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5篇范例)

时间:2020-05-03 17:2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第一篇: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激趣入课。

1、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

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

4、齐读课题:

(1)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

(2)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小猴子干什么,怎么读?

(3)再来一次,读出你独特的`感受吧。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注意:每个小朋友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

6、归纳问题并简单板书。(为什么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二、看图练说。

1、单幅图观察。

我会看 一幅图一幅图地出示:要求:

A、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还到过哪里?)

B、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小猴子在干什么?

C、我会说 看图说词比赛:图上的内容真丰富,仔细观察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漂亮的词儿来?

出示: 又 又 的(什么)(什么样)的(什么)

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你又看出了些什么?(比比谁最聪明。)

(1)小猴子开始很高兴的样子,最后垂头丧气的。

(2)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后仍然空着手回去。

三、阅读课文。

这么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么写的呢?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读自然段,评选段落朗读擂主。

3、阅读第一自然段:

(1)问一问:根据老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师都提了哪些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2)议一议: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读一读:又大又多 非常 掰 扛——板书

(4)演一演:表演读。(重点:动作夸张——掰 扛)

(5)总结四步读书法。

4、阅读第二自然段:

(1)谁来做小老师,学着老师问一问?

(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又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哪个朗读大王可以为大家读一读?

(4)小演员上台演一演。

5、同桌自由选学三四自然段。

(1)同方商量选学哪段。

(2)按照问一问——议一议——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学习选定的段落。(一问一读——共议——一起读——一读一演。)

(3)迅速导读两段。补充板书。

6、共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2)讨论:小猴子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好东西,为什么最后却是空着手回家呢?

(3)练习用板书说话:

(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它又 接着它,然后它,最后。)

(4)拓展:

A、这只小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练说:这是一只 的小猴子,因为)

B、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会对猴妈妈说些什么?猴妈妈又会说些什么?

C、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D、想象:又是一年过去了,夏天又到了,玉米、桃子、西瓜又成熟了,小猴子又下山来了,猜一猜,结果会怎么样?

四、表演朗读。

抽三人上台演,五个学生分读五段。其他人边听边看:谁读得好?谁的动作设计得好而且演得好?

五、积累空间

1、故事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2、老师把这么长的课文变成了一首儿歌,想读一读吗?

小猴小猴真高兴。

跑下山来找东西。

扔了玉米摘桃子,扔了桃子摘西瓜,扔了西瓜追兔子。

空手回家有原因,要问原因是什么,小猴小猴太贪心!

板书: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手回家

瓜地里 又大又圆 扔 摘

树林边 蹦蹦跳跳 扔 追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

2.课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3.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4.《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5.小猴子下山精品教学设计

6.《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

7.《小猴子下山》的教案

8.《小猴子下山》教案

9.小猴子下山教案

第二篇: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做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简笔画猜课题。

2.生读课题回答问题(读懂什么?还想懂什么?)。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音乐起,师朗诵第一,第二自然段,接着问:小猴子扛着玉米会去哪?会干什么呢?然后用手势提示学生读课文。

2.问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师根据生的回答贴出挂图)

三、学第一自然段

1.读课文。

2.品“又大又多”。

3.品“非常”。

4.品“掰”字。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跟小猴子去玉米地的时候,我们先是通读课文知道小猴子在玉米地里干什么?接着想象小猴子见到的玉米是怎样的?然后模仿小猴子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它当时的心情;最后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法:通读—想象—模仿—朗读)

五、自学

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跟小猴子继续往前走,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学余下的课文。自学完后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朗读的形式或讲故事的形式来汇报学习情况。

六、悟课文寓意

小猴子这次下山一无所获,空着手回家啦!你知道它为什么只能空着手回家吗?

七、巩固

学生根据这一课的内容演课本剧。

八、拓展思维

1.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它会去哪,会怎样做?(同桌讨论,再指名说)

2.请大家把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发生的事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写的小故事。

九、小结下课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这也是一篇动物故事,通过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经历和结果,说明一个道理:目标不明确,做事不专心,是不会有收获的。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故事情节单纯明白。易于被少儿读懂。但应假设对立的情况, 使 学生明白:只有巩固成果,才能不虚此行的道理。

本课计划两课时

二、学习目标 :

1、熟记和认识本课词语,注意动词的运用,积累语言;

2、朗读理解,从故事中体会道理

3、假设相反情况,拓展课文寓意

三、重难点:

重点:熟识词语,朗读课文

难点:拓展认识,巩固理解

四、学情分析 :

动物故事贴近儿童心理,内容又贴近生活实际,启发假设,对比课文,可益智怡情。

五、教学策略:

在朗读中感知内容,在假设中对照课文,交流成果,同步提高

六、教学资 源:

录像碟片、ppt

七、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2、熟记词语,学会运用

重点 :熟记词语,学会愚弄

难点 :学习运用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 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4

课前准备:放大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故事、学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表情朗读课文,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教学:猴。提示:猴是野兽,所以是“”。注意“侯”少了一竖。例如“喉”也是没有一竖的。

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看看图,自己拼读生字。学生自学后,结合学生回答,教学下列图旁出现的生字。

一块(kuài)玉米地里一棵桃(táo)树下

结着又大又圆(yuán)的西瓜地里树林子

△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教学: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

“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教学:圆(kē)。

“圆”,西瓜圆的。注意前鼻音发准。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太阳”、“圆圆的大汽球”。

不仅圆还大,就说“又圆又大”。引导记住“圆”的字形。

△教学:林。

许多树长成一片,就是树林。这“林”叫“双木林”。

三、初读课文。

学了些生字,知道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

还有生字没教,你们一边读,一边自己学。

四、检查自学效果。

结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小猴子下山拿过哪些东西?

利用前面图旁的板书:

△教学桃(táo)。

桃子是结在树上的,是“木”字旁。指点“兆”的笔划笔顺,可复习“跳”。并指点“瓜”的里面是“L”。

最后又去追什么?(小兔子)

小猴子下山结果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

五、再教生字(出示小黑板)

△掰(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捧(pěn):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

△扔(rēng):玉米它不要了,西瓜也不要了,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

(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扛、捧、扔都是表示手的动作,都是“”,重点指导写“棒”的右下“丰”。“扔”的右半边,“乃”笔划为横折折折钩。

复习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5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黑板的板书如下: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

5、一年级教案:《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师:这节课我们要看图读文,看图说话,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写话练习。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进行了朗读和讲解,并做了两个造句练习,现在,我们打开书,先分别把课文读一遍。

(本课一共五段,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我们练习看图说话,要求是:仔细观察,动脑思考,说话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态度自然,语句通顺连贯 。

(接着教师边放幻灯,边指导学生观察。全班同学小声进行看图说话。大约四五分钟。)

〔张老师把看图与说话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师:现在谁来说说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呢?

生:有一天,天气很好,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下山来,它爬到了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大片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兴,它连忙从松树跳了下来,跑到玉米地里,爬到一根玉米杆上,掰了一个最大最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对,同学说得很好,特别是他说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时,连忙从松树上跳下来,“连忙”这个词用得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第三幅图呢?

〔对学生的“说话”给予及时的评议和鼓励,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生:小猴子扛着一个大玉米,高兴地往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一个桃树园子里,它看到满树桃子又红又大,非常高兴,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两个桃子,高高兴兴地捧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多好啊!现在谁来讲讲第四幅图呢?

生:调皮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往前走。走着走着,又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它非常高兴,就把两个大桃子往后一扔,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

师:同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还把课文中优美词语都用上了,这样很好,谁再说说第五幅图呢?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体现了口语训练的灵活性,有助于说话能力的提高。〕

生: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正往回走,走到半路,看见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真可爱,(很有表情)就把西瓜一扔,去追小兔。

师:同学讲得很好,她不仅能把图的意思说出来,而且还说得很有表情。大家应该向她学习。谁来说说最后一幅图呢?

生: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小兔往前面跟,小猴子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以上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说说。(挂出小黑板,小黑板上是让学生口述时用的词语。)

〔在口语训练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词语,不仅能具体地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复述,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师:同学们,这些词是老师在自习课上教给大家的,这些词能帮助大家把课文复述得更好。现在谁能看着黑板上的词语和幻灯上的图,复述课文。

(全班学生都举小手争着要说)

师:(在幻灯上打出第一幅图)好,你先说说。

生:有一天,天气非常好,淘气的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来,它爬到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块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它非常高兴,连忙从树上跳下来,跑到玉米地里,很快爬到一棵玉米杆上,掰了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得意地扛着往前走。

(教师打出第二幅图)

生:顽皮的小猴子扛着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兴冲冲地往前走,走到一个桃树林里,它看见桃子结得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把玉米扔到一边去摘了两个大桃子,捧着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始终把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指导口语训练的一种途径。〕

(老师打出第三幅图)

生:淘气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大桃子高高兴兴地往前走,走着走着,走到一大片西瓜地里,小猴子看见西瓜长得又大又圆,就把桃子一扔,去摘了个大西瓜,吃力地往回走。

(打出第四幅图)

生:没主意的小猴子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非常高兴,就把西瓜往一边一扔,西瓜也摔开了,就去追小兔,小兔在前面跑,小猴了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哭着回家去。(这位学生说得有感情,听课老师都发出笑声)。

〔同学们能连贯地说几句话到一段话,并且声音响亮,有感情,说明张老师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得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总结:(略)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7

《小猴子下山》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黑板的板书如下: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一、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教育学生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二、认识生字:猴、块、非、扛、棵、桃、扔、捧、圆、可、林,会用“又……又……”“蹦蹦跳跳”,并初步学会运用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三、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课前准备:放大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故事、学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表情朗读课文,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教学:猴。提示:猴是野兽,所以是“”。注意“侯”少了一竖。例如“喉”也是没有一竖的。

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看看图,自己拼读生字。学生自学后,结合学生回答,教学下列图旁出现的生字。

一块(kuài)玉米地里一棵桃(táo)树下

结着又大又圆(yuán)的西瓜地里树林子

△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教学: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

“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教学:圆(kē)。

“圆”,西瓜圆的。注意前鼻音发准。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太阳”、“圆圆的大汽球”。

不仅圆还大,就说“又圆又大”。引导记住“圆”的字形。

△教学:林。

许多树长成一片,就是树林。这“林”叫“双木林”。

三、初读课文。

学了些生字,知道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

还有生字没教,你们一边读,一边自己学。

四、检查自学效果。

结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小猴子下山拿过哪些东西?

利用前面图旁的板书:

△教学桃(táo)。

桃子是结在树上的,是“木”字旁。指点“兆”的笔划笔顺,可复习“跳”。并指点“瓜”的里面是“L”。

最后又去追什么?(小兔子)

小猴子下山结果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

五、再教生字(出示小黑板)

△掰(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捧(pěn):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

△扔(rēng):玉米它不要了,西瓜也不要了,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

(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扛、捧、扔都是表示手的动作,都是“”,重点指导写“棒”的右下“丰”。“扔”的右半边,“乃”笔划为横折折折钩。

复习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

拼字游戏:给“”找朋友。

1.先将“”分别与“工”、“奉”、“乃”组合,让学生念。

2.请学生读出字音,“捧”、“扛”、“扔”。

二、阅读课文。

1.要求一字一字读正确。

2.指导读流利。

出示第三节课文,学会读出节奏。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指导学生看词儿,读出句子的节奏。

各自读全篇;再指名轮读全篇。

3、述课文。

1).不看书说,记不清了再看书。(各自练习)

2).指名复述。

四、指导表情朗读。

1.第一节,语气像讲故事一样.

2.指导读“又……又……”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结合进行说话训练。

a.太阳____。苹果。

(提供主语)

b.独立用“又……又……”说话。

又……又……。

3.继续指导朗读。(第二节一第六节。)

△“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示范)

△“猴子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它会把玉米扔了?(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指导)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它看见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觉得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口气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要读出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五、创造性复述。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老猴子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老猴子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它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连贯复述。

〔板书设计〕

结合字词教学,指导朗读等活动,组成下列板书: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树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 了解故事内容。

4、 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 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

一、 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 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 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

3、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可爱的、机灵的、调皮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4、 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 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 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

1、 (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____”划出。

2、 读后交流:

(1) 玉米地

(2) 桃树下

(3) 瓜地里

(4) 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 摆放路线图。

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

4、 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

三、 精读,学习1、2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要求:(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 )又( )又( )。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1)用“ 小三角 ”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

(2)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 用“小猴子走到......看见...... 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四、指导书写“非”“常”

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

2、书空,范写,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0

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一年级下册《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揭示了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介绍了关于花生的科学基础知识。课文语言生动,富有情趣,能让学生在阅读故事中获取知识、乐在其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营造了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导入新课。

在树林里的一棵大松树上,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它是谁呢?瞧,它来了。(出示小松鼠的图贴在黑板上。)

1、你认识它吗?大声和它打声招呼吧!

出示小松鼠贴于黑板。

2、谁还愿意和它说说话?

生:小松鼠,你在干什么呀?

师:我想去找花生果,你能帮助我吗?

课题出示;小松鼠找花生果

二、感知整体。

1、那就让我们一起和小松鼠去找花生果吧,走,我们出发了。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一路上,小草绿了,花儿开了,这些花朵里的词语,谁能读一读?

出示词语,各种形式读。

三、细读全文。

第一段

过渡:小朋友读得真棒!看,我们来到了哪儿,你看到了什么?

1、出示图,指名说。

2、填空。

绿油油的

黄灿灿的

3、你们刚才说的词语真精彩,把词语放到句子里,你会读得更美。

出示第1段,自读、指名读、齐读。

第二段

过渡: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呀!可小松鼠不知道它们是什么?它呀去问蚯蚓。

1、出示第2段。

2、小松鼠问蚯蚓(指导读的语气)蚯蚓说。

3、小松鼠听到是花生,它怎么样呀?引读:小松鼠,它想

4、你能读出高兴的语气吗?指名读、齐读。(体会当时小松鼠高兴的心情。)

第三段

过渡:小松鼠知道花生很好吃,它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呢,它想把花生摘下来,留着冬天吃,于是它行动起来了,从那以后,每天做了什么呢?

1、自读第3段。

2、回答:小松鼠做了什么?

边回答边划:每天都

3、每天是什么意思呀!(体会焦急的心情。)

4、他看到花生了吗?(没有)

5、可是,引读——(师把图上的花摘下来)

第四段

过渡:等了这么久,都没看见一个花生果,这时候小松鼠会怎么样?(很难过,奇怪)

1、出示第4段。(自读,同桌读,可以加上合适的动作。)

2、你能来当当小松鼠,可以加上合适的动作,边读边表演。

(评讲时,突出“自言自语”,并理解。)

第五段

过渡:是呀,花生果到底被谁摘走了呀?(生:谁也没有摘。)那花生果到哪儿去了呢?(生: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

1、你能上来找找花生果吗?(学生上台把图上的泥土拿掉。)

2、哇,原来花生果真在在泥土里。(学生情不自禁地说了出来。)

四、延伸课堂。

1、小松鼠在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花生果)

师指题目。

2、我们告别了松鼠,我想问问小朋友,还有哪些植物吃的部分也是长在泥土里的?(自由说。)

五、学习生字。

1、小朋友们说得太棒了,你们看森林里的花朵开得可艳啦,你想让它开得更艳吗?读出花朵中的生字,并且给它组个词,它们就会开得更漂亮。相机读、贴。

2、配乐描红。要注意到每一个学生握笔书写的姿势,做到头正、肩平、臂开、足安。

第三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第13《小猴子下山》。

二、新:、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页,教师范读文。学生想:这篇文主要讲了一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

4、分段指名朗读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文的2、3、4自然段。、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第四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等7个字。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

情感目标: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空手而回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一致,有始有终。

二、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明白“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三、教具准备:PPT课件、识字写字检测量表、字卡。

四、教学过程:

1、(PPT:猴子图片)师:认识它吗?对,是小猴子,认识这三个字吗?单独这一个字还认识吗?(出示:猴)这是我们今天需要认读的一个生字。拼音节读一读吧。你能用猴组个词吗?

师:有一天,这只顽皮的小猴子想下山来玩耍,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你瞧,小猴子多开心呀,可是,回家的时候却变得垂头丧气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PPT:猴子高兴和垂头丧气的图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请大家跟我一起写)生齐读课题。

写时互动:小字都会写了,竖钩、点、点,反犬旁,横撇,弯钩、横,横平竖直点,竖要长,竖折,竖。

2、识字情况检测: 师:读好故事首先要认识这些生字。(PPT生字:1猴2结3掰4扛5满6扔7摘8捧9瓜10抱11蹦12追)其中哪些你不认识呢?赶快用笔圈出来吧。完成后就安静端正地坐好。

生生说出不认识或拿不准的字,老师把字卡板贴在黑板上。

3、识字:(1)拼音识字:

师:这是它们的拼音朋友,现在老师贴在上面。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拼音节读一读。结的读音。PPT(2)自主识字:

师:拼音识字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识字方法,你们平时还用什么办法来识字呢?

(生说识字方法,师适当补充: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组词,问同学,问老师)

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自己识字,等一会去掉拼音朋友,看看还能不能认识。完成后就安静端正地坐好。时间2分钟,开始吧。生自主识字后检查反馈:①指生读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②组词领读(3)规律识字:

现在老师要把这些字宝宝放在一起,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动词;带提手旁说明和手有关)

师:这是表示动作的词,人们通常叫它们动词。用眼睛看,用心想,会读,会发现规律,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们就跟着小猴子一起来做做这些动作吧。(PPT)一生读字,其他生做动作。

小结:读的正确,动作做的到位,掌声送给自己吧。

4、识字检测:

师:学到现在,这些生字你是不是都认识了呢?下面我们就来检测一下吧。看到生字条,同桌互相检查,这边的同学先读,另一边的同学当小评委,读完再交换。(PPT:全部读对得A;读错一个得B;读错两个得C;读错三个或三个以上得D)如果同桌还有不认识的,你可以当他的小老师教教他。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开始吧。检测完毕后统计结果。

小结:为得A级的孩子点赞,你们是名副其实的识字大王。得B、C、D的同学也不要着急,虽然你们现在还没有达到我们这节课的识字要求,但是字可以反复读,下课后你可以和同学,回到家可以和爸爸妈妈再多读几遍,相信你一定会认识的。

5、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师:认识了生字,我们就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想不想自己去读读这个故事?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结合文中插图。(1)生自由朗读。

(2)展示朗读。师随要评价。(你再读一遍,一定会读的更熟练。大家可以把掌声送给他,这就是进步。)(3)老师把故事编了一首儿歌,一起来读一读。问:你想对小猴子说点什么?

小结:做事情要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坚持专心做好一件事,这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好习惯。下面我们就来专心地写两个字吧。

6、写字练习:

师: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很多外国人都在学习汉字,写一手规范、漂亮的汉字非常重要,别人都会向你学习。想不想把字写端正又漂亮?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笔画的长短等)观察非字,你有什么发现?师范写,生描红,临写两个字。师指导。评价:写的非常棒!

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写非字的?(PPT:观察、描红、临写)下面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写“常”字,老师相信一定比非字写的更漂亮。

自我评价:(PPT)(1)写字姿势正确。(2)笔顺笔画正确。(3)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以上三条做到几条得几颗星,看看你能得几颗星?

7、总结:

师:这节课我刘老师和大家一起学的很高兴,你们高不高兴啊?我们班同学真棒!课下刘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回家把《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这个故事比较长,如果忘了,怎么办,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记住文中插图。

第五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正确地朗读课文,练习讲故事。2: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交流读书体会的过程,明白做事要专心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3:学习并运用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内容,质疑导入。

1:教师出示本课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质疑过度:是啊,小猴子下山遇到了那么多好吃的,可是最终却空着手回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猴子下山吧!二 精读故事,收获启发。进行小组展示 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小红下山走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2):指明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3):教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4):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5):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朗读,说一说,看到什么做了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小结,小猴子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3):出示“满树又大又红的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会想些什么?(4):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拽”的动作。(5):再次一起齐读第二自然段.3: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自己读一读三、四,自然段,看看小猴子又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又做了什么,互相交流。(2):指名学生提问。(3):重点指导:出示图片,“又大又圆”和“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的意思。4: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故事结局,“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5:回顾全文交流收获。(1):为什么空着手回家?(2):不要学习半途而废,从而一事无成。三:巩固学习情境表演。

1:教师:这篇故事中对小猴子的描写表示动作的词语有哪些?用笔圈出来互相交流。2:指明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掰、扛、扔、摘、捧、抱、指名学生认读。3:教师出示动作,学生猜是哪个字,学生表演动作,教师学生共同猜。4:语文课外阅读《小猴蹦哒哒》提问:课文中的“哎哟”是小猴子怎么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故事中的小猴子由于做事没有目标,不专心,半途而废,最终却两手空空。我们要学习吗要学习什么?要学习坚持自己的目标才能把事做好做事必须一心一意!五:下课,师生再见!

下载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18 小猴子下山 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做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

    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趣味浓厚的童话故事。讲的是......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之三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之三 详细介绍:教学本文时,教师先要求学生从文中圈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生圈出以下动词:掰、扛、扔、摘、捧、抱、追。教师再要求学生各自做做这些......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专题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