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复习
复习内容:教材第65及练习十二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比例的有关知识,能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
组织学生交流整理知识,回忆知识点。
1.复习比例的意义。
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两者有什么区别?(课件展示)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2.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课件出示下列问题: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思考后回答。
3.比例的应用。
(1)什么是比例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议一议,说一说:如何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如何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通过学生回答,明确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不变。
(3)用比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有哪几个步骤?
①分析题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②找出两种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根据比值一定或乘积一定列出比例。
③解比例,检验并写出答语。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第65页第2题。
2.完成教材第65页第3题。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3题。
4.完成教材第65页第4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四、拓展延伸
1.妈妈用一些钱买面粉,如果买20元一袋的可以买15袋。实际每袋增加了5元,实际可以买多少袋?
设实际可以买x袋。
(20+5)x=20×15
x=12
2.妈妈用一些钱买面粉,如果买20元一袋的可以买15袋。实际每袋的价钱比原价多25%,实际可以买几袋?
设实际可以买x袋。20×(1+25%)x=20×15
x=12
五、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二第2、4题。
回答问题。两者表示的意义、表现形式都不同。
学生代表回答,其他人补充。
1.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3.小组讨论完成。
4.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课前布置学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课上在小组中交流,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图,提高学生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在培养学生梳理知识能力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清晰了解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与质的区别。同时多次采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正确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不足之处:内容量大,学生必须在自己整理好本单元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才能让这节课取得最好的效果。
教学建议:初步的知识整理一定要放在课前完成,在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的前提下,课堂上只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并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