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二节,主要讨论了亲代的基因如何传递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从教材安排的位置上看,本节内容既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有细胞核、染色体、DNA等知识做基础,但终因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在思维认知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可通过回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基因的确切位置。
2、学生对人类生殖非常感兴趣,也知道精子、卵细胞的存在,但对于基因和精子、卵细胞的关系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知识知之甚少,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视频资料,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2)学会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体验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难点:亲代的基因怎样传递给子代。
五、课前准备:
学生:长条带2条,短纸带若干,乒乓球,双面胶带。
教师:
(1)视频: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挂图: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
(3)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动画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表演小品《认亲》
提出问题,引入主题。表演小品,欣赏小品,思考问题,带着疑惑进行新课学习。创设有趣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学习新课
一、基因、DNA和染色体质疑:基因在什么地方?
(一)染色体与DNA1、展示图片:细胞核中的染色体
2、指导学生观察30页图23、制作染色体模型
4、鼓励学生总结细胞核、染色体和DNA的关系
(二)基因
指导学生在自制模型上标出基因的位置
(三)基因、DNA和染色体
引导学生绘图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回忆旧知:细胞结构
观察、思考
组装模型:长条带和短条带代表DNA;乒乓球代表蛋白质;用双面胶带黏贴条带和乒乓球,代表染色体。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在纸带上涂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基因。
绘图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班内展示,师生、生生之间互评、补充。
通过产生疑问、自主阅读、制作模型、标注基因、绘图等环节,最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二、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存在规律
1、指导学生观察30页图12、展示: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
观察、思考、讨论、回答归纳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特点,并以此类推生物体细胞中DNA和基因的特点。
三、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一)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1、组织学生填写32页图7-132、布置自学内容:31页第2、3自然段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引导学生使用类比的方法解释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规律。
组织学生利用自制模型模拟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过程。
小组讨论,完成图表,展示评价,相互补充。
基因在染色体上,其变化与染色体的变化同步。
组内交流后绘图,班内展示。
利用自制模型模拟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过程。
根据染色体的传递规律类推出基因的传递规律,认同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体验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四、承上启下提问:子代获得了父母的基因,就一定会表现出和父母相同的性状?联系自身,做出猜想。承上启下,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做铺垫。本节小结提问:你有哪些收获和疑惑?思考、回答归纳总结,收获新知。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基因:
DNA:
染色体: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父亲 母亲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反思范文
3.《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设计模板
4.生物下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和显性和隐性》教学反思
5.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知识点及练习题
6.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基情”?
7.儿子代替父亲答谢词范文
8.燕子代言人作文
9.传递我们的心声教学设计
第二篇: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设计构思:
在第一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本节解决的是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这也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但基因对学生来说既耳熟又因抽象而陌生的名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对基因、DNA、染色体进行形象化展示,使学生对它们有更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已经的染色体入手,通过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接着通过染色体的传递揭示出基因的传递过程。教学目标:
1、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能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4、通过了解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的发现,认同科学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 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明确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难点: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及基因的传递特点。课时分配:1课时
课前准备:每组一根长绳、多媒体课件、DNA双螺旋结构 教学过程: [复习练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几个遗传学概念,请连线
遗传
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变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性状
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
相对性状
生物所具有的结构特征、生理特性、行为方式
2、转基因鼠实验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引入] 师: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每位同学所具有的特征也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些基因从哪里来的?
生:我认为由父母提供的。
师: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 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那么 你认为基因在什么地方?基因通过什么途径由亲代传给子代? 甲:我认为基因在细胞中。乙:我认为基因在细胞核中。
丙:我也认为基因在细胞核中,并且在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成受精卵的 细胞核,由此基因传递到下一代中。师:好。大家都很有见地。
展示细胞核、染色体、DNA、蛋白质结构关系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此图,通过此图你可获取哪些信息?
甲: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乙:一条染色体中有一条DNA链,蛋白质嵌在DNA链上。丙:DNA链卷曲在染色体中。
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越仔细,收获就越大。我们看到的DNA链,其实是一个DNA分 子,也就是说每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和蛋白质构成,每个DNA分子长达两米,一个人体内所有的DNA头尾相连就可绕地球好几圈。我们小小的细胞核怎样装下它们 呢?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根2米长的线,大家集思广义,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将这根线 变得最短。注意,不仅变短还要能快速恢复,即能容易地再由短变长。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做完后举手示意。请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并说明处理方法。甲:我们组将线反复对折。
乙:我们组象缠毛线球那样缠成一个小球。
丙:我们将线先对折再螺旋缠绕,象家里的电线一样。丁:我们将线螺旋后再螺旋,这样使它更短。
师: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哪一个最短。你先别下结论,我们再让他们将线恢复原状,再看哪 一个最快。开始
四位同学开始行动,其它同学做评委。[展示DNA双螺旋结构] 最后大家认同丁组的做法。
师:看来每组同学都动了一番脑筋。而最符合要求的是将线多次螺旋。而这同细胞学家的看 法一致,确实每条DNA分子经多次螺旋后可将长度缩短为原来的7千倍。看来咱们同 学具备科学家的素质,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提问:大家在七年级上册学过,哪个结构中有遗传物质。回答:染色体。
师:那大家推测一下,基因位于染色体的何种成分上,是DAN还是蛋白质。生:位于DNA中。
师:其实基因就是一小段能控制某一生理功能的DNA区段。(板画一条DNA分子,用彩 色粉笔表达出一段基因)这段DNA能控制你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另一小段能决定你肤色 等等。现在请试用图或表或一句话表示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学生讨论
生: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中有基因,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师:对。因此我们称染色体为遗传物质的载体,而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每一种 生物的细胞中都有独特的一套染色体,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展示经过整理后绘制的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仔细观察此图,思考
1、通过此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甲: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
乙:我认为应该是有23对染色体,因为它画成一对一对的。并且每一对大小、形态差不多。丙:我还看到,每对染色体染成的颜色也相同。
师:看来这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也善于分析。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的存 在,并且这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相似,在相同位置上的成分和功能也相似。在体细胞 中既然染色体是成对存在,那么位于染色体中的基因呢? 生:也是成对存在。
师:板书画两条染色体,在一条染色体上画一基因,用A表示;试画出另一个基因,用A表示。
生:在板画中画出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师:那你推测生物的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还是一对基因控制。生:由一对基因控制。师:我们人体有3万到4万对基因,分布在这23对染色体上。那请判断下面这句话是否正 确: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生:肯定不对,我们有3万到4万对基因,而染色体只有46条,每条染色体上就会有许多 基因。
师:父母亲大量的基因如何传递到下一代呢?既然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我们先看染色 体在生殖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每个人的生命可以说中从一个细胞开始,这个细胞是 什么呢? 生:受精卵。
师:试用图表示出生殖过程。
学生讨论分析,一位学生代表上黑板上画出来。老师指导补充
父亲
精子
受精卵
子代个体 母亲
卵细胞
师:试填写出父母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生:46条、46条。
师:那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 生:也是精子46条,卵细胞中有46条。
师:如此算下去,受精卵中应该有多少条?子代体细胞中有多少条? 甲:受精卵中应该有92条,那样子代细胞中也应该有92条 乙:受精卵中有46条,子代细胞中有46条。
丙:不对,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应该是精子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之和,为什么少了一半? 乙:我也说不清楚,可如果照甲说的,子代细胞中有92条,那他的后代染色体数目也会加 倍,那样就越来越多,不可能这样。
师:看来这个问题光靠我们想像是无法解答,并且科学家们开始也无法解释清楚,后来是怎 样得到答案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30最后一段。阅读时思考:科学家通过哪种方法解决 了这个问题。由此你会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阅读,讨论,举手回答
甲:我认为通过仔细观察,并要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
乙:我觉得在研究时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他选择马蛔虫只有两对染色体,比较好观察,如果他一开始选择人的细胞可能就观察不出来了。丙:我认为要下结论必须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才能说明这个问题,这个结论才具可靠性。丁: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 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师:很好,通过阅读大家不仅知道了解释这个现象的答案,关键是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 技巧,收获很大。
现在大家再回头来看在生殖过程中人的各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学生说,教师书写)生:父母的体细胞中是46条,父亲产生的精子中有23条,母亲产生的卵细胞中是23条,精卵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中含46条染色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子代个体的体细胞中也是46 条染色体,和父母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样。
师:那我们每个人体细胞中46条染色体的来源是什么呢? 生:其中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师:既然如此,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那么能控制我们每个性状的基因的来源是什么? 生:也是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师:很好。那我们来做一个填图练习P31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看谁填得正确。注 意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都要考虑到。学生思考、填图,老师巡视指导 交流答案
师:如果A基因控制双眼皮,a基因控制单眼皮,那么他们孩子的基因组成是什么? 生:Aa 师:那孩子表现是什么?
学生发生不同的意见,老师不对此做出解答:这与下节课要学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有关。引发学生继续学生的兴趣。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甲:我知道了人体每个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乙:我知道了人体内有3万多基因,每对基因控制一个性状。丙:我知道了我体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丁:我知道了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基因就是一个DNA区段。戊:我知道了DNA分子很长,螺旋排列在细胞核中。
师:看来大家这节课收获很大,下面来做练习巩固所学,并要学以致用,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抽象,要解决难点和重点问题,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意用实物、录象、模型等将抽象变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将所看所想表达出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思维有张有弛,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学习。缺点是还应更大范围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三篇:《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究乌卵的结构,说出乌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通过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观察鸟的繁殖行为,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活动,说出鸟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春末夏初,在池塘边我们会听到青蛙的叫声,它的叫声表示什么?
生:求偶
师:在这个季节,特别是早上,你走在路上的时候发现什么了?听到什么声音了?
生:看见小鸟了,听到鸟叫的声音了.师:你听到鸟叫的声音大不大?鸟的叫声说明了什么?
生:鸟叫的声音大,说明是求偶吧?.师:现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有的鸟就从南方飞回来进行繁殖,刚孵出的小鸡毛茸茸的,十分可爱,可是刚孵出的麻雀,粉红色的皮肤上一根羽毛都没有,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让我们走近——鸟的生殖和发育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出发,从鸟说起,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导入新课。
二、探究学习新课
师:每只小鸟都是由鸟卵孵化出来的,为什么一个鸟卵就能孵化成一只小鸟呢?这说明与鸟卵的结构有关,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观察鸡卵的结构。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与思考。
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和步骤,利用实验台上提供的材料,解剖鸡卵,并分析、推测每一个结构的功能,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不要破坏鸡卵内部的结构。
学生活动:小组分工合作,动手解剖鸡卵,边解剖边观察。
师:巡视指导,参与到个别小组的活动中。
师: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实验的结果怎么样。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说说它的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生:最外层是卵壳、紧贴着卵壳里面比较薄的膜是卵壳膜,小空腔是气室,白色的部分是卵白。
生:中间黄的部分是卵黄,卵黄外面的膜是卵黄膜,卵黄上的小白点为胚盘,卵黄两端的带状结构是系带。
师:胚盘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起来称为卵细胞,它是一个细胞,那么它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在这里分别指的是……
生:细胞膜——卵黄膜,细胞质——卵黄,细胞核——胚盘。
师:鸡卵的结构名称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它们又有什么功能呢?我们来猜想一下。
生:卵壳、卵壳膜有保护作用,卵白给胚胎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卵黄膜起保护的作用,卵黄为胚胎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胚盘相当于细胞核
师:这说明胚盘与遗传有关,胚胎的发育就从这里开始,将来能发育成雏鸡。
师:系带有什么作用呢?
生:能固定卵黄,减小震动,有利于孵化
师:那么气室呢?
生:气室中贮存着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师:是不是所有的鸡蛋将来都能发育成雏鸡呢?
生:不是,应该是受精的卵才能发育成雏鸡。
师:对,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卵才是受精卵呢?同学们可以在书上找一下答案。
生: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
师:对,大家说的很好。这是我们打开鸡蛋以后才能看到,养鸡场想看看鸡蛋是不是受精,怎么办呢?一般通过照蛋灯来识别,如果蛋中有不透光的黑色斑点,则是受精的卵,不透光的斑点就是胚胎发育的部位。这就说明了鸟卵在雌鸟体内已经开始发育,当卵产出以后,由于外界的温度低于体温,所以暂时停止了发育.现在假如说,胚胎发育时,温度适宜,卵白和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气室能提供部分氧气,其它的氧气从哪里来呢?
生:氧气可能是通过卵壳进去的。
师:是不是这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呢?
生: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蛋壳上有小孔
师:很好。还有没有其它办法呢?如果给你一个新鲜鸡蛋、一支空的注射器和针头,你能证明蛋壳上有许多气孔吗?
生:先用针在蛋壳上扎一个小眼,再用带针管的针头插入小眼,然后缓缓地向蛋壳内打气,过一会,我们发现蛋壳表面有小水珠出现,这表明蛋壳上有小孔,空气可以进出。
师:如果不用这个方法,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
生:在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温升高时,就会发现有小气泡冒出,这也能说明蛋壳上有小孔。
师:蛋壳很硬,能保护内部的结构,还透气,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为胚胎发育提供足够的的氧气,卵白和卵黄还能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等等,这些条件都满足了,鸡卵就一定能发育成雏鸡。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鸟卵的结构
从上面可以看出:卵白和卵黄是鸟卵的主要结构,“卵”中左右的两点代表的意义一个是卵白,另一个就是卵黄。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探究的问题——鸟卵的结构,在这个环节中,由鸟与鸟卵的关系,自然过渡到探究鸟卵的结构。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看书,自主实验,教师引导,师生互相交流,最后得到结论。
(二)、鸟的生殖与发育
师:青蛙是卵生,必须在水中发育;而鸟也是卵生,但适合的陆地上发育。那么鸟类是怎么进行生殖和发育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师:从刚才的视频资料中,你们知道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般包括哪些过程吗?
生: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过程。
师:是不是所有的鸟都是这样的呢?所有的阶段都有例外吗?
生: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类(如画眉、鸦雀、寿带鸟和柳莺)的巢内,让这些鸟类为其孵卵、育雏。
师:无论各种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在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鸟必须有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
师:(出示图片:早成鸟雏鸟、晚成鸟雏鸟)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种雏鸟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是刚孵出的小鸡,身体已经充分发育,身体被有密绒羽,眼睛也已睁开,腿脚有力,在绒羽干后就能行走,可随亲鸟觅食,是早成鸟雏鸟;而刚孵出的这只小鸟尚未发育充分,体表没有羽毛,眼睛还没有睁开,不能独立生活,必须依靠亲鸟喂食,是晚成鸟雏鸟。
师:哪种鸟更进化呢?
生:晚成鸟雏鸟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亲鸟能育雏,能保护小鸟,小鸟的成活率更高。
师:一般鸡类、雁类和鹤类是早成鸟雏鸟,而鸽类、鹰类和雀类是晚成鸟雏鸟。在育雏期间,亲鸟的捕食量大大增加,捕食的对象大多是农林害虫。因此,鸟被人们誉为“农林卫士”。但有人见到小鸟有时吃农作物,认为鸟是人类的敌人,就打鸟。这样做对不对呢?
生:虽然鸟有时危害农作物,但大多数的鸟吃害虫,保护我们的庄稼,鸟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当爱鸟、护鸟。
师:是的。我们应当学会辨证地看问题。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做到爱鸟、护鸟。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探究的第二个问题,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从而能说出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一般包括哪些过程。再出示早成鸟雏鸟与晚成鸟雏鸟的图片,晚成鸟雏鸟更需要亲鸟的保护和喂养,在喂养时期,能捕食大量的农林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关注鸟类。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
三、总结提高
师:现在我们来做两个比较。先比较鸟卵的结构。鸟卵的结构很复杂,鸟类的繁殖伴随着复杂的行为,与青蛙的卵比较,鸟卵有什么特点适合在陆地上发育呢?
生:鸟卵个体大,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所以适合在陆地上发育。
师: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都脱离了水环境的限制,所以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都比两栖动物高等复杂,更适合在陆地上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比较——与两栖动物的卵比较,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比较。从而更让学生了解到鸟类是更高一级的动物,更适合在陆地上生活。
第四篇: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
周旺中学:龙春红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本节即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②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观察图片资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
②将基因传递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学会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简单化。
3、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说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
• 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忆进一步去正确认识基因的位置。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困难,因为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思维。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尽可能贴进学生生活实际,使学习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联系,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二).教学方法
• 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数据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 3.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学习方法
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学生课前准备:
1、准备全家福照片一张。
2、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请学生拿出带来的全家福,与其他同学交换,相互看看,哪些特点像爸爸妈妈。(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分组讨论:
1、爸爸妈妈是把他们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了吗?
2、传下去的是什么?这样不但复习了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又很自然点拨出本节的主要话题:
1、基因位于哪里?
2、基因究竟是如何在亲代与子代间传递的。出示课题: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二、新课教学
老师提出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基因通过什么传递?
2、基因是怎样传递的?
3、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此时由老师播放:受精过程录像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录像。学生认真观看录像后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2、找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使学生知道亲子代间的桥梁是生殖细胞)同时展示染色体和DNA关系示意图,让学生看图并讨论,然后用语言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间的关系。(同时学生做一个活动:用图解等形式表示
出三者的关系)
注意: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太小了,研究起来不方便,而染色 体是可以看到的,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把研究“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的问题。
紧接着让学生动手:给你一根彩色长绳来代表DNA分子,上面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什么?怎样才能把它处理成染色体的样子?
让学生分组动手、讨论并回答问题。
出示几种生物染色体数的表格和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特点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后回答:①数一数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②染色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③什么样的染色体互为一对? 教师出示不正常染色体图片及所表现的性状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即细胞中的染色体必须保持稳定,否则性状变异。)请仔细观察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示意图,后进行讲解(板书:染色体经生殖细胞的传递)。同时出示: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的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思考与讨论:
1、在生殖过程中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怎样分配?
2、怎样组合才能保证受精卵和新个体内染色体数目不变?此时教师要特别强调: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染色体携带着父母的基因,而基因又控制着性状。讲练结合(板书:基因经生殖细胞的传递)
三、问题设疑、知识铺垫
让学生课后思考:子代拥有父母传下来的基因,是不是就一定表现出和父母相似的性状呢?
四、知识巩固、共同提高
学习反思 :
(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板书设计如下,教学反思:
一、设计理念:依据《课标》的要求,本课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贯穿本节课的主线是基因传递问题,围绕这一中心充分利用图片、表格和数据来帮助学生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等方法逐步完成科学探究过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五篇:《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设计1
教材分析与设计构思:
在第一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本节解决的是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这也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但基因对学生来说既耳熟又因抽象而陌生的名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对基因、dna、染色体进行形象化展示,使学生对它们有更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已经的染色体入手,通过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接着通过染色体的传递揭示出基因的传递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能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4、通过了解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的发现,认同科学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明确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难点: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及基因的传递特点。课时分配:1课时
课前准备:每组一根长绳、多媒体课件、dna双螺旋结构 教学过程: [复习练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几个遗传学概念,请连线 遗传
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变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性状
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
相对性状
生物所具有的结构特征、生理特性、行为方式
2、转基因鼠实验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引入]
师: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每位同学所具有的特征也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些基因从哪里来的?
生:我认为由父母提供的。
师: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那么,你认为基因在什么地方?基因通过什么途径由亲代传给子代? 甲:我认为基因在细胞中。乙:我认为基因在细胞核中。
丙:我也认为基因在细胞核中,并且在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成受精卵的细胞核,由此基因传递到下一代中。师:好。大家都很有见地。
展示细胞核、染色体、dna、蛋白质结构关系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此图,通过此图你可获取哪些信息?
甲: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乙:一条染色体中有一条dna链,蛋白质嵌在dna链上。丙:dna链卷曲在染色体中。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越仔细,收获就越大。我们看到的dna链,其实是一个dna分子,也就是说每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和蛋白质构成,每个dna分子长达两米,一个人体内所有的dna头尾相连就可绕地球好几圈。我们小小的细胞核怎样装下它们呢?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根2米长的线,大家集思广义,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将这根线变得最短。注意,不仅变短还要能快速恢复,即能容易地再由短变长。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做完后举手示意。请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并说明处理方法。甲:我们组将线反复对折。
乙:我们组象缠毛线球那样缠成一个小球。
丙:我们将线先对折再螺旋缠绕,象家里的电线一样。丁:我们将线螺旋后再螺旋,这样使它更短。
师: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哪一个最短。你先别下结论,我们再让他们将线恢复原状,再看哪一个最快。开始
四位同学开始行动,其它同学做评委。[展示dna双螺旋结构] 最后大家认同丁组的做法。
师:看来每组同学都动了一番脑筋。而最符合要求的是将线多次螺旋。而这同细胞学家的看法一致,确实每条dna分子经多次螺旋后可将长度缩短为原来的7千倍。看来咱们同学具备科学家的素质,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提问:大家在七年级上册学过,哪个结构中有遗传物质。回答:染色体。
师:那大家推测一下,基因位于染色体的何种成分上,是dan还是蛋白质。生:位于dna中。
师:其实基因就是一小段能控制某一生理功能的dna区段。(板画一条dna分子,用彩色粉笔表达出一段基因)这段dna能控制你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另一小段能决定你肤色等等。现在请试用图或表或一句话表示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学生讨论
生: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中有基因,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师:对。因此我们称染色体为遗传物质的载体,而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每一种生物的细胞中都有独特的一套染色体,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展示经过整理后绘制的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
仔细观察此图,思考
1、通过此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甲: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
乙:我认为应该是有23对染色体,因为它画成一对一对的。并且每一对大小、形态差不多。丙:我还看到,每对染色体染成的颜色也相同。
师:看来这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也善于分析。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的存在,并且这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相似,在相同位置上的成分和功能也相似。在体细胞中既然染色体是成对存在,那么位于染色体中的基因呢? 生:也是成对存在。
师:板书画两条染色体,在一条染色体上画一基因,用a表示;试画出另一个基因,用a表示。
生:在板画中画出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师:那你推测生物的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还是一对基因控制。生:由一对基因控制。师:我们人体有3万到4万对基因,分布在这23对染色体上。那请判断下面这句话是否正确: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生:肯定不对,我们有3万到4万对基因,而染色体只有46条,每条染色体上就会有许多基因。
师:父母亲大量的基因如何传递到下一代呢?既然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我们先看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每个人的生命可以说中从一个细胞开始,这个细胞是什么呢?
生:受精卵。
师:试用图表示出生殖过程。
学生讨论分析,一位学生代表上黑板上画出来。老师指导补充
父亲
精子
受精卵
子代个体 母亲
卵细胞
师:试填写出父母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生:46条、46条。
师:那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 生:也是精子46条,卵细胞中有46条。
师:如此算下去,受精卵中应该有多少条?子代体细胞中有多少条? 甲:受精卵中应该有92条,那样子代细胞中也应该有92条 乙:受精卵中有46条,子代细胞中有46条。
丙:不对,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应该是精子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之和,为什么少了一半? 乙:我也说不清楚,可如果照甲说的,子代细胞中有92条,那他的后代染色体数目也会加倍,那样就越来越多,不可能这样。
师:看来这个问题光靠我们想像是无法解答,并且科学家们开始也无法解释清楚,后来是怎样得到答案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30最后一段。阅读时思考:科学家通过哪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由此你会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阅读,讨论,举手回答
甲:我认为通过仔细观察,并要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
乙:我觉得在研究时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他选择马蛔虫只有两对染色体,比较好观察,如果他一开始选择人的细胞可能就观察不出来了。
丙:我认为要下结论必须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才能说明这个问题,这个结论才具可靠性。丁: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 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师:很好,通过阅读大家不仅知道了解释这个现象的答案,关键是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技巧,收获很大。
现在大家再回头来看在生殖过程中人的各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学生说,教师书写)生:父母的体细胞中是46条,父亲产生的精子中有23条,母亲产生的卵细胞中是23条,精卵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中含46条染色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子代个体的体细胞中也是46条染色体,和父母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样。生:其中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生:也是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师:很好。那我们来做一个填图练习p31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看谁填得正确。注意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都要考虑到。学生思考、填图,老师巡视指导 交流答案
师:如果a基因控制双眼皮,a基因控制单眼皮,那么他们孩子的基因组成是什么? 生:aa 师:那孩子表现是什么?
学生发生不同的意见,老师不对此做出解答:这与下节课要学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有关。引发学生继续学生的兴趣。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甲:我知道了人体每个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乙:我知道了人体内有3万多基因,每对基因控制一个性状。丙:我知道了我体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丁:我知道了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基因就是一个dna区段。戊:我知道了dna分子很长,螺旋排列在细胞核中。师:看来大家这节课收获很大,下面来做练习巩固所学,并要学以致用,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抽象,要解决难点和重点问题,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意用实物、录象、模型等将抽象变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将所看所想表达出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思维有张有弛,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学习。缺点是还应更大范围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