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美术优秀教案《精美的报刊》
初中美术优秀教案《精美的报刊》
一、引导阶段 视频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一起上课,下面请看我的自我介绍。
2.谈话:学们这就是我,李想,53中的美术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美术课。在刚才的视频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图片、色彩、文字。
3.谈话:但是这样的自我介绍会让人看得很混乱,那么这张怎么样? 将文字、图片、色彩,通过有机的排列、组合,你看到内容就会非常的清晰。非常的有条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版式设计。
教师总结:那么版式设计到底是什么呢——版式设计就是指在一个版面中,遵循美的法则,将于主题相关的视觉元素进行排列组合,产生视觉上的美感。
二、发展阶段。
1、生活中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谈话: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版式设计,你能举个例子吗?
引导:其实我们的美术书,就是一个精美的版式设计。除了这些,版式设计还应用在很多的领域中。让我们打开书看P24-25页,版式设计都应用在——报纸、杂志、网页、招贴、宣传展板、宣传册等。版式设计在我们生活中运用的非常广泛,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2.谈话:这些精美的版式其实都遵循了一定的法则,来让我们从这六幅图中来找一找。
3.小测试,分析版式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看看这里面都用到了哪些版式设计法则。
总结:一个优秀的版式设计一定是综合起来,比如说: 对称与均衡控制得也很好,空白控制得也很好, 疏密控制得也很好,并且还有节奏,有韵律,应该是这样一个综合的样式。
4.认识网格,体验实践。
谈话:同学们这么精美的版式啊在设计得过程当中都离不开一个好朋友,就是网格,(ppt展示网格)(加自我介绍网格图)有了网格的辅助,你的设计就可以更加灵活、有秩序感。学生体验:哪位同学想要上来感受一下有网格后的排版?(网格可以辅助你对齐图片和文字。)
总结:同学们你们看,同样的元素,通过不同的法则,呈现出了不同的版式。
三、设计版式,体验视觉传达之美 谈话:其实我相信你们每个人心里 都有自己想要做的版式,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版式设计。
谈话: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可以用几何图形来代表图片。每一个资料包里都有一个主题,请每组派一名同学上来随机抽取材料包。(主题:学校,我们,书)
作业要求:
1:主题突出。
2:合理使用材料进行版式草图设计。
3:符合版式设计的基本法则。展示教师自我介绍的草稿呈现图。
·学生制作,老师巡回指导,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加以辅导,使版面更富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将作品粘到黑板上展示,评价作品的视觉元素和版面布局等特点。其他同学给出评价。
五、总结、提升:
谈话:同学们看,一节课,我们就能将版式的元素和设计法则运用的非常恰当,在你们的版式作品当中,都能寻找到版式设计的基本法则,版式设计呢不仅可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而且还是精美的艺术品,请看:视频 看同学们如痴如醉的样子,看来你们已经被艺术所吸引了,同学们艺术就是这样,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精美的版式装点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轻松、愉快。
六、板书设计: 版式设计 视觉元素:文字、图片、色彩 基本法则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案
美
术
教
案
第1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 第2课
从心底接触自然 第3课 变迁中的家园 第4课
以笔代刀
第二课时
微型版画——藏书票。第5课
端午节
第一课时
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认识 第二课时
彩棕、香包,彩蛋的制作 第三课时
赛龙舟“游戏制作 第6课
时间的表情 第7课
最亲近的家具
第8课
边吃边看的艺术 第9课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第1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外国宗教、历史绘画作品的概况,初步了解不同艺术画派的艺术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与评述,感悟、体验和发现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文明行为。【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国宗教与历史画,涉及到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在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占重要地位的国家、画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人类的文化遗产。【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教学难点】
1、评价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2、各画派的造型表现手法。
3、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复习、提问:上学期的外国美术欣赏课中,有哪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2.欣赏、评述。
(1)媒体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雅典学院》
等:
a.提问:这些作品是哪个国家、哪个世纪、哪些人的作品?
b.评述: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作出点评与补充。
c.讨论:你能看出十二个门徒中谁是犹大吗?为什么?画家采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画面的主要人物耶酥的?
(2)欣赏:《荷马史诗》、《伊苏之战》、〈亚历山大的胜利〉
教师简介作品,同座同学可议论,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评述。老师点评、补充。
(3)欣赏<马丽 美第奇的生平>以及鲁本斯的一些名作,《阿尔卡迪亚牧人》(教学挂图、投影仪、幻灯片等)。
a、教师简介巴洛克艺术。
b、教师简介后同学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补充。
3.巩固、拓展。
a,说说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b、提出下节课的准备内容;对下节课中感兴趣的作品做评述的准备。(可上网、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教后记】
第二课时
1,简介17、18世纪欧洲的历史知识,让同学们在特定的时局背景下了解当时的艺术。
2,欣赏、评述
3,多媒体展示《梅杜萨之筏》、《希奥岛的屠杀》、《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大典》
4,介绍浪漫主义,介绍席里柯、德拉可罗瓦、戈雅的艺术
5,请同学谈谈戈雅的《188年5月3日的枪杀》与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起义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主题。找出它们之间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交流看法。
6,分析〈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这幅作品的艺术特色。
7,讨论:你了解拿破仑吗?你知道的拿破仑是个什么样的人?简单介绍拿破仑生平,介绍大卫的艺术。小论坛:有人认为画出一幅历史场景还不如用照片拍摄一幅历史场景更为真实。你的观点呢?提出来与同学们讨论。【教后记】
第2课
从心底接触自然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2)技能领域: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3)情感领域:通过欣赏,盛受风景画(西方一般称为风景画,中国传统的风景画一般为山水画,与西方表现手段、意境和观察方法、构思不同)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
(4)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井进一步感悟,让学生在理解表现语言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尝试运用各种语言进行风景创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 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 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有何种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理解的自 然,用创造性的美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造天分。【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自然景点,多媒体课件,教学常规用具,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
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上查阅有关大师的资料,初步欣赏他们的作品。自己选 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进入活动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自然界的景色。现在请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然界中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些自然界中的景物,它们跟你有关系吗?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对它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感受?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表述。大胆发言。
请小组选派代表将自己带来的关于自然的图片资料送到讲台前进行展示,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来源、精彩之处和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美的享受。
●发展活动
a•欣贯书中第6、7页画家的作品,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观察、理解和讨论。
b•画家所表达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详的,有的是热闹的,每个人内心世界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结合画面内容和画面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理解画家的心情。c•结合自己的课前收集和课外阅读,说一说自己理解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d•讨论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时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说说他们的构图和表现技巧。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e•思考:自然风景画的表达和中国传统的什么绘画有点关系?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吗? f•你准备用什么工具表现画面? ●拓展活动
a•透过窗户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呢? b•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
c•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或是凭借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理解,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大自然的景象。
d•通过观察、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丰富学生的表现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季节的关系并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现方法。
●延伸活动
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与大自然合个影吧!试试看,把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添到自然界的画面里,我们将会多么幸福!现在就动手吧,把我们画迸美景中去。
●评价活动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师评、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内容包括: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语言表述、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进行评价。
●总结活动
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简单总结。
第二课时
●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欣赏、观察树木。分成小组,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
●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
●回教室。欣赏书上作品。看一看,想一想,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几•高画面的颜色和笔触,庚斯博罗的层层秋意,张振华的静谣,都能感受得到吗?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吗? ●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和主干要画得重一些,粗一些。研究一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
●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看到和感受到的树木。同组的同学可以合作一张大的画,注意技法、形状的个性表现。
●相互评价,教师总结。
第3课 变迁中的家园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对身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技能领域:互相学同,互相研究,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绘画技能和技巧,关注不同的观察视角及构图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表达感受。
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
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和技法训练,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运用自己的埋解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热爱。【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欣贯和感受,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有个性的家园,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教学难点】
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园的美和各种特点,抓住家园的特色进行描绘。【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从古到今有代表性的家园的资料、图片、教学常规用具,协助学生自行分成四人或六人活动小组。
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上查阅有关家园的资料,初步了解家园变迁的历史,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时期或地区的家园进行较深层次的了解。观看周围自己喜欢的有代表性的家园,并有自己的观感。自己选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进入活动: 师:据科学家们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岁。地球和太阳以及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一样,都是由宇宙中的巨大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在它刚刚形成的时候,是一个沸腾的热度极高的岩质和水汽的混合体。几百万年过去了,地球惭惭地冷却下来,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密闭的地壳,水蒸气冷却后成了今天的海洋。我们从2亿年前的化石中知道,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是细菌,然后又逐渐演化出蓝绿色藻类植物。这些植物释放出氧气,氧气从海中逸出,迸人大气层,并形成了臭氧层。这个臭氧层隔开了太阳释放出来的致万物于死地的辐射,形成一把巨大的保护伞,庇护着生命向陆地和空中发展,至此,生命发展的条件已完全具备。大约在6亿年前,生命的演化出现了早期的水母、珊瑚等。4•5亿年前,有了三叶虫、鹅鹅螺等。1•5亿年前,整个地球被庞大的恐龙家族统治着,一直延续到65万年前。恐龙消失后,鸟类和哺乳类繁荣昌盛。
距今25万年左右,我们的家园里出现了一位重要的新成员叫做”能人“的猿人。尽管他还不能直立地行走,但却用制造出的粗糙的石器和简陋的遮蔽物宣告了一个崭新的世纪——石器时代的到来。距今5万年前,我们的”能人“站立起来了,成为直立行走的直立人。距今5万年前,现代人——智人亚种出现。到了公元前3年,使我们家园旧貌换新颜的另一个主要的因素是气候。从地球形成以来,气候不断地发生周期性变化。全世界各地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大冰期,即震且纪冰期和石炭纪、二叠纪冰期及第四纪冰期。离我们最近的第四纪冰期的末期,巨大的冰帽覆盖了世界上1/3的陆地,北美洲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都覆盖在冰层之下。我们的庐山、大理等地,也留下了冰川的遗迹。寒冷的冰期,以及冰期末期的海平面上涨,对我们家园的居住者无疑是一场大的灾难。只有在一些得天独厚的小环境中生活的动植物,才有幸躲过。像红杉属的植物,在恐龙时代曾是北半球的优势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和北美的中、局纬度地区。而在经历了第四纪冰期后,仅仅留下了美国的巨杉、海岸红杉和我国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种子遗植物。在生命进行的漫长岁月中,物种的形成和消亡一直在进行。科学家认为,地球上存活过的动物和植物已有99%自然灭绝了。当地球上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有些生物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被大自然无情地陶汰掉,从我们这个家园中消失了。在史前时期,曾经发生过几百种生物大规模同时灭绝的事情,通常都是由于气候急剧变化所引起的。一些物种灭绝了,又有一些新的物种诞生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在这个法则的约束下,尽管我们的家园发生过巨大的变迁,经历了可怕的灾难,却一次又一次靠着自身的力量恢复到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状态。当人类出现后,特别是人类活动迸人工业革命时期,我们的家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曾经是动植物生存的地方变成了人类居住的村庄、城镇和都市。一些鱼儿回游的河流上矗立起了它们难以逾越的大坝。数以万计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迸人到我们家园的天空、土壤、河流和海洋,迸人到我们家园每个成员的身体里。对于我们的美丽家园,这些化学物质完完全全是陌生的,没有谁会知道它们将怎样影响我们家园的命运。人类数量的急剧增加是我们的家园出现的另一个巨大的变化。当今的地球上,恐怕难以找出第二种像人类这样拥有5多亿之众的大型哺乳类动物。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这种变化对我们家园的影响。在人类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人口数量增长缓慢。人们认为,在公元元年,世界人口大约为3亿左右。那时起一直保持到18世纪中叶,人口增至8亿。世界人口大约每xx年增加一倍。如果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增长率,那么,要到第四个1年,即公元325年,世界人口才达到16亿。然而,从18年起,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加快,到19年,世界人口已达 17亿。仅仅用了xx年而不是xx年,人口就增加了一倍,到195年,世界人口增至25亿。这一次人口倍增,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而在195年到1987年短短的37年间,人口又增加了一倍,达5亿。1991年,全世界的人口超过54亿。罗伯特•里佩托曾做过这样的计算:如果世界人口按每年1•67弘的年增长率继续增加,到2667年时,地球上除了南极洲以外,所有的陆地表面都会挤满人。如果冰冷的南极也能居住的话,也只能再为7年中增长的人口提供个立足之处!如果世界真的是按罗伯特•里佩托所说的那样继续变化,我们的家园,我们富饶而美丽的家园,我们全人类的朋友——动植物共有的家园最终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已经大慨知晓了它从何处而来,我们还能把握它向何处而去吗?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和图片,了解家园的变迁,看看周围的家园。现在请同学与同桌讨论一下自己的调查和感受,说一说你收集到的家园的变迁。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表述。选出代表上讲台进行图片展示和汇报研究成果。大胆发言。教师进行简单总结。●发展活动: a•教师表扬学生课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研究和交流。告诉学生:家园的变迁来自生生不息的人类创造。提出问题:现代家园的特点是什么?(美观、舒适、实用、健康等。)b•师总结:家园的建设离不开美丽的环境。生活在美丽的家园和环境中,就会有很好的心情,希望同学们为自己家园的发展共同努力学习和创造,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现代的家园,看一看,画一画。
c•组织学生带上速写工具外出,就近欣贯现代家园和周围的环境,并指导构图(透视等)等方法。
d•学生尝试写生。教师提出纪律和卫生要求。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拓展活动:
a•欣赏教科书上作品。理解《校园实景图片》的透视关系,理解《遥看姑苏城》的俯视画法,埋解《故乡的云》的仰视画法。
b•认真研究教科书上的画有哪些观察视角和绘画方法,想一想,自已还可以用哪些工具和方法来创作?
c•)构思,说一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样的形式、构图和方法来表现家园,想表达什么时期和地方的家园,周围有什么样的景色来衬托。
d•学生绘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家园。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组图表现家园的变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造,有个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延伸活动:
试一试用手工制作工具或是废旧材料表现一下家园,说不定会有很特殊的效果。
●评价活动:
将全班同学的作品横向连接排列,组成一个有趣的全景展示图,互相欣赏和
评价。评出本节课的”最佳家园设计师“和”最佳家园表现师“,并评出十幅”最 佳设计方案“。【教后记】
第4课
以笔代刀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表现语言,感受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
技能目标:学生在木版画创作实践中掌握黑白木版画的制作过程,学习版画的表现语言,了解藏书票的艺术形式。
创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木刻版画的特点,有刨意地制作黑白木刻作品和藏书票。【教学重点】
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与表现语艺术。【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藏书票的设计与印制。【课时建议】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欣赏用的版画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木版、木刻刀、油墨和颜料、滚筒、木蘑菇、印纸。
学具:木板、三棱刀和圆口刀、颜料、文具盒、印纸。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1)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木刻年画“门神”的实物或数字图片。提问:”你认识画中的人物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类似的门神年画。你知道这种批量生产的古代年画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一幅画上去的吗?(学生回答:是印刷出来的。)这是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通过画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图画。版画是间接性艺术,通过”版“做媒介再较印于纸上,这不同于直接性表现的其他绘画。版画有固定的印版,可以重复印制而产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画又称为复数性的艺术。
(2)认知阶段:
木刻版画是”以刀代笔“的直率的刀法很有感染力。
试一试:在废旧小木板上试一试三角刀和圆刀,刻出的线条有何不同?三角刀主要用于刻细线,圆刀主要用于刻柔和的线和大块的面。
对比《我在海上一辈子》和《晚归》,你觉得这两幅版画的风格有何区别?利用不同的刀法语言,可以表现出细腻、粗扩、质朴等不同的艺术感受。
b,效果强烈的黑白木刻。
对比”实景图例“和”黑白稿“,学生分小组讨论:构思版画底稿肘要注意些什么?版画制版过程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形、色上追求简洁性、单纯,性、平面性和抽象性。黑白木刻只用黑色油墨或单色油墨印制,具有强烈的黑白对此。设计黑白稿时,不仅要夸张主体,还要注意省略不必要的细节与层次。
黑白木刻可以表现什么样的内容呢?同学们可以翻一翻自己的美术习作,有没有适合)翻制成版画的其他绘画作品?(小组讨论,交流想法。)构思画稿可以从自然界、生活想像中摄取题材。画面不宜太复杂,要主题明朗。
c•丰富多彩的套色水印木刻。
水印木刻是运用水质颜料和宜纸来印刷的木版画,是世界上最早的木刻形式,与雕版印刷术--样起源于我国。
欣赏课本上的套色水印木刻作品,猜一猜作品中的 ”色彩“是如何制作的? 水印木刻与油印木刻比较有何特点?水印木刻的特点就在”水“上,创作者可以控制水分,做有深有浅的谊染或晕化,其滋润、透明与洁净能表现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3)实践阶段: 黑白木刻的设计与制作:
a•起稿: 把你想要表现的内容画成简要的线条稿或黑白稿。
可以在用墨涂黑的板面上直 接朋铅笔砖画画稿,也可以画住复 写纸上再拷贝在版上。注意印刷出的画面与版面是方向相反的,要因画面内容而考虑版向的问题。b•刻制: 由于版上涂了墨色,侮刻一 刀都能清楚地显示刻画效果。
刻画时先以三角刀刻出木版画面上的轮廓边缘线,再交替结合使用圆刀,逐步刻出亮面。注意安全,用刀时左手勿置于刀前。c•上墨: 把以松节油调好的油墨,用勺子盛少许置于平底盛器上(如三合板),再以油滚来回滚动使油墨均匀地黏于油漆上,以便在版上均匀滚墨。
注意要使版上的所有凸起部位都沾上油墨。d,磨印: 把纸对准版面(为使纸与版固定位置,可使用夹子等)。用木蘑菇或瓶盖摩擦拓印。e•完成: 磨印完毕后,局部地打开看一看,如没有印实,可以局部补上油墨,继续磨压,直到满意为止。
注意在局部滚油墨时要十分小心,不能移动纸张。【教后记】
第二课时
微型版画——藏书票。
a•导人: 教师出示贴有藏书票的书籍,提问:版画可大可小,这本书上有一幅小版画,同学们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吗?你知道吗,这种小小的版画被喻为”书上的蝴蝶“、”纸上的宝石“,就好比给小孩子打扮,一只蝴蝶结、一顶棒球帽,都寄托着父母的一片爱心一样,读书之人用”藏书票“装点书籍,同样也对所藏之书寄托着一份珍爱之情。
b、导知: 藏书票是版画的一个品种,属于微型版画。它区别于一般版画之处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图像与文字相并重。同学们一定有自己喜爱的书籍,做一枚藏书票吧,把它贴在自己的藏书上,既标志着书的归属,又美化了书籍。
藏书票的单位称为”枚“,是因为它的画幅很小,一般不超过1厘米。画面中可以安排些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范例:既要美观又要能标识归属。安排画面时别忘了文字占有一定比例,比如”某某珍藏“、”某某爱书“等。此外,还有国际通用的拉丁文”ex——libris(意为我的藏书)“。这些文字在画面中还起着构图和色彩的作用。
(3)你想做一枚什么样的藏书票呢?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藏书票的画面力求简洁、精美,可选择风景、人物、花卉、动物、建筑等等;票面形式多样,长、方、圆均可。
c•导练: 藏书票可以用黑白木刻的方式,还可以用套色木刻的方式制作。(1)拷贝:根据画稿分色的需要,将画稿上不同的色块分别拷贝在版上(可以事先在版上涂一层颜色,便于观察刻板效果)(2)雕刻:依照画稿雕刻主版和色版。雕刻过程中要注意套版时的准确性(可以在各个印版的同样位置做)上记号,别忘了印纸上也要做上标记,这样可以保证套色的准确)
(3)套色:印刷色版一般先印淡色版,后印深色版。注意要套准,不露白。(4)磨压:在印纸背上垫上报纸,用木蘑菇或瓶盖磨压。(5)完成印刷:通常都是最后印上深色的主版。
d•评价阶段: 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合适的评价。鼓励学生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版画作品,介绍制作技巧和设计经验。
互评:引导学生合理地评价他人的作品。评出最喜欢的版画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总评: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能力,对学生作品以及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同时对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回顾,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e,拓展延伸: 推选出本班的优秀作品参加全年级的木刻版画作品展,邀请老师和家长参观。为自己和朋友制作藏书票或贺年卡,互相赠送,表达美好的祝愿。【教后记】
第5课
端午节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起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发展成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令。
创造领域:学会利用身边易得材料有创意地制成自己喜爱的端午节用品:用纸折叠造型;纸盒、纸板、竹片组合等综合造型;碎花布、彩色线缝制造型。
情感领域:通过实践和体验,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像力过着有深远意义的端午节;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利用身边易得材料以多种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端午节用品:创造性的节目表演和游戏;用纸折叠造型做一些彩棕;纸盒、纸板、竹片等综合材料做大龙舟;碎花布、彩色线缝制一些香袋等 【教学难点】
a•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了解、探究和继承。b•设计制造出有意义、有创造性的节日用品。【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没计】
第一课时 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悬钟植像;挂艾叶莒蒲;赛龙舟;饮雄黄酒;吃棕子;佩香袋等有关端午节起源的资料(实物、图片或课件)。
学生:学生自己收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实物、图片。【教学过程】
(1)导人:教师出示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咙夺目的彩色纸棕子、布香袋(有十二生肖造型、有”五毒“、还有卡通造型),还有课件里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青蛇传“片段)、悬钟植像;把学生带人端午节,感受端午节的气氛。a、端午节识纪念谁的节日?有何意义?根据你收集的材料,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说法?(屈原、伍江而死、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理、纪念龙的特殊节日。)b•每年的端午节,你是如何度过的7你包过棕子吗?佩带香袋吗?你玩过碰鸡蛋、鸭蛋、鹅蛋吗?你参加或观看过赛龙舟吗?饮过雄黄酒吗?你洗过艾叶莒蒲水澡吗?(2)认知: 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与端午节由来有关的几位历史人物(屈原: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伍子百: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曹娥:东汉孝女;秋谨:现代革命女诗人)。
b•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课文中给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民间采用了哪些方式来纪念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吃棕子、悬钟帽像、玩碰鸡蛋、鸭蛋、•鹅蛋、佩带香袋)。(3)实践: a•学生4一6人一组对端午节传说中的故事进行编排并表演。要求对故事情节了解,表演充分、形象合埋。
b•学生个人或分组对端午节纪念活动(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悬钟道像)进行 ”模仿秀“表演。(4)感悟: 学生通过讨论课本、多媒体课件,迸一步了解涉及端午节由来的几位历史人物(屈原: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伍子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曹娥:东汉孝女;秋理:现代革命女诗人)。中国民间节日纪念的特殊性: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令。(5)创新: 结合课本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还可以设计出哪些更好的方式或者别具一格的形式过端午节。
表演独特的故事新传和用游戏的方式给自己设计的故事新传及游戏命名。
(6)拓展: a•去图书馆、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涉及端午节由来的几位历史人物;中国民间采用了哪些方式来纪念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人物。
b•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诗,用诗会的形式过端午节。(7)总结: 教师从学生编导、表演的节目和游戏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指导性评价。也可以举办”端午节模仿秀“,集体评选优秀作品。【教后记】
第二课时 彩棕、香包,彩蛋的制作
【课前准备】
教师:端午节用品的图片或课 件资料。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实物、图片。制作纸制彩棕、彩蛋、香包的各种彩色纸(稍微硬一些)、彩色布、香艾叶草和各种彩色线。美工刀、颜料、铅笔。【教学过程】(1)导人:教师点评学生上节课”端午节模仿秀“优秀作品,并提出:希望在道具上有所创新。如:挂饰”香包、彩棕“,彩蛋游戏的装饰与创作。
(2)认知:
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通过教师示范了解用彩色纸制作彩棕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了解彩线绕结方法及串接方法。
b•让学生口述彩棕的制作过程,分小组讨论用彩色纸制作彩棕的一般方法;讨论彩线绕结方法及串接方法。
(3)实践: 进行彩棕制作:学生2一4人一小组,先讨论如何制作出形态可爱、五彩续纷的彩棕,再动手制作。
要求分工合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4)感悟: 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涉及端午节其他用品的制作技法,讨论制作彩蛋和香包的制作小技巧。
(5)创新: a•结合课本知识,设计制作出形态新颖的彩棕,教师可提示在彩棕的棱角上变化,在各面上进行变化或更简易地制作出形形色色的彩棕。并能够加人自己的创作风格设计香包、彩蛋。制作过程中可放民乐烘托气氛。
b•小组讨论,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制作出别具一格的彩棕、香包和彩蛋?给自已设计制造出的彩棕和香包、彩蛋命名。
c•将自己设计制造出的彩棕和香包做出各种申结造型,小组l间进行交流,组织一个交易会,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开展相互赠送彩棕和香包、彩蛋活动。
(6)拓展: a•参观博物馆或是网络资料了解中国民间各地彩棕、香包的制作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b•让学生尝试一下在计算机上设计制作形态各异的彩棕、香包和彩蛋,通过网络发送传情。
c•让学生对自己设计满意的作品,用简短的文字进行说明。(7)总结: 教师从学生作业中选出有创新的作或交易会。【教后记】
第三课时 赛龙舟”游戏制作
【课前准备】
教师:中国民间端午节 “赛龙舟”体育活动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制作“赛龙舟”的各种材料:纸箱、硬纸板、一次性纸杯、小木夹、纸棍、美工刀、铅笔、粘胶等。【教学过程】
(1)导人:通过影视资料了解赛龙由来及其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2)认知: 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多媒体课件,了解龙头的结构及如何与教室环境有机结合,设计制作出自已的龙丹。
b•让学生口述龙舟的制作过程,集体讨论制作方案。
(3)实践: a•学生自行分组,讨论如何制作出有创意,能与身边材料巧妙结合的龙。
b•对龙头、龙身。龙尾及桨分别进行设计制作。可以参考教材上提供的方法,也提倡同学设想出不同方法,还可以结合体育活动,将同学排成两组以上的队形,在操场上进行“赛龙舟”竞技比赛。将龙舟的头尾进行美术装饰设计,同学的队形组合是龙身。要求分工合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4)感悟:利用老师提供的有关各地赛龙舟的风俗、风情的差异,体悟赛龙舟及其体育活动除纪念价值外的教育价值——集体要前进必须齐心协力。(5)创新: 小组讨论,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造出更加有气势的龙舟,并将制作的龙舟在教室里进行实地组合。
将设计制作的龙舟组接好进行赛龙舟游戏。并能够全面地介绍龙舟各部件的功能和制作技巧
(6)拓展: 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各地龙舟的特色。
让学生尝试龙头和龙尾、龙身各处所担任的职责有何不同,树立在一个集体中大家要前进必须“齐心协力”的信念。
让学生欣赏自己设计的作品,用简洁的文字进行创意说明。
(7)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合作制作过程和游戏过程,从构思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对在游戏中能顾全大局,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的学生给予肯定。【教后记】
第6课 时间的表情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了解钟表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聆听钟声、欣赏 图片、触摸时间等活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充分感受时间的 存在,培养珍惜时光、关注生命的 意识。实践与创造:掌握钟表设计的基本方法,利用生活废旧物品,采用新颖的方法设计制作一款钟表,赋予l日材料新的生命,表现独特的创意,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在钟表的游戏中发展手脑协调一致的能力,培养学习美术持续的兴趣。
欣赏与评价:学会从实用、美观的角度来评价设计,体现出设计形式美。【教学重点】 钟表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钟表装饰设计、创意制作。【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具:各种钟表范例、多媒体教室。
学具:收集钟表的图片、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钟心,刀、剪、胶带等。
2•教学思路
(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素材。
教师: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要有一款数码相机,利用周末到钟表店或超市参观考察,拍摄收集图片。
学生:把过程用笔记录下来,重点记录考察时遇到的阻力,如何解决的,考察的收获或者是不足。小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体会,回家收集整理生活废旧品,根据自己家的现有条件,发挥联想,看哪些能和钟表发生联系?最好在家把它加工成半成品带到课堂。
(2)个性化创意展示。
a•课上各小组长汇报考察过程:小组成员协作意识强不强,收集图片是否丰富,遇到哪些有趣的事;观看钟表的图片并做简短的介绍,分享考察成果。
b•学生个人展示制作材料,并说明创意:有的带来各种植物的种子,用来做钟表的读数;有的带来圆形的木块做表盘;有的用图钉做钟表的读数,黑色的kt底版做表面;有的带来方形的塑料饮料瓶,做成钟楼的造型,准备把每一面设计成不同时区的时钟;还有的带来废旧的光盘;还有的用一次性餐碟等。
(3)动手制作。
a•把你的创意变成现实,注意发挥材料的肌理美。
b•教师用数码相机当场拍摄,并输人电脑,用大屏幕展现出来。
(4)观看并评议。
a•从选用的材料、肌理、色彩到创意等方面对作品评述,注重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b•说一说你最欣赏的钟表设计。
(5)学习延伸:钟表的游戏。
12个同学围成圆,圆心站一位同学扮演时针和分针,以左手为时针,右手为分针,蒙上眼睛,在老师的指令下摆出某一时刻的动作。当动作发生误差时,学生发出善意的笑声,在游戏中体验快乐、释放情感。
【教后记】
第7课
最亲近的家具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关注椅子给人类带来舒适、方便的同时,还带来视觉上的审美体验。
实践与创造:运用彩绘法或烟熏法给椅子添加装饰,美化自已的座椅,表现独特的创意;整合物理方面的知识,利用废旧的纸箱带作一把能承受自己的椅子,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几个人完成椅子的游戏,体验生活乐趣。
欣赏与评价:欣赏各种造型、色彩•材料不同的座椅,开口刨作的思路;学会从实用、美观的角度来评价设计,体现出设计形式美。
【教学重点】
椅子设计方法。【教学难点】
实用与美观结合、创意制作。
【课前准备】 教具:书本范例。
学具:课前分组收集制作材料,如玉米秆、易拉罐、饮料瓶、木块、木板、包装箱等实物;制作工具,如稻草、刀、钉、锤、小钢锯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1)事先布置学习任务。
教师: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分 收集素材。
学生:可以请教物理名师或者 :长,寻求技术指导。
(2)材料汇总展示。
各组把材料带回,创意大此 卜看哪一组的材料最让人出乎意有的准备用玉米秆和稻草做一巴“竹藤椅”,玉米秆做椅腿和靠乳 稻草编织成网状的椅座;有的佳备用硬纸和棉花做一把“沙发”;有的要用小木块、木板做一把“仿真木椅”;还有的要用易拉罐、饮料瓶做一把 “花篮椅”等等。)(3)作业设计制作。
动手制作,强调安全操作,尤其注意不要划破手。
老师适当点拨:注意先要四腿平衡,求稳;再看结构是否紧凑,求实;在平稳、结实中透出材料的新颖,你就成功了。
(4)作品展示评议。
从色彩、材料、制作、创意等儿方面评议,如最坚固的椅子、最精制的椅子、最奇妙的椅子等等。
(5)拓展延伸。
欣赏课本上的图例,结合自己的制作,反思:有哪些有待改进? 【教后记】
第8课
边吃边看的艺术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把家中的茶具带来,向大家介绍它的独特之处;发现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饮食用具中蕴涵的文化,调动视觉、触觉、味觉感受美;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艺术情感。
实践与创造:收集一次性餐具,如碟、碗杯等,添加漂亮的装饰;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纸盒、可乐或雪碧瓶等,用剪刀进行艺术加工,再用记号笔画上图暗进行装饰。
欣赏与评价:学会从实用与美观的角度来评价制作,寻找外形装饰与内容物的共同之处,巧妙结合,体现出设计的形式美。
【教学重点】
饮食用具的装饰、造型设计。【教学难点】
联想与创意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餐具范例
学具:带一件美观实用的饮食用具,收集一次性餐具,记号笔、水粉、乳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习任务。
每人回家带一件或一套与饮食有关的用具,如紫砂壶、水壶等,了解它的来历。同时准备白色质地的杯子和碟子各一个,或者是白色的一次性废旧纸杯和盘子餐具等。
(2)饮食用具介绍。
向同学介绍它,有何独特之处?比如上面有书法作品、作者的印章,有小动物造型,有图案等。整体造型像什么?它有什么独特的功能?
你能为大家表演一下如何使用它吗?学生的演示活跃了课堂气氛。
由视觉审美、触觉把玩到味觉品尝,立体地感受饮食文化的魁力。
(3)设计点拨。
a•教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古今具有代表性的茶具(注意精选材料、造型、装饰都很独特的)。这些作品引起你的遇想了吗?你有什么新的构思?
b•造型设计:越来越形象化的设计让器物充溢情趣性,透明的材料给人灵动的感觉,引发美好、有趣的联想。
c•装饰设计:可以把杯、碟看成一个整体来设计图案。例如杯子上画鱼钩和线,碟子上画群鱼,黑白对比,趣味高雅;再比如,碟子一圈画上黑白相间的键盘,倒置的杯子上画一只弹奏的手,创意非凡。
(4)动手绘制。
a•可以把钟表设计在碟子上,时针、分针画在倒置杯子的底部,创意如何?
h•可以把杯子倒置于碟子中心,整体当做一顶帽子,设计上花纹。
c•可以在碟子上用皱纹纸剪贴花卉装饰。
d,可以在杯子的外壁写上)书法,勾勒山水小景。
注意绘制的工具可以采用油性的记号笔,着色力强,也可以用水粉加乳胶增加附着力。绘制的形象要简洁、概括,有疏密聚散的变化,能产生黑白对比。
(5)相互交流、评述。
相互观摩作品,向同学介绍你的作品,谈一谈你美好的设想,解答同学的质疑。【教后记】
第9课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
(2)让学生从惑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埋解,从而提高欣贯能力。
(3)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惑。【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秦始皇兵马桶、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中国古代雕塑相关图片若干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相关文字、图片材料(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分组查阅有关中国古代雕塑的资料)。
【教学过程】
●提问式导人:(提间贯穿整节课,问题解决,即是课的结束。)
什么是雕塑?你认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称做是雕塑? 你对中国古代雕塑了解多少?可以给同学们举些例子吗? 关于秦始皇陵兵马桶,你知道多少? 汉代雕塑有怎样的特点? 霍去病墓前雕塑整体凤格是怎样的?谈谈你认为最经典的作品? 南京是六朝古都,你是否了解一些六朝时期的作品? 中国四大石窟是哪儿个?著名的作品你了解多少?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云冈石窟大佛? 龙门石窟奉先寺佛造像建造的历史背景是如何的? 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乐山大佛的简况?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查阅过资料,应该可以回答出一部分问题,不完整或需要强调的部分,教师应注意重点解析。在回答问题之前,可以小组综合讨论,拿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提出意见或不同看法。最后教师点评。)●问题回答及补充。
雕塑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物质材料,通过不同手法制作的能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情感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按其形态,一般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按用途可分为架上雕塑、纪念碑雕塑和园林雕塑。按材质可分为泥、木、石、铜、陶等。(展示图片,区分不同材质的雕塑,区分圆雕和浮雕。)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雕塑创作的成熟和繁荣时期。当时的厚葬之风日益普遍和兴盛。因而使各种形制的雕塑殉葬品的制作发展更快。这一时期,数量可观,规模宏大的当数1974年陕西临幢秦始皇陵东侧的重大考古发现——秦始皇陵兵马桶。目前共发掘四个桶坑,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共出土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桶、陶马7余件。犹如在大地下面埋藏着一支气势磅磅的地下军队。发现如此庞大、逼真,数量众多的陶诵群震惊了世界,令人惊叹不已,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这一大批兵马桶,不仅显示了昔日秦国的强大与秦始皇的权威,而且让人感到古代雕塑工匠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雕塑水平。从全局看,尽管军队列降是严整的、肃穆的,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却是模制与手塑相结合,人窑烧制后再加彩绘。个体形象力求模仿真实,注重细节,如发式、服装等,塑造得都很具体。尽管那个时代距我们很遥远,我们似乎仍然能真实地感受到当年秦军队的雄威。
(多媒体图片:秦始皇陵桶阵图2一3张,局部图片2张,军吏桶、将军桶、跪射武士桶各一张,兵桶头部特写4张。)汉代厚葬风日盛,封建统治阶级中大小人物几乎邵想把自己生前享受的东西,统统带到他们想像的死后“世界”中去享用,除了日常生活器皿外,还要把难以人墓的家奴、护卫以及仪仗队、乐舞百戏等制成陶佣随葬墓中,供其死后使唤、娱乐享用。这些除了与封建统治者的迷信思想有关外,更重要的体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恋恋不舍。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制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种类和布置方式,有别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依石似形,梢加雕凿求之神似,种类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简练,风格浑厚。这些石雕采用不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以关键
部位细雕、其他部位胳雕的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杰和动感,给我们留下了一组风格粗扩古朴、气势豪放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其中“石刻立马”为主题雕像,雕塑朋灰白红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长尾拖地。腹下雕有手持弓箭、之首、长须仰面璧眉挣扎的人像。高大的战马气宇轩昂,四蹄踏翻凶恶的敌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其余则围绕这一主题,与坟墓所象征的环境结合起来做全面性的烘托。
(多媒体演示图片:霍去病墓整体图片一张、《石刻立马扒《伏虎》等图片若干。)南京是六朝古都,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区有32处南朝陵墓,每个陵墓前郡有石雕群。主要是锻磷、天禄、辟邪、石柱、碑等。这些雕刻形象生动,气势宏伟,有菱形的石柱和有翼的石兽,反映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
萧景墓现存辟邪长3.8米、宽1•55米,高3卜米。雄兽,头微南砖,向西而立,无角,长舌垂胸,须下拂,头顶有四道达干背上,胸前长毛鬃曲,两翼刻云勾纹,衬以鸟翅纹,尾长及地,足趾五爪。体形硕大肥短,各部分比例适当,昂首挺胸,两翼振奋,雕饰精英,为同期辟邪中的佳作。
(多媒体演示图片,萧景墓石辟邪、六朝陵墓神道石柱、萧道生墓石戳鳞等图片约1幅左右,供学生欣赏)敦煌莫高窟修建于前奏二年,在以后的1多年里,人们陆续在此开凿石 窟,隋唐时期达到高潮。开凿的窟室有1多个,保存到现在的洞窟有492个,是现存世界最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申佛像明显体现了惜代佛像艺术特点,干腆绣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容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惧。(多媒体演示图片2一3张。)乐山大佛位干四川乐山市,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开凿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始凿丁唐亥宗开元初年(公元7xx年),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1996年12月,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多媒体演示图片1-2张。)小结: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中围古代雕塑作品从内容、题材等方面进行小结。
(多媒体演示敦煌莫高窟外景及作品图片若干。)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武周山南麓,开凿于北魏中期,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5•1万个。其中第2窟释迎佛雕像,高13•7米,前额宽阔,直鼻大耳,着右祖架装,盘腿而坐,目光凝视,似乎在沉思,表现出一副超然大度的神情,在静穆巾蕴含着戚严与容智。其形象和雕塑手法,仍然有印度健陀罗艺术的 影响。(多媒体演示图片2一3张。)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千米处,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筒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
邵洛阳时。各朝代造像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l千米,共约悦 万余尊。2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人《世 界遗产名录》。【教后记】
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对室内装饰品的欣赏,了解一种室内装饰品
的设计要素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会利用材料的特性完成一件室内装饰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作业要求:充分利用纸材制作一件小装饰品。要求造型美观,做工精细。
课业类别:工艺课
教学重点: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构思设计艺术造型。
教具准备:课本、装饰品、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刻刀、胶水、铅笔、各色卡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播放音乐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着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工艺美术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越发重要,尤其是室内装饰品,因为它们的存在,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优美、愉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二、展示目标
课件出示
三、授新课
欣赏课本第16 17页室内装饰品图片
(教师解说)
说明:室内装饰品的种类是多样的,有绘画、雕塑、工艺制作等。运用多种材料(如:纸材、织物、纤维线材、秸草黏土、金属等)采用不同的技术制作而成。它们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形成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不仅美观,而且还能给你的家庭生活增添一些情趣。
欣赏教师准备的装饰品及课件中的装饰品。(教师讲解)
a、运用吹塑纸制作的平面装饰品。充分利用吹塑纸的特性,把各种形象经过剪、粘贴、组合,最后用笔画痕。
b、把各种形象的各部分分别剪折成立体的部件,再用胶水粘合,组成立体的浮雕作品。
c、课件中的装饰品
小结:用纸做的小工艺品具有制作容易、用材简便、立体感强的特点。
用纸制作的方法:运用折剪、刻挖、卷曲、粘贴等手法,使平面的纸变形,制成各种立体部件,再经过粘贴组合,表现物体的形态特征。
四、布置作业
通过欣赏我们了解了用纸材设计制作装饰品的要素和制作方法,接下来就让我们尝试用纸材设计制作一件装饰品。希望同学们大胆构思,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设计制作步骤:
1、构思.根据准备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产生联想。
2、设计.可在纸上画出设计草图。
3、制作.用简便的手法巧妙用材,合理组合。制作时要细心、耐心,注意安全。
五、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时:注意要进一步启发学生构思,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困难
术
教
龚和成上屯镇一初中美案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总目标:
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② 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③ 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
☆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
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④ 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⑤ 欣赏、评述《捣练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作者:张萱,盛唐著名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现存的宋代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织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描写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练拉直,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制练的劳动过程。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描绘这一劳动场面的高超技巧。这主要表现在由四个妇女组合而成的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课后拓展
(1)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评述、交流,课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2)课余时间,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活动二(第二课时)
1、课题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下)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通过进一步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拓展学生视野,体会劳动是人类最崇高的品质。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北方的九月》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北方的九月》(套色木刻)
作者:晁楣,当代著名版画家,1949年参军,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58年初,转业黑龙江的“北大荒”。创作许多表现北大荒的版画。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第二单元教案
单元总目标:
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单元课时:
第一课 优美的校园(2课时)
第二课 校园伙伴(1课时)
第三课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2课时)
活动一
课题 优美的校园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3、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活动安排:
体验与选择:
1、你对校园有哪些美好的印象?
2、你想选择哪个场景表现你的感受?
学习与研究:
1、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
2、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消失的规律? 写生与表现:
1、怎样取景与构图才能表现好校园?
2、采用什么表现方法才能显示校园的美感?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石膏正方体、长方体或纸盒等立方体;厚纸板;建筑物图片或挂图;本校校园环境和建筑物照片等。
学生准备学具:厚纸板;方开纸盒;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
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所得到的感受,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②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筑的透视现象。通过在室外结合校园场景、在室内结合石膏立方体、挂图或图片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③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用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④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其角度。
(2)发展阶段
①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前准备的纸盒,练习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纸盒的立体形象。
②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行对景写生。写生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确定最佳构图、对物象主次的区别表现以及对物象简繁的必要的取舍。
(3)收拾与整理
在写生过程中,应提示学生注意爱护校园设施及花草树木,并随时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安全。3、课后拓展
(1)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2)也可在家中进行立方体静物的写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的透视知识。
(3)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4)平时多做一些校园环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教学评价:
1、能否自觉地以审美的眼光观察校园或其他环境,并养成具有对景物细致观察,科学分析的良好习惯。
2、能否运用透视规律对景物形象和结构进行分析并基本正确地进行绘画表现。
教学参考资料:
《绘画透视》
《绘画构图》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关于透视教学的课外拓展的研究。
活动二
课题 校园伙伴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及其处在不同姿态情况下比例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和人物写生的一般步骤。
3、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
活动安排: 学习与研究:
1、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有什么不同?
2、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写生与表现:
1、怎样把握与表现小伙伴的动态特征?
2、试试画出照片中人物的重心线。
3、怎样把握与表现小伙伴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人体比例教学挂图;人物动态录象或多媒体演示设备等。
学生准备学具: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在校园里能看到的小伙伴的各种动作姿态,用语言描述这些动态特征,并相互表演一下这些动作姿态。
B 利用挂图指导学生以人体头的长度为单位,测量立姿、坐姿和其他各种姿势人体的大致比例。
C 用录象或多媒体配合,介绍人体比例知识以及表现人体动态的要点,不同姿势下人体比例的变化;把握人物的动态特征。
(2)发展阶段: 做人物练习。先练习临摹静止画面(照片、图片、录象定格等)中的人物,再由同学当模特儿进行静止动态姿势的写生练习。引导学生随时注意测量自己所画人物身体比例是否正确,动态重心是否稳定。还要注意把握小伙伴的形象特征,并尽可能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
(2)展示讲评:交流作业,师生共同评述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3、课后拓展:
(1)随时做一些校园生活中的人物速写练习,一方面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技能,一方面为以后的创作搜集积累素材。
(2)
运用所学的人体比例知识以及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用线条对家庭成员或社区中的人物进行写生练习,除画静态姿势外,还可以初步尝试用速写方式练习画运动状态中的人物。教学评价:
1、是否基本掌握了人体比例的大体测量方法。并正确运用于对人物的描绘中。
2、课后能否养成随时观察人物动态形象并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描绘。
3、在课堂写生过程中能否愉快地相互合作。
相关课题研究:
关于透视教学的课外拓展的研究。教学参考资料:
人物速写,是在较短时间内概括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动态的一种绘画形式,其任务是迅速捕捉人物的形象特征、运动姿态和生活情趣。一般是以线造型,强调简练、概括、生动的笔法。是为绘画创作搜集素材最为常用的手段。《人体的比例与结构》
《人体解剖》
《人物速写画法》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转型期(抑制期)少年儿童的人物画教学。
活动三
课题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2、进行在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合作。
3、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
活动安排:
选材与构思:
1、选择什么样的学习生活作为表现题材?
2、想要表现什么样的意义和主题?
讨论与交流:
1、谈出自己对校园生活的突出感受与表现意图。
2、其他同学的选材与构思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表现与绘制:
1、采用什么样的构图最能表现自己的构思?
2、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才能达到好的表现效果?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校园活动场景照片一组;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的画家绘画作品图片若干;同一课题的学生作业若干。
学准备教具:平时搜集和积累的校园生活题材的创作素材;根据自己采用的画种,准备的所需的工具材料。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 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在校园生活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物,并讨论如何才能作为绘画创作的主题加以表现。
B 向学生提供校园活动场景照片、校园生活题材的画家绘画作品图片、同一课题的学生作业等资料作为构思的参考。
C 让学生拿出平时积累的有关校园生活的创作素材,进行选择、分析、改造,用于本课的创作实践。(2)发展阶段:
A 将自己的创作构思画成简单的草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各自的构思草图进行修改与完善。
B 根据创作意图、作品主题的需要,选择一种表现手段,如线条画、色彩或纸版画等,进行绘制。
C 创作过程中,仍可进行相互交流,交换各自所需的素材,或根据需要临时进行场景写生和人物动态写生。
D
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构思,大胆落笔,细心收拾。要独立思考,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交流的目的是启发创作灵感,而应避免相互照搬或套用一个模式。
E教师应在辅导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画场景,运用所学的人体比例及动态表现的知识处理画面中的人物,成组人物的表现,应注意画面的均衡构图、前后遮挡、远近虚实等关系的处理。
(3)收拾与整理:
作业接近完成时,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已的作品进行调整和修改,最后完成作品。
整理资料、素材、画具。恢复教室的整洁。交还暂时借用别人的资料、工具材料等并表示谢意。
3、课后拓展:(1)
课后可让学生进一步审视自己的作业,找出成功与不足,并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用另外的构图、方法和手段表现同一主题,看看会出现什么不同的效果。
(2)进一步选取新的创作主题,从另一个角度表现校园学习生活。
(3)尝试将所学的创作方法运用于校外生活的绘画创作中。
(4)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主题办一个作业展览,展示每个同学的作业,组织参观与评述活动。
教学评价:
1、是否表现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主题。
2、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否适于主题的表现。
3、创作过程中是否正确运用了以往所学的透视、人体比例等知识的技能。
4、在创作活动中能否与同学愉快地交流与合作。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学生生活经验与中学生绘画创作教学。
2、对学生绘画创作进行选材指导的研究。
3、拓展思维领域,启发学生的构思联想,进行绘画创作教学。
4、关于“双基”与中学生绘画创作教学关系的研究。
课题: 字体设计与版面设计学习领域 : 设计·应用
课时 :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字体设计的知识,了解黑体、宋体、仿宋体等基本美术字体的笔形特征和写法;了解变体美术字的创意方法。
2.学习壁报版面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版面设计的 —般方法。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掌握了字体及壁报版面设计的——般方法。
2.变体美术字的设计构思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意。
3.是否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字体设计和版面设计。
教学参考资料:
《字体设计》
《版面设计》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提示:
美术教学与校园壁报栏的编辑设计
活动安排:
学习与练习:
学习字体设计和版面设计,并做练习。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美术字体基本笔画和字例、版面设计图例等的挂图或多媒体演示设备。
◆学生准备学具: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电脑(如有条件)。
2.课堂教学
第1课时:
(1)引导阶段:
①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在校园里各种场合能够看到的各种美术字体,明确这些美术字体的名称,引导学生总结出字体的选择与使用场合有什么关系——什么样的场合适用什么样的字体。
②利用挂图或多媒体设备展示黑体、宋体、仿宋体、变体美术字的基本笔画及字例,指导学生辨认、区别不同的字体,并描述不同字体的笔画造型特征。
③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版面设计过程的演
示,可使用AdobePageMaker软件进行版面设计的排版演示。注意提示美术字字体、字形、字的大小与版面上图、文的关系。注意提示版面图文块面安排及色彩搭配中均衡、对比的处理方式。
(2)发展阶段:
①指导学生调出电脑字库中的各种字体,对其字形、笔画特征作对比认识。
②进行黑体和宋体美术字书写练习,教师进行书写要点指导: a打格。成篇文字,字与行之间应留出适当的字距与行距。
b书写。字体结构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
字形匀称,大小统一。
上紧下松,上大下小。
有争有让,适当穿插。
笔画统一,主次分明。
③指导学生进行变体美术字的书写练习。使学生了解变体美术字是通过各种变化和装饰手段,达到字体和字形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的实用要求;字体设计应从文字的内容和涵义出发,对字形、笔形做出合理的夸张变异,使之既有艺术性、趣味性,又有适应性,可读性;举例说明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的一些规律如象形法、省略法、添加装饰法、投影式、立体式、折带式、连笔式等。
第2课时:
(1)指导学生进行版面设计练习。指导要点:
①版面的若干构成要素——
版面是刊名、报头、栏目、题花、文章、插图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的综合体。
②版面设计的原则——
版面设计要遵循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和形式服从内容、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合理分割版面空间,精心安排文章和图画的位置,达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块面清晰的基本要求。③版面设计的一般步骤——
a确定报头和主题性大标题的位置;
b确定栏目的数量和形式,制定各栏目的块面空间;
c安排文章、插图的位置,确定其所占块面的形状和大概面积;
d进行版面总体调整,装饰美化边角;
e根据剩余空间,安排设计尾花和其他美化装饰。
(2)课题小结:
作业完成后进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述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3.课后拓展:
(1)进一步作美术字书写练习和版面设计练习。
(2)搜集报头、栏图、题图、尾花图案并剪贴装册,作为办壁报的参考资料。
(3)组织字体设计和版面设计的小型展览和评比活动。传递我们的心声
──变体美术字设计主题活动
教材分析:
《变体美术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设计·应用”中的一个主题活动。本单元以设计制作板报为线索,以美术字设计、版面设计为主要内容。变体美术字应用广泛,实用价值高,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小学美术课上接触过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也见到过不少变体美术字,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黑体、宋体美术字的基本特征和书写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教学方法:
1.图例的搜集与斟选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2.知识要点的讲解,采用提出问题──欣赏实例──分析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检验检测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由理性认识指导设计实践。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总结,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作业的布置结合制作元旦和圣诞贺卡设计变体美术字,体现时效性,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学生既体会到了学习的价值,也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美术字的艺术特征、造型特点和实用价值。2.技能目标: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设计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变体美术字的形态美和意蕴美。教学重点: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范围和变化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变体美术字的设计规律设计出变体美术字。教具准备:
1.变体美术字图例。2.多媒体教学课件。学具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变体美术字。
2.绘画本、铅笔橡皮、直尺、水彩笔等。课型:设计应用 教学过程:
上课前走到学生中间,检查学生是否收集了变体美术字图例,工具是否带齐,与学生简要交流是否了解变体美术字。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大家看看认不认识它们?(打开课件,伴随音乐播放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变体美术字图例:可口可乐、金丝猴、梦幻西游等)学生纷纷回答:认识。
教师启发:它们属于什么美术字,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这些美术字属于变体美术字,看起来形象、生动、活泼、很吸引人。(部分学生能回答出来)
教师总结:回答的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变体美术字。板书课题:变体美术字。讲述新课:
活动一:展示与交流
每小组选一位学生上讲台在实物展台上展示自己收集的变体美术字字例,并讲解其特点。学生讲完后,教师带头鼓掌,给予鼓励。
教师总结: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讲解的也非常精彩,说明大家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并引出概念:变体美术字是把字的笔画和外形进行变化装饰而形成的美术字,它形象、生动、有趣,广泛的应用在商品包装、广告宣传、报纸杂志等方面。活动二:探究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范围 本活动采用:提出问题──出示典型图例(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检验检测的步骤开展。
1.提出问题:变体美术字是把字的那些部分进行变化?
2.出示典型图例:星星诗刊(变笔画)、群星争艳(变字型)、音乐会(字型笔画一起变)
3.学生回答(教师此时可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4.教师总结:A、笔画变 B、字型变 C、笔画字型一起变 5.检验检测:举出字例,让学生判断是哪种变化方法 活动三:探究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
出示多种变化方法设计的变体美术字例,由学生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出变体美术字变化的规律: 1.笔画装饰
2.背景装饰
3.连笔
4.折带 5.象形 6.阴影、倒影
活动四:我当小小设计师
(经过活动二、三,学生已经理解了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活动四即是对前面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打开学生思维,最终完成设计作业的必要过程)
以汉字 “雪山”为例,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把它设计成变体美术字,可以用那些方法设计,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最后出示“雪山”的变体美术字设计方案之一,学生对这个方案可能认同,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设计方法,以拓宽思路。活动五:设计实践
布置作业:运用刚刚学过的变体美术字的知识,把“元旦快乐”“圣诞快乐”设计成变体美术字,应用到下节课元旦贺卡和圣诞贺卡制作上。(多媒体上出示与元旦和圣诞相关的图片素材,让学生作为参照。)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表现。(临近元旦节和圣诞节,根据学生的要求,加入了贺卡制作的教学内容,本次作业的设计,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情绪很高,非常乐意完成)
活动六:评价与拓展
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四人小组内展示交流,进行自评和互评,并推举一到二人的作品拿到实物展台上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由设计者讲解设计构思,并由全体同学评议,教师以鼓励为主,给予相应的评价。课堂小结:同学们,大家设计的非常好,希望你能把自己设计的变体美术字应用到下节课的贺卡制作中,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变体美术字作品!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是一个静止的文本,课堂教学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有效的教学需要巧妙的教学设计,但仅仅有教学设计并不一定能上好一节课。课堂动态生成的情况总是在变化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要能够驾驭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本节课基本上是成功的,但由于教的班级比较多,各个班的情况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怎样适应各个班级不同的情况,怎样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仍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传递我们的心声 《设计*应用).
淮北市矿业集团水泥厂学校 刘 晛 单元总目标:
通过教室壁报的编排设计练习,了解和掌握版面设计的„般知识和技能,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体验和分享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内容可分为3课,共用5课时完成教学。其中:
第l课 壁报信息搜集、交流(1课时)第2课 字体设计与版面设计(2课时)第3课 壁报编辑制作(2课时)活动一
课题: 壁报信息搜集、交流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明确壁报编排设计的意义和作用,引发其设计实践的兴趣和愿望。
2、使学生学会为办壁报而进行的资料信息的搜集、选择、分析、整理,了解壁报总体设计构思的过程。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有日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
2.能否与同学协调合作进行信息资料的交流和加工筛选。教学参考资料:
有关信息及传播媒体的书籍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提示:
从中学擘报的教学看美术与语文学科的交融。活动安排: 收集与交流: 收集报纸、网络信息。
为使壁报的内容丰富多彩,要注意选择有特色的学习、生活主题。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壁报范例小样;文稿图稿等展示资料,设计示范用工具等。
◆学生准备学具:采用自己撰写、绘制、剪报、网上下载、复印、手抄等方式搜集的壁报文稿、图稿等信息资料,及纸、铅笔等用具。
2.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
①由欣赏壁报范例小样、参观校园内的优秀壁报导入本课的教学。
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壁报?为什么要办壁报(意义何在)?壁报在校园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③师生共同归纳以上问题的答案:壁报是在墙壁上开辟的信息传递媒体,它是用图文并茂的艺术形式呈现。办壁报的意义在于拓展、延伸课堂所学文化知识,丰富信息范围,扩大信息量。办壁报的活动过程,可使我们学会搜集和整理信息,学会将这些信息以艺术的形式传达出来,并可通过大家的相互合作,加强团结,增进友谊。(2)发展阶段:
a.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分析所搜集的各类信息资料。讨论确定壁报的主题。两种确定主题的方式:(a)先讨论确定一个主题,再根据这个主题的需要筛选所搜集来的信息资料;(b)先整理、分析信息资料,加以分类集中,从各类信息资料所反映的众多主题中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有特色的主题确定下来。
b根据壁报面积的大小、所选文章的篇幅、篇数及图的数量和大小,在纸上粗略画出壁报设计草图小样,以决定文章和图的增删、字体和图的大小。
(3)收拾与整理:
草图完成后,提示学生收起被淘汰的信息资料,将拟用的文、图分门别类地整理保存好,以备正式办壁报时使用。
3.课后拓展: 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的宣传栏、画报、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体的内容、设计所呈现的面貌,与自己的壁报设计初稿进行对比。活动二
课题: 字体设计与版面设计 学习领域 : 设计?应用 课时 :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字体设计的知识,了解黑体、宋体、仿宋体等基本美术字体的笔形特征和写法;了解变体美术字的创意方法。
2.学习壁报版面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版面设计的 —般方法。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掌握了字体及壁报版面设计的——般方法。
2.变体美术字的设计构思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意。
3.是否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字体设计和版面设计。教学参考资料:
《字体设计》
《版面设计》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提示: 美术教学与校园壁报栏的编辑设计 活动安排: 学习与练习:
学习字体设计和版面设计,并做练习。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美术字体基本笔画和字例、版面设计图例等的挂图或多媒体演示设备。
◆学生准备学具: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电脑(如有条件)。
2.课堂教学
第1课时:
(1)引导阶段:
①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在校园里各种场合能够看到的各种美术字体,明确这些美术字体的名称,引导学生总结出字体的选择与使用场合有什么关系——什么样的场合适用什么样的字体。
②利用挂图或多媒体设备展示黑体、宋体、仿宋体、变体美术字的基本笔画及字例,指导学生辨认、区别不同的字体,并描述不同字体的笔画造型特征。
③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版面设计过程的演
示,可使用AdobePageMaker软件进行版面设计的排版演示。注意提示美术字字体、字形、字的大小与版面上图、文的关系。注意提示版面图文块面安排及色彩搭配中均衡、对比的处理方式。
(2)发展阶段:
①指导学生调出电脑字库中的各种字体,对其字形、笔画特征作对比认识。
②进行黑体和宋体美术字书写练习,教师进行书写要点指导: a打格。成篇文字,字与行之间应留出适当的字距与行距。
b书写。字体结构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
字形匀称,大小统一。
上紧下松,上大下小。
有争有让,适当穿插。
笔画统一,主次分明。
③指导学生进行变体美术字的书写练习。使学生了解变体美术字是通过各种变化和装饰手段,达到字体和字形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的实用要求;字体设计应从文字的内容和涵义出发,对字形、笔形做出合理的夸张变异,使之既有艺术性、趣味性,又有适应性,可读性;举例说明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的一些规律如象形法、省略法、添加装饰法、投影式、立体式、折带式、连笔式等。
第2课时:
(1)指导学生进行版面设计练习。指导要点:
①版面的若干构成要素——
版面是刊名、报头、栏目、题花、文章、插图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的综合体。
②版面设计的原则——
版面设计要遵循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和形式服从内容、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合理分割版面空间,精心安排文章和图画的位置,达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块面清晰的基本要求。
③版面设计的一般步骤—— a确定报头和主题性大标题的位置;
b确定栏目的数量和形式,制定各栏目的块面空间;
c安排文章、插图的位置,确定其所占块面的形状和大概面积;
d进行版面总体调整,装饰美化边角;
e根据剩余空间,安排设计尾花和其他美化装饰。
(2)课题小结:
作业完成后进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述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3.课后拓展:
(1)进一步作美术字书写练习和版面设计练习。
(2)搜集报头、栏图、题图、尾花图案并剪贴装册,作为办壁报的参考资料。
(3)组织字体设计和版面设计的小型展览和评比活动 活动三
课题: 壁报编辑制作 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将前两课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班级壁报的实际编辑、设计、制作全过程。
2.培养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情感和同学之间良好合作的精神。教学参考资料 编排设计的法则:
平面设计是门信息艺术,需要“引人注目”的编排法则。
(1)最佳视域与视觉流程。
(2)点、线、面。
(3)远、中、近。
(4)黑、白、灰。
(5)色彩与秩序。
(6)节奏与韵律。
(7)对比与极限。
(8)调和与统—。
(9)装饰与趣味。(10)版面美与刻、板、结。活动安排: 研究与设计:
研究版面设计方案,自己或与小组同学一起进行壁报的设计。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报头图案资料;有关图形图像资料;版面设计示例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电脑及扫描仪、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如有条件)等。
◆学生准备学具:已搜集和积累的壁报文字稿件和照片、图片已剪辑装册的报头、栏图、题花、尾花图案参考资料;画笔,颜料,彩纸、白纸,剪刀,胶水等。2.课堂教学:
第1课时:
(1)引导阶段:
教师提出运用前两课所学的知识,全班合作,办一期班级壁报。首先经过讨论确定壁报的主题,引导学生回忆、交流,温习前两课所学内容,每人将自己在第1、2课上所完成的版面设计草图拿出来,集体分析、研究各自的优点和独到之处,将这些优点和独到之处加以集中、整理,形成新的集体设计方案,经过方案的逐步实施,完成班级壁报的制作。
教师提供报头图案资料和有关图形图像资料,并演示版面设计示例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设计思路,提供学生设计参考;提供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供学生根据需要使用。
(2)发展阶段:
按照研究讨论确定的活动程序进行以下各项活动——
a.分析已确定的主题并将主题展开成为若干个方面的子题,每个子题作为一个栏目。
b.进行栏目分工(比如分为6个栏目),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栏目,分头进行各自栏目内容的组织和设计。
c.各小组将搜集的有关材料加以选择、整理,充实进本栏目(小组间可进行材料的交换,互通有无)。设计栏目标题和栏图、安排文章和题图、图片、插图、尾花等要素的位置和大小,将本组的设计构思画成简单的草图,师生之间、各组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各自的构思草图进行修改与完善,完成栏目内容的设计。
第2课时:
d.全班集中,将各栏目草图组合成整个壁报全貌,由各组推举代表发表修改和调整意见,经全班讨论认可,进行整体调整完善,完成定稿。
e.返回各小组进行各栏目正稿的设计制作。完成栏目正稿。厂全班再次集中,进行整体“拼装”后稍作调整,正式上墙完成整个壁报的设计制作。
(3)收拾与整理、单元小结:
打扫整理教室恢复整洁。一面欣赏全班合作的成果,一面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总结知识学习和操作实践中的得失,巩固本单元教学成果。
3.课后拓展:
(1)各班相互参观班级壁报,评选最佳壁报,交流学习心得。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办个人手抄小报并相互交流。
(3)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社区或村庄的宣传栏,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社会实践。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突出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壁报主题。
2.版面内容的设计制作是否有助于强化壁报主题的突出表现。采用的具体制作方法、手段和步骤是否恰当。
3.设计制作过程中是否正确运用了所学的字体设计和版面设计的知识和技能。
4.活动中能否与同学愉快的交流与合作,能否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自己头脑的分析,对合理的部分进行采纳。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初中美术课中字体设计、版面设计的教学内容及其应用领域开发的研究。
2.美术课的设计教学与班级壁报、个人手抄报的主办实践活动。
下载说明:本站资料都可以免费下载。点下面的连接就可以到论坛下载了。如果没有提供连接或者无法连接,你可以到论坛搜索相应的资料。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我为校园添色彩(综合*探索)
淮北市矿业集团水泥厂学校 刘 晛 单元总目标
通过对学生装、校园环境艺术品的设计与模拟制作活动和校园规划模型的设计索利用各种艺术方法与艺术手段美化自己的形象、美化校园环境、创设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同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技能的能力。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内容可分3课进行教学,共用5课时完成。其 第1课 学生装设计与模拟制作(1课时)第2课 校园环境艺术品设计与模拟制作(2课时)第3课 校园规划模型设计制作(2课时)活动一
课题 学生装设计与模拟制作 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装的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活动安排: 设设与展示
1、画一幅学生装设计图,写出设计思路,还可以用你小活中的材料试着做一件模拟学生装。
2、利用自己设计的学生装开—个学生装发布会。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人体模特图投影片及与之配套的数套服装图复合投影片;预制供学生叠加粘贴服装的黑色或灰色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请数名同学课前穿好大小合体、款式新颖、色彩搭配协调的学生装以备课堂表演供同学欣赏、参考。
◆学生准备学具:搜集若干服装设计效果图、照片等图片参考资料;铅笔、彩色水笔、各色布头或彩纸,剪刀,胶水等。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与学生讨论“如何为校园添色彩”这一话题,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b请数名已穿好学生装的同学进入教室进行服装表演,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c.师生讨论以下问题:购买服装时你如何进行选择?服装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学校的学生装应该体现什么特色? d.出示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介绍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
①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从整体造型人手,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地把握服装的轮廓,要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
②服装的色彩设计:服装的色彩要与人的肤色、发色成对比或调和的关系,也要考虑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常用的色彩搭配方法有同种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对比色组合。
③服装的面料选择(只作提示,内容从略)(2)发展阶段
指导学生进行学生装设计练习。练习方式:
①效果图的绘制:用铅笔画设计草图,用彩色水笔着色完成。线条应简练概括,涂色不必过于均匀,只作标示性涂绘,体现生动的效果。
②用简练的线条勾画出人体的大致轮廓,用碎布头或彩纸剪贴服装。教师预制的黑色或灰色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可供学生叠加粘贴,展示自己的设计效果。
③要求每位同学任选以上两种方式之一,设计男、女学生装各一套(3)收拾与整理
整理学具,恢复教室整洁。
3.课后拓展
(1)评选出最优秀的学生装设计作业,主动向学校推荐,争取用于今后本校学生装设计制作的备选方案。
(2)留心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的着装,分析其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运用所学知识在父母、亲友购买和定做衣服时,尝试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
(3)举办学生装设计作业展览、交流、评议活动。
(4)根据优秀的设计稿,利用报纸、纸盒、塑料、线材、布料、等废旧材料以及围巾、帽子饰物等现成品制作成服装,召开服装设计新作模拟发布会,进行服装表演,配以音乐、化妆、动作、舞台美术、海报招贴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和表演才能。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自觉地以审美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人们的着装。
2.能否恰当地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3.是否对本课内容有持续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本课的各项活动。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关于校园学生装设计教学中的“综合?探索”途径与方式的研究 2.关于学生装设计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相结合的研究 活动二
课题: 校园环境艺术品设计与模拟制作 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环境艺术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环境艺术壁画、雕塑小品的设计制作过程。
2.校园雕塑小品和壁画的设计应与校园整体环境相协调符合审美要求。能初步提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改进建议。活动安排:
1、欣赏这些艺术品,想一想,它们与环境协调吗?
2、集体考察一下自己的校园环境,讨论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环境艺术雕塑、装饰壁画的图像资料、泥、泡塑块、卡纸或其他材料制作的校园环艺雕塑小品和装饰壁画小样范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如有条件)等。
◆学生准备学具:泥、泡塑块、卡纸、竹、木、金属等材料;塑形、切割工具;乳胶等粘接材料等。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展示环艺雕塑、装饰壁画的图象资料和校园环境艺术雕塑小品和装饰壁画小样范作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思考问题校园里设置的艺术品应该如何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在校园里设置艺术品应该考虑选择那些内容和形式?你认为目前我们的校园环境应作哪些改进?何处应增加何种壁画或雕塑艺术品?提出作业要求设计一件校园环境艺术雕塑小品或装饰壁画,并任选材料制作成小样。
b.走出教室,进行校园实地考察,然后交流讨论,对校园环境现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改进实施方案,包括自己要设计的校园艺术品的内容、形式、使用的材料及制作方法步骤,并对同学的方案加以评述。
-(2)发展阶段
归纳学生的各种方案,分步讲解艺术品与所处环境协调统一的原则、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材料的选用以及制作方法步骤。学生进入设计制作过程,其间教师及时将有创意的作业向大家介绍,供大家借鉴。对创意构思和制作有困难的同学给以适当的指导帮助。
两课完成设计制作过程。
(3)展示讲评
交流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述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注意将作品与拟置于的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评价,避免单一评价作品本身。
3.课后拓展(1)对社区或乡村环境进行审美考察,提出自己的改造见解,并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环境艺术小品的模拟设计制作实践。(2)如有条件,请校方安排施工,将优秀作业小样放大为设计尺寸,置于校园中。
环境艺术是人与其活动的环境场所、自然景况、各种接触用品等之间的综合设计和处理。它包括城乡环境总体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设计、商业及交通信息系统环境设计、室外建筑群体的设计、室内陈设,各种用品设计以及与之相配的室内外雕塑、壁画等的统一安排设计。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明确了环境艺术品与所处环境的协调统一设计原则。
2.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否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化建设的习惯。
3.是否表现出关心校园和社区环境艺术建设的热 „隋。
4.制作过程中是否表现出有计划性、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美术课环境艺术小品设计制作教学与学生现代设计意识的启蒙 2.培养学生以艺术的眼光和审美的思维看待周围的环境。
活动三课题 校园规划模型设计制作 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建筑和环境,模型设计制作知识和技能,合作设计制作校园规划模型,开拓学生的三维立体想像空间,训练立体造型的创意和动手制作能力。培养热爱生活、学习环境及学校的情感。活动安排:
1、集体策划,绘制校园规划图。
2、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全班同学一起制作一组校园模型。
3、布置展示,邀请全校同学或家长参观、评述。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图片、效果图、制作步骤图示等参考资料。
◆师生通过搜集,共同准备模型制作所用的材料、工具:各种白色、彩色卡纸、硬纸板、纸箱板、瓦楞纸、玻璃纸、废透明胶片、易拉罐等金属板材、木材、吹塑纸、硬泡塑(聚苯乙烯板)、软泡塑(海绵)、电热丝泡塑切割器、美工刀、剪刀、圆规、直尺、乳胶、胶水、铅笔、橡皮等。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引导学生讨论、想像自己校园未来的美好面貌,描述自己所见的建筑中最喜欢的一两个,从造型、布局、结构、色彩等方面进行介绍。b.展示建筑模型设计制作欣赏图片、效果图、制作步骤图示等参考资料。介绍校园建筑模型的具体制作过程:
(a)总体构思:有哪些建筑设施,如何布局各建筑的造型、结构、色彩等;
(b)平面规划设计:画出平面布局草图;
(c)主体建筑的制作:大型部件的制作、表面构件的处理;
(d)附属建筑的制作;
(e)其他设施的制作与配置;
(f)总体调整完成。
(2)发展阶段。
a.讨论确定校园模型的总体造型和实施方案。小组之间进行设计在课堂完成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添加制作必要的附属部件,完善地形、操场、绿化、景观(如壁画、雕塑、喷泉)等区域,使整个校园模型更为精致、美观。
b.为模型拍照,布置模型的展示场地,邀请家长、老师和同学前来参观,共同进行欣赏、评述。分工合作,各组分别同时设计制作所分工负责的建筑和区域。
c.小组内进一步将各建筑部件的制作分工到人。d.用两课时的时间完成设计制作过程。
e.各组同学把做好的模型单元组合在一起,成为校园模型整体。
(3)收拾与整理
作业接近完成时,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和修改,最后完成作品。
整理工具材料。恢复教室的整洁。
3、课后拓展(1)鼓励学生关注校园环境,根据所学的环境规划与模型设计制作知识,积极提出设计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干和能力。
(2)在课堂完成的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添加制作必要的附属部件,完善地形、操场、绿化、景观(如壁画、雕塑、喷泉)等区域,使整个校园模型更为精致、美观。
(3)为模型拍照,布置模型的展示场地,邀请家长、老g币和同学前来参观,共同进行欣赏、评述。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充分表达出了想像力和新颖的设计创意。
2.设计构思中,是否充分考虑到了各个建筑主体和设施与整个校园环境的协调。
3.制作过程中是否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且步骤清晰,耐心细致,专注投入。
4.在设计制作活动中能否于同学愉快的交流与合作。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环境审美意识的培养与中学美术课教学
2.关于人际良好合作态度的养成与美术课堂教学关系的研究。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欣赏*评述)
淮北市矿业集团水泥厂学校 刘 晛 单元总目标 通过对几组常见的生活用品的欣赏和评述活动,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一些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极其实用性,用艺术的眼光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其用途,体验其美感,从中大体了解现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人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设计”、“设计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可用1课时完成。课题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的习惯,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优秀生活用品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
◆学生准备学具: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b.在几分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示和归纳。提示要点:
(a)果盘:缠枝鸡冠花纹的纹饰,色彩古朴典雅,构图大方简洁,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缠枝加水果,同类物在平面、立体上的结合形成了统一的美感。不放置水果时,也是一件美观的案头摆设。
(b)木椅:金字塔式的造型,使人有稳固,安全的感觉,可以放心的倚坐休息;木质部分单纯的造型,朴实的色彩和原始感的木纹,与现代气息浓厚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c)办公文具:简洁的半圆周组合造型、配以古朴的黑红色彩装饰,这种古代文化符号式的表达与现代文明的撞击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谁能抵挡得住?(d)家庭用汽车造型设计图:整体的小巧,却又最大可能的加大内部空间,流线型的外形设计使速度得以更好的发挥;柔和的外观曲线造型加强与人的体贴,使人仿佛呼吸到家庭的温馨气息。
(e)手机设计图:A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置于掌上似乎可以操控穿梭于太空的飞行器;B款,方正规整,拥有它的人应该是诚实、严谨、一丝不苟的专业人士; C款,蓝色的屏幕,游戏机式的按钮设计,外观上刻意强化的机器性特征,一定是喜欢寻求刺激的小伙子们的掌中爱物。D款,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拿在手中、置于衣袋,都会使人感到很舒适。
(f)可爱的小汽车造型,拖着在室内移动,使枯燥的清洁地毯的劳动凭添
第四篇:初中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1
一、教材分析 《触摸美丽》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在整套教材中与八年级下册《五角星》知识的内在联系最为密切,两课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材料及形式美探究的教学单元《触摸美丽》,但是又有各自的教学侧重。如果说《五角星》定位重点更多在画出肌理与质感,那么,《触摸美丽》的定位重点更多在于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造型,探索适合材质形式美感表现的技巧。把握这个基本定位是处理好这两课教学的关键,也更有利于教师自觉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念。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4课 触摸美丽
本课选择“触摸美丽”这个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目,指导学生制作装饰作品,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受材质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质在装饰作品中的运用技巧。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体现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材从感受、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入手,展现了各种材料的图片,如金属、木材、毛绒、石头、牛仔布等,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特性与美感(如纤维材料柔软温馨,木质材料自然质朴,石质材料坚硬冷漠等等)。并呈现了不同材质运用于装饰画中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装饰作品中的材料美,感受不同材料表现的不同视觉美感。通过运用不同材质改画与制作装饰作品的活动,帮助学生关注材质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懂得利用生活中的边角余料“变废为宝”,制作成精美的装饰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在列举的图片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各种材质的图片、各种材质制作的装饰作品、材料加工与处理的图示,以及制作加工的工具材料等等。并且选择具象绘画与依此改制成的装饰作品进行对比呈现,启迪学生的思维。
作业的设定范围较为宽泛,只强调以某种材料为主并辅以其他材料合作完成装饰作品,表现形式、加工方法等均不限。教材中呈现了各种技巧与形式的装饰作品作为练习参照。
“活动一”通过把一幅绘画作品改造成为一件装饰作品的活动,依托一定的视觉形象为造型基础,加深学生对材质的认识,提高学生利用材质加工处理,进行视觉表现的能力。
“活动二”在相对限制材料种类的前提下,提倡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件装饰作品的造型设计与加工制作。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是否关注材质、感受材质美感的评价要求,并且提出了以表格打“√”的形式,从作品的选材、色彩、构图、风格等诸方面对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另外,将能否与他人友好交流并合作完成练习也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资料库”中以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各种材质的物理特性以及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介绍了装饰画的特点。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了有关材质在生活用品中运用,在建筑物与室内装饰中运用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拓展美的视野。
二、教学目标
*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思路
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身边一些不同肌理与质感的材料和制作装饰作品的主要工具,具体参见教材p15制作工具提示图。
初中美术教案2
课目:
第3课缤纷家用电器
年级:
8年级上册
执教:
刘晓军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活动:
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市场电器的调查活动。
主要调查内容:
a.产品造型、色彩、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b.不同设计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价格、销售等方面的情况有何差异。
多种家电实物。
大家一起分析调查的信息。
2.教师与大家一起分析调查总结的信息,初步归纳产品设计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
(调动每个调查小组参与到调查信息整理的竞赛活动中。)
投影仪配合展示。
优化原有设计的举例
3.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对本小组调查产品再设计。
(教师先自己对一组学生调查的产品,参照调查得出的信息,建设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并先对优化原有产品设计进行教学举例。)
展示产品设计效果草图
4.展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注意产品创意稿绘制的技巧。
展示产品设计效果草图。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5.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本学习小组调查的产品进行再设计,并画出创意稿。
注意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协作、交流。
产品的改进必须明确改进的理由,体现优化设计的价值。切忌脱离实际的盲目设计。
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力图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提倡使用马克笔或水彩笔等结合黑色水性笔进行绘制。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学生练习。
6.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
(第二课时)
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特点。
1.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有机结合的特点。
展示一组设计作品。
2.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及创意特点。
展示一组设计作品。
引导学生分析产品特点。
3.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及人性化设计的特点。
展示一组设计作品。
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
4.出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
a.选择更能体现产品主要特点的角度绘制产品。
b.用黑色水性笔勾画产品造型结构线。
c.使用浅灰色的马克笔在体块转折处入手,强化立体感与质感。
d.使用黑色马克笔勾画产品的外轮廓及装饰投影。
展示一组设计效果草图。
回顾学生练习。
5.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生练习中值得进一步注意的设计构思问题及绘制技巧的差距。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6.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尝试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创意稿。
自己独立设计或者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协作进行。
设计的电器产品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能够充分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注意选择更能体现产品设计特点的角度绘制创意稿。
尝试运用简易技巧绘制创意稿。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学生练习。
7.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
展示及小结。
8.学生作业展示及单元教学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
初中美术教案3
知识目标: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几种民间美术形式(剪纸、皮影、年画、泥塑),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容易从专业美术角度挑剔民间美术的不足,帮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导入部分: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教师总结:对美的追求恒久不变,对生活的热爱恒久不变。民间美术由于存在于生活的细微处,而具有着最为质朴、单纯、热烈的形式;由于民间美术的创造者是最为普通的人民群众,而具有了最为自然、平实、直接的情感。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艺术的层面上来看待民间美术,更因该懂得用人的智慧与情感来看待它,同时民间美术如何继承与发展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初中美术教案4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 湘版 )
本课概述:
本课和平鸽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公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和形式美的要求,初步掌握平面设计招贴画和平鸽的一般规则。
招贴画是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现代文明的一个层面。公益招贴是其中—种,本课以公益招贴为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激发学生关爱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设计中将本单元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和平为主题,联系实事,用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并思索如何表达自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感情,从而引入和平鸽这一标志性形象。通过欣赏描绘和平鸽的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和平题材,展示和平题材招贴画,注意图形选材和主题表达之间的必然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构图与主题表现、形式美感的联系,具体观察图形大小、位置、色彩的处理,并尝试改变招贴画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或颜色,创造新的画面,体会构图的魅力。最后合作完成一幅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根据主题谈创意,培养良好的设计思维方法,收集文字图形资料,组合筛选,提炼加工,并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制作完成,如剪贴等。展示优秀简洁的招贴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大小位置、色彩处理与主题立意的关系,明确招贴画的设计要领。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2 .技能目标:
了解公益招贴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学生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初步学会合理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
3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1 . (cai 课件 ) 战争视频片段、和平鸽图片资料、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图形移动面板。
2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二、教学重点: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三、教学难点:招贴画中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cai :伊拉克战争场景及战争带来的灾难 )
2 .讨论: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
( 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
3 .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和平之人》;介绍画家毕加索。
4 .展示介绍招贴画。
招贴画又称宣传画或广告画,要求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较短时间和一定空间距离内,产生清晰的视觉信息,传达特定的主题。
5 .讨论几幅招贴画的主题与选材的关系。
初中美术教案5
一、教学目标:
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设计的美感。通过调研、研讨、设计、制作,去感受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本课重点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教学难点:
立体设计。既要考虑生活用品的使用功能,又要使设计既美观又有新意,这些对学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中需要立体构成的知识、纸工制作的技法及色彩搭配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材料:
色卡纸、剪子、胶水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有的我们会认为很精美,有的我们也非常熟悉如(台灯、茶壶、桌子、椅子、家具等)有没有同学想尝试着将这些物品自己设计制作出来呢?(出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授:
应当首先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日用品如(台灯、餐桌、茶具等)对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一下分析首先确定它是由几部分组成,想象一下每部分的展开图是什么构成例如台灯是由灯罩、灯架、灯座以及电线组成将每部分的展开图画在相应的卡纸上。然后,根据图纸进行剪裁和粘贴。
(3)注意事项:
所做物象为立体的画图纸时应考虑全面。
(4)教师帮助指导学生
七、小结:
本课制作比较困难复杂,学生应有很强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解决这个难点,需要我们探讨。可以进行尝试抓重点、缩小范围、降低难度、开阔学生得眼界等教学方法。
八、作业:
将所做物品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画在色卡纸上。
初中美术教案6
一、教材分析 《红屋顶》
本课《红屋顶》主要是通过将表现相似题材的现代绘画作品进行相关比较,从中寻找多种绘画表现手法,初步了解一些现代派绘画的面貌特征。《红屋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应《红屋顶》“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以现代派绘画作为介绍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说,西方绘画自现代派以后开始变得空前地形式多样起来,艺术家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在此之前,西方绘画多以描绘客观对象为主,用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现物象的客观存在。了解、认识现代派绘画的发生时段、历史背景、发展情况、形式特点等,可以从多维度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及文化记忆,有助于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审美感、文明感和历史感。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本课是以题材的个案——红屋顶来搭建认识、分析、综合的桥梁。现代派艺术家对同一艺术表现题材独具慧眼、苦心经营的创造,产生风格迥异的视觉形象,是教学互动中最重要的依托。学生能从一个具体的视觉形象入手,能够在不同艺术作品的直观对比欣赏活动中,触摸到20世纪这一重要艺术思潮的脉搏,而不是停留在词语上的概念。
教材的第30、31页展示了三类有关红屋顶的作品。一类是当代中国画家的,一类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的,再一类是西方现代派画家的。前两类都是写实性的,’后一类在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每幅作品造型的变化手法与形式特征在教材文字上分别做了简单扼要的介绍。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比较、分析,可以引发学生对现代派绘画的兴趣,对其风格特点获得较为明晰的印象,丰富视觉信息的储存,拓展联想思维。
第32页呈现的是当代中国画家运用现代派绘画理念创作的作品和展示《大明风度》形式变化过程的图例,使学生在欣赏中学会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了解艺术创作中形式变化的过程,也是探究艺术家的视觉思维的过程,能帮助学生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感性和理性有机地交融,形、色、线、面从具体的客观物象发展而来,又逐渐脱离具体物象原有的造型特征,获得独立的造型意义,张扬了个性审美感受,表达了一定的历史内涵和民族审美精神。以此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艺术形式与人文内涵的内在联系。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8课 红屋顶
两个学习活动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在体验和理解两个方面。 “活动一”是一个体验、消化的过程。 “活动二”是一个理解、深化的过程。讨论中注意师生互动的方式,尽量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对现代派绘画的困惑与不解,转而到有兴趣的学习,激发他们产生对新事物的探究精神。因此,在学习评价中要关注学生是否在不断地探讨,不断地表达,能否对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资料库”和“学习大空间”既有相关知识介绍,又有通过实践加深理解、拓展学生联想思维的活动设置,给学生提供了继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能够对比传统西方绘画,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形式变化的基本特征。
初中美术教案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造型 表现”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人物肖像速写,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线造型,抓住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形象而生动的表现人物的特征。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能在写生练习注入一定的理性思维,提高造型表现能力,为下一课全身动态速写作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人物肖像画只有感性的思维,缺乏理性的观察力及表现力。新课标要求美术课中淡化技能,但并不是不要技能,所以,在人物结构比例关系的讲解的环节中,我删除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选取最重要的部分结合启发、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理性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人物五官的基本特征。
②让学生了解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及绘画步骤。
2、情感目标
通过徒手肖像画的练习,培养学生理性的观察力及造型表现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五官的特征,掌握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对人物肖像进行写生。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旁边新开了家超市(欧尚),开业那天你去了吗?人多吗?
(学生)去了,人特别的多。
(教师)开业那天很多人都去了,有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女儿也去了,由于人特别的多,就出现了一点意外?这时,该怎么办?
(学生)她们走丢了。到服务台广播女儿的长相以寻求大家帮助。
(教师)由于这位母亲当时很着急,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于是,工作人员出示了几张画像:
你能帮这位母亲认出她的女儿吗?
(学生)不能,我们不知道女儿的长相。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人群中找到一个人,首先要知道她的长相,也就是她的特征(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说明:以身边熟悉的超市开业,让学生处理常见的突发事件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授
1、理论新授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这个女儿的特征:椭圆型的脸,大眼睛,双眼皮,塌鼻子,小嘴巴,有刘海,扎了两个马尾辫。找一找,这几张画像中有没有走失的孩子:(具体分析画像,教学生认识人脸部的几种特征)
(说明:紧紧围绕“寻找走失的孩子”这条线索,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掌握脸部五官的几种特征。)
2、技法分解
这几张画像与这个走失的孩子不符合,那怎么办呢?我们现场画一张,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然后回答几个问题:
1)绘画的顺序是什么?
脸型轮廓、鼻子、眼睛、嘴巴、耳朵,头发
2)其中辅助线的作用?
“ ”是中轴线,把脸平分为左右两边。
“ ”比例线。眼珠把人的脸平分上下两半,鼻子在下半边的一半偏上一点的位置,嘴巴在剩下一半偏上一点的位置。
注:这是一般人正常的比例结构,当然也有些情况比较特殊,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说明: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学生难掌握的地方,在这个环节的讲解中,我选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使之简单化并结合演示的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
3、回顾熟悉的人的特征
1)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大家都熟悉的明星的特征。如:刘德华 周杰伦 … … (可以展示一些大家熟悉明星的图片)
2)说一说你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的特征… …
(能说出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的特征的同学很少,几乎没有。)
(教师总结)同学们对明星观察的很仔细,而忽略了身边的、最亲近的人。
4、作业布置
写生你的同桌
要求: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抓住他(她)的特征,用线造型。注意人物头像的比例结构。
反思:这在没有任何现代教学设备的前提下上的一节公开课,刚拿到课题的时候,我真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一般的“造型 表现”单元的课上起来就比较困难,更何况还没有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我思考的重点,我将本课新课的内容贯穿在一个故事中,以学校旁边的超市开业,帮助寻找走失的小女孩并为她画像为线索,在如何画像的环节中,教师遵循美术课上“淡化技能,但并不是不要技能”要求,减轻技法的难度,结合启发、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对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有了理性的分析能力。本课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增强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造型 表现”中的乐趣。
初中美术教案8
教材分析:
一张纸条经过切割、折曲就能设计制作出各种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椅子,本课让学生通过座椅的设计与制作,关注生活,敢于创造。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在思想上关注家乡的变化,提高“三亚是我家,保护、建设靠大家”的好市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2)难点:
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关键是构思。纸板的联想是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
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学具准备:各色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彩笔,贴纸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导言:
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
设问: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
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
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
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
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
以三亚本市东西两河河堤上的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
(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
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观看、讨论
自由回答:三亚河景,椅子,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
例如:手、足球、动物等
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三亚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
讲授新课
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
⑴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
(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
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
⑵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
①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以人为本
②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结构: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
③你能用纸板设计制作椅子造型吗?
这节课我们就是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版等来设计创意坐椅。
课题揭示:(板书)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
(课件展示)设问:怎么样通过纸板来设计制作坐椅?(切换FISH)
(课件展示动画教具、图例、讲解):纸板的联想(构图、卷折)
小结:由一张纸上通
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
注意:造型要符合现代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简洁、艺术性强、以人为本
以支撑点(椅子腿)可以是:四条三条两条一条
(切换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线)(两线一面)(两面)(一面)
(并出示学生优秀创意作品)简述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例如:①沙发、生活用椅、办公用椅、公共用椅等。
②足球、逗号、花朵等。
③家里、办公室、食堂、餐厅、会议室、客厅等。
学生细心体会坐着的感觉:舒服、稳定等等
学生观察课桌椅
学生讨论、观察、回答:由靠背、椅面、椅腿构成。
数学知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学生欣赏
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练习
以(三亚是我家,“美护”靠大家)为主题
①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材等材料来设计制作创意座椅。
②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设计制作出即创意、好看、实用、稳定的座椅,作品可为1、2个小椅子或一组椅子、沙发。
③要求大胆创新,构思制作可组成小组合作可单独完成
巡回辅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提醒安全问题)
把讲台作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台。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并构思制作学生欣赏作品并作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展示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谈谈自己的创意:椅子的造型特点,放在什么环境下最合适,如果真投产,用什么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创意。
课堂小结
请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肯定学生的努力。从今后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会发现生活中的设计无处不在。
初中美术教案9
课型:综合课
授课教师:洪英华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和手工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纸盒包装的形式、作用、特点和要求。
2、学习绘制和装饰纸盒的方法,提高设计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盒面的装饰和配色。
2、难点:纸盒的结构设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各种结构的纸盒包装设计样品、素描纸、浆糊、剪刀、尺、水彩颜色等。
2、学具:素描纸、尺、圆规、塑料水彩笔、水彩颜色等。
四、教学步骤
本课按排为二节课,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纸盒包装的作用 、特点和形式。并要求学生在纸盒展开图上构思盒面装饰的铅笔稿。
第二课时讲解盒配色特点和涂色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纸盒面的配色,并完成作业。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按定情绪。
二、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一)包装设计的作用:
同学们,当你们走进商店购物时,你一定会被那设计精巧的包装所吸引。的确,好的包装设计能吸引购买者的注意,能传达商品信息激发产品的销路。特别是当今,由于生产力 的发展,商品在销售市场中引起了激烈的竞争。因此,包装的外形能否直接抓住顾客的注意力,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销量。
(二)包装设计的特点:
商品的“外衣”就是设计家为它设计的“商品包装”,一个好的包装具有哪些特点呢?
1、包装既能保护商品,便于储藏、运输、携带,也能美化生活。例如:课本范图-----“毛巾包装”既方便携带,又美观精致。“火锅包装”便于开启。
2、鲜明地标明商标的名称、其形状易读、易辨、易记。例如:课本“电子系列包装”、石英电子钟商标的名称简易、明确,封面构图易辨,购买者一看便知道是“钟”的包装。
3、包装的外观造型要具有独特的风格,使购物者有新鲜感。例如:课本“糖果包装”和“食品包装”。
4、与同类商品在市场上竞争时,具有比较鲜明的识别标志具有独特的风格。
5、能刺激购买者的购买欲。
6、色彩的处理要与商品的品质、类别、分量互相配合,达到统一与调和的效果。
(三)包装设计的形式:
商品包装的形式 很多,有纸袋、纸贴等。其中以纸盒最为普及。纸盒设计分为结构设计和装潢设计,两者结合才能产生完美的艺术效果。
1、结构设计:
常见的纸盒在结构形式上,大致分为:六面体、圆柱体和多面体数种。其中以六面体形式的纸盒应用最多。
2、装潢设计:
文字、图形、标志、色彩是装潢设计中的四大形式要素。
a. 盒面装饰一般以文字为主,纹样为辅,两者互相结合。我们应掌握好各种字体的写法,字体要书写得正确美观。文字既可作设计标志用,也可作说明用。甚至在一件包装设计中完全用文字表现,也能朴素无华地突出重点。
b. 纸盒装饰的图形要和商品内容一致,发挥摄影、抽象造型、装饰纹样、结构设计等手段,也可用绘画方法表现。中国的包装应该体现中国的民族色、地方物色,如用中国画,中国书法,使我们 的包装设计具有民族风格。
c. 标志的设计既要使人有记忆感,容易辨认,容易记住,还要有联系感,商标与产品之间要有联系,使人看后产生联想。
d.在现代消费市场上,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效果,具有提高商品销路的决定作用。因此,盒面装饰应色调统一明快,引人注意。成功的色彩应用,能给消费者留下极深的第一视觉印象,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四)纸盒包装设计的步骤:
1、首先要确定纸盒的造型和展开图。
2、确定哪个面是主要的,哪个面最易被观众注意;哪个面是次要的;哪个面是装饰;哪个面不要装饰。
3、画铅笔稿。先画主要部分的装饰,纹样要简练、切题,文字要明确、清楚,安与纹样应取得平衡呼应,并注意到它们的比例和位置。其它像厂名、文字说明等,可按排在其他几个面上。
(五)构思设计纸盒包装:
要求学生设计一只简单的纸盒,并在纸盒展开图上画盒 面的铅笔稿,要求盒面造型新颖、大方、文字 和纹样要美观、醒目、内容、形式不限。(六)课堂小结:教师巡堂指导并讲评小结,指出学生在构图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表扬优秀作业。
初中美术教案10
教学内容:动感生活
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从贺卡的整体外形上来考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创意构思?
教学重点 区别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初步了解花鸟画的发展。(第1课时)
区别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的特点,了解山水画发展的概况。(第2课时)
教学难点
对工笔花鸟精细逼真的写实与写意花鸟水墨酣畅的意境美的理解。(第1课时)
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区别。(第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好相关的。风景名胜照片1~2张。
学生准备:收集山水画的印刷品。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问:鸟类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
问:观看过鸟类活动的录像后,你喜欢哪几种鸟?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麻雀的照片,工笔画麻雀的艺术形象,写意画麻雀的艺术形象,请学生的讨论观察后讨论三者之间的异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笔墨中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笔墨中的自然充满着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理想,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美的追求。
2.播放画家在绘制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录像,强化学生对两种技法的感知效果,讨论画家在不同技法创作活动中的情绪状态,画面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哦作画主体。
工笔花鸟画:是用笔工整细节明澈入微,用极细腻的笔触逼真地描绘花鸟。
写意花鸟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摒弃物象的细枝末节,大胆地概括、提炼、夸张物象的形神,用豪放简练的笔墨加以表现;它要求画家落笔准确,得心应手,意到笔随,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欣赏《写生珍禽图》、《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四个学习小组各选一幅画并结合所收集资料进行讨论。讨论它们是哪一种表现技法、画面构图、内容、艺术效果,并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三、感悟体验阶段
1. 《写生珍禽图》逼真精细地画出自然中的禽鸟龟虫等物,你佩服吗?你能画出吗?你怎样做才能最终画出来?
2. 从《墨葡萄图》中,你能体味到徐渭晚年的心态吗?
3. 《荷花小鸟》图中有哪些形象组成?画上题款“八大山人”四字看似“哭之”又似“笑之”,你能领悟朱耷的为人及性格吗?
4. 郑板桥的《竹石图》中,竹比石的墨色浓,为什么?你对瘦劲的竹和石有何视觉感受?
重点语:黄筌重视写生,并养了许多鸟,观察它们的动态,以便把鸟的形态状貌画得逼真生动,羽毛、翅翼、嘴爪刻画的质感很强,动态结构准确生动,自然真实。
水墨写意画画境平淡、自然、天真多趣。欣赏这些画,一方面观赏画家笔墨布局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透过视觉形象去窥见形象画家借自然之物所蕴含的人的精神气质的人格美,品味画家的意境所在。
四、归纳巩固阶段
1.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有何区别?
2.说说《写生珍禽图》的技法特点和艺术效果。
3.谈谈对《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
1.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花鸟画作品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什么样的鸟?请画出它。请你为保护鸟类出个好主意。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江苏是我国山水园林、名胜古迹高度集中的省份,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著名的湖光山色。
2.你游览过祖国哪些名山大川?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本地风景名胜照片,并出示教师据之所作的一幅山水画,通过比较讨论如下问题:
a、照片中的景与画中的景有什么不同?
b、照片中的景属何种美?画中的景又属何种美?
余音:景是现实,画是艺术。景是现实美,画是艺术美,现实美较之艺术美有无与伦比的丰富性,但缺乏艺术美的高度集中和高度理想性,所以才有“西湖风景美如画”。
散点透视即透视没有固定的视点,视向,视域,取景作画的局限于视点、视向的束缚。
2.比较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和倪赞《幽涧寒松图》,讨论两幅山水画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余音:青绿山水画属中国画中工笔重彩画范畴之内的画种,是把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性颜料涂在经过勾皴的山峰与坡脚形成主色调,使山水处于浓郁的青翠之中。
水墨山水画的水墨为主进行勾、皴、擦、染、点来表现山石树木等,其中包括用不同的植物颜料渲染的设色山水画。
3.通过画家创作青绿山水的水墨山水的录像,强化学生对这两种山水画的感知效果。
4.分组讨论《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清凉环翠图》、《淮扬洁秋图》。对它们的技法特征,画面布局,艺术效果畅谈自己的感受,每组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教师小结并交代山水画发展的简要脉络,作者的师承关系,画家轶闻趣事等,让学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品味我国古代山水画杰作。
三、感悟体验阶段
1.《溪山行旅图》与《富春山居图》主要区别是什么?
2.《清凉环翠图》表现的是何方水土?你知道该地现在变成了什么状况?
余音:宋初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师,写实为本,画家作画讲理法,布局严谨,使山水画更加浓厚而生气韵。元朝绘画主流是以表现性为特征的文人画兴起,他们追求绘画的文学性,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四、归纳巩固阶段
1.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表现有何不同?
2.北宋的绘画在谁的直接参与下有了很大发展?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3.元代的山水画更注重表现什么?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五、课后拓展
1.选择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一幅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哪一个地方的风光?能画出来吗?请你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出个好主意。
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教案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菊花的知识,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花卉的技巧特点,用写意国画表现菊花。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3、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的菊花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菊花的外形特点 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若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毛毡、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谜语导入:“瓣儿弯弯象卷发,寒风冷雨它不怕,百花凋谢它开花。”(学生猜)
天气已变冷,很多花都已凋谢了,只有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着。
3、观察菊花,我们教室里有两盆菊花开得正艳,一盆黄色的,一盆白色的,除此之外,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
二、讲授新课
1、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菊花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学生欣赏菊花图片)
2.菊花品种繁多,颜色丰富,为历代文人和画家所赞颂诗人赏菊颂菊,留下了许多赞美菊花的诗,一起朗诵菊花,感受一下诗人对菊花的赞美:(课件出示《菊花》诗)
3.诗人描写的菊花美,画家笔下的菊花更美,历代有很多画家也留下了珍贵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菊花作品)分别欣赏画家吴昌硕、齐白石及当代画家的作品。
欣赏小朋友的画,你来说说画的怎么样?
相信同学们画的会更好,有没有信心?
4、今天我们就学习中国写意画——菊花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副菊花图,结合菊花实物,认真观察,菊花是由 哪几部分构成?(——菊叶、菊枝、菊花)
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
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做一下示范,请同学们认真看,注意画法步骤。
5、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直,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
(出示分步步骤图)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三、学生练习,提出要求:
练习写意菊花:
1.用笔—有中锋、侧锋变化
2用墨—有浓淡干湿变化
3造型—符合菊花的特点
4.构图—完整
4.落款—工整,大小合适
四、巡回指导(巡回检查,作画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表扬与纠正)
1、提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菊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菊花的,怎样通过菊花表达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第二课 写意荷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荷花的写意画法,使学生了解国画写意花鸟画的特点,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2、体会和感受国画的笔墨情趣,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 。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突出美术特色,渗透人格、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绘画艺术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特点。理解和感受国画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泼墨法与破墨法的技法
2、教学难点:墨色浓淡的把握以及用笔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范画、写意画用具。
2、学生准备:生宣纸、一得阁墨汁、毛笔、画毡等。
四、教学方法:图片欣赏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开始上课,师: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在这多彩的世界里因为有花而显得更美丽,甚至一些古人也特爱花,尤其是一些文人墨客更喜爱一种花,虽生在污泥中,却是洁净无比。我们用出“出污泥而不染”这几个字来赞美它,它就是荷花。出示课题(中国写意画-荷花)
同学们喜欢荷花吗?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荷花?你对荷花的了解。(学生从荷花的结构讲解)亭亭玉立的娇艳的花朵,硕大的荷叶等
我也很喜欢荷花,所以我搜集了一些图片和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2,课件欣赏图片
初中美术教案12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版画是通过制版与印刷的手段来完成的,并且是有复数性的间接性绘画。
(2)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制作出简单的单色凸版画作品。
应知:
①版画的间接性与工艺性,什么是版画。
②版与画的反正向,结合物理学的镜映效应学习。
应会:简单的单色凸纸版制版方法,凸版画单色印刷的基本技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版画的制版与印刷工艺性为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正和反的概念的理解及在实际中正确的应用。
三、学习材料:
(1)吹塑纸。吹塑纸是一种美术装饰材料,一般在制作美术立体字、布置展台展板时使用。纸质较软,可以直接在纸上用粗铅笔压出图案,造成凹凸效果。用油磙子涂上油墨之后,铺上宣纸使用马莲或自制的磨托磨擦印刷(因吹塑纸版较软,如铺硬纸使用坚硬的木蘑菇印刷,就会把纸版压平,不能得到好的印刷效果)。
(2)马莲。马莲是一种木版水印用的专用工具,是在一块厚硬的纸板上铺垫一层用硬麻绳盘成的垫,然后用竹皮包扎而成的。
(3)自制磨托。自制磨托与马莲制作工艺相近,使用一块厚纸板剪成直径8~10厘米的纸垫,上面垫一层用吹塑纸剪
成的垫层,然后用塑料布、竹皮和玉米皮包在一起,在纸板背后用绳子系牢就可以使用了(塑料布磨破后注意更换)。
(4)石膏板或黄泥板。石膏板或黄泥板也可刻出凹凸的效果,利用铁钉、小刀等,可直接在板上雕刻,刻后在印刷之前需对版面进行防渗处理。油性印刷材料可以刷一层胶水或浆糊;水性印刷材料可以刷一层清漆。
(5)实物版--除粘贴纸板外,还可以利用实物的自然纹理进行粘贴,如花布、网子、叶子、稻草、木片等。通过印刷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起到丰富画面的作用。但在粘贴树叶时应注意使用新鲜树叶,不可使用干树叶。树叶干燥之后容易断裂,虽然可以粘住,但一涂滚油墨就会碎开,把油磙与油墨弄脏并影响印刷效果。
(6)印刷材料的涂布--制版之后在版上需涂布印刷材料。一般水性印刷使用刷子,把水色和浆糊刷涂在版上;油性印刷使用油磙子滚涂油墨。如果油磙子一时没有,也可以使用较硬一些的毛笔、毛刷代替。
(7)印刷材料可分为油性和水性。
①油性印刷材料可选用油画色或印刷用的油墨,当油墨过粘时适当加入煤油,6号油或克粘剂、快干燥油均可。
②水性印刷材料可选用广告色、水粉色、水彩色、国画色等,为了增加粘度,应加入浆糊后使用。
在教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对材料与制作过程的改良,对课程进行调整。
四、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1.凸版画的起源与原理知识介绍。
2.范画展示,技法讲解。
3.范例分析与演示一提出作业要求一学生分组(最好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状态)一通过某种途径确定造型对象一共同选择与确定制版与印刷材料。
4.学生分组:画稿一制版一印刷一完成作品。
5.展示成果一组织讨论一自我评定。
五、教学评价:
1.能否领会单色版画的美感。
2.能否设计印制出一幅单色版画。
初中美术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缤纷家用电器》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本课提及的家用电器基本上包括了一切需要耗用生活用电或电池进行工作的家用物品。
教材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常用家电图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并让其了解设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作用。教材提供了一张学生课外进行家电市场调查活动的情景图片,使学生产生共鸣,帮助进入第一个学习活动及参与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合作交流的水平。教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相关图文资料,给调查方法必要指导。整理资料的学习活动能有益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方案,相对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后面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准备。
教材p11以家用理疗仪的设计草图作为教学范例或许还不够典型,教师可以尝试选择学生更为熟悉与更加实用的家电产品,展示效果将会更好。
“活动一”是与“活动二”直接相关的一个课前准备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尝试有目的地进行市场调查,为“活动二”的设计改造提供信息与依据。
“活动二”的设置根本意图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因此,如果能够更加积极明确地提示借鉴“活动一”市场产品调查的学习成果,或许比对自己家里一件电器进行设计改造,更能促进此种意识的提高与强化。
“活动三”在“活动二”的基础上,突出了把设计稿进行视觉美化,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意图。
“评价建议”中对前两个学习活动的评价重在学生学习态度,对后一学习活动在知识的理解运用方面提出了一定指标。
“资料库”关于工业产品设计程序的说明,有利于学生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了解,从而提高对工业造型设计的整体认识。
“学习大空间”中提供了设计效果图的绘制步骤,鼓励学生在表现技法上有所追求。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
3、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4、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思路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
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是本课教学组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准备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展开的前提。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的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对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情况调查,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定。
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也可以用速写方式画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记录。
然后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总结,将要改造的家用电器的图片资料连同改造方案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交流意见,画出“活动二”要求的设计创意稿。学生作业可通过自由联想与大胆构思画出设计草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同学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在以学生互动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方式中进行。
“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终帮助每组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
接下来进入“活动三”的学习。教师适当强调工业造型设计创意效果表现的要求,在作品分析过程中,突出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下,体现产品的形、色、质等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通过经典图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来加强学生对表现技巧的认识。提示学生注意把握产品效果图绘制的一些表现方法与技巧要点。然后,布置学生独立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最后可以让每组学生自己集体评出本组的最佳设计创意表现图,并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及展示。
四、教学选择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学生对家用电器的日常认识或许只是停留在老式台灯、电扇、电话机的阶段。学校附近也不会有可以支持进行市场调查的电器市场,现代都市涌现的许多新型电器难以进入学生的视野。对此,教师可以直接从台灯等最常见的电器设计入手,甚至就是泛指照明用具设计等更加普遍的电器产品也可,省去市场调查的活动环节。
即使在此种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还是可行的。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直接对自己家里使用的电器进行绘制后,征求家长对电器使用的看法,根据教材p10提供的表格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参照前面提示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对于绘画工具严重缺乏的地域,教学中只需要求绘制产品设计创意铅笔稿的阶段,教师可以针对铅笔效果,适当提出些画面美化的技法,比如:把产品草图的外轮廓线加粗强调,运用侧锋线条在体块转折处加强两个块面的明暗对比等。
五、教学建议
本课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应该主要是教学总结与交流时间,把大量的学习活动内容安排在课前布置完成。把握这点是教师赢得教学主动的关键。
“活动二”的相关课堂教学如果建立在学生已经课外完成了“活动一”的市场调查活动,并已分小组画出了改良设计稿的基础上,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变成教师引导学习小组之间更有意义的教学讨论了,教师将拥有更多教学引导与评价的空间,根据小组市场的调查分析介绍与创意稿的绘制情况,总结各个学习小组“活动一”的活动开展情况,而且在此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势必会更加完善各个小组原有的改良设计构想,学生还会有较充裕的时间再去加工、完善原有的创意稿,这个过程将极大地强化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的意识。如果把学生的家电市场调查分析带到课堂教学中来,再去绘制改良设计的创意稿,那么45分钟内学生很有可能就仅仅只能完成这些初始状态的学习任务,严重缺乏教学双边的反馈与交流。这样,教学就基本上失去了活动设计本身的价值,退化为简单的自由绘制一个产品构想了。
学生作业练习形式在原则上可自由多样化。但是,面对单位课时的教学目标而言,“活动三”的设置是试图在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上能有所突破,因此,“活动三”的产品设计效果稿比“活动二”的产品设计创意草稿应当适当考虑一些表现技法要求上的梯度递进。
教学过程中,教材上运用马克笔工具(或者水彩笔替代)绘制的方式最为简单易行,适合作为一种基本的表现技法向全体学生推荐。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几张马克笔绘制的家电产品效果图,注重总结此种方法绘制的基本技巧要点,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迅速提高整个班级教学的技法表现水平。尤其在“活动三”的动手练习展开前,先以马克笔工具为例,强化一种工具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基本技法是很有必要的。
“活动二”的改造设计作业是在“活动一”的主动学习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可以看成是一种尝试性的设计,应重在学习的过程评价。而“活动三”的设计作业是在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作业的评价应有一定技术评价指标要求。评价可以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相关评价结合起来。
初中美术教案14
教材分析:
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可获得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形象,将这些形象加以拼巾贴,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画,就称之为布贴画。布贴画由于其选材独特,因此更具有独到的艺术效果,受到大众的喜爱。
课时:1课时
课程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装饰画的装饰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材料特点带来的装饰美感。
2、运用自己能收集到的废旧材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创造美,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3、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合作、个别辅导
教具准备:
范作、布角料、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一些优秀装饰画作品,师生共议:用具有装饰风格绘画来装点居室,以各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画或壁饰来装点居室,不仅会使你的家别具一格,独创新意,而且在装饰过程中,将真正体会到发现和创造的愉快。今天我们利用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变废为宝,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新课讲授。
1、布料与纸相比,有什么不同?(老师提问,归纳)
质地不同,纹理不同,厚薄不同,花纹不同。(学生活动)
2、布贴画图稿的选色设计,根据现有布料的不同色样和纹理,设计出与之相附的底稿。
3、欣赏范作,讲解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打底稿。将自己设计的画面构思用铅笔画在白纸上。
布料剪裁。按照画面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裁剪,裁剪时把所画的底稿放在布料上操作,以确保造型的准确;同时在裁剪时要注意到布料的纹理朝向。
拼贴画面。将裁剪好的布料按照刚开始的设计进行拼贴。
4、局部示范制作,让学生注意其中的操作过程,尤其是在剪裁时造型的把握。另外,在拼贴画面时,要注意到布料的色彩差异,在个别地方可留出适当的空隙,使画面看上去疏密得当,更富生机。
在拼贴时注意要到纹理的走向,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纹理朝向会导致不同的作业效果,使得布料的纹理更好地为整个贴画作品服务,增强视觉效果。
5、启发学生进行画面构图设计,可相互讨论一下,确定自己制作的内容和布局安排。
三、布置作业:
用布料创作一幅有新意的装饰画
四、作业讲评:
观摩优秀作品,对学生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委婉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小结:略
初中美术教案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五课《五味瓶》(人教版)本课书的学习领域属于设计·应用。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味道”。
3、审美目标:朋友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优良品质。
5、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
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及爱生活、爱劳动的思想渗透。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绘画、制作等美术形式来表现“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带给人们的感受。
学具准备:
五味瓶、彩色纸、颜色、剪刀、胶水、糖、盐、醋、辣椒、药片、范图、多彩泥……
教学媒体:
KT展示板、实物投影仪、音乐……
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它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设计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教师活动:以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1、学生活动: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设计意图〕: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师活动:出示板书题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2、学生活动:通过题图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
〔设计意图〕:体会色彩给以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
3、教师活动: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组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3、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的形式,对彩色卡片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与味道对应的颜色是什么的答案。如:红-辣、绿-酸、白-咸、黑-苦、黄-甜、褐色-甜、紫-甜、紫-酸等不同的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时出示实物和有关资料图片。
1、学生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设计意图):丰富其感性认识,将认识想理性漫漫培养,帮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去总结。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3、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五味”的认识。
3、学生活动:自己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指导性的建议。
(三)评价阶段
1、教师活动:出示KT展示板(有五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指导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
1、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师活动:做课中小结,引导学生欣赏相互评议、欣赏彼此的作品。
2、学生活动: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整理阶段
1、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大胆改进自己的作品。
1、学生活动:整理自己的作品,组合完成KT板上的大“五味瓶”。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课后拓展:
在这次课学习后,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利用综合材料进行联想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创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发现美,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设计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边的环境。
课后反思: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创新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引导学生大胆地联想和创造。在生活中我们更注重的是“五味瓶”的实用性,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五味瓶”在造型设计上发生了变化。从形状、大小、材质、功能等方面千奇百怪。这些变化使儿童容易产生联想,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本课教学中,就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口尝一尝“五味”酸、甜、苦、辣、咸,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本课以“五味瓶”:为原型的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在课改后的学习模式,主动、乐学、勤思、共进。
第五篇:初中美术教案
傲雪梅花
宜昌市三中艺术组 曾 芳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 4 课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 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中国学习联盟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
一、认识、引入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生答)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师: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 为什么 ?(生答,教师予以鼓励)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情境导入
——激趣)
二、赏析、探究
(一)赏梅:(多媒体展示)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3000 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 2150 年的历史。活动一:
(教师分发问卷表,学生分组讨论填写)生长习性
颜 色
形态特征
欣赏与描述: 1 .梅花的生长习性 ? 它有哪些颜色 ?2 .梅花的形态特征 ?(学生互相讨论后踊跃回答)教师总结:。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通过学生的互动学习,让他们用地理、生物等知识去了解梅花的特点,加强了学科间的互通性。)(二)咏梅
师: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展示咏梅诗词:毛泽东词《咏梅》、王安石诗《梅花》等)(教师让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诗人的乐趣)咏梅(毛泽东)梅花(王安石)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墙角数枝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凌寒独自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遥知不是雪,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为有暗香来。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从这些诗词里我们感受到梅花的什么特性 ? 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些文人们笔下的宠儿呢 ? 生讨论回答:耐寒,性格坚强不屈,挺拔向上。
思考与讨论: 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咏梅佳句吗 ? 有哪些与梅有关的影视或音乐呢 ? 学生讨论得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等。《红梅赞》、《一剪梅》、《梅花三弄》等。(教师让学生吟唱,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互相交流,用诗词来感受梅花的个性,用影视金曲来诠释梅花的象征性)* 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教师简介)(师与生一同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经典名曲把对梅花的吟颂带入到高潮)(三)画梅
师:画梅,据古书记载,早在南梁时就有张僧繇画《咏梅图》一卷。元代的王冕亦以画梅著称,所阳梅花生意盎然,别具一格。近代画家吴昌硕、关山月等都画有大量梅花佳作。(多媒体展示画梅精品)活动三: 欣赏与分析: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情绪 ? 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 ? 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互相讨论后作答
教师总结: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不经(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开拓我们伟大的事业!(由欣赏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铮铮铁骨)
三、体会、实践 1 .认识文房四宝。.教师与学生一同体验笔墨的韵味。(教师演示)传授小知识点:用笔: 中、侧锋,轻、重、缓、急等。用墨:干、湿、浓、淡等。
(学生在《梅花三弄》的乐曲中体验笔墨,为画梅做好前期准备。)
四、展评、拓展 .展示部分用笔、用墨练习,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表扬与鼓励。.布置学生课余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和图画作品,以及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散文、佳句等,编辑成册或办成小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借助梅花的传统画法的学习,激励学生在大胆尝试中感受作品意境,并能独立完成一幅梅花创作。教学重点:梅花传统画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的韵味,用生动的线、形,在宣纸上画出高洁挺拔的梅花形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国画用具等。
学具准备: 自制小册、小报、国画用具、课本等。教学过程 :
一、讨论、引入 .展示部分学生课余搜集成册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小报; .学生自由畅谈搜集的素材,并说说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梅花给自己的感受,老师予以充分肯定(学生互相交流、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二、体会、实践 3 .线条的疏密。.花瓣的聚散和朝向。5 .勾花与点花。
(二)教师演示,学生体会。
(三)多媒体展示不同画家的梅花作品及画家作画的精彩过程,学生再次体会笔墨的特点(通过欣赏大师的绘画过程,让学生近距离地观摩画梅的方法,感受到画梅的乐趣。)(四)学生尝试画梅,教师巡回指导。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优秀国画作品或有关诗歌、散文,大胆进行创作。(教师进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亲自体会画梅的乐趣。)
三、展评、讨论
展示部分国画作业,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肯定与鼓励。评价建议: .构思有什么特点 ? 2 .用笔用线是否流畅、大胆 ? 3 .笔墨韵味的效果把握的如何 ?(通过自评、互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 师:“以物寄情”是中国传统绘画里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同学们还知道梅花有哪些朋友也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呢 ?(生答)* 梅之佳友: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梅、兰、竹、菊 雪中四友:迎春、玉梅、水仙、山茶
师:同学们知道有关这些花卉的画家吗 ?(生答)(多媒体展示部分佳作)(由梅花拓展到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兰、竹、菊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那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外练习,在学画梅花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尝试画一画这些题材。我会把同学们的这些画作举办一个小型画展,大家有兴趣吗 ? 教学拓展: * 熟悉对象
对所画对象仔细观察,了解它的生长规律和组织形态,可让中国学习联盟胆作画,反复体会。
借鉴传统
中国绘画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初学者要多看历代名家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精华,让学生多搜集名画作品,走“以法致道”之路。* 重视书法练习古人曰“书画同源”,因为中国绘画精神是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通过练习书法,提高对笔性的了解。* 提高艺术修养
中国古代文学及诗词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宝库,它与“四君子”画交相辉映,让学生上网搜集与“四君子”有关的文学、诗词、散文等,汇编成册,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教学参考资料 书籍:《国画梅兰》缪宏波编著网站: www.xiexiebang.com “青岛梅园” 附:《梅花三弄》内容简介
中国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 414 — 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所作《江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宋代尚流传。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 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 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乐曲的引子部分亲切优美,节奏则具有平稳舒缓和跌宕起伏的对比因素,精练地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征。第一段是古琴在低音区出现的旋律,冷峻肃穆,构画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静静开放的画面。前十二小节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进音程为特征的旋律,结合稳健、有力的节奏,富有、庄重的色彩,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后十四小节多用同音重复。符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起来。接着便是乐曲。音乐主题的第一次重现。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轻巧、跳跃地在这部分音乐中三次循环出现,表现出“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蕊,迎风摇曳,生机勃勃。
主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第二部分用一系列急促的节奏和不稳定的乐音,表现出动荡不安的气氛,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这段曲调在音调和节拍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并连续用八度大跳的灵活手法,使旋律线大起大落,此起彼伏,结合演奏上采用刚劲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云交加的意境,突出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在紧张的情绪表现中把全曲推向了高潮。尾声的乐曲渐渐平稳,不断飘出袅袅余音。它运用调式属音下行向主音过渡,然后稳定的结束,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您可以访问本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傲雪梅花》相关的文章。发 现 与 表 现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在线字典〗
——美术校园写生课
江苏省常州市丽华中学 谢伟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罗丹语)。
2、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校园环境。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活动过程 :
1、风景画欣赏导入
。(复习构图、透视知识)
2、分组活动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3、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价、教师适当点评总结。
一、引课:
[情景]
1、课堂内。
老师:同学们好,老师近日画了一张风景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学生(齐声):想。
(老师展示风景画。)
(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
老师:请用你自己学过的美术知识对这幅画进行评析。
(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复习了透视、构图知识。)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
老师: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自己去发现和表现。
(老师继续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学生(边议论边发言):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此时,学生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2、课堂外
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3、课堂内
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课后简析:
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校园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导入
课题生动自然,学生兴趣高涨,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绘画积极性高,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课堂教学,课课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具有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
您可以访问本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发 现 与 表 现》相关的文章。桥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在线字典〗 执教者: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中学 田丹丹 指导老师:戴高桃 黎丹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2课
一、教材分析
根据教参中对教材分析,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参原意“在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运用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质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在具体分析学生情况时,考虑到今年我校七年级的学生,美术基础还比较薄弱。并且,在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使用的是艺术教材。纸质材料的教学,仅上了平面的“艺术档案家”、“脸谱”制作等课,没有进行其他可相对应或铺垫的纸质材料或立体练习,学生对纸的性能不够熟悉,纸质立体制作的能力也会相对薄弱,一纸成型的设计对于他们可能会有较大的困难。因此,使用综合学习的方法,不拘泥于单纯的纸质立体构成,首先通过展开对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探索,激发对梁知识的探索热情、了解梁建筑与生态的密切关系、环保意识、对梁外观的审美意识„„再来进行纸质立体造型尝试,可能会达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的效果。
具体的教材、学生现状分析后,决定扩大教材内容,降低难度,以利于适应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的认识和学习。最后,把教学活动定位为:学习的历史,的种类、认识的起源、作用、外观与基本结构;学习收集资料,总结学习结果;理解梁建筑艺术与环境的和谐美的重要性,建立环保意识;利用纸材进行立体的梁制作。
二、教学目标
1.进行梁的实地考察或收集有关梁的资料: 2.利用纸材制作纸立体梁模型;
3.写一篇与梁有关的文章(或故事,资料、考察报告均可);
4.尝试制作或绘画出一座有创意的梁模型(可独立完成或自愿组合小组完成)。
三、课前准备
学生:1.查询梁建筑资料或有关梁的历史,故事等等(可从过去学过的课文中、图书馆、网上查找)。
2.常规用具、剪刀、胶水等。
教师:1.查找梁建筑资料,做一个关于梁的课件。2.纸质梁折叠尝试。
四、教学过程
1.教师引入
——给大家讲一个的故事(战争中,一位工程师炸掉自己亲手设计建筑的心爱的大的故事);
——唱一首的歌曲(一位学(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生希望架起彩虹,让老师走遍祖国大地的心愿);
——引出的功用:架交通,毁阻隔。梁对现代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2.学生互动与课件演示结合。(1)的常识。
——谈谈你所知道的,包括的故事。熟悉的、见过的、特别的。——说一下(中国或世界)梁之最。最古老的石拱赵州; 最多洞的宝带;
最早的闸浙江绍兴三江闸; 最早的十字山西晋祠鱼沼飞梁; 最早的铁索云南水平雾虹; 最多石狮子的北京卢沟;
最后的一座五亭扬州瘦西湖五亭; 最早的一座城市绍兴八字; 梁最多的地区:江南水乡;
公路高架“国门第一”北京四元; 亚洲之最——武汉长江二。
(以上过程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及说明,或学生收集的资料)——大家熟悉的著名梁:赵州、卢沟、南京长江大、美国金门大、悉尼跨海大„„结合课本。——最早的梁形式:石块、石板、木头、木块。——梁的种类与发展:
用途:公路、铁路、高架、立交„„
材料:竹、木、积木、藤、石,水泥钢筋„„ 外观:平、拱、曲、折„„
材料与外观: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练。木:独木、木板,浮,木架„„ 石:石、石拱„„ 铁木结合:铁索„„ 综合材料:钢筋水泥„„
——建的一般位置:溪流、沟壑、江、河,湖、海、水面、平地,空中„„ ——的延伸:楼梯、天梯、娱乐设施„„(2)梁的基本结构:
起支撑作用的部分:桩、墩、拱、梁、架、柱、索; 交通部分:面;
安全和装饰部分:护拦;(结合课本)(3)折叠简易的纸质梁(教师演示基本方法;学生课堂作业 :运用各种方法,折叠纸质梁)。折纸:成型;装饰(也可酌情不演示)。
(4)想一想:如何设计一座现代梁模型?(参照课本了解现代梁的结构,选择纸质材料或其他材料,在下一课时,设计一座实用、美观、环保的未来梁模型。)
五、评价
开一个小型展览会,展示资料,折叠。同学互评。(参照课本评价标准)
六、课后拓展
1.注意观察我们平时所遇到的以及的延伸(可画速写),继续收集梁资料。2.做一纸成型梁卡或画(做)新型现代梁(独立或自由组合小组完成)。3.写一篇的报告(故事、资料均可)。4.展示所有作品(文章)。
(分班级或做多媒体课件展示〕
您可以访问本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桥》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