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社会实践活动_毕业典礼我策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毕业典礼我策划
一、活动背景 作为初中生无论是他们的思维还是身心全部埋在一尺桌面和一堆书籍里面,很多实践活动课都停留在被动接受中。特别是在学校或者班级中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他们更是显得异常被动,出节目、背稿子,就像一个个机器人一般一味地听从老师的领导和命令。因此,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综合实践活动空间中去自由、开放地探索是一件很开心幸福的事情。本节课就是建立在学生无穷的创新能力和探索兴趣的基础上,给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在未知的领域中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活动策划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新奇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探索策划的过程能让学生真正地投入进去,并能将自己的设计思路以各种创新的形式融入到策划方案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情感价值观的体验。同时,根据毕业典礼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感恩在整个活动中不但是主题,更重要的是内容,这与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流趋势相吻合,从而能够让学生不但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会感恩的美好品质。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建立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并没有相应的现成的教材来进行探究。分析研究新课标中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阐述,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本节课正是在教师的精确选题下引领学生探索体验课程之外的新领域。
三、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分析他们现有的能力完全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有效选题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关键就是必须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或者与自己紧密相关的主题活动是吸引他们积极参与的有效途径。如何才能让他们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活动参与度,因此选择了本课题,让他们真正地为将来的自己进行一次生动形象的活动策划。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而且通过小组合作,团体作战的方式来让学生在思维的深处建立合作精神,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四、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什么是策划书及策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2.掌握策划的简单流程和如何进行策划。
能力目标:
会进行各种活动的策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动手策划让学生体味策划的意义作用和缜密的思维能力。
2.懂得感恩我们身边的一切。
五、学习重点及难点 1.熟知活动策划流程。
2.开放思维,创新策划有特色的活动。
六、活动过程 (一)活动回顾,导入课题 1.同学们,之前我们开展了“九九重阳节感恩活动”的研究,大家献计献策,共同将大家最美丽、水平最高的节目搬上了舞台,取得了很好的展示效果,大家真的很棒。
2.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每年的 7 月份当毕业的学生即将离开自己的母校的时候我们都要举行一个什么活动呢? 3.每当举行这个庆典活动时,毕业班的同学们都会以各种方式来庆祝自己的毕业与成长,在老师的精心组织策划下,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中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与老师和母校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你们想不想自己来组织策划过一个与众不同的毕业典礼? 4.这样,今年的毕业典礼就交给你们做主啦,(张贴题目)这节课,就让我们六个小组,群策群力做好咱班的“毕业典礼我策划”的活动。
(二)怀揣感恩,探索策划 1.主题我选择(1)这样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策划之主题我选择,策划之前呢,我们首先要确定活动主题,主题对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主题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之前,老师在咱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征集了活动主题,这三个主题简单明了,人气高,大家看,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怀揣梦想放心去飞、怀感恩心立勤奋志)
下面就请各小组讨论选择,并说明理由,明白吗? 下面开始行动(小组讨论选择)
(2)小组讨论确定主题。
(3)交流
好,确定结束了吗?刚才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现在请组长快速汇报你们的选择,说说你们的理由吧。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看来,最受欢迎的主题是......,初中经过四年的成长,在我们每一个同学的脑海中充满了美好的回忆,而我们恰恰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这一切,看来,感恩这个主题的确代表着我们全体同学的心声,好,今天我们就以它为主题进行活动策划。(张贴主题)
2.策划我探索 (1)想一想,围绕主题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策划呢? 学生交流之后。
教师梳理: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参加人员,流程及节目安排,场地布置。(教师张贴)
(2)围绕这些方面我们怎样进行策划呢?老师带来了一份策划样表。
下面请组长打开并分发小信封中的“九九重阳节感恩活动”策划书,读一读,看看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开始进行。
(3)谁有发现?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板书:目标明确,紧扣主题,流程清晰,富有创意。
那么,同学们对这份策划书都表示很满意,到底它能带来什么样的实际效果呢?(4)让我们走进九九重阳节感恩活动现场去看看吧。睁大眼睛,看看感觉到底怎么样?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 看来,要享受活动的精彩,事先必须有细致周密的策划。(板书:注重细节)
正像古代圣贤老子所说,课件出示:
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古代思想家 老子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探索发现了这么多策划的妙招,大家读一读来。(黑板)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妙招,走进策划。
3.策划我完成 同学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策划书,好吗?(1)大家看,老师带来了咱班的“我的毕业典礼我做主”策划书,我们的活动主题是......,刚才已经确定了。(教师指板书)
(2)通过和学校的沟通,我们典礼的活动时间、参加人员、活动地点三项内容也已经
确定,“场地布置”、“流程及节目安排”最具挑战,需要六个小组分工合作,各小组,你们想认领哪一项?十秒快速讨论。
(3)小组认领,结合温馨提示,合作策划。(课件展示温馨提示,明白了吗?开始策划,轻音乐起)
(4)小组交流。
PPT 提醒:请认真倾听,注意同样的内容不要重复交流,待会看谁会补充,会评价,会完善。
小结:总体评价一下(教师将他们的策划提前剪成叶子的形状进行拼接)建议两个小组合成一个组,整合策划,同心协力,打造出最美的场地。
交流后学生补充评价。
总体评价,请将策划卡贴到班级策划书中,回去继续完善。
交流不同后学生补充评价。
总体评价。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三个流程安排的策划小组各有亮点,同学们的建议也很好,课后请每个组及时完善,配合落实,相信按照我们设计策划的流程来进行的话这个毕业典礼一定精彩纷呈。
(三)展示收获,总结提升 (1)通过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呢?(2)激励:同学们,2019 年的中考已经进入倒计时,今天老师将这份凝聚着大家智慧的策划书送给你们,请及时更新,尽早完善。期待你们能用自己策划的方案在毕业典礼上获得终生难忘的回忆。
(四)效果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就是能够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毕业典礼这么隆重的具有仪式价值的课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的积极性,因为这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同时,在当前我们国家发展的大趋势下,在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因此,本节课积极将感恩的因素融入到活动之中,最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在感恩方面的所想、所思、所创、所写、所说。通过本节课的确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不但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而且提高了他们创造创新的能力。
《毕业典礼我策划》 学情分析 作为初中生无论是他们的思维还是身心全部埋在一尺桌面和一堆书籍里面,很多实践活动课都停留在被动接受中。特别是在学校或者班级中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他们更是显得异常被动,出节目、背稿子,就像一个个机器人一般一味地听从老师的领导和命令。因此,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综合实践活动空间中去自由、开放地探索是一件很开心幸福的事情。本节课就是建立在学生无穷的创新能力和探索兴趣的基础上,给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在未知的领域中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活动策划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新奇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探索策划的过程能让学生真正地投入进去,并能将自己的设计思路以各种创新的形式融入到策划方案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情感价值观的体验。同时,根据毕业典礼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感恩在整个活动中不但是主题,更重要的是内容,这与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流趋势相吻合,从而能够让学生不但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会感恩的美好品质。
《毕业典礼我策划》 效果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活动主题与学生自己息息相关,加上能够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全体学生兴趣浓厚,完全能够融入到自己的小组,并且参与到小组的讨论活动中,对于活动的结果能够做出合理到位的评价,特别是在感恩这一方面,所有的学生无一例外地参与了分享,充分证明了活动的主题确定是正确的,学生们的思维灵活的。
《毕业典礼我策划》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建立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并没有相应的现成的教材来进行探究。分析研究新课标中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阐述,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本节课正是在教师的精确选题下
引领学生探索体验课程之外的新领域。
《毕业典礼我策划》 评测练习1.继续完善毕业典礼策划书。
2.尝试为班级的其他活动进行策划。
《毕业典礼我策划》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就是能够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毕业典礼这么隆重的具有仪式价值的课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的积极性,因为这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同时,在当前我们国家发展的大趋势下,在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因此,本节课积极将感恩的因素融入到活动之中,最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在感恩方面的所想、所思、所创、所写、所说。通过本节课的确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在“主题选择、认识策划、探索策划、完成策划、分享提升”的自由天地中尽情徜徉,展示了真我的风采,真正体会到了综合实践课堂的乐趣。不但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而且提高了他们创造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感恩父母、老师、社会、学校、同学的美德。
《毕业典礼我策划》 课标分析 鉴于新课标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应该大胆地把选择学习的目标、方式都建立在为为学
生的能力发展上,很多主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都不能以教师的角度来考虑,教师只是引导将生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筛选,让学生自己选择。《毕业典礼我策划》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策划的魅力,让学生永怀感恩之心去做事做人。
第二篇:《泉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后作业
《泉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尝试背诵重点语句。
2、学会本课“济、著、悬、崖、喷”等10个生字,认识“剔、啸、昼”这三个生字。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天下闻名、著名、喷吐、虎啸狮吼”等词的意思,运用抓住重点字的方法理解“昼夜不息”。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抓关键词谈感受的方法,了解四大名泉各自的特征,了解泉城特有的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把握文中对泉水“动态”的描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四大名泉各自的特征,了解泉城特有的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
【教材分析】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文章是“总——分——总”结构,开头总写了济南之泉的多且美,结尾总结了泉城名字的由来。文中分四个自然段生动而详细地描写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的独特风姿,内容紧凑,结构清晰。
【学情分析】
课标对中年段学生的阅读提出了下面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我所执教的四年级的课文,基于三年级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文本,因此在此次授课过程中,主要应用了这一学法。同时,作为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学段,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视角拓展至课外,而不仅仅是围绕着课本去开展学习活动。本班学生对于课外书籍阅读兴趣高涨,但相对而言积淀较少,课堂上发现,问及许多的课外小常识时,他们往往一脸茫然。因此,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了多种阅读资料,扩充了学生的见闻,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触角延伸至课外,延伸到生活。
《泉城》教学反思:
文章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第2-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泉水异彩纷呈的美与泉水流动不同特点上。在品读泉水纷呈美时,引导学生通过符号美、节奏美、词语美、意境美等几个角度体会济南泉水的丰富多彩,并且设置层次清晰、层层递进的各式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泉水那不容言说的美。
在细读品悟四种最有名的泉水时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珍珠泉段落,并且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学会的方法学习其余三段,即: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泉水的特点,让学生想象体会珍珠泉的美丽和神奇,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比较简单,因此我让学生比较描写泉水流动的词语不同,由于已经给学生看了五龙潭和黑虎泉的图片,体会到了这两个泉的特点,因此,学生在说“汇注”和“喷吐”词语的用法时说得比较到位。品读趵突泉一段时引导学生发现,在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随即总结我们听到了“咕嘟咕嘟”的声音美,看到了不断涌冒的动态美,更加欣赏到了如同白雪般洁白无瑕的颜色美,从而体会位居七十二泉之首的“泉王”的气势美。
上课接近尾声时,我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写法,让文字经历在学生头脑中再造想象的过程,达到积累、巩固的目的。
《泉城》课后作业
一、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虎啸狮吼(xiào xiāo)
趵突泉(bào diào)昼夜
(zhòu zòu)
晶莹剔透(tī tì)
二、比一比再组词 济()悬()堆()渲()挤()县()推()喧()
三、将词语补充完整
白浪()晶莹()明珠()银花()虎啸()秋雨()水声()昼夜()
四、造句
„„有的„„有的„„有的„„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2、济南共有()泉,文中提到了几处泉?分别是叫什么名称?
六、你最喜欢文中提到的哪处泉?为什么?你还记得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第三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及教学反思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课文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与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课文紧扣“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其中,第二段按四季更迭的顺序具体介绍,是进行情感熏染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极佳载体。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孩子们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并重,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由于平时语文课非常重视学生的预习,所以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主动识字的意识,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能积极的搜集、整理资料,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心,逐渐树立了实践创新的精神。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生词的意思。2.了解有关小兴安岭的内容,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3.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意识。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景这一主体教学环节,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感。
2.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3.教师渗透学习方法与学生尝试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激趣,谈话导入。
优美的景色能给人美的享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几张图片,和大家共同欣赏。(课件播放: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春天;草木旺盛,绿树成荫的夏天;落叶飞舞,果实累累的秋天;冰雪覆盖,白雪皑皑的冬天。)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色吗?指名回答(板书:小兴安岭)指导学生用“兴”的不同读音组词。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看了这几张图片,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回答。(板书;美丽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话说,小兴安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指名回答。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既是美丽的大花园,又是巨大的宝库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电教手段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在哪儿吗?(出示课件:中国地图,请学生找出小兴安岭的位置)想知道小兴安岭有多美吗?
(一)指导自学
1、请同学们快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2、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学
1、同学们,读完课文之后,请大家与生字朋友打打招呼吧。(出示课件:融、涨、葱、挡、浸、剑、舔、刮、汇、缕)指名读生字,及时正音。
谁来找出几个后鼻音的生字?(融、涨、葱、挡)能带领大家读一读吗? 读得很正确,这里面还有一些前鼻音的字,还有谁能带领大家读一读呢?(浸、剑、舔)还剩下三个生字呢,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刮、汇、缕)
2、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把这些生字分别组成词语好吗?(多名学生口头组词,不当之处共同订正)。
看老师也组了词语,我们来读一读,好吗?(出示课件:融化、涨满、葱葱笼笼、挡住、浸在、利剑、舔脚掌、刮过、汇成、千万缕)(多种方式读词语)
3、同学们,这篇课文比较长,生字又比较多,比较难读,对吧。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4、下面老师请六位同学轮读课文,同学们还要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些什么呢?(读后评价,及时正音)
5、读了这么多遍课文,能说说课文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春天,第三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夏天,第四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秋天,第五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冬天,所以说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又写了什么?(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总的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6、这样一说,我们就更清楚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之后,用上课文中的语句简单的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谁来介绍一下美丽的小兴安岭?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A、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你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从“数不清”这个词和省略号读懂了小兴安岭的树木很多;从“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读懂了小兴安岭的树木多得数不胜数。)(课件出示出示红松、白桦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特点)(出示课件: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齐读
小兴安岭的树木可真多呀,同学们,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B、谁能用更简单的话来介绍小兴安岭呢?(出示课件: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是啊,小兴安岭既是一座大花园,又是一座大宝库。
设计意图:【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对难读的字词进行检查与指导,扫除了字词障碍,落实了把课文读通读顺这一最基本的阅读要求。同时,也理清了作者按四季介绍小兴安岭的写作顺序。】
三、指导写字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出示课件:汇成、欣赏、映在、挡住、视线、浸在、献出、药材、又松又软、刮过、舌头),这些词语中都含有我们要写的生字呢?请大家读一读,找一找吧。
再来看看这些字(出示课件:舌、汇、挡、软、药、刮、浸、视、线、欣、赏、献、映、材),你觉得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欣赏”的“赏”字还不容易写漂亮呢,请大家看老师来写一个。
“浸”字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系,可我觉得浸字的右半部分很难写,老师给大家范写一个。
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抄一遍,要是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还可以多写几个。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下节课我们还要讲一步来欣赏。
五、作业超市
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读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件:《美丽的小兴安岭》),就让我们走到这座大花园,大宝库里去游览一番吧。
二、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1、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大家喜欢在哪个季节去游览小兴安岭呢?指名回答。如学生找出春天一段,这样指导。默读描写春天的段落,边读边画出作者描写的事物,并体会一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树木、积雪、小鹿、)(1)树木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抽出新枝,长出嫩叶的图片)“抽出”什么意思?(长出的意思)“抽出”换成“长出”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让学生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了“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课件出示第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指名读、齐读句子。
(2)积雪呢?(课件点击:汇成小溪,淙淙流淌的图片)流水声大吗?从哪里看出来?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是高昂一点还是轻柔一点?试一试?指名朗读。
(3)小鹿怎么样?(课件点击:溪边散步,喝水赏影的小鹿图片)指名看着图片回答,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鹿的活泼可爱写出来了,小鹿还可能在干什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看能不能接着作者的句子往下说。学生练习。
(4)过渡:是呀,春天是一个神奇的季节,春风一吹,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兴安岭到处呈现出一片勃勃的生机。那里的山青了,树绿了,水活了,你能把小兴安岭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特点读出来吗?学生练习朗读。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优美的语言记在你的小脑瓜里?现在就试一试,咱看谁的速度最快。(课件出示朗读提示),学生练习背诵。
2、归纳学习方法。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这一段的?首先师生共同回忆“春”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探疑方法。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找景物——读写特点——读悟其情)
设计意图:【通过品词析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季生机勃勃的美,体会到了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精妙。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为接下来的自主、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3.小组合作,从其余三段里任选其中的一段,然后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哪一段就指导朗读哪一段。(三段中重点指导一段,其他两段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取长补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答案是集思广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学生问题一一得到解答,达到解疑目的)】
4.刚才咱们共同领略了小兴安岭的美景,那么小兴安岭为什么是大花园,是宝库大家明白了吗?(生答,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三、看录像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
走进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中,老师不禁醉了,为这迷人的景色而醉。
四、角色转换、导游介绍
师引导:刚才我们以客人的身份美美地游览了小兴安岭,下面我们不如反客为主,转换一下角色,以小主人的身份为的客人来介绍一下美丽的小兴安岭。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准备。
2、鼓励学生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个性。
3、学生做小导游,进行介绍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大家刚才的表演精彩极了,老师为你们而骄傲,我们以客人的身份游览了小兴安岭,又以小主人的身份介绍了小兴安岭,相信美丽的小兴安岭已经在同学们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让我们一起读,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
六、作业超市,课外延伸
(根据兴趣与能力任意选择其中两项)
1、抄写优美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再做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4、小练笔:仿照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
设计意图:【以兴趣与能力为出发点由学生自选作业,作业的过程必将是主动的、快乐的。在快乐的作业中,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延伸。】
集体反思性评价:
《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和丰富物产,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教学采用变序式的教学方式,从整体出发,结尾段切入,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去领悟。
本课先教后放,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
这节课虽然课堂容量较大,但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写作方式上基本一致,于是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尊重大多数学生的意见选取其中一个季节细致地分析学习,如教师指导学生找出文字中都描写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读出感受、积累语言等环节,学完本段后及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步骤;接着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剩余三个季节的段落之一,并按照刚才的学习步骤合作学习,教师适时地深入学生群体中进行指导,之后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并对重点词句加以指导点拨;然后放手学生自学其余段落,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师生共同赏析;最后教师来个总结。先教后放环节清晰,学生学习有的放矢,有条不紊,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循序渐进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价,实现了学生张扬个性的自我超越,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第四篇: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活动设计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从关注怎样教转向关注怎样学,学情分析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基于学情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厘清教学的重难点,建构科学的教学环节,灵活运用多种学情分析方法,使学情分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关键词]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5-0047-02
“学情分析”主要指在教学前对与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学生情况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为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起点的确定等指明了方向。但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把学情分析当作备课的环节之一,没有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作业练习来设计适合相应学情的教学环节。为此,我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基于学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活动设计
1.基于学情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很多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经验或者照搬教学参考用书制订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有时并不合理。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心理特点,才能从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来科学地阐述和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对所任教的两个班进行了课前调查,发现两个班学生的学情相差甚远,调查结果如表1。
我根据两个班学生不同学情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如表2。
明确而清晰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结果的预期,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必然需求。教师要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教学目标,让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
2.基于学情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顺序、学习材料的选择等不尽相同,在对比分析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后,教师在素材的选择上仍会遇到问题。此时,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则为教师新授课素材的选择和对教材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北师大版教材是利用“人民币系统”展开教学,而人教版教材则是利用“米字系统”展开教学。在分析这两个版本的教材时,我很困惑:学生对小数的理解是否还要以生活经验为背景?北师大版教材将正方形抽象为1,学生能否就此将小数和分数建立联系?怎样选择学习材料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本质意义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展开了学情调查,如图1所示。
通过调查,我发现当学生用“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几角、几分时,正确率较高,而用“元”为单位的分数表示时,错误率较高。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主要还是依托元、角、分的生活原型,图1中虽然有“把1元平均分成10份”的描述,但是在大多数学生的认知体系中,分数与小数是两种独立的数,在没有教师干预的情况下,学生很难自主发现它们的联系。例如,我要求在正方形中用阴影表示0.3,学生就出现了图2中的错误。
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和学生课前的学情调查,我优化了教学设计,从学生认知起点的“元、角、分”切入,以正方形为载体,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与直观模型连接起来,先从直观模型中抽象出“1”,再通过对直观模型的选择和操作,沟通小数和十进制分数之间的关系。
3.基于学情分析,厘清教学的重难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仅仅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还不够,如何厘清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只有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才能准确地界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例如,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第一次教学我采用教材中的素材(如图3),主要解决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我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计算,算法也讲得很清楚,课上得非常“顺利”,但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既然学生都“会”了,那这节课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先去了解学生的学情。
通过前测结果(表3)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计算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而对于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的,主要有两种错误现象:一种是分别将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末尾对齐,另一种是在没有对齐小数点的情况下直接把小数和小数部分相加,整数和整数部分相加。我追问能正确计算的那部分学生:“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只有32%的学生能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其他学生则回答含糊或是不知道,显然,他们只是掌握了算法却没有理解“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通过以上学情分析,我最终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而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4.基于学情分析,建构科学的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凭感觉、靠经验去设计教学环节,或是模仿特级名师们的演绎,又或是沿袭以往的教学模式,即使有些环节上起来别扭,也不去思考改进。教师若能先了解学生的学情,就能重新审视这些“经典”的教学环节是否科学、合理。
比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重叠问题”时,大部分教师将精力花在了“集合图――韦恩图”的形成过程上,我第一次教学时也是如此,在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中,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直奔韦恩图模型,而剩余的学生也并非不知道韦恩图,只是一时没想到。原来,在三年级上册的科学课本里就已经出现过韦恩图,那么,还有必要在数学课上花时间让学生去经历韦恩图的形成过程吗?学生真的理解韦恩图各部分的含义吗?我们的课堂究竟要学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先了解学生的学情。
通过调查(结果如表4),我发现56.4%的学生对韦恩图的理解已经比较到位,能顺利地把具体的表格信息转换为韦恩图,并能借助韦恩图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对于韦恩图相交部分和独有部分所表示的意义还是比较模糊;能根据文字信息直接列出算式的有13人,他们都采用了“两项之和-重复数量”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情分析,本节课我省略了韦恩图形成过程的教学环节,直接从韦恩图的意义出发,让学生理解文字信息,并学会文字信息和集合图之间的互相转化。
二、教学中学情分析的注意点
1.注意学情分析方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经验分析法、观察法、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通常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谈话和提问的方式。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建议教师运用多元分析方法与多维分析视角,这样得到的分析结果更为可靠,也更有指导作用与理论价值。
例如,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教师通过经验分析就能知道教学难点是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通过问卷调查就能发现学生几乎都会做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于是可以从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入手进行教学;通过访谈,进一步深入了解到很多学生只是会算,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算。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落在对算理的理解上。
2.学情分析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学情分析不是孤立地分析学生会了什么,不会什么,而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和“怎么知”。
还是以“小数的加减法”为例,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W情,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难易程度设计各种类型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通过分析练习情况再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和确定重难点。只有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准确分析,才能选择、设计出吻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
3.学情分析要贯穿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不仅仅是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更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程,包括课后的教学反思、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都需要进行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情分析细化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学情进行及时的教学反馈,展开针对性地辅导和评价;作业也是教学中了解学情的重要环节,它是我们巩固基础、进一步提高以及判断后续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将学情分析与调整教学策略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学情分析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责编 李琪琦)
第五篇:浅谈《荷塘月色》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建议
浅谈《荷塘月色》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的“阅读鉴赏”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第一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篇目。这篇文章,朱自清先生通过细腻的描写,把自己的淡淡的愁绪融进了荷塘月色的景致之中,使人读之陶醉。它是一篇独具特色的写景抒情散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意蕴深厚,作者通过对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的精彩描写,表达了自己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文中比喻、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典雅秀丽,让人读后满口余香。这一单元教学的任务是: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验作者独特的情感。根据单元教学要求,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为:1.理解作者独特的内心体验。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为:理解通感的修辞手法。
二、学情分析
本文学习主体为高一学生,本文是作者在特定年代、特殊时期表达自己独特心情的一篇佳作,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可读出景色,但难以走进作者的心灵。为了解决学生阅读隔靴搔痒的感觉,课前让同学们上网查阅写作年代的相关背景以及朱自清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真正走进作者。文中写景多用比喻、通感,很多同学的理解只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层面,这既是本科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文章语言优美、音节和谐,富有诗情画意。这一特点会让学生对教学的过程充满了期待,有利教学。
三、教学建议
1.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究和相互合作,把时代背景、《采莲赋》和《 西洲曲》内容的的理解交给学生探索,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总结。
2.文章文质兼美,适宜朗读,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反复让学生诵读,读出韵味,读出美感,读出情感。
3.文中比喻优美,“明珠”“ 星星” “美人”分别写出了荷花什么特点,通感句里的“歌声” 又写出了荷花什么特点?可以重点让学生体会讨论。
4..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是通过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作者通过什么手法表现了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