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稿 教学设计9.23
一.激发情趣,情境引路
(1)师:我们通过对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一定对“祖国”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祖国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占据着沉甸甸的分量。回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他们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那份深情的呢? 指名说说。
今天,我们学习用演讲稿的形式把它写出来。请大家快速默读“口语交际·习作二”提示的第一段,想想,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生回答,板书:祖国在我心中)(2)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请大家默读习作提示第二段。
生默读后在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交流,教师梳理,出示:演讲稿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3)我这里准备了一篇演讲稿,都来读一读。出示(4)讨论:谈谈和其他文章不同之处:
预设:和其他文章不同的:没有一个确定的人物,没有故事情节,也不写景色,以表达情感为主,就好象和我们在谈话„„和其他文章相同的:有题目,分段写,有重点,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师:演讲就是,一个人围绕一个话题,用讲述的方式在公开场合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别人。你听过演讲吗?在什么地方听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演讲稿。(板书:学写演讲稿)
二、作文:奇思妙想我能行
1.(1)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演讲稿,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先请同学想想,我们这次的演讲稿听的对象是谁?(同学)那么在演讲稿开头怎么写?(“亲爱的同学们”或者“各位同学”。)
(2)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我们再来研究演讲稿主体部分的要求: 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的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
请大家说说,通过研究“要求”,你发现了什么?(从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写演讲稿子,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本次演讲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就让我们围绕着主题亮出自己的观点吧。其实,亮观点很简单,你只要围绕着“祖国”说一句话就行了。例如:祖国历史悠久。先在小组中说,看哪组同学说得最多。(学生分小组说一句带有“祖国”的话。)
(4)请学生说一句关于“祖国”的话,说完后,教师简单梳理并板书。举例:祖国历史悠久
祖国山河壮丽;祖国文化灿烂;祖国人才济济; 祖国科技发达;
祖国发展日新月异;
祖国如巨龙在腾飞;
(5)黑板上写出来的话,就是演讲稿中的观点。那么怎么让别人觉得你的观点很有说服力呢?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材料了。比如说“祖国科技发达”,我们可以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火箭技术,说到神州五号、六号、七号„„
⑥范文引路。教师出示一段演讲稿,看看别的作者是怎么写。
我们的祖国人才济济。从古至今,祖国涌现出无数爱国者,他们把祖国、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精忠报国的岳飞、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两弹一星的邓稼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邓小平等等„„无数仁人志士以铁的事实抒写了一曲曲爱国之歌。
(7)讨论: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我们的祖国人才济济)
用了那些具体材料?(岳飞、郑成公、孙中山、邓稼先、周恩来、毛泽东、邓小平)。(8)读后学写:请同学们选黑板上“祖国„„”的一个句子,用一些具体的材料将一句话展开为一段话。
(9)交流演讲稿片段。①用实物投影(或者口头读),展示三位学生的演讲稿片段──这三个演讲片段,分别代表写得比较好,写得一般和需要改进之处比较多的,以有没有用具体材料将观点讲清楚为标准来评价。②集体修改需要改进的演讲稿片段。(展示写具体的过程,让全体学生知道怎么修改。)③修改自己的演讲稿片段。④再次请3~4位学生读自己的演讲稿片段。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主题,并围绕主题快速打开习作思路,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学生练习写具体。努力使学生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化难为易,消除思维的障碍。2.佳作引路,章法导写:要把金针度与人
(1)师:刚才我们以一个片段为例子,谈了怎么样将观点写具体。其实,一篇好的演讲稿子,也许不仅仅只是一个观点,有可能有一组观点。我们就可以有很多方面来写,大家看看黑板上的这些材料,哪些可以说明祖国值得我们自豪?(指导学生分析板书内容)
(2)请大家再一次选择上面观点中的两个内容,也可以自己再补充,用刚才学到的将观点写具体的方法,把其它两个观点写具体。(学生继续写演讲稿子。)(3)写完后就组织几位同学的习作进行交流,找出亮点加以评价。
(4)师: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好的结尾,对于演讲稿非常重要。请大家欣赏这两个演讲稿子的结尾:
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我的话语多得成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说得最多最动情的一句,便是──腾飞吧祖国、祖国吉祥,吉祥祖国。──总结式结尾
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吧!奋斗吧!为我们开辟民族复兴的新蓝天„„!──号召式结尾
我们不能像勇士那样血洒战场,不能像伟人建设祖国„„那我们现在能做什么呢?对!好好学习!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用智慧和文化武装自己,长大报效祖国。大家要像周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个有志向的人!──亲爱的同学们,你想好了吗? ──诘问式结尾
老师还可以补充其他形式的结尾。
(5)最后,我们来自己的演讲稿写一个靓丽的名字。(如:《祖国在我心中》、《祖国,我爱您》、《祖国,我的母亲》、《祖国,腾飞的巨龙》等等)
(6)师:好文章还要有一个好开头。却大家学习下面的开头: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
(7)交流标题。
3.快速行文,一气呵成:轻舟已过万重山
请大家根据刚才学习的方法,整理写出初稿,快速写一篇演讲稿。
第二篇:9.《海燕》教学设计
第九课《海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并初步了解散文诗体裁特点。
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尊重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独特体验,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
3.了解对比、烘托、象征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过程和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等各种形式的探究来加深对海燕形象的把握,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学生赏读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1.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掌握象征的写法。
教学难点:
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海燕》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是否知道,有这样一部作品。它一经在杂志上发表就立刻引起了当朝政府的恐慌(出示幻灯片1),还下令查封发表此文的杂志,就连作者也被逮捕流放,这是一部什么作品吗?
生:高尔基的《海燕》。
师:对,就是高尔基的《海燕》,《海燕》后来被誉为无产阶级的“开山之作”“革命的宣言书”,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部既能让一些人恨到极点,又能让一部分人爱到极致的经典之作《海燕》(出示幻灯片2)。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海燕》这一作品发表时的鲜为人知的事实,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课堂情境。另一面使得学生对《海燕》这一文学作品的意义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检查预习、落实双基
过渡语:首先,我来检查一下大家对作者及其作品的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3)
生:作者: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作品:《母亲》《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
题裁:散文
师:是吗,有没有要补充的同学?
生:体裁是散文诗。
师:散文诗就是兼具了散文和诗的特点。
设计意图:落实双基,培养学生自学及整理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感受形象
过渡语:这篇文章想必大家已经读过了,如果现在老师提供三种背景音乐,欢快的,悲伤的,激昂的,大家认为最适合本文的?
生:(异口同声)激昂的。
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在这种激昂的背景中,去感受这是一只怎样的海燕?(出示幻灯片5视屏)
师:好,同学们听完以后来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海燕吧?(出示幻灯片6)
生:(高傲、自信、勇敢„„)(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视屏上的有声朗读,激发学生走进课文,初步感受海燕乐观自信的形象。
四、精读课文,赏析形象
过渡语:下一步请同学们勾画出能够体现出海燕的这些形象的句子来?可以小组之间讨论,看这些句子是从哪个方面在描写海燕?(出示幻灯片7)
师:我看个别小组已经准备好了,那就由第三组先给大家展示吧!你找到的句子在哪呢?
生:第一段。
师:第一段,请你读出来。
生:“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师:她读到了“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黑色的闪电”有什么特征呢?
生:矫健敏捷。
师:矫健敏捷用词很精准。这句话是从哪个方面在写海燕?
生:外貌描写
师:“高傲的飞翔”是从哪个方面写海燕? 生:动作描写,师:哦,你还从“高傲”一词看出了海燕的乐观和自信,能够具体分析句子里面的词去感受海燕的形象,这是很难得的。请坐!
师:还有哪一组准备好了?好,第五组。你找到的是? 生:第3和16段
师:哦,第3和16段,请读出来,生:“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师:这一段是在写海燕的?
生:叫声
师:哦,叫声?也就是语言描写,那海燕的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所以可以说这是一只?
生:勇敢无畏的,渴望战斗的海燕
师:勇敢无畏的,渴望战斗的海燕,请坐,分析的也很精彩。师:第四组的同学也坐不住了,想要展示一下,请讲。生:我分析的是10、11这三段。师:好,大家跟着他看10、11三段。
生:“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师:同学读的是敬请澎湃,铿锵有力,老师闭上眼睛都能够想象出海燕搏击风浪的画面,试着分析一下吧?
生:“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师:“它大笑,它号叫”属于神态描写,表现了海燕的欢快和自豪,不错,继续;
生:“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从心理方面刻画海燕,写出了它高度的预见性。
师:“它深信”从海燕的心理进行刻画,写出了它高度的预见性,请坐,感谢你为大家展示的如此细致全面。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都是从哪些方面在写海燕(看幻灯片7),这些刻画都是对海燕的直接还是间接描写?也就是正面描写,通过这样正面的描写,海燕那自信,勇敢无畏渴望战斗的形象就更加直观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们在探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个性化的朗读去分析海燕的形象,使得海燕这一形象更加立体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五、探究写法,品味情感
1.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
过渡语,好,那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作者除了写海燕,还写了其他的海鸟,他们是?(出示幻灯片8),生:海鸥,海鸭,企鹅。
师:它们在暴风雨来临前是如何表现的?
生1:“海鸥在呻吟着,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生2:“海鸭呻吟着,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生3:“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师:他们是惊恐万分,丑态百出。那作者写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生:对比,突出海燕的勇敢无畏。
师:通过对比,来突出海燕的勇敢无畏,高大的形象。
设计意图:了解对比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探究烘托手法的运用
过渡语,除了写海鸟,在海燕每次出场的时候,都有具体的环境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生:1、7、8、12、13
师:1、7、8、12、13,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出示幻灯片8),说明环境越来越恶劣,但这只海燕有没有退缩?
生:没有
师:相反的,它在搏击风浪,渴望暴风雨的到来,因此写恶劣的环境对海燕起什么作用?
生:烘托,烘托海燕乐观自信的形象
师:运用烘托手法,烘托海燕乐观自信的形象,其实不管是对比手法,还是烘托,在海燕形象的刻画上这些都属于侧面描写。伟大的作者正是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才将海燕刻画的鲜明可感。
设计意图:了解烘托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3.结合背景,了解象征手法的使用
过渡语:高尔基作为社会主义的文学奠基人,难道他要转行去当动物学家吗?你看他将海燕塑造的多么勇敢、自信、乐观,对于这样的海燕形象,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赞美、喜爱、歌颂、哦,还有敬佩,请大家结合创作背景,想一想,高尔基写本文,仅仅是为了赞美海燕吗?还是在传递另一种声音?(出示幻灯片9)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先来看一下本文的创作背景吧!(出示幻灯片10)
师:看样子,本文跟当时的俄国革命有关联,既然是一场革命,那对垒的双方是谁?与之有关的角色有哪些?
生:沙皇反动政府和人民,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假革命,不革命者(出示幻灯片11)。
师:这是一首散文诗,而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即意象,作者往往会借助这一形象去表达抽象的情感。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课文里看看作者总共写了哪些形象?
生:大海,海燕,海鸥海鸭企鹅,暴风雨,风云雷电
师:这边是文中具体所写的形象,这边呢是作者隐含在文中较为抽象的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愿意来做这个连线题。
生:(学生边说,老师边出示课件)
师:这种用具体的形象指代抽象的概念的手法是“象征”(出示幻灯片11,12),就像《秋天的怀念》中的菊花,还有哪一篇?
生:《荷叶*母亲》中荷叶对红莲的庇护来象征母亲对女儿的关爱。
师:我们了解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后,对海燕形象的认识就不能单单停留在它是一只渴望暴风雨,敢于搏击风浪的海燕了,而应该说海燕是(出示幻灯片13)
生:齐读课件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烘托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用过品味语言,能够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背景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
六、拓展延伸,体验升华
过渡语:同学们,高尔基笔下的革命战士在黑暗的统治下,都能够像海燕一样坚强自信的迎接着暴风雨的到来,那现实中的我们呢?生活的海洋上,不可能风平浪静你会遇到挫折,在学习上遭遇失败,在成绩上遭遇暂时的低谷,这时候(出示幻灯片14),请不要悲伤,流泪。你当做一只迎风搏击的海燕,并勇敢的喊出“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句宣言,你敢向自己的人生宣战吗?那么你会大声的喊出“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用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暴风雨”
七、布置作业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既有和煦的爱的阳光的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上(出示幻灯片15),具体行动上该怎么做呢?试就这个话题写一篇200字以上的短文。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去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真正的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做到勇敢、顽强、乐观、自信,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思想上,落实到生活中,行动上才是我们学习“海燕”精神的真实用意。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我在上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读,现在从教语文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过去一直都是采用“朗读感知 ──分析结构,整体把握──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分析形象,理解象征意义 ──延伸拓展,加深理解”的套路,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结构和时代背景上。但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同过去的设计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我没有分析文章的结构,教学把重点放在朗读和形象的把握上。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作为一篇散文诗,有着诗一样的语言和诗一样节奏,如果不仔细品读,怎么能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和韵律美。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课文读起来结结巴巴,连一些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怎么能谈得上恰当的语言表达呢?所以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听读﹑品读﹑学生展示这几个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读,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学生能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比老师单一的去讲要好的多。
其次,在形象的把握上,学生进行了自由解读之后,我及时进行了讲解引导,向学生详细介绍了高尔基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再由学生思考“海燕”的象征意义以及本文的主题,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的深入学习,冷静思考,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注入新鲜的活水,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向新课程,尤其是对一些经典美文,特别是时代性比较强的文章,可以进行自由解读多元解读,但要慎重,不能为追求所谓的教学创新,而损害了它们的价值,不能使多元解读庸俗化;要灵活客观地对待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的关系,在很多时候,教师该参与的该引导的,就不能退出,就不能犹豫,就不能缄口。
初中语文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海燕》教学设计---一中南校国际部初中 程慧慧
第三篇:9.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重点段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3.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颂。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成语,(一齐读)——金蝉脱壳。
二、对比辨别蝉虫蝉儿。
1、过渡: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金蝉,你们看:
2、(播放音乐)师述:傍晚,下了一阵毛毛细雨,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在一棵高大的柿子树下,我们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突然,我们发现了一只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同学们,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虫?课件显示图片。谁来说说?
3、那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形容它的?
课件显示: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预设:
a我觉得蝉虫脱壳时全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非常漂亮!(因为蝉虫脱壳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所以被称为——“金蝉”,真漂亮!那请你来读一读)
b我从“金黄色亮光”,“肥肥的”这两个词语体会出蝉不仅漂亮,而且可爱。(你来读读蝉的可爱、有趣。)
c我从“紧紧抓住”“停在那里不动了。”可以想象金蝉脱壳时一定很用力,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你能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是学习语文的很好的方法之一。)
d我们一齐来边读边想像,让金蝉脱壳前的情景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4、同学们再看,这又是什么?(蝉儿)你能找出书中描写它外形的句子吗?
5、课件显示:
它是那样的五彩缤纷,好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
6、蝉儿又给你什么印象?(美)一起读,读出蝉儿的美。
三、扣题披文,感悟奇特。
1、过渡:蝉虫是怎样变成蝉儿的?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4、5自然段看看它的变化吧!
(学生自由读书)
这个过程都看过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过程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答)
2、课件显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3、脱壳时
(1)品读金蝉脱壳的顺序。
此时的作者已经悄悄地跺在树背后,准备观赏这奇特动人的一幕了。请快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金蝉脱壳的顺序。
出示:“蝉的()露出来了,接着()钻出来了,而后()出来了,最后是()脱壳而出。”
背—→头—→脚—→尾 指名回答——齐读。
(2)下面让我们默默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画出你认为金蝉脱壳最“奇特动人”的情景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也可以圈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开始吧!(5-6分钟)
(3)同学们,交流的时候,先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然后再抓住关键词语谈谈你的感受,明白吗?学生交流:
a背的变化:
(我觉得蝉背露出来的情景奇特动人,因为蝉儿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我觉得太有趣了。)(我觉得这是其它动物不会的本领,很奇妙。)
师问:什么叫抽搐?你做个动作看看,你能不能也把背露出来? 从“立刻”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 b保护甲颜色的变化:
生:我觉得保护甲的颜色变化很奇特,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就变成了深绿色,变化的太快了。
生:我觉得蝉儿脱壳后颜色的变化奇特动人。在我眼里,蝉儿就像一个魔术师,它肚子的颤动好像是障眼法,蝉就在它的掩护下不停地变换着颜色,让人感觉非常神奇。
c头钻出来的情景:
“钻”字写出了蝉的灵活、调皮,而“透明发亮”、“大眼睛”、“像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让我感受到蝉的可爱,一种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d尾出来的情景: 课件显示:
你圈画出蝉虫此时的动作了吗?你看,一抖,一伸,腾空向后仰去,又向前扑来,再一抓,一抽,蝉尾就出来了。小作者扣住这些动作,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蝉尾出壳图。同学们,如果刚才读这段话时,你的眼里它只是蝉虫,那么通过评读、细读这些动词,你觉得这里的蝉虫像什么呢?(孩子、运动员、舞蹈家)
e师激情引读:
此时这只蝉虫是个天真的孩子,你看它正高兴地嬉戏呢!(生齐读)
此时这只蝉虫是位运动员,你看它高难度的动作完成地潇洒、协调。(生齐读)此时这只蝉虫更像位舞蹈家,它的舞姿轻盈优美。(生齐读)六个动作一气呵成,配合得自然协调。
出示(齐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怎能不让人兴奋、高兴呢?
f补充阅读: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特别喜欢蝉尾出壳的情景,在《昆虫记》这本书中,他这样细致描绘到:(找一位同学,捧着书读)
“最后,蝉虫要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了。它先以尾部为支点,垂直翻一个跟头,让脑袋朝下,身体腾起在空中,这时胸甲胀裂,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紧跟 著,它又用一种差不多看不清的动作,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头朝上,前爪钩住它的空皮,把身体的尾端从壳中轻轻拉了出来。”
你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感受?
是啊,“蝉尾出壳”就是一门艺术,一种展示,这是 再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齐读)
g终于出来了!师引读: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蝉儿是有灵性的,那你知道此时的它在想什么吗?
请大家结合老师提供给你的补充材料一和《昆虫记》节选,想象一下此时蝉儿的心理活动。
(补充材料一:幼蝉的生活期特别长,最短的也要在地下生活2—3年,一般为4—5年,最长的17年。幼蝉长期在地下生活,经过4—5次蜕皮后,钻出地面,爬上树枝进行最后蜕皮(金蝉脱壳),成为成虫。
补充材料二:四年的地下苦干,换来一个月在阳光下的欢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要再责备成年的蝉儿发狂般地高唱凯歌了。整整四年,它再黑暗中,穿着羊皮般坚硬的肮脏外套;整整四年,它用镐尖挖掘着泥土;终于有一天,这位满身泥浆的挖土工突然床上了高贵的礼服,插上了能与鸟儿媲美的翅膀,陶醉在温暖中,沐浴在阳光里,享受着时尚至高无上的欢愉。无论它的音钹有多响,也永远不足以颂扬如此不易、如此短暂的幸福。
——《昆虫记》〔法国〕法布尔 是啊,想到这里,脱壳的蝉儿(引读最后一句)它还会想什么? 是啊,太不容易了,于是蝉儿(再引读最后一句)、4.脱壳后:
(1)刚脱壳的蝉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蝉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它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会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蝉一样。仔细读读第五小节,看看作者介绍了蝉在那几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互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
(2)重点理解:“奇迹般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快,真是罕见、奇特!(3)谁想读读这段话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4)金蝉脱壳是多么奇特呀!难怪作者看完后激动万分、欣喜若狂,感叹道出示生齐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三、诗意诵读,情感升华
1.刚才我们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了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你们想亲眼观赏一下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吗?
播放课件,教师诗意描述: 每个夏夜,都会有蝉虫从土里面爬出来,这个洞,就是它爬出来时留下的生命痕迹。如果蝉有神经,应该也会有蜕变的阵痛吧? 或许这种阵痛是避免不了的。你瞧,它用尽全身的力气 一挺腰,再挺腰„„ 好累啊!先休息一会。好了,继续努力。
准备好,用力将全部的血液,灌进翅膀„„
当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亮起,经历了五次蜕变的它已经爬上高处,准备起飞!想来,它是快乐的!
为了这一季的飞翔,它在土壤里度过了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的漫长的黑夜!飞了,飞起来了!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2.同学们,学到这里,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对“金蝉脱壳”有着更新、更全面地了解,能用一句词,一句话,一件事或者一份感慨说说你此刻的心情吗?
预设:我觉得蝉脱壳的整个过程是如此艰辛。虽然出壳时的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没想到蝉在黑暗的泥土中忍受了如此长痛苦艰难的。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蝉创造奇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生命的超越。这是一个奇特而美丽的过程。
3.人的长大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树的成长也要三年五载,可是蝉脱壳后的翅膀的长大,颜色的变化都是在瞬间完成的,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瞬间,千言万语融成了这一句: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4.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们再一次仔细地看看这蝉儿吧,它是那样(引读)——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透明发亮,闪着金光!至此,整个金蝉脱壳的过程就完美地结束了,而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无比深刻的。
四、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1.刚刚我们一起看了蝉的整脱壳的过程,我们感觉这个 过程如何――奇特。是的,脱壳的过程敏捷,自然协调这很是奇特,翅膀的变化如此之快也是很奇特,脱壳后的蝉和壳像艺术品,这也很奇特。其实蝉还有很多奇特的地方――
2、蝉还有很奇特的地方 A、蝉的鸣叫很奇特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用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的,雄蝉的叫声,雌蝉听来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在交配受精后,雌蝉,就用像剑一样的产卵管在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把卵产在小孔里,一周之后雄蝉和雌蝉就死了。
B 全世界蝉的种类繁多,有3000多种,我国目前已知的有200种左右。在我国,土地辽阔,一年四季均有蝉鸣。
春天有“春蝉”,鸣叫时大喊“醒啦——醒啦”;
夏天有“夏蝉”,鸣叫时大喊“热死啦——热死啦”、“知了——知了”; 秋天有“秋蝉”,鸣叫时大喊“服了——服了”; 冬天有“冬蝉”,鸣叫时大喊“完了——完了”。
3.同学们,其实每个夏天,我们都听到蝉在树上欢快地唱歌,可是金蝉脱壳的情景,我们却很难看到,今天我们有幸跟随小作者,透过他真实而富于感情的文字,领略了大自然给的神奇动人。学完了这篇文章,你有没有想过小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生动的文章?(喜欢蝉、喜欢观察、对事物充满好奇„„)
4.作者能将这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那课文中哪些词语能看出作者在“观察”?
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5.师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是多么的重要啊,因为有了作者的仔细观察,我们今天看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一个惊鸿一瞥的绚丽,一个奇特而美丽的过程。
五、作业设计:
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像小作者,像法布尔一样发现大自然中许许多多的奥秘。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观察”为训练点,请看——
出示:
1、制作动物明星卡,进行展示。对你观察的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2、继续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3、背诵课文4、5自然段。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奇特动人
脱壳时
生命赞歌
脱壳后
第四篇:9.泉城教学设计
《泉城》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⒋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哪些城市的别称吗?春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被称为春城?
[找出本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师:春城的“春”一针见血的点出了昆明四季如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地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地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我们就能在书中找到答案。3.多种形式练读。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2)同桌互查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昼夜不息
济南 大约 一亩见方 不断 悬崖 洞穴 占地 往上冒 三堆白雪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查字典。
[电影大师卓别林和武星成龙均善用道具,他们能让简单的道具产生巨大的喜剧效果。我想老师如能善用生词,也一定能让它们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这种记忆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三、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1. 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泉城如此美丽,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泉城去游一游。2. 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精讲课文,体会特点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找找那一句话能反映济南泉水的特色。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名读,其余同学仔细体会:通过课文,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2)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B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度:济南的泉水是这样的美丽和神奇,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一下济南的四大名泉,谁来为我们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其余的同学仔细体会:泉在哪儿?泉水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1)我们现在到了哪儿了? 珍珠泉在哪儿呢 ? 珍珠泉的泉水是什么样的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课文中有一个字表现泉水的流动特点,是哪一个字呢? “涌”字说明什么呢?
师:正是因为泉水有生命力,才体现出泉水的神奇。
(3)现在我们已经游览完珍珠泉,我们现在站在珍珠泉岸边,你想对珍珠泉说些什么呢?
C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师:我们已经兴致勃勃地游玩了珍珠泉,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游览另外的三大名泉,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再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样子。一会儿我们请几个同学领我们到另外的三大名泉游览一番。师:现在我们来到了五龙潭,谁来为我们导游一下五龙潭呢?其余同学对照课本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师:五龙潭在什么位置? 五龙潭是怎样形成的?
师:同学们注意了,这儿有一个词表现了泉水的流动特点
师:为什么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珍珠泉 用的是“ 涌”而五龙潭却使用“汇注”呢?
师:谁能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把五龙潭的特点读出来呢?
(2)师: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黑虎泉,请黑虎泉的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其余同学看图体会你读懂了什么。
师:黑虎泉在哪儿?
师:泉水是怎样流动的呢?喷吐说明什么?
师: 泉水不仅急,水量大,他还有什么特点呢?
(3)师:我们现在又来到趵突泉,请喜欢趵突泉的小导游领我们去游览一番好不好?其余同学对照课本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趵突泉的水清到什么程度呢?
师:冒字说明了什么呢?
师: 趵突泉这么美,有那位小导游能为我们再读一下,其余同学再仔细体会一下。
师:我们将要离开趵突泉了,你有什么话想对趵突泉说呢?
D、我们已经兴致勃勃地游完了济南的四大名泉,要给这次旅行做一个总结的话,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你们和本文的作者一样,都说出了对济南壮丽景观赞美和热爱。
师:同学们,现在明白济南为什么叫做泉城了吧?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找料或者上网的方式查阅关于泉城的一些信息,回去办一份手抄报。
2、仿课文的描写方式,抓住位置和特点,用一段话介绍校园内的一处景点。板书设计: 泉 城
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 天下闻名
第五篇:9.鲸教学设计
9.鲸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等说明方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及好处,并初步学会运用“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说明方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及好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并播放“鲸”的笔顺 明确“鲸”不是鱼
2、关于鲸,你还想了解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提示:可从每一段中圈出关键词来概括 明确:体形、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三、创设情境,体会说明方法多种多样
1、学习第一段
(1)指生读第一段,问: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鲸的体形?
(2)每一句话都在写鲸的大,每一句话都在说鲸的大,认真地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哪句话,把它画下来,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句子一: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板书:作比较。
明确:作比较是指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句子二: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板书:“十六万”“两千”“四万”“十七”“十几头”
明确:(板书)列数字,让数字说话,让事实说明。事实胜于雄辩。
句子三: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体会“高”:请生上讲台摸摸鲸的上腭。生努力踮起脚尖往上摸。
体会“作假设”:建议你们四位同学每人搬一张桌子,就坐到鲸的嘴里,好好去欣赏一下那里的风景,好不好?课文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不是真的让你去,你只需要假假地设想,是假假的想,哪个词? ——“要是”
板书:作假设
总结: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鲸实在是太大了,就是鲸的第一个特点。那我们更感受到鲸的大,作者用了很多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大(板书:说明方法),这就是说明文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板书):说明方法多种多样
2、学习第4-7段,(1)复习常见的说明方法,问:除上述说明方法外,还有哪些常见的?(举例子、打比方)(2)请从课文中找出运用了相关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写在学习单上。(3)师巡视指导。
四、小练笔
请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介绍“小明”吧!
“我们班有一位叫小明的同学,他特别的高,又特别的胖,吃的特别多,头发还特别的乱。但是他为人特别好,成绩也特别好……”
五、板书设计
9.鲸
体形大
作比较 进化过程
列数字
种类
做假设 生活习性
分类别
打比方
举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