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5篇范例]

时间:2019-05-11 22:3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第一篇: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参利用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含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

2、证明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它是由氧气、氮气等组成。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片、集气瓶、蜡烛、火柴。

2、演示实验材料:大玻璃杯、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咱们现在家里晚上都用什么照明啊?(电灯)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照明工具看同学们认识吗?(出示蜡烛)大家瞧!今天咱们的学习就和蜡烛有关,老师手里有两支蜡烛,放在桌子上点燃,同学们看蜡烛燃烧的怎么样?它在什么情况下会熄灭呢?

如果老师用玻璃杯把其中一支蜡烛罩上,将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二、提出猜想假设:

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测蜡烛慢慢地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你知道吗?

看到这种现象,你想说什么?

问题提问:为什么这边的蜡烛灭了?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原因。

[学生可能出现的推测:①杯内的空气用完了②氧气用完了③某种物质用完了(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板书)]

大家的猜测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空气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吗?

(1)燃烧用去了一部分气体。

为了弄清哪些猜测是对的,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小组内讨论方案,可以参照课本。

讨论完成后汇报交流实验方法。

1、讲解、示范实验:每组都有两个粘在玻璃上的蜡烛,将它们放到装有红水的培养皿,点燃其中一根蜡烛。将两个玻璃杯垂直地罩在蜡烛上,到底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大家动手做做看。

2、学生实验,观察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

3、老师看了一下,大家实验做得不错,谁愿意说一说?

(学生回答:1.蜡烛慢慢熄灭,杯子里进了水,水面高于外面的水面。2.没有点燃蜡烛的杯内没有水进入。)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进行肯定,不准确的回答进行完善。

4、大家观测到这些现象后,有什么思考或疑问吗?

(激发学生自行提出问题)

5、教师归纳并板书学生的疑问

(预计学生的疑问①蜡烛为什么会熄灭?②水为什么会上升?③水为什么会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停止了④没点燃蜡烛的杯内水为什么没有上升?。)

6、我们看看这个问题④没点燃蜡烛的杯内水为什么没有上升?有没有同学能解释这个问题?(学生刚学过《空气在哪里》一课,明白空气占据空间,应该能回答出: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水进不去了);②杯内的水为什么会上升?(解释:没有点蜡烛的,水没有上升;点了蜡烛的,空气变少了水上升,水面的上升与什么有关呢?<与蜡烛燃烧有关>蜡烛燃烧后杯内空气体积有没有变化?<减少了,是燃烧消耗的,水占据了空气的空间>)①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刚罩上玻璃杯,蜡烛能燃烧,过一会就熄灭,空气也减少了,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能够帮助燃烧的气体用完了>)

7、蜡烛燃烧与什么有关?与空气有什么样的关系?(燃烧需要空气,要用去一部分空气。)

小结并板书:部分空气可以支持燃烧

(2)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1、现在杯内还剩下部分空气,它能不能支持燃烧呢?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学生回答后板书: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同学们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一下。

2、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可能出现的设计①将玻璃杯及里面的蜡烛、水倒过来,点燃蜡烛,看蜡烛能否继续燃烧。教师看情况自己或让学生提出修改意见,指出:将蜡烛从杯中拿出,杯中的气体会不会跑走呢?②将点燃的纸放进去,看纸能否继续燃烧?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③将点燃的火柴放到剩下的空气中,看火柴能否继续燃烧?)

3、教师小结:同学们设计了多种方法来验证剩下的气体能否支持燃烧,归纳起来都是将火放入剩下的空气中,看能否继续燃烧。大家桌上有火柴,我们就用火柴来实验。介绍实验:将玻璃杯倒过来时,要按住玻璃片,不要让空气进入杯中,将点燃的火柴放入杯中的空气时,玻璃片只能揭开一点点。

4、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示范一下(学生示范),讲:操作时要细心,祝同学们一次成功。

5、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6、将点燃的火柴放入杯中剩下的气体中,你看到什么?(学生:火柴熄灭了)

四、汇报交流

通过实验证明了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再次强调板书: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空气至少由几种气体组成?它们有什么性质?

讲述: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另一种不支持燃烧。

向学生介绍空气的成分

(1)那么什么气体支持燃烧,什么气体不支持燃烧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

(2)问:通过学习,你知道了空气的哪些知识?

(3)总结: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是混合在一起,而不是彼此分割开的。

开始上课时,罩上玻璃杯的蜡烛灭了,哪些推测是正确的?

水为什么上升到一定高度就停止了?(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大约1/5,所以水会上升到大约瓶子体积的1/5处。)

五、拓展延伸

人类活动离不开空气

1、学生体验生命与空气的关系

(1)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憋气,谈感受。(使学生深切的体验到人的生命不能没有空气,知道人的呼吸需要氧气)

(2)学生在教室内做短暂的剧烈运动(1、原地下蹲10次;

2、使劲往高处跳10次,运动完,学生谈感受。(学生体验到活动越剧烈,需要的氧气或者空气越多)

2、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空气的应用。

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卡,谈人类的活动与空气密不可分,人类离不开空气。

第二篇:《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最新1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五单元第二十一课

空 气 的 成 分

教 学 设计

21、空气的成分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邓学来

教材分析:

《空气的成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第21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到空气是气体、空气占据空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本课继“空气在哪里”之后,再次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探究空气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观察、实验、思考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快。

学情分析: 经过了接近一学期的学习,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大胆猜测,并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在本课之前,学生对空气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空气无处不在,有重量,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对于空气里有什么,学生是很乐于探究的,也很感兴趣,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情感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氧气能支持燃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 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体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

教学难点:

证明空气中含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教学准备:

师:课件,演示蜡烛3支,培养皿,去掉底的饮料瓶大小各一个,火柴一盒,彩色的水。

生:每组蜡烛2支,培养皿,去掉底的饮料瓶去大小各一个,(火柴一盒,彩色的水。)

课前活动:

(出示课件,复习上一课的学习内容。)

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分4个小组,哪个小组表现好,将获得一个笑脸,最后获得笑脸最多的小组将获得一份礼物,好吗?

体验生命和空气的关系,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憋气,看谁憋的时间长。

活动结束后,说一说有什么感受,体验到人的生命不能没有空气,人的呼吸需要氧气。

全体起立,进行体育锻炼,快速深蹲跳或深蹲起50次。活动结束后,说一说有什么感受,体验到活动越剧烈,需要的氧 气越多。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导课 谜语导入。

师出一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占据空间摸不着,无孔不入看不见,每分每秒都需要。这是什么呢? 生揭示谜底。

提出问题:对于空气你都有哪些了解?

(预设)生会回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空气有重量;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无处不在,粉笔、教室里都有空气。

趣味小实验:老师先做一个实验考考你,看你对空气有多少了解:小球浮在水面上,罩上去了底的饮料瓶,(实验前要拧紧瓶盖)小球还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猜测,教师演示,小球沉入水底。)小球为什么会沉入水底?小球还能浮上来吗?(学生谈方法,教师演示,拧开瓶盖,小球浮上来,)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实验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师继续追问: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引出课题《空气的成分》。(板书课题)对于这个课题,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预设)生可能想研究: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怎样知道空气的成分?空气和人类的活动有关系吗?

出示课件,以拉瓦锡的实验引出空气里有氧气和氮气。【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出了空气;通过回忆对空气的认识,唤起学生旧知;同时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猜想假设

让学生大胆猜测: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 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制定方案

根据每组准备的蜡烛,饮料瓶,火柴,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做这个实验?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后在班里汇报交流。(交流预设:列举几种方案)

四、实施探究

学生分组说说实验方案。

生可能会这样设计:点燃3支蜡烛,用大小不同的两个瓶子罩住,另一支在空气中,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根据其他组的实验方案,修正自己组的,先猜测这三支蜡烛是同时熄灭吗?如果不是,哪支先灭?哪支后灭?提醒学生在实验时注意安全。

生分组实验,探究,并做好实验记录,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认真做实验,并认真观察,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原因,为学生以后思维的发展打好了基础。】

五、展示交流

请学生到讲台做演示实验,点燃三支蜡烛,用大小不同的饮料瓶分别罩住其中的两支。

观察现象:看到了什么?

观察后汇报:小饮料瓶的蜡烛先灭,大饮料瓶的后灭,放在空气中的蜡烛没有熄灭。蜡烛熄灭后,饮料瓶里进了水,水面高于外面的水面。

师追问:水进入了饮料瓶,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生可能会回答:说明瓶子里的空气少了,瓶子被水给占据了。

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饮料瓶里的空气会减少? 生会回答:空气的减少与刚才蜡烛的燃烧有关。师继续问:饮料瓶里的空气是不是燃烧光了?为什么? 生会回答:不是,如果燃烧光了,水会都涌进来。师再问:你认为燃烧与空气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师:燃烧的这部分空气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燃烧时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接着再让学生思考:现在杯子内剩下的部分空气,能不能支持燃烧?有什么办法验证?

讨论得出:可以通过点燃的火柴放入瓶子里,看能否继续燃烧。

观察,思考:放在空气中的这支没有罩瓶子的蜡烛熄灭了吗?为什么没灭?这支蜡烛什么时候才灭?

通过这个实验总结得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探究,学生很自然能得出结论,同时本节课的难点得到了突破。】

阅读课本61页的资料,了解空气的构成,然后汇报。简介21%的读法和意义。老师适时板书。

结合课件图片介绍空气成分以及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空气的应用,介绍人类的活动与空气密不可分。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能代替;学生自学能学会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空气用途环节,开拓学生视野,增加了知识面。】

六、拓展创新

1、课下了解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用途。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探究活动持续进行下去,进一步了解空气的成分。】

2、送给同学们一首空气歌: 空气组成别忘记,主要成分氮氧气,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

板书设计:

空气的成分

氧气,支持燃烧,21% 氮气,不支持燃烧,78% 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1%

第三篇:空气的成分教案

21.空气的成分

大果子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含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二.教学重点

1.实验:燃烧需要空气; 2.实验二:空气的成分实验; 3.对空气成分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

1.认识空气中所包含的不同成分; 2.了解氧气的不同用途。

四.教学准备

玻璃皿、火柴、蜡烛、大小饮料瓶各一个、红色墨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实验一:哪支蜡烛会先灭?

展示教具,介绍实验方法。2.问题探究:

师:猜一猜,哪支蜡烛会先灭,为什么? 生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给出各种回答。

师:大家的猜测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空气的成分

3.演示实验:请两名同学上台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二)探究新知:

1.实验结果:

小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先熄灭,大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后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的那支蜡烛没有熄灭。蜡烛熄灭后饮料瓶里进了水,水面高于外面的水面。师:这样的实验结果符合你预期的猜想吗? 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会提出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引导学生研究。问题一:水进入了饮料瓶,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问题二:为什么饮料瓶内的空气会减少?是空气跑走了吗?这与什么有关系? 生: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减少有关系。

问题三:饮料瓶内还有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据杯内的全部空间。生:杯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据杯内的全部空间。

通过以上问题得出实验结论:燃烧只消耗了一部分空气,瓶内还有一部分空气。2.实验二:瓶内剩下的空气还支持燃烧吗?

A.猜想:剩下的气体是否支持燃烧?

B.实验结果:当把火柴放进实验用过的塑料瓶后,燃烧的火柴熄灭了。师:火柴为什么会熄灭,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PPT展示根据实验解说推导实验结论的过程。结论:

根据实验,可初步断定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C.实验总结:

①观看PPT,了解空气的成分。②讲解空气成分比例图

(三)自由活动

1.让学生体验空气与生命的关系。

A.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憋气,体验到人的生命不能没有空气,知道人的呼吸需要氧气。B.找学生到讲台上做原地踏步跑,结束后请其他同学观察这些同学的表现。发现运动越剧烈,需要的空气越多。

2.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氧气的应用。

让学生观看PPT上的图片,阅读课本上的资料卡,介绍人类的活动与空气密不可分,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四)拓展活动

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吗?

(五)总结回顾

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第四篇:空气成分实验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新课程改革将化学实验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突出化学学科的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实验,都是经过教育教学专家反复论证,能针对学生循序渐进培养观察、分析能力而编入教材的。我针对科粤版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谈谈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反思。

一、对实验中采用“红磷”作为反应原理的教学反思

对于每一个实验的原理,在选取上都有诸多因素的限定,如反应物要容易获得、价格要低廉、反应现象要明显、环保等等。在实验中对原理的反思,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分析和结论的归纳,体悟实验的本质。所以我针对该实验原理提出如下反思问题

(1)为什么测定空气成分要用过量红磷?

(2)如果用木炭,铁丝、镁会得到怎样的后果?反思中提出的问题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出发,力求探究和开放性,通过讨论学生归纳出该实验选用的反应物要符合这些要求:既能在空气中反应消耗氧气,生成物还要不是气体;反应物只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和空气中其它气体不反应。通过反思将实验变成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手段,提高了实验的智力价值。

二、对该实验装置改进的教学反思

在实验教学中,为确保学生安全,防止环境污染是实验装置改进的重要内容,由于该实验中搭配欠佳,操作复杂;手法不娴熟就会导致有污染的五氧化二磷逸出,在安全性和环保上不能达到要求。所以在课后,针对该实验装置的改进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两点的建议

(1)设计实验,让反应在一始终密闭的环境中发生

(2)装置要简单化,可见度高,便于观察现象。

针对建议学生采用不同的反应物设计了如下的一些装置:

在上图

(一)将白磷放入密闭的集气瓶中,为避免燃烧后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散逸,所以采用凸透镜聚光点燃白磷;上图

(二)中将白磷放入始终密闭的注射器内,向盛有生石灰的烧杯内加水,该反应放出的热量将白磷引燃;图

(三)在密闭的试管中放一段铜丝,用酒精灯加热,使它消耗试管中的氧气。学生在设计上都考虑了装置的密闭性问题,能体现追求科学的严谨性。像这样的实验装置学生设计的还很多,不仅仅能达到实验装置改进的目的,也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对实验装置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体悟实验设计中装置的最优化思想,还能促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反思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种沟通,是两者的融合,在实验教学中的反思带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新课程理念,通过反思使实验教学得以改进,实验水平得以提高。

第五篇:空气的成分评课

《空气的成分》评课稿

大庆市第十九中学 潘海涛

周三上午第一节课和康老师学习了一节课,标题为《空气的成分》。本节课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所经历的社会生活实践出发,帮助学生明确空气中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课堂达成度比较的高。

教师课前认真的进行备课,认真的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占多少。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演示的实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来进行说明。在课堂中,教师提问如何捕捉空气,学生大胆的进行发言,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来进行捕捉,有的同学想到了用方便袋捕捉空气,有的同学想到了用针筒去抽取空气,这样的实验都比较的成功,学生主动性充分的发挥,教师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及时的进行指导和反馈,有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巩固。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利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进行了实验,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实验想象,正确的书写反应的表达式,同时注意问题的设计,如:烟是固体还是液体,实验过程当中,水为何会倒流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如果在实验的过程当中水倒流大于五分之一可能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小于五分之一可能是什么情况所造成的?这些问题的设计非常的巧妙,一环扣一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这节课设计上有特色,教师驾御课堂教学能力较强,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能够结合新课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明确学习任务,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较好的发挥。

下载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空气》教学设计

    《空气》教学设计东方市铁路中学化学学科谢辉阳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处分;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利用教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

    空气 教学设计

    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

    《空气》教学设计

    《空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化学与化工系的 号选手赵景方。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

    教学设计《空气》

    空气 趣味导读 空气有多重?你可能对这个问题不屑一顾。但是如果把地球上的空气收集来,放在一个袋子里,即使世界上力气最大的大力士也背不动。因为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周围,换照这1......

    空气教学设计

    (三)三个活动片段 《课题1 空 气》教学片段 ————空气的组成 ㈠、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 1.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

    空气教学设计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 枣园九年制学校 曹英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

    空气教学设计

    课题1 空 气 教学设计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明海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

    空气的成分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空气的成分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空气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