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全文5篇]

时间:2020-12-11 10:4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

第一篇: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并能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算顺序,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18÷(12—3)

2、引入新课

1、教学例1

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上下练习。

引导观察计算过程,说明递等式书写的规范过程,并说明理由。

2、组织练习。

练一练1

说顺序后练习。

3、例2

说运算顺序,这里除法的两步按照计算法则要怎样算?

观察转化成乘法后的算式,想一想,是不是可以简便运算?

上下用简便算法。

问: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练习;

练一练2

这里除一个数要怎样算?

用简便算法。

说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是怎样算的?

说说运算顺序,要注意什么?

练习111~3、4、5

课后感受

混合运算学生做起来很简单,只是在简便运算上还要注意灵活运用。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在加减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时,可直接加上整十整百数,多加了就减去。多减了就要加上来。

教学过程

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使在计算器已经普及的今天,这种口算仍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这部份内容却困难较大,计算的正确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生活体验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形象直观而又蕴涵一定的数学知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中的'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时,先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数,多加了几,减去几,多减了几,加上几,这些话听起来比较拗口,怎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懂呢?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图(画有日常生活用品及其它们的价格),提出了问题: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因为买东西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同时为引出下面的知识做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提出了许多问题:

(1)、买一双旅游鞋和一套运动服需要多少钱?

(2)、买一台电冰箱和一台洗衣机需要多少钱?

(3)、如果有200元钱买一只书包还剩多少钱?

他们调动了自己的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这个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生活原型,探究运算规律

我们知道,数学本来就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当学生从问题情境中,体会出一些数学思想时,教师应以引导者、鉴赏者的身份,即教师只是提供一些建议或信息,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判断,同时鼓励学生有创造的想法,使学生在最大的空间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在教学加法时,可以分成了两个步骤:

1、独立探索阶段。

我们知道,真正地数学学习不是对于所授知识地简单积累,而是通过主体地主动建构。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就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

教师提出问题:营业员很快地算出买一套运动服(113元)和一个书包(59元)共需要172元,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想出了很多计算方法:

113+59=113+60—1=172。

113+59=113+50+9=172。

113+59=112+(1+59)=172。

2、合作探讨阶段。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独立探索地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彼此交流,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出全面地判断。

①每一种方法为什么这样做?请讲讲你的道理?

②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为什么?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既达到了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地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归纳出多加几,减去几;先凑整,再相加这两种方法。

在教学减法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原型来揭示算理,探究规律。小学数学的内容大都可以直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时,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数,多减几,加上几这个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原型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地付整找零的活动,并且在课堂中展示这个活动:妈妈带了165元,其中有一张百元纸币,到商店买钱包花了97元,妈妈怎样给钱呢?由老师扮妈妈,一名学生扮售货员,妈妈拿出一百元钱给售货员,售货员找给妈妈3元。这里的道理明明白白,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这个活动是原始的、最低层次的减法速算法,是学习数学的原型。再引导学生摆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165—100+3,从而概括出速算的方法。这样,由常识上升到了数学,学生的学习由低层次上升到了高层次。

三、拓展问题领域,重构知识体系

在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所以在学完了新知以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习题:

1、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计算下面的题目。

(1)198+197 299+98 =

(2)如果选择了三种物品(钱包97元,旅游鞋198元,录音机236元),要计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吗?用500元钱去买钱包和旅游鞋,还剩多少钱?

2、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为什么?应该怎样改正?3+305=873+300—5

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日常生活的运用。

通过尝试,使我体会到在教学中尽量体现现代教育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发展性有利于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笔算原则,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笔算加减法复习

1、完成复习第5题。

(1)学生笔算。

(2)比较每组题的异同之处,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法则。

2、分组完成复习第6题。

(1)学生分组练习。

(2)分别说说笔算加减法验算的根据。

三、混合运算复习。

1、完成复习第8题,只口答运算顺序,不计算。

2、学生混合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7、8题。

教后随笔:

课题三:千克、克、时、分、秒和直角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页复习第9–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重量及其单位千克和克,进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比较表示重量的各数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位时间的观念,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进一步巩固画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1千克盐、教具钟面、一副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分别有哪些?(板书)

2、揭示课题。

二、千克和克的复习

1、长度单位复习。

(1)问:长度单位哪个大,哪个小?一米大概有多长?(手势比较)1分米、1厘米呢?

(2)问:长度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复习。

(1)问:重量单位哪个大,哪个小?问: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盐和1个2分硬币的重量。

(3)问:什么时候应用到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应用到重量单位?

三、时、分、秒的复习

1、问:时间单位有哪些?哪个大?哪个小?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问:1小时内我们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钟面,让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时刻并记录下来。

四、综合练习

完成复习第9、10题。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

1、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直角,并说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复习第11题。

4、复习画角。

(1)说说画角的步骤。

(2)画一个角。

(3)画一个直角,并用符号标出来。

5、练习复习第12题。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不带括号的两极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即:饮料问题及购鞋问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分析,归纳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既锻炼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又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些学生在课外还接触了两级混合运算,并从父母或其它渠道获得了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可以说,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有一定运算基础的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同时,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重点: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知识点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因而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的。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生活化、问题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廉价超市”清点库房这一现实情境为切入点,导出“饮料问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归纳,又通过解决“鞋子问题”进一步探索、归纳出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终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数学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大家喜欢喝饮料吗?“廉价超市”清点库房,发现还有这么多瓶饮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56页主题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发现的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针对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以生活中这一生动的'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学生可能提出:我想求三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我想求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教师要有选择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浅显问题即时解决,重点问题集中解决,较难问题课下解决。对于本课有关的问题教师要板书,有待于集中解决。]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解决饮料问题

师:刚才有位同学提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瓶饮料”,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试算,全班交流)

师:哪位同学想第一个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生1:24+24+24+8=80(瓶)

生2:24×3=72(瓶)

72+8=80(瓶)

请该生说一说每步算的是什么。

生3:24×3+8=80(瓶)

生4:8+24×3=80(瓶)

(3、4算法如果出现,教师给予表扬。)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写算式的?

生:我是仿照以前学过的加减混合算式来写的。

生:我在书上看见过这样的算式。

(如果生3和生4的方法没有出现,教师可提出郎蓝灵鼠的问题:把生2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师: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4×3+8

=72+8

=80(瓶)

师:说得真不错,哪位同学的算式和他的一样?(学生举手)你能不能再说说?

生:我先算的是乘法,然后算加法。第一步求的是3箱饮料有多少瓶,第二步求的是一共有多少瓶。

师:有没有和他们不一样的算式?

[鼓励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个性话的做法。]

生:老师,我是这样列的,8+24×3。

师:啊,你的算式和他们的真不一样。那这个算式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小组讨论。

生:我也是先算的乘法,求的是3箱有多少瓶,再算加法,求的是一共有多少瓶。

师:为什么不先算8+24呢?小组讨论。

生:不可以,因为那样得数就不对了。

生:我们先算乘法,是要先求3箱一共有多少瓶,然后才能求一共有多少瓶。

师:原来是这样啊。在这两个算式里,我们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8+24×3

=8+72

=80(瓶)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这一生活中生动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新知识有机结合。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尝试应用,解决购鞋问题

师:刚才我们顺利地解决了饮料问题,再来看一看“廉价超市”两款漂亮的鞋子。(出示57页主题图)谁把有关鞋子的信息和问题说一说?

学生观察、汇报。

师: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试算,全班交流。

[在解决完“饮料问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购鞋问题”,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落实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关注了学习的“亲历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品格。]

生1:36÷4=9(元)

63-9=54(元)

请该生说一说每步算的是什么。

生2:63—36÷4=54(元)

(请该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中没有出现这个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改写)

师:63—36÷4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然后呢?

3、知识归纳、内化

师:我们再来回顾这两个算式(24×3+8和63—36÷4),看它们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

(集体回顾这两种算式的运算过程)

师:那向这种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应该怎么说呢,让我们小组共同讨论一下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归纳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三、走进生活,体验成功

师:今天,我们总结了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你愿意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做一些练习吗?(愿意!)

(教师组织学生解决课后“练一练”习题)

[设计意图:1题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最后交流;2、3题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做法,鼓励学生用一个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的解题思路。]

四、畅谈收获,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过得愉快吗?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后,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你准备怎么做?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打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

[在本节课结束之前引导学生畅谈收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带来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脱式计算。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揭题: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货架图。

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5×3=15(元) 15+20=35(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

5×3+20

引导思考: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学习运算顺序。

提问: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明确: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

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考讨论:先求什么?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50-15×2

追问:观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思考: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5×3+20 50-15×2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计算。

2.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教师强调:

第(1)题,先算4张成人票的价钱,再算应付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5×4+8。

第(2)题,先算12张儿童票的价钱,再算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00-12×8。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三篇: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扩展到解决其他简单问题。

2、形成解决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一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白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推广到小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难点: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计算方法的准确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35+28+72 125+49+75 156-47-53 137+98+2+43

1、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2、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汇报: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减法的性质

(1)用字母表示就是:a+b=b+a(a+b)+c=a+(b+c)a-b-c=a-(b+c)(2)让学生说说它的实质内容

3、揭示课题:整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小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吗?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0.4+0.8○0.8+0.4

(2.6+5.3)+1.7○2.6+(5.3+1.7)14.6-5.7-4.3○14.6-(5.7+4.3)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3)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板书:验证)可以怎样验证呢?

师生共同计算,发现○的左右两边相等。

(4)从这三组算式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学生把规律读一遍。

2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应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三、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小黑板出示:

(1)彩色笔:8.9元、笔记本3.6元、钢笔6.4元、三角尺1.1元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想要买全部的四种文具,一共要多少钱呢?怎样能很快算出得数?(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特点,让学生发现)

(2)学生尝试简便计算。

(3)指名汇报,并说出计算过程。

(4)出示数字:9.582、3.6、1.75、6.4、0.43、0.25、2.57、0.418(分成两竖排写)师生玩凑整的游戏。

(5)小结发现的规律。

四、动手实践,灵活应用:

小组学习书中例3

1、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合作完成(1)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

(2)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

4、汇报:

5、说说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五、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6.7+4.95+3.3=6.7+□+4.9

5(1.38+1.75)+0.25=□+(□+□)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5.6+2.7+4.4 9.14-1.43-4.57 9.5+4.85-6.13 77+2.7+2.3+25

3、提高练习,发散思维: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这道题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六、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4.3 +()8.68

第四篇: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1坊

范县第二小学

王永红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扩展到解决其他简单问题。

2、形成解决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一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白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推广到小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难点:灵活利用加法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35+28+72

125+49+75

156-47-53

137+98+2+43

1、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2、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汇报: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减法的性质

(1)用字母表示就是:a+b=b+a

(a+b)+c=a+(b+c)

a-b-c=a-(b+c)

(2)让学生说说它的实质内容

3、揭示课题:整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小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吗?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0.4+0.8○0.8+0.4

(2.6+5.3)+1.7○2.6+(5.3+1.7)

14.6-5.7-4.3○14.6-(5.7+4.3)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3)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板书:验证)可以怎样验证呢?

师生共同计算,发现○的左右两边相等。

(4)从这三组算式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学生把规律读一遍。

2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应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三、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

(1)彩色笔:8.9元、笔记本3.6元、钢笔6.4元、三角尺1.1元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想要买全部的四种文具,一共要多少钱呢?怎样能很快算出得数?(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特点,让学生发现)

(2)学生尝试简便计算。(3)指名汇报,并说出计算过程。

(4)出示数字:9.582、3.6、1.75、6.4、0.43、0.25、2.57、0.418(分成两竖排写)师生玩凑整的游戏。

(5)小结发现的规律。

四、动手实践,灵活应用:

小组学习书中例3:

1、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你准备怎样计算?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并说说理由

3、汇报:

4、说说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五、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6.7+4.95+3.3=6.7+□+4.95

(1.38+1.75)+0.25=□+(□+□)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5.6+2.7+4.4

9.14-1.43-4.57

9.5+4.85-6.13

77+2.7+2.3+25

3、提高练习,发散思维: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这道题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8.68 +4.3 +()

六、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第五篇: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P112的例4例

5、课堂活动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现实情境中体会运算律的普遍适用性,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迁移类推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难点: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数,同学们快速说一个数与教师的数凑成整数、整十数整百数等。

7.2

0.45 9.81 12.4

65.8

5.63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这个游戏不能难倒大家,那老师再出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

师:(故意)声音这么小,看不出有多大的信心?大声的告诉老师,有没有?

(课件出示)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根据什么?

48+25+52+175

120-75-25

85-(15+68)

学生自主完成后,指名说一说想法。

师:那大家知道为什么整数的加减法要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吗?(为了凑整,这样计算简便,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师:整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小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吗?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112页例

4、例5。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整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②整理题目信息并列式计算。

③在计算小数连加时怎样使计算简便?

④在计算小数连减时怎样使计算简便?

2、课件出示例4: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例4,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王伯伯父子俩要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我知道王伯伯买西瓜种子用了5.5元,高梁种子用了2.76元,玉米种子用了14.5元。

生:我发现玉米种子用钱最多,高梁种子用钱最少。师:王伯伯父子俩要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一共用了多少元?

师:明白他说的意思吗?那应该怎样列式呢?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学生汇报:

(1)5.5+2.76+14.5 =8.26+14.5 =22.76(元)

(2)5.5+2.76+14.5 =(5.5+14.5)+2.76 = 20+2.76 = 22.76(元)

交流:观察两种算法的异同,比比哪种做法简便,说说这样算简便的理由,说明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

师:原来学过整数加法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对现在学的小数加法来说,适用吗?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生: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3、情境出示例5: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例5,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一本书9.85元,一本书7.55元。小朋友用20元买书。应找回多少元?

师:那应该怎样列式呢?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学生汇报:

50-24.35-22.65

全班交流: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对小数减法同样适用.师: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做的两个题目表达的信息完整的说出来?

(板书)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填空

6.7+4.95+3.3=6.7+ □+4.95

(1.38+1.75)+0.25= □+(□+□)6.37-2.5-1.5=6.37-(2.5 ○1.5)

61.54-37.67-11.54=61.54-□-□

2、判断下列各题,能简便运算的打“√”,不能的打“×”。

(1)17.5-3.56+6.44

()(2)120.39-87.62-12.38()

(3)32.17-0.45-3.29

()(4)42+9.63+1.37+28

()

师:仔细观察这几道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要先看数字特点,再选择方法。

生2: 不要看到减去两个数就马上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和,要先看看能不能简便再作决定。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要运用火眼金睛善于观察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不要盲目运用规律;同时还要敢于向书本、老师提出质疑,这些都是学好数学的优秀品质。

3、实践应用

课堂活动第2题,修复污损的购物小票。(小组合作完成)

(四)、总结提高: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刚才大家一起先自己的猜想,再通过举例验证发现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最后还运用规律进行了简算。学会简算的同学为自己鼓鼓掌,庆贺一下!

五、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和减法运算性质,对小数加、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同样适用。

减法的性质

a-b-c=a-(b+c)

下载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大全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

    【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信息窗3 勤劳工作——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退位)笔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过......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1、361 + 275 + 725 + 639 = 2、4517 + 298 – 1517 = 3、 6492 – 385 – 1115 + 508 = 4、 ( 215 + 357 + 429 + 581 + 625 ) – ( 205 + 347......

    五年级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习题

    五年级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习题 7.325-(5.325+1.7)14-7.32-2.682.64+8.67+7.36+11.337.325-(5.325-1.7)3.29+0.73+2.273.29-0.73-2.277.325-3.29-3.3257.325-(5.325+1.7)3.29+0.73......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5篇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广陵区头桥小学朱冬梅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扩展到解决其他简单问题。 2、形成解决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一般策略,体......

    五年级《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五年级《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以及回顾了整数、小数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思茅港镇小学三年级数学组(二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31页的有关内容 二、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张学山

    题目:混合运算 姓名:张学山 单位:迁西县兴城镇河南寨小学 电话:*** 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