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案(共5篇)

时间:2019-05-11 21:3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教案》。

第一篇:实验教案

【实验课题】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

1.对长度的各个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

2.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3.知道测量的准确度是由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决定的,知道如 何正确记录测量的结果。

【教学重点】

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知道测量的准确度是由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决定的,知 道如何正确记录测量的结果。

【仪器和器材】

最小刻度为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刻度尺各一支,木折尺、钢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实验方法】

1.出示最小刻度分别为分米、厘米和毫米的三种刻度尺,让学 生观察它们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并对 1 米、1 分米、1 厘米的长度形 成具体观念。

2.用上述三种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观察重点:刻度尺的刻度情况;教师的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正 确记录。

3.出示木折尺、钢卷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指出其最小 刻度或测量能达到的准确度。【结论】:

长度测量的准确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应根据测量 的准确度要求,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或其他测量工具。

【注意事项】

1.要教给学生正确该数和记录的方法。当被测长度的一端和刻 度尺零刻度线对齐,另一端位于两个最小刻度之间时,只能用眼睛估 读,因而是不准确的,记录的数字要比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的示数多一 位。

2.由于刻度尺的端面往往被磨损,它的零刻度线不适于作为测 量时的起点线,这时可以在刻度尺上任选一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 线。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正确使用刻度尺,但也存在误差和错 误的使用方法,教师应注意强调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实验课题】

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

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实验器材】:

机械停表一块(量程 15min,分度值 0.1s),实验用小车一辆,挡板一块,斜面(长 0.73m、10°角倾角)一个。

【实验步骤】:

1.观察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检验停表的按钮和指针是否正常 工作。

2.在斜面上确定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终点处安置挡板

3.将小车放置在斜面上,由起点处释放,同时按下停表按钮,小 车运动到终点的同时再次按下停表按钮。

4.读出并记录停表的读数为 1.1s。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课题】实验结果 小车运动的时间为 1.1s。【实验课题】 测量平均速度

1.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 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 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计时 演示 教师准备一套并加小车 学生 带滑轨的斜面,小球,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小木块各 一个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 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 速度的计算公式和 速度 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 运动 的物体 中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 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 动时的平均速度。观察 回答 1.实验介绍(1)明确实 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

是练习用刻度尺和 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1)需要测量的是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所用 的时间。

(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 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秒表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线。练习使用秒表。

(3)介绍实验步骤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实验结果讨论:

(1)将几组学生填写好的实验表格(投影片)展示出来,对比每 组数据,计算出的 V1,V2,V 3 是否相等。

(2)物体作变速运动,在两段路中的速度分别是 v1,v2.有位同学 认为,这个物体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v=v1+v2/2,空 虚计算方法是 否正确?说说你的意见。完成实验 讨论 讨论 【实验课题】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教案 【教学目标】

1. 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

2. 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学生参与的实 验课。

【实验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尽管在小学已学 过温度计,这里仍需给予重视. 【实验特点】

(1)本实验的操作技术并不难,但是从向杯内倒入开水到杯内水的 温度将至室温,水温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实验过程中测个环节的温度 时,读数要快,否则,温度就要下降.

(2)温度计的玻璃壳易碎,初中学生活波好动,如果组织不好,易 损坏仪器. 【教法建议】

实验的组织 课前要编好实验小组,每组以 2~3 人为宜.如果仪器不够,可以考虑分批进行,要让 每一个学生 都亲自参与,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有所提高.

【实验过程】

(1)准备阶段.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注意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就是温 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分度值就是温度计上一个小格 代表的值.教师要把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并作示 范.

(2)测温过程.先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热开水的温度:教室 气温:手指的感觉估计温度 ℃实测温度 度值)烫 热 温 ℃(每 1 分钟记录一次温 按如 1 图所示,把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将被测的热水随烧杯放在下面.不要用手拿着温度计观察读数,以免 读数时不准确,使误差偏大. 接下来按教材上的步骤,先记录教室气温,然后测出刚倒入杯内热水的温度,记录在上的表格上. 每隔一分钟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至水温与教室的温度相同为止. 由于学生生 活经验不足,估计温度和实测温度可能有较大差别.因此,本实验不 能提出具体的误差要求,也不要批评.要保证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数 据.

【处理数据】 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代表时间,单位 为 min(分钟); 纵轴为温度,单位为℃.按照记录描点,然后用平滑的线把各个点连接起来,记录下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教学设 计方案【课题】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重点、难点解析】用温 度计测开水的温度时,由于温度计开始时的示数与室温相同,温度计 中的液体(测温物质)要从开水中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增加,当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到最高不再上升时(稍停片刻开始下降),就是 开水的温度。水的最低温度是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下降时的温度,此时,与教室的温度相同。

【教学过程 】 1.复习温度计的使用,示范测 温操作 上课开始,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复习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然后教师进行测水温的示范操作。例如:(1)下列测液体温度的 示意图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在哪里?使用温度计还 可能发生什么错误?(通过此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实验课题】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 固体熔化时温度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 化现象。

【教学重点】

固体熔化时温度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 象。

【教学难点】

固体熔化时温度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 象。

【仪器和器材】 烧杯(或烧瓶),温度计,方座支架,酒精灯。

【器材】 试管 2 个(内径各约 3.5 厘米和 1.5 厘米,如果大试管过长可 截短一点),与大小试管相配的软木塞(或橡皮塞)2 个,烧杯(500 毫升),液体温度计(0~100℃),纯萘粉(5 克左右),角匙,接近沸腾的热水(约 350 毫升)一小团疏松的细铜丝,其余除搅拌器、冷水、滴管不用外同方案一。【操作】

(1)将小塞子中心钻一孔插入温度计,再把温度计伸入小试管 下部预先放入的一小团细铜丝之中。用角匙向小试管内均匀地加入纯 萘粉,直至萘粉将细钢丝盖没。调整温度计的位置,使它位于萘粉柱 的中心偏下处,但不接触管底。

(2)如图 教材3-18 所示,将大塞子中心钻洞插入小试管,并通过 大塞子把小试管固定在大试管中,使两个试管各处的间隔尽可能均 等。再把大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使它不接触烧杯的壁和底,而水面略高于小试管中萘粉柱的顶面。

(3)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让水保持沸腾状态,同时使小试管 中的萘粉不断得到加热。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约 70℃时,每隔一分 钟或半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萘的温度,直至萘温升至 85℃左右为止。

(4)停止加热,取出小试管并将它固定在支架上,让液态萘在 空气中自然冷却,继续观察和记录萘的温度,直至温度降至 70℃左 右为止。

(5)根据记录的温度、时间数据,画出萘的熔化、凝固图象。由 此分析表明:晶体萘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虽 与外界发生热交换,但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

【教学反思】学生理解较快,实验效果较好。【实验课题】

水的沸腾

【教学目标】

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2.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这个温度叫沸点。

3.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教学重点】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教学难点】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仪器和器材】 烧杯(或烧瓶),温度计,方座支架,酒精灯。

【实验方法】

1.如图 2.25-1 所示,将水放在烧杯里(半杯即可)加热,温 度计插入水中测水温。找一两位学生随时向全班报告温度。指出观察 重点是水和温度计。

2.教师边实验,边讲解,首先看到较小气泡出现在烧杯底部,然后上升,指出这是由于玻璃上吸附空气和在水中溶有微量气体受热 分离所形成的。少时,从杯底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这些泡里含有水蒸气,但没有上升到水面就变小并消失了,这是因为水温不匀,杯底温度较 高,蒸汽泡可以形成,但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蒸汽又凝结成水了。

3、加热到杯里水的各部都有气泡,而且在上升过程中气泡继 续增大,这才是真正的沸腾现象。强调这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都在进 行剧烈的汽化。由学生报出的温度是 100℃后(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再加一 会儿热,温度也不再上升,指出这个温度就叫沸点。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现象随即消失。说明维持沸腾是需 要热量的,这些热量不是升高水温,而是进行汽化,使物质状态发生 变化。3.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如“目的和要求”中的三条结论。

【注意事项】 1.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一开始就使用热水。2.如能使用半导体温度计,由电流表显示温度(或者用演示温 度计),可以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温度变化。3.如果烧杯擦得特别干净或用烧杯中的水曾煮开过,这时,由 于气泡产生条件不足,致使沸腾时气泡发生不太剧烈。如在水中投入 少许碎瓦粒,则沸腾现象格外醒目。

【教学反思】对于沸腾的实验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实验特别成功,个别同学出现错误原因是操作不正确,注意实验环节的强调。【实验课题】

光反射时的规律

【教学目标】

总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的规律:

1.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教学重点 】

总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的规律: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教学难点 】反射的规律1.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仪器和器材】 光的反射演示器,其结构如图 2.3-1 所示,M 是一块平面 镜,镶在一块木板上,白色光屏 E 垂直固定在木板上,白色光屏 F 可 以绕垂直于镜面的 ON 轴转动,E、F 屏上画有以 O 为圆心的圆弧,上 面标有刻度。平行光源(J2501 型光具盘的光源),低压电源(J1201 型)。

【实验方法】 1.调整光源的位置,使一束光沿平面 E 内任一直线 AO 射到平面镜上的 O 点。绕 ON 轴转动平面 F,寻求由 O 点反射的光线,只 有当平面 F 和平面 E 在同一平面内时,才能在 F 上见到反射光线,平面 F 在其他位置时,F 上都没有反射光线。得出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的结论。

2.平面 F 和 E 处在同一平面时,观察到光的反射,从 E、F 屏上 读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值,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在平面 E 内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重复步骤 2。总结得 出反射定律。

4.先使平面 F 和 E 成任一夹角。转动光源的位置,在 E平面内 看到反射光线。转动平面 E 找到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加深对 反射定律的理解。【注意事项】

1.初中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理解反射定律中线和面的空间关系是 一个难点。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直观地建立起 光的反射图象。

2.入射光线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光带,为了在光屏上显示出光传播的 路线,入射光带的轴线与光屏需成一个较小的角度。同样,反射光线 也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光带,因此,当平面 E 与 F 有较小的角度时,光 屏 F 上仍能有短的亮线。实验时要注意尽量减小光带的宽度,并且避 开这个较小角度的位置,以免造成混乱。

【教学反思】 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应重 点讲解。【实验课题】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目标】

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平面镜里成正立的虚像,像和物 大小相等,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 等。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仪器和器材】平板玻璃一块,两根相同的蜡烛,木板一条(约 60×15×4 厘米)。木板中央有窄槽,可将平板玻璃垂直地卡在木板中央,木板的侧面从 中央向两边画有等距离的刻线。

【实验方法】

1.按图 2.5-1 组装好仪器。使平板玻璃正对着全班同学,在 玻璃后面放没有点燃的蜡烛甲,前面放点燃的蜡烛乙。移动没有点燃 的蜡烛(或点燃的蜡烛)的位置,直到从玻璃前边的各处看到玻璃后 边的蜡烛甲好像也点燃为止。

2. 将装置仪器的木板转过 90°,让同学看到蜡烛甲并没有点燃,说明刚才看到蜡烛甲好像点燃的情形,实际是点燃的蜡烛乙在平板玻 璃里成的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和物体大小相等,虚像的位置和蜡烛 甲完全重合。

3.观察蜡烛乙(物)和蜡烛甲(像)的位置,可以看到物和像的 连线跟玻璃(镜面)垂直,借助于木板侧面的刻线,可得到物和像距 镜面的距离相等。

【注意事项】

1.为了使全班同学在各自座位上都能看到平板玻璃里的虚像,平板玻璃的高度要比蜡烛高一些,宽度要足够大。如图 2. 5-2 所示,在∠PS′Q 范围内都能看到镜面里的虚像。它的范围与玻璃的宽度以 及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2.选用薄一些的平板玻璃做实验,效果较好。因为玻璃厚了,会明显的看到由玻璃前后表面反射所成的两个虚像。

3.平板玻璃要垂直地卡在厚木板的中央,玻璃如果倾斜或晃动 都会改变虚像的位置,影响实验效果。

4.实验时,玻璃后面的背景应暗一些。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实验进行交流,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加 深记忆。【实验课题】

光折射时的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和视频,能简单说出光的折射定义;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能准确说出光的折射规律; 3.通过实验和分 析实例,能清晰表述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会举例说出生 活中的折射现象。

【重点难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2)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评价方式】:

以小组积分 形式进行评价

【学习方法】:

科学探究法、实验法、直观演示法、讨论、交流法、总结归纳法等 【实验器材】:

(1)学生实验: 一元硬币、盛水的容器、适量的水、碗、筷子、玻璃砖、激光灯等;

(2)演示实验:激光灯、光折射实验水槽;半圆形玻璃砖。学习过程: 新课引入:

【实验】 1):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变弯;

【实验】2):会在水中“上浮”的硬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光折射现象 的存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你就 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1、光的折射: 实验探究一: 观看视 A.频,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和从水中进入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总结光的折射定义:(①(()种介质或同种()射。)B. 光折射条件的讨论:)介质 ② C.如图 1 所示: 请结合反射定律,说出关于光 的折射的几个名词: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巩固提升: 例

1、如图 2 所示,当一束光从玻璃斜射到空气中,试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判断介质、入射光线、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 师工作计...法线、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

2、光的折射规律:

实 验探究二:研究光的折射规律 演示:让光从空气射入半圆形的玻璃 砖,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请大家分组实验,用长方体玻璃砖探究光 的折射规律。

【实验指导】:

1、观察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 置关系?

2、观察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3、如果光线垂直 射向水面,进入水中的光线方向会怎样呢?

4、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 请你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得出结论

【实验课题】 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目标】 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 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 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教学重点】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仪器和器材】 光具组,蜡烛。光具组是专供初中进行光学实验的一种仪器。仪器如图 2.6-1 所示,它包括 3 个三角形(或圆形)底座、凸透镜、烛台、毛玻璃屏 及刻度尺。

【实验方法】

1.组装调整仪器 将各零件组装好。然后以凸透镜中心高度为基准,适当调整毛玻 璃屏和烛台火焰的高度,使它们的高度基本相等,并且利用三角底座,把它们调在一条直线上。这个步骤称为“对光轴”,这一步骤在光学 实验中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应特别重视。

2.实验 以凸透镜为基点,向烛台方向量出一倍焦距(即 100 毫米)、二 倍焦距(即 200 毫米)的距离并作出标志。将烛台放在距透镜大于 200 毫米的位置上,移动毛玻璃屏,使毛玻璃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实 像。观察这个实像,看它比实物是大了还是小了,是正立还是倒立的。测出像距(即毛玻璃屏距透镜的距离),它与焦距、二倍焦距有什么 关系?(大于、小于或等于)改变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按表 2.6-1 顺序进行实验。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入表中。像 的 性 质 像 的 位 置 像距 v 立 小 像 异侧 物 距 u 正立或倒 放大或缩 虚像或实 与物同侧与 u>2f u=2f f

【注意事项】

1.可用光具座(J2507 型或 J2507-1 型)和学生 电源(J1202 型或 J1202-l 型)代替光具组来完成这个实验。

2.在不具备遮光的条件下,用白屏代替毛玻璃屏实验,效果会 好一些。

3. 移动烛台和毛玻璃屏时,要注意保持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为此,可以在基座的一侧划一条直线,让基础侧面贴着直线移动。

【思考题】 1.用普通相机照相时,镜头对准了景物后,为什么还要调整焦 距(俗称“调焦”)?这是在调整透镜焦距的大小吗? 提示: 这是为了调整透镜的位置,使景物的实像恰好落在底板上。并不是改变镜头的焦距。1. 照相机照出来的像,一般比实物小,这时景物到凸透镜的 距离应在什么范围?提示:应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外。

【教学反思】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误的地方进行交流,对实 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找出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实验课题】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知识目标】

1.会调节天平,会测出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正确地记录测量 值.

2.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会正确地观察和读数.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观察砝码(每 个砝码的质量以及盒内砝码组成)对比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区别,观察量筒和量杯上标有的单位,它 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小格表示的体积是多少?

【天平的使用】

上节课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天平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但是由于 天平是比较精密的仪器,而且又较难掌握,因此本节课应把重点放在 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操作上. 在天平调节前,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未经调节的天平是不平衡的,称出的质量也不准确,因此必须事先将天平调平衡,在天平调节环节 中,边讲解、边示范、边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调节天平中应要求学生 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观察游码和 标尺,认识最小称量值,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3)观察天平初始 状态,确定调节螺母的移动方向;(4)进行调节,判断是否平衡,再调节,直至平衡. 天平一旦调节平衡就不能再移动位置,否则应重新调节,这个问 题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 【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使用前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量筒,观察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 题

(1)弄清量筒(杯)的单位,并找到它标在仪器上的位置.

(2)弄清量筒(杯)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

(3)测量时应把量筒(杯)放在水平台面上.

(4)观察时,液面如果是凹形的应以凹形液面底部为准,若是 凸形的,要以凸形液面顶部为准,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三、教具学具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墨水瓶、木块、铁块、铝块、幻 灯片、投影仪、视频

【师生互动活动】

1设计.认真观察天平(复习),认真观察量筒和量杯,首先是整体 观察,观察它们的构造,然后对比观察,观察它们构造的不同点,最 后细致观察,观察它们上面标有的单位,观察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

2.实验:测量固体的质量.

3.实验:测量一定体积的液体的质量.

4.讨论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

5.讨论测一张邮票质量的方法.

【实验课题】

探究四中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材料器材】:

纯水、(小铁块、小铜块)、小石块、细线、烧杯、量筒、天平

二、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他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猜想】:引导学生猜想 猜想依据:让学生根据自己猜想说明猜想的依据

(三)、【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

(2)测空烧杯的质量 m1;将水倒入烧杯中测得总质量 m2 记录实 验数据

(3)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量其体积,记录实验数据

(4)在烧杯中加入更多的水测其质量 m3 重复步骤;记录实验数 据

(5)用天平测出小石块、小铁块的质量,记录实验数据

(6)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将小石块、小铁块用 细线栓好后 放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记录实验数据

(7)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处理数据。【实验课题】

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 【教学目标】

学习测定液体密度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测定液体密度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测定液体密度的各种方法。

【仪器和器材】

1.托盘天平(200 克)或学生天平(J0104 型),量筒,烧杯,水,饱和食盐水,煤油。

2.高烧杯,平底玻璃管,铅粒(或小石子),方格纸,水,饱 和食盐水,酒精,煤油。

3. 一方形玻璃水槽,五合板或胶木板,具有弹性的塑料薄膜(气 球或乳胶膜),刻度尺,水,煤油,饱和食盐水,玻璃缸和玻璃管。

【实验方法】

方法一 1.用天平称出烧杯质量 m1,用量筒或量杯量出一定体积 V 的液 体,将液体倒入烧杯中。2.再用天平称出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 m2,则液体质量 m=m2 一 m1 3.用密度公式求出该液体的密度。

方法二 原理: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与重力平衡。设平底玻璃管的底 面积为 S,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则排开的液体重为(图 1.13 -1)。同一支平底玻璃管在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则,从式中可以看出,玻璃管浸入液体的深度与液体的密度成反比;

【实验步骤】:

1.从方格纸上剪下一窄条,作为放入平底玻璃管中的标 尺纸。在这条方格纸条上标上标度,并令最低端的标度为零(用任何 方便的单位都可以)。

2.用少许胶水或浆糊将标尺纸条固定在玻璃管的内部,并使零 标度正好对准管的底部。

3.将饱和食盐水盛入高烧杯中,将足够的铅粒(或石子)放入平底玻璃管中(轻放,以免砸烂底),保证玻璃管正好竖直地浮立于 盐水中,并注意不要弄湿标尺。

4.注意不使浮立的玻璃管与烧杯边缘接触,读出深度 h1。

5.倒掉盐水,洗净烧杯,注入清水,再让玻璃管浮立于水中,并测量出玻璃管浸入水中的深度 h2。

6.稍微多加一点铅粒,并按上述次序再作一次实验,重新得出 h1 和 h2 的值。根据,求出 7.用上述方法分别求出酒精,煤油相对于水的密度来。

【教学反思】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习效果。实验中 应该尽量减小学生的误差,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测密度的各种方法。

第二篇:化学实验教案

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3.过滤法:溶与不溶。4.升华法:SiO2(I2)。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2+ 21.配制和保存Fe,Sn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2+ 9.Fe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16.向含有SO4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3+ 58.向含Fe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2-2-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Cl2=2Cl+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 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十三.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 0℃)”、“ 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 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 “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 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⑵石油蒸馏实验。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第三篇:实验教案

COS-620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

(2)熟悉示波器面板上各旋钮的作用及其正确使用方法;

(3)用示波器测量信号的幅值、频率和同频率正弦信号的相位关系;

一、示波器的组成 1.1 荧光屏

荧光屏是示波管的显示部分。屏上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各有多条刻度线,指示出信号波形的电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水平方向指示时间,垂直方向指示电压。水平方向分为10格,垂直方向分为8格,每格又分为5份。垂直方向标有0%,10%,90%,100%等标志,水平方向标有10%,90%标志,供测直流电平、交流信号幅度、延迟时间等参数使用。根据被测信号在屏幕上占的格数乘以适当的比例常数(V/DIV,TIME/DIV)能得出电压值与时间值。1.2示波管和电源系统

1.电源(Power)示波器主电源开关。当此开关按下时,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

2.辉度(Intensity)旋转此旋钮能改变光点和扫描线的亮度。观察低频信号时可小些,高频信号时大些。一般不应太亮,以保护荧光屏。

3.聚焦(Focus)

聚焦旋钮调节电子束截面大小,将扫描线聚焦成最清晰状态。4.标尺亮度(Illuminance)此旋钮调节荧光屏后面的照明灯亮度。正常室内光线下,照明灯暗一些好。室内光线不足的环境中,可适当调亮照明灯。1.3 垂直偏转因数和水平偏转因数

(1)垂直偏转因数选择(VOLTS/DIV)和微调

在单位输入信号作用下,光点在屏幕上偏移的距离称为偏移灵敏度,这一定义对X轴和Y轴都适用。灵敏度的倒数称为偏转因数。垂直灵敏度的单位是为cm/V,cm/mV或者DIV/mV,DIV/V,垂直偏转因数的单位是V/cm,mV/cm或者V/DIV,mV/DIV。实际上因习惯用法和测量电压读数的方便,有时也把偏转因数当灵敏度。

双踪示波器中每个通道各有一个垂直偏转因数选择波段开关。一般按1,2,5方式从 5mV/DIV到5V/DIV分为10档。波段开关指示的值代表荧光屏上垂直方向一格的电压值。例如波段开关置于1V/DIV档时,如果屏幕上信号光点移动一格,则代表输入信号电压变化1V。

每个波段开关上往往还有一个小旋钮,微调每档垂直偏转因数。将它沿顺时针方向旋到底,处于“校准”位置,此时垂直偏转因数值与波段开关所指示的值一致。逆时针旋转此旋钮,能够微调垂直偏转因数。垂直偏转因数微调后,会造成与波段开关的指示值不一致,这点应引起注意。许多示波器具有垂直扩展功能,当微调旋钮被拉出时,垂直灵敏度扩大若干倍(偏转因数缩小若干倍)。例如,如果波段开关指示的偏转因数是1V/DIV,采用×5扩展状态时,垂直偏转因数是0.2V/DIV。

在做数字电路实验时,在屏幕上被测信号的垂直移动距离与+5V信号的垂直移动距离之比常被用于判断被测信号的电压值。(2)时基选择(TIME/DIV)和微调

时基选择和微调的使用方法与垂直偏转因数选择和微调类似。时基选择也通过一个波段开关实现,按1、2、5方式把时基分为若干档。波段开关的指示值代表光点在水平方向移动一个格的时间值。例如在1μS/DIV档,光点在屏上移动一格代表时间值1μS。

“微调”旋钮用于时基校准和微调。沿顺时针方向旋到底处于校准位置时,屏幕上显示的时基值与波段开关所示的标称值一致。逆时针旋转旋钮,则对时基微调。旋钮拔出后处于扫描扩展状态。通常为×10扩展,即水平灵敏度扩大10倍,时基缩小到1/10。例如在2μS/DIV档,扫描扩展状态下荧光屏上水平一格代表的时间值等于2μS×(1/10)=0.2μS。TDS实验台上有10MHz、1MHz、500kHz、100kHz的时钟信号,由石英晶体振荡器和分频器产生,准确度很高,可用来校准示波器的时基。

示波器的标准信号源CAL,专门用于校准示波器的时基和垂直偏转因数。例如COS5041型示波器标准信号源提供一个VP-P=2V,f=1kHz的方波信号。

示波器前面板上的位移(Position)旋钮调节信号波形在荧光屏上的位置。旋转水平位移旋钮(标有水平双向箭头)左右移动信号波形,旋转垂直位移旋钮(标有垂直双向箭头)上下移动信号波形。1.4 输入通道和输入耦合选择

(1)输入通道选择

输入通道至少有三种选择方式:通道1(CH1)、通道2(CH2)、双通道(DUAL)。选择通道1时,示波器仅显示通道1的信号。选择通道2时,示波器仅显示通道2的信号。选择双通道时,示波器同时显示通道1信号和通道2信号。测试信号时,首先要将示波器的地与被测电路的地连接在一起。根据输入通道的选择,将示波器探头插到相应通道插座上,示波器探头上的地与被测电路的地连接在一起,示波器探头接触被测点。示波器探头上有一双位开关。此开关拨到“×1”位置时,被测信号无衰减送到示波器,从荧光屏上读出的电压值是信号的实际电压值。此开关拨到“×10“位置时,被测信号衰减为1/10,然后送往示波器,从荧光屏上读出的电压值乘以10才是信号的实际电压值。(2)输入耦合方式

输入耦合方式有三种选择:交流(AC)、地(GND)、直流(DC)。当选择“地”时,扫描线显示出“示波器地”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直流耦合用于测定信号直流绝对值和观测极低频信号。交流耦合用于观测交流和含有直流成分的交流信号。在数字电路实验中,一般选择“直流”方式,以便观测信号的绝对电压值。1.5 触发

被测信号从Y轴输入后,一部分送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上,驱动光点在荧光屏上按比例沿垂直方向移动;另一部分分流到x轴偏转系统产生触发脉冲,触发扫描发生器,产生重复的锯齿波电压加到示波管的X偏转板上,使光点沿水平方向移动,两者合一,光点在荧光屏上描绘出的图形就是被测信号图形。由此可知,正确的触发方式直接影响到示波器的有效操作。为了在荧光屏上得到稳定的、清晰的信号波形,掌握基本的触发功能及其操作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1)触发源(Source)选择

要使屏幕上显示稳定的波形,则需将被测信号本身或者与被测信号有一定时间关系的触发信号加到触发电路。触发源选择确定触发信号由何处供给。通常有三种触发源:内触发(INT)、电源触发(LINE)、外触发EXT)。

内触发使用被测信号作为触发信号,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触发方式。由于触发信号本身是被测信号的一部分,在屏幕上可以显示出非常稳定的波形。双踪示波器中通道1或者通道2都可以选作触发信号。

电源触发使用交流电源频率信号作为触发信号。这种方法在测量与交流电源频率有关的信号时是有效的。特别在测量音频电路、闸流管的低电平交流噪音时更为有效。

外触发使用外加信号作为触发信号,外加信号从外触发输入端输入。外触发信号与被测信号间应具有周期性的关系。由于被测信号没有用作触发信号,所以何时开始扫描与被测信号无关。

正确选择触发信号对波形显示的稳定、清晰有很大关系。例如在数字电路的测量中,对一个简单的周期信号而言,选择内触发可能好一些,而对于一个具有复杂周期的信号,且存在一个与它有周期关系的信号时,选用外触发可能更好。(2)触发耦合(Coupling)方式选择

触发信号到触发电路的耦合方式有多种,目的是为了触发信号的稳定、可靠。这里介绍常用的几种。

AC耦合又称电容耦合。它只允许用触发信号的交流分量触发,触发信号的直流分量被隔断。通常在不考虑DC分量时使用这种耦合方式,以形成稳定触发。但是如果触发信号的频率小于10Hz,会造成触发困难。

直流耦合(DC)不隔断触发信号的直流分量。当触发信号的频率较低或者触发信号的占空比很大时,使用直流耦合较好。

低频抑制(LFR)触发时触发信号经过高通滤波器加到触发电路,触发信号的低频成分被抑制;高频抑制(HFR)触发时,触发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加到触发电路,触发信号的高频成分被抑制。此外还有用于电视维修的电视同步(TV)触发。这些触发耦合方式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需在使用中去体会。

(3)触发电平(Level)和触发极性(Slope)

触发电平调节又叫同步调节,它使得扫描与被测信号同步。电平调节旋钮调节触发信号的触发电平。一旦触发信号超过由旋钮设定的触发电平时,扫描即被触发。顺时针旋转旋钮,触发电平上升;逆时针旋转旋钮,触发电平下降。当电平旋钮调到电平锁定位置时,触发电平自动保持在触发信号的幅度之内,不需要电平调节就能产生一个稳定的触发。当信号波形复杂,用电平旋钮不能稳定触发时,用释抑(Hold Off)旋钮调节波形的释抑时间(扫描暂停时间),能使扫描与波形稳定同步。

极性开关用来选择触发信号的极性。拨在“+”位置上时,在信号

增加的方向上,当触发信号超过触发电平时就产生触发。拨在“-”位置上时,在信号减少的方向上,当触发信号超过触发电平时就产生触发。触发极性和触发电平共同决定触发信号的触发点。1.6 扫描方式(SweepMode)

扫描有自动(Auto)、常态(Norm)和单次(Single)三种扫描方式。

自动:当无触发信号输入,或者触发信号频率低于50Hz时,扫描为自激方式。

常态:当无触发信号输入时,扫描处于准备状态,没有扫描线。触发信号到来后,触发扫描。

单次:单次按钮类似复位开关。单次扫描方式下,按单次按钮时扫描电路复位,此时准备好(Ready)灯亮。触发信号到来后产生一次扫描。单次扫描结束后,准备灯灭。单次扫描用于观测非周期信号或者单次瞬变信号,往往需要对波形拍照。

二、示波器的技术指标和前面板介绍 2.1示波器的技术指标

2.2示波器前面板介绍

CRT:7-电源

主电源开关,当此开关开启时,发光二极管6发亮; 1-亮度

调节光迹或亮点的亮度; 3-聚焦

调节光迹或亮点的清晰度;

4-轨迹旋转 半固定的电位器用来调整水平轨迹与刻度线的平行; 30-滤波片

使波形显示效果更舒适。垂直轴:

17-CH1(X)输入:Y1通道输入端,在X-Y模式下,作为X轴输入端。

18-CH2(Y)输入:Y2通道输入端,在X-Y模式下,作为Y轴输入端。28,33-CH1 和CH2的DC BAL:用于两个通道的衰减器平衡调试 15,16-AC-GND-DC:旋转垂直轴输入信号的输入方式。

AC:交流耦合;

GND:垂直放大器的输入接地,输入端断开; DC:直流耦合;

11,12-垂直衰减开关:调节垂直偏转灵敏度从1mV/div~1V/div分12档。

13,14-垂直微调:微调比≥2.5:1,在校正位置时,灵敏度校正为标示值。8,9-垂直位移:调节光迹在屏幕上的垂直位置。10-垂直方式:选择CH1 与CH2放大器的工作方式;

CH1 与CH2:通道1或者通道2单独显示 DUAL:两个通道同时显示

ADD:显示两个通道的代数和CH1 +CH2。按下CH2 INV 35按钮,为代数差CH1-CH2。

32-ALT/CHOP:在双踪显示时,放开此键,通道1与通道2交替显示(通常用于扫描速度较快的情况);当此键按下时,通道1与通道2同时断续显示(通常用于扫描速度较慢的情况)

35-CH2 INV:通道2的信号反相,当此键按下时,通道2的信号以及通道2的触发信号同时反相。触发:

20-外触发输入端子:用于外部处理信号,当使用该功能时,触发源选

择开关应设置在EXT的位置上。

21-触发源选择:选择内(INT)或外(EXT)触发

CH1:当垂直方式选择开关10设定在DUAL或ADD状态下,选择通道1作为内部触发信号源。

CH2:当垂直方式选择开关10设定在DUAL或ADD状态下,选择通道2作为内部触发信号源。

LINE:选择交流电源作为触发信号。

EXT:外部触发信号接于20作为触发信号源。

TRIG ALT 22:当垂直方式选择开关10设定在DUAL或ADD状态下,而且触发源开关21选在通道1或者通道2上,按下此键时,则以交替选择通道1和通道2作为内触发信号源。

23-极性:触发信号的极性选择。“+”上升沿触发,“-”下降沿触发。24-触发电平:显示一个同步稳定的波形,并设定一个波形的起始点,向“+”(顺时针)旋转触发电平增大,向“-”(逆时针)旋转触发电平减小。

27-触发方式:选择触发方式

AUTO:自动 当没有触发信号输入时扫描在自动模式下。NORM:常态 当没有触发信号时,踪迹在待命状态(并不显示)。TV-V:电视场 适用于观察一场的电视信号。

TV-H:电视场行 适用于观察一行的电视信号。(仅当同步信号为负脉冲时,方可同步电视场和电视行)

24-触发电平锁定:将触发电平旋转24向逆时针方向转到底且听到咔

哒一声后,触发电平被锁定在一个固定电平上,这时改变扫描速度或信号幅度时,不再需要调节触发电平,即可获得同步信号。时基:

26-水平扫描速度开关:扫描速度可以分为19档,从0.2uS/div到0.2S/div。(当设置到X-Y位置时该开关不起作用。)

25-水平微调:微调水平扫描时间,使扫描时间被校正到与面板上TIME/DIV指示一致。TIME/DIV扫描速度可连续变化,当顺时针旋转到底为校正位置。整个延时可达2.5倍甚至更多。29-水平位移:调节光迹在屏幕上的水平位置。31-扫描扩展开关:按下时扫描速度扩展10倍。其它:

5-CAL:提供幅度为2Vp-p频率为1KHz的方波信号,用于校正10:1探头的补偿电容器和检测示波器垂直与水平的偏转因数。19-GND:示波器机箱的接地端子。

三、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AC-DC按钮置AC位置;亮度旋钮适当。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调整亮度、聚焦旋钮,使光点最小,调整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旋钮;将光点调到屏幕中央,注意不要让光点长时间停留在某一固定位置,以免灼伤屏幕。预热几分钟示波器就可使用了。

1、如何读出被测信号的幅度值

被测信号的幅度值等于被测信号在垂直方向所占的格数与伏/DIV选择开关(垂直幅度)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就是:

幅度值=伏/DIV选择开关的挡位×被测信号所占格数 例如:图1-1中是:伏/DIV选择开关置于0.5V/DIV,扫描时间选择开关(扫描速度)置于0.5ms/DIV,测试探头置于1:1时,测得的某一振荡信号的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波形的峰值在垂直方向上占4格,根据以上公式,可知该信号的幅度值为

0.5 V/DIV ×4格=2V 若测试探头置于10:1,则被测信号的幅度值应乘以10,即2V×10=20V。

图1-1 正弦波信号

2、如何读出被测信号的周期和频率

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的周期和频率,用波形在X轴上所占的格数来表示。被测信号一个完整的波形所占的格数与扫描时间开关的挡位的乘积,就是该波形的周期T。周期的倒数就是频率(f)。用公式表示就是:

周期(T)=扫描时间选择开关的挡位×被测信号一个周期在水平方向上所占的格数,频率(f)=1/T。

例如:图1-1,从图中可以看出,被测信号在一个周期内占用4个格,所以被测信号的周期为 0.5ms×4=2ms

频率为f=1/T=1/2ms=1/0.002s=500Hz

3、电压的测量(1)直流电压的测量

置输人耦合开关于“DC”位置,扫描时间选择开关可置任意挡,被测信号直接从Y轴输人,若扫描线原在中间,则正电压输人后,扫描线上移,负电压输人后,扫描线下移,扫描线偏移的格数乘以伏/DIV选择开关的挡位,即可计算出输人信号的直流电压值。

例如:图1-1是输人耦合开关置于“AC”位置所测得的信号,若将输人藕合开关置于“DC”后,被测信号波形向上平移了3个格,则根据以上可知:被测点的直流电压为3*0.5V/DIV=1.5V,若使用的是10:1探头,则被测信号的波形幅度为3 * 0.5V/DIVX 10=15V(2)交流电压的测量

置输人藕合开关于“AC”位置,将交流信号从Y轴输人,就能测量信号波形峰一峰间或某两点间的电压幅值。从屏幕上读出波形峰一峰间所占的格数,将它乘以伏/DIV选择开关的挡位,即可计算出被测信号的交流电压值。

(3)频率和周期的测量

置输人祸合开关于“AC,位置,观察屏幕上信号波形的一个周期内在水平方向上所占的格数,则信号的周期为扫描时间选择开关的挡位与格数的乘积,信号的频率为周期的倒数。

4、示波器使用中的一些技巧

(1)测试前,应首先估算被测信号的幅度大小,若不明确,应将

示波器的伏/DIV选择开关置于最大挡,避免因电压过大因损坏示波器。

(2)示波器工作时,周围不要放一些大功率的变压器,否则,测出的波形会有重影和噪波干扰。

(3)示波器可作为高内阻的电流电压表使用。大家都知道,电压表的输人阻抗越高越好,电流表的输人阻抗越小越好,用阻抗高的电压表测量才会更准确,对电路的工作状态不会造成影响。液晶彩显电路中有一些高内阻电路,若用普通万用表测电压,由于万用表内阻较低,测量结果会不准确,而且还可能会影响被测电路的正常工作,而示波器的输入阻抗比起万用表要高得多,使用示波器直流输人方式,先将示波器输入接地,确定好示波器的零基线,就能方便地测量被测信号的直流电压。

(4)用示波器可以清楚地看出直流电压上的纹波系数,便于判断电源电路的工作情况。使用时,示波器时要选择DC挡,然后选择量程,一般选择0.5 V、1V的挡。

第四篇:实验教案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有很多在溶液中进行,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通常用物质的量来计算比较方便。教材抓住一般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特点,把《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课时中的实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第二节的最终目标,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本实验是高中学生掌握的第一个定量研究实验,也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与高中化学中有关化学计算和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为将来进行实验和科学研究垫定基础。

二、教法分析

引导学生复习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知识(加深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和了解学习物质的量浓度配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让学生观察仪器、阅读课本实验。获取配制溶液所用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结实验步骤,开始实验,边实验边总结在各步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实验成败关键(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理论指导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法分析

1、通过教师复习引导,阅读课本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获得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相关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主动进行交流。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实验,掌握配制的要点:容量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及为什么溶解和转移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为什么要用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液倒入容量瓶中;容量瓶中的溶液接近刻度时为什么要改用胶头滴管加水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归纳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

四、实验目的

1、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2、练习托盘天平、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方法与技能。

五、实验的重点、难点

重点: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2、容量瓶、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等的使用方法。

难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过程、方法和实验技能。

六、实验形式:学生分组实验。

七、实验用品

仪器:托盘天平容量瓶 量筒 烧杯 玻璃棒 胶头滴管 药品:NaCl

蒸馏水

八、实验过程

【复习】物质的量浓度(C), 物质的量(n),质量(m)之间的相互转化。

【过渡】在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中,物质的量浓度常用于表示溶液的组成。因此我们要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板书】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观察仪器、并探究出以下知识】 【板书】(1)仪器: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等。

【课件】

1、容量瓶的简介(以常见的容量瓶为例)

①、容量瓶是平底梨形长颈的玻璃瓶,是一种专门用于配制溶液的仪器。

②、容量瓶颈上刻有标线,瓶上还标有温度和容积。

③、容量瓶常见的型号有:50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

【板书】(2)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容量瓶的检漏方法,并请学生示范,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辅助介绍】

容量瓶的检漏方法:在容量瓶内装入半瓶水,塞紧瓶塞,左手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瓶口朝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且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两次操作,容量瓶瓶塞周围皆无水漏出,即表明容量瓶不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实验1-5】学生分组配制100 mL 1.00 mol/LNaCl溶液。【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探究配制步骤:(1)准备工作:检漏。

(2)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3)结束工作:装瓶、贴标签、整理清洗。

【通过实验,学生分组交流本实验重点注意事项】由小组的学生回答,最后总结。【投影】重点注意事项:

1、容量瓶使用之前一定要检查瓶塞处是否漏水;

2、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时,容量瓶的规格必须与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相同;

3、不能把溶质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4、溶解时放热的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移液;

5、定容后,经反复颠倒,摇匀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后液体的体积刚好为容量瓶标定容积;

6、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再吸走,必须重新配制。

【思考与探究】如果将浓溶液稀释为稀溶液,实验过程中需要什么仪器?实验步骤如何?(注意和配制NaCl溶液作对比)【学生活动后投影】

【过渡】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凡是不准确的操作,均可能使所得的溶液浓度与要求配制的产生误差,从什么角度分析误差呢?

【思考】 误差分析:

1、将烧杯中溶液注入容量瓶后,为什么要洗涤烧杯2~3次,否则,配制出的溶液浓度有什么变化?

2、如果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最后配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实际的大了还是小了?溶质的物质 4 的量浓度呢?

3、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加水配制后物质的量浓度比实际浓度大还是小?

【学生思考回答并总结】得出误差分析的关键:(依据公式cB=nB/V)抓住是否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nB)和溶液的体积(V)两个因素发生变化。

【本节课的实验小结】1-2名学生回答,本节所学的知识。【布置作业】填写好本实验的实验报告。【板书设计】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

三、配制步骤

【课后教学反思】

1、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抓住学生暴露的问题,从学生暴露的问题入手,解决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学生更容易接受。

2、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如果不能控制好教学节奏,可能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

3、这次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中的语言有些平淡。

4、如果有条件,能让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做实验,更能很好的把握实验操作中注意的问题。

2012年4月16日

第五篇:实验教案

实验一 饲养和观察蚯蚓

目的要求:

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3、观察蚯蚓的运动。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的装置的用具材料。方法步骤:

1、根据你的经验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建议参考课本上的插图制作饲养和观察使用的工具。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上,观察他的身体外形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节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觉察体表是否有黏液?

(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3、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他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的粗细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他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动作比较。

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讨论:

1、蚯蚓适于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3、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的土壤深层穴居?

实验二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作出假设:鸟的身体轻,受到地心引力小、鸟有翅膀、鸟的肌肉发达。

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

提示:

1、你所观察的鸟(如家鸽,或其他善飞行的鸟)的体型是怎样的?这与它的飞行有什么关系?

2、将鸟的翅膀轻轻展开,你能否识别出在飞行中其主要作用的羽毛?这些羽毛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彼此重叠还是相互间留有间隙?想想这是为什么?鸟的翅膀成什么形态?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

3、摸摸鸟的胸部肌肉,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肌肉的发达程度怎样?

4、看看鸟的骨骼,可以发现胸部的骨头很突出,将胸骨特点与这块骨上附着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会做出怎样的推测?

5、你所提出的假设都能通过观察来检验吗?如果不能,请你查找资料。

(见课本提供的资料,对你理解鸟的飞行会有所帮助。)得出结论:

你得出的结论是: 表达和交流:

实验三 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

背景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在前面介绍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失败的尝试,受到许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级,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失败”学会绕道取食。当然,也不排除不经过“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事物的可能性。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就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提出你的探究问题。

你提出的问题是: 作出假设:

你所做出的假设是: 制定计划:

你所制定的计划中,应当包括: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动物,准备适当的食物,选好实验场所,设置障碍等。参考课文插图作为示例。实施计划: 按你确定的计划进行探究。认真统计一下动物需要经过几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解决绕道的问题?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支持你的假设吗?你的结论是:

讨论:

1、跟同学交流这个探究的过程、结论和结果、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2、你对家养的小动物进行过学习行为的训练吗?它们有哪些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这些行为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3、这项探究活动对你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实验四 蚂蚁的通讯

提出问题:

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作出假设:

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比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发声,他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 你的假设是:

制定计划:

你可以参考课文的探究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用大些的鱼缸或其他容器饲养一窝蚂蚁,在离蚁穴不远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蚁群会派出一些侦察蚁先进行侦查,然后大批的工蚁就会出来搬运食物。你可以在观察侦察蚁返巢的路上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动时取走或挪动纸片,观察工蚁的行为。侦察蚁在纸片上留下气味了吗?怎样证实它呢/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要走的路径,当侦察蚁群走过后,将小纸片重新排列,如排列成半圆形等,将食物放在圈心处,观察蚁群的行动。

在制定计划时应当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 饲养蚂蚁时需要注意什么?给蚂蚁提供什么样的食物?把纸片换成其它,如树叶或其它物体可以吗?

通过小组讨论,完善探究计划。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你的结论是:

表达与交流:

你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别有兴趣的现象吗?比如,将侦察蚁爬过的众多的纸片摆成一个圈其它工蚁会不会沿着这个圈不停的转圈呢?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说给同学们听。讨论:

1、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吗?

2、通讯在社会行为中有什么意义?

实验五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

细菌和真菌

提出问题:

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那些环境更多一些?哪些环境少一些?哪种环境根本没有? 探究思路:

如果请你帮助幼儿园的教师想个办法,让小朋友知道手上有细菌和真菌,饭前必须洗手,你有什么办法?

请大家结合课文的插图进行分析并作出检验准备。材料用具:

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的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提示:

1、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

2、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号、2号),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

3、为什么要有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各做什么用?

4、在各自选定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例如,在教室或草地、林中、汽车站旁等地方,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又如,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土壤或擦取口腔内部,手心等处,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如果你想检测硬币上有没有细菌,只需将硬币放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5、应考虑放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吗? 讨论:

1、为什么用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

2、提示4相当于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3、通过各组的交流,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

4、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情况存在吗?是什么情况?为什么?

5、根据你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备那些基本条件?

实验六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实验七 制作孢子印

实验目的

1、认识孢子是真菌的一种生殖器官。

2、了解真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材料用具:

新鲜的蘑菇、解剖刀、白纸或玻璃板、培养皿或玻璃杯、放大镜。方法步骤:

1、选取一个较大的新鲜蘑菇或香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烧杯,以避免散落的孢子被风吹散。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或玻璃杯)和菌盖,就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性孢子印。

4、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用放大镜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讨论:

下载实验教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教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验教案2015

    实验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2’ 一.实验目的 掌握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 熟悉计算机键盘按键功能、分布及操作指法; 熟练应用键盘进行中、英文录入; (4)认识计算机的基......

    实验教案

    《动物营养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 直接干燥法测定饲料中水分含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测定饲料中水分,让学生掌握烘箱和水分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2.通过饲料样品中干物质......

    实验教案

    海波的溶解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学习和了解晶体熔化的条件 (2)、通过实验明白熔化与吸热的关系 (3)、使学生认识、理解晶体在溶解过程中温度保持不......

    科学小实验教案(共5则)

    科学小实验教案 快乐童年,让我们的宝贝远离电视、电脑、手机!让妈妈们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 感谢各位对我们妈妈团的支持!希望各位妈妈们满意! 1、颜色的混合:小黄和小蓝......

    《C程序设计》实验教案[共五篇]

    《C程序设计》实验教案 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C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概念、语法、算法、编程技术的理解;熟悉C程序设计的开......

    PLC实验教案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教案首页 题目:实验一 PLC编程应用实验 讲授内容提要: 1.STEP7软件使用方法 2.PLC基本指令 3.PLC的硬件结构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STEP7-Micro winV4......

    2013单片机实验教案

    单片机技术实验 教 案 冯 杰 1 实验一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掌握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把外部RAM中2000h单元的内容拆开,高位送2001h单元,低位......

    土力学实验教案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实验教案 绪论 一、土工试验的对象和作用 土工试验是对土的工程性质进行测试,并获得土的物理性指标(如密度、含水率、土粒比重等)和力学性指标(如压缩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