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案一

时间:2019-05-11 22:0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词教案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词教案一》。

第一篇:古诗词教案一

课外古诗词背诵

(一)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主朗读前三首诗词。

1、学生借助注释、字典解决《长歌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中的生字。

2、小组内朗读,组长推荐出本组朗读明星。

三、展示交流。

每组朗读明星展示朗读,评选出班级朗读明星。

四、学生结合资料自主理解诗词内容,小组讨论交流。

五、班内展示交流。重点句子: 《长歌行》

1.本诗富含哲理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本诗意在劝勉青少年要珍惜时光,珍惜时光的诗句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本诗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黄鹤楼》

1、写景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思乡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六、熟读、背诵。

七、当堂检测。

第二篇:一古诗词

一 古诗词

1、风(唐)李 峤 解 落 三 秋 叶,能 开 二 月 花。

过 江 千 尺 浪,入 竹 万 竿 斜。【注释】 1.解落:散落。

2.三秋:秋季三个月,即指整个秋天。【译文】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 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时大风从 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着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2、凉 州 词(唐)王 翰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注释】

1.《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是歌唱凉州 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 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3.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4.君:你。

5.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 时用的。6.催:催人出征。【译文】

将士们正准备畅饮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马 背上传来催促出征的琵琶声。请不要笑话我们 醉卧沙场,自古以来出征打仗有几个人能回来。

3、别 董 大(唐)高 适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 黄色,所以叫黄云。3.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4.莫愁:请不要忧愁。5.知己:知心的朋友。6.谁人:哪个人。7.识:认识。

8.君:你,这里指董大。【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 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 会不认识你?

这首诗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 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 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 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 深沉的感慨。

4、江 南 春(唐)杜 牧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注释】 1.山郭:山城。

2.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 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 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 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 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5、蜂(唐)罗 隐

不 论平地 与 山 尖,无 限 风 光 尽 被 占。

采 得 百 花 成 蜜 后,为 谁 辛 苦 为 谁 甜? 【注释】 1.山尖:山峰。

2.无限风光尽被占:指蜜蜂到处采集百花酿 蜜。【译文】

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 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 呢?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 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 轼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 遮盖,掩盖。3.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跳入水中。5.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6.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7.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 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 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 天的乌云,而那望湖楼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 柔。

7、惠崇春江晚景(宋)苏 轼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注释】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 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2.晓:早晨。

3.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 以食用。

4.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 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5.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 用。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译文】

竹林外边两三枝桃花初绽开放,春天江水变 暖了,鸭子最先感觉到。蒌蒿遍地生长,芦苇的嫩芽刚吐出,恰好是 河豚将要浮上水面的时候。

8、夏 日 绝 句(宋)李清照 生 当 作 人 杰,死 亦 为 鬼 雄。

至 今 思 项 羽,不 肯 过 江 东。【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 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 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 232-前 202):秦末下相(今 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 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 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译文】

活着的应当作人中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风 光 不 与 四 时 同。

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注释】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 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4.毕竟: 到底。5.六月中:六月中旬。

6.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 以外的其他时节。7.同:相同。

8.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9.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 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10.映日:太阳映照。

11.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 红:红得特别出色。【译文】到底还是六月的西湖最美,风光与其他时候 大不相同。莲叶接天一望无际的碧绿,荷花映日 呈现出异样红艳。

10、清 明(唐)杜 牧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注释】

1.清明:清明节。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 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2.纷纷:形容多。

3.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 体分开一样。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 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 酒店名。5.借问:请问。【译文】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 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 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第三篇:一复习古诗词

一复习古诗词

第1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一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

2、古诗——《望洞庭》(唐 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①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②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3、词——《忆江南》(唐 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①诗句: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②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古诗名句总汇

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③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5、古诗修辞手法

①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②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比喻:

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6、古诗异同 同:

1、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2、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3、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7、古诗想象

我独自坐在敬亭山山中,这里的环境一片幽静,突然,吱吱喳喳的几只鸟儿在天空中飞过,越飞越远,直至无影无踪。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秀丽的敬亭山了。

秋天的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啊,如画的风景我久已熟悉。每当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碧绿的江水清净明澈碧如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第23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乡村四月》(宋 翁卷)————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①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②诗意: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劳动人民的喜爱。①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②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3.词——《渔歌子》(唐 张志和)————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①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②诗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二文学常识、要点

1、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望洞庭──唐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3、忆江南──唐白居易 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

4、乡村四月——宋 翁卷

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

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5、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儿童 的喜爱。

6、渔歌子——唐张志和

意境优美,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情趣。

第四篇:古诗词鉴赏一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 1.考查意象的内涵;

2、考查意象的作用;

3、考查意象的特点。

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

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

(二)分析思路

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意象作用】

1、营造气氛;

2、设置背景或环境

3、塑造意境;

4、奠定情感基调;

5、借景抒情;

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7、诗歌线索。【常见意象】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 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寒蝉、行舟、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古诗词鉴赏之意象类解题技巧 《送元二使安西》

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芭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芳草、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唐-崔颢

流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秋思)

杜鹃、猿啼、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风急天高猿啸衰(登高。杜甫)

风霜、飞雪、苦雨、酒。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鸿雁、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双鲤、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蟋蟀、捣衣、行舟。仍怜故乡水,千里送行舟

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梅花、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摆脱尘劳事不寻常,须下力气大干一场。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幽兰、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蝉、翠竹、冰雪、草木、乌鸦。

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连理枝、比翼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7、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投笔、长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请缨、柳营、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五柳、东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三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渔樵、山林。

(三)答题步骤

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

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四)答题示例

1.根据要求找出古诗中意象

有的高考题是要求直接找出全诗的意象(如2005年浙江卷),有的是要求根据诗题找意象(如2006年广东卷),有的是要求根据意象的特点找意象(如2006年浙江卷),有的是要求找出时间变化的意象(2007年广东卷)。主要是以填空和简答的方式设题,如:

(2007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题: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答案】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

2.找出意象并说明其含义或寓意

这种题型是在第一种题型上的深入,它不仅要求考生根据要求筛选信息,还要求考生说明意象的含义或寓意。考生必须掌握一些诗歌体裁惯用的意象,并熟知其文化内涵。如望月怀人、折柳送别、长亭送别、鱼雁尺素等。如:

(2010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题: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3.找出意象并用简洁语言描述画面

该题型要求找出古诗中的意象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答题时可以从每个句子中所给的意象进行筛选,关键是不要遗漏,在描述画面时需要就全诗意象组合进行简单的概括,关键是抓住特征、抓准特点。如:

(20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 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荷花、人家、庭院等组成的。

4.找出意象并推测时令

考生必须熟识一些带有时令特征的意象,如梅花报春、落叶知秋等。如:

(20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题:《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案】暮春 飞花

5.比较相同意象的不同作用

相同意象往往在不同诗中所传达的情感不同,塑造的形象也不同。欣赏时不能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描摹上,还要欣赏意象的神韵和品格,把握诗人的寄托。相反,有时即使传达的相同情感,诗人也会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意象,这就需要考生细心体会。如同样是写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写愁,突出愁的长;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以小船写愁,突出愁的重;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则是以烟草、飞絮和梅雨来写愁,突出愁的广。如:

(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6.要求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诗句

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诗句,是高考试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如2004年广东卷、2008年山东卷、2009年福建卷、2009年重庆卷都是从这一角度进行设题。鉴赏时可以从意象入手,把握意境,进而体悟诗人的情感。如:

(2009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

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题:“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综上所述,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较好的实现了新课标关于文言诗文教学的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设题角度较广,考查类型以简答题为主。命题难度呈上升之势,由单纯的筛选意象到理解意象的含义和寓意,再到欣赏情景关系;由一首诗歌到多首诗歌比较阅读。

二、高考诗歌意象鉴赏题备考启示

近年来的高考诗歌意象鉴赏试题给了高中诗歌教学及高考语文备考一些有益的启示。

1.了解诗歌传情达意的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高度重视意象作为诗歌的本体特征,建立了“立象以尽意”的诗学美学理论和诗歌创作方法。当诗人对人生、对世界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时,总是要选取或创造最能传情达意的意象。平时我们所说的“诗化”就是意象化,而“诗性”就是意象性。意象反映的,不但有事物的客体表象,还有人类主体的意识和情感心理,是表现诗人心灵的艺术符号。欣赏诗歌就应该从意象的角度入手,充分了解意象的内涵和审美意味。

2.品味意象所蕴含的情感信息

诗歌的语言和日常语言不同,它总是蕴含中更细微更丰富的情感信息,有着更动人的生命意味。“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林庚《说〈木叶〉》)当我们读这些诗时,头脑中就会唤起一幅画面,马上就会就会感到“象”中的意味。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3.了解意象所凝聚的文化内涵

意象原本是诗人为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思意念而创造出来的,它一旦被创造出来,并得以广泛流传就积淀起相应的文化内涵。如:松——坚韧挺拔,竹——刚正有节,梅——经霜傲雪,不畏严寒,水仙——冰清玉洁,菊花——高贵清雅,蝉——餐风饮露高节的品行,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鸿雁——代表信使、表达思乡,梧桐——代伤感情绪,杜鹃——伤春离愁、思乡之情,蟋蟀、鹧鸪——思乡之情,香草、美人——喻美好高洁的品行,而“雁”、“秋”、“月”、“酒”、“落日”、“长亭”、“淡云”、“流水”、“孤帆”、“落花”、“梧桐”、“雨”、“杨柳”常用来表达离别、思乡等伤感情怀,“明月”、“关山”常作为离愁、思念的寄托,可以说掌握了诗歌中这些赋有特别含义和固定文化内涵的意象,就找到了体悟诗歌思想感情的钥匙。

4.感悟意象组合中的“味外之旨”

在诗中,意象作为感觉能够分辨且有欣赏意义的最小单位,只有当它恰当的组合在一起时,才能因意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而产生整体美感效应,才能产生如司空图所说的“象外之意”、“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鉴赏诗歌也须从整体入手,感悟意象的组合中的“味外之旨”。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看似是无联系纯意象的排列,其实内在有一种相关性,它们互相推移逐层推进:“小桥”就在眼前,“流水”耳边潺潺,过了“小桥”,即是幽静祥和的“人家”,而“古道”遥遥,“西风”猎猎,“瘦马”瑟瑟,“夕阳”西坠,“天涯”无边,再加上“枯藤”、“老树”、“昏鸦”,勾勒出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调的秋郊夕阳图,营造出凄凉、孤独的意境,勾起羁旅他乡的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武汉市硚口区教学研究室 陈海燕)

读懂了诗意,研读了意象,体悟了意境,文字的表述就该“粉墨登场”了,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考阅卷老师对于这类题型,是着眼于各个得分点给分的。这就要求我们考生答题时要讲究解题的规范性。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⑴审清题干要求

任何时候都不能小视题干中的细微要求,审清题干要求可以让我们避免答非所问,造成失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命题人给我们答题的指向,继而找到答题的切入口,针对问题作答,提高得分率。

广东卷

林景熙《溪亭》

考题①: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通过认真审读题干,我们抓住“哪些”“时间变化”“意象”这几个要求,就明确“哪些”应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变化”应该是表示时间的词而且要突出“变化”一词,“意象”应该是寄寓诗人情感的“景”“物”,这样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扣紧这些要求轻松地来作答:诗人运用日(暮)、月(初白)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的情感。

⑵运用鉴赏术语

平时的复习训练中,我们应该积累必要的鉴赏术语。比如说语言风格方面:清新自然、简洁明快、准确凝练、含蓄委婉、悲慨沉郁、朴实无华、华美绚丽、雄浑豪放、明白晓畅„„;思想感情方面: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表达技巧方面:卒章显志、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描写、虚实相生、以动写静、想象联想„„;意象意境方面: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

积累了这些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古代诗歌鉴赏术语,我们在答题时应用它们,就可以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浙江卷 第16题

考题②:简要分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这一小题的答案: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的诗句抒发亡国之痛,温婉悲凉,体现出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运用了“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亡国之痛、温婉悲凉、婉约词”等鉴赏术语,答案的表述就显得准确到位。

⑶掌握表述方式

古诗歌鉴赏考题,我们大致可以作以下六大分类:托物(人)言志类、炼字类、意境类、语言鉴赏类、关键词类、表现手法类等。不管哪一类,一般来说,在表述答案时,我们都尽量采用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表现手法类”为例,答题步骤要分为三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此种手法;此手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么样的情感。

湖北卷 吴融《华清宫》 李约《过华清宫》

考题①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②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细细审读,研读意象,理出诗歌的情感之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地作以下表述,考题①: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步骤一);第一首宫内宫外对比: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第二首今昔对比: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步骤二)。考题②: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无情批判;第二首诗则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讽刺和对王朝兴衰的感叹(步骤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高考古诗歌鉴赏试题的开放性越来越强,命题人往往让考生针对某句话或全诗写一段50或8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这类题型的表述方式简单来说是: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具体来说就是三个步骤:①概括观点、特色;②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来证明观点;③揭示这样写的好处。

江西卷

高蟾《金陵晚望》 韦庄《金陵图》

考题②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分析鉴赏两首诗歌之后,答案的表述就可以依据以上提到的步骤进行:(总说—概括自己的观点)这两首诗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分说—结合诗句阐述)高蟾认为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表达的效果)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界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分说—结合诗句阐述)韦庄则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表达的效果)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总说)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总而言之,我们在解答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时候,应该借助古代诗歌蕴藏的各种信息,认真研读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意象)”,体悟诗歌的意境,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理出诗人在诗歌中渗透的思想感情,再结合考题要求,按照一定的解题步骤规范作答。

第五篇:古诗词教案(范文)

古诗词教案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品简介 : 《宿建德江》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7、近:亲近。【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评析】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

《竹 里 馆 》

唐·王维

原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位于陕西蓝田南八里的峣山之口。王维隐居的终南山辋川山庄的一处地方。这首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

幽篁:长得很茂密幽深的竹林。篁:细长的竹子。

复:且,兼。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诗、诗意]

独自端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抚琴,时而吟唱。

林深无径,外人不晓,只有皎皎明月,相知相照。

赏析]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傭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原文 日 暮 苍 山 远,天 寒 白 屋 贫。

柴 门 闻 犬 吠,风 雪 夜 归 人。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公元709—780年)字文房,河间(今天的河北省河间县)人。唐代诗人。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尉,因事贬潘州南巴尉。上元东游吴越。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州司马。德宗朝任随州刺史,叛军李希烈攻随州,弃城出走,复游吴越,终于贞元六年之前。作品集为《刘随州诗集》。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自诩为“五言长城”。其流传于世的诗中,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最为有名。

[注释]

宿——过夜,夜里睡觉。

芙蓉山——山名,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南,山下有芙蓉湖。

主人——指留宿诗人的人家。

暮——傍晚,天色将要暗的时候。

苍山——山名。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东近百里。

白屋——这里是指茅草屋,很简陋的房屋。

柴门——用树枝和柴禾编制的简陋的门。后用来比喻穷苦人家。

犬吠——狗叫。吠,狗叫。

[译文]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注释] 宿——过夜,夜里睡觉。

芙蓉山——山名,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南,山下有芙蓉湖。

主人——指留宿诗人的人家。

暮——傍晚,天色将要暗的时候。

苍山——山名。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东近百里。

白屋——这里是指茅草屋,很简陋的房屋。

柴门——用树枝和柴禾编制的简陋的门。后用来比喻穷苦人家。

犬吠——狗叫。吠,狗叫。[译文]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 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 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宋代著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杜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详见第五册“江南逢李龟年”)

[注释]

江畔:江边。

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蹊(xī):小路。

压枝低:因为花开得很多,把枝条压得低垂下来。

戏蝶:蝴蝶飞舞,好像在游戏。时时:常常。

自在:自由安适,不受拘束。

娇莺:娇美的黄莺。娇:可爱的。

恰恰:恰巧碰上。这里形容黄莺啼叫悦耳和谐的声音。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译诗]

黄四娘家百花盛开遮蔽了园中的小蹊,千朵万朵沉甸甸的已把枝头压得很低。

留连在花丛中的蝴蝶不时地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黄莺歌喉宛转正在啼鸣。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原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注释]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名李范,唐玄宗的弟弟,被封为岐王。他爱好文学,喜欢结交文人墨客。

寻常:平常,经常。

崔九:名崔涤,因为在兄弟间排行第九,所以得名。崔九曾任秘书监,是唐玄宗的宠臣。

堂:府中,家中。

几度:多次。

落花时节:这里是指暮春三月。

君:指李龟年。

《赠花卿》

唐·杜甫

原文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注释]

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

卿:是对男子的美称。

锦城: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旁有锦江,所以称成都为锦城。

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

纷纷:繁多而纷乱。此处应是“繁盛”意。

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半入”并非各半。

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闻:听到。

[译诗、诗意]

(一)锦成里日日飘荡着美妙乐声,一半江风吹散一半袅袅入云。这悠扬曲调莫非是神仙演奏,在凡俗的人间能够几回听闻。

(二)锦城(今四川成都)的弦乐声每日纷纷不断,随江风直上云天,声高传播远。这些曲子应是天宫(暗示皇宫)才有的,人间哪里能够听得到几次呢?

[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杨、沈之说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寒食》

唐 韩翃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斜: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赐给。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原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他的诗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过元并称为“韦柳”。[注释]

1.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3.怜:爱。

4.深树:枝叶茂密的树。5.野渡:郊野的渡口。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剌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得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

诗的前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乌衣巷》

唐·刘禹锡

原文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他还继承了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注意反映民生疾苦和重大事件,风格刚健爽朗。他的一些怀古诗,也凝练含蓄,含不尽之意鉴于言外。有《刘梦得文集》。

[注释]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是东晋大贵族王导、谢安家族的聚居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寻常:平常、普通。

[译诗、诗意]

朱雀桥边丛生着野草、乱开着野花,乌衣巷口夕阳西上。

从前在王、谢贵族的高楼大厦中筑巢的燕子,现在已经飞入平常的百姓家。

赏析]

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三、四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旧世族的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诗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下载古诗词教案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词教案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教案

    李白《行路难》 【教学目的】 在全面了当时解产生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了解诗人的爱国思想以及其渴望为国立功而又无法所为的艰难处境;掌握浪漫主义诗歌特点......

    古诗词鉴赏 一年下范文大全

    古诗词鉴赏 校本教材 一年级下册 中和镇东夏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组编著 梅河口市中和镇东夏小学 校本教材开发组 主 任:牟春玲 副主任:崔志颖主 编:郭 强 责任编辑:郭 强 编......

    经典古诗词(一)(共5篇)

    劝学 孟郊(唐)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劝学诗 朱熹(宋)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

    古诗词积累(一)[五篇]

    古诗词积累(一) 1、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春江)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

    古诗词三首教案

    1.古诗词三首课题1古诗词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3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

    古诗词三首_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概要 一、第二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的导语......

    古诗词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塞下曲(其三)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

    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复习目标: 1.鉴赏诗词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技巧。 2.正确理解诗歌的语言在诗歌中的含义,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歌的意境及情感。 复习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