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
逐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块上一节课,我昨天从集市上买了一个很漂亮的小鱼缸,顺便买了6条金鱼放在里面,可今天早上发现我的金鱼全飘在了水面上,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难怪人们常说“氧气是养生之气”。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认识物质的主要环节,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呢?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内容。
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们观察
【提出问题】①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并通过你的观察描述其物理性质。
学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提供资料】课件上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水中溶解有氧气吗?
学生:有
问:什么事例能证明
学生可能回答水中有生物存在,生物离不开氧气
【图片】河塘中的增氧机
问:水中有氧气,又为什么用增氧机,说明水中溶解的氧气多不多,易溶解在水中吗?
学生回答--不易
引出水中溶有氧气,水中溶有氧气不多(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指导学生归纳出氧气的溶解性。
学生: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
师: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
实验证明,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图片】液态氧气 固态氧气
通过上面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学生总结:
【板书】
一、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不易溶于水。
【PPT】
师:研究气体物理性质通常从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等这几方面探究。
师:生活中同学们知道氧气可以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
学生可能回答----液化气、---------等
师: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吗?你们能否通过生活先来假定这个结论!
学生:化学性质活泼
作出假设: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
师:今天和同学们共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活泼还是稳定。同学们已经知道在生活中很多物质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那在纯氧中的反应有什么不同呢?我们通过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来一起探究。
【板书】
二、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PPT】师:根据实验提纲,做演示实验。
注意:实验中不要将玻璃片拿掉;将燃着的可燃物从上至下缓缓插入集气瓶中,以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反应。切不可直接把可燃物插到集气瓶的中下部,否则燃烧产生的热量驱动物质膨胀,会将集气瓶上部尚未反应的氧气排出,反应时间缩短,现象不明显,不利于观察。
现象总结:
空气中:持续红热,无火焰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比较: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分组实验】
师:下面各组分别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
(1)分工合作,有实验者也有记录者
2名操作员,1名记录现象,其它是观察员。
(2)发现问题要记下来思考、讨论。
师:下面实验开始
教师巡视并指导,发现问题,同时记录。
【学生合作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师:实验要求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分别燃烧,和同学们共同探究现象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PPT】师:根据实验提纲结合学案上的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并填写相应的学案部分内容。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
空气中:明亮的火焰,黄色火焰
氧气中: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
比较: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
【问题讨论】
问题1:铁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学生回答----不能
问题2:铁在氧气中能燃烧吗?
能不能怎么办?做实验来看!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合作探究。
总结现象:
空气中:只能加热至红热,不能燃烧
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
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相关部分)
下面把这个化学变化表示出来【学生板书】
【板书】1.碳+氧气二氧化碳
【板书】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板书】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问题讨论】
问题3: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你估计是什么原因?
防止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延伸:那么铁丝放入集气瓶后能否接触到集气瓶内壁?
操作不规范,铁丝碰到集气瓶内壁导致集气瓶炸裂
问题4:铁在空气中点不燃,如何在氧气中点燃铁丝?
学生:在铁丝的末端系上火柴杆看来目的是?
引导学生回答:给铁丝预热,提高铁丝温度,利于铁丝燃烧,火柴杆起引燃作用。
问题5:火柴杆点燃后什么时候伸入氧气瓶最为适合?书上面是如何要求的?
学生:火柴杆即将燃尽时
师: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否则火柴杆燃烧将消耗大量氧气,以免火柴梗的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影响铁丝燃烧
问题6:铁丝为何绕成螺旋状?
引导学生回答: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提高铁丝的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问题7:如果你发现铁丝生锈了,你认为对实验有影响吗?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回答:有影响。没有除去铁丝表面的氧化层导致铁丝不能燃烧
问题8:铁丝细点好还是粗点好?
引导学生回答:细点好。
分组回答:
师:
(1)各组实验是否成功?
(2)在实验中发现了哪此问题?组内发现了哪些问题?
(3)组内如何认识的?
(4)其它组认同否?(如果有同学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点拨)
师: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同学们发现可燃物在空气中还是在氧气燃烧更剧烈?
学生:氧气
师: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比较活泼还是比较稳定?
学生:比较活泼
师:甚至一些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在纯氧的帮助下却能燃烧,这种化学性质就是氧气的助燃性,也说是氧气能支持燃烧。
【课堂小结】
第二篇:氧气教案
教学重点 1 氧气的性质。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交流与思考:氧气的存在和用途。
交流与思考:氧气的存在和用途。
教师提出问题:氧气的存在形式?你都知道氧气有哪些用途?
氧气存在于空气中, 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在医疗、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氧气为什么有这些用途呢?这和氧气的性质是分不开的。我们先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环节二:实物展示与多媒体教学: 氧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物理性质,教师予以补充。同时播放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多媒体课件,并总结如下: 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2.标准状况下,密度(1.429 g/L)比空气(1.293 g/L)略大 3.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30mL O2 / 1L H2O(室温)
4.三态变化
101kPa 时,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钢瓶中。
环节三: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设问:氧气为什么比较活泼?氧气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认识它的性质呢?生活中你已经有什么经验?氧气除了助燃,还有什么性质?教师提示:通过实验让氧气发生化学变化,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它的化学性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能否设计和实施一些化学实验来学习氧气的性质呢?
教师为此准备了几种物质,木炭、硫、铁丝、镁条,特意指出这些物质分属于不同的类别,你们想想怎样才能让它们与氧气发生反应?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基础来决定是教师自己演示这些实验,还是学生分组自己完成这些实验。由于学生初学化学,对实验既感兴趣,同时又担心安全问题,所以教师要关注实验教学的细节,启发学生全面思考问题。例如,铁丝和氧气的反应,实验步骤应该讲述清楚:把光亮的细铁丝(已经打磨干净)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缓缓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先放一些水或者细沙),观察现象。同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成光亮的铁丝?(除去表面的氧化层)2.为什么下端要系一根火柴?(起到引燃的作用)
3.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使更多的铁丝获得较高的初温,反应容易进行。)
4.为什么要等到火柴几乎燃尽时才将铁丝放入集气瓶中?(防止火柴与瓶中氧气反应,降低瓶中氧气浓度,反应难以进行。)
5.为什么要将铁丝缓缓伸入集气瓶中?(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能持续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6.为什么预先在集气瓶的瓶底放入少量的水或沙子?(防止高温物质溅落到瓶底而使瓶底炸裂。)
7.为什么铁丝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只产生红热现象?(氧气的浓度不同)。这样的实验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避免学生只是看热闹,而学不到什么东西。
小结: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铁丝、硫、木炭等物质反应。
案例展示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氧气
授课教师:贾学倩(北京市一零九中学,中学高级)【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题《氧气》,新课程标准上是这样规定的“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基于对课标的理解,基于学生的认识发展,我把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作为教学重点,把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和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作为教学难点。教学成功之处:
一、课程的引入,采用了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新知识产生熟悉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二、物理性质的总结,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使学生明确通常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哪几个方面便于今后学习其他物质。
三、充分运用教材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部分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学生参与度高,从课程的引入,到观察物理性质,验证气体,观察现象,描述现象,找共同点,各个环节,都有学生的充分参与。
教学不足之处:本节课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的都是化学的理念,不足之处是,没有继续进行提升,从生活回到化学中去,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体现的不足。限于课堂演示的条件的不足,硫的燃烧并未在通风橱中进行。
学生存在的问题:描述现象不全面,不准确。还需要在后续学习中继续加以练习。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定义没有全面的理解,不能正确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了解到化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对于学科理解不深刻,目的性不明确,比较盲目。
本人最大的收获:通过准备这样一节课,我觉得备学生比备教材更为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上出一节有质量的漂亮的课,学生才有可能在这样的课堂中更有效地开展学习。
虽然这节课诸多老师给予了肯定,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常常反思、学习,不断改变我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长此以往,就会找到更好、更适合、更完善的教学设计。
第三篇:氧气教案
第二节:
氧气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与碳、磷、硫、铁的反应现象及在空气中的现象,并对二者之间进行对比。
2:理解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3:知道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表达能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反应的实验现象及产物。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实验准确的描述反应现象。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
演示实验法
观察法
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言】在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需要它,没有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这是什么呢?(对,是氧气,看来你们的常识还是不错的。)这个谜语对你们是否有点简单,那么你们知道节日庆祝会飘在空中的气球里为什么不充氧气吗? 【学生活动】 思考
【师】为什么不充氧气,那么我们就来先学习氧气看看是为什么。通过刚刚的 谜语你们能从中知道氧气的哪些信息呢,请同学们看一看书的34页第一段,看看书上还介绍了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板书】 第二节 氧气
【师】解析谜语中的信息。指导学生就书34页第一段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总结。注意是不易溶。另外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若气球中充氧气则会下沉,而不会
漂浮在空气中。
【板书】
一、物理性质:无色 无味
不易溶于水
密度比气大
【师】我们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氧气也是无色无味的那么我们怎么去区别它们呢?如果你们不知道那么就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实验,也许你们能从中找到答案。同学们在观察我做的实验时,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有什么特殊的变化,如:有无颜色的变化,发光或者其他等等。
【演示实验2—2】演示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观察的记录。演示完后联系学生对实验观察现象的回答,教师做总结。
【师】现在请注意,我将几滴澄清石灰水滴入瓶中。会有什么现象呢?(在绪言中我们知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下面我们就来对比一下木条在空气和氧气中有什么现象。【学生活动】
观察实验 做记录 讨论
【板书】1:与碳反应
空气:红热
氧气:发光 发热
产物是二氧化碳
碳+氧气→二氧化碳
【师】实验观察完了,那么现在你们能不能将空气和氧气区别开来。对,我们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如果木条能复燃就说明它是氧气,相反则是空气。【板书】
区别空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为氧气
【师】刚刚同学们观察了碳与氧的反应,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那我们在来看一下硫在空气及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存在什么区别。在做实验前请同学们打开窗户。因为这个实验会产生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演示实验2—13】硫在空气中燃烧,迅速将其放在氧气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 观察现象 做记录
【师】
现在请同学们来总结刚刚的现象,(适当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对硫在空气、氧气中的不同现象做对比,分析原因。而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叫二氧化硫。
【板书】 2:与硫的反应
空气:淡蓝色火焰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氧气:蓝紫色火焰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是二氧化硫
硫+氧气
→二氧化硫
【师】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的差别只在于火焰的颜色,而产物都相同。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呢?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它们的区别之一就是氧气含量的多少。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其实物质在空气燃烧中时其实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因为二者只存在氧气浓度的差别。【板书】
结论:物质与空气反应的实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师】 那么除了碳、硫能与氧发生反应,你们还知道什么也会与氧发生类似的反应吗?对,还有磷。那请同学们写一下它的文字表达式。【学生活动】书写反应式
【师】磷、硫、碳是非金属,那金属会不会与氧气反应呢?你们知道铁为什么长时间在空气中放置会有铁锈生成吗?铁锈又是什么呢?铁锈是什么颜色(红褐色)
【学生活动】
思考
【师】
那么你们见过铁燃烧吗?其实铁能燃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铁的燃烧。看看它的产物是不是红褐色的。但是看的过程中请你们思考铁是在什么条件下燃烧的?
【演示实验2—14】
铁在氧气中的反应。
【师】在做这个实验之前呢,请同学们注意我在氧气的瓶中加了少量的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
观察
做记录
【师】引导学生就观察的现象作讨论,对比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学生活动】
讨论
听讲
【师】 铁燃烧了吗?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在空气中是怎样的,氧气中又是怎样的。
【板书】 3:与铁的反应现象: 空气;红热
生成了黑色固体。
氧气: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热
黑色的物质生成 【师】
讲述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
铁 +氧气
→
四氧化三铁
(纯氧)
【师】
现在我们回头想一想之前的问题,为什么要在里面放水。【学生活动】
思考
讨论
回答
【师】
其实当铁被烧红时温度已经很高了。而现在是铁燃烧了,可想温度应该很高吧。其实铁在与氧气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为避免生成高温熔融物掉下来时大量的热将瓶子炸裂,所以需要在瓶底加一些水或者沙子。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铁在氧气含量比较高时能燃烧,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说明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板书】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可支持燃烧
【师】铁在空气、氧气中的反应是这样,生成黑色固体,之前我们说铁锈它并不是黑色的,那它又是什么呢,其实它叫三氧化二铁。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长时间的复杂化学变化而产生的。请同学们写出它的文字表达式。【学生活动】 书写 【板书】
铁 +氧气→三氧化二铁
【师】
下面我们在来看一下这几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活动】
思考
回答
【师】
通过以上几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都有氧气参加反应且氧气都在反应物行列的特点,讲述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师】
我们把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叫做化合反应。看看这几个反应都是这样的吧。
把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归属于氧化反应。请问氧反应是指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对吗
【板书】 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生成一种。
氧化反应:有氧气“参与“的反应
【师】
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第四题。来巩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师】 就是在氧化反应中都还存在着区别,就拿铁的点燃和生锈来说。他们的现象存在明显区别。在氧化反应中把伴随有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我们把它叫做燃烧。燃烧一般很剧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那么剧烈,比如铁生锈,它就没有发光发热,还有我们生活中食物的腐烂,酿酒等等他们都进行的很缓慢,不容易被察觉像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师】
那么我们学习了氧气这么多知识同学们知道它除了可以共呼吸外还有什
么用途吗?
【学生活动】
思考
回答 【师】
总结用途
【板书】
供呼吸
支持燃烧
炼钢、、、、、、【总结】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得出了三个二。第一个二:解决了两个问题 知道为什么气球中不充氧气(是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知道如何去区别空气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如果复燃则是氧气)。第二个二:推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个是通过硫与氧气的反应得出(物质与空气反应实质是与氧气反应)第二个是铁的燃烧得出的(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第三个二:知道了两中反应类型,他们分别是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同学们要注意区分。
最后,总结出了氧气的用途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既然它如此重要,当我们急需用它时怎么办呢?比如我上课时哪来的氧气?请同学们下来思考一下。【作业】
习题2、3、5
第四篇: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 氧气
教学目标: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性质。
氧气物理性质教学建议
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对照的作用,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察和描述的顺序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形状,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顺序。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氧气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如许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者让学生想想办法,做个家庭实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氧气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进教学的设想。或者至少也应争取看到录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厂都有生产,液氮在一般大医院用于冷冻疗法。)在气体密度教学上,注意①怎样测定气体密度?它与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气体为什么是混合均匀而不分层? 氧气化学性质
关于化学性质,必须通过观察实验来完成。
为排除氮气的干扰,做在纯氧和在空气中的对比实验,以此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和氧气反应。
在观察实验时,引导学生想到,在没有点燃前,这些物质不和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能否持续燃烧,及燃烧现象,继而观察在纯氧中的燃烧现象,最后是对生成物的检验。在演示中最好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与实际反应有机结合起来,为学习化学反应方程式打点基础。也可把有关的元素符号、化学式注在下面,超前记忆,分散教学难点。
为便于总结分析,将对比实验表格化。从不同角度得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在总结氧化反应的定义时,应注意:
①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并没有说是氧气。这里告诉学生,以后还会学到不是直接与氧气起化学反应的氧化反应。
②演示实验反应剧烈,应向学生指出,定义中并没有包含,可列举铁锈生成的例子。这样使学生学会准确的掌握概念内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五篇:氧气 教案
课时2 氧气
前置作业:
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谈谈你的收获: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
2、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教学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教具准备:
氧气(4瓶)、木条、硫、木炭、细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 教学过程:
导课: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人不吃饭最多能维持生命几天?
生:一星期。
师:人不吃饭最多能维持生命6—7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的环境下,生命只能维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我们这个最亲密的伙伴,是不是应该有进一步的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氧气。
问题一:什么是化学?
答: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问题二:那么氧气是由什么组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由氧气分子构成的。
引导:那么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与组成决定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结构与组成我们都知道了,要想了解它的用途是不是要从性质入手呢?研究物质的性质应该从哪两方面出发?
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引导:很好。大家掌声鼓励一下!研究具体物质的性质都是从这两方面入手,大家要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小组讨论一:这是课前老师用排水法收集到的纯净的氧气,请同学们观察它并结合你们先学的内容讨论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各小组成员将你们的结论说给组长听,组长汇总一下举手发言,以后的每一次小组讨论都这样进行。
组长作答: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师:说的很好。请你到黑板上将你所说的内容在黑板上写下来供大家学习。
老师还要补充一点:氧气有三态的变化
101kpa-183℃ 氧气(无色)→液态氧(淡蓝色)
101kpa-218℃ 氧气(无色)→固态氧(淡蓝色)
展示:多媒体课件总结的物理性质。
引导:了解了物理性质之后,我们用什么样的手段研究它的化学性质呢?
生:实验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接下来老师将通过演示实验为 大家揭开氧气化学性质的面纱。
提问:氧气既无色又无味,通过先学 你们知道该如何检验它的存在吗?
答:把带火星的小木条深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若复燃则为氧气。
师:回答的太好了。那么有谁愿意上讲台来为大家演示这个实验呢?
学生做演示实验。
提问:这位同学的实验操作还蛮专业的。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答:木条复燃。
追问:说明什么?
答: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结论:通常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检验氧气的存在。
过度:氧气还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接下来的几组实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的还能产生有毒气体,所以由老师来完成,大家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演示实验2—3: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边演示边引导:将少量的硫放入燃烧匙中,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然后再将燃着的硫转移至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再次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请一个同学感受集气瓶的温度。
提问: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你看到了什么? 答: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师:很好很全面。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和文字表达式。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写一下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表达式。提问: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原因是什么? 答: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
师:很好,看来大家预习的很全面。
过渡:硫可以和氧气反应,同样的 木炭也可以和氧气反应。演示实验2—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边演示边引导:首先将木炭引燃,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再迅速将燃着的木炭深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提问: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你看到了什么?
答: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师:很好。观察的很仔细。
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和文字表达式。
师:再请一位同学上来写一下木炭与氧气反应的表达式。过渡:以上我们看到的两组实验都是非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那么金属能不能与氧气反应呢?我们用实验来说话。
演示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边演示边引导:把两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取一根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观察现象;另取一根,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即将燃尽的时候,深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答:铁丝在空气中烧成红热,离火变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和文字表达式。师:看看谁能写出铁与氧气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展示:想一想,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 铁丝的燃烧中火柴的作用: ② 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
③ 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在深入集气瓶中的原因: ④ 预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愿意:
学生回答后将答案展示出来。
小组讨论二:实验也做完了,现象也看见了,大家想想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一样吗?说明了什么?
组长作答:不一样,在氧气中反应要剧烈一些。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小组补充: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反应越剧烈。师:同学们认识的高度不一般啊,老师应该像你们学习!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结论。总结: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在黑板上补充学生的板书: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助燃性。)作业布置:
课本36页第1、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布置的前置作业没有给我的课堂带来很大的帮助,原因还是我对前置作业的理解不够到位。听了老师的讲解我对前置作业以及它在课堂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前置作业的宗旨是 基础、根本、开放,并且前置作业是穿插运用的,它在整个课堂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初步的自学教材,把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记下来的过程。并且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不敢放心大胆的将课堂教给学生,生怕他们讲解的不到位,生怕不能够完成课时任务,我还是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影响,没有完全的做到以学生为本。得到这些启发 就是一中收获,我会不断收获 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