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亚教案
第二节 南亚(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国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地势剖面特征及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二)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三)教育目标: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南亚地区地形地势特征及主要的宗教分布。
教学难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结合地图分析南亚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印度河、恒河的流向、注入地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欣赏《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取经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对于这部电视剧并不陌生吧,那你知道这部电视剧主要讲什么内容吗?(学生积极讨论回答: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南亚。
【板书】第二节 南亚
一、南亚的位置与国家
【读图】展示“南亚地区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①说说南亚大致的经纬度范围,分析其主要所属的温度带及纬度区,进而判断它的半球位置;②说说南亚濒临的海洋与陆地;③找出南亚主要的国家与城市。
【学生】回答讨论
【小结】
1、南亚的经度范围大致在60°E—100°E之间,处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0°-30°N之间,主要属于热带,处于低纬度区,位于北半球。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2、南亚主要的国家与城市:印度——新德里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孟加拉国——达卡 尼泊尔——加德满都 不丹——廷布
斯里兰卡——科伦坡 马尔代夫——马累
【读图】展示“南亚的地形图”与“78°E南亚地区地
势剖面图”引导学生分析:①指导学生找出南亚三大地形区;②结合地势剖面图,分析南亚地区主要的地势特征;③描出印度河、恒河,结合地形地势,简要分析印度河、恒河的水文特征。
【学生】回答讨论
【小结】
1、南亚三大地形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地势北高中低南缓。
2、印度河发源于中国的西藏地区,自东北向
西南流,注入阿拉伯海,主要流经巴基斯坦地区;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自西北向东南流,注入孟加拉湾,主要流经印度、孟加拉国。
【读图】展示“南亚的宗教分布图”找出南亚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分布。(斯里兰卡、不丹东——佛教;印度、尼泊尔——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伊斯兰教。)宗教图片欣赏。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板书设计:
第二节 南亚
一、位置与国家
1、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
位置)
2、主要国家与城市
二、地形
1、三大地形区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2、地势特征:北高中低南缓
3、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恒河、印度河
三、南亚是佛教与印度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不丹东——佛教; 印度、尼泊尔——印度教;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伊斯兰教
第二篇:南亚 教案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二节 南亚(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②、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③、学会分析气候资料图,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以及从课外资料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训练,体会地图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树立“地图是地理第二语言”的科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
1、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南亚的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特征。
三、教学难点:
南亚的气候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
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后,非常注重对外的交往,有丝绸之路、有郑和下西洋、有鉴真东渡、也有我们从小就听遍了的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找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高兴趣。板书:第二节 南亚
二、讲授新课:
板书:
一、位置与国家
(自主探究)读图7-11“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
1.请用红笔描出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界线;再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2.思考:①南亚位于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
②东西濒临什么海或海湾?(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
③ 南亚大部分地区纬度位置如何?(0°—36°N)
④南亚包括哪些国家?(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点拨:展示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喜山印洋间,北回归线北部穿;
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
内陆尼与不,临海孟印巴;
相邻有四国,尼不印巴。
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通过读图启发学生。)
3、印度次大陆。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
4、主要国家、首都:
临海国:印度——新德里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孟加拉国——达卡 内陆国:尼泊尔——加德满都
不丹——廷布
岛
国:斯里兰卡——科伦坡
马尔代夫——马累
克什米尔地区:印度与巴基斯坦各自控制其中一部分(图上找出印巴停火线)板书:
二、地形与河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三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指导学生分析地形特征。利用P42活动题,讲授解题思路与技巧。
1、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
2、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部是德干高原
请学生用铅笔在P42彩图上作地形区的标记,完成书上练习进行读图、析图训练。(边看边画,加深印象。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
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发源地、流经国家和注入的海洋。
板书:
三、气候与农业
1、指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可能的气候类型(在图上找出赤道及北回归线)。
2、分析P43图印度北部城市安拉阿巴德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指导学生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的方法分析气候统计图。
图一
图二
根据地图册第8页观察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
利用P44的活动分析南亚地区雨季降水多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根据动画演示了解南亚特殊的地形(图一),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
分析并得出结论——南亚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板书: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板书:
2、一年分三季
南亚气候显著特征是一年分三季:热季:3—5月(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雨季:6—10月(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几个月)、凉季:11—次年2月(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几个月)。
展示雨季及旱季对比图。
简单介绍南亚的农作物及分布:简单介绍农作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
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 黄麻——恒河下游地区 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三、小结及作业布置
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1).完成学法大视野P37—P38;
(2).预习教材45和46页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
南亚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与河流
1、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2、两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平原
三、气候与农业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一年分三季。
2、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篇:南亚说课教案
《南亚》说课稿
说课教师
李玉民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李玉民来自枣强县第四中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南亚》。
我的说课流程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理念
六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南亚》这一节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共需两课时。本节内容突出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因此,教材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做到了简练,精炼。重点选取了位置与范围、地形、气候、宗教与社会、人口与经济等几部分。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南亚的位置与范围、地形、气候类型。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地图上找出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图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形图描述南亚的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地形说出南亚主要是气候类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分析,使学生对对立统一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根据本课时教材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南亚的地理位置与范围.根据这一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难点是: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及分布特点.四、教法与学法
依据本课时教材的特点,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 为主要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以学生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展示的高效课堂模式体现本课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时教材的特点。我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2、活动探究
突出重点;
3、合作交流 归纳总结;
4、新知巩固 拓展提升 ;
5、板书 设计。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利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新课,唐僧去西天取经所到的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南亚地区。那里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第二个环节:活动探究
突出重点
(一)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预习本课知识,并给出预习提示:(1)南亚的位置,国家。(2)三大地形区(3)气候类型
(二)学生分组活动共同学习
1、学习南亚的位置:
南亚位于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 东西濒临什么海或海湾?
2、学习南亚的国家:找一找南亚地区有哪些国家。并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分类。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2页的1、2题学习南亚三地形。
4、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2页的3、4题了解南亚两大河流;恒河和印度河
5、学生观察地图分组讨论南亚的气候特点。因为南亚大部分处于北纬10度-----30度之间的低纬度地区,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冷空气南下,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3-5月的热季;6---10月的雨季;11月至次年2月的凉季。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注重培养学生根据纬度位置、海路位置、地形特点总结某一地区气候类型地方法。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
归纳总结
南亚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两大河流是恒河和印度河:他们的发源地、流经的国家、注入的海湾。南亚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第四个环节:新知巩固
拓展提升 本环节设置的问题不是书上固定问题,以锻炼学生读图能力。第五个环节:板书
设计
总结这一课时主要学习内容,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一目了然。
六、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两个体现: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感谢县教研室领导及各位同行老师的指导!
第四篇:《南亚》1教案
南 亚
杜娟
【考点解读】
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宗教。
2、掌握南亚地形、气候、河流等区域特征,并分析地形、气候对河流水系水文的影响,以及对南亚(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
3、印度的文明、农业发展、人口压力、民族工业、主要城市
4、巴基斯坦简介
【重点与难点】南亚地形、气候、河流等区域特征,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以及对南亚(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学法指导】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单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性(如东南亚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2、学会用地理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说明南亚地形、气候对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
第一课时
南亚
一、南亚概述
一、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位置:0°N~35°N、60°E~97°E,北回归线和80°E从中间穿过。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
范围:7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说明三类国家,内陆国、临海国、岛国,与我国相邻的国家 【师点出南亚次大陆和南亚的区别:】
南亚次大陆: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大陆主体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
南亚: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直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
二、自然地理特征
展示课件图示“南亚地形图”,请学生读图描述地形类型及分布特征。
1、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西南季风较弱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造成旱灾; 西南季风较强得年份:来得早、退得晚造成水灾。对策:修筑水利工程,防洪、灌溉
3、河流
狮泉河—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塔尔沙漠)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流入孟加拉湾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中、印、孟,注入孟加拉湾
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流量较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思考】试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恒河流域多洪涝的原因。
三、人文地理特征
1、悠久历史
3000年以前,古文明中心之一;16世纪起,葡萄牙、英、法等国殖民主义者先后入侵,南亚绝大部分地方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2、人口、宗教和语言
人口众多,三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大部分为白色人种
佛教和印度教发源地
印度、尼泊尔——印度教;斯里兰卡——佛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斯兰教
英语为一些国家的第二语言
3、经济
经济较落后,都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发展较快
4、城市
各国首都,印度的工业城市 【练习】
东南亚、南亚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
1、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2、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东南亚以白色人种为主,而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 B.东南亚适宜于天然橡胶生长,而南业有利于棉花种植 C.南亚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而东南亚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 D.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聚集之地,而东南亚华人华侨相对较少 [板书]
一、南亚位置和范围
二、南亚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三大地形区
2、气候:
(1)三类气候(2)热带季风气候显著(3)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农业生产的影响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2.在印巴分治过程中,交织着哪两大教派矛盾()A.佛教
B.伊斯兰教
C.印度教
D.基督教 3.综合分析长期以来印巴克什米尔冲突的原因。
(1)二战后英国殖民势力离开印度,但殖民统治的病根尚未清除。(2)此地区民族和宗教问题错综复杂,民族和宗教矛盾十分尖锐。
(3)克什米尔地区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事关印巴两国的主权和利益。
(4)印度河流经克什米尔地区,但其下游地区降水很少,水成为稀缺资源,谁控制了该地区,谁就拥有了水。
【练习】
1、.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A.小麦 B.棉花
C.黄麻 D.水稻 2.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A.a
B.b
C.c
D.d 4.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A.逐渐减少 B.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C.逐渐增加 D.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板书】
一、印度的位置和范围
二、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1、世界文明古国
(1)历史
(2)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2、农业
(1)有利条件
(2)气候和地形直接影响作物的分布(3)印度农业主要面临问题
(4)农业改革
3、工业
(1)发展条件
(2)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
4、旅游
5、城市
第五篇:高二地理《南亚》教案
一、南亚概述
1、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位置:在5°N~35°N、热带及北温带、60°E~100°E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 南亚的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2、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沿海平原(2)气候: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为10月~次年5月,雨季为6月~9月。受地形影响气温比同纬度偏高(北面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雨极——乞拉朋奇(夏季风、迎风坡)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西北部印度沙漠
三种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6月~9月)和旱季(10月~次年5月)
热带沙漠气候:南亚西北部,全年炎热干燥。成因为:西北部降水稀少,人类破坏地表植被
高山气候:南亚北部(斯里兰卡岛南部和马尔代夫群岛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西北部塔尔沙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②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③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西南季风较弱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造成旱灾; 西南季风较强得年份:来得早、退得晚造成水灾。(3)水文
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塔尔沙漠)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流入孟加拉湾
[来源:]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中、印、孟,注入孟加拉湾 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流量较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3、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
人口众多,三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大部分为白色人种
佛教和印度教发源地
印度、尼泊尔——印度教;斯里兰卡——佛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斯兰教
英语为一些国家的第二语言
(2)经济
经济较落后,都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发展较快(3)城市
各国首都,印度的工业城市
二、印度
1、位置与范围
纬度位置:热带及北温带(大部分在10°N-30°N)经度位置:70°E-100°E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
2、自然地理特征(参看南亚概述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沿海平原(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为10-次年5月,雨季为6-9月(3)水文
恒河 布拉马普特拉河
3、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
人口第二大国:人口超过10亿;白色人种;人口问题突出——增长快(庞大的人口压力会带来什么问题?);多民族国家,印度斯坦族最多,居民大多数信奉印度教。
(2)农业
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大(国土一半);土壤较为肥沃(农耕历史悠久);热量水分充足。不利条件: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去得晚——涝灾;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去得早——旱灾)
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 气候和地形直接影响作物的分布——降水北部大致由西向东增多;南部半岛沿海降水多,内地降水少。
(3)工业 ▽发展条件
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锰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
农产品:棉、麻等工业原料丰富
劳动力多且价廉
▽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原料产地和工业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工业接近原料产地)
加尔各答——麻纺、电力、钢铁(煤铁锰矿)、机械
孟
买——棉纺
班加罗尔——新兴工业中心(核能、航空、微电子)
(4)旅游:泰姬陵
(5)城市
新德里——首都、铁路
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恒河口附近,麻纺中心,第一大城市,第二大海港 孟买——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中心 班加罗尔——南部,新兴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