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案(5篇)

时间:2019-05-11 22:4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教案》。

第一篇:政治教案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2、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既看到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又要看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观察、分析,知道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怎样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教学难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设想:用身边的变化,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感染学生,产生共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授课过程

导入:可用录音机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或与学生一起歌唱该歌,使学生产生肩负“开创未来”的责任,而要真正肩负这一重任,就必须全面了解我们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等。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板书)

(教师把本框要讲述的内容先告诉同学们:“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活动1:请同学们收集当前一些新闻,了解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所起的作用。

(答:经济上:中国进出口强劲带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带来希望。政治上:朝核六方会谈;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G20峰会等。文体上: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韩文化交流年等。)

1、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大起来

同时,“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让学生举例说明)

活动2:阅读P33上的材料,思考:

(1)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2)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那些差距?

(答:人口素质低,企业竞争力不强;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科技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不完善等。)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结。在此基础上,请学生看书本材料并结合了解到皖北与沿江江南的差距、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的差距的点滴实情,以及家乡人与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科技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在许多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机遇和挑战并存,因而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快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

问题1:如何正确认识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答:①取得的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②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个和平、合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③存在的差距:我中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④面临形势: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

活动3:举例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见33页下)

1、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让学生阅读P34上材料,同时让学生从自己家庭房屋、车辆、电视、手机等拥有的情况来说明这种变化。让一学生朗读P34下中的相关链接)

2、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板书)

①原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人均国民平均收入)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人民受教育的程度与状况)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教师讲解,但不展开)

3、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板书)①含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还不发达。(教师简要解释)

②初级阶段起始时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到本世纪中期(需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板书)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面对这样的主要矛盾,怎么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即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

5、国家的根本任务(板书)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明确了我们应走什么样的路?应干什么样的事?)

问题2: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答: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在: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初级阶段的特征:不发达。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各个方面。③初级阶段的时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④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⑤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⑥初级阶段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二篇:政治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重点和难点

国家的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编排书本中的案例小品。★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举例:比如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它可以得到国家社会的帮助;而民工他有劳动义务,也有获得报酬的权利等等。我们未成年人的权利问题已是当代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青少年作为中国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知识。

新授:板书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一)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我们先来谈谈我们的国徽。

1、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

2、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3、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多媒体出示或请同学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

(二)国家的性质

1、国徽的图案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谁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人民)

3、人民包括哪些人?P4

4、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少数敌对分子)

说明: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一)大家属于人民吗?你们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吗?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各项权利。

1、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提问: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公民权利的含义(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

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举例: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4、看漫画,思考问题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

(二)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1、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小品表演)

(2)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3)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小结: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2、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P7写一写、说一说)

3、案例分析(1)阅读案例

(2)讨论:傅某把6名同学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什么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

(3)6名同学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4、司法保障的含义 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重点和难点 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书本田甜的案例导入。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的。学生讨论完成书本的填空,回答书本的问题:

1、这些权利对她有什么好处?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新授:板书

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宪法规定的9点),请同学们齐读,老师做简单解释。

(二)正确行使权利

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要注意,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作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1、学生阅读书本冯某养狗的案例

2、提问:

(1)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有)

(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进而提升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

结论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作简要解释)

3、学生阅读书本非典的案例

(1)提问: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

通过讨论师生达成共识,结论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

4、学生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1)提问: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

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重点讨论)

(2)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约。

结论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2、学生阅读书本球迷打算游行的案例

(1)提问: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保护吗?(学生辩论方式展开讨论)(2)帮助学生认识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3)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即一方面看到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对此应充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采用游行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

(4)了解相关链接关于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 结论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6、学以致用

(1)学生阅读老吴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

(2)学生回答书本问题,教师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是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四个方面,即四个结论)。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一框 公民的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公民的义务的问题 新授:公民的义务(板书)

一、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

(一)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案例分析:小珊应该纳税吗? 1、小品表演

2、在思考,小组辩论(甲方认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纳税;乙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这是公民的义务)基础上,在班上交流见解。(辩论中论述精彩的学生加5分,参加辩论的加3分,获胜团队每人加1分)3、教师小结(相关链接)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因为这还是爱国的表现。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相关链接)

(二)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

1、学生朗读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教师作简单分析。2、除了上面谈到的义务,我们还应该法律履行哪些义务?

3、“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总结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要履行法定的义务,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呢?(三点见书)

二、我们的道德义务

(一)道德义务和含义以及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1、分析小龚的案例引出道德义务的含义。

2、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

3、公民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4、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相关链接)

5、列举各种义务让学生分辨哪些是法定义务,哪些是道德义务?

(二)我国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1、案例分析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称赞?(感受不能仅仅局限在拾金不昧上,引导学生扩展思路)

2、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要履行很多的义务。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是每个人责无旁贷。

第二框 忠实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鼓励做得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们坚决不做。

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忠实的履行义务。新授:板书 忠实履行义务

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一)某中学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1、出示东南亚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我校师生纷纷捐款的图片资料(引用身边的实例,更有说服力,学生感兴趣。)

2、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人道主义)

(二)相关链接——“五爱”

(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举例说明两者的关系:人们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守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现象做斗争。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法律所鼓励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法律不可能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来补充。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实践活动: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结论

1、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表现。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一)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

3、教师点播——法律要求做的,应该像地理环保小组同学那样积极去做,自觉去做,不要无可奈何勉强去做。如果不做,就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要依法纳税。

(二)观察图文材料,根据材料讨论我们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做,我们可以怎样来做?(一小组为一个团队,选择一个法律要求做的义务进行讨论,哪一个团队想出来的做法多而且可行,获胜加分。)

(三)实践活动: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结论

2、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一)贾某和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上)

3、教师小结——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危害。第二,帮助学生明确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后果,即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4、阅读相关链接,让学生明白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5、实践活动: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结论

3、对于法律所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做了就是触犯法律。

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能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怎样来忠实的履行公民的义务了吗?(三个结论)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第一框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人格权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了解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生命和健康。

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逐步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能力,如果受到伤害能运用法律武器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尊重生命,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尊重权利,增强法律意识,远离暴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什么是人格权?怎样用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对“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相关内容的已有认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调查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有何疑问,以便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相关知识的贮备和拓展。如:有关人格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相关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结合教材内容,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立本课和各框的教学主题;收集相关的案例与素材。

学生准备:向老师提出自己在“人格权”方面想要了解的问题;反思自己是如何行使生命健康权的;反思自己是否有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收集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相关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引言导入,学生阅读引言中的3个情景,简要回答引言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也有这方面的经历,在这个方面还有哪些疑问。(增强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兴趣,利于教学。)

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珍惜生命,维护健康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对社会的义务。新授:板书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第一框 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一、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一)看图例案例回答问题:

1、请同学观察三副图,编一个情景剧本。恶作剧的可以让学生表演;

2、补充最近煤矿爆炸新闻(北京讯)就在中国总理温家宝强调煤炭生产安全之际,山西却发生煤矿爆炸事故,吕梁交城县煤矿在3月8下午6点半左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至9日下午3时为止,已确认有16人死亡,11人仍然下落不明,伤者6人已送医院抢救。事发当时井下有83人工作,54人成功脱险。中国有三分之一的煤炭产于山西,山西也因矿难频发而出名,官方数字显示,2004年各类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75起、死亡497人。

2、以上行为,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格权的重要性

(三)相关链接 人权知识

(四)人格权的构成及其特点

特点: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相分离。

(五)相关链接 封建和新中国对于人格权的维护情况

(六)生命健康权的地位——首要地位

(七)相关链接 健康和其他利益的比较(请学生齐读后,谈对健康问题的看法)

(八)通过对书本三个情景问题分析,引出人身自由权

1、分析三个情景,提问上述行为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

2、了解人身自由的作用、具体内容、侵权行为

二、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一)分析雇佣童工的案例

1、阅读案例

2、提问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二)未成年人的生命受法律的特殊保护的具体法律条文(引导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侵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违法行为,并共同讨论作为未成年人受害者应如何依法维权。)

(三)相关链接 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定以及雇佣童工的危害

(四)国家法律(提问哪些法律?)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初步了解人格权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了解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逐步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能力,如果受到伤害能运用法律武器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生命和健康。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命、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远离暴力。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思考探究,在此基础上掌握。

教学重难点: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

课标内容: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予以保障的公民权利,生命健康权是行使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呢?

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提出新的主题 合作交流积行使健康权

活动一:

一、出示一组图片(见教材 28 页)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图景中,人们在行使什么权利? 2、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使上述权利?

二、出示资料(见教材 29 页)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上述行为哪些属于合法行为?哪些属于放弃权利的行为?为什么? 2、我们身边有哪些珍爱生命健康权的事例?

教师指导,得出结论,作为青少年,应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认识到关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是一种责任。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形成对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正确认识。合 作 交 流 关 爱 他 人 的 生 命 与 健 康

活动二:、出示案例(见教材 30 页)2、学生思考:

? 此事给小君,小哲双方家庭造成什么后果?

? “进一步山穷水尽,进一步海阔天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法侵害生命健康权者受制裁”,结合这两句话,谈谈此桩惨案如何避免。

教师指导总结:利人就是利己,亏人就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君子以让人为荣。

通过对小哲伤害案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害人就是害自己,遇事应冷静,应通过合法手段解决问题。活动三: 1、出示案例:

案例一:“杀人狂魔黄勇伏法”(见附录 1)案例二:“美国青少年枪杀数人案(见附录 2)2、学生思考:

两则案例告诉我勿什么道理?

教师指导、归纳:我们要远离暴力文化、珍爱生命。

沉溺于暴力电影和游戏,虽不至于直接促成犯罪,但却在诱导青少年以暴图解决问题,在学生中形成远离暴力,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拓 展 延 伸

活动四:、出示“同学落水之后”案例(见教材 35 页)2、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 请从法律与道德等方面评价上述三种表现;

? 如果你遇到 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办?(提示:从自护与救人两个角度考虑)。活动说明:全班分成 8 个小组,每 2 个小组组成 1 个大组合作探究,在小组基础上进行大组汇总,然后选派 1 位代表发言。1、各组交流。2、教师指导、归纳

引导学生认识到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也要主动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结语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从小事做起,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

附录1:2003年冬,中国震惊全国的雇舆特大杀人案侦破,29岁的杀人魔黄勇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连续杀死青少年17人,杀伤1人,黄勇供述本人身小酷爱看武打录像,凶杀恐怖片,自感杀人刺激。

附录2:1999年4月20日,美国,年龄同为18岁的哈里斯和克莱佰特身穿黑色军用雨衣,闯入位于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哥伦拜恩中学,开枪扫射杀死12名学生,1名教师,打伤数人,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事件,该屠杀案的两名凶手平时喜欢在网上“冲浪”,并经常玩“世界末日”等暴力电子游戏。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一、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 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而本课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因此,对学生讲述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能力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觉悟目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2、本课安排依据

(1)学生所处的情况:在道德、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也不难看到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一些权利并未得到真正的维护和落实,如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善意恶意的会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的歧视,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社会和家庭对未成年人在人格上的伤害等现状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安全感、无助感、自卑感,甚至做出违法的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明确他们的人格权受法律的保护,并积极引导他们去尊重他人的人格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新课标的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指出: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逻辑分析和课时安排

本课线索:围绕我们的权利——侵害权利的行为表现——侵害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来讲述。具体为: 法律权利 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 人 格 尊 严 权

名誉权

侮辱、诽谤等

如是违法行为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轻者承担道德责任)肖像权 恶意毁损、玷污、丑化肖像; 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姓名权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隐私权

(第五课内容)课时安排:两课时

4、教学方法: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我们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及侵害人格权必须承担的道德、法律责任。

5、教学具体活动

第一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1)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2)课前准备:发放表格评选最满意老师和班级星级学生并做统计。(3)教学过程

第一步: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

1、(事件背景介绍: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

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入网评。摘录或及时捕捉学生评论的思想火花。如: 我心飞翔:我为乞丐要尊严喝彩 冰糖葫芦: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

总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目的在于:

1、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

2、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

3、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

宪法第3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 第二步:从评选活动谈个人名誉

1、说说自己评选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的依据

2、根据统计结果公布大家选出的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名单,并说说你对他们的具体评价。

(目的在于:通过评选活动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品德、才干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老师和学生就是我们对他们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认可)

3、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问题。)品行表现

评价所用的词

名誉

优良(诚实、善良、正直等)(好的名誉)不良(奸诈、邪恶、卑鄙等)(坏的名誉)

问题一: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可联系小故事:在日本打工的学生和卖瓜的小男孩:得出好的名誉能获得尊重和经济效益;坏的名誉使人寸步难行。)问题二: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相应的评价吗? 第三步:带着问题二分析案例

1、见书本:受冤枉的大江(组织学生利用材料针对问题二展开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说明: 从理论上讲: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

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要求学生分析得出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任意践踏他人名誉的行为依然存在着。然后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维护自身名誉的同时要维护他人的名誉。)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

民法通则第101条:通过熟悉法律条文要求学生明确:什么是公民的名誉权?法律是如何规定公民的这项权利的?

第四步:案例分析——君子动口不动手也违法吗?

小张和小林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林自修课吵,被小张记下后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小林怀恨在心,想寻机报复。碍于面子他既不敢和小张正面吵,又怕打架受处分,终于想了一个操作简单的万全之策:在网上臭骂小张。小林骂的解气,越骂越过瘾,可第二天小张难过了,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他是有口难辩,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最终请病假在家休息。小张还得意的说:“我君子动口不动手,骂死了也不犯法。” 讨论:

1、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法官,对这件事该如何判决?

3、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

具体表现

造成的危害

应承担的后果 1.侮辱

谩骂他人

通过案例分析和表格填写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要受到道德甚至法律的制裁。

第二框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教学活动和建议: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

2、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3、课前准备:搜集学生在艺术周美术长廊中的人物画作品。

4、教学过程

第一目:(1)、导入:以我们如何区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一些知名人物为引子,让学生去感受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以容貌将人区别开来);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用文字符号将人区别开来),这样就进入本课要讲的内容。

(2)、展示学生艺术周的相关作品:有人物剪纸、素描、石膏像、摄影等。目的让学生去感受肖像含义、制作方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之所以成为特定人的容貌标志。(3)、案例分析:

见书本:15岁的小红,喜爱芭蕾舞,让爸爸给自己拍了张跳舞的照片。某刊编辑找到了小红,要求将该照片刊登于杂志封面上。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了编辑的要求,编辑将使用照片的报酬交给了小红。思考: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 连连看:

小红让爸爸给自己拍照片 肖像使用权 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编辑的要求 获酬权 小红获得了一定的报酬 肖像制作权

通过思考和动手连线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4)、小品:朱月坡的烦恼

我叫朱月坡,上月在潇洒楼拍了艺术照,今天莫名其妙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难怪同学们见到我就说“美女”,我好不自在。另外,因为我的字不好,老师点名时无意中念成了朱肚皮,于是一个女孩子多了一个不雅的外号,我还发现自己送给同桌的照片在别的同学手里,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我长了山羊胡子和一对猪耳朵。哎,我最近比较烦,比较烦。

思考:朱月坡遇上了哪些烦恼?小品中除了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外还有哪些侵权行为?她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目的:根据这段小品的表演让学生知道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表现和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要承担的责任,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不得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反之,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目:(1)、由此及彼话人物

鲁迅 刘翔 比尔.盖茨 霍金

我们之所以一看到这些名字就能说出他们的事迹,是因为姓名是一个人的文字符号,它与某个特定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包括正式姓名、笔名和艺名等。(2)、案例分析一 见书本:牛顺父子的冲突。

思考:牛顺可以改名吗?牛正干涉牛顺改名的行为是否合法?请说出你的依据。目的: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公民的姓名权(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知道法律对年满18周岁的公民和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具体规定;明确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3)、案例分析二 如此玩笑能开吗?

案情:宋明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玩笑惹上了一场官司,落得与好友对簿公堂反目成仇,心中懊悔不已。今年9月,宋明突发奇想,到邮电局以申洋妻子江玉的名义,向远在云南的申洋拍了一封加急电报,电文内容为:“家有急事,速归。”申洋接到电报后信以为 真,心急如焚地赶回家里,谁知却是一场虚惊。申洋夫妇一怒之下将宋明告到法院,提出了要宋明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思考:宋明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宋明为寻开心,假冒江玉姓名虚构事实愚弄他人,其行为构成侵权,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遂判决宋明向申洋夫妇赔礼道歉,并赔偿二人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合计5100元。通过法院的判决我们可以看出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所谓干涉,是指采取某种积极行为干涉他人使用或变更其行为(如无合法根据强迫他人更改姓名)。所谓盗用,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名义实施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盗用他人的姓名从事活动)。假冒他人姓名与盗用他人姓名一样,都是指非法利用他人姓名并侵害了权利人的姓名权,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盗用的结果常常直接损害了被盗用者的利益,而假冒是指使用他人的姓名从事某种民事、经济及其他活动,假冒者的目的常常并不是为了直接损害被假冒者的利益,而只是为了谋取个人的非法所得。当然,假冒的结果也可能损害被假冒者的利益。根据《民法通则》第99条的规定,凡是非法干涉、盗用、假冒他人姓名的,不管是否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均构成他人姓名权的侵害。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臭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教学重点和难点:

个人隐私的含义、具体内容及作用。课前准备:

老师收集一些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之间侵犯个人隐私方面的日常事例;学生思考自己对个人隐私和隐私权是如何认识的,回想自己的隐私受到过哪些侵害,自己是否侵害过他人的隐私。教学方法:

讨论法、体验法、情景教学法等。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

一、情景导入:

老师手上拿着一封信,告诉大家,这是写给你们中的某一个同学的,问:“我能拆这封信吗?”“如果我强行拆了,怎么办?” 学生发言后老师引导。

二、学习新课:

(一)、人人有隐私

1、帮小红讲清道理:

学生阅读教材P46页内容,对小红的做法发表个人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注:不必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能够讲清道理,但从中可了解学生对隐私及隐私权的已有认识)。

1.讨论:“隐私就是臭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们?

2.阅读P47两段相关链接,学生列举类似的例子,明确当今世界,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们迫切要求保护个人隐私,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3。共同学习教材P46页大字内容,重点了解隐私的具体内容和保护隐私的意义。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学生阅读案例:某影视明星认为某报侵犯了自己隐私权的事例。围绕书中两问题作简要分析,引出隐私权的问题。

2。学生阅读教材P48相关内容,了解隐私权的含义及保护隐私权的作用。3.讲解保护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1)学生阅读案例(某派出所非法搜查的事例),并结合P49页的相关链接的内容,讨论: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显示《宪法》和《刑法》的相关条文,得出: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害。

(2)讨论:“一米线”是银行、邮局等窗口服务行业为保护客户的个人帐号、储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资料而采取的措施。“一米线”的设立有什么作用?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得出:公民有权对个人的信息保密。

(3)情景展示:未经同意,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学生私自撕下同学信封上的邮票。思考:上述行为是否正确?请说说理由,并列举类似的现象。引导学生明确通信包含多种方式,而不仅限于普通信件。得出结论: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

小结:学生归纳保护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强调:任何人都不得滥用权利。

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展示(P51页),思考:父母擅自翻阅儿女的日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2、假设你把一些个人的秘密说给朋友、同学后,他们泄露了出去,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呢?

二、学习新课

(一)、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

1、结合导入中的情景,思考:(1)、父母有监护义务,他们应通过哪些正确途径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请你提出几点建议。

(2)、列举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

小结: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要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1。友谊与隐私:

材料

一、荣荣和肖肖是好朋友,荣荣将自己的日记给肖肖看,并要求为其保守秘密,但肖肖却公开荣荣日记的内容。荣荣对朋友不守信用很气愤。问题:你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材料

二、王军无意中知道了好朋友吴海的QQ号和密码,他偷偷地查阅了吴海的QQ聊天记录。把其中好笑的事情讲给其他同学听,使吴海很难堪。你认为王军的行为: A破坏友谊 B太不道德了 C没什么关系 D侵犯了其隐私权

老师归纳: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与信誉意识。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只有责任和信誉才能为我们的隐私建立安全的港湾。

2。再列举一些和隐私有关的情景,由学生对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提出处理意见,倡导大家应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二)、依法维护隐私权

1、出示材料:

某公司职员李某与王某同住一室。一天,李某偷看了王某的日记,并将日记中的有关内容在公司员工中传播。王某对此非常恼火,顿生报复李某的念头。于是王某向公安机关写信,信中列举了李某盗窃工厂的财物、赌博等问题。公安机关经过调查证实,李某没有盗窃、赌博行为。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李某和王某的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要依法维权。1.引导学生具体认识侵害隐私权的行为。2.那隐私权受到侵害后,怎样去维护呢?

(1)学生阅读P54页大字,了解一些维权的具体方法。

(2)出示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隐私被泄露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此情景中隐私受侵害的原因,从而得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学生在了解书中的两方法后,思考:保护个人隐私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方面还可以怎样做?

4、结合3中(2)的方法,引导学生辨证地思考,指出: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还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

三、小结本课:

1、我们应当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2、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社会中,我们该如何来保护我们的隐私?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共编《维权手册》保护合法权益

目的:

(1)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2)增强学生的初中能力;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件维权“工具”。操作要求:

(1)学生在认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围绕生活、学习等方面搜集侵权的表现;

(2)结合法律条款和维权帮助的范例,整理出有效维权的途径和方法;(3)查询能够给予维权帮助的机关、部门的地址和电话(如消协等的地址、网址、投诉电话),为维护权益提供信息资料;

(4)按照拟订的提纲,以“当XX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为题撰文;(5)将上述成果装订成册。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学生面临的问题

当今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人人都要受教育,人要终身受教育。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急剧增加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岗位,甚至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因此,受教育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

一方面,现在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侵犯初中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如有的家长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的学校随意开除学生,有的校舍危险不能上课,有的教育场地被非法占用,有的不法分子扰乱学校秩序妨碍学生学习,等等。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另一方面,国家、社会、和家庭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学生则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而现在在初中学生中存在一些不完全履行受教育义务的现象,如有的初中生动辄迟到早退,甚至逃避作业,逃学„„,因此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受教育不仅是权利,也是义务。对于正在接受高义务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接受教育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知道教育的含义和重要作用。⑵明确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

⑶明确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⑷明确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三项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⑴了解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⑵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懂得教育既赋予人类智慧与美德,又赋予社会进步的力量,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的繁荣昌盛,都离不开教育。

⑵懂得教育对下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另一方面,教育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课时:2课时。第一框为1 课时,第二框为1 课时。教学内容提要

一、知识助我成长 创设情境:

例子——在西北昏黄的天幕下,有这样一段学者和放羊娃的对话:

“你放羊做什么?” ——“挣钱”——“挣钱做什么?”——“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生娃”——“生娃做什么?”“放羊”

短短的一段对话,述说了放羊娃的一生,从放羊到放羊的轮回中间只有简单的挣钱、娶媳妇、生娃三个环节。我们不去考究这个轮回在此之前已经轮回了多少个轮回,以后还要轮回多少个轮回,单纯从生存的意义上来讲,这给我们有什么启发?

刚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悲哀,一种对生存的厌倦。难道我们的生活就那么简单?我们不甘心那么简单的轮回,却又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轮回。这种轮回对于正处于对人生与未来充满渴望和憧憬的热血沸腾的少年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悲哀。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为自己创造一种幸福的生活呢?课本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1)教育的含义P58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2)教育的重要作用意义。

①P59对个人来讲,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总之,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②P60对国家来说,教育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能成就我们的未来。创设情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几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往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引出:

2、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但是,每位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都得到保障了吗?请看以下事例——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是外来打工人员的聚居地,来自河南农村12岁的孙小燕和8岁的弟弟孙向阳随着父母两年前来到了北京。小燕的父母在工厂里打工,十天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小燕的奶奶就带着姐弟俩挤在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早上6:00点钟,姐弟俩便起了床,洗漱之后,小燕便不停的向外张望。过了一会,一个女孩子匆匆来到小燕家中。来找小燕的女孩叫小娟,是小燕的同学。小燕把自己头天晚上写好的作业交给了小娟,拖她带到学校让老师批改。

看着好朋友能背着书包去上学,小燕心里很难受。今年2月16号,也就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小燕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 槐房实验小学被丰台区教委查封了,而小娟随着实验小学搬迁到了十几里外的大兴县。因为路途远,学生们每天都要乘坐班车去上学。小燕姐弟俩因为交不起每学期增加的200元车费失学在家。姐姐小燕正在读四年级,弟弟向阳今年读二年级。失学以后,姐弟俩每天在家坚持自学,按照课文的要求写作业。虽然他们对课文的内容似懂非懂,但他们仍然读的非常认真。

(师过渡):小燕和弟弟虽然失学在家,但仍坚持自学,她的经历令人心痛。但是,是谁剥夺了小燕上学的权利,谁又应该在失学少年的遭遇中承担责任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热点辩论。热点辩论 :

1、辩题:少年失学谁之过?

[教师事先把学生分为五组,分别代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师):请同学们结合录像提供的信息,利用手中的材料、教材,对其进行加工重组,要求:

1、寻找对方的责任

2、尽力为自己开脱

记住:你给对方找的过失越多,你的责任越小,为自己开脱的越好。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时候到了,让我们赶紧行动吧。[第一阶段:学生看书、资料,自由讨论,第二阶段:自由辩论,教师应随时调控、并适时转移矛盾,挑起战争。

此环节是本节课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学生的看书、交流、整合知识、自由辩论,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能从中找到对方的责任,从而为己开脱。本环节 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本节课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师小结):同学们的辩论很激烈,也很会为自己开脱。但我们知道,在失学儿童问题上,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不过是责任大小而已。为了保护我们的受教育权,下面我们来学习——(1)P60受教育权的含义:

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面对向小燕一样的失学儿童,我们来帮助他们重新走上复学之路呢? 2复学之路共探讨 :

[学生讨论、交流,陈述各自的职责、措施] 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兴办学校,培养师资,提高教师待遇 社会:捐资助学,尊师重教,拒招童工,维护教学秩序和场地设施

学校:按时接纳学生入学,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保质保量,按时进行教学活动 家庭:家长应及时送子女入学,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辍学 你们各方的措施都很好,关键是付诸行动,挽救失学儿童。

(师小结):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要实施,不仅涉及到儿童少年,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予以保障,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辩论总结义务教育的含义:(2)P61义务教育含义:

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多媒体出示义务教育的含义)

从义务教育的含义中可看出义务教育包含两方面: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等都有责任,而《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保障作用也正体现在这两方面。由此可见,在义务教育上,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法律义务。

(师过渡)另人欣慰的是,失学儿童的遭遇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国家的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经费,到全社会的捐资助学、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无不象一股股暖人的春风,点燃了失学儿童心中的希望。但有些人想得更远,提出了修改《义务教育法》,让我们关注来自两会的最新报道: 时事追踪: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卷烟厂厂长程佳华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修改义务教育法,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的议案。他指出:对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即使是象征性的学杂费和书本费,也可能成为他们读书的障碍,因此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是他们受教育机会的根本保障。请回答:程佳华代表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议案? [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教师分析、总结] 师分析:

1、提出全免费,说明目前的义务教育不是全免费,而仅仅是免除学费,这是义务教育的一个特征。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全免费,真正体现义务教育的免费性。

2、如果议案能够实施的话,所有的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享受义务教育,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遍性。

3、他提出修改法律,想依靠法律来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而法律又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多媒体出示义务教育的特征)(3)P61义务教育的三个特征:

①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

②普遍性,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③免费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收学费。以上就是义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

我们希望: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迎接祖国美好的未来。我们期待着义务教育全免费这一天早日到来。知识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很积极,很活跃,老师非常感动,实际上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请同学们结合前三个版块的内容,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二、珍惜学习的机会

上一框我们学习了每个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有入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这些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都能得到实现吗?请看课本第62页“小梅的遭遇”。它说明了什么呢?

它说明了我们还有不少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因为种种原因,还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它告诉我们要懂得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1、维护受教育权利

类似小梅的情况在我国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再想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侵犯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的情形„„上述情形表明了我们有不少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正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侵犯。有的是个人的受教育权被侵犯、有的是学生群体的受教育权被侵犯。以上介绍的是: ⑴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形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小梅的遭遇”思考—— 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⑵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方式一:寻求学校及老师的帮助;

方式二:

方式三:

方式四: 方式„„„„„„„„„„(请同学上讲台到黑板上填写)

(课本第63页寺庙建到学校旁)„„针对这一事例,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①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

②假如你是该校的校长,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

通过上述学习,我们要懂得:受教育——作为我们的权利,一我们不得随意放弃;二在它受到侵犯时我们必须尽力维护。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中国小公民,适龄的少年,我们还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履行受教育义务

从国家来说,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政还比较紧张,但是国家每年都得拿出几千亿的资金来发展教育;对于有的家庭来讲,家长每个学期也要拿出成百上千的费用供我们学习,对有的家庭来说,也是相当吃力的。可见,⑴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报答国家和父母。我们受教育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父母。

⑵初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参考课本第64页。共有三项。具体地说,为了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

①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与老师同学探究问题; ②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以下由学生思考后回答)③„„„„ ④„„„„ ⑤„„„„

假如遇到下面的问题,你打算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①上课走神,遇到老师的批评; ②做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 ③上自己不大喜欢的课; ④考试成绩不理想„„

(3)初中学生应如何珍惜学习机会?

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②我们不仅要现在学、还要将来学。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③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

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了解社会财产的分类和个人财产的内容及财产所有权的含义。⑵明确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法律规定和保护。

⑶明确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继承权的含义及实现方式。⑷明确智力成果的含义,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2、能力目标

⑴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⑵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⑵保护智力成果权,要树立维权意识。

课时:3课时。第一框为1 课时,第二框为1 课时,第三框为1 课时。教学内容提要

一、财产属于谁

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1)财产的含义(归属):属于国家、集体或个人所有权的物质财富。公民的财产权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权利。财产权包括财产所有权、准物权、债权及知识产权等。

(2)公民的的合法财产的含义:公民正当的、合法的途径获得的财产。

教育学生能辨别哪些是合法财产?哪些是非法财产?结合教材P68——70页来学习。(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教材P70 分别解释: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1)为什么要保护?P71(2)怎样保护?

①宪法保护 ②民法保护 ③刑法保护

3、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1)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

(2)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第一框 财产属于谁

一、导入新课 “拾金不昧”。

教师:哪位同学解释一下这个成语?

(学生回答)“拾金不昧”指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教师:现实生活中,对于拾金不昧的人社会是怎样评价的呢?(学生回答)教师:的确正如同学们说的,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对于拾金不昧的人我们不仅要大力表扬而且政府和有关部门还会给予他们特殊的奖励。我们看看这张图片。就在我们感叹好人有好报的时候,我在某一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内容:

出租车司机李某应旅客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往火车站。王某下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李某发现后,打开一看,内有5000元现金。此时,他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大学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李某就产生了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的学生的想法,于是就将这拾到的5000元现金寄给了这位大学生用以治病。

教师:看到这儿,你会怎样评价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学生说这个司机善良、有爱心,但是不应该未征得失主的同意自行处理其财物。)

教师:看来大家是很能辩证地看待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的。丢钱的王某肯定是心急如 焚,相信他会找到司机李某。那么如果你是失主,当你找到李某听到他将5000元捐给了白血病患者的消息后,你会做出什么反映?(学生回答)让我们看看王某的做法: 王某上了火车后发现钱包不见了,经回忆,钱包可能丢在了出租车上,于是他根据票上的车号找到了李某,要求返还钱包中的5000元现金。李某说钱已经捐给了患白血病的大学生,自己并没有得到利益,并拿出汇款存根为凭证,因而拒绝返还钱款.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李某返还5000元现金。教师:你支持王某的行为吗?为什么?(支持)好,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 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经调解后,李某自愿返还王某3000元,王某愿意放弃剩余的2000元。

对于这个结果,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拾金不昧为什么还要赔偿,这是否有悖情理,法院做出如此处理的依据是什么?要解决大家头脑中的这个疑问,就需要我们从财产的归属问题说起,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财产属于谁”这一课的内容。板书:财产属于谁

一、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要想理解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判决,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一)财产所有权

教师:同学们每天都在教室里上课,相信大家最盼望的就是放假了。那么,一年365天,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法定节日)?(学生回答)教师:春节期间大家一般可以收到多少压岁钱?(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好。假设春节期间你收到了1000元压岁钱,你会如何安排这些钱呢?(学生回答)

教师:你会把这1000元放在哪里?(学生回答存银行)老师说,看来同学们年纪虽小但却十分具有理财思想。近期央行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调高了存贷款利率,相信你这时存钱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教师:如果你去商店看到了自己十分喜爱的物品,你会怎么办?(学生回答)教师:(找存银行的同学继续提问)刚才你说会把这500元存入银行。如果你过一段时间去银行取钱,钱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的部分叫什么?是归银行还是归你自己。(学生回答)

教师:如果你在报纸上也看到了类似出租车司机李某听到的消息,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

教师:从我们拿到这500元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这500元都做了哪些事呢? 其实将大家做的这些行为后面加上一个“权”字就是我们财产所有权的全部内容。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之后,回过头我们再看看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处理结果,谁能将法院作出处理的理由给我们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教师:好!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下面请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都对周围的哪些财产享有所有权呢?(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感到在我们周围可为我们所有的财产越来越多,刚才有同学说到对家庭财产(家庭中的电脑、电视等)享有所有权。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接到了这样一个咨询电话:

6月初,我花3600元买了一架数码相机。三个月后,我发现相机不见了,经再三追问,儿子说他将相机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同学。我找到那位同学及其家长,表示愿以1000元将相机赎回,但那位同学的家长认为:张明是14岁的中学生,不是小孩,说话是算数的,买卖已成交并写有字据,双方出于自愿,哪有反悔之理,不同意退回。请问我该怎么办?

教师:你如何看待中学生张明的卖出行为?(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总结: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和第12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根据这些规定,一般情况下,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上述材料看,一个只有14岁的孩子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只能进行简单的与其智力、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出卖家里的高档照相机的行为已经超出了14岁的孩子的行为能力。因此,其与买方之间的买卖行为应是无效的。

我们在生活中决不能做案例中张明所做的事,虽然我们是家庭中的一员,但是由于年龄、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目前对家里的财产只有使用权,只有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才可以行使对财产的处分权。

教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属于自己的财产。下面请看图片,看看这些财产的所有权都归属于谁?

(出示图片:学校的桌椅、路边的电话亭等。)教师:我们如何划分财产归属的种类呢?(学生回答)我们可以将财产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财产都属于公民个人,我国法律规定属于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有哪些呢?

(二)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

财产范围的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教师:我们看教材第68~69页出示的五种财产占有情况,判断一下哪些应该属于个人,哪些不属于个人?为什么?(学生判断,教师总结)

所谓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因此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

过渡:了解了财产所有权和合法财产的范围,那么生活中我们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应该怎么办呢?(过渡:请同学们看家庭盗窃现场的图片)

教师:如果你放学回家,看到了图片中的情形,你的反映是什么?(家中被盗了)教师:看到如此情景,你接下来会做什么?(打电话告诉家长,或直接打110报警)教师:由同学们对刚才情景所作出的反映,我感到大家还是很有法律意识的。即在自己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应该说依靠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有利的武器。

(三)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为了切实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我国的根本da法——宪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现实生活中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具体手段有那些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农民甲于1991年3月2日,在县城农贸市场以600元买了一只毛驴。1991年3月4日,甲一时疏忽,毛驴从家中走失。这只毛驴恰被邻村农民乙发现并将其赶回了自家。乙对其邻居说这只毛驴是刚从集市上买来的。1991年3月23日,乙赶着这头毛驴到集市上去卖,正好经过甲家门口,当即被甲认出。甲即向其索要。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

我们请左边三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甲,你怎样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我们请右边三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以上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生活中如果出现了下面的情况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教师提问:画面中的开车人遇到了什么事情?(学生回答抢劫)

教师提问:抢劫行为使你的什么权利遭到了损害?(学生回答财产所有权和人身安全)教师提问:如果该抢劫犯在对你进行抢劫时,恰好被公安机关抓获,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他?并说明你的理由。(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相信大家对他的处理意见是一致的,即交由公、检、法机关依法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具体来讲,就是运用刑法这一最为严厉的法律武器对犯罪人进行最有力、最有效的打击,从而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因为这些进行抢劫、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行为的犯罪人,他们的存在不仅会给公民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害,而且还对公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不仅如此,这类实行侵犯财产所有权犯罪的犯罪人,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如果仅用民事手段来解决,根本无法起到威慑、保护作用。因此,国家在规定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同时,还规定了公民可以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

第二框 财产留给谁

对应的课标内容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让他们能够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并发扬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社会主义优良的传统美德。

过程和方法目标:以晓军一家的遗产继承故事为线索,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有关遗产继承的几个概念、继承权的实现方式以及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培养学生优良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是非判断。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节目编排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的同龄人晓军因为家庭财产问题非常困惑,现在他一家人来到了我们这儿,请看 活动一:角色扮演

学生分角色扮演晓军一家人(材料:中学生晓军,全家共六口人,属于其父所有的个人财产有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其家产还有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因晓军父亲病情恶化,晓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都在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晓军父亲的财产和所有的家产。晓军也觉得似乎有理。)师:看了晓军家的情况,请你谈谈一家人谁说的有道理? 生1:晓军的父亲尚未辞世,其财产不能继承。

生2:即使晓军父亲死亡,也不是所有的财产和家产都能继承。生

3、假如晓军父亲的财产中有来源不明的,晓军的家人就不能继承。

生4:父亲死亡后,他的所有个人财产如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可以作为遗产继承。

生5:还有家产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属于父亲的那部分可以作为财产继承。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谁来归纳作为遗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归纳得出: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合法的个人财产。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多媒体显示)活动二:人生AB剧(学生扮演)

不久,晓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晓军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继承遗产,可是在谁能继承,继承多少这些问题上争执不下。爷爷、奶奶认为遗产应该由五人平分,但母亲不同意,认为姑姑不能继承。

师: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出依据。

赞同爷爷、奶奶的说法的坐在右边,赞同母亲的说法的坐在左边。生1:因为爷爷奶奶是长辈,应该由他们说了算。生2:姑姑与父亲是亲兄妹,财产分给妹妹也是理所当然。生3:姑姑总是要出嫁的,不能把家里的财产带给外人。

师:同学们似乎说得都有点道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7页,然后请你再次作出选择,赞同爷爷奶奶的坐右边,赞同母亲的坐左边。

生4: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第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所以我赞同爷爷奶奶的说法。

生5:我赞同母亲的说法,因为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姑姑是第二顺序继承人,因而不能继承。

师:同学们通过争论、阅读教材已经对上述问题形成了共识,姑姑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父亲的遗产。

师:晓军家的这种继承方式属于哪种继承方式?它应该按哪些原则对遗产进行分配? 学生阅读教材78页,理解上述案例属于法定继承以及法定继承中,遗产份额的分配原则。

活动三:律师到我家

学生角色扮演晓军一家和律师:正当晓军的家人准备分割遗产的时候,晓军父亲的律师来到晓军家,拿出了晓军父亲生前的遗嘱,遗嘱中提到:晓军是未成年人,要把遗产的二分之一留给晓军,父母年老体弱,四分之一留给父母,另外四分只一给晓军的母亲。晓军继承的份额由暂时爷爷奶奶和母亲共同管理。师问:你认为晓军父亲的遗嘱有效吗?

生答:有效,因为父亲的遗嘱具备了以下条件:父亲有遗嘱能力,意思表达真实,内容和形式都合法,继承人都在法定继承的范围。师:父亲立遗嘱确定继承方式与法定继承有什么区别?

生:这种是遗嘱继承,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自己达到财产。

师:晓军家到底该采取哪种继承方式继承父亲的遗产呢?

生:我国法律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因而晓军一家应该根据父亲的遗嘱继承遗产比较合理合法。活动四:家庭纷争

媒体展示:三个月后,晓军的母亲另嫁他人,对晓军不闻不问,对爷爷奶奶更是置之不理,姑姑也远嫁他乡,从此音讯全无。为此,年迈的爷爷奶奶和邻居家签定了协议:爷爷奶奶由邻居一家照顾,死后房产送给照顾他们的邻居。临死前,爷爷奶奶立下遗嘱并办理了公证:两人死后,存款由晓军继承,房产送给照顾他们的邻居。晓军的姑姑知道父母去世,回家要求继承自己父母的遗产,要求晓军交出爷爷奶奶的存款,并要把邻居的房产收回。晓军的母亲也以晓军是未成年人为由,霸占了晓军应继承的遗产。师:晓军爷爷奶奶的遗嘱有效吗?

生:有效,因为这份遗嘱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遗嘱必须的条件。师:姑姑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生:不正确,因为爷爷奶奶的遗嘱是有效遗嘱,而且邻居受赠房产属于遗赠,受我国法律保护。

师: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是我国继承的两种继承实现形式。而邻居接受遗赠取得遗产不属于遗嘱继承,但是是我国法律所允许的。师:面对姑姑和母亲,假如你是晓军,你会怎么做?

生1:与姑姑协商,拿出爷爷奶奶的部分存款给姑姑。我们要注重情义、互谅互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做有利于继承人之间的和睦团结和整个家庭的稳定幸福,有利于充分发挥被继承人遗留财产的效益。

生2:通过老师,做姑姑和母亲的工作,向她们宣传有关法律知识,通过协商取得自己应该继承的遗产。

生3:起诉姑姑和母亲,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师:看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你最赞同哪种做法?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畅所欲言。

媒体展示:

(一)我国继承法第15条规定:“继承人应当本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明白了当继承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尽量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积极协商解决。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活动五:模拟法庭

媒体展示:金、吴夫妇生育了四个儿女。甲男、丙女在家务农,乙女、丁男在城里工作,四人都已成家,共同承担着赡养父母的义务。两老口相继病故后留有房产三间。丙女、丁男因房产继承问题发生了争议。丙女提出丁男收入丰厚就别继承房产了,三间房由其他三兄妹个继承一间,而丁男却不同意。最后四兄妹弄上了法庭。

以大组为单位,模拟法庭进行法庭辩论与庭审活动,由学生扮演法官、律师、书记员、四兄妹等角色,然后全班交流。

第三框 无形的财产

教学目标

1.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等态度、情感、价值观。

2.能力: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3.知识:了解有关智力成果权方面的法律知识、基本作用和意义。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等态度、情感、价值观。教学难点

培养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教师提问:平时生活中,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喝什么?或者你最喜欢什么品牌? 看看你喜欢的品牌是否在下列排行榜里。

我想同学们看到自己喜欢的品牌在这些排行榜里,一定很高兴。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喜欢的有些品牌,特别是我们国家有些著名品牌的商标在海外申请注册时遭抢注。材料分析:中国商标在海外被抢注(材料一)

目前中国内地已有15%的企业商标在海外申请注册时遭抢注,最近内地企业的商标在港澳台地区也开始频遭抢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国际注册处工作人员提醒企业,强化商标先行意识、适当构筑防御性注册以及加强国际市场的监测可以有效规避遭抢注的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今年6月份,拉芳、舒蕾、雕牌等13个知名日化商标在香港遭抢注;3月份,泉州8个知名鞋业商标被台湾商人抢注;2月份,泉州有17个知名商标在澳门遭抢注,其中大部分为服装品牌商标。

比如,五粮液集团正是因为错过“异议期限”,只好耗时长达15个月,花费数万元,终于夺回被一韩国人抢注的品牌价值达269亿元的“五粮液”商标权利。

五粮液集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陈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不夺回自己的商标,我们又将面临着被诉侵权或退出已有市场的命运。”他还表示,“商标的注册和保护应该成为品牌先行的必要手段,准备拓展国际市场的企业更需对这些炒家们的恶意行为提前防范。”

目前内地已有多家企业开始“反抢注”行动,除了五粮液成功在韩国夺回商标外,在香港遭抢注的“满婷”品牌拥有者九鑫集团已经请了律师并定好基本方案,日前向香港商

标总局递交了异议申请。

而柒牌服饰集团办公室主任叶林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此次抢注事件使我们意识到在商标保护上的缺陷,我们在国际上的商标注册已经付诸行动。” 教师提问:看了这份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思考并回答。让我们再看两个案例。

材料分析:小小诉耐克“火柴人”侵权案。

日前,记者从“小小”的代理律师王惠红处了解到,“小小诉耐克‘火柴人’侵权”案将于今天在北京市一中院开庭审理。目前,“小小”方面已向法院申请增加为耐克公司进行广告创意的一家国外代理公司“Wieden+Kennedy”为另一被告。

去年10月,耐克公司在电视媒体上相继推出一则“Stickman”(又名“创意小子”)的广告。但闪客“小小”(朱志强)认为,这则广告中的主角“Stickman”的形象是抄袭自己“火柴人”的创作,因而将耐克公司告上法庭。

此前,双方对各自形象的创作都有自己的解释。“小小”认为,“火柴人”的形象源于其早年创作,早已深入人心并已完成商标注册,这一创作的运用可带来可观的效益。耐克一方则表明其所涉及的广告形象“Stickman”由耐克及其广告代理公司原创,类似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多见,例如人行道指示灯里表示“停”和“行”的小人等。昨天,“小小”的代理律师王惠红表示:“‘火柴人’形象是一种动态的立体的创作,已被多数网友认可,而耐克‘Stickman’在广告中的形象存在雷同,已构成对‘小小’创作的侵权。”

材料分析:《细节决定成功》一书发现盗版。

2004年6月11日,《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在地坛书市发现盗版,当日下午一时左右,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执法大队进行了查收。

《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自出版以来,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该书第二版2004年2月出版,为16开本,红色特种纸内衬,定价24.80元。在书市查收的盗版书为32开本,定价18元,无内衬,印制粗糙,封面颜色黯淡,插图模糊不清。据新华出版社有关人员说,该书在广东还有一种盗版,其版式、开本均与原书相同,定价为2980元,封面无覆膜,全书纸张较薄,印制装帧质量较差。教师提问:这两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怎样严重的问题?

学生回答:侵权。老师说,这就涉及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保护无形财产,保护智力成果权。

板书:无形的财产

一、关于智力成果

教师提问:结合刚才讨论的几个案例,试着说说什么是智力成果。

智力成果是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看书P82,书上列举了六项智力成果。

教师提问:请你说说这六项智力成果对人们的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你还知道哪些智力成果?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智力成果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人们能够生活得更好,我们需要更多的智力成果出现,我们也就需要对智力成果进行保护,让更多的人有积极性创造智力成果。看图片。

教师提问:请你猜猜图片里的人物是谁? 他就是著名的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他曾经给我国有关领导写过三封信。材料(二)分析:皮尔·卡丹先生的三封信。

皮尔·卡丹是著名的服装大师,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皮尔·卡丹”是一个闻名全球的品牌;皮尔·卡丹先生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8年以来先后28次访问我国。然而“皮尔·卡丹”品牌在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同时,也成为“傍名牌”者“最喜爱”的目标。2001年6月,皮尔·卡丹先生出席南京一个国际服装节时,展厅里一个高达两米的“意大利皮尔·卡丹(香港)国际有限公司”的广告牌赫然而立。皮尔·卡丹先生对此大惑不解:我没有这个公司!真假皮尔·卡丹竟在展厅见面了。

面对众多的“傍名牌”现象,皮尔·卡丹先生坐不住了。2003年9月10日,皮尔·卡丹先生在巴黎给他非常敬重的一位国务院领导写了一封投诉信。在信中,皮尔·卡丹先生写道:“作为对中国情有独钟的一个法国人,我迈入中国市场已有20多年了,一直受到中国政府和您的关照,才得以有今天的发展。但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假冒‘皮尔·卡丹’,或采用与‘皮尔·卡丹’极其相似的名称、包装及标牌在各大商场公开销售。更有甚者,在中国许多城市用‘皮尔·卡丹’(中文)注册公司。我有幸被贵国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直遵纪守法,苦心经营,与中国各有关部门及公司的合作始终十分愉快。但由于上述公司的违法行为,我的声誉及我在中国合作伙伴们的利益都受到了严重侵害。”皮尔·卡丹先生提出:“我在这里,恳请您的帮助。烦请中国工商部门助我公司一臂之力,清除中国市场上的‘皮尔·卡丹’侵权现象。”

国务院领导把投诉信批转给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工商总局领导接到投诉信后立即行动,40 公平交易局、商标局、企业注册局共同对法国皮尔·卡丹公司北京代表处投诉反映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迅速发出《关于查处侵犯法国皮尔·卡丹公司合法权益违法行为的通知》,要求各地工商机关开展一次专项执法检查,对法国皮尔·卡丹公司北京代表处投诉的违法行为认真调查核实;对构成商标侵权和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装装潢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对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依法坚决纠正;对在市场检查中发现的其他违法行为一并处理。2004年4月9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平交易局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部署查处重大不正当竞争案件专项会议,对涉及法国皮尔·卡丹公司等8起重大不正当竞争案件部署全国统一查处。会上,与会者形成共识,做好法国皮尔·卡丹公司等8起案件的查处工作,是保护知名企业合法权益、知名商品市场信誉、为企业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的重要措施,是保护消费者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会议要求,以查处重大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开展专项执法活动,整合工商系统内外的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加大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力度和案件督办力度。要通过建立执法责任制度,保证执法工作取得实效,解决问题要坚决彻底,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不留死角。随后,全国各地工商机关的统一行动全面展开。

工商系统的全国统一查处行动取得的成效,使远在法国的皮尔·卡丹先生十分满意。2004年4月19日,皮尔·卡丹先生在巴黎又给这位国务院领导写了一封感谢信:“我在中国的代表处向我汇报了您对我公司对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侵权现象的投诉予以了高度重视和大力的配合。我的首席代表宋怀桂女士也高度赞扬了您多年来对‘皮尔·卡丹’品牌的一贯支持。我想在此为您对维护‘皮尔·卡丹’品牌所做的一切表示我衷心的谢意。” 同日,皮尔·卡丹还给负责部署查处行动的国家工商总局写了一封感谢信:“我在中国的代表处向我汇报了贵局对我公司的投诉予以了高度重视和大力的配合,为维护‘皮尔·卡丹’这一品牌在中国的合法权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我在此对贵局为维护‘皮尔·卡丹’品牌所做的一切表示衷心的谢意。”

教师提问:快速看上述材料中楷体字部分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皮尔·卡丹先生的三封信分别是什么样的信?

学生回答:这三封信有一封是投诉信,有两封是感谢信。教师提问:皮尔·卡丹先生写投诉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一次国际服装节,在展览厅出现了假的皮尔·卡丹公司。相关的原因是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假冒‘皮尔·卡丹’,或采用与‘皮尔·卡丹’极其相似的名称、包装及标牌在各大商场公开销售。更有甚者,在中国许多城市用‘皮尔·卡丹’(中文)注册公司。

教师提问:通过这个事情,你对保护智力成果权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回答:保护智力成果不仅仅是涉及个人利益,还会影响到国家的形象,以至于影响到国家经济的顺利发展。

二、智力成果权

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回想一下刚才讲过的几个案例。

教师提问:说说这几个分别涉及哪一方面的智力成果权?

学生回答抢注事件和皮尔·卡丹先生的三封信涉及的主要是商标权。耐克广告涉及的主要是创作方面的权利。《细节决定成功》涉及的主要是著作权。

教师提问:请你说出还有哪些权利也属于智力成果权?

学生回答,智力成果权还包括:专利权和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教师提问:从查处侵犯法国皮尔·卡丹公司合法权益违法行为的行动中可以看出,维护学生回答,知识产权,最强有力的手段是什么? 学生回答,维护知识产权,最强有力的手段是法律。

三、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材料分析:16岁中学生三项发明引资200万,换得10%股份当老板(材料三)武汉一16岁的在校高中生胡登煌凭借3项发明专利,成为一家注册资本200万元的企业的股东。他是武汉地区“学生股东”第一人。他发明的“无压痕眼镜架”在宁波市投产。他的另两项专利“世界筷子”“自洁水龙头”也进入生产进程。前者在一双筷子上加三个套环,以固定筷子,让外国人也能熟练地使用;后者在传统水龙头把柄上钻4个孔,一开水龙头,把柄便溢水自洁。

3项发明吸引了浙江知名企业宁波天安集团,该集团3个月前投资200万元成立“天之煌公司”予以开发,胡登煌凭专利技术拥有公司股份10%。

胡登煌的家人说,胡登煌自幼爱好发明,去年3月至今已申请10项专利。教师提问:这个16岁中学生当老板的事情,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未成年人也能够享有智力成果权。看书P83,案例。

教师提问: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最重要的是要有法可依,说说你所知道的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重要法律的名称。

学生回答,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的重要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我们每个人都享有智力成果权,而且为了保护我们的智力成果权,我们要紧紧地依靠法律。不过,还需要明确的就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首次采用了先进的纸雕防伪技术,纸雕防伪兼有水印防伪的视觉效果和雕刻防伪的触觉效果,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同时对奥运商品的价位不会造成影响。所有经北京奥组委同意使用的会徽商品都将使用此种防伪技术。

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副部长袁斌介绍说,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防伪标志由目前我国在防伪技术领域最好的企业制作。截止到8月12日,北京市的朝阳、西城、丰台、延庆等区县工商分局已经分别检查了动物园、秀水街等服装市场,依法查扣擅自使用会徽标志的服装134件。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官员手拿印有“中国印”的真假T恤衫做了展示。真品的标签运用了纸雕防伪技术,与假冒品有着显著区别。此外,假冒品在水洗后胸前的标志很容易掉色,而真品则不会。发布会上,北京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天起,将组织全市工商系统开展保护奥运会会徽专项执法检查。

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公布还不到一周,朝阳工商部门就在秀水街市场查获了28件仿冒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T恤。而在万通,记者也发现有人在偷卖“中国印”。奥运一向为社会所关心,因此,“中国印”一公布,新一轮的奥运标志保卫战就此开始。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的名称、徽记、标志以及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的名称、徽记;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会歌、口号,“北京2008”、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简称;其他与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关的标志等都受到此条例保护,其中就包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未经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奥林匹克标志。其中包括将奥林匹克标志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用于服务项目中,用于广告宣传、商业展览、营业性演出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同时,也不得销售、进口、出口含有奥林匹克标志的商品,制造或者销售奥林匹克标志,以及可能使人认为行为人与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之间有赞助或者其他支持关系而使用奥林匹克标志的其他行为等。

因此,在没有经过北京市奥组委同意和授权的情况下,任何以商业为目的使用“中国印”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工商部门可对其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利用奥林匹克标志进行诈骗等活动,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教师提问:从奥运会会徽采用防伪技术这件事,你对如何保护智力成果权又有什么想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提问:据你所知,我们国家在保护智力成果权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思考并回答。

展示我国在保护智力成果权方面的工作。

教师提问:根据今天所学,以及你对保护智力成果权的理解,在保护智力成果权方面,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生思考并回答。

第八课 消费者的权益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项作用。

⑵明确法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2、能力目标

⑴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

⑵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⑵学会理性消费,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

教学时数:3课时,其中第一框2课时,第二框1课时。第一框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九个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3.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重点难点】

4.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5.难点: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突破知识点,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法律。在学习过程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强化情感体验。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享有消费者的权利,中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设计“小鬼当家”的活动,虚拟了一个八年级学生李华,以他的消费经历为主线,借助他的消费体验,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探究认识到“上帝”即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理解保护“上帝”权利的必要性,认识“上帝”享有的权利,并明确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上帝”。【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计

主要说明 导入

大家都看过《小鬼当家》吧?一定还对小主人公麦考利机智勇敢的表现记忆犹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欣赏《小鬼当家法律篇》。我们要随着身边的“小鬼”——李华一起来学习公民在经济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消费者权益,即“上帝”的权利。设计意图:设计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教师需充满激情,以感染学生的情绪,精神饱满地进入新课学习。

情景一:快乐的“上帝”续表

重要的“上帝”

设置情景:李华在超市买东西,明确李华在超市里的身份是消费者,即“上帝”。活动一:分析讨论

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消费,因此“上帝”的权利与我们息息相关。)

分析时教师的语言尽可能通俗易懂,不要太书面化。“上帝”的权利

情景二:倒霉的“上帝”

请学生欣赏小品《倒霉的上帝》,并对照课本分小组讨论:小品中的老板侵犯了李华的哪些权利?

45(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小品中的情景,结合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掌握“上帝”的九大基本权利。)活动二:你说我说

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举例说明消费者权利的存在。(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到“上帝”权利的存在。)情景三:歌曲《天亮了》

欣赏歌曲《天亮了》,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到经营者义务和消费者权益的一致性。

(设计意图:从反面提醒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激发对经营者不诚信行为的强烈谴责与愤慨,更好的落实情感觉悟目标,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在学生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说明消费者权利的存在,而不是仅仅看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情况。文明的“上帝”

情景四:我是“上帝”我怕谁

请学生欣赏小品《我是“上帝”我怕谁》,思考:“上帝”是这样的吗?(你怎样看待这样的“上帝”?)活动三:自由论坛

消费者都有哪些不文明行为?作为消费者,应该怎么做?假如你是经营者,你希望消费者怎么做? 活动四:即兴表演

请学生即兴表演一段微型小品,展现经营者和消费者良好的关系。

表演结束,教师展示一幅对联:“经营者诚信为本规范经营 消费者依法维权文明消费”,横批为“携手共进”。

(设计意图:认识到法律保障“上帝”的合法权益,作为“上帝”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做文明的“上帝”。)

换位思考,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结束语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希望在今后的经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学法、用法,不仅做一名维护自身权益的“上帝”,而且做一个现代社会中文明的“上帝”。

(设计意图:提出希望,将法律和道德教育延伸到未来生活,有助于思想品德课终极目

标的实现。)

附录一: 倒霉的“上帝”

表演者:四学生分别扮演李华、老板、李华的妈妈和96315热线工作人员。道具:牛肉干三包、电话机。

情景:从超市出来,李华来到新市街夜市。听见一摊主高声吆喝:“走一走,看一看,美味食品大减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来买啦。” 李华:肚子好饿呀!买点东西吃吧!老板:小同学,你想买点什么? 李华:我先看看。

老板:我们这里的牛肉干很棒,新鲜可口、物美价廉!同学,买点吧!李华:便宜吗?

老板:便宜!为了配合市政府三项整治工作,现在门面拆迁,我们所有商品一律进价出售,绝对低哦!你去看看如果有比我们卖得更便宜的,你拿多少来,我们收多少!李华:这牛肉干好吃吗?(故作迟疑状)老板:绝对好吃,不信你尝尝!李华:你不会骗我吧?

老板:为这几块钱骗人,这种事我们可不会干!李华:算了,你给我来一袋吧!

老板:这么便宜的价格,我们都是两袋一起卖的!李华:我吃不了那么多!能不能只买一袋呀? 老板:吃不了可以带回去给你的家里人呀!李华(无可奈何地):好吧,我要两袋。老板:2.95一袋,一共5.9元。

(老板趁李华低头在书包里掏钱时,偷偷换了一包过期的牛肉干。窃喜:“终于把这包过期的牛肉干卖掉了。)李华:喏,给你6块。

老板:没有零钱找,这一毛钱你就不要了吧!

李华:你们是怎么回事?多称斤两,又少找钱,真缺德!

老板:你这人这么罗嗦,我们商店一直都是这么卖的!穷鬼,买不起东西还逞什么强?!真是个小气鬼,现在一毛钱丢在地上都没人捡,居然还要我们找钱?!李华:算了,我不跟你们计较!

47(李华只好忍气吞声走了,一边走一边吃牛肉干。)李华垂头丧气回到家。李华的妈妈上场。妈妈(杭州话):哎,宝贝儿子回来了。李华:啊。

妈妈:咦,儿子,你在吃什么东西?

李华:牛肉干。我刚刚在夜市买的,很便宜的„„哎呀,我的肚子好疼呀!妈妈:怎么啦?是不是这牛肉干有问题?(李华妈妈仔细查看牛肉干的外包装。)

妈妈:哇,这牛肉干是过期的!我找他们算账去!李华:哎哟!我的肚子越来越疼!妈妈:我们先上医院去!

(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及时诊治,李华的病情稳住了。)妈妈:这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算了?!

李华:不行,我要投诉。(拿起电话)喂,你好,是96315吗? 工作人员:是的,请问我可以帮你什么? „„

旁白:两天后,在杭州市消费者协会的帮助下,李华讨回了公道,不仅赔了医药费,水果店老板还向他赔礼道歉。这件事圆满解决了。附录二:

歌曲《天亮了》创作背景

1999年秋天,在风景入画的贵州麻岭风景区,阳光明媚,游人如织。然而,却发生了一起与这里的景色极不和谐的悲剧。由一架卷扬机改制的缆车未经安全部门的许可被私自投入运营,原本只能容纳9人,最终却挤进了27人。严重超载仅仅是滑向深渊的第一步。驾驶者是一名刚来两天,仅仅学会起步和刹车的年轻人。由于严重超载,缆车一开动便迅速下滑,司机猛踩刹车板,钢绳崩断。随着一声巨响,缆车在数秒内从相当于20层楼的高处跌入山谷。在转瞬即至的生死关头,一对年轻的夫妇用他们的双手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大部分游客遇难,两位年轻的父母也都失去了生命,而这个小孩,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著名歌手韩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首歌——《天亮了》。附录三:

我是“上帝”我怕谁

一个月后,李华又一次经过新市街夜市。听见有个摊主在高声吆喝:“走一走,看一看,48 时鲜水果大甩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来买啦。” 李华:咦,这不是上次那个老板吗?怎么改卖水果啦?!于是上前:“老板,这苹果多少钱一斤?” 摊主:3块,你要的话,便宜点,2块5拿去。

李华拿过一个苹果,咬了一口,“怎么是酸的?”扔掉了。又拿过一个橘子,拨开,吃了一瓣,“太甜了!”就将剩下的扔了。摊主:小鬼,你干什么?

李华:你不认得我啦?一个月前,我在你这里买过美味食品牛肉干。摊主(满脸堆笑):哦,是你,小朋友,你想买什么?

李华:我看看这西瓜怎么样?(假装不小心将西瓜碰到地上,西瓜摔碎了。)摊主大怒,欲打李华。

李华:你来呀!来呀!顾客就是“上帝”,我是“上帝”我怕谁!附录四:

消费者不文明行为当戒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和市场的日益繁荣,消费者的地位和自身素质逐步提高。但也有一些消费者不珍惜自己的形象。做出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举动。(1)损坏购物环境。商场为消费者营造了较高水准的购物环境,商场甚至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但有的消费者在商场内乱扔废物,随地吐痰吐口香糖。有的消费者甚至在商场为顾客准备的休息椅、凳上睡大觉。

(2)顺手牵羊。在超市和开架售货的商场,有的消费者钻商家管理的空子,顺手牵羊,造成经营者货物损失。

(3)索赔漫天要价。一位消费者因购买的饮料中有一小块发酵物,竟狮子大开口,索赔10万元。这种已超出正常范畴的索赔,属于敲诈。

(4)钻“承诺”空子。某消费者在一家大商场买了一架高级摄像机,用于结婚摄像。婚礼完毕,他根据商场“不满意就退货”的承诺,将用过的摄像机又退回去。(5)秽语中伤服务员。商场购物时,对服务员故意刁难,稍有不顺,就口出秽语,甚至骂人,损害服务员的人格,有的甚至动手打人。?第二框 维护消费者权益 第四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课标要求

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标准: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要求: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能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第一框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能力目标: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对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特征的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公平的相对性和如何理智地面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式导入

展示有关公平的名人名言和图片,直接由学生概括今天授课的主题——公平。

二、发散性授课

情景一:唐僧师徒一行到达西天后,如来准备论功行赏。

问题:

1、你认为如来怎样行赏才公平,你应该得到怎样程度的赏赐?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让学生分别从唐僧师徒四人或唐朝皇帝或唐朝百姓或现代社会旁观者的角度来设想回答,通过这个问题要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公平的理解是不同的,从而推广到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公平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公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公平有不同的具体规定,包含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

2、请你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你认为什么是公平?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有比较广的参与度,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他对公平的看法,最后可概括出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公平的看法,也就是不同社会情况下公平的共性:社会上每个人(合法公民)都应当被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社会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每个人所拥有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换句话说就是承

第三篇:政治教案

新学校新同学

仙桃四中蔡鑫

一、链接新课标: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和沟通”部分;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总体设想及依据:

进入初中,学生将在新的学校和班级中开始学习生活。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该怎样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状态融入进来,这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因此,本课将采用多种活泼的形式从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入手,使学生们在活动的过程中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建立彼此间的友谊。

三、本教案的特色和风格:

本教案理论知识点包含不多,主要是设计师生互动的各种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和接纳教学目标。教案以开放、协调、活泼、有趣的风格呈现。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新同学、新学校带来的快乐;积极主动地走入新集体,热爱集体,增强责任感受和竞争意识。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相应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反思。

〈知识目标〉掌握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如怎样记住别人以及怎样让周围人记住自己;懂得团结与友谊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框内容所包含的理论知识点并不多,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怎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初中生活是个新起点而加以珍惜并建立彼此的新友谊。如果简单以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一定无法体验理解。因而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只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猜谜、表演特长小组竞争、设计班徽、创作班歌等)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从而实现各种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六、教法及教具

教法:本框内容的教学未涉及概念性强的内容,因此教学时常用的讲授法在此并不适合。基于开放、协调、活泼、有趣的风格,本课可以采用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和描述法的方式进行。讨论法和描述法可用以强化本框的重点;观察法不仅可以由教师来观察学生的一切活,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新环境,加深印象;演示法主要用于学生展示个人才华的环节,有仅可以加深他们彼此间的了解,也可以消除学生音质陌生感,进而相互熟悉,建立新的友谊。在这几种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握分寸渗透竞争机制,以猜谜和小组比赛的方式加强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教具:多媒体、纸张、水彩笔、颜料、剪刀、录音机及相配套的磁带。教师可以制作几张幻灯片用以连接教学过程,或者作业活动过程的说明稿,也可带学生们去操场或者学校活动室进行活动式教学。

七、整体板书设计或课件流程设计:

新学校新同学

用心爱心专心 1

八、课时:1课时

九、具体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思考自己的特长所在,准备自己的绝活,到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教学过程,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了学生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同时,也隐含着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自己个性特长的展示,使同学们加深对自己的印象,记住自己。

导入新课:

教师:非常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在此我先作自我介绍。(教师向学生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介绍力求生动活泼,调动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约3分钟。花些时间进行自我介绍是值得的。因为这是第一节课,师生之间首次见面,互不熟悉,学生有了解老师的强烈愿望。教学实践证明,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受沟通是今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教师对自我介绍必须精心设计。然后过渡并设问)

教师:人们常说:“人生如画”,大家喜欢画画吗?你能说出几种色彩?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记录在黑板上。许多同学特别是城镇的学生,在小学时进行过各种美术培训班,有的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级别。故这一设问对学生来说并没有难度,同学们比较容易介入,可避免冷场,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营造出较好的氛围,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色彩都很有了解。人们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对不同色彩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如红色代表热情,从而使色彩具有了生命意义。下面请拿起笔,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白纸上画上你最喜爱的颜色,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初中生活。(学生活动,先画上自己喜爱的颜色,然后指出所代表的含义)

1.青春调色板——请大家用一种颜色来描绘你心目中的初中生活。(可看资料包各种颜色代表的什么)教师:就像大家刚才所说的,初中生活充满了希望、活力,也夹杂着烦恼。不管我们遇到什么问题,关键是要用正确的态度面对。要勇于面对一切现实,敢于挑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笑迎新生活,融入新学校、新同学。

2.我爱新学校

教师:大家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已经有几天时间了,现在一起来说说你对新学校、新班级的印象如何?和以前的班级、学校相比,新环境对大家有没有新的吸引力呢?

(学生回答,每个同学进入新学校、新班级后都有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教师:到现在为止,全班同学已经相处了几天,有的是小学时的同学,彼此间比较熟悉,在新的学习生活中又能坐在同一班级,实在是很荣幸的事,我们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相互勉励,共同进步。但大多数同学来自不同的学校相互之间还不熟悉。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相互熟悉的机会。

3.青春进行时——才艺表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竞赛的方式展开自己的才华,拿出自己的绝活,进一步体会自己作为小组一份子能够尽到的最大力量。学生表演时先要进行自我介绍。教师可收集一些名人进行自我介绍时的趣事、技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和吸收他人在介绍时的精彩之处,并加以创新,使自己的介绍与众不同富有特色。这样就使自我介绍不流于形式,如果这一活动组织得很成功,那么今后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就会时常想起这节课的情景,这才是进行学生活动的意义所在。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发动一批

学生表现自己,并及时加以肯定,使每个表演者都有成功的体验,这样能够激发起大家对所处集体的真心热爱)

在各组表演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当评委(评委要进行自我介绍——如果以前没有介绍过),根据自己的感受评比班级的才艺明星,并说明理由。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发现学生的特长,并通过评比进一步加深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4.我眼中的才艺明星

教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同学都在一凶课中展示自己的才艺,相信还有许多同学的才艺还没有表现出来。为了尽快熟悉每一个同学,下面请同学们动手设计自己的个性名片。记住,一定要制作得富有个性哦!

学生进行个性化名片设计,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在课外继续完成。然后张贴到教室的学习园地栏中。

第四篇:政治教案

过新年

目标:了解元旦的名称及简单意义 内容:过新年

准备:布置过新年的活动场景,日历一本,小老鼠、小兔子、兔妈妈、天线宝宝、小狗布娃娃各一个,新年贺卡三张,彩链条总数与幼儿人数相等。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带幼儿进入活动室

“小朋友,我们一起到小兔家去玩一玩吧。”听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哇,小兔子家打扮得这么漂亮,你知道吗?”幼儿展开想象,自由猜想。

二、讲故事,向幼儿简单介绍元旦的名称及简单意义。

故事大意:小兔子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家大变样,便问妈妈:“为什么我们家打扮得这么漂亮?”妈妈耐心地翻开日历的第一页说:“因为从今天开始,我们以前的旧日历就不能用了,要用新的,翻开第一页就是今天,一月一日元旦节。”“什么是元旦呢?”小兔不解地问道。“元旦也就是新年,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过新年了,小孩子会更加懂事了,因为过新年,又长大一岁了,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都长大一岁了。”

“砰砰砰”小老鼠手捧贺卡来了。“小兔子,新年好,我给你送贺卡来了。”小兔子说:“谢谢你,小老鼠。”“砰砰砰”小花狗手捧着贺卡来了:“小兔子,新年好,我给你送贺卡来了。”小兔子说:“谢谢你,小花狗。”“砰砰砰”天线宝宝手捧着贺卡来了:“小兔子,新年好,我给你送贺卡来了。”小兔子说:“谢谢你,天线宝宝,过新年了,我们都长大一岁了,大家在一块儿多开心呀!”好朋友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提问:

1、小兔子家为什么打扮的这么漂亮?

2、有谁来找小兔子?它们在一起为什么那么开心?

三、游戏操作活动《贴窗花》 “小朋友,你们看,兔妈妈在忙着干什么呢?”“贴窗花。”“过年了,我们一起帮兔妈妈贴窗花吧!”

第五篇:政治教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初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理解我国资源现状,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及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探究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组织环保活动的能力,提升实际的环保能力。

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教育渗透点

1、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及我国资源现状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和大自然相处,唤起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并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点。

2、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的学习,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些什么?落实实际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教学重点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必要性 教学难点

我国的资源现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多媒体课件呈现

(二)老师提问: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什么问题?

人口逐渐增多,森林资源逐渐减少,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加。

(三)学生回忆:人口问题、环境问题。

(四)过渡: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二、探究新课

(一)探究我国资源现状

1、“一次性筷子”的活动

活动过程:(分组讨论)

和你的家人使用过一次性筷子吗?

你知道一次性筷子是怎样制成的吗? 使用一次性筷子有何危害?

你如何看待我们中国是一次性出口大国这件事?

链接:教材59页两段材料(一颗50年树龄的大树)介绍:日本的做法

提问:表明了我国资源开放利用中的什么问题?(我国资源开放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自主阅读,探究问题

课件呈现: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煤炭、钢铁、水泥产量多年雄居世界之冠。但如果把人口和资源联系起来分析,就变成了一个资源小国。我国的水、耕地和20多种主要矿产的人均值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

4、1/3和1/2,许多重要资源开始出现紧缺,向我们亮起了“黄灯”。我国矿种虽然比较齐全,但部分矿种供需失衡,在大宗支柱性矿产中,大型矿床和容易选冶的矿产地少;在查明的资源中,可直接开发利用的少。

问题:材料表明了什么问题?(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3、归纳提问:

1、2中表明我国的资源现状是什么?教材59页。

4、过渡: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应当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探究可持续发展战略

1、自主探究(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2、合作探究

情境故事:牧场农民的选择(教材61页材料)

问题: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分别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是什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是什么?

你能列举符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例子吗?有哪些?

3、合作探究过程:A分成五个探究小组,每组负责一个问题;B小组成员充分讨论,老师也参与讨论;C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回答;D师生共同总结,形成共识。

(三)学以导行,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62页内容。

2、结合实际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3、学生积极回答。

4、师生共同总结(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粮食;课本循环利用;用布手帕,少用一次性餐巾纸;少吃或不吃口香糖;不乱仍垃圾;自备购物袋,尽量不使用塑料袋;不乱仍废旧电池;使用无磷洗衣粉;义务植树„„

三、应用巩固

今年是实施绿色无锡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之年,为进一步深化我市青少年绿化工作,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绿色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植树育人原则,全面推进绿色无锡建设,根据全市造林绿化工作会议和团省委的有关要求,决定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绿色无锡·青春行动”主题活动。

1、在无锡全力打造绿色城市品牌中,你认为应该坚持哪一发展战略?

2、“绿色无锡”行动符合什么样的发展观?无锡经济建设在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3、在建设“绿色无锡”这一行动中,作为青少年你能为它做些什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用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我国的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必要性这两个

问题,认识导我国目前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要的是要积极落实到行动中去。假设我校组织一次环保宣传活动,请每一位同学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初二)——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识记环境要素的内容和环境的含义。

(2)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具体表现。

(3)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充分的情感因素,以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含义和表现。2、环境问题的危害。

[教学难点]: 1、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2、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1、启发式:引导学生挖掘、分析有关环境问题的事例,启发学生自己理解主要知识点。

2、讨论法:通过观看有关环境的录像,引导学生讨论相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创造情绪情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发自拍录像《美丽的珠海》约3分钟)

师:珠海是我国著名的海滨花园城市,一向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闻名于世,环境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水平。珠海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以及“中国旅游胜地40佳”、“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996年2月珠海市被国家环保局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试点区之一。1997年9月,珠海市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但是,老师却在担心,这些美好的东西会渐渐离我们远去。同学们能否猜想一下。老师为何会有这种担心呢? 生:(带着好奇的想法讨论)师:看来,同学们的心情似乎和我是一样的。事实上,老师的担心已开始应验:(多媒体投影彩照:1、受污染的“珠海情侣路”、“闻名全国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2、被破坏的“珠海市凤凰山绿化带”、“白莲洞的自然与人工植被”等)。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在珠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清晨的河流,蔚蓝的天空,充足的阳光,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奢望,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着个问题。

二、新课传授: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课题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第一节

一、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1、人类环境(1)什么是环境?

师:注意画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过的。(提问学生)

——天然的有森林、海洋、湖泊。人工改造过的有城市、银都酒店、珠海圆明新园、体育中心、格力集团、佳能公司、学校等等。

师:同学们能否谈一谈,以上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师:没错,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是这些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环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60页,把“环境”的含义划下来,并齐声朗读一遍。师:除了我们刚才列举过的一些环境要素之外,还有哪些环境要素?具体又是如何分类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自然环境(由天然的自然要素构成的环境)

(2)分类:按构成要素可分为

社会环境(由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构成的环境)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呢?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师: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环境要素属于哪一类?(出示投影片):(1)、肇庆鼎湖山森林自然保护区;(2)、珠海梅溪牌坊(3)、珠海圆明新园;(4)、斗门县白焦镇某村(学生相互讨论,但不能说出统一答案)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1页,仔细看书,然后再判断。(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这些要素虽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天然成分,但却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和保留下来的,所以,他们也是社会环境。)师:回答准确!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从哪个角度对环境要素进行分类的呢? ————这是从人类对环境要素的依赖和利用程度上进行分类的生活环境按利用、依赖程度可划分为生态环境

师:在这两类环境要素中,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依赖、利用的程度怎样?(更高、更直接。)

师(小结过渡句):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像珍爱生命一样去爱护它。但长期以来,人类都以征服自然作为理想,这种理想终于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逐渐得以实现。但同时,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海洋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的严重的环境问题。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内容:

2、环境问题 师:究竟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师:同学们看书62页,把环境问题的概念找出来。(投影)环境问题——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师:从这个概念里,同学们能否看出,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两种表现?(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5)

环境污染(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破坏(2)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A、厄尔尼诺现象;

B、土地沙漠化与土壤流失;

C、森林锐减;

D、水资源危机,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发生长期断流现象;

E、物种灭绝;

F、“温室效应“明显;

G、酸雨污染,日渐普遍;

H、臭氧层遭到破坏,与日俱增;

I、有毒化学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现严重污染;

J、垃圾成灾,矿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类如今生活的环境。师:课文第62页的三段材料分别说的是什么环境问题?旁边的插图又表现什么环境问题?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段材料说的是大气污染问题;第二段材料说的是水资源危机问题;第三段材料说的是耕地质量差、耕地锐减、耕地流失的问题。而旁边的插图表现的是严重的缺水问题。师:同学们再分析这些材料,看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怎样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任意向自然环境排放废弃物引起的;而环境破坏是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师:为了减少这些令人痛恨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生展开讨论)师(总结归纳):刚才有同学提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建议非常好。是的,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师:的确,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3、环境问题的危害(1)、威胁生态平衡。(投影)师:这是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危害。我们知道,在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像空气、阳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如果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坏,就会威胁和破坏这种平衡。多媒体投影(幻灯片8):彩图“小鸟的悲哀”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呢?(启发学生分析生物间的平衡)(滥砍滥伐森林树木危及鸟类的生存。)师:对。一种物种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响到其它物种的生存,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师: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森林破坏是否只会影响其它物种的生存呢吗?请同学们看课文第63页的插图,为什么长江也说自己是黄河呢?(启发学生分析非生物之间的平衡)(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师:这两幅图都说明了同样的一个问题,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坏和污染,就会威胁和破坏生态平衡,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也就是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师:假如我们学校食堂的饮用水被污染了,同学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师:对。环境问题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2)、危害人类的健康(投影)师:那位同学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来?(学生举例略)。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潜伏时间久等特点。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投影)

材料: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进入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亿吨,工业废气1 22亿立方米,工业废渣1 15亿吨。我国已经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鱼虾绝迹,遭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 5亿亩。长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达7亿吨,相当于500多万亩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两岸严重污染的土地面积达70%。淮河流域的污染极为严重,群众为此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师:如果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学生自由讨论)。师:我们知道,人类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其制约因素。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以环境、资源为基础的。师:自1987年由联合国发起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后,各国为此都在进行一种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同学们请看书第65页,能否说出是什么战略?(学生看书)————可持续发展战略(投影)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投影)————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师: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它说明什么问题?

师(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漫画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实际是野蛮的“持续开发”,它使人类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片广沃的森林资源,而是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潜能,它所带来的必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发展的终止。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浏览多媒体幻灯片,看谁能简单地概括出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新课:

师:漫画所表现的是环境问题的哪一方面?这一类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学生观看漫画后做出回答)

五、课后作业: 调查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设计一些好的措施。

第二课生存环境呼唤保护(初二)

第一框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要求:了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

2、过程和方法要求:懂得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激发保护自然

环境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显示]地球图片

1、教师:这是什么星球?学生:略。

教师:地球是目前被发现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据目前太空探索的成果表明,整个银河系内尚未发现可供生物生存的其他星球,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2、设想一下,假如我们都是身处外太空的宇航员,手中都有一架科技含量非常高的超高倍望远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球上的景象。[多媒体显示]山川、河流、动植物、白雪、土壤、草原等图片

3、教师:其实啊,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甚至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和人文环境一起,构成了我们的生存环境。

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课:生存环境,呼唤保护的第一框内容: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板书、多媒体显示)

1、我想先问问大家,大家平时有没有关注过我们的生存环境啊?

其后由于动物繁衍,森林拥挤,食物逐渐减少,严酷的环境把一部分猿猴赶出了森林,逼到了草原上,草原的新环境开始改造猿猴的前后肢的功能。一方面,草原藏狼卧虎环境凶险,却又无高可攀,猿猴要想在高高的草丛里看清远处的敌人和猎物,就必须站起来;另一方面,草原无枝可依,猿猴前肢的快速“行走”功能,被置于无用之地,草原逼迫猿猴的后肢逐渐强化、强壮、强健,历经几十万年,后肢的频繁使用,一点点拉直了猿猴的脊椎骨和腿骨,使类人猿的胸膛和后腿挺立起来。通过直立,类人猿便有了人的意义上的腿,也才解放并开发出令所有动物望而生畏的“手”,并促进了更加可怕的大脑智力的进步,因而打败了所有猛兽,成为百兽之王,最终变成了人。

2、大家觉得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啊? 学生:略。

3、教师:当然,在干旱、寒冷等恶劣的环境中,原始人单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获取食物的,甚至很可能成为其他野兽的捕猎对象。由此,共同生活的族群便产生了。成员与成员之间为了能有效地沟通,开始时很可能是透过手势的动作,但是,当原始人越来越依赖工具,工具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时,他们的双手就再也无暇做沟通的工作。此时,声音便很自然地成为了沟通的工具。渐渐地,语言产生了。语言的使用强化了大脑的机能,经强化的大脑又增加了语言使用的熟黏度,从而提高了人类对知识的保存和传达的效率,加速了人类部落、社会以及文化的形成。

4、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人类作为生物进化的最高阶段,是自然演化的产物。那么,人类要进一步地生存和活动,又是否离得开自然环境呢?

这些就是任意丢弃、排放废弃物的后果。也许,我们往河里投一枚垃圾,水还是清的;也许,我们往空中排一缕废气,天还是蓝的。这是因为大自然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它能很快将废弃物分解、净化掉。但是,当数不清的废弃物超过了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时,我们身边的环境就会变成一个“垃圾场”。

三、这些图片在警示我们不能随意排放、丢弃有害物质和垃圾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自然界不可能无限分解、净化所有的有害、无用的东西,自然环境的容量是有限的,对不对?(板书,多媒体显示)

自然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与刚刚说过的自然环境数量的有限性一起,构成了自然环境的两大特点,同时,也制约了人类的活动。(板书,多媒体显示)短缺的自然资源,严重的环境问题,都告诫我们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上课之初,我们曾说过,我们的生存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组成的,四、这节课我们着重讲了其中的自然资源,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说说身边的人文环境。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及危害(初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及环境问题的危害。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境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

1.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小栏目。为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可自选小栏目提出的问题,思考或议论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及影响经济建设的案例。分析自己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学生自拟题目收集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各种材料,可在教师或同学协作下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说服力,提高学生对环境严峻形势的认识。

3.“研究性学习能力”作为重构课程的主线,是超越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探究一些问题,例如: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法建议

环境问题的危害是本框的重点。教材分析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问题是此框的重中之重,理解这个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又是依法保护环境的认知前提。教材强调三层意思,首先要弄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其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教材指出传统发展模式不再适合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再次还要认清我国的国情,认识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严重形势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过程:

一、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由于每个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学内容,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1: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说明有关环境及要素,由于这一问题地理课中曾经涉及,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大体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2、:对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进行分析。

同学展示有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的材料(经筛选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

据统计,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4万亿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的城市之列。

材料2:

2001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个金矿污水沉淀池发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废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萨河。据悉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800倍,受污染水流经之处,所有水生生物几乎全部迅速死亡。

材料3:观看录像《造纸厂、化工厂排污造成大量渔业损失》。归纳: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材料4:

我国森林资源约为18.69亿亩,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1.6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据测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价值仅为其全部价值1/4,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则为3/4。

二、归纳:破坏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三、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同学间相互交流。

下载政治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课型:授新课授课人:沈镇涛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第三课《珍爱生命》的第一框。......

    八年级政治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姓名: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中学八年级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

    八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保 永 波 第四课青春故事 一、本课重点难点 重点:1、逆反心理的表现2、逆反心理的危害 3、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4、怎样正确看待流行风? 5、看同追逐流行风的危......

    七年级政治教案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第一框悄悄变化的我 【学习目标】 1.了解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 2.认识青春期生理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学会正确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

    高一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说教材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是第十四课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安全的义务中的第一个框题,是本章的开篇之语。......

    政治教案2

    课程名称: 政治(邓小平理论)第6单元(节),2学时,授课时间2010年04月05日,地点3702 项目/主题: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能力目标: 1、能领会社会主义的法律精神。 2、能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范文精选 导语:政治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

    八年级政治教案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