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1 20:4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从识字、课文到语文园地,都突出了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这一总旨,其中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三字经,有展现隆重、热烈的国庆场面的《欢庆》,有反映我国在新世纪之初的重大国际竞争中显示实力的《我们成功了》,也有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看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5个生字,会写44个生字,正确书写,规范认真。积累多个词语,会说简单的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由认字竞赛引导学生积累识字方法,创设情景,营造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课时安排】

识字3 1课时

欢庆 2课时

10.北京 2课时

11我们成功了 2课时

看雪 2课时

语文园地三 2课时

第二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内容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从识字、课文到语文园地,都突出了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这一主旨。其中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三字经,有展现隆重、热烈的国庆场面的《欢庆》,有反映我国在新世纪之初的重大国际竞争中显示实力的《我们成功了》,也有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看雪》。相信孩子们通过本组的学习,一定会对我们的祖国,对我国的首都,对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高度的现代文明有较深的印象,爱国情感会得到提升。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4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部分,感受祖国的伟大。

3、认识祖国的悠久历史、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感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

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识字三2课时

9、欢庆2课时

10、北京2课时

11、我们成功了2课时

12、看雪2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总计13课时

第三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8.蒲公英

9.三袋麦子

10.哪吒闹海

习作3

练习

3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17个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2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按例文进行习作,正确规范地写钢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与写字:在认真学好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的同时,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应用,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2.阅读与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书,在课堂教学中保持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同时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3.学习习惯:抓好些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培养,指导学生良好的读写姿势。

四、教学时间

8.蒲公英(2课时)

9.三袋麦子(2课时)

10.哪吒闹海(2课时)

习作3(2课时)

练习3(2课时)

单元测试3(2课时)

总课时(12课时)

第四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简析教学内容和特点 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导语中就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的要求,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风筝》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秋天的雨》和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二、教学建议

根据教材的这些优势,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突出整体性、综合性,立足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内涵。

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比如第三单元,可围绕“美好的秋天”这一主题,把整个单元综合起来,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与创编活动:“秋天的雨,是(有)”“秋天的雨把 给了,”“听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在 ”等等;再结合学习《风筝》,开展秋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快乐;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句,画秋天的景物,进行以秋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让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卢老师就是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一是在阅读赏析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这在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就十分注重引导。如10课《风筝》和14课《蜜蜂》的摘抄训练:“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还有11课《秋天的雨》和13课《花钟》的朗读背诵训练:“我要多读读课文,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这里我们也要注意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二是倡导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像10课的选做题、11课“学习伙伴”的提示语,都是这方面的引导。老师们一旦加强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就会发现很多引导机会,比如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可以引导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花钟》课后让学生填一填表达鲜花开放的不同说法,我们就可以提议搜集描写花儿开放的优美词句,等等。

最后要精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这里我想具体展开谈一谈——习作教学策略。

策略

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口语交际为习作打基础,如:

园地三“写一幅选的或画的秋天的画”: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习作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和积累的好词好句。

园地四“写一则观察日记”:

“口语交际”:汇报自己前一段时间的观察收获(做了什么——观察到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习作:尽量把做了什么,发现什么写清楚,把观察什么写的比较具体,让读者明白你的观察发现,对你观察到的感兴趣。

策略二:加强小练笔

本册教材除了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八次习作外,还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小练笔”。教材中的“小练笔”找到了课本资源的读写结合点,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教材中安排的练笔练习,又不能满足于此,教师要努力拓宽练笔的范围和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

比如,学了《风筝》,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寻找“幸福鸟”,没有找到或者找到后的心情,写一段话;学了《秋天的雨》,可以引导想象秋天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仿写一段话;学了《听听,秋天的声音》,教师可以提供一组声音的素材或实地带学生去野外聆听秋天的声音,写下自己所听到的和感觉到的;学了《花钟》以后,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引导学生写写观察日记。因为是小练笔,所以可长可短,可抒可批,这样畅达。可以是续写式,可以是填补式,可以是感悟式,也可以是自由式。当然,这样做会给老师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备课时必须仔细钻研教材,构思好课文的最佳练笔。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

秋天到了,写写秋风、秋雨、秋果;冬天到了,写写寒风、冰块、大雪。开学了,写下对自己的勉励和希望;学期结束了,向父母汇报一学期来的学习生活。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的源泉,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视观察日记的引导。观察是认识自然,走进生活最好的老师。观察的面宜广,人、事、物、景均可涉及。观察后要及时记录,不计较文章长短,不计较结构笔法,只求真实。一开始,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人,可以观察他的相貌、衣着,也可以观察他在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等;观察事,“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菜场的事”等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大事小事家常事,凡事留心;观察物,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雪雨,下至飞禽鸟兽、花草树木,动态的,静态的,包罗万象,要懂得欣赏。当学生能有意识地将观察所得笔录下来,他们的“材料仓库”就不仅丰富而且有条理,写作时,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观察日记还要经常交流,常用的方法是,将日记本一一挂在墙上,学生可以自由查看,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评语或建议。

策略

三、吊足“胃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有很多,但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之情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信任,首先应该建立在与学生相识之初,并使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

1、重要的第一印象。新学期第一堂作文课,教师走入课堂必须心里有“底”,肚里有“货”。先博得同情:“写作文挺不容易吧?”继而话锋一转:“今天,不妨咱们来换个角色,你们出题,老师即兴口头作文,如何?”当学生搜肠刮肚想出来的作文难题都被老师迎刃而解的时候,学生发自内心的惊讶、佩服,就会转化为对老师的信任和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2、经常流露对文学的爱好。课内课外,常和学生聊聊,比如说,小时侯爱看的书,古今中外的文人轶事,自己写文章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欣赏的好词好句等等,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勤奋好学与文学功底。强烈的向师性也会激起他们多看书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经常举行一些读书交流会,师生共同品味读书的乐趣。

3、表现出对学生真心的理解。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胸中的积蓄写出来,不说假话空话,表达真情实感。作为教师,一定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学生消除心中的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表现真实的感情。

4、善待学生的作业。教师杂务多,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有时候一忙,就暂时搁置了,疏不知,这伤害了学生满怀期待的心!一篇作文,就是一颗真心,教师不但应该及时阅读,而且要对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9、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

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10、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

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 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 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11、秋天的雨

教材分析

《风筝》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憧憬”“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3、体会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幸福”;学习小伙伴们在伤心失望时仍然充满希望,不断找“幸福”的信心和勇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雨吗?谁来说说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关于雨的课文?(《春雨》《雷雨》等)试着背一背。

2、秋天的雨给我们送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二、播放画面,感受美景

1、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你们想欣赏吗?(学生欣赏美丽的多媒体画面)

2、秋天的雨景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三、动情朗读,文中寻美

1、个性化读书。(自主读)

2、展示朗读水平。(读中评)

3、默读感悟,集体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2)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分享“收获”的快乐。(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相继出示课文的有关句子及相应画面。)

四、小组研读,互动探究

同学们通过读书交流,明白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现在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自由组合,深入研读。

1、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你感兴趣的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秋天的雨给植物染上了哪些颜色?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3)你最喜欢这一段中的哪句话?为什么?怎样读好你喜欢的句子?(学生研读,老师巡视参与其中。)

2、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我看到我闻到我听到(发现)植物(图)颜色水果(图)

五、心灵对话,交流体验

各小组汇报交流,其他小组可提出疑问,老师适时点拨、鼓励。

六、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七、引申创作,体验成功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学生自由组合,创编歌词;

3、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作者朗读;

4、配乐试唱学生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八、积累运用,拓宽发展(三题任选一题)

1、收集课内课外描写秋天的词句,贴到墙报上。

2、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画下来。

3、和爸爸、妈妈去秋游,把自己看到的秋景写下来。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材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学生初步接触诗歌,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使他们走进诗的世界,感受诗的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教学难点:创作诗歌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七、作业 自编一首诗。

语文园地三习作

教学准备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2.搜集秋天的资料。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3.教师小结。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第五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

本单元的总目标:

1.通过“圆明园的诉说”,让学生了解从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晚清中国的侵略罪行。初步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2.了解侵华战争的有关历史,了解战争的罪恶,了解面对民族灾难史自己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3.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尤其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

4.总结历史教训,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他们振兴中华的遗志。本单元所体现的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等内容要求。

本单元各课内在联系:

本单元包含《圆明园的诉说》、《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四个活动主题。“圆明园的诉说”通过了解圆明园曾有过的辉煌和被毁灭的悲剧,在令人痛惜的对比中,引导学生追溯自1840年以来,外国侵略者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使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痛斥了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的滔天罪行,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发现铁证如山的史事。然而,在这一段黑暗的历史中,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战斗,所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前仆后继、团结一心,终于迎来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帮助学生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为的就是让他们牢记历史教训,体会到“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这样一个时代使命。可以说,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安排,既避免了严格按照时间线索细说历史而引起学生乏味的情况,又相互关联、主题鲜明,给学生更大的警惕和震撼。

第一课 圆明园的诉说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渐丧失了主权,遭受了巨大的民族空难。

2.让学生初步感受“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前查阅清朝鸦片战争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园林今昔

1.师简介:圆明园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玉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它有着精美的建筑和数不尽的文化珍宝。今天我们就要一同走进这座万园之园。一起去感受这一代皇家园林的秀美风光。2.圆明园今昔风光。

二、谈体会、质疑,深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想说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1.指生谈体会。2.老师和学生一起提炼出学生提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如:

(1)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

(2)清朝政府和军队干什么?

(3)当年圆明园被抢走的珍宝有多少、现在去向如何? 3.小组同学结合了解到的有关清朝历史知识,讨论问题。4.小组选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师小结:一座经营了150多年,综合中西建筑艺术成就,聚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典籍、世界上少有的壮丽宫殿和园林。在惨遭侵略军大肆抢掠和焚烧后化为乌有了。这还只是中国百年屈辱中的小小的一页。

三、拓展延伸,了解历史

1.你们看,这是鸦片战争前和鸦片战争后的两张地图,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地图)2.学生发言,谈感悟。3.那我们的领土哪里去了呢? 4.学生结合所查资料讨论。5.师小结:是啊,1840年,英国用鸦片、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屈辱求和,于1842年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赔款二千一百万两,此后又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下面让我们来浏览一下这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吧。(出示条约)

6.同学们你们看了想说点什么?

7.师:“落后就要挨打”,那么我们如何摆脱“挨打”的处境呢?

8.学生讨论发言。

过渡:现在很多人提议重新修建圆明园,你们认为是否需要修建呢?我们来展开一次辩论,一同探讨这个问题。正方观点是同意修建,反方观点是不同意修建。

四、开展“圆明园是否重建?”小辩论。1.小组内讨论 2.班内辩论

师小结:无论建还是不建事实上并不重要,关键是作为每一个人中国人我们都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我们的五星红旗增光添彩!

最后让我们在《红旗飘飘》优美动听的旋律声中结束这节课,为着我们的五星红旗能永远飘扬在世界的东方,让我们共同努力来振兴中华。

五、课后拓展

在教室的后墙上贴一张圆明园遗址图片,并在旁边挂一本感言本,让学生再上网或到书籍中寻找一些与这段历史相关的资料,好好阅读,并且可以粘贴图片,发表感言。

教后小结:

第二课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史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各种滔天罪行。

2.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活动重点: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真实历史,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活动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推荐读书书目(如《南京大屠杀》一书)和部分网站,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渲染情境

1.可以放雄壮浑厚的大合唱《黄河大合唱》。

2.教师激情谈话:“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全中国”嘹亮的歌声唱出了我们中华儿女几代人的心声,保家卫国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中,有多少我中华儿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尤其是八年抗战,那是用血肉之躯筑起来的万里长城,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20世纪30年代,日本,这个与我们只一水之隔的近邻,大面积发动了对华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野蛮、可耻的一页。尤其是1937年12月13日,一个血腥的日子,一个震惊世界的日子。这一天,日本侵略军攻陷了南京城,一场野蛮的屠杀开始了,30多万中国人倒在了血泊中,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

二、情境再现、回顾历史

1.放南京大屠杀有关图片。(由于考虑到学生年龄还小,可以选取一些不太血腥、残忍的图片)2.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话?

3.回忆历史,我们的心情是沉痛的,亲手去揭自己身上的伤疤很疼,甚至会疼到骨子里。但我们必须去揭,只有永远会痛,才会永远不忘历史的耻辱,激励自己不断前进。下面请同学们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同学听。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按“亲历者”、“日本老兵的回忆”、“国际友人的见证”三个专题来搜集。)4.开展读书交流会。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搜集资料的类别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分别组成三个专题小组,进行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5.教师补充中日甲午战争资料,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历史,激发起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6.小结:从以上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日本对我国发动了多次战争,在历次的侵略战争中,大量地掠夺了我国的财富,并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阅读课本50—51页,进一步了解战争的后患。

三、组织“热点新闻”追踪讨论会 1.师生结合资料交流:

(1)齐齐哈尔遗毒事件

(2)中国劳工刘连仁的故事

(3)731部队细菌战

2.面对这铁证如山的史实,大家知道现在的日本政府是什么态度吗?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说南京大屠杀是为了排除抵抗,甚至说纯属捏造;而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安全等等,在日本,许多无知的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日本首相小泉每年都要去参拜靖国神社,大家知道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吗?

(1)课件展示—罪恶的焦点—靖国神社。

(2)看一则新闻。标题为“我国就日本首相再次参拜靖国神社表示强烈愤慨。”

3.介绍“苏向祥”事迹,进一步了解当今日本政府对此的态度,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四、拓展升华

1.有人说,过去了的不要再提,也有人说,我们要世世代代记住民族的仇恨,你怎么看?

2.为了让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为了让那些不知情的人永远不忘记他们的祖先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请拿起你的笔,让心中的话流淌,给日本不知情的小朋友写一封信,把你最想说的话告诉他们。3.学生写信。

4.交流一至两封信。(可能大多数同学都没写完,也可以课下以展览的形式交流。)

五、延伸活动

1.把搜集的资料做成剪报,办一期班报展览。2.把今天课堂上你印象最深的事讲给你的亲友听,要求他们听后在你准备好的本子上写上一句他们最想说的话,并请他们签名,一星期后交流。

3.师生共同想办法,争取观看《南京大屠杀》电影。教后小结:

第三课: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活动目标:

1.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

2.爱戴革命先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活动重点难点:

了解历史上中国人民对外抗争的史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活动准备:

1.搜集近代以来反抗压迫、抗击侵略的人物及事件图片资料。2.了解4月5日、7月1日、8月1日、10月1日等特殊日子的纪念意义。

活动过程:

一、唱响国歌

1.教师激情谈话: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都会唱起那首雄壮而又催人奋进的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今天让我们一起唱响这首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同学们,当你唱起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3.小结:是的,这首歌在战争年代激励着亿万同胞团结一致,以天下为己任,为挽救祖国的危亡而斗争。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有多少革命者在它的鼓舞下浴血奋战、英勇冲锋,一个个战士倒下去,千万个战士又冲上来┅┅,就是在今天我们唱起它,依然像是听到了战斗的号角,鼓舞人心,催人前进!

二、回顾历史

1.师:从列强闯入中国的那一天起,中国人民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斗争。他们不屈不挠、奋发图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

2.观看教科书

(1)三元里人民抗英故事

(2)五四运动

3.学生交流从以上历史事件中得到启示和感受。

4.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人物和历史事件,然后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5.教师补充英雄故事集名言

(1)吉鸿昌的故事。

名言: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2)冯玉祥的故事。名言:救民安有惜肩日,革命方为绝顶人。

三、难忘的日子

1.师:每年我们都会度过这样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5月4日,7月1日,8月1日,10月1日┅┅ 为什么在这些日子人们都要举行一些活动来庆祝和纪念它呢? 2.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这些日子的故事。

3.在这些日子当中最值得我们纪念的那个日子?为什么? 4.播放《开国大典》短片,重温“10月1日国庆节”读58页的文字,了解国歌的来历。5.交流对国歌的了解。

6.欣赏诗歌: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加倍珍惜!

四、故事会

1.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同学们一定看过不少这样的电影,比如《小兵张嘎》,你还看过哪些?

2.学生上台讲自己看过的抗日英雄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1.把自己了解到的抗日英雄故事讲给自己的小朋友听 2.看一部爱国电影,并写出观后感出一期专栏。

六、再次唱响国歌,在国歌声中结束本课。

教后小结:

第四课: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 活动目标:

1.总结历史教训,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他们振兴中华的意志。2.教育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爱国情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明确自己的责任。

活动重点:

1.学生体会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国家繁荣昌盛而付的

艰辛,体验国家的发展是多么的不容易,增强为国效力的责任。2.总结历史教训,激励学生向革命先辈和爱国志士学习,牢记自己的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活动准备:

搜集名人名言以及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名人、故事。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每当我们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当我们听见庄严雄壮的国歌声,每当我们看到一幕幕浸透着民族优秀精神的感人场景„ „我们都为之激动,为之肃然起敬。在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奋斗中,有许多仁人志士,革命先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们的故事。

二、寻找建设者的足迹

1.学生汇报,建国以来我们的先辈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力,汇报收集的人物以及故事(如李四光、时传祥、袁隆平等)。2.出示有关名人的故事。3.感悟,鼓励学生说说。4.读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贾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范仲淹

问:你对这些名言是怎样理解的?你想到了什么? 5.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收集的材料。

三、揭示 “振兴中华”之内涵

1.指导学生读教材,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2.小组交流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名人故事。3.开故事会

(1)讲解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2)简介梁启超生平,阅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3)介绍自己最敬仰的爱国志士和革命先辈的事迹。

四、“振兴中华”我先行 1.教师提出问题:

(1)现在振兴祖国的内容和任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谈谈自己如何对振兴祖国作贡献。2.小组活动,制作“振兴中华”卡片。3.集体交流卡片内容。4.启发学生谈本次活动的感想。

5.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应当尽自己的所能,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五、课后延伸

1.摘抄古今中外的爱国志士的名言。2.读有关青少年刻苦学习的故事书。

教后小结:

下载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精选5篇)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杨氏之子》、《晏子使楚》、《 新半截蜡烛 》、《打电话》以及一个 《口语交际•习作》和《 回顾•拓展》。 [教材简析] 第......

    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1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一班、七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更大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职能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2、 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交流计算方法的......

    第三单元 感受真情 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 感受真情 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眯、惑、丹”等37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倾、逢、挽” 等59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案

    大保当小学 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案课 题第三单元教学计划课 型新授课总课时2课时学习内容第三单元教 学目 标1.认识33个生字、4个偏旁和4个多音字,会写20个字......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这几篇课文都展现了不同的地域风景。为学生的写作和积累词语,提供了很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文体都是小说,主题是少年生活。所以教学重点为两个:一是小说的学习,通过情节、语言,分析感受人物性格,理解作者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建议采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备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