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教案(合集5篇)

时间:2019-05-11 20:5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牧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牧歌教案》。

第一篇:牧歌教案

牧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所学习的蒙古族音乐感兴趣,欣赏并学唱长调歌曲《牧歌》,了解长调音乐的特点。

2.学唱两声部歌曲,欣赏四声部歌曲,感受不同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艺术享受。教学重点:

1.能用自然舒展和谐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两声部旋律。教学难点: 1.两声部合唱

2.歌曲气息以及广阔舒展的感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成人独唱牧歌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段音乐想请同学们来听听,当你们听到这段音乐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听音乐(宽广舒展)

师:嗯,同学们觉得这段音乐给我们带来舒展宽广的感觉,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再来听一遍,可以从从歌曲中音时值长短去感受一下。二.新课

第一乐句学唱

师:好,大家找到到原因了吗? 生:节奏松,旋律中出现了长音。

师:对,我们来找找长音在哪里?嗯,最后一小节,还有连音线。连音线连接着两个相同的音,大家知道怎么唱吗?只要唱一个音就可以了,延续后面音的拍子。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条旋律的谱子。生:一唱(第一句谱子)

师:嗯,注意节奏,连音线的地方。师范唱。生:二唱谱子

师:好,在唱长音的时候大家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如果气息不够了,轻柔快速的换气,这样全班同学的声音和气息就不会断,做到了循环呼吸。师示范唱。生:三唱谱子 师:除了刚才的长音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音乐有了一种宽广辽阔的感觉呢?我们再来听听看,大家可以从旋律线上去感受一下。生:听旋律,(起伏大)

师:对,旋律线就像一条抛物线一样起伏着。师范唱我们边唱边画抛物线。用M来哼唱。

生:

四、用M哼唱。

师:好,刚才在演唱的过程中找到了好几个让音乐变得宽广舒展的原因,现在我们再来找找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可以从力度的角度去感受一下。生:听旋律,(渐强减弱)

师:对,有了这样的力度变化,就好像我们是站在什么地方歌唱?对,辽阔的草原上。来我们用M来哼唱,表现一下这种宽广辽阔的感觉。生:

五、用M哼唱

第二乐句学唱

师:好的,这是歌曲牧歌的第一个乐句,现在老师要看看同学们的领悟能力了,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唱第二乐句,先来唱谱子。准备 生:一唱谱子

师:嗯,我发现刚才在连音线和长音的地方有点小瑕疵,师范唱,我们一起再来唱一遍。

生:二唱谱子。

师:这一遍节奏好多了,注意前面两小节五度音的唱法。师示范唱。准备 生:三唱谱子。

师:嗯,有又了进步,现在我们用M来哼唱,同样力度也是由弱到强再到弱。请同学们唱出宽广辽阔的感觉。生:

四、M哼唱

师:同学们唱的时候注意气息,轻柔平稳快速的换气,好我们再来试一遍。生:

五、M哼唱。

填词唱

师:好,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把歌词填进去唱一唱。生 :听音乐填词唱。

师:好,我们跟着钢琴来唱一唱。注意气息。生:跟琴唱词。

师:第二小节中附点后的7没唱出来,大家一定要用气息支撑住。师示范 生:模唱第一句。

师:第二句中前面两个小节注意。师范唱 生:模唱第二乐句。

师:好现在我们完整把这首曲子来唱一遍,注意唱出悠扬,辽阔的感觉。生:第二次完整填词唱

师:好,现在我们给它加点花样,请同学们唱歌,我也加进来,同学们在唱的同时也注意听老师所唱的,是不是和你们唱一样。生:不一样。

师:对,我给这首歌曲加上了另外一条旋律。同学们也来学学这条旋律。

生唱第二声部

师:我们先来唱唱谱子 生:唱第二声部谱子。

师:嗯,在几个大跳音程上稍微有点不稳定,我们来看一下,22---|5 1--| 师示范。

生:模唱,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找找这些音高,我弹一个开始音,大家看这谱子唱下去,准备 生:清唱谱子(跑调适当给音)

师:好,现在我们把词填进去,注意最后一小节歌词是白云。生:跟琴哼唱,填词。

师:嗯,同样的,同学们唱的时候用轻柔的声音展现那种宽广辽阔飘渺的感觉。我们再来一遍

生:三填词唱二声部

师:好,现在同学们唱第二声部,我来唱第一声部。师生合作。

合唱

师:好的,现在大家两个声部都学了,应该会唱了吧?请同学们互相合作一下。你们唱高声部,你们唱低声部。轻轻唱 生:合唱

师:第一声部是…第二声部是…,各自把握住音准,但也要听另外一个声部唱。我们再来一遍,我弹低声部,准备。最后一小节我们一起来一下,师分别范唱两声部。

生:第二次合唱。师:我们今天学唱了歌曲牧歌,还给歌曲配上了二声部,感受了这首歌曲的特点,大家知道吗?它是属于蒙古族民歌中得长调。什么是长调呢?

长调概念特点

三.拓展

刚才我们尝试着唱了二声部合唱,接下来让我们感受牧歌的另个合唱版本,大家听听这首合唱曲有伴奏吗? 生:听无伴奏合唱

师:对,没有伴奏,是无伴奏合唱它是合唱艺术中得最高形式。这部唱作品是由作曲家瞿希贤根据《牧歌》的主题旋律,运用和声变奏手法将其改编为一首无伴奏合唱曲。经典的旋律往往被后人不断地传诵。《牧歌》最初的旋律是内蒙古昭乌达盟的一首长调歌曲,原是一位哥哥为了纪念牧场上活活烧死的妹妹而演唱的长调,曲调悲伤、沉重。该地区的人们认为他是悲歌而很少唱它。但因其有着舒缓悠扬的旋律,后被一位音乐工作者将其整理填词改成今天我们学唱的长调。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长调《牧歌》聆听了无伴奏合唱,感受了它的和谐之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听一听长调音乐去感受一下合唱歌曲,我想会带给大家不同的艺术享受。

第二篇:牧歌教案

《牧歌》教案 辽阔的草原 《牧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法学法:试唱法、表演法、听赏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本课以草原上的蒙古族为主线,通过听、唱、演、思来了解蒙古族民歌以及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先给学生听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此同时用多媒体展示蒙古草原的风貌,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享受中开始学唱民歌《牧歌》,从中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继而引导学生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在充分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让学生参与才艺展示活动,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展现蒙古族音乐。

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难点:音乐材料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草原的音乐、图片、民族风情。

(一)提问导入:

提问,你去过草原吗?你心中的草原是怎样的?想感受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风情吗?

(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今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中有乐器伴奏吗?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听后回答

1、名同学描绘一下这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 歌》。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

2、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3.你是怎么知道这是蒙古的民歌?(请一两名同学谈谈)歌唱草原的歌曲就一定是蒙古民歌吗?还可能是哪儿的民歌?(引导学生说出四大牧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

3.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让学生说出四大牧场的地理位置。

(三)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

1、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美、创造美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5.让学生简介课前搜集的蒙古民族风俗(课件展示图片或录像),然后教师补充。如果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您好”。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再带你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

(四)学唱民歌 《牧歌》

1.教师或磁带范唱民歌《牧歌》

2.提问:蒙古族民歌《牧歌》与无伴奏合唱在表演上有何不同?(在学生对蒙古草原有了初步印象后,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清新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总结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宽广、舒展。

4. 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5、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比较两句:诶,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在学唱歌曲时,尽管淡化识谱学习,以降低学习对乐谱的畏惧感,这样学生就摆脱了牵的绳索,教师在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的空间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去评述本歌的情绪、线条,并让学生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6、教学生一边唱歌,一边加上简单的舞蹈动作,体会歌曲的意境。

7、以多种形式练习歌曲。(可分男女声部,可配合肢体动作)

第三篇:牧歌教案

《牧歌》教案 音乐七年级上

作者:admin教案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28更新时间:2010-2-17

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开心网

一、课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七年级学生应聆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或民间歌舞等。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同一首民歌,了解民歌的特点和相关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和民族音乐的热爱,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分析教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演唱形式为独唱和无伴奏合唱,是本单元的一个知识点。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想象、思维和创造力,所以教学重点就放在分析讨论无伴奏合唱《牧歌》。《牧歌》是蒙古长调的代表歌曲,无伴奏合唱《牧歌》就是作曲家瞿希贤根据流行在内蒙东部昭乌达盟的民歌《牧歌》配上海默的填词改编、创作而成的。这首由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旋律具有内蒙古民歌中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特点,加上舒展、悠扬的节奏,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美丽富饶的草原一派迷人的景色,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词曲非常吻合,虽有别于原民歌,但歌曲结构是将原民歌略加变化地重复三次,即:引子+A1+A2+A3+尾声。

引子的意境辽阔、宽广、深沉、暗淡的音色给人以苍茫之感。

第一段(A1)犹如将远景推近到近景。第一句“翠绿的草地上跑着白羊”,用女高、女低、男高三个声部演唱。第二句“羊群像珍珠撒在绿绒上”,加上浑厚的男低音托住其他声部,烘托出宽广舒展的意境。

第二段(A2)是对比性乐段。每个声部均有独立性,男高音唱出主调,女

高音则高八度模仿,女低音作回答,充分展现了女低音特有的柔美音色。

第三段(A3)是第一段的再现,使人对音乐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

尾声由男高音唱出“啊”引向高八度,接着是主题开始的四小节先后在女低、男高声部出现,落在主和弦上。此时,全曲仿佛结束,却又由女高音哼唱出3 5 | 5-| 56 7| 7-||,它像一朵浮云飘向广袤的天空,留给人无限的暇想。

三、教学对象: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他们正处在求知、探索的时期,对什么都感兴趣,在加上他们对蒙古草原的憧憬和向往。故本节课从蒙古《牧歌》着手,激发兴趣,层层深入。

四、教学目标:

1、聆听《牧歌》让学生充分了解内蒙长调民歌的特点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2、了解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3、认识蒙古族民族乐器---马头琴及听辨其音色。

五、重点、难点:通过以上教材分析,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这也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表现魅力,了解蒙古长调的特点;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六、教法、学法:

(一)、教法:为了能让学生了解蒙古长调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认识马头琴及听辨其音色。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谈话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语言,用课件营造一种草原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视觉图象法: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对我们汉族的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使他们直接的了解到内蒙古人们的生活习惯,我运用课件展示一些风情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丰富学生人文知识。

3、分析、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歌曲,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的特点和意境

4、综合法:将美术、诗歌和音乐整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意境

5、鼓励法

(二)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直观课件,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与民歌特点之间的关系;“听”----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感知音乐,分析音乐,从而感受歌曲的意境;“想”----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在脑海中呈现歌曲的情景;“说”----用语言描绘歌曲的情景;“画”----用简单的色彩画面,描绘心中的草原。

七、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中国是个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的国家,是有名的旅游胜地。我想同学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你能告诉大家你都去过哪里吗?

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去的地方还真不少!可你们谁去过蒙古大草原吗?

生:没有,太远了。

师:今天我就带大家去领略一下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课件:展示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配乐:腾格尔的歌曲《蒙古人》)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民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你都知道哪些蒙古族民歌呢?能不能给大家唱几句?

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嘎达梅林》、《牧歌》┅┅

三、音乐欣赏:

(一)欣赏歌曲《牧歌》

1、教师播放歌曲《牧歌》,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

2、讨论、分析歌曲:

a、听完歌曲有什么感受?

b、请学生从歌词中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c、你是怎样理解歌曲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过渡语: 她优美的旋律曾经倾倒过无数的听众。《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仔细聆听;

2、讨论、分析歌曲:

A、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

B、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无伴奏)讲解无伴奏合唱知识(即没有伴奏,只用人声表现作品的演唱形式,始于欧洲唱诗班)。

C、有关知识点:无伴奏合唱(课件展示)

D、进一步讨论、分析:无伴奏合唱的人声、合唱的声部以及所表现的内容。(课件展示)

3、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学生进一步感受其意境。

过渡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乐器,蒙古族的乐器是马头琴,下面我们来了解它的结构和音色。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1、教师向学生讲解: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其音色比较独特,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课件展示图片)

2、播放乐曲录音。学生注意听,并感受乐曲。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过渡语:通过以上的欣赏,对于蒙古民族我们有了充分的了解,那诗人又是怎样来赞美蒙古草原的呢?

四、拓展:诗歌:美丽的草原(课件展示)

1、全体一起朗诵诗歌,深刻的感受、理解其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实践活动:让我们来画一画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好吗?(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

3、找一些作品,大家一起点评。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草原上蒙古民族民歌的一些基本特点。进尔知道了民歌的特点是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特点形成的。对我国的蒙古民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我国的少数民族。在西部开发的浪潮中,我们相信我们56个民族会更相处得更融洽,民族会更团结。

八、教学评价:

1、教学内容以蒙古民族为主线,从音乐、美术、文学三个不同角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民族。

2、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运用综合艺术手段,启发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的状态下感受、探究、表现“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3.学吹坚笛:《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学会用坚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 1、2小节与 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采用跟随录音 比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第二课时

(一)欣赏

1.《牧歌》

(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播放录音。

(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

(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2)播放录音。

(3)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二)音乐表现──吹竖笛

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型旋律线。

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

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

4.以不同方式抽查。

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

6.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

教学内容:《牧歌》

教学目的: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的音色。

3.通过欣赏藏族、哈萨克族音乐与内蒙古民歌相比,让学生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难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音乐资料。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中国是个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的国家,是有名的旅游胜地。我想同学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你能告诉大家你都去过哪里吗?

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去的地方还真不少!可你们谁去过蒙古大草原吗?

生:没有,太远了。

师:今天我就带大家去领略一下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

(课件:展示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及马头琴系列图片)

(配乐:《赞歌》)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民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你都知道哪些蒙古族民歌呢?能不能给大家唱两句?

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嘎达梅林》、《牧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师:有一位流行歌手经常演唱蒙古族的民歌,猜猜他是谁?

生:滕格尔。

新授

1.欣赏滕格尔演唱的歌曲MTV《天堂》

师:这是一首具有蒙古族民歌特点的歌曲,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牧歌》。它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分别来听两种不同演唱形式的《牧歌》,请同学们注意他们有什么区别?

2.分组讨论演唱形式的不同,并思考以下问题:

情绪:抒情

速度:稍慢

旋律特点:起伏很大的波浪线条

师:简介长调和短调的特点。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

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不同音色的人声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4.学唱《牧歌》

A.教师范唱B.学生用“呜”字模唱,教师伴奏。

C.填词D.分组演唱:a组唱词,b组唱 “呜”或a

组“呜”,b组唱词。

5.欣赏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那一组图片中有介绍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马头琴的。谁知道它为什么叫马头琴吗?

生:因为琴头上有马头做装饰。

师:对!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马头琴独奏曲,曲名先不告诉大家,听完请你们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

生: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给予总结。

拓展

师:每个民族由于地域和风俗的不同其民歌也不尽相同。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另外几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你能听出来他们是哪个民族吗?

分别欣赏西藏民歌《洗衣歌》、新疆民歌《达阪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

生:讨论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蒙古、西藏、新疆的资料,多听他们的音乐。

(伴随着蒙古民歌《赞歌》结束本课。)

第四篇:《牧歌》教案

欣赏《牧歌》教案

教学对象:七年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地点:音乐教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3、欣赏《牧歌》感受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艺术魅力,多声部效果的美感和内蒙古民歌优美的

二、教学重难点

1、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感受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生:56个,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师: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一个民族,蒙古族,好吗?(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二)、新课教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不信,我们来欣赏一下。在欣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

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

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欣赏男声独唱《牧歌》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理解乐曲和表达的情感。以视、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为后面欣赏活动想象力的发挥作好铺垫,积累物质基础。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通过聆听无伴奏《牧歌》问同学们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2)讲解无伴奏合唱知识,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形式。

在合唱的各种形式中,有一种完全不使用伴奏乐器的纯人声合唱形式,称为无伴奏合唱。

(3)学生认真聆听和我们刚才欣赏的独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同学们谈一谈又有什么感受?(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都差不多。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也不同。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

师总结:这是作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加充实,意境得到升华。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像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设计意图: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学习的自主性和有目的性增强。因此,此时的提问不局限思路,让学生摆脱问题的束缚,自由欣

赏,自由想象,通过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蒙古长调的特点,生动直观、加深印象。

3、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讨论作品特点、结构。进一步感受音乐美。

(1)播放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A、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的。师引导学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这首合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声部分)

(2)分段欣赏。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涵?

力度 意境 出现的声部与音色特点

引子部分: pp 草原由近到远 女低: 饱满 柔美 舒

男低: 浑厚 结实 缓 第一乐段: f 草原的辽阔宽广

女高: 明亮 华丽

第二部分: mf 草原的连绵起伏 男高: 高亢 明亮 悠 第三部分: f 歌唱草原赞美生活 四个声部 长 尾声部分: ppp 意犹未尽余音绕梁 女高领唱(3)同学们两首牧歌对比起来,你更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 生:无伴奏合唱。因为更能显示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分散发言,对关于作品特点的分析做个简单小结,以对作品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然后再由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必要的补充,使学生对作品,特别是对“无伴奏合唱”这一独具特色的声乐演唱形式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学生实践与才艺展示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现在老师伴随《牧歌》音乐给大家跳一段蒙古舞蹈怎么样?。

设计意图:经过老师的带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1、听赏音乐,划出音乐的旋律线或音乐使你联想到的画面画下来。

2、随音乐朗诵歌词。

3、上台表演舞蹈,可模仿老师的舞蹈动作或自编动作。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抒发对音乐的感受,表现音乐的形式同样需要不拘一格,因而这时又一次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表现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也给了学生广阔的表现空间,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四)拓展延伸

欣赏: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设计意图:拉近我与学生,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对无伴奏歌曲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

五、课后作业

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蒙古民歌或无伴奏合唱歌曲试听、学唱,并自由选则一首歌曲演唱。

六、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根据学生特长让学生不同形式表现《牧歌》,学生们都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并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团结协作,在音乐的氛围里练习了技能,并且促进了各学科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艺术氛围中达到课堂的高潮,同时也达到了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教学目的。

欣赏《阿玛嘞火》《玛依拉》《森吉德玛》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藏族、蒙古族、新疆民族文化的特点。

二、通过对比欣赏蒙古、新疆、西藏民歌,来了解不同的民族音乐风格。

三、通过歌曲欣赏,能够让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感兴趣,喜欢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四、通过感受、表现音乐,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热情,培养创新及想象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学内容:

一、欣赏藏族民歌《阿玛嘞火》、哈萨克民歌《玛依拉》、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

二、根据不同的民族音乐特点编创舞蹈动作。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

根据民族音乐,创编舞蹈。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现场参与、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藏族民歌《阿玛嘞火》

1、播放藏族的图片幻灯片,提问:图片描述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2、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西藏的图片,那么你们对西藏有哪些了解?

(学生: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转法轮,有许多的庙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颗酒,有洁白的哈达,有闹分裂的**喇嘛,有金瓶签定的转世灵童„„)

3、教师简介藏族民俗文化

4、教师:你们知道哪些藏族的歌曲呢?藏族歌曲有:《青藏高原》、《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较流行的有《高原红》、《神奇 的九寨》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来欣赏一首西藏民歌《阿玛嘞火》。(播放音乐)

5、在学生完整听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们初次听这首个有什么感受吗?(从音乐的速度、节奏、演唱风格等来说)这首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说说歌曲的情绪。

6、简介《阿玛嘞火》。

《阿玛嘞火》是囊玛的代表曲目之一。“阿玛嘞火”是歌曲开始的衬词。“囊玛”是一种藏族传统歌舞,主要流行在拉萨城区,因在布达拉宫内的囊玛岗(即内室)演出而得名。在西藏多种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因其历史悠久,发展成熟,被称之为西藏的古典歌曲。歌词有民间创作和上层喇嘛创作两类。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组成。最常见的形式是中速的引子接慢板的歌曲,然后是快板的舞曲。引子由乐器演奏,曲调较固定。歌曲的音乐典雅,节奏舒展,与快速的舞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唱时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舞曲欢快热情,表演者只舞不唱,有时舞者脚下垫一块木板,脚在木板上踏出明快的声响。囊玛的伴奏乐器有竹笛、扬琴、、胡琴、持琴(类似二胡)、呃嘎(串铃)等。我们欣赏的是选编的歌曲部分。

二、欣赏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

1、播放描写新疆的图片幻灯片,提问:图片描述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2、教师:你们对新疆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教师简介新疆哈萨克族的文化习俗)

3、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新疆哈萨克民歌《玛依拉》,来感受一下新疆民歌的魅力。(播放音乐)

4、简介《玛依拉》

《玛依拉》是哈萨克族民歌。新疆哈萨克族以放牧为主,它的民歌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玛依拉》这首著名的民歌,就具有这种特点。“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美丽,又善于歌唱,牧民们常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倾听她美妙的歌声。歌曲一开始,“人们都叫我玛依拉,歌手玛依拉”,便表现了这位姑娘开朗活泼、惹人喜爱的性格。也象大多数哈萨克民歌一样,它的后半部分有一个短小的副歌,曲调轻盈明快,把这位天真美丽的姑娘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三、欣赏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

1、播放描写蒙古的图片幻灯片,提问:图片描述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2、教师提问:你们对蒙古族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回答,教师简介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3、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来感受一下蒙古族民歌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感受。(播放音乐)

4、简介《森吉德玛》

这是一首蒙古族短调民歌,流行于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部落聚居的地方。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森吉德玛的美貌,也突出了青年对姑娘坚贞不渝的爱情。全曲以从容徐缓的马蹄声般的节奏为背景,以第一个乐句为种子音调,旋律时而高亢激昂,好似青年在高声呼唤;时而凄恻柔婉,犹如低声的泣诉。最后以副歌式的、在情绪上具有概括性的附加式曲尾衬腔结束,既突出了青年牧民对森吉德玛的思念,同时更加深了音乐的孤独凄凉感。

四、进一步体会歌曲,了解藏族、新疆、蒙古族的音乐特点。分组讨论西藏民歌、蒙古民歌以及新疆民歌的不同音乐特点。西藏民歌:歌声嘹亮、高亢,乐器主要有藏京胡(形制与二胡相近,男子边奏边舞)、铁琴、神鼓等。

蒙古民歌: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蒙古乐器

七、小结主要有马头琴。

新疆民歌: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主要乐器有弹布尔、东不拉、独它尔等。

五、根据这三首歌曲来编创舞蹈动作。

将学生分成三组,每一组表演一个不同民族的舞蹈动作。(学生自主编创,教师给予指导)

六、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了解了藏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的民族习俗,也聆听到了这三个民族不同的音乐风格。咱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音乐特点都不一样,需要我们去探究的还有很多。今天的作业是希望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有关朝鲜族的资料,(包括民俗、音乐、舞蹈等特点)以便于咱们学习下一节课的歌曲《阿里郎》。

第五篇:《牧歌》教案

《牧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歌曲《天堂》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6、乐曲《牧歌》。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7、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8、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9、起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小声学唱)

10、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四、舞蹈片段欣赏《牧歌》

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五、课后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下载牧歌教案(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牧歌教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牧歌》教案

    《牧歌》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以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二、过程与方法: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

    《牧歌》教案

    《牧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各种艺术形式......

    《牧歌》教案

    歌曲《牧歌》教案 教学对象:七年级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

    草原牧歌教案

    草原牧歌 课标要求: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

    第四课牧歌教案

    辽阔的草原 《牧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

    牧歌教案333

    牧歌教案 教材分析 《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的代表歌曲。简洁的旋律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旋律具有内蒙古民歌中优美、抒情、高亢、悠扬......

    牧歌 七年级音乐教案

    课题:《牧歌》 课时:一课时 课型: 唱歌课 教具:多媒体 钢琴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通过对《牧歌》的学唱和欣赏,让......

    草原牧歌

    崇相西初中七年级音乐卫海晓 第四单元草原牧歌 主备人:临猗县崇相西初中 卫海晓 学习目标: 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蒙古族的人文风情和音乐风格,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