盘游戏。
出示1号转盘。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转盘,如果转动它,猜一猜指针可能指向什么颜色?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更大?为什么?
请一名学生上来验证一下,转5次。然后将转盘贴在黑板上。出示2号、3号转盘。
师:老师再请你们来猜一猜,这两个转盘,转动它们,指针可能指向什么颜色?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更大些?为什么? 请回答问题的同学来转转盘,其他同学看且验证。各转6次。
出示4号转盘。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转盘,想看一看吗?转动它,指针可能指向什么颜色?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
请一名学生转一转验证。
师:4号转盘与前3个转盘有什么不同之处吗?(重点引导学生体会4号转盘有三种可能性。)在玩转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2、抛纸杯。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一样东西,在你们小组长的桌上也有,请你猜猜是什么? 学生猜测。
①师:如果老师把纸杯抛出去,掉在桌面上,大家猜一猜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说,老师相应地将板书完成。②师:出现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一样大吗?
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接下来,我们分小组来做这个“抛纸杯”的试验。
请听好要求:每个小组长的桌上有一个纸杯,每个同学抛5次,每次的结果由小组长记录在记录单上,可能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人都抛完5次后,小组长将出现的各种结果的次数进行统计,完成小组汇总单。
老师可举例讲解表的填法。
③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④全班交流结果。师将各组的试验结果汇总到黑板上的表格中,再请学生观察表格,讨论出结论:落地后,侧放的可能性更大。师:看到这样的试验结果,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体会侧放可能性更大的原因,可利用矿泉水瓶盖帮助学生理解。)3、摸球活动。师:同学们的猜测能力很不错,老师还想再测试一下你们的猜测能力,我们再来进行一次摸球活动吧!
①出示1号盒子,内装1个白球2个黄球。
师:这个盒子里有些什么?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会出现什么情况?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性更大?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性更小?为什么?
请一名学生上台摸球验证一下。
师:再放入3个红球,再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情况会和刚才的一样吗?可能出现几种结果?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更大?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更小?能摸到黑球吗?为什么? 再请另一名学生上台摸球验证。
②出示2号盒子,内装2个白球2个黄球。
把球拿出来展示给学生看,说:如果老师要从中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呢?请同学们先猜一猜。
学生自由猜测。(2个白球,2个黄球,1个白球1个黄球)师相应地将板书填上。
③师:我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呢?要想知道正确的答案,我们可以怎么做?
对,动手试一试。下面,我们还是分小组来做试验,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装了2个白球2个黄球的纸盒,每人轮流摸5次,看看出现的结果是不是我们猜测的这三种。④小组活动,师巡视。⑤全班交流,填好表格。
⑥师:经过这次摸球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 4、生活中的可能性。
师:可能性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也非常紧密。请看知识卡片。投影书第76页的“你知道吗”,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明天要带伞吗?为什么?
三、总结评价。
师: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过去了,同学们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四、拓展练习。
师:看看小组长的桌上,还有什么东西我们这节课没有用到的?你猜我们可以怎样利用这枚图钉来探索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呢? 如果抛出这枚图钉,落下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先猜一猜,再请学生分小组试验,每人抛5次。汇报结果。总结所获。
师: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存在可能性的知识,我们也可以用可能性的知识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有心人,不但能从课本中学到知识,从生活中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要使猜想得到验证就应该有:猜想→验证→结论→差距(与猜想的比较),等一系列螺旋上升的一个活动过程。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活动、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悬念去活动,带着疑问去活动,带着目标去活动,带着对成功的期待去活动,从而促进对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活动里,通过活动——经过多次摸球,达到一个理论上的期望值:摸的次数越多,概率的偏离差就越小。在教学时充分体现“实践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通过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就会有初步的认识过程,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能主动寻求解决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由于3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还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合适的度。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题是具有挑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大海里自由自在的游鱼;是空中翱翔的飞鸟;是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让他们尽情地享受“我是学习的主人”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