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课文,其中10篇精读课文,11篇略读课文。第一单元以“人生感悟”为专题,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第二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第三单元以“深深的怀念”的课文的学习为主,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第四单元围绕着“外国名篇名著”,学习了本组课文,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第五单元教材围绕着“科学精神”这个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作出了阐释;第六单元教材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专题,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除去第六组,本册教材共有五个语文园地,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全册共安排了三次“资料袋”,五次“阅读链接”。
三、全册教学要求:
1、本册要求会写80字。会使用字典和词典,有一定否认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手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7、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细心观察,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8、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章的阅读,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清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9、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浏览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
10、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用普通话,注意语言美。
11、习作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生动的画面,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3、抓住重点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4、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5、文言文中古今字义不同时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
6、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7、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表达方法不同。
8、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作者融入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9、领悟课文让人感到的地方,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
10、在经典故事中,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感受人物的栩栩如生。
11、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1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五、课时安排:
一单元 13课时
二单元 13课时
三单元 13课时
四单元 13课时
五单元 13课时
六单元 13课时
古诗词背诵 14课时
综合复习 13课时
共105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课标》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模式,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要不断更新旧知,做永不枯竭的源泉。
二、上好课,备好课。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备好课,进行创新性教学,有创新意识,不受经验和套路的束缚,不墨守成规,在教学中要独辟蹊径,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思路,选择教学方法。
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生的习作训练。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力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成长,多读书,充分利用阅读课,结合蓓蕾读书工程的实施计划,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训练学生善于积累,有话可写,方法灵活,新颖,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
篇2: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3、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⑴ 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⑵ 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⑴ 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⑵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⑶ 背诵第6、7自然段:
① 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A、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B、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②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③ 同学互背。
④ 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失败──再失败──成功
启迪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3: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引导学生观察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技能:引导学生紧扣文题,把自己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完整。
能力: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情意: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实验最精彩,最动情的地方写具体。
对策:做一个实验,把实验的过程写具体。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习作准备。
在本次习作前,老师已布置学生一项活动: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就自己比较喜欢的领域设计一些小实验做一做,并做好条文式的记录;或者把科学课上做过的有趣的实验简要记录下来。
二、引入习作话题。
1、最近我们都做过些什么小实验呢?今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些实验的内容和过程。
二、口头交流习作内容
1、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1、实验的名称,需要的材料。2、实验的过程:
2、实验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大组交流。
三、学生写习作提纲。
1、按照实验的顺序把实验过程有条理地写出来。
2、把文章的主体部分比较详细地写出来。
四、交流习作提纲,完成习作。
1、实验小组内交流。
2、大组交流文章主体部分内容,师生评议,补充。
3、学生习作。
五、交流教师的“下水文”。
有趣的实验
周末,我看了一本书,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杯子里盛满水,用纸盖住杯口,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不会流出来。我觉得这简直是不可思议,薄薄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沉重的水呢?
我将信将疑地开始做起来。首先,我找来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子和一张长方形的白色纸,来到厨房,在杯子里注满自来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那张纸盖了上去,然后,用手轻轻地盖住杯口一会儿,把杯子倒了过来,倒数一、二、三、四、五,把手放开,嗨!神了,纸头真的把水托住了,这怎么可能?小小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水呢?我又试了几遍,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真理。
为了炫耀我的实验的成功,也为了我的实验成功的把握率高一点,我决定用半杯水在爸爸,妈妈面前表演一下我的魔术。
为了把气氛搞得富有神秘感,我学着魔术师的样子,放了音乐,还拿了根筷子作为魔术棒,把杯子倒过来让他们看清楚,把白纸放到他们眼前让他们看清楚,然后倒入半杯水,把纸盖上去,按刚才的顺序用手轻轻按压,倒过来,为了提高魔术的惊险性,我把杯子放在头顶上,数一二三,放手!顿时,我傻眼了,我成了一只落汤鸡,我呆住了。爸爸,妈妈捧着肚子笑得喘不过气来。
妈妈说:快快换衣服。爸爸说:快快上查一查。
原来:一张纸是顶不住一杯水的,而真正起到神奇力量的是大气压,当水杯灌满水盖上纸后,杯中的大气压就低于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就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半杯水比一杯水轻,但是,半杯水,还有半杯是空气,大气压就帮不上忙了,于是,水就流出来了。
通过这次实验,我懂得了两个道理:
一是,有关大气压的问题,大气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人类创造着魔力,比如:用吸管喝饮料,中医火罐疗法,输液等等。
二是:更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凭空想象,要有根据,要善于观察事物,善于研究,从而发现问题。
1、教师朗读“下水文”。
2、学生评议老师的“下水文”。给老师打分,并说出打分的理由。(对照要求)
3、学生就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4、师生交流“下水文”的成败,提出修改建议。
六、习作评议和修改。
1、根据刚才对老师习作的和补充,修改各自的习作。
思考一下:着重从哪些方面来修改?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3、学生自由选择交流和帮助批改的对象。
板书设计:
作业4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有条理地记叙
最精彩或最关键的部位写具体、写生动
篇4: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3、学习读书的方法。
4、积累踯躅、伫立、颓丧、寂然、突兀、等词语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2、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
3、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添加图片)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懂文中生字及词语的含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此处删除)
二:合作交流:
1、读小黑板上的生词
师生评议正音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汇报
三、品读体验:
(一)请你读读课文,想一想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如果你发现了,请举手示意我。
(海龟是有自己的生存办法的)
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投这句话。如果把探出换别的词,可以怎么说?(伸、露)比较为什么此处用“探”?(探有试探、小心的意思。而伸和露则没有)
2、那只先出来的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了解了大自然的秘密之后,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是不是这篇文章我们就学懂了?(没有)
(二)除了写海龟,还写了我们呢!读读文章,看你读懂什么了。
1、观察——紧张——震惊——悲叹
2、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变化?再读读文章体会。如果你认为理解有困难,可以向周围的同学求助。共同研究研究。
1)紧张:啄,幼龟小心,太弱小了。大小海龟对比图片。
嘲鹰是突兀而来的,幼龟没想到它的致命的天敌会来。这一啄,很可能要了幼龟的命。怎能不紧张?指名读我们焦急的心情。
追问:此时导游的态度是怎样的?(若无其事)你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导游为什么要这样呢?(若无其事:好象什么事都没
发生过一样。因为导游知道这是自然界之道。)
2)震惊:成群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
师引:多少只?(成百上千)怎么出来的?(鱼贯而出)此时从巢到海边有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挡,没有任何保护。
出示图片:看到成群的海龟争先恐后地向大海爬去,你们快告诉它们你们想说的话。
师:是啊,小海龟们快回去呀,你们的侦察兵是我们把它送入大海的,这里太危险了,看呀,你们的天敌来了。
读读这里的句子,应该怎么读.
出示: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天啊,”我听见背后的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3)悲叹:这时,几十只幼龟成了嘲鹰、海
鸥、鲣鸟的口中食。再读这句想象当时海滩上是怎样一种景象?学生想象描绘。
师:这种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啊,太残酷了,所以我们有了这样的悲叹:
投:“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再读:投:向导_______地说:“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4)课文中,哪一句话体现了文章的中心?(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5)你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虽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
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6)你知道这种方法叫什么吗?(篇末点题)
7)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可以举出充分事例的基础上,得出一个公认的道理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可以让读者对文章
所要揭示的中心更加深刻。)8)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应该怎么说
投:人是万物之灵。如果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延伸:
1、问题中的“秘密”指的是什么?
2、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呢?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自以为是,要听取别人的劝告,不要等造成了后
果,才开始后悔、难过,那样也是于事无补的。
做事情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不以人为的因素而改变的。)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词语。
2、写一篇关于本课或他人与自然的故事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大自然的秘密
人为救一只小海龟
成百上千的小海龟错误爬出
很多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教学反思: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我觉得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自由发言。能联系上下文,谈对向导的看法,谈大家的表现。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时间非常充分。学生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本节课有欠妥之处。教学最后一环节时要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来说明人类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与动物们共同生存,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动物有生存之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如果自作聪明到干涉动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