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花园教案
第八课 百花园 课题:百花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 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
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3、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 蹈。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教材分析:
歌曲《盼红军》:这首歌原句为《采花》,是流传于四川南坪的民间小调。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应时花卉咏唱,使人们从中获得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语言朴素、精炼,每段仅两句歌词(第三乐句重复第二乐句的歌词)。歌曲采用2/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由三个乐句组成。几乎每隔一小节都出现“”的切分节奏,使流畅的旋律略带轻盈跳荡的感觉。这三个乐句在节奏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对各句的句幅和句尾的节奏作了微妙的变化,使之各具特点。第一乐句为4小节,句末采用一字多音的拖腔,显得灵巧轻盈,这与歌词中借影抒怀、表达喜事将临的欢乐心情相吻合。第二乐句节奏与上句大体相同,但句子在第4小节的强拍上刹住,使乐句少了一拍,造成不稳定感,第三乐句的句首则在第二乐句末空出的弱拍切入,同样的歌词从强拍移向弱拍,歌词节奏作了紧缩,充分表现了四川人民期待红军早是来到的殷切心情。紧接着节奏比较舒展,有如人们想像着红军到来后的舒心和快慰。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与表演体会“百花”的温馨 教学难点:歌曲《盼红军》“”的切分节奏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牡丹之歌》
2、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教学重点: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教学难点: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教学过程:
一、聆听《牡丹之歌》 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
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2.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及含义。(影片《红牡丹》插曲,借物喻人。详见教材分析。)3.欣赏《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像)。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高贵品格)
二、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及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不给学生讲调式)。
2.要求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及第四乐句。启发学生用已学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学生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花之歌》
2、表演《编花篮》 教学重点:学唱河南小调《编花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味道 教学过程:
一、聆听《花之歌》
1.歌曲因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为主题;器乐曲以花为标题是作者的意图与想像。
2.欣赏《花之歌》。
设问:你能闻到花香吗?是什么香味? 3.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
(1)听着音乐读教材上的谱例。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2)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比赛。
(课前准备卡片,卡片的正面画上乐器图,反面写该乐器名称。准备好木管、铜管、弦乐等各种乐器的卡片一套,给一组的学生听辨选择。)(3)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4.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
5.将收集到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在下节课我们开一次班级音乐会。
二、表演《编花篮》
设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老家是河南籍的?能说一两句河南的地方语言吗?聆听范唱(如教师能用方言范唱效果更好。)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学生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试唱全曲,教师指导并纠正,注意要唱好风格。学生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自我推荐表演,师生互评。
小结:百花园真美。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盼红军》
2、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表演《盼红军》
教学难点: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盼红军》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2.教师范唱。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供老师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调控。)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课前应与学生沟通),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
9.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盼望的心情参与表演的同学。
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1.分组准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2)分组讨论参加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与。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明——花之歌。
(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各组的排练演出,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2.音乐会演出开始。主持人主持并报幕。3.教师小结。
三、课后小结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宜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表演《编花篮》;聆听《牡丹之歌》;曲调创作(填空)活动。第二课时:表演《盼红军》;聆听《花之歌》。第三课时:《花之歌》音乐会。 教 材 分 析
1.歌曲《牡丹之歌》
这首歌曲是我国故事影片《红牡丹》中的一支插曲。影片描述了江湖卖艺女子红牡丹不畏强暴,洁身自好,敢于向黑暗势力挑战的故事。歌曲借物喻人,通过对艳丽的牡丹花的赞美,升华为对人的品格的颂扬。
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一、第二乐句是总体的抒发,对雍容华贵的牡丹发出热情的感叹和赞美。 接下来的两个乐句是对牡丹的品格的具体叙述与颂扬,曲调平稳,多处于中、低音区,前后句对称地出现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带有叙事的音调特点。歌词以精炼、朴实的语言赞美了贫而不贱、富而不骄,甘为他人奉献的高贵品格。 最后一句是全曲的结束句:
歌词是前句的重复,但旋律音区升高,更富热情,再次表达了对美好品格的崇敬之情。
2.器乐曲《花之歌》
这首乐曲以质朴优美的旋律、简洁平稳的节奏以及淡雅清纯的乐器音色,营造了幽静、温馨的气氛,使人们仿佛闻到沁人心脾的芳香,见到艳丽多姿的花容。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
在由和弦构成的4小节引子之后,由双簧管奏出婉转起伏、轻盈流畅的旋律,这是乐曲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
b段音乐转入关系小调(F大调d小调),旋律多作同音重复,音调平稳,主奏乐器长笛的音色以及调性色彩的变化,使这段音乐显得柔和、素雅:
在此之后,a段旋律再次出现。第一部分形成了小三段体结构。
乐曲的中部(第二部分)由复乐段构成,音乐转为降B大调,由长笛奏出:
音乐的节奏较为活跃,旋律显得流畅轻快,表现了人们观赏花景时产生的愉悦、赞叹的心情。
最后,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再现。乐曲在结尾的变格终止(下属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中恬静地结束。
这首乐曲的基本情绪庄重优雅,但不失活泼明朗。虽然篇幅短小,配器简洁,但整首曲子却如芳馨的花朵发出淡淡的幽香,令人回味无穷。
3.歌曲《盼红军》 这首歌原句为《采花》,是流传于四川南坪的民间小调。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应时花卉咏唱,使人们从中获得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语言朴素、精炼,每段仅两句歌词(第三乐句重复第二乐句的歌词)。歌曲采用2/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由三个乐句组成。几乎每隔一小节都出现“”的切分节奏,使流畅的旋律略带轻盈跳荡的感觉。这三个乐句在节奏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对各句的句幅和句尾的节奏作了微妙的变化,使之各具特点。第一乐句为4小节,句末采用一字多音的拖腔,显得灵巧轻盈,这与歌词中借影抒怀、表达喜事将临的欢乐心情相吻合。第二乐句节奏与上句大体相同,但句子在第4小节的强拍上刹住,使乐句少了一拍,造成不稳定感,第三乐句的句首则在第二乐句末空出的弱拍切入,同样的歌词从强拍移向弱拍,歌词节奏作了紧缩,充分表现了四川人民期待红军早是来到的殷切心情。紧接着节奏比较舒展,有如人们想像着红军到来后的舒心和快慰。
4.歌曲《编花篮》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粗犷的气质和淳厚朴实的情感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歌曲采用由四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在以宫(do)、商(re)、角(mi)、徵(sol)、羽(la)五个音的基础上,还使用了变宫(si),构成了六声宫调式。这个音在曲中多次出现。虽属经过音性质但却使旋律显得非常的流畅和有新鲜感。其中 “”及“
”六度的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全曲在节奏上包含了 “、”各种由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与欢畅的旋律进行结合在一起使人感到欢乐、舒畅,充满着喜悦的心情。歌曲的结尾 “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
后记 本册教师用书仅供使用《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第10册教材的音乐教师备课参考用。在备课时,望教师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每节课的课堂教学整体设计,请广大音乐教师在使用中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再版时进一步修订。 本册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建议”由郁文武编写,欣赏教材分析由伍崇焜编写,歌曲教材分析由刘德昌编写。
第二篇:《百花园五》教案
《百花园五》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病句。
2.认识和领悟文章的叙述顺序的不同和重要性。
3.独立阅读,感受优秀神秘的藏族文化。
4.有条理地介绍一处祖国的名胜古迹、山水风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练习写一篇记叙说明性的短文。
教学重点:
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教学准备:
收集风景名胜的资料,收集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的资料。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温故知新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大家准备当医生,为“有毛病”的句子治疗。你能用修改符号准确修改下面的病句吗?
(二)、默读句子,发现问题
边读边想,初步判断句子中什么地方有毛病。然后确定病因,看看属于病句的哪种类型。
(三)、修改病句
根据不同的病因,酌情用合适的修改符号加以改正。并朗读一下,检查是否正确。
(四)、全班交流
第1个句子的毛病是成分残缺,应在“用编钟”之前,补充上说明“谁”的部分,如“我国编钟乐团的演奏家们”等,这样明白“谁”“干什么”,使句子完整。
第2个句子的毛病是用词不当,应把“发现”改为“发明”“ 发现”是对已有的东西而言。第3个句子的毛病是意思重复,应划去“以前的”或“往”。
第4个句子的毛病是搭配不当,应划去“的作者”或“写的”。
第5个句子的毛病是词序有误,应把“通过”与“讨论”对调。
第6个句子的毛病是分类不当,前后搭配不严,可在“书”后加上“报”,因为《安徒生童话》和《三国演义》是书籍,《中国少年报》是报刊,用“书报”一词才能包括这两类阅读材料。
第7个句子的毛病是前后矛盾。“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而“都”是“无一例外”的意思,所以二者应删其一。
第8个句子的毛病是意思含糊,不能自圆其说。可划去“五颜六色的”或“红”。
【除了发现问题,还要让学生明确问题的类型,以便于学生今后的举一反三。】
(五)、补充练习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用好修改符号。
1、我最爱看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
2、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使大家热泪盈眶。
3、观众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4、爸爸给我买了一幅名为《北国风光》的画报。
5、妈妈因为关心我的学习,所以关心我的生活。
6、昨天,五个日本的小朋友来我校参观。
7、既然这件事难办,我们也一定要办好。
8、孙爷爷希望我们从小培养远大的理想。
9、老师要求同学们默默地朗读课文。
10、我们的陈老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师范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通过范读,让学生明确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四、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五、体会短文叙述顺序、表达方法。
1、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2、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六、补充阅读,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一、导入新课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七、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八、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风景名胜,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2、伟大祖国山河壮丽: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你都去过哪儿,想去哪?
3、学生自由说自己见闻。
二、明确主题,确定目标。
1、板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说名胜谈古迹,当一回神州大地的旅游大使吧。
2、学生交流当旅游大使的基本要求。
(1)熟悉自己要介绍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说话速度、语调要恰当。
(2)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来说明文物或者景物的特点,使人信服。
三、学生自己准备发言稿。
(鼓励学生灵活使用旅游线路图、教学准备的图片资料。)
四、小组合作,练习说话。
各组派有特色的“旅游大使”展示。
(要求:听介绍时,要留心地名和表示方位的词语,还要留意描绘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的优美语句。)
【这两项内容是把文章写得有条理、生动具体的主要方法。教师让说和听的学生都注意这两项,对培养学生有序地描写景物有很大帮助。】
五、交际活动
听众对自己喜欢的旅游大使的内容进行采访、询问更详细的内容。
【这项活动可以安排在每个旅游大使展示时随机进行,使学生的口语交际呈现多角度互动,教师可以参与采访,以提示学生采访的方向和要特别注意倾听的内容。】
六、总结评价。
评选几个最佳旅游大使和最热心听众!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食品。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兴趣的美食。有些美味,说一说都叫人垂涎欲滴。你想告诉我们什么美味呢?
二、讨论内容。
1、食品叫什么?外形怎样?用什么原料做的?是怎样制作的?
2、这种食品怎么吃?味道怎么样?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你知道这种风味食品的来历或者相关故事吗?
【内容是学生习作时最拿捏不住的东西,无话可说可写的原因就是老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积累可以写的、必须写的材料。习作指导要多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够写的内容。】
三、学生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在小组里练习说上边的内容。
小组成员边听边提问。
四、指名学生起来交流。
学生评价,抓住条理和内容两方面评价。
五、学生开始起草。
六、简单讲评,完成习作
1、学生继续打草稿。教师巡视。
2、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草稿展示。
3、学生听、评价。
4、继续完成各自的草稿并认真修改。
5、抄正。
【范文】
介绍一种美食——西安羊肉泡馍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馍就成了你必须品尝的佳肴之一。
羊肉泡馍无论做法还是吃法都是很讲究的。制作时先将优质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种佐料大火煮烂。这时,店家会给你一个大碗和两个馍。
吃羊肉泡馍最主要的就是掰馍,越细越好,泡起来才更入味,通常黄豆打小就可以了。接着将滚烫的羊肉汤倒入碗中,同时配以葱末、香菜、粉丝、盐、味精和地道的陕西油泼辣子,一碗羊肉泡馍就完成了。
看着这碗羊肉泡馍,就像一件完美而又杰出的艺术品。红红的辣子油漂浮在汤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绿的香菜和葱末、晶莹剔透的粉丝、雪白的馍,真令人赏心悦目。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羊肉汤变成了大海,粉条就像层层波浪,馍块的肉片就像星罗棋布的小岛,而翠绿的葱末就像点缀在小岛上郁郁葱葱的树木。
羊肉泡馍的香味也十分诱人。那浓郁的香味早就已经随着热气四处弥漫,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勾住了我的鼻子,令人垂涎三尺。
这时我也顾不上什么绅士风度,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真是鲜、香、辣。羊肉的醇香,香菜和葱末的清香,泡馍的柔软筋道,油泼辣子的香辣,这就是羊肉泡馍的特色。再喝上一口羊肉汤,真是鲜美至极!如果再配以几颗糖蒜,就更是享受了。汤鲜而不膻,羊肉肥而不腻,泡馍细腻柔软充满汤的鲜美和馍原有的香味,粉条爽滑可口,这就是我对羊肉泡馍的评价。一股脑吃完这些,全身发热,头上也冒汗了,总之就一个字:“爽!”
羊肉泡馍不仅色香味形俱全,历史也很悠久,也许是因为它是古城西安的名吃吧。羊肉泡馍早在周朝就有了,那时叫做羊羹。关于它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流落长安街头。一天,他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十分干硬无法下咽。一位好心的羊肉铺店主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碗滚烫的羊肉汤。赵匡胤将干馍掰碎吃了起来,吃得浑身发热,饥寒全消,后来他当上了皇帝,这一美食就出了名。
羊肉泡馍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爱,许多国际友人也争先品尝,一饱口福。羊肉泡馍已经成为陕西小吃的“代表”。
第三篇:《百花园二》教案
《语文百花园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积聚作者视察、描写风景的要领。
2、运用掌握的阅读要领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积聚写法,在习作中迁徙运用。
3、阅读并背诵楹联。
4、到场以“文明百姓”为主题的社会观察,撰写发起书。
5、写自己的一次游览履历。教学重点:
1、学习、积聚作者视察、描写风景的要领。
2、写自己的一次游览履历。
教学难点:到场以“文明百姓”为主题的社会观察,撰写发起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
四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第二单位的四篇课文,如今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百花圃”,在这里回首旧知、学习新知、大胆实践、习作表达,使我们的语文本领再上一个新台阶,有信心吗?
二、“温故知新”栏目标学习
1、读念书上的这三句话,想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配合点?
2、看,学习小同伴已如饥似渴的说出了我们的发明,快读读“泡泡框”的话。
3、学以致用,你也能把风景描写的生动、形象。读读训练题的要求。
问:“模仿例子”怎么明白?我们仿的是什么?
学生开头思想,大胆想象,完成训练。
通过读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仿写。
三、“拓展与交流”栏目的学习
一个单元学习之后,可以通过什么形式交流彼此的阅读收获的?看,这是“丫丫”和“宁宁”和我们的书面交流。
对,我们读到的是“阅读笔记”,从内容看,丫丫阅读中更多的感悟了一些阅读方法,宁宁注重了文章的写作技巧,这些对我们的读写能力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用心阅读,你会从中汲取很多有用的东西。
想一想,在前四课阅读中,你的收获是什么?可以说,可以写?写的形式多样,可以摘录,可以仿照样子学写阅读笔记。
四、“阅读平台”栏目的学习
阅读《七月的天山》,理清文章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七月的天山
(1)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2—4)气候
进入天山:
景物:蓝天、雪峰、云彩、雪水、鱼儿
再往里走:密林山
走进天山深处:花
(5)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
五、“积少成多”栏目
放录像:看,这是我国的著名景点岳阳楼、颐和园、大明湖、杭州的九溪十八涧。在美妙壮观的大自然面前,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绝句,其中“楹联”是最具魅力的一种表达形式,至今,在景点还能读到。
出示书上楹联,学生朗读,配合画面畅谈自己的理解,之后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六、作业
1、阅读《语文大课堂》,按要求自主成组,确定调查内容。
2、给出一周时间,学生分组展开调查活动。
第三、四课时
一、学习倡议书。
1、结合学生的调查数据,帮助学生归纳调查收获。
2、依据调查结果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倡议书给写给谁(部门),写些什么内容?
3、读书上例文,明确格式。
明确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的位置和写法。
二、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阅读本单元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你是否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些美妙的文章,引领我们观赏了一幅又一幅内涵丰富的画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介绍出来,然后彼此交换阅读,从中增加见识,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下面,就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哪次游览印象最深?
(二)回忆游览顺序,以此确定文章思路。
1、从阅读中感悟文章的序
同学们在以往的习作中,了解到,文章要言之有序。那这篇习作,如何达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是的,在游览中,我们是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映入眼帘的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
如叶圣陶爷爷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按游览顺序这样安排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金华城——罗甸——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如此这般,游览顺序一目了然,文章层次清楚明白,不是就符合了言之有序的要求了呢?
2、现在,我们细细地回忆一下,当时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先后到了哪些景点?然后自主选择在括号里填一填。
3、讨论。
如果一次游览去了五六个景点,在文章中是否需要一个不落地写出来?为什么?
对,在尊重游览经历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写一些景点和景物,不必面面俱到。
(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
在游览中,景点中的景物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这些景物可能是自然景物,也可能是一些人文景观。无管那种,只要你感觉它是这处景点的代表作,是你喜欢的,那么就应该好好观察,并在习作中抓住其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如何把景物特征写的具体形象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描写景物的色彩。
我们生活的天下是色彩美丽的。差另外风景有差另外色彩。用语言再现风景致彩,将会使读者犹如亲眼所见。
演示文稿出示:
(1)天空中飞行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2)夜丁香的茎是棕色的,非常坚固,宛如是自卫的武器。瞧,那葱茏的叶子,犹如块块透明的碧玉雕琢而成,绿得可爱、诱人。
2、描写风景的形状。
天下上很难找到两个千篇一律的事物。只要细致视察,你肯定能捕获到风景的与众差别之处,而风景的形状便是你不行轻忽的很紧张的一个方面。
如写假山石形状的独特:
湖边有很多假山石,人们可以坐在上边休息。这些假山是何等独特:有的像一只咆哮的雄狮,正准备扑向猎物;有的像一只生动可爱的小田鸡,坐在荷叶上,“呱呱”地唱着歌;有的像白玉无暇、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上面两段话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护栏”上的图案和山石的各具样子容貌形状。
(四)通过回想,掌握住风景的特点和写法。
填表:
风景特点详细描写的要领和途径
(五)学生自主习作
(六)自查互评,修改美满,展示共赏
1、轻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修改。
2、以学习小组为单元举行评赏。
第四篇:《百花园》教案1
《百花园》教案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百花园》。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表现“花”这一主题的乐曲、歌曲、图画、诗词等艺术形式,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对同一主题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美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开扩艺术视野,感受多种艺术形式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收集、筛选、整理资料,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要求学生收集关于“花”的歌曲,并搜集、整理关于这种花的自然科学知识。教师要求学生搜集各种鲜花的知识。
教师要求学生搜集整理关于世界各国国花的知识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要到音乐的花园里去畅游一番,让我们在动听的歌声中开始旅行吧!请你听一听,这些歌曲中唱的是什么花?
教师播放编排好的录音,包括《牡丹之歌》、《茉莉花》、《卖花姑娘》、《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播放过程中学生抢答歌曲中唱的是哪种花。
师:你们能根据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几种鲜花吗?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牡丹、茉莉、金达莱、山丹丹花,并展示这几种花的图片。
二、连一连、画一画
师:课前老师请大家收集各国的国花的知识与图片,请大家先来做个小测验。教师出示教科书第45页的图片。
师:请大家根据你的了解把这几个国家有代表性的图片和他们的国花──对应地画上连线。学生做连线练习,并做讲解。
荷兰,欧洲的花园,鲜花之国,提起荷兰,就不能不说说它的国花──郁金香。荷兰郁金香的历史是从一位名叫克卢修斯的园艺学家开始的。16世纪,在维也纳皇家花园当园丁的克卢修斯,千方百计从出使土耳其的奥地利大使手中得到了原产亚洲的、美丽的郁金香,并带着郁金香来到了荷兰,使这种花很快地遍及荷兰各地,一度掀起了郁金香热。现在荷兰的郁金香是主要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在荷兰,郁金香是美好、庄严、华贵和成功的象征。虽说荷兰的郁金香誉满全球,其实郁金香的故土在土耳其。郁金香成为土耳其的国花比荷兰还早。郁金香为热爱它的人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匈牙利、伊朗、新西兰也把郁金香定为本国国花。
前苏联人民热爱向日葵,并将它定为国花。现在俄罗斯把国花仍定为向日葵。“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向日葵,向往光明之花,给人带来美好希望之花,它全身是宝,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人类。关于向日葵,历史上有一美妙传说。古代有一位农夫女儿名叫明姑,她憨厚老实,长得俊俏,却被后娘“女霸王”视为眼中钉,受到百般凌辱虐待。一次,因一件小事,顶撞了后娘一句,惹怒了后娘,便用皮鞭抽打她,可一下失手打到了前来劝解的亲生女儿身上,这时后娘又气又恨,夜里趁明姑娘熟睡之际挖掉了她的眼睛。明姑疼痛难忍,破门出逃,不久死去,死后在她坟上开着一盘鲜丽的黄花,终日面向阳光,它就是向日葵。表示明姑向往光明、厌恶黑暗之意,这传说激励人们痛恨暴力、黑暗,追求光明。这向日葵便繁衍至今。
3月15日是日本的樱花节。日本有樱花30多个种类,300多个品种,世界上共有800多个品种。日本所有公园里,满目都是樱花。日本人民认为樱花具有高雅、刚劲、清秀质朴和独立的精神。他们把樱花视作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日本有“樱花七日”的谚语,是说花期很短。因此日本家庭里一般不种樱花,认为对家族的兴旺延续不吉利。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国家的国花,请你为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有关国花的参考资料,见附1)。
师: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都喜爱花,送花成了交往中的“心意之礼”。这“心意之礼”要动头脑、用智慧,使鲜花这种可爱的事物时时变化,生动有魅力。鲜花还被人们赋予了各种特殊的含义,你们知道吗?请你为同学们介绍一下。学生介绍搜集到的资料。(鲜花代表的意义见附2。)
师:人们喜爱鲜花,用各种形式表现鲜花。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几幅艺术大师的作品。请你看看他们表现的是什么花? 教师展示绘画作品。其中包括:
《向日葵》、《鸢尾花》──凡高;《瓶花》──雷诺阿;《菊花》──齐白石。师:画家用线条笔墨为我们展示了鲜花蓬勃的生命力和绚丽的色彩,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则用精妙的文字歌咏着各种鲜花。有“零落成泥,捻做尘,只有香如故”的坚定执着;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活力;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缤纷色彩;有“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雄浑气魄。课后小结:
希望同学们涉猎更多的艺术形式,开阔艺术视野,感受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带来的美的享受。
第五篇:百花园五教案
百花园五教案
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练习体会顿号的用法。
2.学生能找出句子中的毛病,并会用修改符号修改。
3.激发学生认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兴趣,并和同学分享。4.阅读《新三字经(节选)》,增加语言积累。
5.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各个领域的名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6.培养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汇总、整理资料的能力。
7.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唤起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认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兴趣,并和同学分享。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具准备:
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搜集自己最想了解的名人的资料。课时要求:
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标点和句子
1.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顿号的用法。(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顿号的用法。
●还有一次,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的路上断了粮,跟随的弟子都饿得爬不起来了。
●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黄帝时代一系列灿烂的制作和发明,诸如衣冠、宫室、舟车、蚕桑、文字、音乐、历法、指南车,等等,为古代中国的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2)小组交流。
什么情况下用顿号?可举具体的例子来说。(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2.修改病句。
(1)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修改病句?(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变原有的意思。)(2)修改病句有哪些方法?(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3)师生共同探讨修改病句的步骤。
①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②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③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或者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④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4)我们经常会遇见哪些语病呢?(出示投影讲解)①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表达的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我们都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②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多余。
③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同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④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这就是词序颠倒了。(5)修改病句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①修改成分残缺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缺少哪个部分。如:“放声歌唱。”这一句缺少了基本成分“谁”,所以使得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明确,修改的办法是补上这一部分,可改为:“同学们放声歌唱。”
②修改意思重复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哪个部分的意思是重复多余的。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显然“不正确”重复了“错别字”的含义,修改的办法是把“不正确”或“错别”去掉一个,成为:“我把不正确的字改正过来了。”或者:“我把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③修改用词不当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使用不当,以及错误的性质(用错了同义词,范围使用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如:“小刚十分爱护时间。”“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保护,用在“时间”前面不恰当,可改用“珍惜”(意思是因为重视而不糟蹋),成为:“小刚十分珍惜时间。”
④修改词序颠倒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的位置错了,如:“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读句子后就能发现先讨论报告再听报告是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必须是先听报告再讨论报告,成为:“我们听了并且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6)引导学生当小医生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①在艺术节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
②英勇的炮兵部队击落了许多飞机和坦克。③来参观的人都夸耀我们学校的环境美化好。
分别请三个同学说一说,三个句子各自的病症,应该怎么改。
(第一句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应改成“我们或大家受到美的熏陶”;第二句、第三句词语搭配不当,坦克不能用击落,可去掉“和坦克”;第三句中的“夸耀”有炫耀的成分,应改成“夸赞”。)二 拓展与交流
1.你觉得丫丫查阅相关资料后,制作的这个名人小档案有什么好处?(便于保存、方便记忆、长期积累积少成多,用时方便,可以和同学交流分享。)2.除了简介和名言之外,还可以记录一些什么内容?(杰出事迹、相关的图片,还可以写上自己对他的评价,甚至可以列举一些相关书目。)三 阅读平台
1.不会的生字可以查一查字典。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背后三字经中出现的人物的相关资料。3.提倡通读《新三字经》全文,全班进行朗诵比赛或根据其内容讲述相关的故事,了解历史史实。寻找名人的足迹 一 交流搜集内容
1.同学们,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涌现了多少名人哪!他们像璀璨的星辰,装点着民族历史的天空。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搜集、整理,你能告诉大家今天你想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名人是谁吗?并用几句简洁的话来为大家描述他。2.同学发言之后,大家评议、谁介绍的语言最精炼,最能让大家了解这位名人的特点。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的能力。)二 交流搜集经过
1.以四人一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搜寻这位名人的事迹资料采取的途径。
(去图书馆、书店,利用互联网,询问长辈,直接采访等途径。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拓宽搜集平台和增加搜集途径。)2.在你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有没有发生过什么有意思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总结:搜集资料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我们要吸取经验,以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3.请同学介绍自己是用以什么方式来整理搜集来的资料的。(普通文本,剪贴报,小报,电子版ppt等)三 交流搜集内容
1.先在组内交流,每个人将自己整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2.各组选出最有特色的在全班汇报。3.大家评议。(内容是否翔实;选择的事迹是否突出鲜明;是否能展现这位 名人的特色;是否有自己对这位名人的客观评价。)四 师生交流如何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介绍这位名人的文章
1.以本单元课文为例,想一想,这些传记类的文章,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人物的精神气质,使主人公成为独特的“这一个”。(2)将史料的真实性与描写的生动性有机结合,力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换言之,要有文学性,语言力求形象生动。
(3)择要介绍,不必面面俱到。可以介绍人物的主要贡献、成长经历、所受影响。只要能突出主题就行。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再次精选材料并进行整理。五 拓展交流
将整理后的文章放在班里的名人网站上,供大家共同浏览并评选出优秀的作品。二十年后再相会
一 歌曲引入,激发兴趣
老师今天想请你们听首歌,愿意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听完后,可要告诉我,你们听明白了什么哟!课件播放《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听懂了歌曲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师:对,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祖国,一定更美!板书:二十年以后
二 启发谈话,拓展思路
1.二十年以后,我们再次相约聚会。二十年不见,当我出现在你们面前的一刹那,你们肯定不敢相信站在大家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老师,大胆地想象一下,二十年以后的✕老师会是什么样子。指导学生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想象说话。
小结:是啊,二十年后的✕老师已年过半百,皱纹已布满我的面颊,青丝中也夹杂着白发。见到阔别二十年的你们,我怎能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呢? 2.创设情境:二十年后再相会
师:噢,你们是二十年前我在✕✕小学五年级✕班的✕个孩子吗?啊,那是谁呀?我怎么认不出来了?(指名学生想象并模拟当时自己的语言、动作。)在创设的情境中,尽量启发学生想象说话,说出自己二十年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在哪个岗位上发挥作用。
小结:我太高兴了,因为我的弟子中有这么多有出息的人。希望你们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三 小组交流,自由表达
1.二十年后,我们相聚在一起,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变了,物也变了。咱们学校、咱们的社区、咱们的城市可能变成什么样子呢?放飞你想象的翅膀,任你的思绪飞扬,把你想到的内容说给同桌听吧!2.你打算重点写哪几个人,他们的面貌、职业、谈吐等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用今昔对比的办法,重点写人物之间的对话,同时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一定要合理。再在学习小组之间交流评议。
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么投入,老师真不忍心打扰你们。来,把刚才给小组成员说的内容说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听听吧!四 全班汇报,相机指导
1.找三组同学说,教师及时点拨,让学生的意思表达更完整,更清楚。2.请同学评议。(1)想象是否合理。
(2)是否表达了师生间、同学间二十年后再次相见时浓浓的真情。五 师生赛写,初拟草稿 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多彩。二十年后的世界一定十分精彩。你们的创造和劳动会使咱们祖国更加美好。多想乘坐时空快车去二十年后的世界看看哪,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去吗?好,拿起笔,把你想到的二十年后的情景写下来吧!例文赏析
二十年后的故乡
如今的我在韩国成了有名的服装设计师。一天早上,我贴了一张水面膜(洗脸),吃了两块饼干(一块是吃一块就能饱的饼干,还有一块是吃了能美容的饼干),嚼了一片口香糖(能除去牙齿里的脏东西),翻了一下日历,呀!2029年10月1日,这不是我要返回故乡的日子吗?我在韩国最有名的商店里订购了两套“健健康康到永远”的保健品,过了几分钟的时间,就送到了我的手里。我坐上快速私人飞机,飞回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家乡的变化太大了。马路上,一辆辆太阳能轿车来来往往,每辆车不仅不会产生尾气,而且能自动吸掉马路上的灰尘。道路上也没有了小时候常见的照明灯,因为路边的花草可以根据明暗程度自动为人们提供充足的光线。稻田里,农民伯伯们全用机器播种、浇水、施肥、收割„„
我来到我家楼下,门自动开了。原来,这是声控门,一听见主人或受到邀请的人的声音,它就会自动打开;如果来者是小偷,它就会报警。简直太神奇了!我乘着电梯,不到一分钟就来到了第122层。妈妈正笑嘻嘻地在客厅等我呢!咦?妈妈怎么变这么高了?原来是姐姐从美国给妈妈买了双智能增高鞋。我拿出在韩国订购的保健品递给妈妈,妈妈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晚上,我独自一人在街上散步。小区里的老人们自发组织了舞蹈队、模特队、秧歌队,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小区里处处洋溢着他们的欢声笑语。看见老人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不禁想起了二十年前,老人们总是为家里的事和儿女们担忧,那一张张衰老的脸上常常带着愁苦的表情。现在的生活多好哇!老人们可以安心愉快地度过晚年了。
故乡发展的步伐没有停止,故乡的变化仍在继续,我想故乡的明天会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