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忆读书》教案
《忆读书》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忆读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忆读书》教案1忆读书冰心
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
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
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
’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7分钟)
引导学生先分组分任务讨论学习课后的字词积累,然后每组自由进行交流学习。
1、给下列的字注音:
宴、凯、笸箩、丢、催促、凑、罡、煞、堆砌、寇
2、词语解析:
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忆读书》教案2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清记叙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点拨,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不断的提高学生修养。
二、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四、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字音,在文中圈画出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通课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文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4、读出疑问,能够把文中一些不能理解的词句圈画出来,以便于课堂上讨论解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不错,读书给予我们知识,而知识又富予我们内涵。而读到好的文章,就犹如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读书生活。(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作者及作品
冰心,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作品集:诗集《繁星》和《春水》被人称为“春水体”。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有散文集《再寄小读者》、小说集《超人》、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等。
爱的哲学:童心、母爱、自然美。
三、检查预习
1、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注释,正音释意:
斩黄巾笸箩水浒传消遣天罡地煞朦朦胧胧
气愤填胸(义愤填膺)怒发冲冠惨惨戚戚不能自已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四、新课讲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课文,按照接龙的方式,每个学生读一段,一共是15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对方朗读时的失误与不足。
2、思考:
冰心介绍了自己读了哪些书?分别是什么时候读的?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二)1、请同学指出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说出作者都读了哪些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聊斋志异》《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
这些内容体现了_____哪一中心思想?多读书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自1986年。
4、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以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多读书。享受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欢乐。
六、作业。
1。抄写本文的字词。
2。整理出三条有关“读书”和“书”的名言,写到自己的摘抄本上,并写上日期。
3。查找并阅读介绍作家冰心的文字或者是冰心的作品,下节课请同学分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介绍作者冰心及其创作。
2、导入课文:
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
巴金在谈到少年时代和哥哥共读冰心作品时的感受说: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现在我不能说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给我加添过一点生活的勇气,可是甚至在今夜对着一盏油灯,听着窗外的淅沥的雨声,我还能想起我们兄弟从书上抬起头相对微笑的情景。
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创作之源是什么呢?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圈画出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进行概括,同桌为一组,可以讨论,: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一中心?———读书好
2、重点思考:
问题:本文作者讲了很多读书的好处,那么请同学将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上一节课的感受,概括归纳读书好的“好”字都体现在哪几方面?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同桌为一组,3分钟的讨论时间。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能激发读者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精神享受。
读者可以随着书中的情节和人物的遭遇有所感触,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比如A《三国演义》先是听得“津津有味”,“含泪上床”3段;哭了...又哭了...5段;
B《水浒传》...气愤填胸!7段;
C《声声慢》“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D《红楼梦》起初的感受是....,中年以后、、、、、,这些都使读者获得了一个精神层面的享受,使读者的感情更加丰富。
②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六段,作者并没有读过柳和李贺的文章,那么文章受到表扬也是因为文章功底好。
③读书能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开拓视野:
A七岁时开始读《三国》,一知半解....居然懂了,————自身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B《三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水浒传》当时的历史状况,《红》中朝代家庭的兴旺盛衰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所包含的道理,这些都是作者通过读书获得的。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11段,读书使人更聪明,更善于思考。
3、作者还提到了“读好书”,那么在冰心眼里,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呢?请同学快速浏览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真情实感,引起共鸣的,语言质朴浅显的,哪怕篇幅不长,也能够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
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读好书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借助书本中的道理,能够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身修养,更好的立足社会。
三、提高升华。
1、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文的顺序,指出文章中总结性的语句。
教师辅导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
2、请同学们思考,“书”为谁而读?
是为家长?老师?不明确。我们来回顾一下从古至今的人们是为了谁,或者说的为了什么而读书?
我国古代文人是为了光宗耀祖,升官发财而读书,有“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的说法,当然,也有有节操的仁人志士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书中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伟大的周恩来总理,12、3岁时,从小就有高尚的情操,目标远大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么新世纪的我们应当为什么读书呢?请同学们谈谈。
为祖国,为社会,为自己的未来,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同学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远大的目标,那么我们读书才会有动力。
四,作业布置。
《忆读书》学完了,但是我们的读书之路才刚开始。学完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是,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做有用的人。那么又对你有什么启发呢?是否有自己一直想读却没有读的书呢?写一篇日记。
《忆读书》教案3教学目标
1.整体感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读书好”的四个方面。
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语。
2.简单介绍作者及散文的艺术特色。
3.分析本文“读书好”部分的内容并进行整理、归纳。
二 教具准备
录音机 课文朗读磁带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进入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的时候通常会看到这么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一句至理名言。不错,读书给予我们知识,而知识又富予我们内涵。而读到好的文章,就犹如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简单介绍作者:冰心)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三)正音释义
1.笸箩:pǒ 不能读成puǒ 天罡:gāng 地煞 :shà 怒发冲冠guān
无聊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不能自已 津津有味
2.通过比较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悬念
无病呻吟
(四)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活动与要求
1.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五)交流活动
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4.提问:本文重点写的是哪个内容?(读书好)
学生小组讨论“好”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具体分析,小组整理后回答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系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11段“从读书中……得不到的”
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分析“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在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多读书”、“读好书”的有关内容。
2.分析写作特色。
3.组织讨论(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课容
1.字、词
2.课文所列举的作者和作品名称
(二)分析“多读书”、“读好书”有关内容
1.提问:谁来找找文中哪些话是写“多读书”的?
2.明确:从时间上,种类和数量上来写
3.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小结:最后一段,分析归纳了本文的要点,深入理解了这句话的丰富内涵,体会了散文作品清晰、凝练而富有哲理的特点,相信会对同学们的读书生活有指导意义。
(三)提高升华
1.小结全文。学生活动要求: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指出文中总结性的语句。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请同学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以及作者的读书经历给予自己怎样的启示。
(除关键词语外,提示学生文中的细节,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读《红楼梦》不同年龄、阅历的不同解读等,引起同学的关注。)
(四)迁移活动
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是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绍一篇文章。
(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以至创造真我。)
板书设计
忆读书
中心内容 记叙顺序
获得美感
多读书 : 增长知识
知道写作
提高修养
读书好 时间顺序
读好书
附:《荡寇志》是我国古代小说史最自觉的反动小说之一,是在竭力诋毁《水浒传》中所体现的,它指写了梁山英雄被消灭的过程。书中不少场面写得生动精彩,有意要与《水浒传》抗衡,人物语言也达到了个性化的程度。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角度,从研究文艺思想史的角度,《荡寇志》这部反面教材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忆读书》教案4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有关常识。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深入理解作者读书的体会,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归纳“读书好”的四个方面。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海浪舰甲军营中她度过了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21年参加了茅盾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27年留学美国,一生创作出了许多举世瞩目声誉不衰的小说诗文。她19岁成名,直至老年,度过60多个创作春秋,“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都借日边红。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用古人赞玫瑰花开季节长的诗句来比喻她的一生很相宜,她的创作生涯仿佛是一丛葳蕤的玫瑰,长年开放出清露凝香的花朵,她的散文思路开阔意境深远,她的小说构思灵巧寓意深邃,她的小诗语言清新,格调自然。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4岁始认字,7岁始读《三国志》,11岁就读过“说部丛书”,《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并且自己尝试着写作。读书创作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于是凝成《忆读书》一文。
1、请学生随录音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注释,为其正音、释义。
2、请学生到黑板写字、注音、释义。
悬念笸箩 天罡地煞 无聊消遣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不能自已
1、指导诵读。诵读要求:能准确、清晰地读文,尽量做到生动。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冰心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什么时候读的、什么样的书是好书、3、引导思考,解决以上问题
(1)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简单介绍这些作品,可组织讨论。)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3)、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4)、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1、请学生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查找并阅读介绍作家冰心的文字。(可附图)
3、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听冰心老人给我们讲了她读书的感受,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个感受是什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冰心老人是怎样“多读书”的,下面我们在来看看“读书有什么好处”以及我们应该“读什么好书”。
(一)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关于“读书好”的内容进行概括。
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好”体会的词语: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二)重点思考:
1、请学生综合本文内容以及自己上一节课的课后小结,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
①学习知识,增加阅历,提高能力(尤其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②愉悦身心,丰富情感,获得美感。
③锤炼思维,开阔视野,扩大胸怀。
④陶冶情操,培养雅趣,修养品德。
2、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学生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三)提高升华,总结归纳
1、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
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教师辅助策略:
除关键词语外,教师可提示文中的细节,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读《红楼梦》不同年龄、阅历的不同解读等,引起学生的关注。
3、教师总结归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四)迁移拓展,培养兴趣
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介绍一篇文章。
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从而创造真我。
附: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读书好能扩大知识面
有助于写作
读书体会: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忆读书》教案5教学目标:
1、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
3、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冰心写的《忆读书》板书:忆读书
2、(出示多媒体:冰心的照片)
3、冰心的资料交流
小结: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冰心是文学界的长青树,从19岁成名到晚年仍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是与她热爱读书分不开的。
4、通过课题,你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课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回忆了她一生的读书体会。
1、检查预习,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那我我就出题考考大家,小组抢答(出示课件)
2、默读课文,看看冰心奶奶要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板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交流
读书有什么好处?(结合书上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总结一下)
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得快乐);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长知识);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助写作),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学做人)。
3、要想读懂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还要走进作者的心灵,一起感受她的思想,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2—11自然段,自由选择1—2个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或句子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小组交流
小结:刚才我们重点分析了“读书好”的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4、齐读第11自然段。理解“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总结、概括的作用。(特殊的用法,起强调的作用)
5、多读书:从时间上,种类和数量上来写。7岁—到老还读“万卷书”
6、读好书:
自由读12—13段,冰心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理解:无病而呻 风花雪月
结合本课所学和你以往的读书经历,你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是作者写给少年儿童指导读书的话语,是作者一生读书的经验总结,也是作者读书思想的结晶。今天老师也送给大家三个词:开卷有益、博览群书、择善从之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与书为友,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都能够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教学反思:
《忆读书》是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以《书》为主题的文章之一,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们开始查阅与上课有关的资料,五年级上个学期,孩子们基本养成了查阅资料的习惯,这个学期开始就给他们开辟了资料交流的一个平台。就是根据单元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课件,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评比,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还有效的运用了信息课所掌握的知识,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孩子们拓展知识的一个过程。
《忆读书》教案6学习内容 课题
长春版 六年级上册 忆读书 第一课时
设计者 周节
1、通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目标设定
2、通过默读、速读,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冰心资料 学生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自学)
教师导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导语:
【板书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语言,去结识一下这位爱读书的女子吧!
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
二次备课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字典,正音、释义。
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在学案上给出方法,实效指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
课前观看学案,总结、发现、梳理问题。
合作交流:(互学)
小组长检查,汇报学案的内容。展示点评:(群学)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阅读后完成:
1.读准字音;
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 思考:
小组展示字词学习的情况,展示课文的朗1.梳理文章结构 :理解了文章的顺序,我们看一看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题目中思师归纳讲解。考)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或她 对我们少年儿童的读书有怎样的建议?)课文重点写了这句话的哪个内容? 明确:
2、冰心奶奶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觉得怎么样?(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明确: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明确: 学习内容
课题
长春版 六年级上册 忆读书 第二课时
设计者 周节
1、通过朗读美文,了解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品味平实、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目标设定
2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交流读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1. 重点:品味本文平实、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 难点:通过与冰心的“对话”,体会读书的好处。课件
教师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学习过程
复习导入:
1.指名有感情朗读。2.提问:上节课我们听冰心老人给我们讲了她读书的感受,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个感受是什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前面我们已经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怎样做到多读书,读好书? 互学:
1、通读全文回答:作者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好。读书
有哪些好处呢?请你试着概括。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明确:
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结合课题,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2、“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 明确:
3、细读12-13段回答:
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平实自然,如话家常。作者
作者说要“读书好”,那怎样才是个对书非常有感情的人,你从文中哪能得到一本好书? 明确:
些词句能感受到这种感情?
例:“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一……就……”好处:
比较之后,作者喜欢读哪一类的悲惨。)书?(请从原文中找句子来朗6.指导朗读 读)
总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一本好书呢? 明确:
1、请你搜集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2、迁移活动:有感情地齐读、享受冰心的美文。冰心妙语录一: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的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季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也不是悲凉。――冰心
语录二: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板 书 设 计
有助于写作 读书体会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教 学 随 笔
读书好 能扩大知识面
《忆读书》教案7一、教学设想
1、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同学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同学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同学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身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同学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身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同学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生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同学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2、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的目的是:
①激发同学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同学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同学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3、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同学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
1、书是传达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7分钟)
活动目的:
让同学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同学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褒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同学的团队精神,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同学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
①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协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三)师生座谈
设计说明:(因为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课堂形式可以采用圆桌会议来安排,这样不只有利于同学陈说自身的见解,也有利于在开学之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相互的亲近感)
1、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先带头讲一下自身的读书体会。
2、同学之间交流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引导)
和课堂发言实例:
同学1:看了冰心奶奶写的《忆读书》后,我也有了自身看法。我想说一说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连环画《三国演义》,刚一看马上就被里面的英雄人物吸引了,关羽、诸葛亮……。我最佩服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三气周瑜,借东风大败曹操,真是让人佩服不已,从那以后,我就经常看历史故事,对我国的历史也就略有了解。
同学2:我也认为看书比看电视好,书里面写的优美的句子、情节,在电视中是无法表示出来的。只有自身体会。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朗诵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那一段景物的描写“月光洒在那一片叶子和花上……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多美的描写呀!我觉得我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学3:就是,多读书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协助。我上小学时,妈妈经常给我买各种书籍,比方:《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还有《小同学作文》,各种报纸杂志,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快的提高。五年级时,我的作文还获得全国小同学征文竞赛优秀奖呢。
《忆读书》教案8教学目标
通过“听读——散读——朗读——配乐读”等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印象深刻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
1.“心往神驰”的含义和“驰”的字形。
(1)心往神驰:心神向往。形容向往、思慕之情不能自持。亦作“心动神驰”、“意往神驰”之解。往,去。驰,飞驰。
(2)“驰”的字形:“马”字部首,合体字,左右结构。
2.注音:
酷爱 ku ai 笸箩 po luo 堆砌 dui qi
3.词语“一知半解”、“人情世故”的含义:
(1)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2)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4.积累含哲理的语句:
(1)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5.文学常识:
(1)古代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明朝 罗贯中
《水浒传》 明朝 施耐庵
《红楼梦》 清朝 曹雪芹
《西游记》 明朝 吴承恩
(2)《聊斋志异》 清朝 蒲松龄
(3)《茶花女遗事》 法国 小仲马
(4)《声声慢》 宋朝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故 在文中又称李易安。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词风婉约,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
(5)《满江红》 宋朝 岳飞抗金名将
(6)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人。她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桔灯》曾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著有《冰心散文选》等。
突破口
你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快乐”?
课时布置:一课时
一.导入:请你说出有关读书学习的名句,并说说你的体会。
…… ……
二.教师范读、同学边听边散读课文,整体感知,考虑:作者向我们叙述了怎样一件事?
同学简要概述课文内容:文章回忆了作者从小到老喜爱读书、喜欢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并且告诫后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同学诵读2——11段,也可以师生共读,研讨如何读出情感),理解课文:
(同学默读课文,并圈划文中给自身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交流时说出为什么有深刻印象?)
1.如何体会“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动作、神态描写,表示出“我”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揣测人物心理:假如作者不听母亲的催促,含泪上床,会如何用语言打动母亲,同意作者再看一会儿《三国演义》?)
2.如何理解“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书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了”?
对自身所崇敬的英雄人物之死而悲伤,表示“我”对阅读英雄人物书籍的极大热情。
(设想一下,我哭的内容。)
3.文中语句“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为什么?
叙述“我”对外国小说的阅读兴趣,迫切了解外国的人情世故。
4.提出突破口,如何理解“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和自身的阅读兴趣想吻合;被书中的人物、故事内容、情节所感动;对自身的作文有益;人物刻画传神;能认识历史和异国风情。作者从读书中获得了最大的受益,最大的快乐。
四.接力朗读文本,感悟文本,适时交叉口语交际设计(阅读12——15段):
1.作者晚年的阅读,自认为“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
从文中“精彩的《西游记》”与“烦琐的《封神榜》”;“栩栩如生的《水浒传》”与“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词句中理解。揣测出作者挑选书的规范是:
(1)情节精彩(2)人物生动(3)语言质朴(4)感情真挚
2.作者认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请你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联系这句话,请你谈一谈,你认为该如何读书?
读书好:倡议大家读书,读书有益。
多读书:在读书的数量上给予建议,多读多收益。
读好书:在读书的选择上给予指导,选好书,收益无穷。
总之,读书是好的,但读的不多,或者读书没有选择,都不是真正的读书。
(第个问题略)
五.配乐朗读文本,质疑文本:
第14——15段旨在指导少年儿童读书,不属于作者回忆读书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这是作者写给少年儿童指导读书的话语,是作者一生读书的经验总结,也是作者读书思想的结晶。
六.安排回家作业:
1.造句:一知半解——
堆 砌——
2.请你告诉我们:你读的第一本有趣的书是什么书?你最喜欢的书是那一本?你最受益的一本书是那一本?为什么?
3.冰心的读书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
(第一、二题全班同学都做,第三题给有较好读书能力的同学做)
《忆读书》教案9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二)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三)领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体会。
教学重点:理清记叙顺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教具:PPT,黑板、音频播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
1、导入语:板书题目作者
(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古代北宋诗人)
(经典的书籍不要怕麻烦,多读几遍,多次品味,你才能知道其中蕴涵的真正意义。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徐志摩(现代诗人)提问读发言
表达过读诗,也就是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
(3)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培根(外国)
指出读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
而20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有很多话要说。那么她都说了些什么呢?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冰心是什么人?提问发言
2、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著有《繁星》、《春水》两本现代诗集。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著有《小桔灯》、《寄小读者》(书信),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被称为“世纪老人”。
展示图片:暮年之际仍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在灯下看书的冰心
字词梳理(个别读。齐读,注意字形):悬念:笸箩:酷爱:消遣:天罡:地煞:繁琐:堆砌:水浒传:津津有味:索然无味:怒发冲冠:义愤填膺:为人处世:
根据意思猜成语:个别问,齐读
气愤填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
怒发冲冠: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
若有所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无病呻吟: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津津有味:津:唾液;味:兴趣。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津津有味:形容趣味浓厚或有滋味的样子。
人情世故:人情:人之常情。世故:处世的经验。人情世故是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听录音,边听边整体感知
1、标段落序号(15个自然段)
2、提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个问
(时间顺序作者一生爱读书。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到了中年以后)
3、文中哪句话最能突出文章主题?怎样给文章划分层次?个问,分析,学生答不上来时,可稍微分层次给他们,然后概括段意。
主旨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读书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回忆自己幼时读书的经历。读书好,多读书。
第三部分(12—13)谈“读好书”
第四部分(14—15)点明文章主旨。
三、精读课文
解题:文章题目是“忆读书”,那作者冰心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样读书感受?(个问)
(1)《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两个“哭了一场”——小说的情节安排上给作者非常大的心理触动,哭
(2)《聊斋志异》:这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
(3)《水浒传》:书中人物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4)《精忠说岳》:“没什么印象”爱古典诗词,十分动人的。
(5)《茶花女遗事》林译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的前后感受的对比)
(5)《西游记》精彩(情节对比)《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人物对比)
《封神榜》烦琐《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现代文艺作品的比较:从脑中抹去;(语言风格对比)
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记得写副板书1
(6)第13自然段: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比较)
(7)文章末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过渡语:看黑板,这里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写作手法来表达作者对一些书的评价?(对比)
情节对比、人物形象塑造的对比、语言风格的对比,表达作者对书的好坏的评判。
过渡语:那怎样的书才是好书呢?
情节要精彩,人物形象塑造要如生,语言要质朴,饱含情感——这也是作者评价好书的标准!
副板书2
探究: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齐读)这九个字是冰心老人指导儿童读书的话,结合课文,说说哪些话体现了这九个字所表达的一些意思。(合作探究,同桌讨论,发言)
读书好:强调“好”,好处、帮助,那读书有什么好处呢?找出文中表达读书有好处的句子。——对写作有帮助;助写作板书
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得快乐
从读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学做人、增知识
书看得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欣赏美
——开卷有益
多读书:强调“多”,多多益善。从数量上来说,数量要多,品种要多,涉及古今中外,文史经哲——博览群书
读好书:强调“好”,读书要读好书,追求书的质量。“书看得多了,要会挑选、比较”价值不大的书可以不读。——择善从之
开卷有益——博览群书——择善从之,层层递进!箭头指向
(全班再把这句话齐读一遍,注意重音的把握)
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小组讨论,发言)
(齐读第11节)这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个问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对前文的一个概括和总结。与前文是一个总写与分写的关系。升华文章的主题。
四、全文总结:
(1)叙述的顺序是什么?
全文紧扣题目“忆”字,按时间顺序叙述,条理清晰。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的运用,表达作者评判书好坏的标准,突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老师指着板书,试着让学生用“记叙了…表达了…希望…”总结。)
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作业布置
1、必修作业:积累词语,按格式抄写;翻阅词典了解成语的含义。
2、选修作业:你读的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书?准备一段内容简介,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六、知识拓展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人们只看到辉煌的结果,忽视了辉煌背后付出的艰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到彩虹。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回忆童年,像梦一样)
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灰了青年人的心。(白发苍苍依然要有一颗奋斗的心,要充满活力与生机。)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西游记》(明)吴承恩;《红楼梦》(清)曹雪芹
《忆读书》教案10《忆读书》导学案
晋江二中初一集备组
课前引读:书,是知识的海洋,是精神的粮食,是人类灵魂的彼岸,是人类进步的台阶。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多彩世界,在这里我们读懂了喜怒哀乐!在这里我们跨越时空,触摸历史沧桑……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一份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
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学会读书时分层次筛选有效信息。
2、逐渐学会平时在读书中多思考,善体会。
3、在老师的指导下,拟订自己的读书计划。并将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体会与同学交流。课前准备:自主学习
一.走进冰心(请利用图书网络等工具收集信息,完成下面填空题)
二.读准(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写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老师预留的横线处将这些字词字音用正楷抄写一遍吧)下列字词,并在组内过关。天罡()悬念()笸箩()岳武穆()烦琐()消遣()堆砌()聊斋()地煞()水浒()
若有所失:
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
无病而呻:
风花雪月:
你认为文中还有那些成语或四字词语是需要注意的?请写下来。(不少于三个哦!)
四、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以选材的,课文2-10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我们可以从文中七岁时、十一岁时、十二三岁时 这些词句中看出来的。作者在文中回忆回
课堂互动探究题:
(基础题)一、用1-2句话简要概述课文内容。
概括模式:课文通过作者回忆 的经历及 的经验,从而引导青少懂得。(概括文章内容学法指导: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二、“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久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作者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呢?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读书好”的体会。
读书好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好书的标准: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提高题)三、冰心老人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文中体现出这一点了吗?请找出一个证据。相信你也有类似的读书经历吧,写出一个与大家分享。
当堂拓展,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书
书是我的一只美丽的小船。
在人生的海洋里,它载着我,驶向许多奇妙的港口、岛屿,甚至是险峻的礁岩。
无论在丽日还是有风的天气里,我和它一起,在碧波或恶浪中进行。仿佛有只看不见得手,指点着那些像海市蜃楼一样的风光和人物,仿佛有张神奇的嘴,发出船底和波浪日夜荡出的水声,不停地给你讲生活中的哲理,幻想各种各样的现实。
这是一只不会沉的船,风浪不会把它吞没,大火也不能把它烧光,这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船,它一直航行下去,不寻求任何栖息的港湾。在这只船上,我变得越来越清醒,也变得越来越充实,而且和它一样,祈求更远更险的航行。
读书使我认识人生的意义,创造美好的生活。促使我追求更高更远的人生目标。爱书吧,它将引领你创造绚丽的人生。(节选自刘湛秋的散文诗《书》)
(1)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来写对读书的感受?请举例来分析。
(3)根据例句进行仿写。例句:书是我的一只美丽的小船,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畅游。
仿句:,作业布置:课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知识积累】:
一、文体知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书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题材广泛和写作方法灵活多变;所谓“神不散”,是指散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根据表达方式的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本文属于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忆读书》教案11教学目标:
1.了解冰心及其代表作品。
2.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印象深刻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能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
2.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冰心极其作品的资料。
2、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二、初步读文 理解课文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1、有关书或读书的名言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人谈话 歌德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马克思
2、作家作品介绍:
3.自由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指名读文,思考冰心奶奶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请默课文,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第二课时
同学汇报:(1)按时间顺序介绍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冰心的《忆读书》,感受读书带给人的美好。
1.冰心奶奶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作者认为读书好表现在哪?
读好书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读书有这么多好处,所以作者一谈到读书,话就多了!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读好书
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
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
3.文中还有一句能表达作者读书情感的句子?(我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结合课文内容或自己的读书经历、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所以,我们要:(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
只有:(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我们才能感受到(生齐读)读书好。
附: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忆读书》教案12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学会读书。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学会读书。
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过程:
以所学的《孙权劝学》导入
1、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学生认真听记,初步了解冰心。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
1、“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
学生讨论“好”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具体分析。
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系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11段“从读书中……得不到的”
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分析“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在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3、“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
在欣喜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情况后,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情节要精彩,人物要生动,感情真实质朴。
4、你是怎样读书的?
5、冰心的读书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有选择,然后广泛涉猎,要有恒心。
1、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
以《我与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忆 读 书(冰心)
一、多读书 :自认字后……晚年(从时间上写)
涉足古今中外,读书万卷(从书的种类、数量上写)
二、读书好:写作 情感 知识 思想品德
三、读好书: 挑选、比较
课后反思
这篇文章是冰心晚年写的一篇回忆读书的文章,目的是强调读书好、多读书和读好书。文章比较浅显。虽然浅显,但是对学生的意义是重大的,所以也不可轻视。我先布置学生预习,然后课堂上再阅读,在此基础上以时间为顺序理清全文的内容,重点让学生明白读书的好处及该有选择地读书,用来指导学生日常的读书。整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所预想的教学目的。不足的地方感到课文读得还是少。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文还是应该反复阅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有所感悟。
《忆读书》教案13一、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理清记叙的顺序。(二)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的书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入新课:
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快速阅读——思考活动
1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注释,为其正音、释义。
请学生到黑板写字、注音、释义。
悬念、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消遣、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不能自已
2请学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三)诵读活动
1男女生各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诵读要求:能准确、清晰地读文,尽量做到生动。
2男女生互相提问,指出对方朗读与理解中的失误与不足。
3思考:
冰心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
什么时候读的?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四)交流活动
1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3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六)课外小结
1请学生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查找并阅读介绍作家冰心的文字。(可附图)
3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请学生介绍作家冰心及其作品。
2导入课文:
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净的童心、真挚的母爱。
巴金在谈到少年时代和哥哥共读冰心作品的感受时说:“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现在我不能说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给我加添过一点生活的勇气,可是甚至在今夜对着一盏油灯,听着窗外的淅沥的雨声,我还能想起我们兄弟从书上抬起头相对微笑的情景。”
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创作之源是什么呢?
(二)诵读活动
1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学生速读课文,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2教师辅助策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内容进行概括。
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重点思考:
1请学生综合本文内容以及自己上一节课的课后小结,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
①学习知识,增加阅历,提高能力(尤其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②愉悦身心,丰富情感,获得美感。
③锤炼思维,开阔视野,扩大胸怀。
④陶冶情操,培养雅趣,修养品德。
2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学生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三)提高升华
1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
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指出文中总结性的语句。
教师辅助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请学生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以及作者的读书经历给予自己的启示。
教师辅助策略:
除关键词语外,教师可提示文中的细节,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读《红楼梦》不同年龄、阅历的不同解读等,引起学生的关注。
(四)迁移活动
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介绍一篇文章。
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从而创造真我。
《忆读书》教案14教学目标
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3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多音字。
2.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3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书)
2.我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生畅所欲言
师: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感受。冰心的感受是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忆读书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小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的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在默读的时候思考,把握全文的结构。
生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师巡回指导。
全文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八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概括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掌握生字词。
继续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在阅读中体会读书的好处,以及自己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2.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1.听写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回顾并回答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出示课件9)
文中提到了作者读到的哪些书?从读书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课文,总结
归纳: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红楼梦》等。
通过读书,作者感受到了最大的快乐,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板书:
读书获得快乐
明白大道理(出示课件12)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等词语。
三、细读赏析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齐读课文第1段: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出示课件13)
明确: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出示课件14)
2.默读课文第2—13段,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读书好”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的?)
(2)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明确:全文第二、四、六、七、九自然段写的是“多读书”,并且,在写多读书的同时,也简略地写出了每次读书的不同感受。
(3)作者是怎样写“读好书”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后明确:
板书: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围绕这几个字,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出示课件17)
明确:作者回忆了少年时期读《三国演义》的情形并和《荡寇志》进行了比较;回忆了读《红楼梦》的感受;回忆了自己如何选择书等。
作者认为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才是好书。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出示课件18)
3.作者对《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认为《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在对《水浒传》人物做评价时,作者还通过与《荡寇志》中人物描写作比较,突出《水浒传》中人物性格鲜明的特点。
1.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出示课件20)
(学生交流)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围绕着主题,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读书的好处,并对大家提出建议。文章通俗易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孩子们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学习基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效果较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抓住疑难句子,通过对疑难句子的把握,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不够,希望在下次教学中注意。
《忆读书》教案15教学目标
文章的主要观点读书的好处培养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式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升华感情——提高能力”的教学方式,做到让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程序及教材处理师生活动设计教学反思
↓
↓
↓
↓
1.教师启发学生: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通过课件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学生认真听记,初步了解冰心。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冰心的作品及学生互相交流有关冰心的作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
3.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
问题设计如下:
1)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
2)读书有什么好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
3)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见文中批注)
4)全文哪些句段是写“读好书”的?(见文中批注)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后明确: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3.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探究: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如果让你给课文分层次,怎样分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指名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议论。
注意:学生对分段的出发点不一,分法也不一,只要理由充分,思路正确,教师应该予以肯定。教师的分法供学生参考。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观照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
第二篇:《忆读书》教案
忆读书
》
教
案《
《忆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3、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位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目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教学方法:朗读、探究。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的书带给作者的影响。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2、名言:(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题目中“忆”的内容是“读书”,从题目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著名作家冰心的读书经历以及一些启迪人的经验之谈。
3、作者: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4、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写作此文,主要是勉励青少年朋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
5、学习生字:
津津有味(jīn)催促(cuī)笸箩(pǒ)天罡(gāng)....地煞(shà)荡寇志(kòu)消遣(qiǎn)堆砌(qì)....
6、理解生词。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八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六、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边读百年思考:冰心少年时代读了哪些书?从冰心的读书经历中,你体会到什么?
3、小组讨论:从冰心的读书经历和自己的读书实际,你体会到读书有什么好处?
4、汇报交流,让学生明确读书的好处主要体现在: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形象能激起人们的个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以学生熟知的名著作为例子进行说明)(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3)读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品德修养,懂得真、善、美。(4)读书对协作有很多帮助。
(5)读书还能得到“做人处事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七、教师小结:
概括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八、布置作业:检测题,小练笔《我的读书经历》
九、板书设计:
忆读书
总说——读书感受;
读书经历经验——读书好(美的享受、扩充知识、培养能力、提高修养);多读书(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文学)
第三篇:忆读书教案
<<忆读书>>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积累字词,能够正确的熟记文中重要词汇;(2)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3)学习对比的手法;(4)记叙文的学习方法和认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了解冰心作家,能够掌握冰心主要代表作:(<<繁心>>、<<春水>>、<<寄小读者>>、<小橘灯>>等。)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采取小组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并让学生能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不同年龄阶段读书对她的影响及作者读书的心得。难点:
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过程:
(一):由谜语导入新课:
老师:“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让学生才一物),学生回答:“书”。
老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学生回答:“喜欢”
老师:“那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学生甲回答:“我喜欢科幻”,学生乙回答:“我喜欢人物传记”,学生丙回答:“我喜欢侦探类的书籍”。
老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许多多的名人都和书接下了不解之缘(霍金、毛泽东),诗人汪国真说道:“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作者。”
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二)
1、简介作者、主要作品及写作背景:
(1)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10.05__1999.02.28,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源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为意),现在著名女作家,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主要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小橘灯>>;翻译作品:泰戈尔<<园丁集>>、<<泰戈尔剧作集>>等。
(2)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28日,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回忆了幼年、少年的读书经历,并向青少年们传授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读书经验。2:生字词的掌握:(1):字音
地煞(shà)笸箩(pǒ)无聊(liáo)天罡(gāng)消遣(qiǎn)堆砌(qì)挑剔(tì)勉强(qiáng)无病呻吟(shēn)索然无味(suǒ)怒发冲冠(guàn)着力(zhuó)悬念(xuán)水浒(hǔ)烦琐(suǒ)酷爱(kù)聊斋(zhāi)寇志(kòu)戚戚(qī)不能自已(yǐ)朦胧(méng lóng)(2):易混字
荡寇志(冠)消遣(遗)不能自已(己)人情世故(事)(3):生难字
聊(liáo)①姑且:聊以自慰。②略:聊胜一筹。③依赖:百无聊赖,无聊。④闲谈:聊天。寇(kòu)①盗匪,侵略者:敌寇。②敌人来侵:入寇 煞(shà)①极,很:煞费苦心。②迷信的人指凶神:凶煞。(4):解释词语
津津有味:形容非常有滋味,有趣味。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心动神移:形容某种景色或某种作品特别能够感染、打动人,使人心神随之而动。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什么了。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无病呻吟: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这里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 造作。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自己: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三)、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1:老师先有感情的朗读1--8自然段(老师谦言自己抛砖引玉,以此来带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之后迅速切入文本,达到学生能够自由朗读的效果,并在朗读中画出自己不理解得词语及句子然后课堂交流)
2、注意文中的成语:
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 栩栩如生 无病呻吟 怒发冲冠 3:紧扣题目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内容是:冰心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有关的读书感受。(标题就是本文内容的慨括,主要抓住的是‘忆’字)(四)、分析课文,朗读体味(带问题细读,理解作者怎么写的)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的经历的? ——时间顺序(作者一生热爱读书)表时间顺序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在到了我十一岁时;到了中年以后;1986年;1989年。
2、对于读书,作者有许多的感受,请在文中勾画出描写这些感受的词句,并朗读小组交流。(学生发言讲到(7)、(8))语句时,顺势穿插对比的“知识”和分析“好书的三个标准”)(1)、<<三国演义>>:这是作者都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很是深刻,同时写得最为详细。‘咬了牙’、‘居然’、‘哭’等词,这与后文‘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也相照应。
(2)、<<聊斋志异>>:这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3)、<<水浒传>>:着力描写的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风格。(4)、<<精忠说岳>>:没有什么影响。
(5)、<<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自己能够背诵,写的十分的动人。(6)、林译小说:让我了解到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7)、<<红楼梦>>: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去读同一本书前后感受的对比)。
(8)、对<<西游记>>的精彩、<<封神榜>>的烦琐、<<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荡寇志>>人物的索然无味;及现在文艺作品的比较:①从脑海中抹去; ②心动神移,不能自己;(9)第13自然段: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10)文章末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概况。
小结:①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为“忆读书”服务(写作手法是为文章内容服务)②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三个方面来看,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相对比较)可以看出作者怎样评判好的标准是什么。
③指出文章末句,从总体上慨括了作者读书感受。
全部有感情地齐声朗读第11自然段到文章的末尾的句子。
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可用原文回答。
——A 读书好:开卷有益(对写作有益;读书是最大的快乐,让自己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多读书:博览群书(数量要多、品种要多,涉及古今中外)读好书:择善从之(要学会筛选书籍,文中的认定好书的标准。)B在意义上层层递进,(五)、总结:
(1)全文紧扣一个‘忆'字,按时间顺序叙述,条理清晰。
(2)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老师指着板书,试着让学生用‘记叙了,表达了,希望’来为本文做一个总结。
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是一个非常热爱读书并以读书为乐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真正的含义。
三、作业布置:
1:积累词语,在小字本上按格式抄写;
2:在你人生中读过得书,令你最为深刻的是那本书?在下节课的时候做一个简短的介绍。板书设计:
读书好
开卷有益
忆读书(经历 感受)多读书 博览群书
冰心 时间 对比 读好书 择善从之
课后反思:
在上这堂课的时候,准备还不很充分,因为第一次上语文课,显得有点紧张。但还是应做加强对细节上的问题进行处理,要抓住问题的关键。
第四篇:忆读书 教案
1、忆读书 冰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习对比的手法。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例如: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
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作者介绍
冰心 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著名诗人王昌龄所著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句。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而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是: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之意,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被称为‚世纪老人‛。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 》、《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桔灯》等,主张爱的哲学,‚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三)阅读理解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10分钟)
引导学生先分组分任务讨论学习课后的字词积累,然后每组自由进行交流学习。
1、读。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文中圈记应积累的词语。
2、做。(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笸箩(pǒ luï)天罡(gāng)地煞(shà)消遣(qiǎn)烦琐(suǒ)堆砌(qì)(2)解释下列词语。
悬念:挂念,惦记。
无聊:精神没有寄托。
酷爱:酷:程度副词,极其、非常、特别的意思。作状语。爱:动词,爱好的意思。作中心词。酷爱:状中结构,极其爱好的意思。即对某种事物爱好到了超常的程度。不是贬义词
堆砌:垒积砖石并用泥灰黏合,比喻写文章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以扩大或加长篇幅(如书籍、杂志的文章、讲话)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无病而呻:没有病而发出痛苦的声音。比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风花雪月:原指文学中描写的四种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朦朦胧胧:模模糊糊,不清楚。也可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3、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时间顺序(作者一生爱读书)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到了中年以后;1986年;1989年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朗读体味。(怎样写的)
1、对于读书,文中作者有许多感受,请圈划出描述这些感受的词句,朗读交流。(读书好)
要求:朗读圈划的句子一定要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感。
(1)《三国演义》:这是作者读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特深刻,写得最详细。抓
住‘咬了牙’‘居然’‘哭’等词,这与后文‚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也相照应。
(2)《聊斋志异》:这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
(3)《水浒传》:着力描写的人物,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4)《精忠说岳》:没什么印象。(5)《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能背,十分动人的,写尽…情绪。
(6)林译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7)《红楼梦》: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不同年龄读同
一本书的前后感受的对比)总结:读书好好在哪?
(2)①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2、谈谈自己对多读书‚多‛的理解
多:数量(作者一生读书不停);种类(中外,各种文体)
3、读好书,找出作者带比较的内容。
《西游记》
精彩
《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 《封神榜》
烦琐
《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无病呻吟: 从脑中抹去
真情实感:心动神移
4、归纳一下文章的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二)作业:
你读的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书?准备一段内容简介,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本文涉及的课外读本多,学生兴趣浓厚。适当补充、延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1、作者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目的;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乐趣
第一课时
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â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
hú
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î。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îu,书塾shú,四、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 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教育。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
三、作业
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教学后记;鲁迅先生的童年经历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尤其是百草园的乐趣。三味书屋则让学生感受到了旧式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
3、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明确: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四、作业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教学后记: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马克·吐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了解马克·吐温作品,体会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理清本文结构,提高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体会并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文学的兴趣。启发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尝试表现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结构特点,分析、概括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
2.、体会、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教学方法
预习法、讲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表演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生性幽默,有一次应邀去一个地方演讲。到了那个地方的时候,他先去理了一下发,热心的理发师问他:‚先生,您是外地人吧?‛ ‚是的。‛ 他回答说,‚我是头一次到这里来。‛理发师又问:‚请问,您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说:‚马克·吐温。‛理发师很高兴地告诉他:‚你真幸运,可以和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同名。你很幸运,今天马克·吐温今天要我们这儿来演讲,我想你会去的,是吗?‛‚噢,我也是这样想。‛‚你搞到票了吗?‛‚还没有。‛‚票全卖光了,你只有站着了。‛‚真讨厌。‛马克·吐温说,‚这家伙好像不大礼貌。‛理发师感到有些奇怪:‚他怎么不礼貌了?‛马克·吐温叹着气说:‚每次他讲话的时候,我都不得不站着!‛ 马克·吐温就是这样幽默的一个人,他写的文章也幽默动人,很受人们喜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二、讲授
1、自读 A、读准字音:
伶俐(líng’lì)
差事(chāi)
编辑(jí)
撰文(zhuàn)滑稽(jī)
戏谑(xuâ)
煞费苦心(shà)
猝不及防(cù)
言简意赅(gāi)
乳臭未干(rǔ)
趾高气扬(zhǐ)
诽谤(fěi)B、理解词语
煞费苦心
滑稽
猝不及防
六神无主
俗不可耐
心血来潮
言简意赅
刮目相看
戏谑
乳臭未干
盛气凌人
微不足道
趾高气扬
诽谤(解释见课文注释)
C、尝试用最简短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2、教师范读,学生概括:
A、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干什么? 编了一期《汉巴尼尔周报》,并在上面发表了一篇习作。B、在编报的时候,他做了哪几件事?
三件: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增写挖苦他的注脚。C、作者详写的是哪些,略写的是哪些?
希金斯投河的报道,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增写挖苦的注脚详写,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略写。D、这期报纸产生了什么影响?
(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使这一期《汉巴尼尔周报》大大畅销,使我受到人们刮目相看,整个小镇都轰动起来。
3、速读,试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课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5自然段)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内容。
第一层:(1~3自然段)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第二层:(4
自然段)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第三层:(5
自然段)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
第二部分:(6~7自然段)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三、自读课文,体会。、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布置作业并进行校正:
(上节教案第二步第4小步)
二、再读课文,分析:
1、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在哪儿得到了体现? ‚我认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明孩子。‛
(听到希金斯事件,就想到‚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外乡人的诗发表时,‚心血来潮‛,登入了一段言简意赅、措辞辛辣的脚注,等。)
‚是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
(很认真的去办那一期报纸,‚我认为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是我的责任‛等。)
2、你认为,除了这些之外,作者还有哪些品质?(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正直,有正义感——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指责‛。嘲笑的都是些‚我‛认为应该受到嘲笑的人。
能干——‚这一期的报纸大大畅销‛,‚登记了从未有过的三十三个新订户,还有摆在那里的成捆的木柴、卷心菜、豆子及卖不出去的萝卜……这些东西足够一家人食用两年。‛
胆大——年少却敢敢于嘲笑对立报纸的编辑,于嘲笑那些知名人士,敢于挖苦那个外乡人;敢于面对那些被激怒的人。
有文学天赋——第一次文学尝试就编出了那样的报纸,而且语言‚言简意赅,措辞辛辣‛,能极富灵感地用漫画来讽刺嘲笑希金斯。
3、作者的语言是幽默诙谐而带有讽刺性,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讽刺希金斯的文章标题是带有讽刺意味的‚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还有标题后轻松幽默地抛下一句带自嘲的话‚这是一篇相当粗糙的讽刺文章‛:
那些被激怒的人来报复我的时候,作者写得轻松可笑,如:希金斯‚看到要找的竟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他这样叫我),感到有失尊严,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那位裁缝‚也看不起我,当晚就动身到南方去了‛。作者讽刺他们‚这两个被嘲讽的人,盛气凌人而来,又被我那微不足道的小玩笑激怒而去。‛
形容当地报纸编辑‚昂首阔步,高声喊叫,趾高气扬,欣喜若狂‛,褒义贬义混用,起到了很明显的嘲笑的意味。作者被攻击而需要治疗,却说是‚邀我到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并故意解释道:‚这是他开的小小玩笑。‛正话反说,幽默中充满讽刺的味道。
4、编这一期周报时,作者还是一个小孩,你能从课文中看到作者当时的气味吗?
(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接到编到的任务时,有一句:‚天哪!我真的不想干这类事‛,这当然有第一次干这事而胆层的味道,但同时也是作者儿童的故意夸张的味道;
讽刺希金斯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这是因为作者年小而不能考虑周全。
写叔叔生气时,心里发牢骚:‚我想,如果他考虑到我对报纸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考虑到,我这样做,是出于感激他对我的爱护——他心里应该明白这是最主要的方面——他就不该如此大动肝火。由于他离家出走,他碰巧避免了查究、苛责与诽谤,逃脱了对他的攻击。‛
5、叔叔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后来变得温和了?
(怕损及他的声誉,使报纸的销量受到影响)
(看到了新登记的三十三个新订户,还有摆在那里的成捆的木柴、卷心菜、豆子以及卖不出去的萝卜——这些东西足够一家人食用两年!)
三、学生自读,自由提问,教师回答学生质疑。
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后记 ;
这篇课文通过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经历,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展示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勇于尝试的特点。叙事有详有略,语言幽默诙谐,很具有讽刺意味。
第五篇:《忆读书》教案 5
《忆读书》教案 5
忆读书(冰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2、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冰心极其作品的资料。
2、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教学流程:
一、导入:
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请打一物)(谜底: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二、整体感知 理解课文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1、有关“书”或“读书”的名言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人谈话 ——歌德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马克思
2、作家作品介绍:
冰心(1900-1999)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的“问题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是她最早的一批作品。冰心在1921年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后赴美留学,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冰心有许多散文作品,如《樱花赞》、《小橘灯》等,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泰戈尔的《园丁集》、《泰戈尔剧作集》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怎样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课文的述说来思考
3、在冰心看来 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用文中原句答)
(三)分析新课:(本环节由学生讨论整理)
1、本文的主要内容。(结尾一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好”就是读书有好处、有益处
“多读书”就是读书的数量要多
“读好书”就是内容上要好,比如读一些名著。“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从书中看:
①作者认为“读书好”是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美的享受。如文中第三自然段所举的例子。
② 能扩大知识面。如读《三国演义》,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事;读外国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这也是说“读书好”。
③“读书好”还表现在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④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第六自然段写对她的作文帮助很多。
“多读书”是指作者从七岁开始读,到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而且所读的书古今中外俱全。
“读好书”,作者是说她会挑选、会比较。第12段中从“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一直到段末都是说“读好书”。
拓展:冰心一生与书相伴,有此心得指导我们读书,结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谈谈你对读书的体会。
三、深入理解
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来让同学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花和尚鲁智深 黑旋风李逵 智多星吴用 打虎将李忠 九纹龙史进 及时雨宋江 豹子头林冲 青面兽杨志)有关《红楼梦》中人物命运。有关《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分类。
四、作业
1、片段作文训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高尚的人交谈,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仔细品读,你或许会有独特的读书体验,或许会产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体验写下来,与人共享。要求:①题材不限,题目自拟。②字数200字左右。
2、制定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3、用楷体字规范工整地抄写“字词积累”的词语并解释。附:读书名言
1、一个人不读书,对于事理就不明白。——王修文
2、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3、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麦考莱
4、不怕读书难,就怕心不定。——谚语
5、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谚语
6、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雷锋
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8、读书不离口,写字不离手。——谚语
9、无论是外界环境的贫瘠,还是优越。都需要来自我们自身的一种力量,才能获得成功。——王修文
10、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夸美纽斯
11、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谚语
13、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14、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谚语
1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谚语
17、新的一年开始,让我们给春天一个计划。——王修文
18、读一书,长一智。——谚语
19、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鲁迅 20、故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陆游
21、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22、汗水换来丰收,勤学取得知识。——谚语
23、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给人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谚语
24、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朱德
25、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础,而成功也往往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王修文
26、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谚语
2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 托尔斯泰
28、良书即良友,始终不可离。——谚语
2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30、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乐府古辞
31、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谚语
32、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33、书籍是我们的精神粮食。——普希金
34、没有高尚品德的人,就不会有远大的志向。读书使我们提高修养,学会明理、自立。——王修文
3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谚语
3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3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谚语
38、诵读的范围愈广,则愈能受到多方面的启迪。——茅盾
3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40、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41、肯读书,因为他学识丰富,大困难也好,大问题也好,都有办法解决。——王修文
42、孔子说:“智者不惑。”要成为智者,就得努力读书,勇于实践。——王修文
43、只有多看,才能有个比较,才能看出一篇文章好处在哪里。——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