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自主感受,明确任务。
1、师讲述:回顾根和叶的作用。
2、学生自由回答。
3、师讲述:到底是不是植物的茎运送上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茎。(出示课题)学完本课以后,你就能解释清楚了。
二、带着问题,自主探究,自主交流,探寻规律。
(一)茎的形态
1、师课件出示图片讲述:这是杉树,谁能指出哪部分是它的茎?(学生指图)师问:下面从哪开始是茎?(学生指图)师出示下两幅图:这是竹子,这是向日葵,谁能指出哪部分是它们的茎?(学生指图)师出示下一幅图:仔细观察这三种植物的茎都是怎么生长的?(学生自由回答)
2、师讲述:自然界中多数植物是直立茎,但也有不是直立生长的。看图:这是什么植物?哪部分是它的茎?说说西瓜的茎是怎么生长的?(课件出示:贴在地面上生长的茎)(学生回答,师举例:人匍匐前进。课件出示:匍匐茎)
3、师问:杉树和西瓜都是在地面上生长的植物,但它们的茎却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4、师讲述: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两种不同形态的茎,(师课件出示图片):左图是什么植物?(菜豆)右图是什么植物?(黄瓜)指出哪部分是它们的茎?你觉得这两种植物茎生长形态一样吗?小组同学一起找找它们的茎在生长形态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互补,师启发,追问,小结。
6、师边讲解边出示课件:菜豆:茎缠在别的物体上生长——缠绕茎; 黄瓜:须子缠在别的物体上生长——攀缘茎。
(二)茎的作用
1、师讲述: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起了什么作用呢?上节课学习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那么,根吸收上来的水分是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的?你们猜一猜。
2、学生猜想。
3、师讲述:既然是靠茎运输的,那么,茎里面就应该有什么样的东西来运输水分呢?
(师启发:自来水厂的水是通过什么送到我们家的?)
4、师讲述:植物茎里面是否也有这样的管道运输水分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亲自看看茎里面的结构。问:怎样才能看到茎内部的结构?(学生交流后师出示丝瓜茎):学生横切,竖切,观察。
5、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互补。
6、师讲述:我们看到的小点是什么?(茎运输水分的管道)所以说茎有什么作用?(运输水分的作用)(师板书:结论)它能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它部分。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怎样学习茎的作用的?(师指板书学生讲)“推想—实验验证—结论”这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我们在探究其它事物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三、深入探究,自主升华,拓展应用。
1、师问:现在谁能解释节瘤的现象?
2、师出示图片:(学生自由回答)
3、师讲解。
四、课堂达标。
五、回顾。
六、布置作业。
学校:荆埠完小教师:庄乐飞
第二篇:《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
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活动准备:
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探索
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师随机板书
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播放ppt文件
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验证我们的猜想
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自由活动:
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什么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运输养料的细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认识筛管,使学生知道茎里还有一条运输养料的管子,它在导管的外面。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植物体内,茎担负运输作用。在茎内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种管子运输的叶制造的养料。
四、实践应用
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植物的营养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
有的小朋友爱剥小树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五、总结拓展。
第三篇:《植物的茎》教学反思
《植物的茎》教学反思
《植物的茎》教学反思1
今天在二班讲本课。虽然以前已经讲了多次。但是一次又一次的不同的情况出现。在进行完本课的教学,我想我需要在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开始上课的过程中,复习的时间过长。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用了比较长的时间进行复习了光合作用。虽然学生可能对光合作用有了进一步的掌握,但是比较严重的挤压这次上课的时间。毕竟40分钟的时间,还是比较的有限的`。
2、整理上课秩序的时间较长。我发现本周以来,学生的上课的秩序不如以前,上课的做小动作的,不听课的较多。而我在上课过程中,只是泛泛的进行了教育,而没有指明到具体某个人。现在我想需要在秩序上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建立正常的奖惩制度。针对个人的错误,严肃的进行批评和教育。
3、实验观察的时间较短,而且学生还没有进行记录。我想在下面的教学中,将实验观察时间,缩短,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养成良好的记录时间。还有就是没有更好的进行分工。我想这节课学生如果进行更好的分工,是否会更好呢。都观察进行记录,似乎效果更好的。
《植物的茎》教学反思2
《植物的茎》这节课有个典型的实验:课前将一株植物浸在滴有红色墨水的瓶子中,放在阳光下几个小时,在课堂上让学生切开植物的茎,发现茎内液体是红色,从而推想茎的作用。之前的教学我采用过这种方法,但发现了缺点:
1、课前教师做的实验学生不得而见,他们没有经历、目睹过这个过程,即使切开后发现了茎内有红色的液体,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惊喜。
2、由于要在课前做这个实验,时间上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一定得提前半天,还得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所以不好操作。
3、由于本级部有6个班,上完一轮课要2到3天,如果要做6次实验时间上很难完成,如果一次实验多用一些植物,后来的班级观察效果也不理想。
所以我想能否另辟蹊径,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能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我也能偷点懒呢。下面是我设计这节课时的几点想法。
一、一株实体植物
我带了一株灰菜,一株很大的灰菜,最粗的茎直径有1厘米多。一上课就出示它进行复习:根和叶各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猜测在叶和根中间的茎可能有什么作用?学生看到一株完整的实体植物,无论是复习还是进行猜测,都很显性化、直观化,很容易让学生打开话匣子、敞开思路。科学老师一定不能怕麻烦,能带实体的不要带模拟的,没有实体的也要有模拟的。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看到一个和所学知识有直接关联的物体,非常重要。
二、类比推理和知识迁移
植物的茎是怎样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内部的通路是什么样子的,对于学生来讲,是个“暗箱”,难以看到。但学生已经猜想到茎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输送、运输养分和水分,这和我们生活中熟知的马路的作用非常相似。我们可以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先观察马路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功能,再迁移到植物的茎上,推想里面输送养料和水分的通路是什么样子的。从课堂上的实际效果来看,还是令人满意的。
三、显微镜的适时出现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诽不发。在学生对植物的茎内部的通路进行了大胆的推想以后,他们非常期待证实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此时,适时地出示显微镜,让学生细致观察显微镜下植物茎内部的构造。学生的猜想得到了证实,水到渠成。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得到了落实。可谓双赢!
四、人文教育的探索和尝试
科学课中怎样进行人文教育,既要适时又要适度,我一直在摸索中。本课是《植物的生活》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这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根、茎、叶这三个植物主要器官的作用有了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它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团结合作,构成了完美的植物体。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去赏识它、赞美它、学习它。所以,我主要设计:如果你把它看做一个人的话,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想怎么赞美他?由于火候正好,孩子们说的真是那么回事。
俗话说:孩子看着自己的好。古诗云: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对于自己的课,难免也会这样。还请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非常欢迎!非常感谢!
《植物的茎》教学反思3
我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类型,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又是不具体,甚至是错误的,本课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虽然学生有了一些经验,但却不够深入。对于这样的课型,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进行,是激不起学习的兴趣的,自然也不会有好的效果。那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就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个超过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一、课前复习阶段,通过思考总结,迅速完善了目前学生认知经验。
通过对原有知识的简单总结,提出了新的问题:水分和养料是如何到达需要的部位的?学生只要了解了植物身体的结构,就会很自然想到植物的茎。从而确认了植物茎的运输作用,为本节课的`研究确定了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
二、学习新经验阶段,通过创设研究情境,让学生的研究目的明确。
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如何研究?对于茎的内部构造进行大胆猜想,在进行实验观察,丰富学生经验。
三、拓展经验,加深了理解,实现了对分析方法的再次利用。
在学生通过环割现象分析出茎的表皮有运输养料的作用。其实也是应用探究运输水分的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经验。
从本节课授课过程看,学生始终有研究的愿望,探究的兴趣浓厚,课堂讨论相当热烈。教师要实现对课堂的准确掌控,教师有效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在课堂中呈现的学生已有经验不足,教师应该在课前多做些交流,巩固已有经验。另外,课堂上学生对于实验结论的得出存在困难,也反映出课堂问题设计的不够合理,总之,本节课还需要再用心雕琢。
《植物的茎》教学反思4
本课是针对四年级学生而设计的一节拓展课程。而四年级学生,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的'认知水平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度,他们的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时,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我们做了一次前概念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茎的认识并没有那么深入。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不同,植物茎的外形特征有所不同,但是不清楚具体的分类。特别是对缠绕茎和攀援茎,认识容易混淆。
因此本课首先以图片和类比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四大类的茎,然后结合技术工程,通过课程整合设计,设计植物障碍赛来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茎生长方式上的特点,最后以文献阅读的方法来认识茎的本质和变态茎的存在及特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辨认茎,认识茎热特点,了解茎外形与环境的关系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热爱科学。
第四篇:植物的茎 教案
植物的茎
侯镇中心小学
刘英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自行探究茎的作用;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2、尊重证据,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教学重点】
掌握并了解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
解剖并观察植物的茎,知道里面有一根“导管”。【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桃树枝条,小刀,红墨水,放大镜,广口瓶
2、教师准备:在红墨水中浸过的枝条
3、学生实验:把一段桃树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里,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当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留作课堂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课前的准备活动状况,进行恰当的评价。
二、开展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到达植物的叶和花的?
你是怎样认为的?(学生猜想,并进行汇报)
(2)大家的猜想很有道理,接下来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大家认为应该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
(学生汇报,全班达成一致的实验方法:先横切,再纵切。提醒学生使用小刀要注意安全。观察时可借助放大镜观察剖面)
(3)下面请大家进行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讨论:
1、横切枝条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让学生回答)
横切后,能够发现横切面上有红色水点。这是因为将运输水分的管子割断后造成的。
2、纵切后,先让学生汇报看到的是什么?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植物体内的这种管子叫做“导管”。茎内的这种“导管”与根部、叶部的“导管”是相通的。小结: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它起着运输水分的作用。(4)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吗?
(展示示意图,汇报交流,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幅图)
三、自由活动
老师手中有两幅图,一幅是环割前,一幅是环割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让同学回答)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
树皮里有一种运输养料的细管叫筛管。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在树上选取比较粗的枝条,把树皮环割,叶制造的养料就通不过去了,积存在切口的上部,这个地方便会膨大起来。
四、拓展活动
调查了解,对植物实施环割有哪些益处?
板书设计:
植物的根: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吸收养分 植物的茎(茎内有导管)植物的叶
导管:输送水分 根 茎 叶
筛管:输送养料 叶 茎 根
体会与反思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体现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由学生提出问题──科学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推广应用。
一、提出研究的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良好开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植物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内容,并且了知道了根具有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及叶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这样很容易就会想到,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到达叶子的?从而确定探究的主题。
二、合理的猜测是科学探究的原动力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我力求在动手之前,让学生对结果进行预测,从而明确探究的方向,猜想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猜想到的或猜想的理由,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问题的假设的思维方法。因为平时生活中输送水分往往是用管子来输送的所以学生很容易想到了茎当中很可能也有一根输送水分的管子,这样学生在探究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到底有没有这根管子?猜测并不是漫无边际胡乱猜想,是根据平时的经验合理的猜想,所以当学生说出不着边际的猜想时,我做了适当的引导。从而让学生明确:猜想其实是合理的推想。
三、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保障
其实更广泛的实验设计应是让学生自己寻找实验器材,设计实验,但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这节课只能让学生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中选择材料进行试验设计,这样就有了方向性,也起到的培养探究能力的作用。我提供给学生的实验器材有:放大镜、三根芹菜茎,刀子,这个试验并不难,芹菜茎吸水的实验所需时间比较长,课堂时间是不够用的所以我提前做好了吸水试验,直接让学生研究,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将1号插在水中,看看结果是不是和老师拿到课堂上来的这枝相同从而保证了真实性,2号和3号进行对比试验,学生更清晰的观察到导管的存在。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想到了实验方案,但不能标准的叙述,老师需要做一下说明。
四、探究发现是学习的重要目的
能用小刀、放大镜对植物的茎进行解剖,并进行科学的、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对观察结果进行表述这是探究的核心。我希望学生能自己探究发现结果,所以我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相对较长,近20分钟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顺利地运用横切、纵切的方法对茎进行解剖,并进行有效的观察,从而发现芹菜纵切后的样子,画出示意图,横切后的样子,画出示意图。
横切
纵切 这个环节留给了学生较多的时间,探究学习让孩子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增强了自信心,为自己的成功叫好,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叶制造的养料是怎样传递给根的,由于这项实验难度很大,所以采用让学生阅读资料卡的形式进行了解,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从而理解茎的运输功能。
科学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它与科学家所经历的科学活动极其相似,都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订研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查阅资料、搜集证据、进行解释、得出结论、并用语言文字交流等。只要科学教师坚持不懈,从每一节课入手,从每一次探究活动出发,不怕麻烦,就一定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人才,为了祖国的明天,科学教师责无旁贷。
第五篇:根和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根和茎》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的第二课。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比较、分类活动认识根的多样性,认识直根和须根。
第二部分,认识根的作用。课文重点介绍了“如何探究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根系的庞大,能够支持和固定整棵植物体,使它不会倒下,因此,植物体越高大,它的根就扎得越深、分布越广。而“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这一探究实验学生在三上教材“水”单元已学过,此处是迁移所探究过的内容,以利学生的知识建构。
第三部分,在认识到茎是把植物身体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的基础上对比不同点,指导认识形态各异的茎。课文呈现的是:牵牛花(缠绕茎)、竹子(直立茎)、爬山虎(攀援茎)、西瓜(匍匐茎)。
第四部分,认识茎的生理作用。课文安排了证明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的实验,力求让学生通过茎和叶脉逐渐变红,推测植物“喝”的水是通过茎和叶脉运送到全身的,再做茎的斜切进行观察,体会茎的作用。教学目标:
1、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根和茎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教学重点:
认识根和茎的形态和作用。教学难点:
区分直根和须根。教学准备:
1、菠菜、葱。
2、一棵直根系的植株和水。
3、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小刀。
4、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小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2、教师出示连根拔起的菠菜和葱。
3、分别请两个学生向大家介绍这两种植物。
(二)认识直根和须根及根的作用。
1、认识直根和须根。
(1)谈话: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株植物的根,找找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不同点记录下来,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2)学生观察记录。(3)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小结:像菠菜这样,根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地一根,粗粗的、外面长了一些细小的毛,这样的根我们在科学上叫它直根(板书:直根)。像葱这样,在茎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它须根(板书:须根)。
2、认识根的作用。
(1)谈话:你们知道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回答。
(3)看多媒体课件介绍根的作用。
(4)学生看后谈感想。
(5)谈话:想不想看看土壤底下的根是什么样的?
(6)小组按步骤实验。
(7)讨论观察,进行总结。
(三)认识形态各异的茎及其运输功能
1、认识形态各异的茎。
(1)谈话:刚刚我们认识了两种不同的根,接下来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另一组成部分:茎。
(2)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课本第20页上面的图片,说说这些植物哪部分是茎,有什么特点。
(3)各组交流。
(4)教师小结:比起根来,植物的茎是形态各异,多种多样。无论什么样子的茎,都是为了适合植物更好的生长。
2、认识茎的运输功能。
(1)谈话:不管茎的形态长成什么样,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功能,你们知道茎的作用是什么吗?
(2)谈话: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茎的作用呢?
(3)学生回答。
(4)教师出示一株养在红墨水中的植物,说明是什么时候放进去的,然后讲解解剖和观察方法。
(5)提问:我们在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6)学生回答。
(7)学生小组观察记录。
(8)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9)教师小结: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体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并且把叶子制造的养分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四)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双色花:取一朵白色的花,把茎的下面分成两半,一半养在红色的水中,一半养在蓝色的水中,观察过了一段时间后,花有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五)课后实践
种植活动:学生自己栽种一株植物,做好观察日记。板书设计:
根和茎
根的种类:直根和须根
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
茎的形态:多种多样
茎的作用:运输水分和养料
课后反思:根和茎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支持植株、吸收和传输养料以及繁殖的功能。就教材的设计意图来看,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思考、讨论、实验等方法去探究根和茎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能,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花草树木的情操。通过课中对插图的研读、课件演示、师生探讨以及课后的实验、比较和交流,学生基本认识了根和茎的不同类型,了解了根和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实际课堂教学中,自己在教学方法的选择、环节的设计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担心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讲的多,没有体现“双主体”理念;在根和茎部位的辨认上,教师知识不够专业,详解不清。
大千世界,植物万多。科学是什么?简单地说科学就是许多我们根本不知道、不熟悉、不了解、不明白,需要我们去联想猜测、动手观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事物。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弄清结果,但我们更加注重的是探究的过程。在《科学》这门学科中,无论是知识和教学,我也和学生一样,需要不懈的学习和求索。
2、根和茎
教学目标
1、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根和茎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是区分直根和须根。课前学案(略)
教学过程
一、认识植物的根
(一)了解根的分类
1、对比观察:植物都是有根的,植物的根是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我们首先来研究植物的根。请从你的植物中找出菠菜和葱,观察它们的根,根有什么不同?(直根、须根)
2、汇报交流:根有什么不同?(直根、须根)
3、小结:像菠菜的根是直的,这是主根,主根周围有比它细小的根,这样的根叫直根。像葱的根呈须须状,没有明显的主根,这样的根叫须根。
直根 须根
4、分组、实践:请同学们把带来的植物放在桌上,根据它们根的样子,把它们分两类。
5、汇报讨论交流的结果。
6、师:胡萝卜分哪类呢?它的根比较特殊,叫贮藏根,是植物根的变形,叫变态根。因植物生长环境和其自身基因的变化而使根发生变形,如萝卜、甘薯、地瓜、甜菜、土豆。
7、看课件:变态根
8、小结:植物的根分两类:直根和须根。变态根只是根的变形,或是直根的变形,或是须根的变形。
(二)认识根的作用
1、看课件图片和实物:观察植物发达的根系。
2、分组实践:观察自己带来的植物的根,数一数,有多少根?量一量最长的根有多长?
3、汇报交流
4、分组讨论:植物的根特别发达,那植物发达的根有什么作用?
5、汇报交流
6、小结: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
吸收水、养料 固定植株
7、你们查书或者查网络,了解到:
(1)一棵只生长一年的苹果树苗有多少条侧根: 38000条侧根
(2)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的根可深入土中多少米以上: 20米以上
(3)香蕉的根系可向四周生长直径达多少米: 30米 它们的根系如此发达,是为了什么? 为了固根,吸收水和养料
二、认识植物的茎
(一)了解植物茎的形态
1、师:可见植物的生长,根起了巨大的作用。还要告诉大家,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它的茎。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现在我们来研究茎。
2、看课件图片,分组讨论:观察牵牛花、杉树、爬山虎、西瓜的茎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3、汇报交流:
4、小结:(1)像牵牛花的茎细长而柔弱,不能直立生长,只能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向上生长,叫缠绕茎。如菜豆、何首乌
(2)像杉树的茎自己直立向上生长,使植物稳固挺立,叫直立茎,如杨、柳、梧桐
(3)像爬山虎的茎细长而柔弱,既不能直立生长,又不能缠绕在别的物体上,而是靠吸盘吸在别的物体上,或靠卷须卷在别的物体上向上生长,叫攀缘茎。如葡萄、常春藤
(4)像西瓜的茎既不能直立,又不能缠绕,也不能攀缘,而是贴在地面上生长,叫匍匐茎。如草莓、红薯
牵牛花 缠绕茎
杉树 直立茎
爬山虎 攀缘茎
西瓜 匍匐茎
5、分组实践:找一找,你带来的菜中有没有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没有也没关系,想一想,在平时生活中见过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吗?说一说。(兔子苗、何首乌、菜豆;玉兰;葡萄、常春藤; 草莓、红薯)
6、汇报交流: 说说你知道的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的植物。
7、师:同学们产生了疑问:土豆是什么茎呢?土豆是茎的变形,我们叫它变态茎。还有哪些是变态茎?
8、看课件:变态茎
9、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茎。植物的茎分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四类。变态茎是植物茎的变形。
(二)认识植物茎的作用
1、看课件,观察实验:观察放在红水中的白菊花的茎和叶,它们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红?
2、汇报交流
3、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运输水)(养料)(食物)
4、植物茎有什么作用呢?(运输水和养料、食物、把植物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
5、小结:茎的作用有二:运输水和养料与“食物”、连成一体。
连成一体、运输水和养料与“食物”
三、教学总结
1、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根和茎的形态和作用,对植物的根和茎有了更多的认识。
2、到现在仍然没理解的问题,有吗?若有,提出来。
四、作业设计
1、学种植物,并管理、观察它的根、茎、花、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做观察笔记。
2、完成习作。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2. 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3. 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2. 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科学知识 4. 认识直根和须根。5. 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6. 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教学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3. 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4.有关茎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根 1.(出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和须根)三.活动 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5.组装实验装置。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四.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 4.设计实验: 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6.回家做实验。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学会横切、纵切)认识导管,明白植物茎能运输水。五.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根有吸水,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原文地址:http:// 内容来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更新时间:2011-1-23 20:14:17 预期学习结果
1、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根和茎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根和茎的形态与作用。难点:区分直根和须根。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分别准备一些植株完整的蔬菜、庄稼带进课堂(老师也相应提前准备一些菠菜、香菜、大蒜、小葱等植物);
2、两天前及课前20分钟将数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以备教学观察;
3、提前准备透明的玻璃瓶或者杯子,一株完整的植物、食用油些许;
4、有关变态根和变态茎的实物。(箩卜、莲藕、大蒜、姜、荸荠)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实物,认识根的不同类型
1、出示根雕:它像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谈话:很多植物的根常常埋藏于土壤里面,平时难以看到它们的模样。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和茎,(板书:根和茎)让我们先来看看植物的根有什么特点吧!
3、出示菠菜和大葱,指出它们根的在哪里。
4、学生观察、比较:菠菜的根和大葱的根有什么不同?
5、提问:你们可以根据根的形态不同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6、学生交流汇报。
7、小结:像菠菜这样,根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的一根,粗粗的、周围长了一些细小的根毛,这样的根我们在科学上叫它直根(板书:直根)像葱这样,在茎的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须根(板书:须根)。
8、小组活动:植物分类——把带来的植物按照根的类型不同分一分,说说哪些植物是直根,哪些植物是须根。想一想它们一般分别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
9、小结:植物的根的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二、利用多种资料,认识茎的不同类型
1、小组活动:(出示图片)找一找,这些植物的茎在哪里?
2、交流汇报。
3、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
4、出示杉树、牵牛花、爬山虎、西瓜等植物的挂图,观察、比较: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5、交流讨论。
6、教师即时简单板画不同类型的茎,取名。重点区分攀缘茎和缠绕茎。(缠绕茎本身不能直立向上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它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攀援茎也不能直立向上生长,而靠卷须攀援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上升,如豌豆的茎(叶卷须)、葡萄的茎(茎卷须)、爬山虎的茎(吸盘)等)。
7、小结:植物的茎形态各异,每一种形态的茎都是与植物的本身的特点及生长环境等相适应的。
三、探究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
1、思考、讨论: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2、提问: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有什么作用?
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的第一个作用是“固定植物”,它可以将一株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地下。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也起到了“支持植物”的作用。
5、除此之外,植物的根和茎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6、质疑:你可以用什么来证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7、(1)分组讨论并汇报实验装置。(2)评价各组实验装置。
(3)完善方案,利用准备材料组织实施。
(4)观察:(前两天)放置在阳台上的“植物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装置,烧瓶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汇报。(水量减少)讨论:烧瓶里减少的水到哪里去了?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5)小结:由于水面有一层植物油,它阻止了水分蒸发,因此减少的水不可能是蒸发掉的。我们看到烧瓶里的水下降了,这就说明水分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将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吸收进来供植物生长。
8、讨论:植物的茎是如何传输水份和土壤中的养
《根和茎》教学设计
本文所属专题栏目是【】
作者:颦儿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
本文《根和茎》教学设计由小学名师教学网HBteachers.CN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更新时间:2011-1-23 20:14:17 料的?你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茎传输水分的过程吗?
(1)交流方法。
(2)(出示课前20分钟老师将一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芹菜的茎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思考:这个现象能够说明什么?(植物体内有运输水分的管道)(3)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推想是否正确,可以把老师前两天插入红水中的茎切开,看看里面是不是有运送水分的管子。演示讲解茎的横切和纵切的方法。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讨论。在茎的横切面上的一圈小红点是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的一条条红线是什么?
(6)小结: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运送到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去的。
9、总结: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植物的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同时还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植物的根和茎有了哪些了解?
2、拓展活动
(一):有些植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根会产生特异功能,让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我们称之为“变态根”。出示实物:常见的变态根(包括储存根、块根、气生根、支柱根、水根等)
3、拓展活动
(二):你知道吗?这些也是植物的茎。出示实物:芋头、荸荠(球茎)、马铃薯(块茎)、大蒜、洋葱(鳞茎)、姜、莲藕(根茎)。
五、课后作业 回家搜集关于根和茎的相关知识。
难点:区分直根和须根。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分别准备一些植株完整的蔬菜、庄稼带进课堂(老师也相应提前准备一些菠菜、香菜、大蒜、小葱等植物);
2、两天前及课前20分钟将数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以备教学观察;
3、提前准备透明的玻璃瓶或者杯子,一株完整的植物、食用油些许;
4、有关变态根和变态茎的实物。(箩卜、莲藕、大蒜、姜、荸荠)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实物,认识根的不同类型
1、出示根雕:它像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谈话:很多植物的根常常埋藏于土壤里面,平时难以看到它们的模样。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和茎,(板书:根和茎)让我们先来看看植物的根有什么特点吧!
3、出示菠菜和大葱,指出它们根的在哪里。
4、学生观察、比较:菠菜的根和大葱的根有什么不同?
5、提问:你们可以根据根的形态不同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6、学生交流汇报。
7、小结:像菠菜这样,根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的一根,粗粗的、周围长了一些细小的根毛,这样的根我们在科学上叫它直根(板书:直根)像葱这样,在茎的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须根(板书:须根)。
8、小组活动:植物分类——把带来的植物按照根的类型不同分一分,说说哪些植物是直根,哪些植物是须根。想一想它们一般分别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
9、小结:植物的根的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二、利用多种资料,认识茎的不同类型
1、小组活动:(出示图片)找一找,这些植物的茎在哪里?
2、交流汇报。
3、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
4、出示杉树、牵牛花、爬山虎、西瓜等植物的挂图,观察、比较: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5、交流讨论。
6、教师即时简单板画不同类型的茎,取名。重点区分攀缘茎和缠绕茎。(缠绕茎本身不能直立向上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它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攀援茎也不能直立向上生长,而靠卷须攀援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上升,如豌豆的茎(叶卷须)、葡萄的茎(茎卷须)、爬山虎的茎(吸盘)等)。
7、小结:植物的茎形态各异,每一种形态的茎都是与植物的本身的特点及生长环境等相适应的。
三、探究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
1、思考、讨论: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2、提问: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有什么作用?
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的第一个作用是“固定植物”,它可以将一株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地下。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也起到了“支持植物”的作用。
5、除此之外,植物的根和茎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6、质疑:你可以用什么来证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7、(1)分组讨论并汇报实验装置。(2)评价各组实验装置。
(3)完善方案,利用准备材料组织实施。
(4)观察:(前两天)放置在阳台上的“植物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装置,烧瓶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汇报。(水量减少)讨论:烧瓶里减少的水到哪里去了?你为什么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