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的除法,教材为学生提供两次合作机会:第一次在小组内把几支铅笔平均分给几个同学,把各种分的各种情况记录在一张表内,通过操作实践,使学生感知余数。第二次,引导学生在动手摆小棒的过程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设计理念】
1.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摆一摆的过程中体验并总结出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在交流汇报中,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并学会赏识他人,完善自己,不断获得积极的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2.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思维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潜能,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思维的火花不时地闪现,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3.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教学目标】
1.借助“分不完有剩余”的经验,了解余数的含义,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并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2.通过搭一搭、猜一猜、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在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究除数和余数大小关系。
3.积累操作和寻找规律的活动经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发现并理解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具准备】
小棒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还邀请了一位小客人,快看(海绵宝宝),他准备了10支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提出问题:这10支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支、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如果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支,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
(一)认识余数
1.提出要求:你能用用小棒代替铅笔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每次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吗?
每人分几支
分给几人
还剩几支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交流
重点交流:每人分3支是什么情况?指定学生在黑板上分一分。
预设:(1)分给3人,还剩1支。
(2)分给2人,还剩4支。
明确: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
提问:如果剩下4支还能继续分吗?
追问:这1支还能再分吗?
观察:以上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表(1)
每人分几支
分给几人
还剩几支
----
----
表(2)
每人分几支
分给几人
还剩几支
小结:10支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3.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怎样列式计算?每人分5支呢?
板书:10÷2=5(人)
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观察表(2)
谈话: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支?这1支还能分吗?
讲解:这1支是剩下的,它是10支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
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书自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么?(生讨论,再指名说)
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④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索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
谈话:刚才,我们帮海绵宝宝顺利地分完了小棒,他还想请你们帮他摆正方形呢?看!一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那8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12根小棒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提问:13根小棒呢?
预设:①学生直接说出3个余1根。②学生动手重新摆。
质疑:你怎么很快就知道了答案?(生答:12根小棒摆3个正方形,13就比12多1根,所以是3根余1根。)那14根、15根、16根呢?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书上的算式。
重点交流:15根小棒能摆几个?16根小棒摆了4个正方形,怎么没有余数?
追问:那给你17根小棒呢?18根呢?多少根又没有余数?
讨论:你有什么发现?(生答:余数都有规律,是0、1、2、3。)
点拨:余数能不能是4?为什么?观察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余数是弟弟,除数是哥哥,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三、自主尝试
巩固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分小组展示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重点交流:每个算式中各数表示的含义。
3.思维拓展
□÷5=□……□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