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9-01 07:4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努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2、大概了解中国哲学的一些特点,如它既是人世的也是出世的,它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3、体会学者散文思路明晰、内涵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

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3、独立思考、质疑课文,对自己的见解能够做到自圆其说、持之有据。

三、教学方法:

1、学生默读朗读,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设计思考题和训练题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其对课文的理解,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讨论交流,开拓思路。

4、教师以漫谈式的讲解提升学生的认识,使之确有所得。

四、教学设计:

(一)理念。

课文的题目为“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但文章的内容比较深奥,语言又平实,所以学生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在学术概念上兜圈子,那样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方能激发兴趣、搞活教学。

至于课文内容,有些应该吸收消化,用来丰富和充实自己;若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有些似有可商榷之处;有些比较深奥的,大致了解即可,不必深究。要求学生全面地透彻地理解课文,既无必要,也难以做到。

不可脱离课文,也不可拘泥于课文,可以把思考和讨论延伸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上去。

(二)步骤。

1、学生默读朗读。

2、归纳提要。

(1)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

(2)请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

(3)请说明全文的结构特点。

这三个问题相互关联,可以放在一起考虑。

文章的标题是“人生的境界”,其实它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如果循着它去找主旨句和段落结构,就会走人误区。

本文主要是讲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首段的第二句便是主旨句。

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讲人生的四种境界。

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一自然段具体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第十二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人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为“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4)请再找出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中的关键句。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找出此关键句,不仅是对阅读能力的训练,也为下面教学活动的展开作了铺垫。

(三)重点解读。

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生的境界。请问它是哪个词?

觉解。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十三次。

请依旧下面两个语句对“觉解”—词作出自己的解释。

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②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觉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2、“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

请联系生活实际解读文中的这句话。

示范:

(1)一名儿童趴在地上现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昆虫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

(2)一名房产商在建造一楼群时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记住是我把原来的一块荒地变成了一群高楼。”另一名房产商也在建造一楼群,他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为一块荒地变成了一处景现而感到高兴。”

显然,儿童是顺着本能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而昆虫学家则是在进行观察和研究,是在为社会的利益做事,属于道德境界。

第一个房产商是功利境界,而第二个则是道德境界,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仅有细微的差别。

3、“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体验谈谈对此话的理解。

今天的青少年正处在精神贬值、道德滑坡的社会环境之中,这决非理想的成长环境。在一个充满功利刺激和诱惑的社会中,人的自然属性会受到刺激而充分显露,而要做到富有精神的追求就比较困难了。在过去“突出政治”的年代,精神曾被抬到吓人的高度,虚幻为海市蜃楼,这是一个极端,而现在又走向了另一极端。让学生谈成长体验,就是要使其明白在生活中不可随波逐流,而是要有汲取人类一切宝贵精神财富的博大襟怀,并用它们来养育自己、充实自己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4、“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

这是课文中的精彩之笔。请用辩证的观点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引出一点为人处事的哲理。

(1)示范:

《荀子》中有一句话:“涂之人可以为禹。”(路上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成为像禹那样的圣人。)

课文中的这段话就是对这一哲学思想的演绎。

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追求崇高要从平凡甚至琐屑的事情开始做起,崇高的境界往往体现于日常细节之中。一个没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可以是圣人,而一个居高位者或巨富者也可能是一渺小之人。

是追求内心的“觉解”,还是注重外在的“表演”?这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索的。在今天这个注重包装的时代,很容易作秀于外在形式而忽略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2)小结:

通过对一个词语和三处文句的解读,我们也许可以认识到人生境界的获得,需要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识有一个升华。当一个人有了哲学的觉解之后,他才可能对所做的事情赋以不凡的意义。

(四)发散训练。

1、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德的意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请列出一些这样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示范: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

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谭嗣同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们的人生境界已如一道道风景,或雄奇,或峭拔,或清逸,或壮美,或险峻……

2、请按照例句的句式续写一句。

例句: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述,留一部经典巨著给后人,这种身陷逆境却有所作为的举动,是一种奋发的人生境界。

示范:

焦裕禄带领群众,治沙治贫,为一方百姓谋利造福,这种身居要职却视人民为父母的行为,是一种壮丽的人生境界。

查文红只身离家,义务支教,让一群乡村孩子沐浴春风化雨,这种身处贫寒却施爱于他人的做法,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五)研究质疑。

1、“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平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这几句话在文中的第六自然段,是对“天地境界”的阐述,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引导他们质疑询问,而且最好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解决疑难。

提示:要读懂这段话,关键在于对“宇宙”一词的理解。

在现今学生的语言系统之中,“宇宙”一词的意思是指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而文中“宇宙”并非此义,不是一个自然科学的概念,而是一个人文的概念,即天地万物的总称。古人把四方上下称为“宇”,把古往今来称为“宙”。这样来看,课文也就不难理解了。具有“天地境界”的人的眼光与胸襟超越了现实社会,是跨越时空的,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皆包藏于其心中。他目光如炬、胸藏风云、纵横捭阖、总揽古今、文理兼融、博学睿智、情怀旷达、人性完善、悲天悯人、思济天下。如是,则可抵达人生的最高境界而成为所谓“天民一圣人”。

2、如果说上面的质疑是为了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那么下面的质疑则带有“商榷”的性质。

课文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等,请问其中的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是否存在交叉的情况?这样的划分是否完全科学?

文中说:“……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文中又说:“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第二篇: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属于学术随笔,学术味较重,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课文有其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课文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学习它有助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陶冶。课文的题目又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也是颇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基于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展示才智的平台。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要把握的原则就是深文浅教,要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具体做法就是,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教师设置几个通道,使学生透过课文繁难的、深奥的说理处能联系实际,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交融起来,这样就有了亲切感,具体感。披文以人情,不能空泛地分析课文内容,而要引导学生借助于课文语言走进课文,这样就更要选好教学的切人点,点准穴道,实现一穴得气,百穴皆通。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就要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试图弄清文中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的意义,势必要造成少慢差费。事实上课文中有些东西,需要穷其一生的经历来体验。因此在深文浅教的原则下,不必花用大量的课时。

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3.认真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4.体会学者散文(随笔)的写作特点:思路明晰、内容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

教学重点

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

教学难点

对文中哲学术语或哲理性语言的理解。导学法;教师通过引导制定学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个性的驾御和科学的训练,来实现教学目标 的达成。课堂学习方式主要运用合作式阅读理解,教师是学长,引导学习并适当点拨。课外延伸学习以个人探究为主。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冯友兰先生像及有关文字。关羽、周恩来相关录像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论述哲学问题的文章。你了解“哲学”吗?说说你对“哲学问题”的理解。2 借助辞书或网络,了解冯友兰及其著作。3 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先生30年代曾感慨地说:“今天我们所有的哲学都是一种远离人生的哲学,它差不多已经自认没有教导我们人生意义和生活智慧的意旨。”假如林语堂先生看到了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论文《人生的境界》,他会不会这样说呢?我想,他绝对再也发不出这样的感慨吧。(学生初读哲学论文,一般会为哲学的深奥玄妙而望而生畏。这样导入,可以使学生了解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激发阅读兴趣,消除畏难心理)

二、阅读、欣赏、对话

语文阅读是不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和作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一个享受美的过程。通过走进鲜活的文本,理解体验、感悟思考,体会文本所表现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人性美,以达到美育的目的。

(一)简介作者(略,并让学生看插图)

(1)学生自主介绍作者

第三篇:人生境界与作文教学

人生境界与作文教学

——耘地拾穗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115 | 更新时间:2007-5-9 | 文章录入:健坤网 ]

健坤外国语学校

罗佑开

内容提要:本文站在新课程核心理念——“关注人”的角度,联系中学作文教学实际进行探索思考,以“人生境界”一词涵盖新课程提出的“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良好的思维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等内容,分别从作文动力、语言表达、作文评价三方面论述了作文教学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精选作者本人长期积累的典型实例,鲜明具体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人生境界激活了作文教学,作文教学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人生境界、作文动力、语言表达、作文评价

我国自古以来,教育强调“人”的教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强调精神达到高处的真实之境。精神的牵引,实际上就是人生境界的提升,而知识能力正是帮助精神提升的阶梯。因而教育的本质聚焦在人的培养上、人的发展、人的精神提升上。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本文所说的“人生境界”包含了新课程提出的“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作为一位肩负这神圣责任的语文教师。在为学生作文现状忧虑的同时,很自然地探索着“人生境界”与中学生作文教学的关系。我真切的结论是:人生境界激活了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提升了人生境界。

一、人生境界与作文动力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长时间以一篇文章选人才。今天的高考制度作文题占150分之60,有的占了70分,并有再提高比例的趋势。而且“能说会写”、“笔口两溜”成为社会赞赏人才的常用语。我认为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学效果优劣的根本性检测。“吃猪肉、吃羊肉”最终要变成自己的肉,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课文阅读学,读了那么多,最终应该通过作文体现其语文素养。

作文如此重要,而学生的写作现状却令人担忧。除了少数爱好文学的同学,绝大多数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视作文为不得己的应付,甚至视为累赘、视为畏途,高中毕业班虽然多写了几篇,不过目的非常明确,为了应试而写。本人参加高考评卷十余次,每次阅看数千篇高考作文,令人眼前一亮,欣兴不已的作文只是凤毛麟角,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文,词语贫乏,语言干瘪无味、假话连篇、套话一堆,缺乏真情实感,缺乏自己的思想。还记得写“战胜生命中的脆弱”那年,写“死了母亲”的考生还真是难计其数。但是这种作文,除了分数,还剩下什么意义,我们在为高中生的手笔担忧时,更多的是为他们的“人生境界”担忧,为“人生境界”的弱点担忧。

新课程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要求教师变以学科为本位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突出表现在重认识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而作文教学中的重视技巧训练,忽视“人生境界”的动力作用的“目中无人”的做法,便是造成这种令人担忧现状的主要原因。

大家知道,“思想、生活、技巧”是文艺创作的三要素。其中“思想”是首要的。鲁迅之成为写作名家,首先是因为他萌发了疗救国民灵魂的社会责任感,要为勇士们呐喊的激情。“思想”便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之类的人生境界,由此看来,写作教学,教师首先重视的不应是写作技巧训练,而是激活“思想”。在讨论“韩寒现象”时,有人说:韩寒与同龄人最大区别,是对社会生活有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思想。文笔可以模仿、语言可以剪辑、结构可以套用,但是对社会生活的见解尤其是独到的见解是无法模仿的。技巧和思想正如人的衣饰和气质。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重视的应该是让学生“我手写我心”“为人生”而写,让他们把写作看成是一种生命活动、一种生命的过程。“作文是生命之流”,作文不是作业,而是一次真实的言语交流,不是生活的模拟,而是生活的存在,不是交给老师评判的应付,而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交代。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是对自然,对社会观察与思考的结晶,是对人生感悟与体验的沉思,是对阅读与见闻的提炼,是对经历与情感的升华,是对知识积淀与才情见解的外化,是对语言文字的魅力的深刻领悟与实践。”(于漪语)

“要成龙,先成人”。文如其人,不做大气的人,就写不出大气的文章,“作文是健康人生的开端”(余秋雨语),一个不热爱生活、对生命缺乏感悟的人,怎能有发现“美”的眼睛。

搞好作文教学,教师当然应该在阅读教学,作文指导,作文讲评,课外阅读等活动中着眼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让他们积蓄写作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言谈举止、气质修养、生活态度、生活质量、人格魅力,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对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作用重大。写这段话有感于一篇学生作文。有一次,一高二学生自选了《走进语文、走进生活》为题作文,文中写道: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这是一个多么贴切的形容啊!我喜欢。“我手写我心,我心写生活”这平淡质朴的话语,赋予了我最好的写作技巧。“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这三句话都是从语文课上罗老师那儿得到的。我真的很感叹吔!罗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却精神饱满的人,他脸上总洋溢幸福温和的笑容,非常亲切。在课堂上,他那充沛的激情,对生活的满足和自信,总带着我们跟随着他的感觉走,那种境界,真的很奇妙!„„老师身上那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他一会带我们来到历史长河,一会儿带我来到现代社会的大染缸,教我们学会逆流而上,让我们振奋语文的双翅在生活这片天空下自由快乐地飞翔,剪取知识的云霞,领悟生活的真谛!

小时候,故事就是一则则故事、童话,长大了一些语文就是一门考试拿分的科目。现在,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享受,它教会我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流泻!

语文课当然不是政治课,但是“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没有“道”的文章不成为文章,有了“道”的驱动才有文笔的涌动。

二、人生境界与语言表达

写作训练,离不开语言表达的训练,而写作训练首先是炼思想,其次是炼文字。因为思维先于语言而存在,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没有一定的对事物认识水平、判断能力、独特的见解、真挚的感情,文字就美不起来、生动不起来、深刻不起来。

“义理、考据、辞章”。“义理”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余秋雨说:作文“是灵魂的表述方式,也是灵魂的挖掘方式”。如果灵魂空虚,当然挖不出什么了。

作文的第一要着是审题立意,其次才是结构谋篇和语言表达。就拿过去的几个高考题来说,北京题《说“安”》,上海题“关注当代文化生活”,江西题《脸》,湖南题《“跑”的体验》、“谈意气”。考生看题目,首先要做到的是联想到一个真切的生活情景,捕捉到一个鲜明的人生主题,激起一次难忘的体验经历,回忆起一段情感故事,领悟到一个深刻的生命道理。

上海题实质上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态度对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校园流行歌曲、品牌广告、卡通音像、休闲报刊等主流文化与热势文化的思考,作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判断。

学生作文语言干瘪,词汇贫乏。首先是思想的贫乏,这里有一个不同年龄阶段的读书兴趣分期:

第一阶段(4-6岁)绘画期

第二阶段(6-8岁)传说期

第三阶段(8-10岁)童话期

第四阶段(10-15)故事期

第五阶段(15-17)文学期

第六阶段(17-)思想期

从上述阅读分期,也可以看出学生“人生境界”的层次变化以及我们要做的引导工作。

中学生正处在第4至第6阶段,故事期是学生从现实生活的具体描绘中获得间接经验;文学期是挖掘社会内在东西的自我追求期;思想期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定未定时期。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渗透的情感因素和思维轨迹,利用教材优美的语言文字组合,自然风光与社会环境场面的展示,情境意象瑰丽画面、人物命运与形象的揪系人心等,带领学生进行“精神存在”之间的灵魂交流,开启人的心灵与富有的大脑,让学生拓展思想、认识世界、感悟生活,明白作文立意的妙处,以强化学生对于“文学应有的灵敏的感觉”。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谈过: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能只解作‘红色’,“夜”不能只解作‘昼’的反对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情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诗味吧。这情趣、诗味是一种意向心理因素,同时与情感相连与思维相系,就是一种境界。

在我的作文教学资料中记有这样一件事。2002年12月27日,起床开门,满地皆白、银光耀眼,原来是天公悄悄地送给我们一场久违的大雪,起床铃响后,校园里学生欢呼雀跃,一片惊喜„„。趁着学生兴致,老师改变了教学计划——今天作文,写写雪天的感受,在老师的心里千言万语、激情滚滚,而学生张张兴致勃勃的脸,在作文的压迫下顿然黯淡且下笔千钧重。为什么,关键还是认识事物、感悟生活的层次境界问题。于是老师十分亲切地与学生走进雪地,通过自身经历的几次风雪中生死搏斗及学生们能见过的一些雪中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到“雪景”折射的多种生命话题。后来学生的作文大概有了如下的一些立意:

1、青年的心就像雪,纯洁无瑕;青年的心就像雪,酥松自然,没有压力;青年的心就像雪,可感可触,不像无形的水,藏而不露,难于捉摸;青年的心就像雪,鲜活可爱,捏啥像啥。

2、为什么玩过雪的手,即便发热、自暖,那是冷的刺激,发掘了潜能吧?

3、大雪之野平整无垠,不辨深浅,掩饰了陷阱,隐蔽了污秽,给人以短暂的盲目的乐观。

4、大雪洗尽了世界的尘埃,消除了猖狂的虫蝇,饿慌了攫食的豺狼,坚韧了松、竹、梅的性格。

5、下雪是世上最公平的事,可是心情不一样,农夫曰“瑞雪兆丰年”、诗人曰“看到雪,我想起了„„”乡下人怕大雪压断了果枝,城里人希望雪下得更大。

由此,我感到:有了思想,便有了语言,优美的语言,出自丰富的人生感悟。

三、人生境界与作文评价

在教与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师的“帮助、引导”作用,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基于上述认识,作文评价除了作文格式技巧等显性的规范要求外,更应该重视选材立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辩证思维等隐性的方面。

1、作文评价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消除厌恶感,从而激发其写作兴趣和积极性。评价时,每篇作文,包括最差的作文,都要肯定其某一优点,甚至夸张地评价某一优点。如作文甲,根本不符合体裁要求,该判为不及格,我的评语是:“语言功底不错,且有幽默特色。可惜不合‘记叙文’要求,写成了‘杂文’,暂未给分,面谈吧”。又如作文乙,原来评语为“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想一想,这样给学生打击太重了,太没“人性化”了,便改为“本文意在写对母校的眷恋和感激也使用了不少优美的词语,但缺乏具体、细致的材料,如果能用二三件真实可感的事,寄托你的真心,那该多好啊!下次吧,相信你会成功的”。作文丙,语文功夫较差,病句多,老师仅在眉批中指出某类病句的原因,而总批都只用肯定的调子:“真情流泻笔端,不错,加油吧!”

2、作文评价应注重引导学生抱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下面是几个肯定语气的评语,讲评时,我们以此来让同学们“见贤思齐”。评语(1):本文从一个拾破烂老人的身上,发现了爱人助人的美德,让人听到了和谐社会的优美音符„„。评语(2)本文通过姐妹车站惜别的一个特写镜头,进行了细致感人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亲情的弥足珍贵„„真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有的同学习惯于用电视、小说、《优秀作文选》中的题材改装成自己的作文。老师一看,似曾相识,我们会有这样的评语:(1)语言很优美,真情价更高,留意身边事,不愁没柴烧。(2)拼凑为文终觉浅,写到真实品自高。(3)细心察得身边材,作文源头活水来。语文老师阅看作文时,应能敏感地看到学生的人生态度或实时的情绪状态,对于思想格调灰色低落、消沉忧虑的作文要写上令其激扬奋发的评语。本期一位学生写《好想握住你的手》,内容是自己一贯努力奋斗,可是中考成绩差一点点,与一重点中学失之交臂,书信形式作文,署名为“一个失败的人”,情绪很悲观、自卑,因而老师的评语内容基本上是心理上的积极暗示、感化:“从语言结构方面看是篇好作文,但是调子太消沉,请记住:优秀作文总是让人奋发向上的!”

3、作文评价应注重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两只眼睛”看世界。在市场经济时代,学生容易受到金钱至上,道德淡化,片面极端等思想浸染,学生作文为什么缺乏自己的思想,独创的见解,主要原因之一没有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辩证思维是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主要内容,也是许多考场作文重点考查的内容。尤其是关系型作文题。像全国考题的玫瑰的“花与刺”,“挖井”中的量变与质变,《树木·森木·气候》,《忘记与铭记》,《出人意料的情理之中》,《位置和价值》,《遭受挫折与放大痛苦》,至于《说“安”》,其实也存在一个“安”与“不安”的辩证关系。

因此,我们在作文评价时,特别注意肯定辩证思维的个例而重点指出片面思维的个例。例如:作文甲中有“再小的鱼也有长大的时候”一句,老师即加一眉批,予以肯定,并在讲评课上作为典型大加赞赏。作文乙写以《初到××校》为题,文中仅见学校未尽人意处,文中写道:“面对的一切是那么不完美,我开始后悔了,我将如何是好?”流露出“悔不该来,大失所望,前途黯然”情绪,我们的总批语便引导他如何看待局部与整体、表面与实质、暂时与长远等关系,培养他对一切事物的完美与不完美的辩证思维。

在以《水的联想》为作文后,我们在讲评课上,对同学们的作文内容进行分类,得出“水的多角度立意”:(1)污身垢体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没有涓涓细流就没有汪洋大海。(3)不放任自由,才能勇往直前。(4)柔弱的点点滴滴照样能穿透岩石。(5)纵然千回百折,终要流入大海。(6)地位越高,向下心越切。(7)安于潭中的宁静,就永远流不进大海,甚至腐臭。(8)为了自由,即使是“蚁穴”也要开拓“通途”。(9)险恶之处,往往饰以漩涡的笑魇。(10)总是把比自己贵的油举在上面。(11)前进的道路不会是笔直的。(12)离开群体,容易干涸。(13)无论怎样混浊,终有澄清的时候。

此外,我们还在“0的联想”、“手的联想”、“月亮的联想”、“花、叶、根、果”、“春夏秋冬”、“风、雨、雪、晴”等多角度立意作文讲评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品质,全面正确地看待生活、看待一切事物,活跃思维,涌动文笔。

总之,作文要站在育人高度评文育人,带领学生评文的同时,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区分美丑、褒善贬恶、奋发向上,要重在正面激励,评出练笔的信心,评出练笔的热情,评得作者心里热乎乎,听者心里很羡慕。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学生贴肤之感,强于急功近利读范文。

有专家分析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主要观点有:(1)作文内容,从“遵命作文”到“心声作文”。(2)作文题的考查点重在4个方面:偏好事理关联,重在人文引导,考查思辩素质,辐射广阔生活。(3)将来作文题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作文章。

上述观点、理由充足,我们也深有同感。高考作文取胜,并非纯属功利目的,而是育人成功的结果。以提升人生境界为手段达到高考作文取胜的目的,是作文育人,相辅相成,以不变应万变的科学作法。因此,我们有了本文的论题,作为耘地拾穗一束且求正于大方之家。

二00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人生极致境界

人生极致境界

人生漫长路,事事难预料,为何有些人走得坦荡荡,为何有些人走得惨兮兮?

阐述成功地十种极致境界,对与错,是与非,仅待后人评说

忍——忍字心头一把刀。人间炼狱,若能忍一时之苦,忍一时之快,忍一时之气,忍一时之痛,忍之余平心静气,仔细分析,乱中取理,闹中成事,方能做到不乱马脚,明眼处事,施施然而马到功成。

学——学海无涯苦作舟。无论书本知识还是社会博学,都应时时向学,刻刻好学,要知道,知识是

第一生产力。学并不是抱着书本看,而是眼到之处,耳听之时,脑袋就要自动自主的接受新知,并消化吸收,知识的保有量可是与成功成正比的。

看——看似浮华却为空。意即看到的不一定就是本质,要观察,时刻都在观察,表象的东西往往都是能反映到本质的,若观察力为零,则不能正确掌握事物本质,不能正确掌握事情发展方向,对于成功,那就是夸夸其谈。

想——想尽人间天下事。思考,面对发生与未发生的事情,要深刻思考,阐述根本,究出主因,挖出缘由,吸取教训,取精华弃糟粕,取长补短,方能蒸蒸日上。

思——思己之过方成才。反思,不可不做的一件事。反思的过程中才能知道自己的弱点,要害,不足之处在那里,加以改正,加以完善,不断地进步,进取,成功就会指日可待。

悔——悔意终将毁自己,凡事三思而后行,但若做了,就不要后悔,路是自己选的,事是自己做的,一旦后悔,必将击败自信,然,后悔不同于反思,前者是一味的自责自疚自愧,后者却是在自我批斗中进取,请分清两者,后悔必自毁!

悟——悟中方能得正道,提高领悟力,凡事揭开表象看真谛,领悟各种真理,不受外界干扰,影响,悟出个中真谛,方能悠悠于正道。

感——感恩时刻随身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随时随地对受过的帮助恩泽感怀在心,小的帮助恩惠,虽然不足以打动一个人,但却是如今社会难得的礼物,怀揣感恩的人,能做到对人事物的包容,有容乃大,成功之重中之重。

善——善心分给身边人,对待朋友,周围的人,要善良相向,人心肉做,久而长情。切莫逼人入枯井,迫人入山坳,要知道风水轮流转,凡事给别人留条后路,也就是给自己留条退路。

狠——狠心如狼一招毙,若敌我相向,必将不能留退路,心思狠如狼,一招毙其命,不容得再有反击的机会,一击之下,要让之十世难翻身,方能保我成功之路不被摧毁!

第五篇: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的:通过发问,深入研究。理解作者观点。写读书笔记,阐述对境界的认识。重点难点:概括四种境界的内涵。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思考、讲析、读悟、练习第一课时

一、学生阅读课文

二、师生谈感悟(学生先讲,启发:通过事例谈)

本人说说仔细品味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探究人生境界的4个等级,我想到下面的文字。这个故事在讲《山民》里好象说过:

山区放羊娃的人生(自然境界)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还有一段故事:

芸芸众生皆为利(功利境界)

1997年和二十几位老师一起在大连旅游,一天,从旅店要到星海广场。的士司机从星海广场绕道有十公里,多看看市容风光吗。回来时,大家都坐公交车。车子开动了,车由东往东开,一会儿就到。咦,这么近?来时的“桑塔纳”走西路有十公里路,现在走东路,才五公里„„

下面是:

大无大有周恩来(道德境界)

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梁衡说,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因为即使如马恩列也没有像他这样长期处于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之中。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遥想《逍遥游》(天地境界)

仰望茫茫宇宙,遥想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手待哉?„„ 板书(略)

三、亮点探究

1.“人之战”和“蚁之战”的区别是什么? 探究学习:冯先生认为,有觉解才是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才是人生最特殊最显著的性质。人只有觉解到了“觉解”这种人的本性,人生才真正有意义。道德也必须以觉解为前提,凡可称为道德的行为,必同时也是有觉解的行为。无觉解的行为,虽亦可合于道德,但严格地说,并不是道德的行为。蚂蚁打仗时,每个蚂蚁都各为其群,奋不顾身。从表面上看,与军人为国打仗,奋不顾身似无区别。但人打仗是很危险的,在这种前提下他仍能奋不顾身,其行为是道德行为。蚂蚁打仗时奋不顾身只是一种本能,它对于打仗及其危险并无觉解,所以严格地说,其行为并不是道德行为。

2.若把曹丕和曹植相比,谁的成就大,谁的境界高? 探究学习:我们不能把一个人的境界与一个人的成就等同起来。境界的高低,以觉解的多少为标准。成就的大小,在艺术上有艺术的标准,在事功上有事功的标准,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有很高的境界,就一定有很大的事功。其成就的大小,不能以境界的高低为标准。3.关羽的人生境界是道德境界吗? 探究学习:在功利境界中的人,其合乎道德的行为是为了求自己的利。功利主义者(如那位的士司机)以为道德不过如此,这是对于道德没有完全的了解。功利境界中的人做道德的事,只是合乎道德的行为。他们的境界是功利境界,而不是道德境界。4.怎样理解道德境界? 探究学习:“我”有自私义和主宰义。就“我”之自私义说,道德境界中的人无“我”;就“我”之主宰义说,道德境界中的人真正有“我”,亦即有“真我”。这就是说,道德境界也就是无“小我”之境,或曰有“大我”之境。道德境界中的人以社会为“我”,所以他们不自私,不利己。他们为社会做事,为社会谋利时没有任何个人目的。他们的行为被“真我”所主宰,所以其行为虽无个人目的,但却有觉解,他们的行为是出于“真我”自觉选择的行为。

5.《庄子》之“游”和冯先生之“游”有什么区别? 探究学习:“游心”说来源于《庄子》。《庄子》所谓“游”即游动、飞翔之意,如鱼游于水,鸟翔于天,都叫做“游”。《庄子·逍遥游》中讲了4种“游”:一是蜩与学鸠之游,“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二是大鹏之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三是列御寇之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四是神人之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庄子看来,前三种游都不是理想的游,因为它们都需“有待”。“有待”就是有条件限制,有条件限制的游不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样的游才是最好的游呢?庄子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真正的自由是无条件的,这当然是一种“心游”“神游”,是一颗无牵累的心在宇宙间的自由自在的遨游。冯先生常说,他所谓天地境界就是“游心于物之初,有之全”。“游心于物之初,有之全”就是庄子式的心游、神游。不过,庄子的心游是游于“无何有之乡”,游于混沌的宇宙;冯先生的心游是游于理世界,游于大全。所以庄子的游是“无心而顺有”,冯先生的游是“顺理以应事”。“顺理应事”是即世间而出世间的精神自由,是即道德而超道德的精神自由。“无心顺有”是离世间的自由,是超道德的自由。

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四、选题设计

1.三种境界的区别是什么?(1)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向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追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顿悟)。(2)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阶段。

第二种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似已悟道而实未悟的阶段。

第三种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写悟道了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的心态。(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

(3)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超越人世的渴望,)。研究方法:比较法。参读书目: 社1986年版。

(2)王国维《人间词话》。

(3)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四卷。

五、课堂讨论:练习一、二

六、课后完成:练习三

附:范文——《“裁剪”的完美是一种境界》 “裁剪”的完美 是一种境界

在查阅资料时看到几家大报都刊登了文字说明及署名完全相同,而画面却有很大差异的三张新华社传真照片。其文字说明内容为:某地一双黑天鹅孵化11只幼鸟。

这三张照片是同一记者拍摄的照片稿。按新闻概念来讲,“传真照片”是为了“先声夺人”,除此之外,还取决于新闻本身的“硬度”和照片画面的质量。常读报纸尤其是揣思报纸照片会有这样的感觉,“质量”不仅是照片虚实和大小,它更应该是准确的信息和画面语言的表达。从照片原稿上看,有两点不具优势,或者说不是一张好照片。首先,它是软新闻,极容易被当天的重要新闻所冲击,不容易被读者发现;其次,由于拍摄场地条件所限或镜头把握不当,因为看上去画面前景杂乱(有钢丝网状的围栏),原本有的优美之处也就陷入寻常之中了。但某家大报的编辑们对原照片动了“手脚”,试验性地剪裁取舍,突出了小黑天鹅的羽毛和小天鹅与父母的关系,并配以标题《天伦之乐》。这张“超常”照片画面变“虚”,但被孵化的小黑天鹅的白羽毛却特别醒目,这反而让读者更清楚地看到它们与“爸爸妈妈”的鲜明对比。的确令人拍案叫绝。要想取得成功,常常要作出一种超常的“犯规”。按常理说,只要照片达到一定的水准之后,关于照片的“好”与“不好”是难以量化的,因为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标准。当然,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讲,这样的剪裁试验不可能经常发生,也许还会有更完美的剪裁或者说可以“修正”得更完美,而“裁剪”的完美却是一种境界!

人生的境界搜集整理

下载《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的境界

    最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呢? 是成为别人期望的那个样子,还是自己自在地生活?好多人选择了前者,这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奋斗,选择了委屈自己,甚至选择了用健康去换取......

    人生六个境界

    人生最难的六种心境 一.静 少说话,多倾听。因为爱说话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宁静的美。而且,言多必失。有句话是,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即使是网络这个靠语言交流的平台,多言也会......

    人生三种境界

    人生三种境界 人生有三种境界,可以形象的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他们来到这个世......

    人生三重境界

    【人生三重境界】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个人初识世界,内心纯洁,眼睛里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涉世渐深,发现这个世界一片混沌,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看山感......

    三 人生的境界 教学后记

    三 人生的境界 教学后记: 《人生的境界》节选自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课本注明选自《冯友兰先生学术文化随笔》,应该不是最初的出处)最末一章《中国哲学在当代世界》。......

    人生境界与作文

    《底线》:审题立意指导 1.审好关键词的语义 本题的关键词(主题词),显然就是“底线”。 “底线”这个关键词,是我们本次作文的依据,是核心概念。如果没能准确把握这个词语的内涵,就......

    人生是一种境界

    人生是一种境界 我们的第一声啼哭,就暗示了世道的艰难。因此,我们不能不凭借自己的双脚,在这个世界上跑来跑去。 太多的期待,太多的幻想,支撑起我们灵魂的星空,使我们习惯于在毁灭......

    人生的三重境界

    【 人生的三重境界 】 1、看远。极目远瞩才能览物于胸。只观眼前美景,难见山外之山;困于蝇头小利,难睹天外之天。 2、看透。天下熙熙为名来,天下攘攘为利往。阅透人情知纸厚,踏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