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时间:2022-06-21 01:4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草莓》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草莓》教学设计》。

第一篇:《草莓》教学设计

《草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的联想和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象征手法。

2、体味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深刻哲理,珍惜过往,正视未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体味生活中“变”的人生况味。(重点)

2、理解不同时节的“草莓”的象征含义和联想的运用。(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课前让学生自行查阅解决有关文学知识,如作者、体裁等。课上先理清全文思路(或构思),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2、通过问题设置带动学生通读全文,把思路,进而体会全文联想的巧妙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草莓》这个题目,同学看看可以写一些什么类型的?

可能有同学会认为《草莓》是托物言志的散文,或是赞美“草莓”的咏物散文,或是单纯的一篇说明性……

伊瓦什凯维奇的这篇题为“草莓”,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作者通过这篇主要想表达什么主题思想?

明确:“草莓”只是引起作者情感波澜的触媒,作者的意图是借“草莓”这一自然界的变化,阐明对人生的变化的感悟。

二、整体探究主旨

学生通过复读思考,自由讨论。

明确:1、自然与社会都处在无时不在的“变”的过程中。“不变”是错觉,“变”是必然。对青春易老,岁月易逝有赶上悲叹。(表层)

2、通过展示人生四季的不同风景,写出时光赋予生命的不同色彩和形态。作者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更有对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喜悦,珍惜过往,正视未来,是作者寄寓的生活哲理。(深层)

三、围绕问题,品读课文

1、问题:一颗普通的草莓怎样引发作者想到自然的变化,再由自然的变化想到人生的变化?(思路探究)

(提示:也就是说,它们有着某些共同之处和联系,可联系文本解读。)

2、问题:为什么以“草莓”为题?六月草莓与九月草莓的象征含义是什么?(主旨把握)

3、问题:开篇为什么不从草莓起头,而渲染“夏意正浓”?结语的作用(表达效果)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表达效果示例)

……

1、明确:这是一颗晚熟的草莓,在它身上融合着“不变”与“变”的因子,“不变”是因为它带有六月的香甜芬芳,“变”是因为它拥有九月的成熟,与“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已有所不同;

由草莓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自然中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抓住树木、太阳、天空、空气、鸟儿以及人们的欢笑,“但”字突现自然界的“不变”与“变”;由自然界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象征着人生命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季节——春季和秋季,由此想到人生的“不变”与“变”:“不变”的爱好、思想、感情等美好的时光和回忆,“变”的是与“青春时代”不同的空气、时光以及时光赋予的不同的人生——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情感、思虑、生活、经验、信仰和理性。作者通过这种联想,领悟到“变”是一种永恒,对过去应该珍视,但更要正视未来,因为生命成长的希望在前面。

2、明确:最后一层意思:六月的气息“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香味浓郁的六月草莓象征着生气蓬勃的青春时代,寄托着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成熟的九月草莓象征一种日益丰富成熟的人生,它失去了以往的一些外在香味,但含在嘴里让人越品尝越有滋味。

3、明确:开篇“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给人以“不变”的幻觉,其实从秋天的成熟也暗示了“变”,暗示大地每时每刻都在更新。与下面意外的发现“晚熟的硕大草莓”的“变”形成回转的笔锋

在结构布局上,结尾的设置给人一种节奏感,尺水兴波,对景物特征的细微描写增添诗情画意之美,回味寄寓的生活的哲理——生命之“变”会给人带来不安,但唯有“变”才能让人生丰富,让生命成熟,让馨香不随时光流逝而永葆。珍视过去,正视未来吧。

四、教师结尾点评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我想起《匆匆》里的一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杨柳枯了候,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草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关键:

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等。

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想象丰富,求知欲旺盛;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自尊、自律等积极心态,是他们通过思考,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也是教师需努力和强化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6÷818÷821÷8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学习了用竖式计算除法,2、如果把板演的数21换成55,你会做吗?(出示分草莓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

3、探究试商的方法:(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2)指名回答,板书:55÷8师过渡语:面对要分的数目比较大,当我们再采取一次一次的分,继续利用学

具来分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那怎么办呢?(3)先引导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55,又比55小。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以商6。列式55÷8=6(个)……7个。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除数与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二乘,商和除数相乘。三减,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四比余数比除数小。

4、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P5“试一试”。()×8<447×()<549×()<62

()×6<40()×4<305×()<48(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1、P6“练一练”的第1~5题。

学生在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继续培养学生试商,以及正确的竖式书写方法,继续理解余数的意义。

梳理:一个数与除数相乘,结果最接近被除数,而且比被除数小,那么这个数就是要确定的下来的商。验证的方法:余数比除数小。

2、反馈矫正,形成经验。

正确评价学生把握的知识,指出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从而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下课后与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师小结:

1、试商要有目的。

2、余数要比除数小。

3、单位书写、正确解答。

板书: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列式55÷8=6(个)……7个。

答:每个盘子放3个,还剩7个

《草莓》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因自己的生活的经历、知识层面的种种不同,对不同的“物”,或者是对相同的“物”,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草莓》,体会作者对时光、对生命的别样的感悟。

2、作者简介

伊瓦什凯维奇是哪个国家的作家?(波兰)他是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写有《肖邦故园》。

二、初读

1、正音

2、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同学们:通过我们之前的预习我们不难发现,本文写了作者联想到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季节变化。二是,生命演变。

提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文章是以一个什么字来贯穿全文的?(变)

教师:对,文章是以一个变字来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那么作者是由什么联想到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一颗晚熟的草莓)

提问:好,我想请一位学生根据刚才的分析来说说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季节变化的?而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有关生命演变内容的?(1~~3)、(4~~6)

教师:很好,据此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

三、研读

1、自由朗读1-3自然段,然后说说作者发现草莓是在什么时候?(9月)

(1)、同学们时值9月,已经步入秋天,但在作者眼里,仍然是?(夏意正浓),那么,作者描写了9月农村怎样的景物?带着这个问题齐读第一自然段。

天气:暖和。树木:碧绿。天空:湛蓝。土地:玫瑰红。(讲解这个比喻句,课本中)

教师:作者选取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景色的“夏意正浓”,以为还是6月,其实作者5月就来到乡下了,但看到这些景物,认为“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

教师:作者说:“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基本上”说明是有变化的。请找出与“基本上”相符的句子:(“个别地方略见疏落、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

但是,变化是怎么样的?“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变化很细微、是渐进的,所以造成了不变的错觉。

教师:同学们,天气的暖和,树木的碧绿,天空的湛蓝,土地的玫瑰红。人置身在这样的景色中,心境是怎么样的?在此段找出来(欢快)

(2)、此时此刻作者漫步在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意外地发现了一颗什么?

(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教师:这颗草莓味道如何?(香甜)这香甜把作者的思绪引向哪里?(6月)6月是草莓最盛的时光。(由草莓的香甜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3)、齐读本段并思考:本段写了那两个月的景色?(6月和9月)

教师:之前作者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什么?(幻觉)草莓香甜的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是怎么不一般?(那时,树木……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9月)那么作者在此写了与第一段基本相同的农村景物,但有没有变化呢?

景物表现与心境表现与心境

天气:暖和异常温暖

树木:绿树木:顷刻会枯黄

天空:蓝天空:不久会变得灰惨惨

(相同)(意在表现“夏日正浓”和(意在表现“秋的气息”和“另一番滋味“)“欢快的心情”)

教师:6月和9月的景色是不同的,那是因为(时间的不同)从课文第三段上找出一句可以印证的句子。“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省略内容:1也许三天、也许再过几天就会改变。(“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色调”)变化是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不变中隐藏着渐变。或者省略内容:2也许马上就会改变。(“顷刻之间、不久、只不过”)渐变中孕育着突变。

教师:同学们由第1段和第3段描写的是同一个时节的几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这样着墨是为了(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反应出来的人的心境也不相同。)作者这样写(一方面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文中说:“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另一方面,从全文行文思路看,也是为了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课后思考练习二

2、小结

同学们:其实景物并没发生变化,只是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改变,心境不同,看待问题的结果也不一样。在九月吃到六月里才有的草莓,那感受是不一样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举个例说明:对父母的态度:

小时候:崇拜

现在:对于他们的某些做法有点不以为然

以后:理解

(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个道理,这个例子更贴近他们自身,更有利于理解,另一方面是趁机进行亲情教育,让学生能理解、体谅父母。)好,下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堂课的内容:文章的第一部分,叙写因季节更替而触发的情思,这一感悟的核心就是流年不再,作者借此为后文的联想作了铺垫。

二、研读

1、齐读4-6自然段,说说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

(是写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2、提问: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现在是不是还处于人生的青春阶段?

(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已经过了青春期,但还很年轻,从第四段第一句话和第五段第六句话可以看出来。)

教师:作者说:“还是妙龄十八”这是错觉。由第1节中以为季节的“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引发对人生的感悟: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

教师:在这段作者由时间流逝联想到年华流逝,引起对人生的反思。面对时光的一去不返,作者持的是什么态度?(对生活的热爱、积极向上)。请用文中的句子说明。(课文5自然段)

教师:同学们:作者由草莓想到季节的变化,由季节的变化想到人生的变化,由第1节中以为季节的“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引发对人生的感悟: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由第3节中“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引发对人生的感悟: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

教师:作者借此来说明什么道理?

(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教师:那么作者是否一味地沉浸在逝者如斯的消极感伤里?请从文中找出一些句子来说明。

例:

A、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分析:“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代表什么?(时间)

B、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

分析:剥夺指什么?增添又是指什么?(文中所画)剥夺的是心性和容颜、爱好、思想和情感,激动不安、若明若暗、惴惴不安的青春思绪。

增添的是成熟的思虑、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日益丰富的经验、内心信仰和理性。

作者如何看待这种“剥夺与增添”?

1、随着时间流逝,我们会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美好品质,会有坚定的信仰、成熟的理性,更加睿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判断的标准等。随着岁月不断沉淀成为我们的美好品质和特性。

2、(用文中的话来照应观点:大凡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变化是渐进的、细微的,美好的东西不断沉淀了下来,经受住了考验,我们自身更成熟了,更完善了。)这样的成熟是美好的。

C、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分析:意思说我们要进取,不要虚度年华。

D、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分析:成年以后,信仰更加坚定,思想更加理性。

这些句子表明作者并不是沉浸在一种消极的感伤中,更多的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3、说说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同学们这段中“六月草莓”指的是“青春岁月”六月草莓象征蓬勃的青春时代,最珍贵、值得回味的,对过去生活的热爱。文章中还写到九月的草莓,九月的草莓指的是“成年期”,象征一种日益成熟的人生,含在嘴里让人越品尝越有滋味。

此段作者将“六月草莓”与“妙龄十八的馨香”融合在一起,展示的是自然与人生的诗意的融合,给读者以更辽阔的思维空间。(流年逝水,青春不再来,要珍惜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活。)

二、总结全文

1、草莓——季节——人生何其相似。作者抓住三者的相似点,表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这就是联想手法的运用。

(联想思维就是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有所联系,或相近,或相关,或相似等。在写作中联想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的内涵更为丰富、深远。)

那么,同学们,既然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自然万物与人生“变化”之理息息相通。除草莓之外,你还能在哪些自然万物上体会到“变化”的哲理呢?

(水与月: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2、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一颗草莓有感而发,层层深入,展开联想;通过对六月和九月的细微差别,联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达了对青春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感慨。通过学习本文,应该让学生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勉励他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发愤学习,热爱生活,全面提高自己。

《草莓》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有余数除法》学生对于除法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有余数除法,在探究中理解有余数除法,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究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并且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关键: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等。

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想象丰富,求知欲旺盛;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自尊、自律等积极心态,是他们通过思考,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也是教师需努力和强化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6÷8 18÷8 21÷8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学习了用竖式计算除法,2、如果把板演的数21换成55,你会做吗?(出示分草莓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

3、探究试商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师过渡语:面对要分的数目比较大,当我们再采取一次一次的分,继续利用学

具来分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那怎么办呢?

(3)先引导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55,又比55小。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

列式55÷8=6(个)……7个。

(6)启发学生思考:

1、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除数与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二乘,商和除数相乘。三减,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四比余数比除数小。

4、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P5“试一试”。

()×8<44 7×()<54

9×()<62()×6<40

()×4<30 5×()<48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1、P6“练一练”的第1 ~ 5题。

学生在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继续培养学生试商,以及正确的竖式书写方法,继续理解余数的意义。

梳理:一个数与除数相乘,结果最接近被除数,而且比被除数小,那么这个数就是要确定的下来的商。

验证的方法:余数比除数小。

2、反馈矫正,形成经验。

正确评价学生把握的知识,指出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从而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下课后与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师小结:

1、试商要有目的。

2、余数要比除数小。

3、单位书写、正确解答。

板书: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

列式55÷8=6(个)……7个。

答:每个盘子放3个,还剩7个。

《草莓》教学设计5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草莓》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

3、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从没有余数的除法分苹果入手,介绍了除法竖式的写法,接着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掌握如何列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本课时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的过程中探索试商的方法。教学中先让学生估计一下,每位同学大约分几张卡片,然后组织教学活动,探讨怎样判断估计得正确与否。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找出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的试商策略。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竖式求有余数除法的方法,教师可以充分放手,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际活动的背景中去探讨试商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规律。

4、教学目标:

A、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B、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C、培养学生在小组中探究问题的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

让学生在试商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得出方法。

6、教学课时:

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活动:小组倒背乘法口诀

2、练习:

(1)()里能填几?

()×4<15 8×()<33 6×()<37()×7<39(2)()里最大能填几?

()×4<15 8×()<33 6×()<37()×7<39比较(1)(2)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新授

1、以小组为单位分物品

第一小组(5人):分49张苹果的卡片第二小组(5人):分50张圆形卡片第三小组(5人):分51张梨形卡片第四小组(6人):分52根小棒第五小组(5人):分53个小珠子a、猜

猜一猜盒子里有多少物品b、看

盒子下写好要分的东西和数量c、估

估计一下你们小组每位同学分得几样东西d、想

想一想你们小组是怎样估的e、写

把你估计的结果和分的过程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f、分

真正分一下,验证一下是否正确g、说

说一说每人分得的数量是怎样得出来的,为什么既没估大也没有估小?

小组合作的提示:

1)你能把分的过程和结果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组长带领说一说分的结果和数学算式的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3)真正分一下,验证一下算的和分的是否一样?

4)有没有快速试商的好方法,请做好准备与其他小组分享。

教师要把握:

1)帮助学生将分的过程和数学的除法联系起来。

2)将分的过程和算式的各部分之间联系着来进一步理解竖式除法各部分之间的意义。3)再次经历分的过程,进一步将数和形有机的结合起来,体会数学中“验证”的方法。4)帮助学生提炼试商的策略,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小组人数和分得的卡片数(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盒子上的数(被除数),又比盒子上的数(被除数)小。

5个小组的算式分别是:(1)49÷6=8?6?7?6?71(2)50÷6=8?6?7?6?72

(3)51÷6=8?6?7?6?73(以5个式子中的一个列举如(3)中6×8=48,比51小;6×9=54,比51大)

(4)52÷6=8?6?7?6?74(5)53÷6=8?6?7?6?752、问题:从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如果要是再有一个小组的话,是不是会出现54÷6=8?6?7?6?76呢?为什么?

3、练习

第6页第3题森林医生

完成书第5页的试一试

完成书第5页的算一算

4、比较试一试和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

三、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作业

书第6页的题目教学内容:P 4-5

《草莓》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品读,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2、学习运用象征的手法表情达意。

方法与过程:

1、在朗读、感悟中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由物及人,抒发自己的感情。

2、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引导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课文,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2、感受文章构思之精,作者的写法之妙。

教学难点:

1、通过品读,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2、引导学生体味生命中的“变”,感受文章所蕴涵的人生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前赤壁赋》片段导入。

(苏轼由自然界的“水与月”联想到人生的“变”与“不变”,目的是寻求心灵的解脱。外国有位作家由田野的“草莓”也联想到人生的“变”与“不变”,我们一起来品读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草莓》)

二、品读课文1—3段,初步感悟。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找出描写和议论的句子。

1、是什么把作者的思绪由九月带到了六月?

明确:一颗晚熟的硕大草莓。

2、六月和九月的乡村有何不同?

明确:六月:树木翠绿天空湛蓝空气芬芳

《草莓》教学设计7

活动目标:

1.、认识草莓的外形特点。

2、了解草莓的生长环境及草莓食品。

活动准备:

1、PPT《甜甜的草莓》。

2、每桌一盘草莓。草莓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草莓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仔细听猜一猜。

我是酸甜可口的水果,我红红的表皮上长着籽儿。

我可以加工成果酱和果汁。我是谁呢?

二、观察草莓的外部特征

师:今天老师又带来了许多的草莓,老师要先来考考你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小朋友们,你们看草莓是什么颜色的?谁能说说草莓像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草莓的表皮上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师:草莓不像其他的水果,籽儿长在里面而是长在果皮上。

请幼儿轻轻地摸一摸。

师:你摸到的感觉是怎样的?看一看草莓切开后是什么样的?

师:你吃到的草莓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小结: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草莓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帮助消化的功效,与此同时,草莓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

二、观看PPT了解草莓的生长方式

师:草莓是长在哪里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草莓是怎么种植的。

教师小结:草莓适合种植在阳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注意除草、浇水、除虫,浇水的时候,注意不要把草莓弄湿,因为一旦草莓被水溅湿后,容易腐烂。

三、了解草莓食品

师:草莓成熟以后,用草莓可以生产很多好吃的食品,你知道哪些用草莓制作的食品?

(草莓果酱,草莓罐头、蛋糕、雪糕、冰激凌、棒棒糖等等)

活动延伸

幼儿添画:甜甜的草莓

《草莓》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三、教学设想

1、教师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

2、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

3、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四、教学突破

1、通过对一些物品的观察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

2、让学生谈谈他们认识、得到或失去这些东西的经历。’

3、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的感想。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

3、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二、教学步骤

(一)、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导入课文题目。

2、让学生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的句子,并进行对比。

3、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

4、让学生回答作者此时的感受。

学生活动

1、品尝草莓后回答感受。

2、读出教师要求的句子,并说它们的区别。

3、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积极回答问题,进入作者的角色。

(二)、通过实物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问学生感觉怎样,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人们在不盛产草莓的季节吃到草莓,同现在的感受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指出:最主要的是那时不是盛产草莓的时候,是季节不同或时间不同导致的。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吃到同一样东西感受是不一样的。时间的变化会引起人们感情的变化。

3、提问:本文作者因为什么原因而引起感情的变化?是什么把作者的思绪带到了夏季的六月?

学生活动

1、品尝后说出自己的感觉,或香甜、或酸甜,回答:在中秋或冬天不盛产草莓时 吃到它会感觉更好,就像冬天吃到西瓜瓜一样,感觉就不一样,因为“物以稀为贵。”

2、听教师讲解,体会到时间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明白一个道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回答:一颗晚熟的草莓,使作者回忆起六月的景象。领会到,实际上是因为晚熟的草莓引起作者敏锐的感觉,这就是时间实际上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只不过是自己原来没有察觉而已。

(三)、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教师活动

1、让学生分别说出作者心中的六月和九月各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整个第三段都是说二者的不同,这些不同最后可以归结到什么原因上让学生从课文第三段上找出一句可以印证的句子。

3、提问: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现在是不是还处于人生的青春阶段?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第三段和第一段,在文中找到答案。

2、回答:是时间的不同,第三段最后一句可以印证。读出最后一句话:“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3、回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已经过了青春期,但还很年轻,从第四段第一句话和第五段第六句话可以看出来。

第二课时

(四)、进入作者角色,体会情感

教师活动

1、提问:第五段与第四段的关系是什么? 从哪句话可以表现出来?“朝霞变幻” 和“似水流年”代表什么?作者说“时间对我们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我们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2、提问:青春岁月的特征是什么?成年期的特征是什么?、作者在谈到由青春期到成年期的改变时,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

3、让学生概括指出第五段的中心思想,提问:最后一段“六月的气息”是指什么?作者在最后一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总结本文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光阴易逝、时不待我的感慨。

学生活动

1、回答:对比关系或第五段是对第四段的否定,“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就代表时间。(学生谈他们自己的看法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2、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但一定要恰当。

3、回答:时间改变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六月的气息”是指青春岁月;第六段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留恋。

(五)本课小结

本课通过对一颗晚熟的草莓的联想,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的生活感想,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岁月的留恋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一颗草莓有感而发,层层深入,展开联想;通过对六月和九月的细微差别,联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达了对青春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感慨。通过学习本文,应该让学生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勉励他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发愤学习,热爱生活,全面提高自己。

《草莓》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小弟和妈妈种草莓的事。春天里,小弟和妈妈种了三颗草莓,草莓苗儿一天天的长高、长壮。草莓开花了,结果了。果子一天天长大,从绿豆般的小疙瘩,到豌豆那么大,到蚕豆那么大。草莓成熟了,美丽极了,味道好甜好香。伴随着对草莓生长过程的描写,作者还写了小弟给草莓松土、晒太阳、摘草莓……字里行间充满着乐趣。读了文章,会使人觉得小草莓可爱,有生活情趣、爱劳动的小弟弟更可爱。

【设计理念:】

准备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激发兴趣。体会语言中流露出对草莓的喜爱及种草莓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认识,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新词。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爱吃哪些水果?

2、(出示实物)看,这是什么水果?(板书:草莓)练习说话:多好看的草莓啊,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味道?

3、这么好看又好吃的水果,要是能亲自把它种出来,那该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草莓》。(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碟片读课文,边听边圈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不懂的词语作出标记。

2、指名轮流读课文段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辨析读音

(1)“铲汁”都是翘舌音。“种”zhòng,表示动作。

(2)“蚕栽酸”都是平舌音。

(3)“淋”读lín不要读líng2、写法指导

(1)“淋”字左右结构,注意两个“木”字的变化。

(2)“酸”字的左边不是“西”。

(3)“栽”与“裁”区别。

(4)“慢铲趴豌汁”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得左窄右宽。

3、理解词语

淅淅沥沥凋谢绺(认读时,注意指导读儿化音“慢慢儿”,先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儿化音来练读,如:“小苗儿、花儿、小果儿、头儿”等,反复读,理解在这些词后加上儿化音,更体现出了草莓的可爱)

4、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你认为哪几个生字难记、难写,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记住它?(自由汇报生字的识记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四)再读课文,梳理顺序

1、同学们,《种草莓》这篇课文共6个自然段,而每个自然段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内容,你能找到它吗?自由读课文,找到了就画上横线。

2、交流,概括。

(1)对有争议的第4、5自然段可再读读,讨论明确:第4自然段既写了花,又写了果,可以和写果的第5自然段合并,用两个词概括:开花、结果。

(2)明确线索:春天—栽苗—长高—工花—结果—成熟。

3、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时作业:选词填空裁栽()衣()种()树苗()缝()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梳理记叙顺序。难点:在自主阅读中理清文章的继续顺序。

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1、熟读识记生字词。

2、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谁来说说种草莓的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自由读文,看看各个阶段草莓是什么样子?小弟是怎么做的?

(二)选择朗读,品味语言

1、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段落大声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相机指导以下三个重点句段:

(1)“细细的春雨酒下来,淋在小叶上,叶儿慢慢长大了。暖暖的太阳出来,照在花盆上,小小的苗儿长高了一点儿。轻轻的春风吹来,吹在小苗上,小苗儿又长高了一点儿。小弟用小铲给松松土,小苗儿更壮了。”

①多美的情景啊,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②教师根据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细细的、暖暖的、轻轻的、松松土”——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都是重叠的)

再自由地小声读一读,体会这些重叠词有什么好处?(说明春雨、春风、阳光和小弟的动作都是那么温柔,在细心地呵护着小苗儿,好让小苗儿茁壮成长)

③再指名读,读出温柔、郐畅的感觉。可加上动作表演读。

(2)“小小的花儿凋谢后,出现了一颗()小疙瘩。小绿疙瘩一天天长大,颜色也慢慢变浅,成了()的小果儿了。……小草莓()了,朝外的一面开始发红。”

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②课件演示(或动手画一画)果儿的变化。

③草莓从“绿豆般的”到“豌豆那么大”再到“像蚕豆一样大”,作者观察得很仔细,而种草莓的小弟就更不用说了。指名读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猜猜:弟弟心里在想什么?

(3)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学生自由朗读,用横线画出草莓成熟的样子,用波浪线画出品尝草莓的句子。

这么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谁不喜欢呀,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要品出草莓的香甜哟。

(三)总结升华,拓展练习

1、谈感受,小结:学习了课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草莓的可爱,也从小弟的身上体会到种草莓无穷的乐趣。

2、语言积累: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下来。

3、拓展空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尝试种植小豌豆或其他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写下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绿豆

叶→苗→花→果豌豆

蚕豆

(略)(详)

课时作业:

1、照样子,写句子。

地上的小草钻出尖尖的小脑袋,就像大地长出一绺绺绿色的头发。,就像。

2、排一排顺序。

冬春秋夏

上午早上晚上下午

《草莓》教学设计10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8页至第9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在此课前面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习利用乘法口诀试商,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前面三课时,学生认识了有余数除法及竖式。学生会根据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的活动试商。这节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试商,要求熟练的应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目标:

结合分草莓的情境,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进一步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形式与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难点:

1.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

2.经历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的利用乘法口诀试商。当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上小了;当除数与商的乘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上大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彩笔,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是小猴的生日,智慧老人送给它一样礼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猜一种水果)

2.小猴邀请了一些朋友为它庆祝生日,但是它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交流自己的猜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图示分草莓情境,搜集数学信息,提出除法问题。

列出算式,初次试商。

猜一猜,每盘最多放几个草莓?说一说,你猜想的理由。

用竖式计算,根据前面的猜想理由引出乘法口诀试商。

在图上圈一圈,验证计算是否正确。

解决问题2,再次试商。

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分享计算过程。

说一说,试商的时候用到哪句乘法口诀?

用画图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感受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反复体验,利用乘法口诀求商,“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的试商方法。

应用新知,判断对错。

设计意图:针对性的辨证练习,更正错误。当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上小了,把商调大;当除数与商的乘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上大了,把商调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订正错误,通过分析错因,不断调整商的大小。进一步强化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要领。1.商与除数乘积最接近被除数,并且比被除数小;2余数比除数小。在判断对错,更正错题的活动中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积累试商的经验。

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第一题先算一算,再圈一圈。

第二题让学生开火车,说明用哪句乘法口诀。

第三与第四题让学生上台板演,作为现场检测题。

数学阅读,情感教育。

设计意图:第五题的拓展内容,是潜江小数人解读教材,修订教材的成果。向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由来,建立身为潜江人的自豪与自信。

五.课堂回顾,反思提升。

1.用乘法口诀试商,用画图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2.思考我们的学习方式,由动手操作到画图,最后用乘法口诀求商,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

《草莓》教学设计11

一、情景设计

1、口诀接龙的游戏导入新课,任意指名学生对口诀。

2、()里最大能填几?

3×()<19 6×()<38()×8<55 练习口诀

思考并填空,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游戏中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为试商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学习了用竖式计算除法,请你完成这道题21÷8,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全班汇报交流。

2、如果把21换成55,你会做吗?(出示分草莓情景图)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每个盘子大约放几个草莓?先估计一下。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如何检验?完成竖式。

(3)为什么商是6而不是5或7?如何答?

3、你能小结一下在“分草莓”这道题中,我们是怎么试商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做小结。

4、完成“试一试”:()里最大能填几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指名一人在黑板上做出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中1至5题。

第1题:创设摘苹果的情景,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任意选择一个苹果,在小组内交流试商的方法,全班汇报。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正确书写竖式。

第3题:创设错误门诊的情景,让学生独立改错。

第4、5题,要求学生说出题意,独立列式,并清楚回答问题。

2、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练习。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试商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草莓》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莓、栽、淋、慢、铲、豌、趴、蚕、酸、汁”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体会语言中流露出的对草莓的喜爱及种草莓的快乐之情。

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2、在自主阅读中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爱吃哪些水果?

2、(出示图片)看,这是什么水果?(板书:草莓)练习说话:多好看的草莓啊,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味道?

3、这么好看又好吃的水果,要是能亲自把它种出来,那该多好啊!(板书: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草莓》。(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地自由读课文,连读边标出自然段。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指名轮流读课文段落。其余同学边听边把新字词画出来,不懂的词语做出标注。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1)指名认读带点的生字,重点指导“铲(chǎn)、豌(wān)、酸(suān)”的读音。

(2)齐读生字。

(3)出示生词,认读生词。

草莓栽革淋雨慢慢儿小铲子

豌豆趴蚕豆酸味果汁

(认读时,注意指导读儿化音“慢慢儿”,先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儿化音来练读,如:“小苗儿、花儿、小果儿、头儿”等,反复读,理解在这些词后加上儿化音,更估出了草莓的可爱)

2、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你认为哪几个生字难记、难写,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记住它?(自由汇报生字的识记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

(1)“栽”与“裁”比较,引导学生找出不同之处,并想想“木”和“衣”分别代表什么,学生比较发现:“栽”是把植物的苗儿种在土壤里,“裁”是把一块衣料按一定民就寸展开。

还可以练习题,巩固运用:

栽裁

()衣服()种()树苗()缝()剪

(2)“豌”:与“碗、宛”比较组词。

(3)“酸”:仔细观察,左边是“酉”,不是“西”,右下部分是“”,不是“又”。

3、指导书写。

(1)着重指导观察“栽、豌、蚕、酸”几个字,说说应注意哪些笔画,各写三遍。

(2)自由练写,将每个字写两遍。

(四)再读课文,梳理顺序

1、同学们,《种草莓》这篇课文共6个自然段,而每个自然段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内容,你能找到它吗?自由读课文,找到了就画上横线。

2、交流,概括。

(1)对有争议的第4、5自然段可再读读,讨论明确:第4自然段既写了花,又写了果,可以和写果的第5自然段合并,用两个词概括:开花、结果。

(2)明确线索:春天—栽苗—长高—工花—结果—成熟。

3、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谁来说说种草莓的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板书:栽苗、长高、开花、结果、成熟)

3、自由读文,看看各个阶段草莓是什么样子?小弟是怎么做的?

(二)选择朗读,品味语言

1、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段落大声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相机指导以下三个重点句段:

(1)“细细的春雨酒下来,淋在小叶上,叶儿慢慢长大了。暖暖的太阳出来,照在花盆上,小小的苗儿长高了一点儿。轻轻的春风吹来,吹在小苗上,小苗儿又长高了一点儿。小弟用小铲给松松土,小苗儿更壮了。”

①多美的情景啊,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②教师根据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细细的、暖暖的、轻轻的、松松土”——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都是重叠的)

再自由地小声读一读,体会这些重叠词有什么好处?(说明春雨、春风、阳光和小弟的动作都是那么温柔,在细心地呵护着小苗儿,好让小苗儿茁壮成长)

③再指名读,读出温柔、郐畅的感觉。可加上动作表演读。

(2)“小小的花儿凋谢后,出现了一颗()小疙瘩。小绿疙瘩一天天长大,颜色也慢慢变浅,成了()的小课儿了。……小草莓()了,朝外的一面开始发红。”

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②课件演示(或动手画一画)果儿的变化。

③草莓从“绿豆般的”到“豌豆那么大”再到“像蚕豆一样大”,作者观察得很仔细,而种草莓的小弟就更不用说了。指名读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猜猜:弟弟心里在想什么?

(3)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学生自由朗读,用横线画出草莓成熟的样子,用波泫线画出品尝草莓的句子。

这么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谁不喜欢呀,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要品出草莓的香甜哟。

(三)总结升华,拓展练习

1、谈感受,小结:学习了课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草莓的可爱,也从小弟的身上体会到种草莓有无穷的乐趣。

2、语言积累: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下来。

3、拓展空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尝试种植小豌豆或其他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写下观察日记。

《草莓》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分草莓”及“试一试”、“算一算”、·练一练”练习题.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平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经历的试商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下面的认知基础,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对被除数数目较小的余数的除法,能较快的求出结果,并学会了竖式计算。这节课的重点是:当被除数稍大一些时,如火热借助惩罚口诀进行试商,这个问题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探索中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重、难点与关键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余数要比除数小。

2、10÷5 16÷5 18÷5 20÷5 22÷5 25÷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学生练习完毕,引导学生对以上小题进行分类,并请学

说一说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引导学生按余数的情况分成两类。

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索试商方法

课件出示课本第5页“分草莓”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指名口答。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认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4、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课本第5页“试一试”。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6页“练一练”的第1 ~ 5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1.()里屉大能填几9

()X 5<44 8x()<57()X 6<41

9X()<53()x 4<31 60>()x 72、用竖式计算。

20÷6 33÷5 63÷8 41÷7

75÷9 52÷7 38÷4 67÷93、解决问题。

43个排球,每7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板书设计:

分草莓

把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还剩几个?

55÷8=6(个)......7(个)

答:每个盘子放6个,还剩7个。

第二篇:《草莓》教学设计

《草莓》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把握作者展开联想的构思之美;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由一事物引发丰富联想的写法,细读品味并且从文中得出启示。

4、体会作者因季节更替而触发的情思;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一个庄严而严肃的话题。作者却举重若轻,由一颗晚熟的草莓生发开去,娓娓道来,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这种构思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草莓”,一是实指大自然中的草莓;二是虚指青春,这是“草莓”在文中的比喻义。

2、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至1918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1927至1932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1)、《1932年的夏天》(1933)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艺术观。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1934)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假面舞会》(1939)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3、背景链接:这篇散文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这是作者于九月,在田野散步,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发出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从而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4、学习生字:

枝柯(kē)璀璨(cuǐ càn)槲树(hú)盎然(àng)酣然(hān)硕大(shuî)沁人心脾(pí)弥漫(mí)韶华(sháo)禀赋(bǐng)赋予(yǔ)惴惴不安(zhuì)馨香(xīn)幻觉(huàn)似锦(jǐn)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线索:文章以草莓为线索关联全文。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因季节更替而触发情思。

第1段:描写了九月田野里的天气、树木、天空、农村等景色,与下文第3段的描写形成对比。第2段:一颗晚熟草莓的发现把作者的思绪引向了六月,引出了下文。这一段是作者感情发生变化的关键,同时也引出了下文,起过渡作用。第3段:草莓的香味,使察觉几个月前的景色与现在的景色的不同,作者在不变中找到了变化。

第二部分(4-6),写作者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第4段:与第1段相对应。第5段:与上文第3段相对应,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了作者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第6段:结束全文,充满理趣,引导我们去回味,去联想,去思索,去感悟。

四、教师小结: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文章情理相生,耐人寻味。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中外名人话青春:

(1)、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莎士比亚(2)、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练。

——高尔基

(3)、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萧伯纳(4)、有许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的代价的。——莫扎特

二、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

明确:香甜的草莓把作者的思绪引回草莓最盛的六月时光,再从六月联想到眼前秋意渐浓的九月,由季节的变化联想到曾经拥有过的青年时光以及似水流年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感情。

2、通过联想作者抒写了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明确: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失的感概,及对人生秋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珍惜年华、积极乐观的情怀。

3、试比较第1、3两段对九月景物描写的不同?

明确:第一段重在表现夏意正浓: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到处欢歌笑语。

第三段却重在表现秋的气息:树是绿的,但只需吹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

4、从文章的思路看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漫步在九月的田野:放眼四望,觉得“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没有变,依然是那些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但是马上“觉察到已不是六月”。作者在第一段描写完天空,树木的句子后都加上了一个“但”字,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启发人们思考,为了启发人们对这两个季节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从而感受时间给大自然留下的印记,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为下文对青春易失、生命演变的思考作铺垫。

5、文章第4、5两段与第1、3段是怎样照应的?

明确:课文第4、5段分别与上文1、3段相对应。第1段,面对九月的景物,以为“一切基本都没有变”,联想到第4段中的“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第3段的“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眼下是多么不一般”,联想到青春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这样前后照应,条理更清晰。

三、品味语言:

1、“地晨新翻的玫瑰红的土块,有如一堆堆绿色的珠子,又如野草一般妖艳。”——这两个比喻很有创意。把新翻的土块,比作一堆堆垢子和野果,看了之后令人产生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这里一片充满生机制土地,更妙的是“妖艳”这个词经人以无限的遐想。

2、“树木是绿的,但只需吹第一阵寒风···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排比句式,写出了季节的更替,往往使人产生错觉,但世界时刻都在变化,万物众生都在走向成熟。

3、“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由大自然的变化联想到了时光的稍纵即逝,由时间流逝联想到年华流逝,引起对人生的反思。

4、“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作者没有消极地感伤时光的流逝,虽然时光改变了我们曾经年轻的心性和容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思想成熟了,情感丰富了,生活的节奏从容不迫了。这方面失去了,其他方面我们收获了。

5、“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告诉我们,流年似水,青春不再,要珍惜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活。“六月的气息”象征着生机勃勃的青春时代,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韶光流逝的感慨。

四、教师小结:

作者由一颗晚熟的草莓触动了情思,引发了丰富的联想,他告诉我们季节的更替、生命的演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要很好地把握现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4、草莓

九月草莓(韶华灿烂)——季节更替(似水流年)——生命情思(青春珍贵)

————季节更替不可抗拒,流年似水青春不再。

第三篇:《分草莓》教学设计

第四届“悦读教材”主题活动暨2015寒假教师网络冬令营

二年级下册《分草莓》悦读分享

分享人:张

分享时间:2015年2月9日晚8:00 分享地点:新世纪小数网络工作室(183440929)活动主题:悦读教材主题活动一年级下册主题研讨 【正文】

一、教材解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中的《分草莓》(即有余数除法②),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没有余数)及对被除数的数目较小的有余数的除法,都能够快速地求出结果,并且是在学会了用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以《分草莓》为背景,通过平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为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先求出除数与哪个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那么,就可以确定这个数位商。教学时可以先以主题图导入课题,让学生理解题意,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试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彼此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试商的策略。

本节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余数比除数大,商小了,应把商改大;试商大了,应该把商改小。

二、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体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让学生在探索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利用分一分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起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教学过程

有余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出现商太小,余数太大的现象,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今天小猴举行生日晚会,它邀请我们一起去为它庆祝生日,到了。小猴拿出了草莓来招待同学们,你们看,这一共有55个草莓,小猴想把它们装到8个盘子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课件出示书本第4页的情境图)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探究试商的方法(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

5、7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如果商是7,则会出现不够减的情况,商不能是7。

2、小猴如果每7个草莓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如果每盘放6个呢?

(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2)巡视指导,并反馈。(3)集体订正

3、出示淘气和笑笑的作业,他们这样做对吗?如果有学生范这样的错误,直接用班上学生的错例示范。

错1:56比55大了,不够分,有一盘少一个草莓,商不能是8。错2:余数比除数大,余7还可以再分一盘呢。

3、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4、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

一商: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二乘:商和除数相乘。

三减:要分的总数也就是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 固 练习,拓展延 伸。

1、“练一练”的第1至5题。

学生在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继续培养学生试商,以及正确的竖式书写方法,继续理解余数的意义。

梳理:一个数与除数相乘,结果最接近被除数,而且比被除数小,那么这个数就是要确定下来的商。

验证的方法:余数要比除数小。2.反馈矫正,形成经验。

正确评价学生把握的知识,指出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从而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下课后与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师小结:

1.试商要有目的。2.余数要比除数小。

3.单位书写正确解答

【板书设计】

分草莓(有余数除法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把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还剩几个?

55÷8=6(个)„„7(个)答:每个盘子里放6个,还剩7个。

第四篇:《草莓》教学设计_1

《草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的联想和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象征手法。

2、体味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深刻哲理,珍惜过往,正视未来。【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体味生活中“变”的人生况味。(重点)

2、理解不同时节的“草莓”的象征含义和联想的运用。(难点)【时安排】一时【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前让学生自行查阅解决有关文学知识,如作者、体裁等。上先理清全文思路(或构思),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2、通过问题设置带动学生通读全文,把思路,进而体会全文联想的巧妙运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草莓》这个题目,同学看看可以写一些什么类型的?可能有同学会认为《草莓》是托物言志的散文,或是赞美“草莓”的咏物散文,或是单纯的一篇说明性„„伊瓦什凯维奇的这篇题为“草莓”,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作者通过这篇主要想表达什么主题思想?明确:“草莓”只是引起作者情感波澜的触媒,作者的意图是借“草莓”这一自然界的变化,阐明对人生的变化的感悟。

二、整体探究主旨学生通过复读思考,自由讨论。明确:

1、自然与社会都处在无时不在的“变”的过程中。“不变”是错觉,“变”是必然。对青春易老,岁月易逝有赶上悲叹。(表层)

2、通过展示人生四季的不同风景,写出时光赋予生命的不同色彩和形态。作者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更有对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喜悦,珍惜过往,正视未来,是作者寄寓的生活哲理。(深层)

三、围绕问题,品读文

1、问题:一颗普通的草莓怎样引发作者想到自然的变化,再由自然的变化想到人生的变化?(思路探究)

(提示:也就是说,它们有着某些共同之处和联系,可联系文本解读。)

2、问题:为什么以“草莓”为题?六月草莓与九月草莓的象征含义是什么?(主旨把握)

3、问题:开篇为什么不从草莓起头,而渲染“夏意正浓”?结语的作用(表达效果)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表达效果示例)„„

1、明确:这是一颗晚熟的草莓,在它身上融合着“不变”与“变”的因子,“不变”是因为它带有六月的香甜芬芳,“变”是因为它拥有九月的成熟,与“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已有所不同;由草莓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自然中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抓住树木、太阳、天空、空气、鸟儿以及人们的欢笑,“但”字突现自然界的“不变”与“变”;由自然界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象征着人生命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季节——春季和秋季,由此想到人生的“不变”与“变”:“不变”的爱好、思想、感情等美好的时光和回忆,“变”的是与“青春时代”不同的空气、时光以及时光赋予的不同的人生——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情感、思虑、生活、经验、信仰和理性。作者通过这种联想,领悟到“变”是一种永恒,对过去应该珍视,但更要正视未来,因为生命成长的希望在前面。

2、明确:最后一层意思:六月的气息“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香味浓郁的六月草莓象征着生气蓬勃的青春时代,寄托着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成熟的九月草莓象征一种日益丰富成熟的人生,它失去了以往的一些外在香味,但含在嘴里让人越品尝越有滋味。

3、明确:开篇“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给人以“不变”的幻觉,其实从秋天的成熟也暗示了“变”,暗示大地每时每刻都在更新。与下面意外的发现“晚熟的硕大草莓”的“变”形成回转的笔锋在结构布局上,结尾的设置给人一种节奏感,尺水兴波,对景物特征的细微描写增添诗情画意之美,回味寄寓的生活的哲理——生命之“变”会给人带来不安,但唯有“变”才能让人生丰富,让生命成熟,让馨香不随时光流逝而永葆。珍视过去,正视未来吧。

四、教师结尾点评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我想起《匆匆》里的一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杨柳枯了候,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五、拓展阅读朱自清《匆匆》张洁《我的四季》(附一篇)我的四季张洁生命如四季。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没有充分地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悔,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什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份,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概述人生四季的象征意义,谈谈作者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人生的春季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黄昏仍老有所为。/春季,播种希望;夏天,战胜磨难;秋天,感悟收获;冬天,发挥余热。从文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附:伊瓦什凯维奇简介(1894—1980)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至1918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同时在华沙和杜维姆、斯沃尼姆斯基等组织“斯卡曼德尔”诗社。1927至1932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2年的夏天》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艺术观。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假面舞会》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战前的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感,以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时代的面貌,有时流露出悲观主义情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波兰议会议员、保卫和平者委员会主席和作协主席。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奥林匹克颂》揭露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阴暗的小道》(19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短篇小说集以《新的爱情及其他短篇小说》、《老砖瓦厂》、《意大利短篇小说》、《1918至193年短篇小说集》、《菖蒲及其他短篇小说》(1960)、《关于狗、猫和魔鬼》等写得较为成功。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的生活。此外还著有关于肖邦和巴赫的评传等。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板书:

草莓

伊瓦什凯维奇

【教后反思】学习《笛梦》以后,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有所增强,可适时引入“冰山”理论。学了本文以后,可以让同学们在写作学习上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就让我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于感受的心灵,去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感觉吧!但同时也暴露了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的问题,那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同时,却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刻解读,这也是下阶段我们教学的努力方向。

第五篇:二年级《分草莓》教学设计

《分草莓》教学设计

西安国际陆港第一小学 范云龙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平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经历的试商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学会试商的方法,逐步达到熟练程度。【教学难点】

理解试商原理,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森林里的草莓成熟了,猴子兄弟想请他们的好朋友一起来品尝,但是当它们准备将草莓放在盘子里的时候遇到了难题,你愿意帮帮它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帮助它们分草莓。(课件出示情境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数学信息:有55个草莓,有8个盘子。问题:平均每盘分几个草莓?还剩几个?

1、探究试商的方法(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3)试着列竖式(不算出得数),注意列竖式的规范。(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4)思考并同桌交流讨论:应该商几呢?你是怎么想的?(5)在图上圈一圈。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7可以吗,为什么?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每盘分7个,则不够分,所以商不能是7。引出“商与除数的积要小于被除数”(板书出示)

(7)如果商是5行不行,为什么?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每盘分5个,则剩余15个,还能再分,所以商6最合适。引出“商与除数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板书出示)

利用“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检查。(8)补充答语。2.独立运用

(1)问题:每7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2)思考,自己独立完成。(3)指名汇报。3.火眼金睛

出示两个除法竖式,让学生说一说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了,怎么改正。

三、巩固练习

1.课后练一练第1题(1)(2)小题。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展示(投影)2.列竖式计算。

20÷6= 35÷4= 30÷7=

四、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主要让学生说一说)【板书设计】 分草莓

55÷8=6(个)……7(个)

【教学反思】

答:平均每盘放6个草莓,还剩7个草莓。

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猴子分草莓的情景进行导入,观察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猜测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引出第一个数学问,通过列竖式,交流试商,积累试商经验,围绕试商的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究,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讨为什么这样写商,根源是什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商试大了或者小了不行的根本原因,商试大了不够分,商试小了还能再分。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有余除法的试商问题,丰富试商经验。第三个环节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常见错误,一个是商试大了,不够减,另一个是商试小了导致余数大于除数,通过对错误的辨析,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下载《草莓》教学设计(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草莓》教学设计(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草莓教学设计(5篇)

    分草莓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编写者 徐晶 执教者 徐晶 执教时间 XX年3月6日 星期四 版 本 北师大版 学 科 数学 册 数 第四册 单 元 一......

    《分草莓》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草莓(试商方法)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使学生养成良好......

    二年级数学.doc分草莓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分草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分草莓”及“试一试”、“算一算”、〃练一练”练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平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经历的试商......

    《摘草莓》-教学教案

    一、组织教学: 播放欢快的音乐,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背景音乐《摘草莓》伴奏乐) 二、导入新课: (走到学生中间,手提一篮草莓)大家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草莓)想不想吃,(想)如果,我送给......

    计分草莓教学设

    分草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使学生养成良好......

    摘草莓教学反思

    “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仿佛把人带到美丽的小山村,摘草莓教学反思。这是四年级的歌曲《摘草莓》,也是一首......

    种草莓 教学案例

    《种草莓》教学案例 《种草莓》是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的一篇课文。其中描写草莓的形状、颜色、味道的语段是语言学习的典型范例。今年上期我教学这篇课文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

    《草莓》教案-教学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