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镜泊湖奇观》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2、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想了解这奇观吗?
二、快速读课文,说说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1—2)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
二(3)镜泊湖自然朴实而又绚丽多变的景色特点。
三(4)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景色。
四(5)重点写地下森林的景色。
四、词语质疑。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全文,并用一句或几年来句话概括自己的感想,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也可以自己概括。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
六、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1、镜泊湖的景色的确奇妙,让我们来仔细欣赏一下。
2、分工:每小组负责研究一段。
研究要求:认真研究,相互合作,把你所领略到的美与大家一起分享,发现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研究讨论后再向大家交流汇报。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交流体会、互相质疑解疑。
4、大组交流讨论。(同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他组同学可以提问。)
交流方式:(1)通过交流感受体验美;(2)通过提问发现美;(3)通过朗读感悟美、表现美。
第一段交流重点:镜泊湖的地点、形成、及名称是否名副其实。
第二段交流重点:理解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和绮丽多变。
第三段交流重点:体会吊水楼瀑布的形成以及它磅礴的气势。体会雄壮的确良瀑布与幽静的确良镜泊湖形成的鲜明对照。
第四段交流重点:了解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及壮丽的景色,感受地下森林的欣欣向荣、充满活力。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指导朗读。)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摘录文中优美片段。
板书设计:
景点 景物 特色
镜泊湖 山湖花树 自然朴实
绮丽多变 静态
吊水楼瀑布 瀑布 万斛珍珠 动态
千朵银花
千军万马
地下森林 森林 郁郁葱葱 静态
野生动物 活动 动态
火山口 峭壁如屏 静态
第二篇:镜泊湖奇观教案(修正稿)
镜泊湖奇观(第六稿)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发兴趣
1、【音乐起】老师先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从“相传很久以前~就变成了镜泊湖。”【媒体展示】这就是镜泊湖。【板书“镜泊湖”】这个字(泊)是多音字,在这里念“pō”。【齐读】
2、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镜泊湖怎么可能真的为人们“消灾弭祸”、“消灾祛病”呢![生字贴黑板]那么现实中的镜泊湖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走近它,欣赏它,今天一起来学习第33课《镜泊湖奇观》。【板书“奇观”】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什么叫“奇观”?【美丽、雄伟、罕见的景象】【卡片出示】
3、我们一齐把课题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镜泊湖的?【学生交流】[走到学生中去听一听](1)镜泊湖景色的特点(2)吊水楼瀑布(3)地下森林(4)地理位置及形成原因
(5)有关镜泊湖的神话故事(名称的由来)
2、课文一开始就写了一个神话故事,其实,作者想通过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再看看课文。【学生交流】哦,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了镜泊湖,那是一个美好的传说。而事实上叫它镜泊湖也正是因为它的湖面——波平如镜。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3、总结、板书:
课文除了介绍镜泊湖名字的由来,着重介绍了镜泊湖景区的特点和两处著名的景点:吊水楼瀑布以及地下森林,还介绍了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边板书边说】
谁愿意读读第二小节,(你读得非常正确,这个字念“炽”chi;这里还有个多音字,谁来读?“塞”sè)黑龙江省宁安县在哪里呢?【媒体出示句子,地图】这就是我们祖国的版图,我们居住的城市——上海在祖国的东边,而黑龙江省在我国的最北边,宁安县现在称宁安市,就在这里,镜泊湖就位于宁安市境内。这里还有一条牡丹江,一万年前,火山喷发,岩浆阻塞了河道,水面抬高,形成了镜泊湖。它奇特景观的形成与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密切相关。
3、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到黑龙江省宁安市去领略镜泊湖美丽、雄伟而又罕见的景象。
三、重点研读
仔细读课文3~5小节,谈谈你的感受。预计交流重点:
1、镜泊湖景区特点(谁再来谈谈感受?)
(1)【媒体出示第三小节】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就是镜泊湖景区的最大特点,【引读】说它自然朴实是因为除了„„外,这里没有„„,只有„„然而说它绮丽多变,是因为它并不单调:„„(老师在引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这里没有„„只有„„然而„„”这长句读好)
(2)你们看,镜泊湖除了镜泊山庄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你知道什么是“峭拔”吗?山高而陡。)【边说边画】然而说它绮丽多变是因为它并不单调:„„(耸峙呢?高耸、屹立)【边说边画】(贴生字“峭拔”“耸峙”)(3)你能不能看着这幅图,用上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呢?【媒体出示句式】
(4)现在,就看着图,用上这组关联词来说说镜泊湖景区的最大特点。【媒体出示“虽然„„但是„„”的句式】板书 过渡:对于这两处著名景点你有些什么感受?谁愿意来交流?
2、吊水楼瀑布
(1)【媒体出示文字:瀑布宽43米,高25米。底部岩石由于上万年激流的冲击,被蚀成了几十米的深潭。】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你从这一系列的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几十米深潭的形成这里用了哪个词?)蚀(正音,shi),“蚀”的意思是因冲刷而缺损。我们有个成语叫“滴水穿石”,吊水楼瀑布底部的岩石是当初火山喷发形成的花岗岩,异常坚硬,竟然也会被瀑布蚀成几十米的深潭。请一位同学再把这句句子读一读。我也感受到了瀑布的气势和力量。【然后全班读】 谁再来谈谈对吊水楼瀑布的感受?
(2)【媒体出示句子: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顿时抛散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对照。】 a.“斛”字教学。
b.句中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瀑布的壮观?(万斛珍珠、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声势浩大
(下跌、抛散、溅起)壮观【板书这些字词】
c.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壮观的吊水楼瀑布的声音。【媒体出示声音,师朗读】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是一种静态的美,那么一到陡崖,突然下跌便是一种动态的美了,谁能把瀑布突然下跌后的那种千军万马奔腾的气势读出来?【动词泛红】(先自读,再个别读,然后男生读,最后全班读)瀑布真美啊!能不能把你积累的有关描写瀑布的句子或诗背诵给大家听听? d.谁愿意看着板书来介绍一下吊水楼瀑布呢?【学生复述】
(3)【媒体出示句子:这里地处北国,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瀑布却从不结冰断流。】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唯有吊水楼瀑布的水却从不结冰断流,充分说明吊水楼瀑布的水流之急。
关于地下森林你有什么感受?
3、地下森林
(1)【句子:这里有七个火山口,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约500米,深约100米。】
老师根据书上提供的数据粗略计算了一下,森林的面积大概有20万平方米,相当于28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地下森林距离火山口的顶部大概有30几层楼那么高。(2)【句子:壁陡底平,景色壮丽。】
难怪游客们爬上火山口向下俯视会感到心惊胆寒。
(3)黝黑的火山口里怎么会如此欣欣向荣,充满活力呢?读第五小节,找找地下森林形成的条件,在书上编上序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说一说。【学生交流】[如果有学生读整段话,把后两个条件结合在了一起]其实这里面有两个条件。【媒体出示句子:„„由于„„所以长起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序号同时出现)】仔细读一读第一个条件,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说一说?(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泛红,其余字显淡】
(3)【引读】正是因为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所以在火山口里会长起„„,林中有„„,这里还吸引了许多动物呢„„
四、总结概括,写宣传语
1、我们一起走进镜泊湖景区,去领略了两个著名的景点: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你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把镜泊湖的景色称为奇观了吗?【镜泊湖景区是美丽的,吊水楼瀑布是雄伟的,地下森林是罕见的。】【移动“美丽”“雄伟”“罕见”三张卡片到相应的位置】
2、如此奇特的景观,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媒体铺垫】来,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为它设计
一、两句宣传语,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它,走进它,欣赏它,爱上它。【如时间来不及就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板书:
33、镜泊湖奇观
镜泊湖景区色的特点——自然朴实 绮丽多变
镜泊湖 峰峦叠起 石岛耸峙 倒影奇幻 美丽 吊水楼瀑布 下跌、抛散、溅起 雄伟 地下森林 壁陡底平,景色壮丽 罕见 地理位置及形成条件 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 神话故事及名称的由来
第三篇:小学语文镜泊湖奇观教案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生读)
(生读完后,叫一学生站起来)问:你听了这一自然段,知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吗?
第二自然段交给你们同桌之间去学习。一人读一遍,然后再商量一下,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看哪一对同桌完成得最快?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谁接下去读第三自然段。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板书:镜泊湖
让学生动笔画出第一句话的两个词(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指导朗读。(最大)
2.读着读着这句话,你读出什么问题来了吗?
“自然朴实”表现在“除了镜泊山庄……的林海”。这句话怎样才能读出自然朴实的味道来?想不想试一试?自由读→抽读→品读
“绮丽多变”表现在“然而并不单调……真是美不胜收。”
自由读→抽读→品读(读中理解“单调”、“美不胜收”)
3.师生合作赏读。
4.男同学自然朴实读第二句;女同学绮丽多变读第三句。第一句谁读好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合作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遍,好不好?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下面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如果老师读错了,请你即时纠正。我每读完一句,你们要用最快的速度说出这句话的意思,越精炼越好,不需要举手,想好了的我一读完你就站起来说。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板书:吊水楼瀑布)
2.听了老师读,自己也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段中哪句话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请你把它画下来,然后读一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形、势、声联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3.你能把这壮丽的景色读出来吗?请同学们大胆地试一试。
4.我知道我们班读书读得好的人大有人在,如果你认为自己是班里读书读得最好,请站起来读这句话。
点读——评读
5.其他同学愿意读这句话吗?(齐读)
6.突破“鲜明的对照”
是什么跟什么的对照?
对比读:女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的“只有峭拔……真是美不胜收。”老师读“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男同学读“顿时抛洒万斛珍珠……”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第五自然段我想请没有回答过问题、没有站起来读过书的同学来读。
接着板书:
森林的地森林
请你在课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师:昨天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今天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明天的地下森林也一定会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因为它们充满了活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可是底下的林木却不在乎这谷底的阴暗潮湿,它们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小结:(指着板书由学生小结)
板书
五.师:我们这节课一共游览了三个景点,欣赏到了许许多多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这些美各具特色,你能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来提一个问题吗?(静态美、动态美)(板书:静、动、静)
这三个景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构成了一个美丽的风景区。现在请你来给这个风景区取个名,使人听到或看到这个名称就想去。
(板书:镜泊湖奇观)
六.说话练习。
招聘导游。
同桌合作说
第四篇:镜泊湖奇观教案
《镜泊湖奇观》教案
《镜泊湖奇观》教案
教学目标 :
教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教养目标:1。理解并学习文中描写准确生动的词语。2.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形 成原因。
3.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4.感情朗读课文。
发展目标:学习按照景物的不同特点,描写它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教具准备:镜泊湖美景的放大彩图,有关录像带,幻灯片。
课前准备: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如《海 上日出》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
复习旧课,激趣导入。
出示“奇观”,同学们,什么叫奇观?以前我们学过一些描写的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你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又来参观一处景色壮丽,堪称奇观的地方,那就是镜泊湖。(板书题目:镜泊湖奇观)快速阅读课,提出预习要求。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意),把课文中讲到的镜泊湖主要景点的名称画下来。
集体订正,检查预习情况,质疑。抓住重点,直奔中心。
1.再读课文,思考:(1)镜泊湖有什么特点?(2)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个景点?适当圈点记录。指名读第二段。
镜泊湖的自然朴实表现在什么地方?绮丽多变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出示镜泊湖美景的放大彩图。指导学生边观察边听录音,体会领略这美丽的景色。
小结:这一段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一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 多变。是静态描写。课文重点抓住了两个著名景点,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学习第三段。
自学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看有关录像,想象景点特色。并理解下面词语为什么用得好。
描写瀑布的特点:“泻入”表现水流急促的样子和流向。“蚀成”表现了时代久远,慢慢腐蚀的过程,联系上下文,也显示了水的冲力。“跌”水从上往下落。用“跌”加强了突然的特点。
(幻灯出示)“„„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势如千军万马„„。”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它的意思,体会它的好处。怎样说明瀑布的温度?
(因为它地处北国,当地气温极低,它不结冰断流,就成了奇特希罕的景观
了。)
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这与瀑布飞流直下有什么关系? 齐读课文,体会领略美景,总结写法上的特点。总结学法:
读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意思,读读体会好处,领略美景。了解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运用学法,自学第四段。
集体订正,质疑。(幻灯出示重点词句,加以理解)指导朗读。
纵观全文回顾第一段
镜泊湖多美啊!关于它的传说也非常美丽、动人,你知道吗?其实 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这么美丽,这么壮丽的景色,大家喜欢吗,还想不想再去?
看录像,听录音,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作业 :观察校园一角写一篇文章,注意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板书设计 : 14.镜泊湖奇观 镜 传说:宝镜
形成:火山喷发,岩流阻塞,水面抬高 泊 自然朴实 整体特点(静态)
湖 绮丽多变 静态与 奇观 宽、高、深 动态相
奇 吊水楼瀑布 抛、溅(动态)结合 壁陡底平,景色壮丽(静态)观 地下森林 野生动物(动态)
设计者:严志娟
第五篇:课文镜泊湖奇观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
(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ò)”“天庭(tí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
1.导语:“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齐读:奇观。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
(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2)奇在吊水楼瀑布。
(3)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组织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的神奇之处。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学生按小组汇报研读讨论成果,教师随机进行提高性指导,发挥主导作用。估计学生的汇报会这样进行:
(1)认为“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的学生会认为峰峦绮丽多变,“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奇观,画一画镜泊湖的风光图,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认为“奇在吊水楼瀑布”的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第四句话:“本来清澈的湖水……形成鲜明的对照。”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万斛”的意思;播放瀑布的响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样子和气势;配上瀑布录像,音画合成,指导感情朗读。
(3)认为“奇在地下森林”的学生会认为“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和“林木却欣欣向荣”很神奇。同时会选择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朗读。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深约100米”想象火山口的“黝黑”,想象林木的欣欣向荣;指导感情朗读。
3.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l)学生自主选择诵读表现镜泊湖奇观的有关句子,积累语言和表象。
(2)比较这三处奇观有什么不同之处。(湖边峰峦和地下森林的静态与吊水楼瀑布的动态)
五、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1.导语:学到这里,镜泊湖奇观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关于镜泊湖奇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l)在火山口,怎么会有地下森林?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会结冰?
(3)镜泊湖和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4)关于镜泊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3.教师引导: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仔细地读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推想解决的。让学生给所提的问题分类:可以通过读书解决的,学生自己仔细读书;需要通过推想才能解决的,先自己推想,后进行讨论。
六、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这篇课文先写了镜泊湖的传说和形成原因,然后重点描写了“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的镜泊湖景色、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七、拓展延伸
交流、展示你所搜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两题选一题)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镜泊湖奇观》改编成一篇单纯写景的文章。
2.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