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复习》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并学会了用表内乘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六九()()四十二
……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102页的第3题。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独立完成107页第12题。
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2、109页第16题:设计游乐计划。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游乐计划。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复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教学反思
2.《表内乘法》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3.表内除法数学教学设计
4.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课后练习题精选
5.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6.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7.表内乘法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8.《表内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复习学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复习学案
教学内容:
本P101、103、104、10页。
学情分析:通过复习表内乘法,使学生对所学习的表内乘法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基本计算。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准备:
教学用情境图,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多媒体出示下图:
○
○
○
○
○
○
○
○
○
○
○
○
○
○
○
○
○
○
○
○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么列式?
++==20(个)
×4=20(个)
2、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
=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复习乘法口诀。(出示乘法口诀表)
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
9×4=
6×7=
8×8=
6×=
7×4=
6×9=
9×8=
×=
8×6=
3×2=
7×7=
4、复习乘加、乘减
有4个篮子,每个篮子装有个草莓,篮子外面还有3个。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学生独立完成104页第7题,指名上台演板,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104页第8题(1)(2)小题,指名上台演板,集体订正。
(3)小题,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
2、10页第14题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4)师总结
后面的图形,小棒的个数是连续加3得到的。
3、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48
()×6<
()×9<7
()×7<70
7×()<34
8×()<68
()×6<20
34>×()
()×<34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这节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你想提醒自己和同学们注意什么?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_表内乘法复习_教案
小学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灵活地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教学重、难点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乘法知识我盘点
师:现在,(课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第44—66页和72—93页,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乘法知识。
⑴认识乘法
① 同数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今天我们复习表内乘法和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我们都知道,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那么,(课件)谁能根据给出的数学信息(3个5相加或5个3相加)列出乘法算式?
生:3×5=15或5×3=15 ②乘法算式的读法
师:列式的同时,其实已经读出了乘法算式,大家一起再读一遍吧!从左边算式开始!
生:3乘5等于15 5乘3等于15(课件)③乘法算式的两种意义
师:这两道乘法算式并不仅仅表示几个几相加,大家知道它们还表示什么意义吗?
生:3的5倍(5的3倍)(课件)
师:说得真好,每一道乘法算式都可以表示这样两种意义!④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大家知道吗? 生:因数 因数 积(课件)
师:所有这些知识让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关于乘法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计算乘法算式,我们要用到——(停顿)
生:乘法口诀(课件)师:没错,计算乘法离不开乘法口诀,只有熟记乘法口诀才能正确、快速地计算乘法!而我们所有的学习,(课件)不论是认识乘法还是计算乘法,最终,都是为了能够运用乘法,来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2、乘法口诀大比拼 ①整理乘法口诀表
师:(课件)第二关,乘法口诀大比拼!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把乘法口诀表补充完整!
师:乘法口诀表奥秘多多,我们继续来探索吧!(课件)这里有四个数字,你看出哪个不是乘法口诀中的积?
生:31 师:你有办法把31变成乘法口诀中的积吗? 生:31+1=32,四八三十二……
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不错!除了31,其他数字都是口诀中的积。哪位同学来说说,42是哪句口诀的积?
生:六七四十二(课件)
师:这句口诀可以计算几个乘法算式? 生:两个 师:哪两个?
生:6乘7等于42 7乘6等于42 2 师:24,是哪句口诀的积?
生:三八二十四
四六二十四(课件)
师:24是两句乘法口诀的积,每一句口诀都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哪两个?
生:
师:最后一个数字25是哪句口诀的积,也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吗?(课件)
生:一个
师:为什么五五二十五只能计算一个乘法算式? 生:乘数相同
师:像这样的口诀,乘法口诀表中还有吗?
(生:举例,杂乱无章
师:谁可以按顺序说一说,一个不漏、也不重复?)生:(按顺序一一列举)(课件)
师:很好,像这样按顺序一个一个列举出来,科学家叫它有序思考。有序思考可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希望大家能够养成有序思考的好习惯!做事情,解决问题时不光干得快,还能干得好。
③积相等的口诀
师:下面,我们继续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奥秘,(课件)刚刚四个数字中,24,是两句口诀的积,在口诀表中,像这样积相同的口诀一共有9组,大家愿意尝试着有顺序的把它们找出来吗?
生:愿意!
师:作业纸一给出了一个小提示,请各小组根据提示找出9组积相同的口决,哪个小组最先完成,用你们的坐姿告诉大家!
(小组活动
汇报)
师:谁来汇报第一组?
生:一四得四和二二得四(课件:触发器)师:我们把它记录下来。第二组呢? ……
师:这样多好呀,不会漏掉,不会重复,找得快还不费劲!前面我们盘点了乘法知识,进一步熟练了乘法口诀表,下面,我们
四、解决问题
①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倍
师:(课件)第三关,解决问题显身手,是我们应用乘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大家加油!(课件)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可爱的海马一家,这一天,海马爸爸在寻找他的孩子们,他已经游了4米,还要再游5倍的距离才可以回到孩子们身边,海马爸爸还要游多少米?谁来帮助海马爸爸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4×5=20(米)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大家赞同吗? 生:
②用乘法解决问题
师:OK!这个问题解决了,海马爸爸还想请大家继续帮忙呢!大家快来数一数,现在有多少只小海马?(课件)生:3×6=18(只)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横着有3行,每行6只,3个6的和可以用乘法解决。
师:说的很好,现在有18只小海马,还有另外两只小海马哪去了呢?别着急,海马爸爸一吹哨,另外两只就回来了!(课件:哨声)
③乘加乘减
师:现在有多少只小海马了?算式该怎么列?
生:3×6+2(课件)
师:这样就可以算出小海马的数量了。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7+6(课件:触发器)或3×7-1(课件:触发器)
师: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大家不是一般的聪明呢!有了我们的帮助,海马们连大鲨鱼也不用怕了!(课件)
④最大能填几?
师:看!大鲨鱼出难题了,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这样的题目,关键是保证括号里填的是最大的数!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题目吧,最大能填几?
生:7 师:为什么?
生:三七二十一最接近23 师:7是最大的吗?填8不是更大一点? 生:三八二十四,24大于23,师:哦,这样一来,不等式就不能成立了,所以,括号里最大只能填7!(课件)还有下一道题目!……
师:解决好最大能填几的问题,我们不仅帮助海马们解除了鲨鱼的威胁,五、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师:经过前面的闯关,相信大家收获了很多,下面,请组长分发作业纸二,大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吧!
(生练习)
师: 大家做得很认真,现在,请对照屏幕上这份答卷,看看和你的答案一样吗?
……
(注:我的文库中有与本文相应的PPT课件)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教学反思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能解决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的教学“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是教材第一次出现,这将是今后学习复杂的乘法应用题和除法应用题的基石。因此,学生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能熟练、正确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我们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以后,有的学生看见求“一共”就用加法,见到“还剩”就用减法,这样的学生是普遍存在,他们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面临选择算法的难题。为了避免学生盲目的套用某一种方法,需要正确的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课件出示例题7第一题:认真读题,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课件出示例题7第二题:认真读题,说一说这个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这两个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然后让学生尝试解答,再次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图形和语言、表征对问题的理解与分析
1、思考:这两个题中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一样呢?
2、摆一摆、画一画:你能用画图或者摆学具的方式说明你是怎样想的吗?
3、展示作品,并请学生说明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4、交流、讨论:在第一题中同学们画图的形状、大小不同,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这些图表示什么意思?在第二题中同学们画图的形状、大小不同,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这些图表示什么意思?
5、思考:两个题中都有4和5,请你结合图,说一说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4和5之间有什么关系?
6、小结:在这两个题中,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一样,所以解决的方法也不相同。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加法、乘法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看见求“一共”就用加法,见到“还剩”就用减法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少。同时,学生经历了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获得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确实得到了提高。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
(一)——解决问题
严建国
教学内容:教材P63页 例7及练习十四的习题
教学目标: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要用乘法计算,不同加数相加用加法计算,会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乘法或加法算式。
重点:区别用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
1、看图列式计算
(1)△△
△△
△△
△△
(2)□□□□□
□□
————————
——————————
2、根据算式的含义画图
3×4
2+5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7
1、课件出示情景图。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 有多少张?
认真观察,这两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 同的地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题意。
小结:这两道题都有4和5,它们在这两道题里 的意思一样嘛?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1)小题里的4表示有4排,每一排是5,表示 4个5,我们用图形表示,你能画出4个5吗? 学生合作,用图形表示出4个5。
学生展示交流。
引导:这是几个几相加?(4个5相加。)用什么 方法计算?(乘法)
列式:5×4=20或4×5=20(张)
师:第(2)小题也请你用这样的方法画出来,再思考解决的办法。
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交流。
引导:这一题里的5表示一排的数量,4表示另一排的数量,只有两排,一排是5,一排是4,求两排合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列式:4+5=9(张)
(3)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先检查画图的对不对,在看看算式是不是正确的表示图的意思。生自行检查。师生共同交流,说说看法。
2、对比小结
观察这两道题目的解决方法,为什么第(1)小题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用加法计算? 学生互相交流。
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分析数量关系。第(1)小题,其实就是在求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解决。列式时既可以用5×4=20也可以用4×5=20来计算,像这样求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的问题(手指画面)可以用乘法计算来解决。如果是求几个不同加数的和,把两部分和起来,求总数时用加法计算。所以第(2)小题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
1、教材P64页的练习十四1、2题
2、教材P64页的练习十四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解决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小结: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求几个不同的加数的和只能用加法计算。
五、作业
做练习十四第7-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