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时间:2020-05-10 17:4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草莓》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草莓》教学设计》。

第一篇:《草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的联想和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象征手法。

2、体味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深刻哲理,珍惜过往,正视未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体味生活中“变”的人生况味。(重点)

2、理解不同时节的“草莓”的象征含义和联想的运用。(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课前让学生自行查阅解决有关文学知识,如作者、体裁等。课上先理清全文思路(或构思),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2、通过问题设置带动学生通读全文,把文章思路,进而体会全文联想的巧妙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草莓》这个题目,同学看看可以写一些什么类型的文章?

可能有同学会认为《草莓》是托物言志的散文,或是赞美“草莓”的咏物散文,或是单纯的一篇说明性文章……

伊瓦什凯维奇的这篇文章题为“草莓”,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主题思想?

明确:“草莓”只是引起作者情感波澜的触媒,作者的意图是借“草莓”这一自然界的变化,阐明对人生的变化的感悟。

二、整体探究主旨

学生通过复读思考,自由讨论。

明确:1、自然与社会都处在无时不在的“变”的过程中。“不变”是错觉,“变”是必然。对青春易老,岁月易逝有赶上悲叹。(表层)

2、通过展示人生四季的不同风景,写出时光赋予生命的不同色彩和形态。作者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更有对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喜悦,珍惜过往,正视未来,是作者寄寓的生活哲理。(深层)

三、围绕问题,品读课文

1、问题:一颗普通的草莓怎样引发作者想到自然的变化,再由自然的变化想到人生的变化?(思路探究)

(提示:也就是说,它们有着某些共同之处和联系,可联系文本解读。)

2、问题:为什么以“草莓”为题?六月草莓与九月草莓的象征含义是什么?(主旨把握)

3、问题:开篇为什么不从草莓起头,而渲染“夏意正浓”?结语的作用(表达效果)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表达效果示例)

……

1、明确:这是一颗晚熟的草莓,在它身上融合着“不变”与“变”的因子,“不变”是因为它带有六月的香甜芬芳,“变”是因为它拥有九月的成熟,与“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已有所不同;

由草莓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自然中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抓住树木、太阳、天空、空气、鸟儿以及人们的欢笑,“但”字突现自然界的“不变”与“变”;由自然界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象征着人生命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季节——春季和秋季,由此想到人生的“不变”与“变”:“不变”的爱好、思想、感情等美好的时光和回忆,“变”的是与“青春时代”不同的空气、时光以及时光赋予的不同的人生——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情感、思虑、生活、经验、信仰和理性。作者通过这种联想,领悟到“变”是一种永恒,对过去应该珍视,但更要正视未来,因为生命成长的希望在前面。

2、明确:文章最后一层意思:六月的气息“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香味浓郁的六月草莓象征着生气蓬勃的青春时代,寄托着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成熟的九月草莓象征一种日益丰富成熟的人生,它失去了以往的一些外在香味,但含在嘴里让人越品尝越有滋味。

3、明确:开篇“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给人以“不变”的幻觉,其实从秋天的成熟也暗示了“变”,暗示大地每时每刻都在更新。与下面意外的发现“晚熟的硕大草莓”的“变”形成回转的笔锋

在结构布局上,结尾的设置给人一种节奏感,尺水兴波,对景物特征的细微描写增添诗情画意之美,回味文章寄寓的生活的哲理——生命之“变”会给人带来不安,但唯有“变”才能让人生丰富,让生命成熟,让馨香不随时光流逝而永葆。珍视过去,正视未来吧。

四、教师结尾点评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我想起《匆匆》里的一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杨柳枯了候,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五、拓展阅读

朱自清《匆匆》

张洁《我的四季》(附一篇)

我的四季

张洁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没有充分地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悔,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什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份,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概述人生四季的象征意义,谈谈作者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人生的春季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黄昏仍老有所为。/春季,播种希望;夏天,战胜磨难;秋天,感悟收获;冬天,发挥余热。

从文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

附:

伊瓦什凯维奇简介(1894—1980)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至1918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同时在华沙和杜维姆、斯沃尼姆斯基等组织“斯卡曼德尔”诗社。1927至1932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1)、《1932年的夏天》(1933)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艺术观。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1934)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假面舞会》(1939)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战前的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感,以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时代的面貌,有时流露出悲观主义情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波兰议会议员、保卫和平者委员会主席和作协主席。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短篇小说集以《新的爱情及其他短篇小说》(1946)、《老砖瓦厂》(1946)、《意大利短篇小说》(1947)、《1918至1953年短篇小说集》(1954)、《菖蒲及其他短篇小说》(1960)、《关于狗、猫和魔鬼》(1968)等写得较为成功。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的生活。此外还著有关于肖邦和巴赫的评传等。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草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草莓作文

2.作文草莓

3.种草莓的作文

4.我爱草莓作文

5.作文:摘草莓

6.有关草莓的作文

7.关于草莓作文

8.摘草莓的作文

9.写草莓的作文

第二篇:《草莓》教学设计

《草莓》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把握作者展开联想的构思之美;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由一事物引发丰富联想的写法,细读品味并且从文中得出启示。

4、体会作者因季节更替而触发的情思;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一个庄严而严肃的话题。作者却举重若轻,由一颗晚熟的草莓生发开去,娓娓道来,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这种构思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草莓”,一是实指大自然中的草莓;二是虚指青春,这是“草莓”在文中的比喻义。

2、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至1918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1927至1932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1)、《1932年的夏天》(1933)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艺术观。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1934)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假面舞会》(1939)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3、背景链接:这篇散文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这是作者于九月,在田野散步,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发出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从而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4、学习生字:

枝柯(kē)璀璨(cuǐ càn)槲树(hú)盎然(àng)酣然(hān)硕大(shuî)沁人心脾(pí)弥漫(mí)韶华(sháo)禀赋(bǐng)赋予(yǔ)惴惴不安(zhuì)馨香(xīn)幻觉(huàn)似锦(jǐn)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线索:文章以草莓为线索关联全文。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因季节更替而触发情思。

第1段:描写了九月田野里的天气、树木、天空、农村等景色,与下文第3段的描写形成对比。第2段:一颗晚熟草莓的发现把作者的思绪引向了六月,引出了下文。这一段是作者感情发生变化的关键,同时也引出了下文,起过渡作用。第3段:草莓的香味,使察觉几个月前的景色与现在的景色的不同,作者在不变中找到了变化。

第二部分(4-6),写作者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第4段:与第1段相对应。第5段:与上文第3段相对应,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了作者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第6段:结束全文,充满理趣,引导我们去回味,去联想,去思索,去感悟。

四、教师小结: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文章情理相生,耐人寻味。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中外名人话青春:

(1)、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莎士比亚(2)、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练。

——高尔基

(3)、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萧伯纳(4)、有许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的代价的。——莫扎特

二、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

明确:香甜的草莓把作者的思绪引回草莓最盛的六月时光,再从六月联想到眼前秋意渐浓的九月,由季节的变化联想到曾经拥有过的青年时光以及似水流年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感情。

2、通过联想作者抒写了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明确: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失的感概,及对人生秋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珍惜年华、积极乐观的情怀。

3、试比较第1、3两段对九月景物描写的不同?

明确:第一段重在表现夏意正浓: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到处欢歌笑语。

第三段却重在表现秋的气息:树是绿的,但只需吹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

4、从文章的思路看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漫步在九月的田野:放眼四望,觉得“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没有变,依然是那些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但是马上“觉察到已不是六月”。作者在第一段描写完天空,树木的句子后都加上了一个“但”字,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启发人们思考,为了启发人们对这两个季节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从而感受时间给大自然留下的印记,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为下文对青春易失、生命演变的思考作铺垫。

5、文章第4、5两段与第1、3段是怎样照应的?

明确:课文第4、5段分别与上文1、3段相对应。第1段,面对九月的景物,以为“一切基本都没有变”,联想到第4段中的“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第3段的“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眼下是多么不一般”,联想到青春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这样前后照应,条理更清晰。

三、品味语言:

1、“地晨新翻的玫瑰红的土块,有如一堆堆绿色的珠子,又如野草一般妖艳。”——这两个比喻很有创意。把新翻的土块,比作一堆堆垢子和野果,看了之后令人产生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这里一片充满生机制土地,更妙的是“妖艳”这个词经人以无限的遐想。

2、“树木是绿的,但只需吹第一阵寒风···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排比句式,写出了季节的更替,往往使人产生错觉,但世界时刻都在变化,万物众生都在走向成熟。

3、“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由大自然的变化联想到了时光的稍纵即逝,由时间流逝联想到年华流逝,引起对人生的反思。

4、“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作者没有消极地感伤时光的流逝,虽然时光改变了我们曾经年轻的心性和容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思想成熟了,情感丰富了,生活的节奏从容不迫了。这方面失去了,其他方面我们收获了。

5、“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告诉我们,流年似水,青春不再,要珍惜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活。“六月的气息”象征着生机勃勃的青春时代,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韶光流逝的感慨。

四、教师小结:

作者由一颗晚熟的草莓触动了情思,引发了丰富的联想,他告诉我们季节的更替、生命的演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要很好地把握现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4、草莓

九月草莓(韶华灿烂)——季节更替(似水流年)——生命情思(青春珍贵)

————季节更替不可抗拒,流年似水青春不再。

第三篇:《分草莓》教学设计

第四届“悦读教材”主题活动暨2015寒假教师网络冬令营

二年级下册《分草莓》悦读分享

分享人:张

分享时间:2015年2月9日晚8:00 分享地点:新世纪小数网络工作室(183440929)活动主题:悦读教材主题活动一年级下册主题研讨 【正文】

一、教材解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中的《分草莓》(即有余数除法②),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没有余数)及对被除数的数目较小的有余数的除法,都能够快速地求出结果,并且是在学会了用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以《分草莓》为背景,通过平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为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先求出除数与哪个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那么,就可以确定这个数位商。教学时可以先以主题图导入课题,让学生理解题意,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试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彼此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试商的策略。

本节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余数比除数大,商小了,应把商改大;试商大了,应该把商改小。

二、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体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让学生在探索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利用分一分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起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教学过程

有余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出现商太小,余数太大的现象,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今天小猴举行生日晚会,它邀请我们一起去为它庆祝生日,到了。小猴拿出了草莓来招待同学们,你们看,这一共有55个草莓,小猴想把它们装到8个盘子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课件出示书本第4页的情境图)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探究试商的方法(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

5、7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如果商是7,则会出现不够减的情况,商不能是7。

2、小猴如果每7个草莓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如果每盘放6个呢?

(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2)巡视指导,并反馈。(3)集体订正

3、出示淘气和笑笑的作业,他们这样做对吗?如果有学生范这样的错误,直接用班上学生的错例示范。

错1:56比55大了,不够分,有一盘少一个草莓,商不能是8。错2:余数比除数大,余7还可以再分一盘呢。

3、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4、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

一商: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二乘:商和除数相乘。

三减:要分的总数也就是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 固 练习,拓展延 伸。

1、“练一练”的第1至5题。

学生在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继续培养学生试商,以及正确的竖式书写方法,继续理解余数的意义。

梳理:一个数与除数相乘,结果最接近被除数,而且比被除数小,那么这个数就是要确定下来的商。

验证的方法:余数要比除数小。2.反馈矫正,形成经验。

正确评价学生把握的知识,指出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从而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下课后与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师小结:

1.试商要有目的。2.余数要比除数小。

3.单位书写正确解答

【板书设计】

分草莓(有余数除法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把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还剩几个?

55÷8=6(个)„„7(个)答:每个盘子里放6个,还剩7个。

第四篇:《草莓》教学设计_1

《草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的联想和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象征手法。

2、体味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深刻哲理,珍惜过往,正视未来。【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体味生活中“变”的人生况味。(重点)

2、理解不同时节的“草莓”的象征含义和联想的运用。(难点)【时安排】一时【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前让学生自行查阅解决有关文学知识,如作者、体裁等。上先理清全文思路(或构思),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2、通过问题设置带动学生通读全文,把思路,进而体会全文联想的巧妙运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草莓》这个题目,同学看看可以写一些什么类型的?可能有同学会认为《草莓》是托物言志的散文,或是赞美“草莓”的咏物散文,或是单纯的一篇说明性„„伊瓦什凯维奇的这篇题为“草莓”,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作者通过这篇主要想表达什么主题思想?明确:“草莓”只是引起作者情感波澜的触媒,作者的意图是借“草莓”这一自然界的变化,阐明对人生的变化的感悟。

二、整体探究主旨学生通过复读思考,自由讨论。明确:

1、自然与社会都处在无时不在的“变”的过程中。“不变”是错觉,“变”是必然。对青春易老,岁月易逝有赶上悲叹。(表层)

2、通过展示人生四季的不同风景,写出时光赋予生命的不同色彩和形态。作者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更有对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喜悦,珍惜过往,正视未来,是作者寄寓的生活哲理。(深层)

三、围绕问题,品读文

1、问题:一颗普通的草莓怎样引发作者想到自然的变化,再由自然的变化想到人生的变化?(思路探究)

(提示:也就是说,它们有着某些共同之处和联系,可联系文本解读。)

2、问题:为什么以“草莓”为题?六月草莓与九月草莓的象征含义是什么?(主旨把握)

3、问题:开篇为什么不从草莓起头,而渲染“夏意正浓”?结语的作用(表达效果)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表达效果示例)„„

1、明确:这是一颗晚熟的草莓,在它身上融合着“不变”与“变”的因子,“不变”是因为它带有六月的香甜芬芳,“变”是因为它拥有九月的成熟,与“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已有所不同;由草莓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自然中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抓住树木、太阳、天空、空气、鸟儿以及人们的欢笑,“但”字突现自然界的“不变”与“变”;由自然界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象征着人生命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季节——春季和秋季,由此想到人生的“不变”与“变”:“不变”的爱好、思想、感情等美好的时光和回忆,“变”的是与“青春时代”不同的空气、时光以及时光赋予的不同的人生——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情感、思虑、生活、经验、信仰和理性。作者通过这种联想,领悟到“变”是一种永恒,对过去应该珍视,但更要正视未来,因为生命成长的希望在前面。

2、明确:最后一层意思:六月的气息“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香味浓郁的六月草莓象征着生气蓬勃的青春时代,寄托着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成熟的九月草莓象征一种日益丰富成熟的人生,它失去了以往的一些外在香味,但含在嘴里让人越品尝越有滋味。

3、明确:开篇“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给人以“不变”的幻觉,其实从秋天的成熟也暗示了“变”,暗示大地每时每刻都在更新。与下面意外的发现“晚熟的硕大草莓”的“变”形成回转的笔锋在结构布局上,结尾的设置给人一种节奏感,尺水兴波,对景物特征的细微描写增添诗情画意之美,回味寄寓的生活的哲理——生命之“变”会给人带来不安,但唯有“变”才能让人生丰富,让生命成熟,让馨香不随时光流逝而永葆。珍视过去,正视未来吧。

四、教师结尾点评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我想起《匆匆》里的一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杨柳枯了候,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五、拓展阅读朱自清《匆匆》张洁《我的四季》(附一篇)我的四季张洁生命如四季。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没有充分地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悔,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什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份,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概述人生四季的象征意义,谈谈作者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人生的春季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黄昏仍老有所为。/春季,播种希望;夏天,战胜磨难;秋天,感悟收获;冬天,发挥余热。从文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附:伊瓦什凯维奇简介(1894—1980)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至1918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同时在华沙和杜维姆、斯沃尼姆斯基等组织“斯卡曼德尔”诗社。1927至1932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2年的夏天》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艺术观。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假面舞会》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战前的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感,以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时代的面貌,有时流露出悲观主义情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波兰议会议员、保卫和平者委员会主席和作协主席。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奥林匹克颂》揭露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阴暗的小道》(19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短篇小说集以《新的爱情及其他短篇小说》、《老砖瓦厂》、《意大利短篇小说》、《1918至193年短篇小说集》、《菖蒲及其他短篇小说》(1960)、《关于狗、猫和魔鬼》等写得较为成功。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的生活。此外还著有关于肖邦和巴赫的评传等。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板书:

草莓

伊瓦什凯维奇

【教后反思】学习《笛梦》以后,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有所增强,可适时引入“冰山”理论。学了本文以后,可以让同学们在写作学习上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就让我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于感受的心灵,去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感觉吧!但同时也暴露了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的问题,那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同时,却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刻解读,这也是下阶段我们教学的努力方向。

第五篇:二年级《分草莓》教学设计

《分草莓》教学设计

西安国际陆港第一小学 范云龙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平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经历的试商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学会试商的方法,逐步达到熟练程度。【教学难点】

理解试商原理,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森林里的草莓成熟了,猴子兄弟想请他们的好朋友一起来品尝,但是当它们准备将草莓放在盘子里的时候遇到了难题,你愿意帮帮它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帮助它们分草莓。(课件出示情境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数学信息:有55个草莓,有8个盘子。问题:平均每盘分几个草莓?还剩几个?

1、探究试商的方法(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3)试着列竖式(不算出得数),注意列竖式的规范。(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4)思考并同桌交流讨论:应该商几呢?你是怎么想的?(5)在图上圈一圈。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7可以吗,为什么?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每盘分7个,则不够分,所以商不能是7。引出“商与除数的积要小于被除数”(板书出示)

(7)如果商是5行不行,为什么?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每盘分5个,则剩余15个,还能再分,所以商6最合适。引出“商与除数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板书出示)

利用“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检查。(8)补充答语。2.独立运用

(1)问题:每7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2)思考,自己独立完成。(3)指名汇报。3.火眼金睛

出示两个除法竖式,让学生说一说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了,怎么改正。

三、巩固练习

1.课后练一练第1题(1)(2)小题。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展示(投影)2.列竖式计算。

20÷6= 35÷4= 30÷7=

四、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主要让学生说一说)【板书设计】 分草莓

55÷8=6(个)……7(个)

【教学反思】

答:平均每盘放6个草莓,还剩7个草莓。

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猴子分草莓的情景进行导入,观察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猜测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引出第一个数学问,通过列竖式,交流试商,积累试商经验,围绕试商的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究,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讨为什么这样写商,根源是什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商试大了或者小了不行的根本原因,商试大了不够分,商试小了还能再分。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有余除法的试商问题,丰富试商经验。第三个环节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常见错误,一个是商试大了,不够减,另一个是商试小了导致余数大于除数,通过对错误的辨析,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下载《草莓》教学设计[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草莓》教学设计[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草莓教学设计(5篇)

    分草莓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编写者 徐晶 执教者 徐晶 执教时间 XX年3月6日 星期四 版 本 北师大版 学 科 数学 册 数 第四册 单 元 一......

    《分草莓》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草莓(试商方法)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使学生养成良好......

    二年级数学.doc分草莓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分草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分草莓”及“试一试”、“算一算”、〃练一练”练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平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经历的试商......

    《摘草莓》-教学教案

    一、组织教学: 播放欢快的音乐,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背景音乐《摘草莓》伴奏乐) 二、导入新课: (走到学生中间,手提一篮草莓)大家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草莓)想不想吃,(想)如果,我送给......

    计分草莓教学设

    分草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使学生养成良好......

    摘草莓教学反思

    “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仿佛把人带到美丽的小山村,摘草莓教学反思。这是四年级的歌曲《摘草莓》,也是一首......

    种草莓 教学案例

    《种草莓》教学案例 《种草莓》是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的一篇课文。其中描写草莓的形状、颜色、味道的语段是语言学习的典型范例。今年上期我教学这篇课文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

    《草莓》教案-教学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